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_第1页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_第2页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_第3页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_第4页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第第3章章 信用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管理 l3.1 信用风险识别信用风险识别 l3.2 信用风险计量信用风险计量 l3.3 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 l3.4 信用风险控制信用风险控制 l3.5 信用风险资本计量信用风险资本计量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3.1信用风险识别信用风险识别 l3.1.1单一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 l3.1.2集团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 l3.1.3个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 l3.1.4贷款组合的信用风险识别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的贷款及客户分类商业银行的贷款及客户分类 l贷款可划分单笔贷款和贷款组合 l商业银行的客户可划分为法人客户和个人客户

2、 l法人客户分为企业类客户和机构类客户 l企业类客户可分为单一法人客户和集团法人客 户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3.1.1单一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单一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 别别 l1.单一法人客户的基本信息分析 l2.单一法人客户的财务状况分析 l3.单一法人客户的非财务因素分析 l4.单一法人客户的担保分析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1.单一法人客户的基本信息分析单一法人客户的基本信息分析 l客户的类型,如是企业法人客户还是机构法人 客户。 l基本经营情况,如业务范围、盈利情况等。 l信用状况,如有无违约纪录等。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2.单一法人客户的财务状况分析单一法人客户的财务状况分析 l(1)财务报

3、表分析。主要是对资产负债表和 损益表进行分析 l(2)财务比率分析。分析盈利能力比率、效 率比率、杠杆比率和流动比率等四大类比率指 标。 l(3)现金流量分析。现金的流入和流出,分 三个部分:经营活动的现金流、投资活动的现 金流、融资活动的现金流。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3.单一法人客户的非财务因素分析单一法人客户的非财务因素分析 l(1)管理层风险分析 l(2)行业风险分析 l(3)生产与经营风险分析 l(4)宏观经济、社会及自然环境分析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4.单一法人客户的担保分析单一法人客户的担保分析 l担保的概念:为维护债权人和其他当事人的合 法权益、提高贷款偿还的可能性、降低商业银

4、行资金损失的风险,由借款人或第三方对贷款 本息的偿还或其他授信产品提供的一种附加保 障,为商业银行提供一个可以影响或控制的潜 在还款来源。 l担保是第一还款来源还是第二还款来源? l担保有五种方式:保证、抵押、质押、留置与 定金。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保证贷款保证贷款 l保证贷款是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保证方 式,以第三人承诺在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时,按约定承担 一般保证责任或者连带责任而发放的贷款。 l以下单位不得为保证人:国家机关;学校、幼儿园、医院 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法人的分支 机构、职能部门。 l贷款保证的方式:有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两种方式。 一般保证的

5、保证人享有检索抗辩权。商业银行通常仅接受 连带责任保证。 l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连带 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抵押贷款抵押贷款 l抵押贷款是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抵押方式, 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财产作为抵押物发放的贷款。 l抵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不转移对特定财产的占有,而将该 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 依法律规定以该财产折价或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 受偿。这里的债务人或第三人为抵押人,债权人为抵押权人, 提供担保的财产为抵押物。 l抵押物是指由抵押人提供的,经抵押权人认可的,在债务人 到期不履行或不能履行合同

6、义务时,抵押权人可以依照法律 规定或者合同约定予以处分的财产。作为抵押物的财产必须 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必须依法能够转让或流通,必须易于估 价、出售、适销适用,而且,其有效使用期必须长于借款期。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质押贷款质押贷款 l质押贷款是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质 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动产或权利作为质物发 放的贷款。 l设立质权的人,称为出质人;享有质权的人,称为质 权人;债务人或者第三人移交给债权人的动产或权利 为质物。 l质押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 偿金、质物保管费用和实现质权的费用。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质押贷款的种类质押贷款的种类 l1.动产质押。

7、质权人对质物的效力具体包括: 质物。从物。孳息。代位物。 l2.权利质押。下列权利可以质押:汇票、支 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依 法可以转让的股份、股票。2000年2月13日,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了证券 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 。依法可以 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 权。依法可以质押的其他权利。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的区别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的区别 l(1)抵押物主要是不动产;质物主要是动产、 有价证券或知识产权。 l(2)抵押人不转移对抵押物的占有、保管, 并承担相应的保管责任;质押担保的质物要转 移给质权人占有、保管,由质权人承担相

8、应的 保管责任。 l(3)质押在质权人与出质人协商不一致时, 质权人可以自行将质物卖掉,但当抵押人与抵 押权人协商不一致时,必须通过法院解决。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留置与定金留置与定金 l留置的概念:债权人按照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 债务人不能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的,债权人 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留置该财产,以该财产折价或以拍 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P62)。 l留置担保的范围: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 金、留置物保管费用和实现留置权的费用(P62)。 l留置主要应用于保管合同、运输合同、加工承揽合同 等主合同。 l定金:当事人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 保。 l商业

