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气体常用检验方法_第1页
常见气体常用检验方法_第2页
常见气体常用检验方法_第3页
常见气体常用检验方法_第4页
常见气体常用检验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用标准文档 10. NO2 文案大全 中学化学常见气体常用检验方法小结 1. H2 将待检气体通过灼热的CuO,CuO由黑色变为红色,并将产物导入无水 硫酸铜中,无水硫酸铜变蓝,则证明通入CuO的气体是H2。 尼 + djo CU4 殆0 C曲q + 5備0 = ag 50 C02 + Ca(OH) 2 = CaCO3 丄+见0 CQ + Ca(OH) 3 = CaCO 1+地0 2. CO 呜 + Z02 tCQ 4- 2禺 0 CO2 + Ca(QH)2 =丄 + 毘。 隅=函 阶 TCH0 - CH2Br C3 H占0】柳a2COq + 2禺0 让待检气体在空气中燃烧,在火焰上方罩一干

2、燥的小烧杯,烧 杯上无水珠生成,然后将产物与澄清的 咒丹2 = C尽 *12尿+ 齐丹4 T 12妙严 +10C(?a t+280 石灰水接触,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燃烧气体为CO。 3. CO2 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和品红溶液中,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且品红不褪色,则通入的气体是CO2。 4. CH4 让待检气体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在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小烧杯,烧杯上有液滴生成,然后将产物与 澄清的石灰水接触,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燃烧气体为CH4。 5. C2H4 (1 )让待检气体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则此气体是C2H4。 (2) 将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

3、碳溶液后,溴的红棕色很快褪去。(注:当有其他不饱和气态烃存在时,此 法不适用) (3) 将待检气体通入酸性 KMnO4溶液后,酸性 KMnO4溶液的紫色很快褪去。则此气体是C2H4。(注:当 有其他不饱和烃或还原性气体存在时,此法不适用) C2H2 。 (1 )让待检气体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则此气体是 (2 )将待检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后,溴的红棕色逐渐褪去。则此气体是C2H2。(注:当有其他不饱和烃 存在时,此法不适用) (3)将待检气体通入酸性 KMnO4溶液后,酸性 KMnO4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则此气体是C2H2。(注:当 有其他不饱和烃或还原性气体存在时,此法

4、不适用) 7. N2 将点燃的镁条放在待检气体中燃烧,燃烧之后,向燃烧产物中加入适量的水,如果有白色的不溶固体和能使润湿 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则证明待检的气体为N2。 8. NH3 (1 )用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装待检气体的瓶口,如果试纸由红色变为蓝色,则证明待检气体是NH3。 2G局 4冷曲4-20 (2)用蘸有浓盐酸或浓硝酸的玻璃棒靠近装待检气体的瓶口, 如果有白烟产生,则待检气体是 (白色晶体)(白色晶体) NH3。 呂燃 9. NO 叽 += 曲心 直接将盛待 码+丹陀=昭昭 检气体的瓶盖打开, 如果在瓶口附近 其中OH-遇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5、则证明待检气体是NO。 2NO (无色)+O2=2NO2(红棕色) 实用标准文档 实用标准文档 将待检气体溶于水中, 若待检气体红棕色变为无色, 且水溶液也呈无色, 则证明待 检气体 是 N02。 3NO2 (红棕色)+H2O=2HNO3+NO(无色) 11. O2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待检气体中,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证明待检气体为O2。 12. H2S占谢 (1 )闻待检气体的气味,如果有臭鸡蛋气味,则证明待检气体为H2S。 (2)用润湿的儿 m 试纸靠近盛待检气体的瓶口,如果5 亠 试纸变成黑色,则证明待检气体是H2S。(黑色) 13. SO2 将待检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如果品红溶液褪色

6、,且受热后又恢复原色,则证明待检气体是SO2。 14. CI2 (1 )观察待检气体的颜色,如果呈黄绿色,则证明待检气体是CI2。 (2)将H2点燃并伸入待检气体中,如果氢气继续燃烧,并产生苍白色火焰,同时,在瓶口附近有白雾产生, 则证明待检气体为 CI2。 (3 )将润湿的KI淀粉试纸靠近盛待检气体的瓶口,如果KI淀粉试纸变蓝,则证明待检气体为CI2。(注:当有 几种氧化性气体同时存在时,此法则不适用。) 15. Br2 (蒸气) (1)观察待检气体的颜色,如果呈红棕色,并将此气体通入水中,如果此气体水溶液的颜色呈黄色,则证明待 检气体是Br2 (蒸气)。 (2 )将待检气体用冰水冷却,如果

