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子产品振动冲击设计资料_第1页
最新电子产品振动冲击设计资料_第2页
最新电子产品振动冲击设计资料_第3页
最新电子产品振动冲击设计资料_第4页
最新电子产品振动冲击设计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前言任何产品都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使用、运输和贮存。 因此都逃脱不了这些环境的影响。 特别恶劣的条件下工作的产品更是如此。 产品 环境适应性水平高低的源头是环境适应性设计, 因此要研制出一个环境适应性好 的产品,首先抓的是环境适应性设计,设计奠定了产品的固有环境适应性。(一)电子产品振动冲击设计现有的标准两大标准体系 :1、民(商用)标准体系 - (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体系 当今国内外在环境适应性规范和标准上有许多标准和方法 , 但归纳起来为二 大体系:一类是以 IEC(国际电工委员会)为主体的国际通用的民用 ( 商用 ) 产品的 环境适应性规范和标准体系 ,它是国际

2、贸易中民用 ( 商用) 产品的环境适应性水 平要求的共同语言、 统一准则, 它是以欧洲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制订的, 可以说 它是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环境适应性现状和水平的反映。我国自 80 年代开始采用等效或等同的方法先后将 TC50(环境试验)、 TC75(环 境条件)制订(转化)成环境适应性试验国标( GB/T2423系列标准)与环境适 应性条件国标( GB/T4798系列标准)。国标与 IEC 标准的特点是:环境适应性 条件系列化、模拟试验方法(程序)经典、试验再现性高、不确定度好。 2、军标体系另一类是军用产品的环境适应性规范和标准体系, 最有代表性为美国的 MIL 标准和英国国防部 07-

3、55 标准。我国自 80 年代开始采用等效或等同的方法先后 将相同专业的美国 MIL 标准转换为我国军标,美国军标的特点是工程应用性好, 特别是标准中的环境条件要求来自同类产品的平台环境条件。(二)环境适应性的设计内容电子设备在运输、 储存和使用过程中要经受到多种多样的、 错综复杂的环境 条件。按对影响产品的环境因素来分,有下面几种环境因素: 气候条件;机械条件;生物条件;辐射条件;化学活性物质; 机械活性物质。1、按对环境适应性设计专业可分为:耐高低温设计; 防潮设计; 抗振与缓冲设计 防生物侵害设计; 防腐蚀设计; 防尘、 防雨( 水) 设计; 防太阳辐射设计。2、环境适应性设计步骤(1)

4、确定产品寿命期的环境剖面(2)明确产品的平台环境条件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3)制订环境适应性设计准则(4)环境适应性设计输入验证(5)环境适应性设计评审(三)设计方法 任何电子产品都是有众多的元器件、模块、组件、单元等组成,无论它们是 大是小,都是要通过结构设计将其安装起来, 才能形成所需的功能和性能。 对此 就需解决三个问题。其一:选用符合抗振缓冲要求的元器件、模块、组件、单元 其二:进行抗振缓冲击结构设计 其三:采用符合抗振缓冲击要求的安装工艺1、采用符合抗振缓冲要求的结构与工艺a、材料的选用对抗振缓冲而言 , 材料的选用除考虑静态应力外 , 更主要根据振动与冲击对 结构及支撐所产的动态应

5、力和动态变形来考虑, 若所产生的动态应力和动态变形 在材料允許的安全工作应力范围, 则不需特别设计,若超过则要采取措施, 例如: 加強、減低慣性矩与弯曲矩效应、 或者更进一步的加上支撐构件。 假如这些方法还不能將应力減低至安全要求以下,更进一步的办法是減低应力的方法是采用減b、紧固件的选用对要经受振动与冲击的紧固件, 不能单考虑靜态安裝。 更主要的是考虑动态 强度。c、元器件的安装从国内外元器件失效分析资料表明, 有近一半元器件失效并非由于元器件本身固 有质量不高,而是由于使用者对元器件选择不当或缺乏抗振缓冲安装知识造成的1 振动与冲击对元器件的影响振动与冲击对元器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6、a)振动冲击的作用力超过了元器件的极限承受能力;(b)由于设计不当引起共振,造成元器件过高的响应而导损伤;(c)疲劳损坏,即虽然振动和冲击加速度未超过极限值, 但在长时间的作用下, 产品及其元器件,零部件因疲劳作用而降低了强度,最后导致损坏。不同的电子元器件对耐冲击振动性能是不一样,产品设计师应充分了解精品文档精品文档2 安装方式、方法及位置 元器件的抗振动与冲击的强度随安装方式、方法及位置不同而有很大差别, 在电子设备的初步设计阶段, 就应当明确振动与冲击的要求, 以便合理的确定电 路和结构设计方案, 选择合适的电子元器件 (包括了解和计算元器件的固有频率 等)及其安装方法,正确确定机械结构

7、的强度、刚性、质量分布和阻尼大小等。1)分离元器件的安装 元器件卧式安装 元器件卧式安装可以提高其固有频率,卧装抗振能力强,为提高抗振 与缓冲能力,卧装可紧贴安装板,也可垫上橡皮、塑料、纤维、毛毡安装等;还 可用环氧树脂固定。 对于小型电阻、 电容器尽可能卧装, 并在元器件与底版间填 充橡皮或用硅橡胶封装分离元器件的安装 - 元器件竖直安装方式 元器件竖直安装方式 有些小型设备为了充分利用空间,提高组装密度,如弹载设备,多采 用竖直安装方式, 用这种安装方式, 抗振与缓冲能力比紧贴印制板卧式安装要差 许多,若用于恶劣环境条件,必须采用固定措施,为了提高其抗振能力,立装应 尽量剪短引线。(1)分

