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浙江省温台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_第1页
(推荐)浙江省温台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_第2页
(推荐)浙江省温台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_第3页
(推荐)浙江省温台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_第4页
(推荐)浙江省温台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浙江省温台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征求意见稿(简要本)浙 江 省 建 设 厅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二四年十一月前 言为了深入贯彻实施省委、省政府发挥“八大优势”、推进“八大举措”的重大部署,根据2004年初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强化城市功能,进一步提高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突出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集聚、辐射与带动作用。统筹城乡规划,完善规划体系,制订和实施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规划,组织编制温台沿海地区城市空间布局规划”的工作要求与计划,我们按照城市规划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等有关规定,在全面落实环杭州湾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

2、战略规划的同时,为进一步完善全省城市体系网络,组织力量编制温台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2004年3月、4月在省建设厅等领导带队组织下,规划研究编制小组专程赴温州、台州二市进行调研,与当地政府及建设、计划等有关部门领导进行座谈,实地踏勘了有关中心城市、典型中心镇及中心村建设现场。同时,走访听取了省计委、交通、水利、环保、铁路等省有关部门对温台地区发展的思路和设想。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规划初步报告。于2004年6月初在杭州由省建设厅邀请省内专家进行论证、研讨,并与相关的产业带规划进行协调。根据专家提出的建议,进一步与温台市县有关规划协调,修改、完善规划报告,于2004年8月完成温台地区城市群空间

3、发展战略规划(征求意见稿),并于2004年9月由建设厅总规划师带队赴温州、台州征求市、地、县、区的意见。吸收有关意见后,现提供温台地区城市群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在规划过程中得到了省政府各有关部门和温州、台州各市、县(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同时也得到了建设部领导和国内、省内知名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规划课题组2004年11月目 录1几个前提性研究与条件11.1 经济全球化、信息化与全球城市体系11.2 全球新一轮经济周期与产业结构的调整11.3 “长三角”:上海的世界城市与区域的制造业功能11.4 珠三角、闽东南、闽东北等区域发展21.5 浙江省域中心城市形成与

4、发展31.6 研究范围、规划期限31.7 规划方针与目标32问题分析与空间发展战略62.1 区域概况62.2 城市群空间发展新战略的确定102.3 空间建设目标与标准103城市群空间发展规划123.1 城市群发展模式123.2 城市群总体框架(33125)123.3 城市空间总体发展策略153.4 山区生态带保护与开发策略163.5 沿海海洋环境保护与开发策略164城市分区发展与管治策略174.1 都市区发展策略174.2 城市重点功能培育与引导184.3 跨区域基础设施通道布置214.4 温台城市群区域协调策略与保障措施225重大基础设施规划275.1 综合交通规划275.2 水资源与城乡供

5、水规划295.3 电力电信及通道规划296环保与生态规划306.1 区域生态格局的构建306.2 区域生态功能区划与分区环境承载力306.3 环境与生态工程306.4 区域性绿线的控制317风景资源保护与旅游区建设规划337.1 战略目标337.2 旅游区布局338重大公共政策设计358.1 近期实施策略358.2 规划实施措施351几个前提性研究与条件1.1 经济全球化、信息化与全球城市体系1全球市场的分工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现象,国际分工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基本表现,也是全球化的基本动力。全球化意味着全球市场的形成,国际分工的贸易实现方式由单纯依赖国际贸易向国际、国内市场并存的多

6、元、多样化格局转换。随着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发展,现代服务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并开始出现现代服务业的国际分工态势。在全球化浪潮中,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方兴未艾。长三角、珠三角以及环渤海经济区域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应对全球化的三个重要区域共同体,并对应着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三大都市带。从控制全球经济的跨国公司总部、世界金融中心以及新兴产业集中区域的分布看,都市带成为主要的地域形态,一批全球性城市,控制着世界经济的走向,成为全球经济体系中的中心城市。2信息化与信息集聚结点伴随着全球化与IT产业发展,一种新的产业组织方式正在兴起,即:“温特尔主义”(Wintelism)。“温特尔主义

7、”集中在IT行业,但开始越来越影响着全球的新兴产业与跨国公司的全球营销、生产网络。通过“模块化”网络将产业价值链在全球进行分工,以分包、代工、定制等形式形成跨国生产网络,并以专业化分工与专业化效率为导向建立区域性的产业集群。信息化的发展,区域信息网络中的节点地位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城市群发展的一个共同性与基础性因素。1.2 全球新一轮经济周期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全球化的产业格局上,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经济运行模式的趋同、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增长结构的变化等三大挑战。1.3 “长三角”:上海的世界城市与区域的制造业功能1区域一体化的格局长三角的经济地理含义,有大、小二大层次,大的指上海、江

