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岳麓版历史必修3课后习题: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含解析_第1页
2020-2021学年岳麓版历史必修3课后习题: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含解析_第2页
2020-2021学年岳麓版历史必修3课后习题: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含解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攀上山峰,见识险峰,你的人生中,也许你就会有苍松不惧风吹和不惧雨打的大无畏精神,也许就会有腊梅的凌寒独自开的气魄,也许就会有春天的百花争艳的画卷,也许就会有钢铁般的意志。祝:学子考试顺利,学业有成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后篇巩固探究学业水平引导1.“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这句话出自哪位思想家之口()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解析“人性之善”“人无有不善”是“性本善”主张的具体表现,孟子主张“性善”说。答案b2.对后世封建士大夫文人性格的养成起重要影响的是()a.“养浩然之气”b.“兼爱”“非攻”c.“齐物”“逍遥”d.稷下学宫解析“养浩然之气”指儒家所主张

2、的加强自身修养,完善自我人格,这对后世士大夫文人性格的养成有重大影响。答案a3.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期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在介绍诸子百家的学派时,批判其中一家宣扬了阶级社会中不可能出现的不分阶级的情感。请推测其批判的对象及其学说是()a.孔子的“仁”b.孟子的“仁政”c.墨子的“兼爱”d.庄子的“齐物”解析墨子的“兼爱”主张没有等级差别的爱。答案c4.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a.儒家的“仁政”思想b.墨家的“兼爱”思想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解析墨家的“兼爱”是一种无等级、无差

3、别的爱,而孟子和司马迁提倡尊卑有序,反对墨家的“兼爱”。答案b5.下列作品中,主要阐述道家学派思想的是()a.庄子b.论语c.韩非子d.孙子兵法解析论语是儒家经典;韩非子是法家著作;孙子兵法是兵家代表作;只有庄子是道家人物庄周的作品。答案a6.“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这段话蕴涵了()a.朴素辩证法思想b.无为而治思想c.道法自然思想d.天人合一思想解析材料信息“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体现了自然界万事万物有其自身规律,没必要人为去干预,这符合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故选c项。无为而治思想是道法自然思想的进一步延

4、伸,是道法自然思想在政治上的主张,b项不符合题意;a项与题意无关;d项是董仲舒的思想,均排除。答案c7.战国时期有人认为:“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由此,他主张治国应该()a.民贵君轻b.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d.严刑峻法解析从材料中的“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可知其主张从严治家、从严治国,d项符合题意。答案d8.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解析从材料中的“注重实践”“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5、可知该学派主张重农抑商、反对儒学,主张社会变革,这符合法家的主张。答案d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墨子材料三不上贤,使民不争大道废,有人义法物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人自化;我好静,人自正;我无事,人自富;我无欲,人自朴。”老子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韩非子

6、(1)以上言论都围绕着什么中心问题?各材料所提主张的核心是什么?(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当时社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3)上面的主张哪种对后世影响最大?参考答案(1)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材料一主张用“德”和“礼”,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重罚。(2)社会大变革时期,代表不同阶层的士人提出不同主张。(3)材料一的主张。能力素养拓展一、选择题1.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的剧烈变动b.自然经济占统

7、治地位c.统治者政策的引导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解析公元前6世纪至前3世纪大致相当于古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剧烈社会动荡使得士人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提出不同的治国方案,希望被统治者采纳,故a项正确。答案a2.唐代诗人王维的著名诗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其中最能体现儒家伦理对传统节日影响的诗句是()a.独在异乡为异客b.每逢佳节倍思亲c.遥知兄弟登高处d.遍插茱萸少一人解析儒家伦理重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爱,b项与这一点最为接近。答案b3.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说:“礼义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隆礼

