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诗歌鉴赏专项练习_第1页
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诗歌鉴赏专项练习_第2页
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诗歌鉴赏专项练习_第3页
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诗歌鉴赏专项练习_第4页
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诗歌鉴赏专项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高考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 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一、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 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 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 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 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具体方法:留、删、补

2、、换、调、变。二、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 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 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 病重,子敬先死去。”)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补”,就是增补。( 1)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

3、2 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 把“尔、汝”等换成“你”。“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 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子猷问左右”(人琴 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 指的是“近臣”。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

4、,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汝尔为我,余吾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三、考试文言文翻译方法十字诀例析(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 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1:“一鼓作气,再而“(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

5、里来的。”例2 衰,三而竭。”:“君与具来。”“与”后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例3 ”。省略了宾语“之 、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2 治疗就会更加深入”。(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 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例 :“夫战,勇气也。”1:“孔子云:何陋2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例 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句:“从师

6、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3“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 去掉。(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 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四 种情况: 例:“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1、前置谓语后移。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可调成“能面刺寡2、后置定语前移。例: 人之过群臣吏民”。、介宾短语前移。“ 还自扬、前置宾语后移。例:“ 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43 州。”可调成“自扬州还”。(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

7、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 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 郡。”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庆历四年”为年号, “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五)扩。就是扩展。 、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例:“更若役,复若赋,则如1何?”译句:“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役”、“赋”扩展为 双音节词。、对于一些紧缩复句或言简义丰的句子,在翻译时,要根据句义扩展其内容,才能使意思2表达清楚。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译句:“使敌人降服,让远方的人归附,招 抚谁,谁会不来呢?”(六)缩

8、。就是凝缩,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实用繁笔,在翻译 时应将其意思凝缩。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译 句:“(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七)直。即直译,就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词句进行对等翻译的今译方法。对于 文言文的实词、大部分虚词、活用词和通假字,一般是要直接翻译的,否则,在考查过程中是不能算作准取得翻译。例:“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句:“水清,树茂,山高, 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八)意。即意译,就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 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辞格如比喻、互文、借代、婉曲等,不能直

9、译 的要恰当处理,将其意译。、互文不可直译。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错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并合而完整达意。例1:“将军百战死,壮1:“秦时明月汉时关”译句:“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例2 士十年归。”可译为:“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比喻。例:“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2 城”,可译为“钢铁般的城防”或“坚固的城防”。 、借代。例:“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代未做官之人,“万钟于我何加焉”中的3“万钟”代高官厚禄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代指老人,“垂 髫”代指孩子。、婉曲。主要是避讳。如把国王的死说成“山陵崩”,把

10、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还有4 把上厕所说成“更衣”。 (九)替。就是替换, :“愚以为、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把古词替换成同义或近义的现代词或词组。例11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这句中的“愚”,要换成“我”;“悉”,要换成:“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要换成“出2“都”;“咨”,要换成“商量”。例 身卑微,见识短浅”。、把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替换成现代词或结构。例:“然则”:换成“ 既然这样,2 那么”;“何以?”换成“ 根据什么”。 (十)选。就是选择,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现象很常见,因此要选用恰当 它有,的词义翻译才能使句子正确。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是一个

11、多义词 士兵、军队、军事、战争”等义项。例句中的“兵”翻译时应选择“兵器”。“兵器; 为便于同学们记忆,特将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编成一段顺口溜: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增、删、调、留、扩、缩、直、意、替、选”是中考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在具 体运用时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的,我们要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 四、文言文翻译的要求(一)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 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

12、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 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 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 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三)文言文翻译“四重奏” 最近两年高考对文言文翻译的考察由选择正误改为笔译。这

13、就增加了答题难度,而且 所出试题均出于课外,仿佛无迹可求,无从下手。其实,还是可以讲究一点技巧,从以下 四个方面着手,奏一曲美妙的“文言文翻译四重奏”: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中省略现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1. 动词、省略介词、省略宾语等。在大家做翻译题时,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补 充完整,否则译文易句意不清、不通。翻译要注意调整语序。文言文中变式句时常出现,有主谓后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2. 置、宾语前置等四种类型。翻译时调整好语序,才能便于翻译,否则译文易颠三倒四,给 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翻译要注意活用现象。文言文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

14、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3. 和用法,这就是活用。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 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翻译时要抓住词语的临时含义。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在文言文阅读中,有些句子往往因为个别词4. 而影响全句的理解。这个词就是一个关键词。对于它,我们要联系语境去理解、参悟。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只要平时努力,并注意以上四点,加以灵活掌握,要翻译正 确是不难的。 五、文言文翻译得分点把握技巧“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列入高考考试范围,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最大的 可能是在翻译题中体现,因此,如何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已成为考生们关注的焦点。 、看词性从词

