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庙在哪里_第1页
伏羲庙在哪里_第2页
伏羲庙在哪里_第3页
伏羲庙在哪里_第4页
伏羲庙在哪里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伏羲庙在哪里伏羲庙是国家4A级景区,想去这里的小伙伴又不知在哪里。还 好有在。下面由 为大家介绍伏羲庙的位置,希望能帮到你。地理位置伏羲庙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城区伏羲路 10号,是全国最大最早 的伏羲庙。是一处古柏参天,浓荫盖地;庙宇辉煌,亭角挑翘;布局严 谨清幽雅静;高墙围绕,芳草添色的所在,委实有着作为我们中华民 族初祖的宏伟气魄。是天水现在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交路线天水市秦州区伏羲路110号从天水中心广场南侧街道一直向西 步行20分钟即可到达,打车约10元。旅游信息价格门票:40元 门票优惠政策1.身高1.2米以下儿童免票;身高 1.21.4米儿童,门票

2、半价优惠。2.60周岁以上老年人凭有效证件,门票半价优惠。3.残疾人、现役军人凭有效证件免票。景区介绍庙门首,有一单檐歇顶,雄伟庄严的牌坊凌空矗立在高3米,宽 6.5米、长17.6米的台墓上,周围以砖砌勾栏大门五间,进深两间,通长17米,悬山式,中央置宝瓶;正脊螭吻尾向内,背兽尚全,有缠 枝牡丹。背部置剑靶以拒鹊,为清代之物。进门前院长52.6米,宽32.8米。再进为仪门。进仪门即为中院,阔 32.8米,深58.6米。主体建筑太极殿高大雄伟,稳坐在院正北高 1.8米,长26.4米,宽 13米的月台上。殿宇重檐琉璃瓦顶,饰螭首。顶上平脊两端有翘转 向内的“鸱尾”。斗拱五铺,三抄、三平昂,刻卷云和

3、龙头。门扇饰 透花金线艾叶纹。圆窗透花,刻有二龙一珠,障水板刻松鹿图,雕刻 精绝,别具一格。内有伏羲泥塑彩绘像。后有先天殿,原祀神农,内 塑神农像一尊。侧有朝房、碑房、庑殿、鼓乐亭。亭殿间镶以古柏 37株,古槐1株,奇形怪状,俨然是一院人物一幅画卷。庙东北有 池,跨池有桥,池畔有亭,名曰“来鹤亭”。据说昔日有白鹤栖息其 上,故此得名。庙祠内,柏槐苍茂,花木芬芳,黄莺鸣啭,燕语呢喃, 碧树亭影,交相辉映,景色幽静,令人神思向往。景点介绍文祖殿,迎面为一座碧瓦覆项、结构宏伟的大型古建筑,就是文 祖殿。此殿虽系清乾隆三年(公元一七三八年)重建,但其彩绘风格却 保持了明代暖色基调,向为专家所称道。穿过

4、仪门,来到中院。由于 场面开阔,令人襟怀顿觉释然。这里是伏裁庙建筑群的中心部分。正 中位置为一月台,殿、阁、亭、榭,高下相间,与院内星罗棋布的株 株参天古柏,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妙趣横生。民间说法,前后院内 原来共有古柏六十四株,是按照伏羲八卦推演的六十四个方位栽植 的。现在尚存三十七株,冬夏常青,生机盎然。这些忘年古柏,现已成了珍贵的文物树了先天殿,又称正殿、大殿。在中院后部正中,是伏羲庙建筑群的 主体建筑。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创建的太吴宫是其前身,但原 宫址未必是今殿址。嘉靖二年(1523年)扩建,时榜书“先天”。嘉靖 十年、清顺治十年(1653年)、乾隆四年(1739年)、嘉庆十

5、年至十二 年(1805-1807 年)间、光绪-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 年)间屡经重 修,始成今制。面阔7间计26.4米,进深5间计14.05米。殿宇雄 踞宽阔的露台之上,庄严宏伟,重檐歇山大顶衬以龙吻脊、雕花天宫 宝刹,显得高贵典雅,气度非凡,虽屡经重修,依旧呈明代风貌。上 檐殿身七架,下檐周匝回廊,间架结构自然,比例尺度合理。正面明 间、次间、尽间隔扇门窗雕以盘龙、团凤、仙鹤、糜鹿等吉祥物图案, 饰以牡丹、艾叶、松枝等植物,华丽精美。因阅历久远,色彩斑驳, 时显沧桑气息。殿内伏羲圣像高3米有余,手托八卦,目光如炬,正 襟危坐神龛之中,灵气逼人。像右原有龙马雕像、左置河图洛书石盘,