8、离元器件的安装 - 元器件价加固安装 元器件价加固用固封材料固封将元器件部分或全部固封起来,例如环氧树脂、硅胶 等,可以较大的提高元器件抗振动与冲击的能力晶体管的安装 功率晶体管一般采用立装,为了提高其本身能抗冲击和振动能力,可以 卧装、倒装,并用弹簧夹、护圈或粘胶(如硅胶、环氧树脂)固定在印刷板上。 大功率晶体管应与散热器一起用螺栓固定在底板或机壳上。精品文档精品文档(2)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的安装(a)失效率低又无需调整的集成电路,应直接焊在印制板上,这样不仅 抗振性能好,而且减少了接插件,提高了整机可靠性。(b)需要经常调整的模拟电路,在调整中容易损坏的,可以采用插座, 如用于恶劣环境条

9、件中,应用适当地粘牢,避免振动时脱落。(c)集成电路元件,一定要注意贴面安装,降低集成电路的安装高度, 安装高度应控制在 79 之内。(d)对于不同的半导体器件,安装方法应不同,对于带插座的晶体管和 集成电路应压上护圈, 护圈用螺拴紧固在底座上。 对于有焊接引线的晶体管, 可 以采取卧装,专用弹簧夹,护夹、护圈或涂料(如硅橡胶)固定在印制板上。(3)其它元件的安装 - 大质量元器件安装(a)重量大于 15g 的元器件,对大的电阻、电容器则需用附加紧固装置。 变压器、继电器、电位器、晶体等;较重的元器件应尽量靠近支架安装;并尽量 安装在较低的部位, 变压器应尽量安装在产品的底层, 利用变压器铁心

10、的穿心螺 栓将框架和铁心牢固地固定在底板上,其螺栓应有防松装置。(b)对活动装置,如接插件、组合件、门等应有可靠的紧固装置; 4)引线要求(c)尽量将几根导线编扎在一起, 并用线夹作分段固定, 以提高其固有频率, 降低振动的惯性力, 提高抗冲击振动能力。 但单线连接有时是不可避免的, 这时 使用多股导线比单股硬导线好, 跳线不能过紧也不能过松。 若过紧, 在振动时由 于没有缓冲而易造成脱焊或拉断。 为提高离散的的电器元件的安装刚性, 尽量缩 短引线的长度,注意贴面的焊接,并用环氧树脂胶或聚氨脂胶点封在安装板上。 为避免电阻器和电容器谐振, 在安装时一般采取用剪短引线来提高其固有频率使 之远离干

11、扰频谱。(5)衬垫与距离( d)安装因振动易损坏的元件时, 如陶瓷等较脆元件及其他较脆弱的元件和 金属件联接时, 应有减振装置,与金属件连接时,要垫上橡皮,塑胶、毛毯等 减震衬垫材料;( e) 元器件之间应有足够的距离,以免振动时发生短路或互相磨擦致损;(6)冗余与制动装置(f )可调元件如电位器等应有紧固措施;即所有调谐元件应有固定制动装 置,使调谐元器件在振动和冲击时不会自行移动。(g)继电器类元件的安装,应使触点的动作方向,尽量不要同振动方向一 致,如有必要,可安装两个互相垂直的继电器并联使用,以防止纵向、横向振动 失效, 即采用冗余设计;(h)质量较大、有一定悬臂的器件应加机械固定或用

12、胶灌封,以免其局部 共振引起电气焊点受力较大而断裂拉开。(i )对于插接式的元器件,其纵轴方向应与振动冲击方向一致,同时,应 加设盖帽或管罩压紧防止振动与冲击过程中的松动。(7)加固安装(j )质量较大、有一定悬臂的器件应加机械固定或用胶灌封,以免其局部 共振引起电气焊点受力较大而断裂拉开。精品文档精品文档(k)对于插接式的元器件,其纵轴方向应与振动冲击方向一致,同时,应 加设盖帽或管罩压紧防止振动与冲击过程中的松动。4 印制 电路板设计印制电路板较薄,易于弯曲,所以印制板应尽量采用小板结构,电路板最 佳形状为矩形,长宽比为 32 或 43。电路板面尺寸大于 200x150mm时应考 虑电路板

13、所受的机械强度, 即尺寸较大的应有中间加强措施。 印制板四周边应尽 量无自由边,以提高印制组件的固有频率,避免低频谐振。 (a)印制电路板上元器件的安装位于电路板边缘的元器件,离电路板边缘一般不小于 2mm。焊盘中心孔要比器件引线直径稍大一些。焊盘太大易形成虚焊,受到振动 与冲击后会产生接触不良。焊盘外径 D一般不小于 (d+1.2)mm,其中 d 为引线孔 径。对高密度的数字电路,焊盘最小直径可取 (d+1.0)mm。 印制电路板上元器件的安装重量超过 15g 的元器件、或每一引头重量 超过 7 克及直径超过 1.3 厘时应夹 紧或用其它方法固定在印制电路板上,然后焊接,以防止振动而引起疲劳

14、断裂。印制电路板上元器件的安装还可见上面有关元器件、集成电路、半导体器 件的安装等的安装要求。印制电路板缓冲设计只要要考虑两个方面问题,一是印制电路板的尺寸, 二是印制电路板安装固定方式。印制电路板尺寸印制电路板尺寸越大,其谐振频率就越低,防振特性也越差。如板面尺寸过 大,必须对其进行加固设计, 如增设肋条并将大而中的元器件尽可能安置在印制 电路板的近固定端,以提高装配板固有频率,增加防振能力。但也并非尺寸越小越好,还要兼顾其它特性,进行权衡设计,如果印制电 路板尺寸过小,不能安装下整个完整电路,对装调会带来困难,不便维修更换。 同时,还会增加板数和接插件, 从而减低印制电路板的抗振缓冲性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