15、类活用现象方面把握1备考对策:它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活用。翻 译时,对活用的词要善于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的词性及词义。 、观句式从文言句式特点方面把握2备考对策:文言句式已纳入高考考查范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好文言句式的不同 特点,特别要掌握好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而这些句式一般说来都有语 言标志,因此,可以通过对这些语言标志的识别,来判断它们是属于哪种句式特点。 、悟词义从关键实词意义方面把握3备考对策:所谓关键实词,就是指那些在句子中起关键意义的、解释通常与现代汉语 不同的或有多个义项的词语。句子中的关键实词,以动词最多,形容词、

16、名词次之。另 外,也要注意句子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 、辨用法从主要虚词用法方面把握4备考对策:虚词是句子构成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考试大纲文言虚词中经常考的有 “而、以、于、因、用、乃、其、为、则、之”等,考前应当注意把它们的用法进行归纳并强化训练以加深印象。翻译时,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注意上下文的关系, 注意意思的衔接和连贯。所以,在文言文翻译中,一定要注意通过看词性、观句式、悟词义、辨用法等方法, 敏锐地发现这些得分点并准确地把它们翻译好,翻译得通顺流畅。这样,才能在文言文翻 译中得到高分。 文言文题解题技巧 一、文言文关键在整体阅读,一般阅读顺序是这样的:1先仔细看一遍原

17、文,目的是了解一下全文写的内容。现在的全国题大都围绕人物展开情 节,以选记叙性的文字为主。2第二步是浏览一下最后概括全文的判断题。因为此题一般要求选出错误的一项,且都是 细小的问题。这样读了以后,对全文内容的把握就心中有数了。3第三步,再去读原文,然后逐个做题。因为对全文理解得越透彻,做题的准确率就越 高,做题的速度也越快。(当然这要结合自己的做题习惯) 二、现在,文言文的命题思路有这样一些变化:1离教材越来越近。文言虚词的考题大都引用教材的例子,所以熟悉一下古文的基本篇目 还是有用的。2对全文整体认知的考查越来越具体。考查对事情来龙去脉的理解与把握,考查观点认识 的提炼等。 三、实词的考查:

18、1把意思代入原句,看词性与意思是否解释得通,如果还不能排除,再把它还原到原文, 看具体语境。 实词释义方法:2 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相近或相 反) “以”对应“用”,所以它可以解释成“被任用”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 “劳苦”同义,所以“倦极”也同义,“极”就是 “疲惫”的意思 “每读书至治乱得失” “得失”是反义词,所以“治乱”也应该是反义词, “治”就只能解释成“治理得好,太平” 联想该字熟悉的课文中的例子或在成语中的用法 严惩不贷(宽恕,饶恕) 责无旁贷(推卸)如:贷 把这两个意思代入“虽亲属不贷”,可知“宽恕”更合适

19、 或者把该字在现代汉语中可组的词代入解释 如:“无所阿避” 现代汉语中有“避免、回避、躲避”等词,代入句中比较可知 “回避”更合适 四、虚词释义: 18个,尽可能熟悉这些词的用法。考试说明给出的虚词是 五、给出观点,筛选材料 先看材料的陈述对象是否一致1 再看材料的内容是否能证明观点2 六、根据全文语意,找出错误项 先把选择肢还原到文中相关部分12注意时间、事件、人物的对应关系,注意事件内在的因果关系,注意个别词语的对应解 释 七、文言文中一些固定短语的翻译: 得无:表示反诘的语气,译为:莫非,莫不是。1 否则:是两个词,否:不是这样,不然;则,相当于“就”。2 然后:是顺接连词,可译做“这样

20、以后”,或者“之后”3 然则:可译为“既然这样(如此),那么45虽然:与现代汉语不同,“虽”相当于“虽然”,“然”相当于 “这样”,可译作 “虽然如此”“尽管如此” 无乃:当副词用,可译作“岂不是”,也可译作“恐怕”。6 7比及:等到,等到了。 叵:不可。曷:何不。 8盍:何不。 9如何,奈何,若何:它们组成固定形式,相当于汉语“怎么样”“为什么”“什么样” 等10“如何”“奈何”“若何”:这是上述形式的扩展,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对怎么样”“把怎么办”。11孰若,孰与:用做比较或选择,可译为“与相比,谁(哪一个)”;如放在 动词前,可译为“怎如”“何如”“怎比得上” 所以:表原因,译做“的原因