8、苏、浙江一市二省的范围,共21.3万平方千米,约1.38亿人口,小的指以沪、宁、杭为主体,北部包括扬州、泰州、南通,南部的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共15个市,约9.96万平方千米,8000万人口。(2003年原长三角15城市联盟吸纳台州市加入)。以上海为中心,以浦东开放、开发为重点的长三角开发揭开了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进程,由中央政府发动,地方政府推动,开发与开放相结合,内外联合,相互促进的长三角区域正成为吸引跨国公司投资为主体的重化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热土。上海正成为以金融、贸易、航运为重点的区域性、国际性、集聚性增长中心,正大步迈向“世界城市”,不断拓展新

9、的腹地。上海的世界城市功能包括四个方面地位提升:一是努力成为全球经济的组织节点,以深水港、航空港、信息港与高速铁路的“三港一路”枢纽型重大项目为导向,并进一步提高上海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地位。二是控制区域经济运行模式与增长方式的金融、研发、总部经济等要素进一步集聚。三是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主导长三角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四是世界城市功能的空间形式通过都市带内的一体化发展来实现城乡空间整合。与上海世界城市功能对应的是长三角参与全球经济的产业集聚与区域分工格局正在形成。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长三角正成为全球装备工业加工制造中心。1.4 珠三角、闽东南、闽东北等区域发展珠三角是我国沿海的另一重要经济区

10、域,随着CEPA实施,粤港澳一体化建设及泛珠三角发展,以香港、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区域对周边区域的影响越来越大。在长三角与珠三角之间,闽东南区域正以福厦漳泉为核心构海峡西岸一体化区域,而以温州为中心的浙东南、闽东北区域有可能成为另一个一体化发展重要经济区域。其中温州在强化省域中心功能的基础上向更高层次的区域中心功能发展。1.5 浙江省域中心城市形成与发展杭州、宁波、温州是目前乃至未来浙江省发展的三个省域中心,台州是浙江中部沿海的重要中心城市。温台地区城市群空间是浙江省城市化发展的重要组成,也是浙江省中心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1.6 研究范围、规划期限1长三角与浙江省域发展长三角分二个层次作为温台城

11、市群空间战略规划的宏观区域。即二省一市的“泛长三角”范围与16市城市联盟构成的“长三角范围”。温台地区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地形狭长,人口密集,民营经济发达。其中的温州市、台州市地域相邻、经济类型相似、人缘相亲、文化相通、城市化模式相近,是浙江省具有明显地域文化与经济特色的地理单元与经济区域。将温台地区作为全省三大经济增长区域的重要构成,以省域经济区组织作为温台地区城市群空间的省域背景进行分析。在浙江省的城镇体系规划中,根据温台地区其独特的经济模式、城市化道路、城市环境特点,规划作为全省东南沿海的“I”型城市连锦区,是浙江省仅次于环杭州湾地区的第二个城市与经济、人口密集区,其中温州市作为全省三大

12、中心城市之一,台州作为浙江省的经济亚区中心。2温台经济区范围温台经济区应包括丽水市及闽东北区域,尤其是温州,应不断强化对丽水等区域的经济辐射能力,在整个浙东南、闽东北周边区域中,其中心功能更具有区域意义。3温台行政区范围温台地区行政上包括温州市、台州市,两市行政地域范围土地面积21195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15万平方千米。总人口(户籍)约1289.58万人。4规划期限城市群空间规划着眼于城市发展的长远战略框架,本规划确定相关数据的预测年限为2004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4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并在战略空间与资源开发等方面展望至2020年以后。1.7 规划方针与目标按照从战

13、略角度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形成,以城市与产业集群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施点轴开发与网络开发相结合的发展战略。接轨上海,联系南北温台地区若要将地方经济系统与全球经济系统整合成参与全球与区域分工的产业系统,所依托的宏观层次区域一是长三角区域。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区域是温台地区参与区域一体化,融入全球经济的首要方针。既是温台地区发展的需要,也是长三角拓展有效腹地的需要。而跨杭州湾交通大通道,不仅改变了上海与温台地区的时空距离,更重要是长三角的“一日经济圈”地域将扩大至温台地区。二是加强与珠三角地区、闽东北地区、福厦漳泉地区的联系。以温州中心的浙东南、闽东北区域一体化建设,将推动长三角、珠三角两大经

14、济区域之间联动发展,提升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水平与规模。加快转型,强化中心有效利用温台地区经济地缘网络发达的优势,将“温台人经济”转为温台经济是今后温台经济的重要战略。其中强化中心城市的人居、创业功能,扩大规模,提升层次是集聚温台经济要素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温台地区接轨上海,参与全球经济的重要载体。进一步提升温州在浙南闽东北区域的中心功能与台州浙中沿海地区的中心功能。整合优势,集群发展一体化发展特别要求能整合产业、资源优势,并依托已形成的产业集群、城市集群达到地域一体化发展的总体要求。拓展通道,延伸腹地影响区域中心市功能大小的重要因素是中心市腹地的大小及其发展水平高低。随着近几年甬台温、温福高速公

