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固酮增多症_第1页
醛固酮增多症_第2页
醛固酮增多症_第3页
醛固酮增多症_第4页
醛固酮增多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醛固酮增多症醛固酮(aldosterone)是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的最重要的盐皮激素,在维持机 体钠平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醛固酮分泌过多导致钠潴留和钾丢失,称为醛 固酮增多症(hyperaldosteronism,aldosteronism),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若因肾上腺以外的原因使有效血容量降低,肾血流量减少等引起肾素-血管紧张 素-醛固酮系统功能亢进者,则称为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继醛);而由于肾 上腺皮质腺瘤或增生,分泌过多的醛固酮,导致水钠潴留,体液容量扩增导致血 压升高并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者,称为原发性醛固酮症增多症(简称原醛)。 本章主要讨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2、1955 年,connjw 报道了第一例由肾上腺腺 瘤所引起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故本症又称为 conn 综合征。本病的发病率在 未经选择的高血压患者中1。多见于成人,腺瘤者女性较男性多见,特发性 等其他病因者男性多于女性。各种年龄儿童也可发生原醛,并可出现生长迟缓, 病因为腺瘤者其年龄通常低于特发性者。【病因】多种原因可致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其临床类型与相对发病率见下表。1分泌醛固酮的肾上腺皮质腺瘤分泌醛固酮的肾上腺皮质腺瘤 (aldosterone-producingadenoma,apa)又称 conn 综合征,最多见,约占原醛症 的 6090。多为单侧腺瘤,左侧较右侧多见;大多数为单个

3、,直径多在2cm 以下,包膜完整,切面呈金黄色,在光镜下可见四种细胞:小和大的具有球状带 和束状带细胞特征的杂交细胞以及其他的如同束、球状带的细胞,在电镜下,瘤 细胞具有如同球状带细胞特征的线粒体管状嵴,若经螺内酯治疗后可发现螺内酯 小体,常同时伴球状带增生或伴结节性增生。仅 1左右为双侧或一侧有 2 个以 上腺瘤。70的腺瘤见于女性,腺瘤形成的原因至今不明。 2特发性原醛症(iha)本型的肾上腺球状带通常为弥漫性或局灶性增生,超微结 构基本正常,若伴有结节则多为微小结节,直径不一,可大致 2cm,典型的细胞 呈现来自束状带的透明样细胞。免疫组化研究表明:这些细胞均显示对细胞色素 p450,1

4、1-羟化酶和醛固酮合成酶均呈阳性。在诊断上,iha 的生化异常比 apa轻。iha 的病因至今仍有争论,相当多的证据表明:可能是由于球状带细胞对血 管紧张素反应过高所致。也有人认为它是低肾素性原发性高血压发展阶段中的一 种类型。3 分泌醛固酮的肾上腺癌少见,约占 1,在组织学上,很难与腺瘤相区分, 但通常癌较腺瘤大(直径常3cm),癌体内常显示出血、坏死以及多形核细胞, ct 和 b 超常见钙化。癌肿除分泌醛固酮外,也可同时分泌其他皮质类固醇如醛 固酮的前体物、糖皮质类固醇或性激素等。4 血管紧张素反应性腺瘤约占 apa 的 10左右,原认为是特发性醛固酮增多 症的一种类型,现已有证据表明,本

5、型由于这类腺瘤的球状带分泌醛固酮的细胞 对血管紧张素反应过度所致。5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pah)病因未明,一般为双侧肾上腺皮质均有增生,单 侧增生更为罕见。增生也可伴有微小或大结节,其临床表现和生化改变与 apa 相仿。6 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性原醛症(gsh)又名地塞米松可抑制性原醛症 (dexamethasonesuppressiblehyperaldosteronism,dsh),也称家族性高醛固酮 血症型(fh-i):是目前唯一对其分子致病机制的了解最明确深入的原醛症类 型。临床表现为高血压和不同程度的低血钾,血浆醛固酮过多伴肾素活性被抑制 以及 18 羟皮质素和 18 氧皮质素过多。

6、它与其他类型原醛症的关键区别在于本症 患者的醛固酮分泌受 acth 的调控,给予糖皮质激素可抑制醛固酮的分泌,达到 治疗的效果。有研究认为:这是由于肾上腺球状带以外存在异位醛固酮合成酶的 表达。编码醛固酮合成酶和 11-羟化酶的基因之间有 95是同源的,均位于 8 号染色体。在 gsh 患者中发现 11 羟化酶的基因的 5-端调节区(受 acth 调控) 和编码醛固酮合成酶的序列交叉,复制为一融合基因。目前至少已发现五种交叉 融合形式,所有交叉融合点均位于外显子-4 内或它的左侧。杂交融合基因含有 外显子 1、2、3 和外显子 4 的中部编码合成醛固酮的酶。而这种融合基因可表达 醛固酮并受 a