21、”12. 表凭借或方法 ,译做“用来”“靠它来”“用来的(根据、礼节、方 法)” 13无论:不用说,更不必说。 卑鄙:地位卑微,见识浅陋。14 其实:它的果实,或者“那实际情况”“它实际上”“它的实利”15 不过:不超过。16 17地方:土地方圆 山东:淆山以东。18 可怜:可爱,或者“值得同情”19 于是:在这时,或者“在这件事上”20 以为:把当作,或者“任用人做”21 指示:指给人看。22 可以:可以凭借23 至于:达到某种程度,或者“落到什么地步”24 不必:不一定,今义“用不着”25 因而:趁着某个机会而26 或者:有的人,有些人27 即使:就让(使)28 智力:智谋和力量29 前进

22、:走上前献上30 何苦:怕什么,怎么怕,怎么担心31 文言文翻译常见问题应对方法 文言文翻译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争取做到“字字有对应,句式有体现,不出现语病,句意不改变”。但是,总有不少学生在翻译时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失误,造成“硬 伤”,影响得分。现就这些经常出现的毛病整理如下: 一、该留不留,强行翻译 在翻译文言文时,遇到文中的一些国名、朝代名、官名、地名、人名、年号以及一些 称号等专有名词可不作翻译,将它保留下来,但有些同学却要“画蛇添足”,强行翻译。 1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比境,常通商贩。 例 误译成:郡中不产粮食,而海里出珠宝,同越南接界,常互相通商,购买粮食。 其李将军之

23、谓也。 例2 误译成:大概说的就是姓李的将军吧。 以上两题就犯了固定名词强行翻译的毛病,例1中的 “交觐”是地理名词,例2中的 “李将军”是李广将军,都应保留下来不作翻译。 二、该译不译,文白掺杂 有的同学,在翻译时往往出现个别词语翻译不彻底或者不翻译,导致文白掺杂,不伦 不类。 3今之朝臣无以易薛永昶者。 例 误译成:如今的朝臣当中,无以替代薛永昶的。 从令纵敌,非良将也。 例4 误译成:服从命令而放纵敌人,非良将也。 例3中的“无以”应译为“没有谁可用来”;例4中的后半句也没作翻译,应译为 “不是好的将领”。这两句都因为翻译不彻底而造成了文白掺杂,不伦不类的错误。 三、该拆不拆,古今混淆

24、古代汉语中有某些复合词在形式上跟现代汉语的某些双音节词一样,但它们是两个词, 表达两个意思,翻译时应当拆开,可有些同学把它当成一个词来处理。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例 误译成:带领妻子和乡里人来到这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处分适兄意,哪得自由专。6例 误译成:怎么处罚顺从你的意思,哪能我自做主张。 以上两例的译文都犯了盲目的以今义替代古义的毛病,例5中的“妻子”在古汉语中 中的“处分”在古汉语中是“处理安排”的意思。是“妻子和子女”的意思,例6 四、该换不换,简单组词 一些同学在翻译词语时只会简单组词,把一个单节的词语变成双音节词语,不会结合 语境,换用另一个词语来翻译。 意气益厉,乘胜逐北。例7

25、 误译成:精神更加振奋,趁着胜利向北追赶。 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例8 误译成:稍微的看一下公子,公子的表情更加和善。 9阿母谢媒人。 例 误译成:刘母向媒人道谢。 例7句中的“北”并非指“北方”而是指“败兵”、“败北”;例8中把“微”错译成了“稍微”,结合语境应译为“偷偷的,悄悄的”;例9中“谢”的翻译也没有结合语 境,误译成了“道谢、感谢”,在这里应译为“推辞、谢绝”。 五、该删不删,成分赘余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还有些词语只有语法功能而没有实 际含义,这些词语在翻译时不作意译,而应省去。还有一些偏义复词在翻译时也应把不表意的一个词素删掉,否则就容 易使译句显得

26、啰嗦赘余。 婴之亡,岂不宜哉? 例10 误译成:婴的逃亡,难道不应该吗? 宋何罪之有?例11 误译成:宋国怎么会有可能怪罪他呢? 例10中的“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因此翻译时应把“之”删去,可译为“婴逃亡,难道不应该吗?”;例11中的“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翻译时也应删去,可译为“宋国有什么罪过呀?” 六、该补不补,成分残缺 古代汉语中有的句子是省略句,还有的虽不是省略句但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只有添加一些成分,句子成分才能完整,否则就容易导致成分残缺。 范氏富,盍已乎? 例12 误译成:范家富贵,何不停止呢? 13例言茶盐利害,省州县之役,皆称旨。 误译成