15、路及金丽温铁路的建设,未来的发展仍应强化温台地区与周边区域的通道建设,既推动其加快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又通过延伸有效腹地提高中心市的功能。2规划目标长三角区域的南翼扩展区,长三角与珠三角之间新兴发展区,浙江省东南沿海文明发达、和谐的现代城市群,重要经济增长地区与率先基本现代化地区;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人居城市集群区;民营经济的开放、创新、创业集聚区;生态安全、环境优美的可持续发展区。3规划重点温台地区的城市群空间整合温台地区,特别是滨海区域城市密集的态势进一步发展,逐步向一体化的组合城市结构发展。有必要将温台地区的原先各市、各镇按统一的城市分区进行整合,以城市分区为平台,以城市通勤为网络加

16、大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温州大市区、台州大市区的轻轨系统及温台城际铁路系统,一体化的供水设施及输水通道、水源地等)。温台地区的资源整合温台地区的资源整合重点包括港口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社会文化设施资源等四个方面。温台地区的设施整合以共建、共享、规模经济、集约效益为原则对温台地区的基础设施与社会设施等项目进行整合。对跨区域设施通道提出空间管治对策。温台地区的生态整合建立温台城市群的区域性生态安全格局,划定区域性绿线。在近海海域建立统一的环境整治工程与环境监测工程。从流域角度整体协调上下游城市的环境影响关系,妥善安排功能布局。温台地区的体制整合首先,体制整合的过程就是体制创新的过程,其次是整

17、合空间开发体制,实现城市群整体效益最优的空间整合体制。 2问题分析与空间发展战略2.1 区域概况温台地域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介于东经11937121.56,北纬27022921之间,东临东海,南临福建省,西接金华市、丽水市,北界宁波市、绍兴市,总面积21195平方千米(其中温州市域11784平方千米,台州市域9411平方千米)。至2002年底,温台地域户籍总人口为1289.58万人,其中温州户籍人口为739.12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627人,台州户籍人口为550.46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585人。温台地域共含6个市辖区、4个县级市、10个县,共有建制镇193个,乡175个。行政区划与人

18、口、土地面积一览表(2002年)表2-1地区行政区划(个)户籍人口(万人)土地面积(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街道建制镇建制乡温州1211784627市辖区18209132.0611871113鹿城区124563.902942173龙湾区5530.392791089瓯海区111437.77614615瑞安市1319111.861271880乐清市2110115.331174982洞头县3312.451001245永嘉县122689.272674334平阳县171484.191051801苍南县2016122.431272963文成县82536.80129328

19、5泰顺县112534.731762197台州市316828550.549411585市辖区22106145.001536944椒江区8146.532741698黄岩区85657.12988578路桥区6441.322741508仙居县81046.211992232天台县8555.471426389三门县10440.091072374玉环县6339.123781035临海市514110.292203500温岭市511114.289201240温台总计491931751289.6621195608资源来源:温州市统计年鉴(2003)、台州统计年鉴(2003)。6发展中面临的七大困境(1)上海一日经

20、济圈与珠三角区域的中间区位上海世界城市与长三角一体化区域的外围地区。长三角与珠三角之间的交叉影响腹地。区域快速通道不足,与两头联系尚不频繁。(2)中心功能的有效腹地不足腹地范围缩小并处于欠发达水平。中心功能要素缺损,尤其是港口中转地位下降。区域经济地位趋弱。(3)温台先发的体制优势削损市场先发优势逐步丧失。 体制创新动力不足。(4)资源与环境的制约性要素凸显工业化推动型城市发展面临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等多重制约。资源利用区域整合障碍较多。人力资源开发滞后。(5)产业升级相对缓慢产业结构处于转型期,发展平台制约趋大。 外资及相应的先进技术与管理方式进入缓慢。产业的行业结构无缘重化工业化。引进行

21、业集群化与产业链延伸难度较大。(6)城市网络结构性成长受阻中心城市的竞争力环境滞后,功能地位下降。城市基础设施网络不健全。次中心城市发育缓慢,体制性障碍明显。小城镇与农村发展无序,过多、过密。(7)区域差距加大市县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加大。区域内部工业化阶段性分异明显。 基础设施网络尚未均衡布局。2.2 城市群空间发展新战略的确定1加快推进区域结构有序演替,尤其是强化中心城市的区域结构,推进小城镇进入整合提升的分区结构形成期,促使产业结构综合演进。2建立新的经济通道,特别是与长三角、浙中地区、珠三角的通道。3保护区域生态格局,形成山、城、江、海多廊道网络型生态格局。4整合优势资源,尤其是流域资源、