6、 民国30年(1941年)被十三临时教养院生产合作社拆除,现已依原样 恢复。殿顶棚以井口天花和藻井(在正中)相伴装饰,井口天花镶嵌伏 羲六十四卦卦象图,而藻井施绘河图和伏羲先天八卦图, 将装饰和 伏羲氏的业绩紧密结合,别具特色。明月之夜,置身中院,月光从古 柏枝桠缝中筛落下来,银辉泻地,而先天殿檐牙上的老铁钟迎风摇曳, 叮当声轻盈入耳,犹如超人化境。朝房,中院、第三院都有,分列先天殿前东西两侧和太极殿前东 西两侧,相向对称分布。明嘉靖二年(1523年)创建,时有房20间。清顺治十年(1653年)重修,乾隆四年(1739年)修葺6间,新建14 间。嘉庆十年至十二年间(1805-1807年)重修1

7、0间,光绪一年至 十三年(1885-1887 年)间改建为16间,即中院先天殿前东西各5间, 第三院太极殿前东西各3间,现存太极殿东侧3间。房为悬山顶, 土木结构。1989年12月,在先天殿露台前东西两侧重建朝房各5间,出廊式顶砖木结构。朝房是仿宫殿式建筑设置的,按古代惯例, 文武官员上朝前先在朝房做准备活动,或面浴或整衣冠,而后静待金銮殿的上朝钟鼓声。文官居西朝房,武官居东朝房。钟楼(鼓楼),分列先天殿露台东西。宫观寺院的常设建筑,所谓暮鼓晨钟。清嘉庆十 年至十二年(1805?1807年)间创建,均呈六角攒尖顶,小巧玲珑。原 来都是圭寸闭式的,只留一面为门,现柱间的雕花窗棂已全部拆去,与 亭

8、无二致。钟楼在民国29年(1940年)第十三临时教养院进驻伏羲庙 后,因失火被焚毁,清代的大铁钟下落不明。现存的钟亭是 1988年 天水市博物馆复原重建的。民间祭祀伏羲的组织“上元会”补铸铁钟 一口,悬置其中。鼓楼依旧,而鼓早已不知去向。依据采访所知,原 来鼓楼的鼓很大很响,民国33年(1944年)中国戏剧学社戴涯话剧团 来天水演出话剧雷雨,还曾借用这面鼓伴奏雷声。碑亭(碑廊),原在先天殿西侧。创建时间不详,乾隆直隶秦州 新志.建置提及庙内有“碑亭”,据此,疑创建于明代。有史可证为 清嘉庆十年至十二年(1805-1807年)间重建,时有碑亭6所。光绪十 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 年)间

9、改建为碑廊一列,共5间。1955年, 天水师范搬入伏羲庙后,占用碑廊,将碑碣放翻另置。1990年,在 仪门内侧东西新建碑廊两列,共10间。卷棚顶,砖混结构,所有碑 碣都得以安置。中院,处仪门和先天殿后墙之间,是伏羲庙的主体院 落。先天殿居后、居中,东西两侧分列朝房、碑廊、钟鼓楼,构成典 型的四合院。太极殿,又称退殿、寝殿、寝宫,在第三院后部正中, 依“前宫后寝”惯例而建。明嘉靖二年(1523年)创建,时榜书“太 极”。清顺治十年(1653年)、乾隆四年(1739年)、嘉庆十年至十二年 (1805-1807 年)间、光绪-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 年)间屡经重 修,始成今制。太极殿面阔5

10、间计17.7米,进深3间计9.38米。 单檐歇山顶。正面装饰不及先天殿华丽,但尽间龙凤呈祥雕刻,鲜明 生动,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殿内设神龛,供伏羲圣像,比先天殿像略 小而形体相似。不设顶棚,较先天殿简陋。第三院,处先天殿和太极 殿之间。殿前东西列朝房。有侧门和中院、后院相通。后院(后陵),又称第四院,处太极殿和伏羲城北城墙之间。明嘉 靖二年(1523年),院内设置见易亭、水池、桥亭等,并植有花木, 经嘉靖十年(1531 年)整修,成为风景幽美的园林,类北京故宫的御 花园。明胡缵宗有与赵太史见易亭小坐诗,正是在此院中吟作的。 为体现建筑群的完整,明代创庙时,仿河南淮阳伏羲陵形制,天靖山 麓半山设有象征性的伏羲陵标志。庙前又置大片庙地,有“负山带河” 之说。山即指天靖山,河即藉河。明末兵燹不断,于是筑小西关城环 围庙宇及附郭居民,伏羲庙后院和天靖山割裂。以后逐渐荒废。清乾 隆四年(1739年),秦州知州李铉主持重修伏羲庙时,院中的亭、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