27、:陈述茶和盐的利弊,减少州县的徭役,都符合圣上的意思。 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 例14 误译成:范献子抓住并绑在庭院中的槐树上。 例12中省略了“已”的宾语“婚姻之事”,翻译时要添加上才能使句意完整;例13的译句中明显缺少陈述的主语“他”,且陈述的也非“茶和盐的利弊”而应是“茶制和盐 是个省略句,省略了“执而纺”的宾语“董叔”翻译时也应该补上。14制的利弊”;例 七、该调不调,语序混乱 古代汉语中存在倒装句,倒装句的语序和现代汉语不一致,翻译时应先调整语序,再作翻译;除此之外的一些句子,虽不是倒装句,但由于古代的表达习惯和现代汉语不一 样,因此语序也不符合现代语法的规则,所以翻译时也应加以调整。

28、 15其孝谨闻于其族,其信义著于其友。 例 误译成:他孝顺恭谨,传到他的族人中,他讲信用和道义,彰显在朋友间。 16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例 误译成:喝酒,在这个亭子里作乐。 17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例 误译成:(你)想要的(东西)已得到了,又何必请示他呢? 例15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其孝谨于其族闻,其信义于其友著”,翻译时可译为“他的孝顺恭谨在他的族人中得到传扬,他的信用道义在他的朋友中得到彰显”;例16也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于斯亭饮酒而乐之”,应翻译成“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把这当作乐趣”;而例17句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欲而得之,又请何焉”, 应翻译为“(你)想要的(东

29、西)已得到了,还请求什么呢?” 二、高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2 陈祐,字庆甫,赵州宁晋人。祐少好学,家贫,母张氏尝剪发易书使读之,长遂博通经史。时诸王得自辟官属,穆王府署祐为其府尚书。王既分土于陕、洛,表祐为河南府总管。下车之日,首礼金季(末)名士李国维、薛玄,咨访治道,奏免征西军数百家诸税, 又上便民二十余事,朝廷皆从之。 世祖即位,分陕、洛为河南西路。中统元年,除祐为总管。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 暴,祐独以清慎见称 , 在官八年,如始至之日。至元二年,改南京路治中。适东方大 蝗,徐、邳尤甚,责捕至急。祐部民丁数万人至其地,谓左右曰:“捕蝗虑其伤稼也,今蝗虽盛,而谷已

30、熟,不如令早刈之,庶力省而有得。”或以事涉专擅,不可,祐曰:“救民获 即谕之使散去,两州之民皆赖焉。”罪,亦所甘心。 三年,朝廷授卫辉路总管。卫当四方之冲,号为难治,祐申明法令,创立孔子庙,修比 干墓,且请于朝著于祀典。及去官,民为立碑颂德。尝上书世祖,言树太平之本有三:一曰太子国本,建立宜早;二曰中书政本,责成宜专;三曰人材治本,选举宜审。事虽未能 尽行,时论称之。 朝廷大举伐宋,遣祐签军,山东民多逃匿,闻祐来,皆曰:“陈按察来,必无私。”遂皆出,应期而办。十三年,授南京总管,兼开封府尹。吏多震慑失措,祐因谓曰:“何必若是!前为盗跖,今为颜子 , 吾以颜子待之;前为颜子,今为盗跖,吾以盗跖待

31、之。”由是 吏知修饬,不敢弄法。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 下马挝杀之于市民间帖然。十四年,迁浙东道宣慰使。时江南初附,军士俘虏温、台民男 女数千口,祐悉夺还之。未几,行省榷民商酒税,祐请曰:“兵火之余,伤残之民,宜从宽不报。遣祐检覆台州民田。及还至新昌,值玉山乡盗,仓猝不及为备,遂遇害,年五”恤。 十六。追封河南郡公,谥忠定。父老请留葬会稽,不得,乃立祠祀之。 列传第五十五,有删改)(节选自元史 )(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 民间帖然市/B. 许蔡间有巨盗

32、/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 民间帖然/市C. 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 民间帖然/市D. 许蔡间有巨盗/聚众劫掠/祐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制置/夏贵过汴/祐斥下马/挝杀之于 民间帖然/市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下车,刚上任、刚到任。文中指陈祐刚到官任。A. B. 孔子,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始人,被列入“C. “颜子”是指颜回,“子”是古代对人的尊称,可以称有道德、有学问的圣贤之人,如孔