22、旅游资源、港口资源、社会设施资源。2.3 空间建设目标与标准温台地区2020年常住总人口为1570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0%,城镇人口为1100万人。根据温台地区城市群的空间格局与功能结构,提出各城市的空间建设标准。空间建设标准表2-2序号指标名称指标标准中心城市外围县市其他城镇中心村一、城市居民生活质量1人均道路面积15平方米15平方米12平方米10平方米2人均居住面积18平方米18平方米20平方米22平方米3人均生活用水量300升/日300升/日200升/日200升/日4人均可支配收入50000元45000元40000元20000元5人均公共体育场馆面积1平方米0.8平方米0.6平方米0.4

23、平方米6人均储蓄额25000元20000元15000元10000元7恩格尔系数25%25%30%95%9城市燃气普及率100%100%95%90%二、城市环境质量1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95%93%90%85%2城市绿化覆盖率40%40%45%50%3人均绿地面积15平方米15平方米20平方米25平方米4烟尘控制区覆盖率100%80%60%60%5城市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0.05毫克/立方米0.04毫克/立方米0.03毫克/立方米95%90%90%三、城市经济1人均GDP85000元65000元50000元40000元2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55%50%45%-3城市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7500元7

24、000元6500元6000元4城市地方财政收入300亿元100亿元20亿元5亿元5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得比重45%40%35%20%6金融保险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20%18%15%12%7R&D投入占GDP地比重2.5%2.0%1.5%1.0%8支柱性产业对GDP的贡献率35%32%30%25%四、社会进步1城市化水平80%70%60%-2公共交通分担率50%40%30%20%3科技进步贡献率70%65%60%55%4每万人科技人员数10853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0.35吨标煤0.40吨标煤0.45吨标煤95%90%85%7人均信息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12%10%8%6%五

25、、城市影响力1城市品牌认知度ABCD2城市形象影响力ABCD3城市文化凝聚力ABCD4城市游客满意度ABCD5区位优势度ABCD6综合服务质量ABCD注:A为优,B为较优,C为良,D为一般。3城市群空间发展规划3.1 城市群发展模式(1)山海陆并举。(2)竞合式集中。(3)结构性升级。(4)网络化布局。3.2 城市群总体框架(33125)1三条功能带规划三条功能带分别为山区生态功能带、滨海城市功能带和海洋保护与开发带。2三个拓展通道(甬台温轴线、温福轴线、内陆轴线)规划提出北接长三角核心区、南联闽北经济区、西拓金衢丽经济区域的战略构想,在空间上落实为三个拓展通道:一是依托沿海大通道、甬台温高速

26、与宁波、杭州、上海相连接的沿海轴线通道;二是依托温福铁路与闽北、福州相连接的温福通道;三是依托台缙高速、金丽温高速、龙丽温高速及金温铁路与丽水、金华相连接的内陆通道。3一群二区五心。“一群”即温台地区作为一个承担省域功能的区域性城市群整体参与长三角、浙江省的产业分工与设施建设体系的城市组织。“二区”是在温台城市群内与行政区相一致,在两大都市区即温州大都市区、台州大都市区内,结合城市空间形态,从临海至龙鳌构成中心市城区连绵发展体,并由两个城市联合发展区构成,其中台州城市联合发展区从临海至玉环,温州城市联合发展区从乐清至苍南,形成温州、台州未来可能的大城区结构,成为温台城市群的城市空间主体。“五心

27、”是指都市区内的中心市由五个中心构成,五个中心市分二级,一为温州、台州;二为临海、龙(龙港)鳌(鳌江)、乐(乐城)虹(虹桥)。其中温州在省域中心基础上,强化现代服务业发展,培育浙东南、闽东北区域的中心,向丽水、福建等区域拓展腹地;台州作为浙东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发展,提升其制造业发展水平;临海、龙鳌、乐虹构成温台地区的次中心城市,培育城市综合功能。温台地区城市空间发展框架表3-1都市区名称都市区结构发展策略协调与整合重点温州大都市区城市区域结构地域范围战略框架发展规模(万人)职能定位中心市温州包括鹿城区、瓯海区、龙湾区、瑞安城关、飞云,乐清柳市、白象、七里,永嘉瓯北,洞头双中心六片区结构(现中心

28、城为主中心、龙湾永强为副中心,瑞安等建设分区中心)300400国际轻工业的制造、研发、交易中心,浙东南、闽东北港口信息中心及地区石油化工基地。六个城市片区综合发展、每个片区功能各有侧重。打破行政界线协调土地利用、产业布局,港口、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共享。按温州城市联合发展区统筹功能布局与设施协调副中心市乐虹中心城:乐成、虹桥两片区、主次中心结构,乐成为主中心5060重要的电器制造基础、集工业、旅游、港口、海洋产业、石油化工为一体的副中心城市强化两片区整体结构两片区中心功能的互补协调、基础设施共建设共享龙鳌中心城:苍南龙港、灵溪,平阳鳌江、昆阳、萧江双中心、四片区结构5060以印刷、编织、机械等产