7、转化为红棕色的液体,则待检气体为Br2 (蒸气)。 (3) 将待检的红棕色气体通入 AgNO3溶液中,如果出现浅黄色的沉淀,则证明待检气体是 晞+屈NQ =恋占尸J (浅黄色)+且叫 16.12 (蒸气) (1 )观察待检气体的颜色,如果呈紫色,则待检气体是I2 (蒸气)。 (2 )将待检气体冷却,有紫黑色固体产生,则待检气体是I2 (蒸气)。 (3)将待检气体通入淀粉溶液,溶液呈蓝色,则待检气体是I2 (蒸气)。 17. HF 将待检气体通入水中,配成溶液,用配制的溶液在玻璃上刻字,如果能刻上字,则证明待检气体为H。 18. HCl (1 )打开待检气体瓶盖,有白雾产生,则待检气体为HCI。

8、(注:当其他几种 HX同时存在时,此法则不适用。) (2)将待检气体通入 AgN03溶液中,如果出现白色的沉淀,则证明待检气体是HCI。 肌7亠题再o厂趣cH (白色)卄朋q (3 )用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靠近待检气体,如果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则证明待检气体是HCI。(注:当有其他几 种酸性气体同时存在时,此法则不适用。) 19. HBr 二 除杂质一一先通入饱和食盐水(除HCI),再通入浓H2SO4(除水蒸气) 收集排饱和食盐水法或向上排气法 尾气回收 CI2+2NaOH= NaCI+NaCIO+H2O 硫化氢 制取原理强酸与强碱的复分解反应 制取方程式 FeS+2HCI= FeCI2+H2S

9、f 装置启普发生器 检验能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 除杂质一一先通入饱和NaHS溶液(除HCI),再通入固体CaCI2(或P2O5)(除水蒸气) 收集向上排气法 尾气回收 H2S+2NaOH= Na2S+H2O 或 H2S+NaOH= NaHS+H2O 二氧化硫 制取原理稳定性强酸与不稳定性弱酸盐的复分解 制取方程式 Na2SO3+H2SO4= Na2SO4+SO2f+H2O 装置分液漏斗 ,圆底烧瓶 检验先通入品红试液,褪色 ,后加热又恢复原红色 ; 除杂质通入浓 H2SO4( 除水蒸气 ) 收集向上排气法 尾气回收 SO2+2NaOH= Na2SO3+H2O 二氧化碳 制取原理稳定性强酸与不

10、稳定性弱酸盐的复分解 制取方程式 CaCO3+2HCICaCI2+CO2f+H2O 装置启普发生器 检验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除杂质通入饱和NaHCO3 溶液 (除 HCI), 再通入浓 H2SO4( 除水蒸气 ) 收集排水法或向上排气法 氨气 制取原理固体铵盐与固体强碱的复分解 制取方程式Ca(OH)2+2NH4CICaCI2+NH31+2H2O 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 加热 检验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除杂质通入碱石灰 (除水蒸气 ) 收集向下排气法 氯化氢 制取原理高沸点酸与金属氯化物的复分解 制取方程式NaCI+H2SO4Na2SO4+2HCI f 装置分液漏斗 ,圆底烧瓶 ,

11、加热 检验通入 AgNO3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再加稀 HNO3 沉淀不溶 除杂质通入浓硫酸 (除水蒸气 ) 收集向上排气法 二氧化氮 制取原理不活泼金属与浓硝酸的氧化还原; 制取方程式 Cu+4HNO3=Cu(NO3)2+2NO2f+2H2O 装置分液漏斗 ,圆底烧瓶 (或用大试管 ,锥形瓶 ) 检验红棕色气体 ,通入 AgNO3 溶液颜色变浅 ,但无沉淀生成 收集向上排气法 尾气处理 3NO2+H2O=2HNO3+NO NO+NO2+2NaOH=2NaNO2+H2O 一氧化氮 制取原理不活泼金属与稀硝酸的氧化还原; 制取方程式Cu+8HNO3(稀)=3Cu(NO3)2+2NO1+4H2

12、O 装置分液漏斗 ,圆底烧瓶 (或用大试管 ,锥形瓶 ) 检验无色气体 ,暴露于空气中立即变红棕色 收集排水法 (11) 一氧化碳 制取原理浓硫酸对有机物的脱水作用 制取方程式 HCOOHCO 1+H20 装置分液漏斗 ,圆底烧瓶 检验燃烧 ,蓝色火焰 ,无水珠 ,产生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除杂质通入浓硫酸 (除水蒸气 ) 收集排水法 (12) 甲烷 制取方程式CH3COONa+NaOH CH41+Na2CO3 装置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加热 收集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13) 乙烯 制取原理浓硫酸对有机物的脱水作用 制取方程式 CH3CH2OH CH2=CH21+H2O 装置分液漏斗 ,