33、子、颜子、孟子、老子,也可以用来称老师。D. “忠定”是陈祐的谥号,“谥号”就是统一用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 是对陈祐的一种赞美。”,所以文中的“忠定“危身奉上曰忠,安民大虑曰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祐虚心求教。担任河南府总管时,他到任的当天,首先就去拜访金朝末年的著名贤士 李国维、薛玄,虚心向他们求教治理政事的方法。B. 陈祐为民着想。任南京路治中时,他从百姓的利益出发,冒着获罪的危险,违背上级命 令;任浙东道宣慰使时,因百姓刚经历战乱,他反对征收酒税。C. 陈祐治政有方。卫辉路是一个难以治理的地方,陈祐到任后修建孔子庙、比干

34、墓,从而 稳定了社会秩序,因此百姓为他立碑颂德,并向朝廷请示列入名臣史籍。D. 陈祐除恶务尽。许、蔡一带的大盗聚众抢劫,抓捕时他逃到宋朝境内,后来宋朝灭亡, 这个盗贼路过汴梁时,陈祐发现了他,当众将他击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时州县官以未给俸,多贪暴,祐独以清慎见称。 三曰人材治本,选举宜审。事虽未能尽行,时论称之。 C) (1【答案】 D)(2 C)(3(4)当时州县的官吏因没有官府供给的俸禄,大多贪婪暴虐,只有陈祐因为清廉谨慎 而被称道。三是人才是治国的根本,选拔人才应慎重。这些事情虽然未能完全施行,但当时的评论 (当时人们)都称赞他。宋“指”宋亡“项。AB的,故在

35、其后停顿,排除”捕“是修饰”急“)句中1【分析】(【解析】朝灭亡后”,叙述时间的,可独立成句,排除D项,选C项,句子译为:许、蔡一带的大盗聚众抢劫,陈祐追捕得很紧,这个人逃入宋朝境内。宋朝灭亡后,这个人随制置夏贵路 项。C过汴梁时,陈祐喝令他下马,将他击杀在市集,百姓顺服。故选 项。D”说法错误,谥号也有一个字的。故选D项,“统一用两个字(2)(3)C项,“并向朝廷请示列入名臣史籍”对应原文为“且请于朝著于祀典”,其所说的应是 项。故选C“建立孔子庙,修比干墓,并向朝廷请示写进祭祀制度中。”陈祐(4)第一句得分点:“以”,因为;“清慎”,清廉谨慎;“见”,被。第二句得分点:“人才治 ,当时的评

36、论。”“时论“”,慎重;尽”,完全;本”,判断句;“审 ;CC;D故答案为:当时州县的官吏因没有官府供给的俸禄,大多贪婪暴虐,只有陈祐因为清廉谨慎而被称道。 三是人才是治国的根本,选拔人才应慎重。这些事情虽然未能完全施行,但当 时的评论(当时人们)都称赞他。【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式、修辞、意思进行断句。本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 根据语意进行断句。(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 确积

37、累。(3)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梳理原文内容,准确 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把各个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细致比对,逐个排除。(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句翻译首先要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重点字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 的古汉语语法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参考译文】 陈祐,字庆甫,赵州宁晋人。陈祐自幼好学,家境贫困,他的母亲张氏曾剪掉头发换取书籍让他读书,(他)长大后就博通经学史学。当时诸王可自己征召主官

38、的僚属,穆王府暂任陈祐为王府的尚书。穆王被分封在陕、洛,上表推荐陈祐为河南府总管。(陈祐)上任那天,首先去拜访金末名士李国维、薛玄,虚心向(他们)求教治理政事的方法。(他)又奏请免去几百家征西军的各种赋税,又上奏提出二十多件有利于人民的事,朝廷 都听取了他的建议。 世祖即位,将陕、洛地区划为河南西路。中统元年,任命陈祐为河南西路总管。当时州县官吏因为没有供给俸禄,大多贪婪暴虐,只有陈祐因为清廉谨慎而被称道,在此为官八年,像刚到的时候一样。至元二年,(陈祐)改任南京路治中。适逢河南东部发生蝗灾,徐州、邳州尤为严重,(官府)责令百姓捕捉(蝗虫),到了很紧急的状况。陈祐率领几万百姓到灾区,对身边的人