8、至法则国有常。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而乱。”以上言论表明荀子()a.全面解释传统儒家礼治思想b.继承发展传统儒家礼治思想c.已经形成君主专制的思想d.背离传统儒家礼治思想解析根据“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可知荀子在继承儒家强调礼治的主张的同时,吸收法家思想,主张礼法并施,发展了儒家思想,故b项正确。a项只片面提到礼治,故排除;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君主专制的信息,排除c项;题干中荀子发展了儒家的礼治思想,排除d项。答案b4.“今使涂之人伏术为学,专心一志,思索孰察,加日县久,积善而不息,则通于神明,参与天地矣。故圣人者,人之所积而致矣。”下列对荀子所说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

9、主张持之以恒地学习,不断积累知识和品德b.主张通过行法治,重刑罚,使人向善去恶c.主张反省内心,去掉人欲,恢复固有善性d.主张通过教育使人认识自己灵魂内已有的美德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荀子提倡专心学习和反思,故a项正确。b项为法家思想,排除。荀子主张性恶论,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提及教育的思想和行为,排除d项。答案a5.据吕氏春秋记载,墨者必须服从巨子(墨家领袖)的领导,其纪律严明,相传,根据“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这说明墨家思想()a.与法家思想本质相同b.主张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c.力图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d.充满强烈的社会实践精神解析从材料中的“服从”“纪律严明”“墨者之法”“杀人者

10、死,伤人者刑”,可知墨家学派主张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故c项正确。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a、b两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c6.战国时期墨家学派一度成为显学,下列关于墨子的思想,评述正确的是()a.主张“兼爱”,并把其称为“仁”,与孔子的“仁”完全一致b.主张“非攻”,提倡节俭等,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要求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d.战国时期成为显学,之后一直很受统治者重视解析墨子主张的“仁”是一种“兼爱”思想,是一种无等级差别的爱,与孔子的“仁”有区别,a项错误;c项是荀子的思想,排除;墨家学说在战国时期成为显学,但以后逐渐衰落,d项错误;墨家的“非攻”“节俭

11、”思想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要求,b项正确。答案b7.相传,陶渊明的儿子新得了一个仆人,陶渊明告诉他的儿子说:“此亦人子也,可善视之。”请问陶渊明的说法是站在哪家的立场上()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解析从材料的信息来看,这主要反映了“兼爱”的思想。故选b项。答案b8.道家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列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老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b.庄子“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c.老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d.庄子“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解析a项体现了仁的思想,故排除;b、c两项体现了辩证法思想,故

12、排除;d项体现了无为。答案d9.“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应出于()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故立君”,可知题干材料主张加强君权,这是法家思想,故d项正确。儒家主张德、礼,墨家主张“非攻”,道家主张“无为”,故排除a、b、c三项。答案d10.有人说:“儒家及老庄皆有政治思想虽不相同,然皆从人民之观点,以论政治。唯法家从一夫出发,基本上冲着平民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法家()a.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实行严刑峻法b.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c.要求以“礼”约束百姓d.实行控制思想的“焚书坑儒”解析法家代表了新兴

13、地主阶级的利益,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实行“法治”,严酷地统治人民。答案a11.战国时期的某思想家认为:“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请推断这一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孔子b.庄子c.韩非d.墨子解析材料体现了重视刑罚的作用,与之符合的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答案c12.“一个时代的思想不够活跃,创新就不可能有多大成就,社会发展的后劲就不会足。”依照这种观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历史的最大影响是()a.直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b.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c.出现了诸子百家d.出现了政治、经济大变动解析百家争鸣中,各派别的思想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

14、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答案b二、非选择题1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面对同一问题,不同的人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看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材料二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韩非子(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方式途径上的不同点目的上的相同点材料一材料二(2)针对材料一、材料二的异同之处,你有何认识?(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哪种主张对当时的影响最大?其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

15、1)不同:材料一反映了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减轻刑罚、赋税;材料二反映了韩非强调用重刑镇压人民反抗。相同:都为统治者提供了治国的方案(或维护统治阶级利益)。(2)认识:无论儒家思想还是法家思想都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镇压人民反抗的工具,两者在实质上是一致的。(3)材料二严刑重罚的主张。因为该主张有利于增强诸侯国的实力,确保在争霸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顺应了国家统一的历史潮流。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文化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国道家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