29、业为特色的工业和商贸为主的现代化港口城市重点是整合龙港与鳌江城市,其中鳌江突出金融、商贸港口中心,龙港强化制造业中心打破行政界线,统一规划布局,促成一体化外围市、镇平阳西部中心镇水头集中发展10发展皮革、服装和专业市场其它镇集中发展发展农林产品加工业、本地及周边乡镇服务业文成大峃集中发展810以农、林、副产品深加工工业为主,并发展商贸、旅游的县域中心城市强化生态保育区功能其它镇集中发展发展农林产品加工业、本地及周边乡镇服务业强化生态保育区功能泰顺罗阳集中发展810开发农林产品、生态旅游、矿产资源、水电为主的工贸型县域中心城市强化生态保育区功能其它镇集中发展发展农林产品加工业、本地及周边乡镇服务

30、业强化生态保育区功能永嘉上塘带状框架1520以山林资源、农副产品加工工业、旅游服务业为主的县域中心城市其它镇集中发展发展农林产品加工业、本地及周边乡镇服务业苍南金乡集中发展1520苍南县域副中心城市,发展印刷、电子机械等特色工业,推进流通业发展其它镇集中发展发展农林产品加工业、本地及周边乡镇服务业续表3-1都市区名称都市区结构发展策略协调与整合重点台州大都市区城市区域结构地域范围战略框架发展规模(万人)职能定位中心市台州市区、温岭市、临海东南部椒江、黄岩、路桥、椒北城镇和温岭市区、泽国、大溪及椒北滨海区多中心、多片区结构120150长三角制造业基地,浙东沿海港口城市各个片区综合发展,各有侧重。

31、理顺台州市区椒江南北岸之间的关系,强化与温岭市区、泽国、大溪的一体化发展,规范台州沿海产业带发展。按台州城市联合发展区协调功能与设施布局。副中心市临海中心城:临海市区、大田、临海滨海新区沿江组团发展50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浙中沿海重要旅游城市,山水城市,台州市域副中心城市强化组团联系通道建设促进与大田区块的职能协作,形成有机组合,加强临海滨海区开发。其它城镇集中发展医药、化工、旅游及农林产品加工业、本地及周边乡镇服务业加快临海港区开发,建设滨海新城外围市、镇三门海游一江双区多组团1520机电、医药、化工等为主的主导产业基地和以滩涂养殖、山区农林产品开发,华东能源基地。远期形成县城、健跳与六敖及浦

32、坝港两岸的城市发展区。其它镇健跳、六敖协调整合,在浦坝港形成小城镇群发展农林产品加工业、水产品养殖业、本地及周边乡镇服务业加强港口开发,带动船舶修造等相关产业天台城关一城三区,沿江分区、两翼拓展2030现代化中等旅游城市,发展医药食品、机械汽配业和旅游服务业的县域中心城市。其它镇集中发展发展农林产品加工业、旅游接待服务业、本地及周边乡镇服务业仙居城关一城三区集中发展2030城关发展工艺美术品制造业、旅游服务业等的县域中心城市,其它镇集中发展发展农林产品加工业、美术品、旅游产品加工业、本地及周边乡镇服务业依托轴线呈集中建设玉环珠港三位一体组合型港口城市2530中心城市发展家俱食品、汽配行业、阀门

33、制品、水产品及周边服务为主的港口城 远期形成一岛三片的总体城市格局,即珠港片、楚门清港片、沙门干江片强化中心城市与周边城镇的组合发展,加强与大麦屿港口的一体化发展。按台州城市联合发展区协调相关功能与设施布局。其它镇楚门、清港与漩门二期整体发展,沙门、干江建设新的产业基地发展农林产品加工业、水产品养殖业、本地及周边乡镇服务业温台地区区域功能分工层次表表3-2区域层次城市全球中国长三角浙江省温台地区温州大都市区温州大都市区中心市国际轻工业的制造、研发、交易中心我国东南沿海对外开放的重要工业、商贸、港口城市轻工业制造基地,机械装配基地及新兴工业省域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温台地区的主中心城市之一乐虹副中心雁

34、荡山世界遗产保护专业化制造业基地,著名旅游区浙南重要的电器制造中心温州市域次中心城市龙鳌副中心专业化制造业基地省域南部以工业和商贸为主的重要港口城市温州市域次中心城市外围市泰顺生态生态旅游县域中心城市文成生态生态旅游县域中心城市永嘉文化生态功能重要生态保育区,旅游服务基地、县域中心城市台州大都市区台州大都市区中心市交通设备、电气及机械制造基地具有交通设备、机械制造、医药化工等行业集群优势的长三角制造业基地及新兴工业浙东沿海港口城市和重要制造业基地温台地区的主中心城市之一临海副中心市历史文化名城专业化制造业基地重要的旅游区台州市域次中心城市、旅游服务基地外围市玉环海洋、海岛开发基地重要的阀门、汽