7、cth 的调控(可在束状带表达),而仅含有外显子 5、6 和 7 的杂交基 因却并不表达醛固酮。本型多见于青少年男性,可为家族性或散发性,家族性者 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肾上腺常呈结节性增生,其血浆醛固酮水平与 acth 昼夜 节律相一致。7 家族性原醛症-型(fh-)与 fh-i 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是糖皮质激素可治疗 性的。其肾上腺皮质病理改变可分为腺瘤、增生或癌。8 异位醛固酮分泌性腺瘤或腺癌极罕见,可发生于肾内的肾上腺残余组织或卵 巢内。【临床表现】(一)高血压大多数原醛症患者表现为缓慢发展的良性高血压,多为中等程度的高血压,约在 226/133kpa(170/100mmhg)左右,但随病

8、程延长,血压逐渐增高,尤以舒张 压明显。少数患者可呈现恶性急进性高血压。持续、长期的高血压可致心、脑、 肾损害。对常用的降压药疗效不佳为其特点之一。但也有极少数原醛症患者可血 压正常甚至血浆和尿醛固酮也可正常。(二)神经肌肉功能障碍(1)肌无力或周期性麻痹:原醛症由于醛固酮水平过高,使约 8090的患者 出现自发性低血钾(2035mmol/l),使患者出现一系列因缺钾而引起的神经、肌肉、心脏及肾功能障碍。一般血钾愈低,神经肌肉症状愈重。劳累或服用排钾 利尿药可促发和加重症状。麻痹多累及下肢,严重者可致呼吸和吞咽困难。补钾 后,麻痹等症状即缓解,但常复发,为控制症状需连续补钾。据报道,在我国的

9、患者中,有较高的周期性麻痹的发生率,如香港报道:在 50 例 apa 中,有 42 患者发生周期性麻痹,尤男性中多见,其机制不明。(2)感觉异常,肢端麻木或手足搐搦;常由于低血钾性碱中毒伴细胞内钙离子浓 度下降所致,而血浆总钙水平可能在正常范围,也常见于补钾时未及时补钙所致。 (三)肾功能改变因醛固酮过高使肾脏排钾过多,并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呈空泡状变性,尿浓缩功能 降低。患者可有多尿,夜尿增多,尿比重偏低,伴口渴,多饮,易并发尿路感染。 (四)心脏功能改变由于原醛症可持续存在低血钾症状,故可出现:低血钾性心电图表现:q-t 间 期延长,t 波增宽,降低或倒置,u 波出现,tu 波相连呈驼峰状;心

10、律失常: 常见早搏或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严重者可致心室颤动。(五)其他儿童患者可有生长发育迟缓,可能与长期缺钾等代谢紊乱有关。另外,低血钾可 抑制胰岛素分泌和作用减弱,约半数患者可出现糖耐量减低,甚至可出现糖尿病。【实验室和辅助检查】(一)血、尿生化检查1 低血钾大多数患者血钾降低,一般在 23mmol/l,严重者更低,少数也可正 常。低血钾常呈持续性,也可为波动性。应注意:多种因素可影响血钾水平,如 低钠饮食可使本症患者的血钾正常。若 24h 尿钠排泄100mmol 时,应增加钠摄 入(6g/d,nacl)连续 5d 后再复测血钾。2 高尿钾尿钾增高(20mmol/24h)尤在低血钾时,尿

11、钾仍在 25mmol/24h 以上。 3高血钠血钠一般在正常高值或略高于正常上限。4碱血症血 ph 值和 co2 结合力为正常高值或略高于正常上限。提示有轻度的代 谢性碱中毒,但当病程长,同时伴有肾功能损害时,可因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 浓缩和离子交换能力降低,使 ph 值呈中性。(二)血尿醛固酮测定血尿醛固酮测定值增高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和诊断的关键指标,但多种因素会影 响其测定值,如血钾水平与醛固酮分泌有关,血钾甚低时,醛固酮增高常不明显, 常需在补钾后重复测定。另应注意,血浆醛固酮分泌呈昼夜节律:清晨醒后最高, 刚睡后最低而而且体姿也有影响:直立位可显著增高其水平,其他影响因素如限 钠或利尿