39、说:“捕捉蝗虫是怕它们损害庄稼,如今蝗虫虽多,但谷物已经成熟,不如让百姓早点收割庄稼,或许可以省力而有收成。”有人认为事情涉嫌独断专行,不可行。陈祐说:“为救民而获罪,我也甘心。”立即告诉百姓让他们回去(收割),两州 的百姓都依赖他。 至元三年,朝廷授任(陈祐)为卫辉路总管。卫辉位于四方交通必经之地,一向难以统制。陈祐(到任后)申明法令,建立孔子庙,修比干墓,并向朝廷请示写进祭祀制度中。等到他离任时,这里的百姓为他立碑歌颂功德。他曾向世祖上书,提出创立太平盛世的“三个根本”:一是太子是国家的根本,应早立太子;二是中书省是行政的根本,应责成中书省专心于政务;三是人才是治国的根本,选拔人才应慎重。

40、这些事情虽然未能完全施行,但 当时人们都称赞他。 朝廷大规模攻打宋朝,派陈祐征调军队,山东百姓多逃避,听说陈祐来了,都说:“陈按察来了,一定没有私心。”于是(百姓)都出来应征,陈祐的任务按期完成。至元十三年,(朝廷)授予(陈祐)为南京总管兼开封府尹。官吏多惊慌失措。陈祐于是对他们说:“何必如此惊慌!你们以前为盗跖,而今为颜渊,我就把你们当颜渊对待;若以前为颜渊,而今为盗跖,我就会把你们当盗跖对待。”于是这些官吏安分守己,不敢违法。许、蔡一带的大盗聚众抢劫,陈祐追捕得很紧,这个人逃入宋朝境内。宋朝灭亡后,这个人随制置夏贵路过汴梁时,陈祐喝令他下马,将他击杀在市集,百姓顺服。至元十四年,(陈祐)被

41、调任为浙东道宣慰使。当时江南刚刚归附,元军俘虏温州、台州百姓男女数千口,陈祐全都强行释放回家。行省征收百姓和商人的酒税,陈祐提出:“战争之后,对于遭受战争之苦的百姓,应宽容体恤。”但这意见朝廷没有答复。朝廷派(陈祐)去查核台州的民田。等到(陈祐)回来行至新昌,遇到玉山当地的强盗,他仓促间来不及防备,于是被杀害,享年五十六岁。(陈祐)被追封河南郡公,谥号忠定。江浙父老请求在会稽埋葬他,未获批 准,便设立祠堂纪念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3 温纯,字景文,三原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屡迁兵科都给事中。倭陷广东广海卫,大 杀掠而去。总兵刘焘以战却闻,纯劾焘欺罔。时方召焘督京营,遂置不问。黔

42、国公沐朝弼 有罪,诏许其子袭爵。纯言事未竟,不当遽袭。中官陈洪请封其父母,纯执不可。言官李已、石星获谴,疏救之。俺答请贡市,高拱定议许之。纯以为弛边备,非中国利。出为湖 广参政,引疾归。召为左都御史。矿税使四出,有司逮系累累,纯极论其害,请尽释之,不报。已,诸阉益横,所至剽夺,污人妇女。四方无赖奸人蜂起言利,帝并欣然纳之,远近骇震。纯言:“利归群小,害贻国家。乞尽捕诸奸人,付臣等行法,而亟撤税监之害民 者。”亦不报。中外争请罢矿税,帝悉置不省。纯等忧惧不知所出,乃倡诸大臣伏阙泣请。 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广东李凤等以矿税激民

43、变,纯又抗言:“税使窃弄陛下威福以十计,参随凭藉税使声势以百计。生灵困于水旱,既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安能复胜此千万虎狼耶!”御史于永清按陕西贪,惧纯举奏,与都给事中姚文蔚比而倾纯。纯不胜愤,上疏尽发永清交构状,语侵首辅沈一贯。一贯等疏辨。帝为下永清、文蔚二疏,而纯劾疏留不下。纯益愤三疏论 之因力丐罢乃谪水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帝雅重纯,谕留之。纯 不得已,强起视事。纯清白奉公。五主南北考察,澄汰悉当。肃百僚,振风纪,时称名 臣。卒,赠少保。天启初,追谥恭毅。 温纯传,有删改)(选自明史 )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 杜门者九阅月/章二十上/纯遂与一贯忤/

44、纯求去/A. 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 杜门者九阅月/二十上/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B. 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 杜门者九阅月章二十上/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C. 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 杜门者九阅月章二十上/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D. 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世紀骚扰劫掠朝鲜和我国沿海的日本海盜。至16A. 倭,文中指倭寇。指14 公,文中指爵位。我国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B. 赠,文中指赠官,指给活着的或死去的官吏或其父祖封官爵。C. 中国,文中指中原,包括