35、配、家俱制造基地重要港口,海岛旅游、工业三门电力能源基地重要港区、水产养殖基地、县域中心城市天台文化功能著名的宗教旅游城市,山水生态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县域中心城镇仙居山水生态旅游城市生态保育区,旅游服务基地、县域中心城镇3.3 城市空间总体发展策略都市区发展策略温台地域都市区分为温州大都市区和台州大都市区两个区块,形成结构合理、职能协调合作的特大、大、中、小城市体系。城市联合发展区发展策略加强纵向联系,统筹区内产业、物流、交通、生态保护、环境工程、能源供应、水源供应等区域性设施。在规划期内继续提升北与杭州、宁波、上海,西与丽水、金华、衢州,南与闽北的交通联系,拓展与长三角、环杭州湾城市群、金

36、衢丽城市群、闽东北城市群的全方位联系。又分为台州城市联合发展区,由临海、台州市区、温岭、玉环构成;温州城市联合发展区,由乐清、永嘉瓯北、温州市区至平阳、苍南构成。并在城市联合发展区空间中依托江河、山体划定纵横生态廊道。中心市发展策略中心市发展首先应提升城市信息、金融、科技、教育功能,带动地域城市群产业升级;其次应突出城市的外向服务功能,各类设施建设应以满足整个经济腹地要求确定建设规模和建设档次;第三依托原有城镇加快建设新城和多个分区中心,形成多核心结构的组团型城市。次中心市发展策略次中心发展应接轨中心市,实施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产业和空间政策。重点是整合空间、拉开框架、提高区域竞争力。其中临海

37、城市应作为台州中心市的功能组成,与本市东部城镇群形成良好的交通产业联系;龙鳌城市应在更大地域范围内整合,组合包括龙港、鳌江、昆阳、灵溪及萧江、钱仓、宜山等镇的城市区域,力争形成辐射闽北地区及本地域内的地域大城市;乐虹城市构成乐清湾西岸及雁荡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次中心城市。外围市镇发展策略外围市镇应进一步解决小城镇仍然面临的点多、分布散、规模小等问题,应以中心市与次中心市为依托,与地方特色产业集群结合。 3.4 山区生态带保护与开发策略山区生态带的开发应本着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推动适时的、适地的和适度的开发。强化植被保护、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及风景名胜区保护,逐步迁出山区坟墓,做到“还绿

38、于山”,加强山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建设。3.5 沿海海洋环境保护与开发策略控制沿海地区土地开发建设总量,留足必要的生态保护用地,加大政策调控力度,注重三大产业在本区中的平衡,对重大工程的环境影响进行深层次研究。4城市分区发展与管治策略4.1 都市区发展策略1都市区格局温台都市区以地域行政范围作为都市区范围,构成中心市外围市镇的网络化,多核心、片状城市群结构。其中温州都市区中心市:形成“一主二辅五组团”格局。其中“一主”为中心市(主城区、永强副城区),“二辅”为瑞云、乐柳二个辅城区,“五组团”为上塘组团、洞头组团、半岛组团、藤泽组团、桐浦组团。各片区、组团间由海洋、生态绿地分隔。台州都市区中心市:

39、形成“三大片区、十三组团”格局。三大片区分别为椒北片区,包括前所、章安新城三个组团;台州主城片区,包括椒江、黄岩、路桥和沿海新城四个组团;温岭片区,包括大溪、泽国、温岭、松门、东部新城等七个组团。各组团间由生态绿地、绿廊分隔。2空间结构引导(1)以温州、台州城市联合发展区将温台大都市区的中心市空间统一规划,综合布局。其中温州城市联合发展区重点对温州现有中心城区、乐清新市区、龙鳌新市区进行空间协调;台州城市联合发展区重点协调临海东部、台州现状市区与温岭市区的关系。(2)温州中心市应以主城区为核,以永强副城区为翼,将乐清七里、柳市、白象、瑞安东部及永强、瓯海片区与现状中心城区统一规划空间结构,以城

40、市生态格局为基础对各片区功能、设施协调布局。(3)台州中心市规划范围应将台州现状市区与温岭市、临海东部区域统一协调规划,以分区网络布局为重点重新组织城市空间结构,突出台州大市区的产业基础与城市中心功能的结合,统一安排城市大市区的交通系统、科教基础等功能设施。(4)临海城市空间重点突出东延南跨发展,加强灵江沿岸功能整治,协调城市防洪与流域防洪,梳理山水城市关系,强化临海中心功能;龙鳌城市以鳌江两岸城市组团结构为基础,形成昆阳、灵溪、龙港、鳌江构成的分区组团空间,并成为温州市域南部的要素集聚的重要区域;乐虹城市将乐清北部城市整合成一体发展。(5)外围城市重点突出地方性要素集聚与生态保护,空间结构以