12、。因此在标本的采集中,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力求规范化;必要时, 需纠正条件后,重复多次测定。方法:在普食(含钠 160mmol,钾 60mmol/d)7 天 后,上午 8 时空腹卧位取血,然后起床立位 2h 后再取血,然后,最好立即分离 血浆,用放免法测定。血浆醛固酮正常参考范围(卧位):280225pmol/l(10109ng/dl),(立位):438372pmol/l(15826ng/dl)。尿醛固酮:普食下为 1453nmol/24h(5 19g/24h)。(三)血肾素、血管紧张素测定原醛症患者,因血浆醛固酮水平增高而使肾素活性明显受抑制而降低,而且即使 在低钠饮食,利尿剂及站立等刺激因

13、素下,也不能明显增高,而继醛症则相反,肾素活性是增高的。血浆肾素活性(pra)是评价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最 常用的指标。但 pra 受钠盐摄入、直立位、某些药物尤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 剂(acei)、螺内酯等的影响,应注意鉴别。必要时,在排除影响因素后,重复测 定。血浆肾素正常参考值,卧位为 055009pg/mlh,立位为:348052pg/mlh 而血浆血管紧张素,正常参考值:卧位为 26019pg/ml 和立位为 45062pg/ml。原醛症者,基础值偏低而直立或利尿兴奋后,无 或轻微增高。【诊断与鉴别诊断】在高血压患者中,如出现肌无力,肌麻痹、多尿、多饮等低血钾症状时应疑

14、及本 病。当实验室检查证实其有低血钾、低血肾素活性、高血尿醛固酮时诊断即可成 立。各种类型原醛的鉴别诊断(病因诊断)见图 7-13-1。从图中可看出,在高血 压中证实血钾降低是诊断本病的关键。用测血钾筛查原醛症,其灵敏度为 75 90。如患者正进行利尿剂的治疗,应停药 3 周后重复测定,但血钾正常也不能 完全排除本病。据报道,原醛症中正常血钾者约占 1030。应强调排除可 能的影响因素和反复测定。血钾36meq/l 是进一步检查 ras 活性的指征。 图 7-13-1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程序原醛症的最主要特征是醛固酮过多伴 ras 活性被抑制,但多种因素包括抗高血压 药物和低钾均会影响之

15、,而造成诊断困难。如血钾3mmol/l,在测定醛固酮前 应先补钾。除血浆 pra 测定可评估 ras 的活性外,也有利用血醛固酮/pra 比值 作为筛查原醛的指标。在 apa 中,醛固酮/pra 比值总是400,而原发性高血压 者却200。应用该指标的唯一问题是在伴慢性肾衰时会出现假阳性,同时要排 除各种可能影响 ras 的药物,在对怀疑原醛症的高血压患者,应选用不影响 ras 活性的降压药。必要时可采用下列动态试验作进一步鉴别:1盐负荷试验正常饮食中,增加钠盐或静脉输注盐水或给予外源性盐皮激素或 上述几种方法的联合使用,可通过增加盐负荷,使血容量扩增而抑制 ras,使血 pra 和醛固酮水平

16、下降,但在腺瘤性原醛症(apa)中,醛固酮分泌不受抑制而特 发性原醛症(iha)中却受抑制。因此,本试验既可用作原醛的诊断也可用于 apa 和 iha 的鉴别。另外,当给予高钠饮食(200meq/d),尿醛固酮排泄量不受抑制 也可作为原醛的诊断性试验。在正常的非原醛者,当持续给予高钠饮食 5 天,其 尿醛固酮排泄量10g/24h,同时应测定血浆和尿的钠和钾。原醛者,尿钠应 200meq,而血钾应35meq/l。另一种方法是静脉输注盐水,然后测血浆醛 固酮:原发性高血压者,盐负荷后的血浆醛固酮8g/dl,而原醛者却不下降。 2体位的刺激试验在正常人中,直立位可激发 ras 和升高血浆醛固酮水平,

17、而 各种类型原醛者对体位改变的反应不一,可用作鉴别。方法:先上午 8 时,卧位, 采血样,测基础血浆醛固酮,皮质醇和 pra,然后在直立 24h 后,再取血样, 测上述同样指标,观察其水平的改变。在 apa 者,原以为 ras 是处于被抑制状态, 直立后并不能使血醛固酮增高,事实上,apa 是 acth 依赖的,血醛固酮是下降 的而在 iha 中,因球状带的特发性增生,对血管紧张素的反应敏感性升高,直 立位,可使血管紧张素轻度增高,因而,使血醛固酮也升高。但也有约 10 的 apa 患者,因对血管紧张素仍有反应而使直立位时的血浆醛固酮也升高,而单 侧球状带增生者通常亦升高。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