45、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省的部分地区。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温纯为官刚正。他考中进士步入仕途,曾弹劾刘焘谎报军情,指出不应当仓促封沐朝弼 之子上奏疏解救谏官李巳、石星。B. 温纯反对危害百姓和逐利的行为。他请求释放有关官员滥抓的人;皇帝接受谋利之法, 他反对这事却没有得到皇帝支持。C. 温纯尽职奉公。他处理政务很得当,有名声;于永清与姚文蔚勾结排挤他,他上疏揭发 于永清与姚文蔚的亭,并得罪了沈一贯。D. 温纯忧虑国事。因矿税的事,他提议大臣到宫殿哭泣请求,惹怒皇帝,皇帝知道他是倡 议者后而息怒,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6、。(4 乞尽捕诸奸人,付臣等行法,而亟撤税监之害民者。 帝雅重纯,谕留之。纯不得已,强起视事。 A) (1【答案】 C)(2 D)(3 请全部逮捕这些坏人,交给我等依法处置,尽快撤销危害百姓的税监。)(4 皇帝一向看重温纯,下令挽留他。温纯不得已,勉强上班处理事务。【解析】【分析】(1)本题中,“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这段话是说“温纯更加愤慨,三次上疏议论这件事,同时坚持请求罢免他们,朝廷于是贬谪于永清。温纯就跟沈一贯相抵触。温纯请求去职,奏章上了二十次,不出门上班九个月”,圈出句子中名词和代词,如“纯”“之”“永清”“一贯”等,

47、然后根据语法、句式以及句意进行排除。B项,“乃”意思是“于是”,是副词,修饰谓语,表示动作之间的顺承关系,不能放在句末,一般放在下一句的开头,这就排除B项;C项,“三”即“三次”,修饰“疏”,指的是上疏的次数,二者不能断开,排除C项;D项,“论”意思是 。项。故选A之”,句子结构完整,宾语后断开,排除D,宾语是“议论”“(2)C项,“赠,指给活着的封官爵”错误,“赠”是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故选 。C(3)D项,“皇帝答应了他们的请求”错误,文中说的是“帝为霁威,道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意思是“皇帝因为他而息怒,派人安慰他说:奏疏将批下来。 。D可知,并没有答应。故选”已而卒

48、不行“,由”温纯于是回去。事情过后最终没有实行(4)第一句中,“尽捕”,全部逮捕;“付”,交付,交给;“行法”,依法处置;“亟”,急忙,赶快;“税监之害民者”,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害民之税监”, 危害百姓的税监。第二 ,处理政事。”,勉强;“视事“谕”,下令;强”“句中,“雅”,一向;重”,看重; ;DC;故答案为:A;请全部逮捕这些坏人,交给我等依法处置,尽快撤销危害百姓的税监。 皇帝一向 看重温纯,下令挽留他。温纯不得已,勉强上班处理事务。【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

49、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 句尾,可在此后断句, 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 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 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

50、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 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留、删、替、补、调 【参考译文】 温纯,字景文,三原人。嘉靖四十四年考中进士。多次升职担任兵科都给事中。倭寇攻陷广东广海卫,大规模屠杀抢劫而去。总兵刘焘(却)上报击退敌人,温纯弹劾刘焘欺骗蒙蔽。当时正征调刘焘督察京城军队,于是搁置不追问。黔国公沐朝弼有罪,皇帝下令准许他的儿子继承爵位。温纯进言事情没有了结,不应当仓促继承爵位。宦官陈洪请求封他的父母,温纯坚持不同意。谏官李已、石星受到指责,温纯上疏解救他们。俺答请求设立贡市,高拱裁定意见同意这件事。温纯认为这事会使边防松

51、弛,对中原不利。出京城担任湖广参政,托病回家。征召担任左都御史。矿税使派往各地,有关官员逮捕了很多人,温纯极力论述这件事的害处,请求全部释放,没有得到回复。后来,宦官们更加强横,所到之处就抢劫,奸污妇女。各地品行不良的人纷纷起来进言谋利之法,皇帝都商兴地采纳了,远近之人都惊骇震动。温纯说:“好处归这些小人,坏处留给国家。请全部逮捕这些坏人,交给我等依法处置,尽快撤销危害百姓的税监。”也没有得到批复。朝廷内外争着请求免去矿税,皇帝全部搁置不察看。温纯等人担忧害怕,不知怎样才好,于是首先提出各位大臣跪伏宫殿前哭泣请求。皇帝震惊发怒,追问是谁发起的,回答说:“都御史臣温纯。”皇帝因为他而息怒,派人安