9、银行极少采用留置与定金作为担保方式。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风险识别和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风险识别和 分析时应重点关注的风险点分析时应重点关注的风险点 l具有更为突出的经营风险,直接影响其偿债能 力。 l大多采用现金交易,很少开具发票。 l容易出现逃废债现象,直接影响其偿还意愿。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3.1.2集团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集团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 别别 l1.集团法人客户的整体状况分析。集团法人客 户具有的四个特征(P80);集团内各关联方 之间的关联交易。 l2.集团法人客户的信用风险特征:(1)内部 关联交易频繁;(2)连环担保十分普遍;(3) 真实财务状况难以掌握;

10、(4)系统性风险较 高;(5)风险识别和贷后管理难度大。 (P84)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3.1.3个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个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 l1.个人客户的基本信息分析 l2.个人信贷产品分类及风险分析:个人住房按 揭贷款和个人零售贷款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3.1.4贷款组合的信用风险识别贷款组合的信用风险识别 l贷款组合内的各单笔贷款之间通常存在一定程 度的相关性。贷款组合的整体风险通常小于单 笔贷款信用风险的简单加总。 l贷款组合信用风险分析应当更多关注系统性风 险可能造成的影响:1.宏观经济因素;2.行业 风险;3.区域风险。P89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识别的局限商业银

11、行信用风险识别的局限 l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不仅仅存在贷款业务。票据 贴现、转贴现和透支,同业拆借与存放同业, 证券投资,或有负债业务(主要有担保业务、 票据承兑业务、信用证业务)都存在信用风险。 l商业银行贷款风险除了信用风险之外,还有利 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通货膨胀风 险等。 l商业银行自身信用风险的识别问题。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牟其中牟其中信用证诈骗信用证诈骗案案 l1995年8月15日至1996年8月21日期间,南德集团凭借虚构的 进口货物合同、交通银行贵阳分行对合同的“见证意见书”, 通过湖北省轻工业品进出口公司在中国银行湖北分行共骗开信 用证33份,开证总金额为8000多万

12、美元。实际兑付信用证31 份,承兑总金额达7500多万美元。除部分用于还债及业务支出 外,余款大多用于循环开立信用证,从而给中国银行湖北分行 造成实际损失3500多万美元美元,折合人民币2.9亿元。 l2000年5月30日,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裁定:南德集团及 其法定代表人牟其中构成信用证诈骗罪。南德集团被判处罚金 500万元,牟其中犯信用证诈骗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 权利终身。 l2000年8月22日,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于作出终审裁定:驳回 上诉,维持原判。 l2003年9月,牟其中的刑期改为18年。“这是法院方面依据牟 其中在狱中表现良好的情况作出的”。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争论焦点

13、争论焦点信用证诈骗还是信用证融资?信用证诈骗还是信用证融资? l刑事一审判决与二审裁定在阐述理由时,均认定被告单位南德 集团及牟其中具有非法占有国家资金之目的。辩方则称被催促 还款期间,牟其中有还款的意愿和还款行为,非法占有的犯罪目 的难以成立。已有证据只能证明南德集团及牟其中意图通过信用 证方式为集团融资。 l信用证是一种融资工具。牟其中利用信用证的融资功能,意图通 过循环开立信用证的方式,长期占用资金,其目的和信用证的融 资功能是一致的。因为信用证项下的资金本身就有为开证申请人 融资的功能,只不过利用循环开立信用证融资的时间较长且有违 相关规定而已。 l2003年1月18日,刑事辩护国际刑

14、法学协会副主席兼中国分会主 席高铭暄、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会长赵秉志等四位中国顶尖 级的法学专家,对牟其中案进行了全面论证,并出具了一份长达 21页的法律意见书,一致认为:一审判决及二审裁定所认定的 基本事实有误,被告单位南德集团及被告人牟其中等的行为尚不 足以构成信用证诈骗罪。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100亿美元备用信用证诈骗案亿美元备用信用证诈骗案 l1993年3月底,美籍华人梅直方、李卓明由常景山、于芝 来引荐来到衡水农行,对副行长赵金荣、徐志国说,他们 的“亚联集团”可以从国外引资到衡水,条件是农行开具 备用信用证交“亚联集团”用于引资。 l4月1日、2日,赵、徐与梅、李签定了3份引资