13、圆底烧瓶 ,加热 除杂质通入 NaOH 溶液 (除 SO2,CO2), 通入浓硫酸 (除水蒸气 ) 收集排水法 (14) 乙炔 制取原理电石强烈吸水作用 制取方程式CaC2+2H2OCa(OH)2+CH CH f 装置一一分液漏斗,圆底烧瓶(或用大试管,锥形瓶) 检验一一无色气体,能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并冒出浓的黑烟 除杂质一一通入硫酸铜溶液(除H2S,PH3),通入浓硫酸(除水蒸气) 收集一一排水法或向下排气法 一些快速制法(即无需加热) 1.02 2H2O2=催化剂 MnO2=2H2O+O2 2Na2O2 + 2H2O = 4Na+ + 40H- +02 2. C12 KMnO4与浓盐酸

14、 16HCI+2K MnO 4=2KCI+2M nCI2+8H2O+5CI2 3. HC1将浓硫酸逐滴加入浓 HCI中 4. NH3 将CaO或者Ca(OH)2或者NaOH (皆为固体)加入浓氨水 加氧化钙是利用其与水反应消耗水且放热 Ca(OH)2或者NaOH利用其与水反应放热 5. H2 NaH+H20 宀 NaOH+H2 f 常用阳离子的检验方法: 离子 检验试剂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1 H + 酸碱指示剂(石蕊试 液、甲基橙试液)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橙色甲基橙试液变红 2 K+ 铂丝蘸其溶液,在无 色酒精灯火焰上灼 烧 火焰呈浅紫色(透过蓝 色钴玻璃观察) 3 Na + 方法同上

15、火焰呈黄色 4 Ca2+ 方法同上 火焰呈砖红色 5 Mg 2 + NaOH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过量不 溶解 Mg 2+2OH =Mg(OH)2 J 6 Ba2+ H2SO4或硫酸盐, 稀硝酸 生成白色沉淀,此沉淀 不溶于稀HNO 3 Ba2+ +SO 42 =BaSO 4 J 7 ai3+ NaOH 溶液(逐滴加 入,边加边振荡) 加适量NaOH溶液有 白色沉淀,加过量 NaOH则沉淀溶解。 Al 3+3OH =AI(OH)3 J AI(OH) 3+ OH =AIO 2 +2H 2O 8 NH 4 + 加入浓NaOH溶液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 纸 加浓NaOH ,加热产生 刺激性气体,使湿润的

16、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NH4 + +OH - =NH3 f+H 2O 9 Fe2+ 淡绿 色 NaOH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 为灰绿色,最终变成红 褐色沉淀 Fe2+ +2OH =Fe(OH)2 J 白色 4Fe(OH) 2+O 2+2H 2O=4Fe( OH) 3 先加KSCN溶液, 然后加入氯水 加入KSCN溶液无现 象,加入氯水则变红色 2Fe 2+Cl 2=2Fe 3+2Cl Fe3+ +3SCN =Fe(SCN) 3 1 0 Fe3+ 黄色 KSCN溶液 溶液变血红色 Fe3+ +3SCN =Fe(SCN) 3 NaOH溶液 生成红褐色沉淀 Fe3+3OH =Fe(OH)3 J 苯

17、酚溶液 生成紫色溶液 1 1 Cu2+ 蓝色 氢氧化钠溶液 生成蓝色絮状沉淀,加 热变成黑色 Cu2+ +2OH =Cu(OH)2 J Cu(OH) 2=CuO+H 2O 1 2 Ag + 盐酸或氯化物溶液 稀 HNO 3 生成白色沉淀,此沉淀 不溶于稀硝酸 Ag +CI =AgCI J 常用阴离子的检验方法: 离子 检验试剂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1 Cl AgNO 3溶液、稀硝 酸 生成白色沉淀,沉淀不 溶于硝酸 Ag +Cl =AgCl J 2 Br AgNO 3溶液、稀硝 酸 生成淡黄色沉淀,沉淀 不溶于硝酸 Ag +Br =AgBr J 3 I AgNO 3溶液、稀 硝酸 生成黄色沉

18、淀,沉淀不 溶于硝酸 Ag +I =AgI 滴入淀粉溶液后, 加入氯水 淀粉溶液变蓝色 Cb+21 =2Cl + I 2 12遇淀粉溶液变蓝色 4 SO42 盐酸、氯化钡溶液 先加入盐酸无沉淀,再 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 白色沉淀 先加入盐酸排除 Ag +、SO32 -、 CO32等离子的干扰; Ba2+SO 42 =BaSO 4 J 5 SO32 氯化钡溶液、盐酸 生成白色沉淀,加盐酸 放出刺激性气味气体 Ba2+SO 32 =BaSO 3 J BaSO3+2H +=Ba 2+ +SO 2 f +H 2O 盐酸、品红溶液 加入盐酸,生成气体通 入品红溶液褪色 SO32 +2H +=SO 2 1+H 2O 6 S2 加入CuSO4溶液、 盐酸 生成黑色沉淀,加盐酸 沉淀不溶解 S2 +Cu2+=CuS J 盐酸、湿润的醋酸 铅试纸 产生气体,使湿润的试 纸变黑 S2 +2H +=H 2SI 7 NO 3 溶液加热浓缩,加入 浓硫酸和铜片,加热 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