18、制剂(acei)试验由于在正常无盐负荷时,给予 acei 如卡 托普利后,将降低血醛固酮水平,而原醛者却不受 acei 的抑制,血醛固酮水平并不下降,故可用于原醛的诊断。方法:口服卡托普利 25mg,然后 2h 后测醛固 酮。原醛者血醛固酮水平仍15ng/dl,而正常者下降。该试验在诊断原醛的特 异性为 93。有 79的预示率,当用醛固酮/pra 的比值作为观察指标,其特异 性为 97,预示率为 90。4 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gsh(dsh)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反应类似于 apa 者,故可用 dex 作鉴别诊断。方法:午夜给予 1mgdex 和早晨 6 时再给予 05mg, 8 时直

19、立位,取血,测醛固酮水平;以 50g/l 作为区分 dsh 和 iha 或 apa 的分 割点,即50ng/l 为 dsh,50ng/l 则为 iha 或 apa。5 18-羟皮质酮(18-ohb)、18 羟皮质醇(18-ohf)和 18 氧皮质醇(18-of)测定 18-ohb、18-ohf 和 18-of 测定在鉴别原醛的类型上是有价值的,在 apa 者中 18-ohb、18-ohf 和 18-of 的水平均高于 iha 或正常人。另外要注意:在继醛症 中 18-ohf 水平也是显著增高的。【定位诊断】原醛症的病因或定位诊断程序和治疗见图 7-13-2。1 肾上腺静脉造影和肾上腺静脉插管取

20、血样测醛固酮和皮质醇因肾上腺静脉插 管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尤很难进入右肾静脉),并可致一些并发症(如静脉栓塞、 梗阻等),因此至今尚难作常规应用;但也有人认为,此法应作为醛固酮分泌性 肿瘤定位诊断的“金标准”。若肿瘤直径1cm,易被 ct 或 mri 发现,除非 ct 和 mri 尚无法确认和识别,而生化指标又提示 apa,才可考虑采用此法。在单侧 apa 者,肿瘤侧静脉所取血样的醛固酮水平显著升高而对侧血却与周围血循环中 醛固酮水平相仿。2 放射性碘化胆固醇肾上腺扫描和显像应用 131i 或 35se-6-硒-甲基胆固醇作 肾上腺显像可区分 apa 和 iha。近年采用 dex 预处理后,应用

21、 -131i-甲基碘-19- 异胆固醇(np-59)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但应注意:如患者预先服用过螺 内酯会影响显像,应停药 6 周以上。dex 用量、一般较大(1mg 一日 4 次)并应给 予罗戈碘液或 ki 封闭甲状腺。3 肾上腺 ct 或 mri 显像虽然,两者在原醛症的早期鉴别诊断中已广泛应用,采 用现代 ct 和 3mm 连续断层扫描能准确地诊断 7mm 直径的肿瘤,但仍应注意:对 一些小肿瘤的早期病例很易漏诊。采用高效 ge-8800 的灵敏度仅为 4858, 但特异性为 91(即假阳性较少而假阴性相对较多)。ct 诊断 apa 的准确性为 82而 mri 为 100。三种定

22、位方法相对诊断准确性为:胆固醇显像为 51 72,ct 约 7382,而肾上腺静脉插管取样为 95。图 7-13-2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病因或定位诊断程序和治疗【治疗】治疗方案的确定取决于原醛症的病因和患者对药物的反应。apa 者应首选手术治 疗,而肾上腺特发性增生(iha)者除原发性肾上腺增生者外,不应作手术治疗。 (一)手术治疗apa 应作肿瘤侧肾上腺切除术,在术前,应常规给予口服螺内酯,为降低血压, 使血钾正常,恢复对侧被抑制的球状带的反应性。术前应至少给予 6 周的螺内酯, 剂量:400mg/d。70的患者在术后一年内,血压160/95mmhg(属反应者),有 25血压仍160/95mmhg(属无反应者)。若肿瘤定位明确,应采用后腹壁径路手 术。术后 1 个月内,约 60患者血压恢复正常,76在次年内正常,70在术后 15 年血压仍正常。(二)药物治疗同时给予低钠饮食(80meq/d)是药物治疗常规的辅助治疗措施。螺内酯对 apa 有效,常规剂量为 400mg/d。当高血压控制后,可降至维持量,50mg/d。一般血 钾恢复正常较快,而血压的正常往往要几周以上。常见副作用为上腹部不适、阳 痿、男性乳房发育和月经不调。男性乳房发育是由于其含硫酸的代谢产物所致。 在 a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