15、总额为100 亿美元的协议书。 l4月5日,赵越权在200张总金额为100亿美元、一年期、 不可撤消、可转让的备用信用证上签字,外汇业务科副科 长刘淑红也签了字,加盖公章。梅、李次日寄往国外。 l赵、刘在受到上级行负责人批评后,仍继续给境外公司、 银行签发信用证的确认函。当赵向梅、李索要反担保文件 时,梅、李二人以虚构的“联合国家共和银行”的名义, 制作了一张金额为100亿美元的备用信用证作为反担保。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100亿美元备用信用证诈骗案亿美元备用信用证诈骗案 l5月26日,赵金荣参加农总行召开的会议。赵将会议内容透露 给徐,徐把写有审查梅、李诈骗内容的字条交给翻译赵永强, 让其告

16、知梅。 l6月16日,农业银行发表声明:“备用信用证系国内外不 法分子采取诈骗手段,非法使用中国农业银行衡水中心支行根 本就不存在的国际业务部名义开出的,所以该全部信用证 自开出之日起就是无效的。对利用上述信用证进行的一切交易 活动及其产生的后果,我行一概不承担任何责任和义务。” l8月22日,香港南华早报(英文)刊登银行家携数十亿 巨款潜逃,称马永伟因签发100亿美元备用信用证被判死刑 l9月1日,中国农业银行在香港文汇报发表声明:上述报道 纯属捏造、恶意诽谤。中国农业银行对南华早报无中生有, 别有用心诋毁中国农业银行及其法人代表名誉的卑鄙行径,表 示极大愤慨,并提出强烈抗议中国农业银行保留

17、对南华 早报追究法律责任的一切权利。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100亿美元备用信用证诈骗案亿美元备用信用证诈骗案 l1994年4月,衡水地区中级法院对8名被告进行了公 开审理。 l4月26日,一审判决:以诈骗罪、伪造公文印章罪判 处梅直方有期徒刑20年,李卓明14年,驱逐出境;以 玩忽职守罪、泄露国家秘密罪判处赵金荣11年;以玩 忽职守罪、为境外人员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判处徐志 国19年。同案赵永强、常景山、于芝来、刘淑红分别 被判处14年、7年、2年、1年有期徒刑。7被告不服, 提出上诉。 l5月13日,河北省高级法院二审终结,维持原判。5月 14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罕见的大案,深 刻的教训。

18、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案例启示案例启示 l这是一起信用风险案例,同时也是一起操作风险案例。 l信用风险既存在贷款、贴现等业务中,还存在于或有 负债中。 l或有负债等表外业务的信用风险更容易忽视,一旦发 生,有可能是致命的。1993年国家外汇储备只有 211.99亿美元,2013年底已达38,213.15亿美元。 l农业银行在管理中存在问题。 l刑罚过重,可能存在司法不公。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危机:表现、危害与根源信用危机:表现、危害与根源 l中国企业、中国人最缺的是什么?缺钱?缺德?缺信 用。 l江平与厂长:“钱不到账户不发货,货不进仓库不给 钱。”“长头发的鞋匠要找光脚的理发师”。 l

19、汪丁丁:“一个社会的金融不论怎样衍生,一旦信用 成了问题,便不可收拾地要向基础坍缩”,如果不能 恢复信用,那么,“金融无望,财经无望,社会无 望”。 l茅于轼:“中国人并不是一个不守信用的民族,信用 水平差完全是制度造成的。” l张维迎:“信誉机制存在的基础是产权”,“中国人 的文化传统是言而有信的,但是现在不重视信誉了。 为什么?这源于我们的产权制度”。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危机:表现、危害与根源信用危机:表现、危害与根源 l中国人的文化传统是言而有信的吗? l中国人在什么场合最讲信用? l在我国经济领域,债权人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债 务人得不到应有的约束,那些不讲信用的债务人 得不到应有

20、的惩罚,这是银行信贷资产流失的根 源,也是信用危机产生的根源。只要违约成本小 于违约收益,违约现象就很难避免。 l依法收贷:一个沉重的话题。“起诉的不受理,受 理的不判决,判决的不执行,执行的不给钱,不 给钱的还贴钱”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3.2信用风险计量信用风险计量 l3.2.1风险暴露分类 l3.2.2客户评级 l3.2.3债项评级 l3.2.4信用风险组合的计量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3.2信用风险计量信用风险计量 l信用风险计量的三个主要发展阶段:从专家判 断法、信用评分模型到违约概率模型(P91)。 l三个重要指标:违约概率(Probabilityof Default,PD),违约损