52、慰他说:奏疏将批下来。”温纯于是回去。事情过后最终没有实行。广东李凤等人因矿税激发百姓生事,温纯又直言:“税使私下玩弄陛下刑赏权力以十人计算,跟随者依靠税使声势的以百人计算。百姓被水灾、旱灾困扰,已经发愁到丧失生活下去的意愿,哪能又承受这些如狼似虎的矿税使呢!”御史于永清担任陕西按察使时贪污,害怕温纯检举上奏,跟都给事中姚文蔚勾结而倾轧温纯。温纯非常愤慨,上疏彻底揭发于永清相互勾结的情况,言语侵犯到首辅沈一贯。沈一贯等人上疏辩解。皇帝为此批下于永清、姚文蔚两人的奏疏,而温纯弹劾的奏疏留住不批下。温纯更加愤慨,三次上疏议论这件事,同时坚持请求罢免他们,朝廷于是贬谪于永清。温纯就跟沈一贯相抵触。温

53、纯请求去职,奏章上了二十次,不出门上班九个月。皇帝一向看重温纯,下令挽留他。温纯不得已,勉强上班处理事务。温纯廉洁奉公。五次主持南北考察,整顿清理全部得当。端正百 官,振兴风纪,当时称为名臣。去世,赠官少保。天启初年,追赠谥号恭毅。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亡妻冯孺人行述 朱彝尊孺人姓冯氏,讳福贞,字海媛,世居嘉兴练浦之阳。考讳镇鼎,归安县儒学教谕。教谕 君为学官,弟子有名,交渐广,徙碧漪坊,去先太傅文恪公第近止百步。教谕君年过四十无子,生孺人,特珍爱之。五龄,延塾师陈翁,授毛诗孝经。有费姥者,往来教谕君家。见孺人聪慧,为先妣唐孺人述之,唐孺人属姥为妁。是夕,教谕君梦文恪公衣衮造其门,

54、遂以孺人许彝尊为配。寒家自文恪公以宰辅归里,墓田外无半亩之产。至本生考。彝尊年十七,为赘婿于安度先生,家计愈窘,岁饥,恒乏食,行媒既通,力不能纳币 冯氏之宅。遭乱,两家各去其居,安度先生播迁塘桥之北。割父之田以“ 彝尊既昏,孺人赞予往侍养。教谕君以田二十亩持券付孺人,孺人语予曰:辞不受,挈其女至塘桥,鬻所有金条脱,治饔膳。隘不能容,遂赁梅里奉翁,非力养矣。” 道南茅亭之居,迎先生至里。予年二十,即以诗古文辞见知于江左之耆儒遗老。时四方知名士往来于禾者,辄造梅 里,孺人治酒肴必丰,虽夜分区画立办。宾客过者,谈宴极欢,或淹留旬日方去。花钿无多,尽付质库,昼夜纺绩以赎。客至,复质,如是以为常。岁癸卯

55、,予客永嘉。其冬,安度先生病革,家无斗储,孺人邀予姊妹同视汤药。予归未旬日,而安度先生弃世。孺人哀 毁,治丧事靡不中礼。既而予游大同,转客太原,入于京师,复留济南。孺人力持门户,延经师于家诲昆田, 必具酒肉,操作愈勤。夜率二女治机绞不辍,坐昆田于纺车之旁,执卷于灯背,令就火光 课昼所读书,必成诵乃已。凡昆田交游至,或有燕朋杂于坐,孺人必严诫勿与交。孺人归予将五十年,盖终身忧患,未尝一日自安。平居慈爱,虽渔娃灶妾,食必推与 之。以是孺人之殁,闻者无不叹息。呜呼!悲夫!谨摭其遗行,以告立言之君子。 (节选自曝书亭集)纳币:古代婚礼六礼之一,男方向女方送聘礼。条脱:古代臂饰。禾:嘉禾,嘉【注】 兴的

56、古称。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赞:称赞 B. 孺人赞予往侍养A. 梦文恪公衣衮造其门 造:拜访 课:学习令就火光课昼所读书 治丧事靡不中礼 中:符合 D. C.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 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寒家自文恪公以宰辅归里 A.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江左之耆儒遗老B.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延经师于家诲昆田C.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 谨摭其遗行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割父之田以奉翁,非力养矣。 花钿无多,尽付质库,昼夜纺绩以赎。 ?请简要概括。遗行”(4)文章第三至五段,记述了冯孺人哪些方面的“ B)(1【答案】 A)(2(3)割取父亲的田地来奉养公公,这不是尽力奉养(父母的做法)。(冯孺人)首 饰没有多少,全部抵押给当铺,白天夜晚纺纱绩麻来换回(典当的首饰)。 4)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