41、轴状组团与分区结构为导向。4.2 城市重点功能培育与引导1温州中心市(1)温州中心市:国际轻工业的制造、研发、交易中心,浙东南、闽东北港口信息中心城市。温州中心城区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开放的重要工业、商贸、港口城市,国际轻工业的制造、研发、交易中心,浙东南、闽东北港口信息中心城市。浙江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首先,应加快接轨、融入长三角,在此基础上,充分体现温州辐射浙西南、闽东北,联系珠三角的区域地位与作用,强化中心城市的建设,完善交通运输网络。通过铁路、公路、航运等多种途径加强中心与腹地的联系,提高对周边城镇与地区的经济辐射作用。以洞头半岛工程的建设及深水大港的建设为重点,形成“海上温州”的态势,

42、整合港区资源,建设七里新港区、洞头新港区,成为区域商品物资、人才、信息的交流及能源运输中心。以强大的工商贸基础、先进的技术服务、广泛的信息与人才交流,树立起中心城市的地位,带动区域发展,成为联结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纽带;第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工业产业专门化。以开发高密集、高附加值产品为主导,合理布局机械电子、建筑材料、食品服装等重点工业门类,并依托东海油气田开发,发展石油化工、精细化工为重点的化学工业,实现第二产业多样化。以观光旅游业为主导,带动商业、金融业、服务业向高档次、高产值方向发展,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层次,形成浙江南部的经济、金融、交通中心;第

43、三,强化高科技、文教中心职能,加快大学城、信息中心、高科技园区发展,提高科技、人才竞争力,形成浙南文化、教育和科技中心,并推动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将温州市区与七里港城、洞头港城与瑞安城区及各镇整合为统一的多核、轴带组团温州中心市结构。(2)次中心城市乐虹城市集工业、旅游、港口、海洋产业、石油化工为一体的综合功能区。以乐虹城市组合加强对雁荡风景区保护、乐清湾保护及跨区域协调工作的调控、引导能力,并强化城市地方中心功能。龙鳌城市将昆阳、鳌江、龙港、萧江、灵溪及宜山、钱仓一起纳入鳌江下游城市统一规划,可以大大加强作为温州市域副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吸引力,促进市域南部的整体发展。(3)外围县市域中心城永

44、嘉上塘:成为带动永嘉区域发展的综合职能小城市。文成大峃:成为带动文成县发展的中心城市。泰顺罗阳:具有综合职能的重点城镇,在远期条件成熟的时候发展成为小城市。(4)外围镇其中外围中心镇应加强都市区郊区镇功能的培育,承担都市区的产业、旅游、居住等功能,发展成具有较强综合功能、生活、生产相对平衡的小城市。外围一般镇应突出郊区特色功能的培育,发展工贸型小城镇。其他一般镇应以多种类小城镇为重点,发展特色产业。温州市域外围城镇功能培育与引导表4-1县市名称城镇类型城镇名称功能引导温州市区专业镇临江、藤桥、泽雅发展为近郊农林产品生产加工城镇乐清市中心镇大荆发展为工贸型城镇雁荡发展为区域性旅游接待服务城镇专业

45、镇蒲岐、湖雾、仙溪、清江、芙蓉、南塘、南岳、白石发展农林产品生产、加工业永嘉县中心镇岩头发展为工贸型城镇专业镇碧莲、枫林、桥下、巽宅、岩坦、乌牛、沙头、大若岩依据自身特色,因地制宜,发展农林产品生产、加工、和旅游产业瑞安市中心镇马屿发展为工贸型城镇专业镇陶山、仙降、平阳坑、曹村、龙湖、碧山、汀田、湖岭发展农林产品生产、加工业、平阳县中心镇水头以皮革、服装、塑料加工工业、专业性市场为特色的工贸城镇专业镇麻步、腾蛟、顺溪、宋埠、鹤溪、山门、南雁、凤卧、南麂南雁、南麂两镇发展为旅游专业镇,麻步、腾蛟城镇发展服装、塑料等轻工加工业及农林产品加工,其它城镇以发展农林产品加工业为主苍南县中心镇金乡发展为工

46、贸型城镇钱库发展为工贸型城镇专业镇矾山、桥墩、马站、霞关、赤溪、巴艚、藻溪、莒溪、炎亭、望里、大渔、观美、沿浦、南宋其中矾山为矿业城镇,霞关等沿海城镇应依据各自特色发展渔业、海水养殖、旅游观光,山区城镇以发展农林产品生产加工为主文成县中心镇珊溪水利枢纽城镇、发展旅游业、农林产品生产加工专业镇玉壶、南田、西坑畲族、黄坦、百丈漈、巨屿南田、百丈漈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其余城镇根据各自特点发展为农林产品生产、加工城镇。泰顺县中心镇雅阳发展为农林产品生产、加工、集散基地,适当发展轻加工业专业镇泗溪、百丈、三魁、仕阳、司前畲族、彭溪、筱村、龟湖、西旸发挥山区特点,发展农林产品生产、加工城镇。2台州(1

47、)台州中心市:具有行业优势的长三角制造业基地,浙东沿海港口城市。台州市区强调产业基地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促进作用,作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信息中心,城市职能发展突出要素集散的枢纽功能,提高城市的区域地位,城市发展应定位于全省重要中心城市的功能要求。城市职能应体现“群中求高、求强、求新”,即在椒、黄、路组合城区及台州都市经济区空间内通过城镇群的功能组合突现城市职能地位的提高、职能中心的强化、现代职能的培育。从发展趋势看,市区职能应克服台州港区分散的不利条件,一方面要向信息中心、科技教育中心、文化中心、商务中心发展,充分发挥市域政治中心功能,拓展港口的辐射范围;一方面要建立以高新技术和市域主

48、导产业为主体的产业基地和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产业孵化基地和创业中心,加快以新、特药港为重点的医药化工及海洋产业基地,机电一体化为重点的机械、电器生产基地,汽车、摩托车及配件为重点的交通运输设备生产基地及具有高附加值的小商品生产基地等。温岭片区建设以行政、商服、文化、台州南部交通枢纽等为功能的城市新区,建设以摩托汽配和机电为主的机械工业基地,以鞋服和水产食品为主的轻型工业基地。依托椒、黄、路分区及温岭城区在台州中心市范围内整合各镇,形成多核、多片组合网络发展的台州大市区。(2)次中心城市临海城市:作为台州北部中心城市,以临海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重点,完善台州北部交通枢纽功能,建设具有

49、区际功能。(3)外围县市域中心城市玉环城市作为未来现代化港口旅游、工业城市,强化全县的行政、文化、科技、信息中心,依托大麦屿深水良港开发,拓展港口腹地。天台城关:作为天台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天台山文化、天台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服务基地,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仙居城关:作为仙居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发展山区特色旅游。三门海游:作为三门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台州北部的交通结点,新兴海洋产业基地与华东能源基地发展。(4)外围镇中心镇:以各市县区副中心为重点强化其中心综合功能,同时开发各自的特色资源和特色工业基地。一般镇:一般镇以专业化分工为重点,按工贸型、农林资源加工型、旅游型、渔港型、

50、交通型等类型确定各镇职能发展方向。台州市域外围城镇功能培育与引导表4-2县市名称城镇类型城镇名称功能引导台州市区专业镇沙埠、头陀、北洋、宁溪、大陈发展为近郊农林产品生产加工城镇,近海海岛旅游基地临海市中心镇杜桥滨海港口新白水洋发展为工贸型城镇专业镇尤溪、涌泉、上盘、东塍、河头、小芝、汛桥、桃渚、邵家渡、沿江、括苍、永丰、汇溪、桃渚、括苍两镇发展为旅游专业镇,其它城镇以发展农林产品加工业为主三门县中心镇健跳为核电力基地提供三产服务,发展港口运输及船舶修造等相关产业专业镇亭旁、沙柳、珠岙、花桥、小雄、浬浦、六敖、横渡依据自身特色,因地制宜,发展农林产品生产、加工和旅游产业仙居县中心镇横溪发展为工贸

51、型城镇专业镇白塔、下各、朱溪、官路、田市镇、埠头发展农林产品生产、加工业、旅游业天台县中心镇平桥工贸城镇专业镇街头、白鹤、坦头、三合、洪畴、石梁发展农林产品加工业为主温岭市专业镇石桥头、坞根、石塘、城南石塘以发展渔业、海水养殖业为主,其它城镇以发展都市近郊型农林产品生产加工为主玉环县专业镇沙门、干江发展为工业城镇4.3 跨区域基础设施通道布置1交通通道考虑到规划期内交通量的迅速增长,规划于沿海、甬台温、金台、金丽温等高速公路周边各预留加宽车道的空间。此外,规划预留沿海铁路等区域性轨道交通。在预留交通通道内应控制各项建设。具体见表4-3。2水资源调配通道规划在连接主要的水源区至都市区预留水资源调配通道,主要考虑于现有珊溪水库、长潭水库乐清湾区域以及规划建设其它大型水库取水供应都市区,规划预留通道应由省市政府共同划定区域性通道“红线”,各专业规划不得擅自修改、变动,通道内应严格控制各类建设与开发。3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