21、失率(LossGiven Default,LGD),违约风险暴露(Exposureat Default,EAD)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3.2.1风险暴露分类风险暴露分类 l六类风险暴露:(P92) l1.主权风险暴露 l2.金融机构风险暴露 l3.公司风险暴露 l4.零售风险暴露 l5.股权风险暴露 l6.其他风险暴露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3.2.2客户评级客户评级 l1.客户评级的基本概念 l2.客户评级的发展 l3.违约概率模型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1.客户评级的基本概念客户评级的基本概念 l客户评级是商业银行对客户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的计量和评价, 反映客户违约风险的大小。客户评级的评价主

22、体是商业银行, 评价目标是客户违约风险,评价结果是信用等级和违约概率 (PD)。P94 l违约(Default)。内部评级法的最重要定义。当下列一项或多 项事件发生时,债务人即被视为违约:(1)债务人对银行的实 质性信贷债务逾期90天以上;(2)除非采取变现抵(质)押 品等追索措施,债务人可能无法全额偿还对银行的债务。“可 能无法全额偿还对银行的债务”有7种情形(P94)。 l违约概率(PD):借款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发生违约的可能性 (P95)。商业银行可采用内部违约经验、映射外部数据和统 计违约模型等技术估计平均违约概率。 l违约概率与违约频率(违约率)不同:违约频率(违约率)是事 后检验的

23、结果,而违约概率是分析模型作出的事前预测。(P96)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2.客户信用评级的发展客户信用评级的发展 l商业银行客户评级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l(1)专家判断法:即专家系统,传统信用分析方法, 主要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与借款人有关的因素,如 声誉、杠杆、收益波动性等;二是与市场有关的因素, 如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利率水平等。常见的有 5Cs、5Ps(P96-98) l(2)信用评分模型:一种传统的信用风险量化模型, 利用可观察到的借款人特征变量计算出一个数值(得 分)来代表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并将借款人归类于不 同的风险等级。(P99) l(3)违约概率模型:现代信用风

24、险计量方法,能够 直接估计客户的违约概率。(P100)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3.违约概率模型违约概率模型 l(1)RiskCalc模型:适用于非上市公司的违约概率 模型。(P100) l(2)KMV的CreditMonitor模型:适用于上市公司的 违约概率模型。(P100) l(3)KPMG风险中性定价模型:假设金融市场中的 每个参与者都是风险中立者,无风险资产的预期收益 与不同等级风险资产的预期收益是相等的。(P101) l(4)死亡率模型:根据风险资产的历史违约数据, 计算未来一定持有期内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债项的违 约概率(即死亡率)。(P102)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3.2.2债项评

25、级债项评级 l1.违约风险暴露(EAD):债务人违约时预期 表内项目和表外项目的风险暴露总额。 (P103) l2.违约损失率(LGD):某一债项违约导致的 损失金额占该违约债项风险暴露的比例,即 损失占风险暴露总额的百分比(损失的严重程 度,LGD=1-回收率)。(P103)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违约损失率的估计和影响因素:违约损失率的估计和影响因素: P104 l(1)项目因素 l(2)公司因素 l(3)行业因素 l(4)地区因素 l(5)宏观经济周期因素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计量违约损失率的方法:计量违约损失率的方法:P105 l(1)市场价值法。通过市场上类似资产的信 用价差(Cred

26、itSpread)和违约概率推算违约 损失率。 l(2)回收现金流法。根据违约历史清收情况, 预测违约贷款在清收过程中的现金流,来计算 LGD,即LGD=1-回收率=1-(回收金额-回收 成本)/违约风险暴露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3.2.3信用风险组合的计量信用风险组合的计量 l1.违约相关性。不同债务人或不同债项之间的 违约相关性。 l2.信用风险组合计量模型。CreditMetrics模型、 CreditPortfolioView模型、CreditRisk+模型 等3大模型。 l3.信用风险组合的压力测试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度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度量 朱新蓉、宋清华主编

27、:朱新蓉、宋清华主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l(一)专家制度与信用评级 l(二)标准法与内部评级法 l(三)Z评分模型与ZETA模型 l(四)信用矩阵模型 l(五)信用组合观察模型 l(六)信用风险附加模型 l(七)信用监测模型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一)专家制度与信用评级(一)专家制度与信用评级 l5C:品德(Character),资本(Capital),能力 (Capacity),担保(Collateral),经营环境 (Condition)。加事业的连续性(Continuity),就 变成了6C。 l5P:个人因素(Personal)

28、,资金用途(Purpose), 还款来源(Payment),保障(Protection),企业 前景(Perspective) l1909年,JohnMoody在其铁路投资分析年刊中首次 引入信用评级(CreditRating)的概念。1916年,S&P开 发出传统信用评级产品。 l世界著名的评估机构有穆迪(Moodys)、标准普尔 (Standard&Poors)和惠誉国际(FitchRating)、 邓白氏公司(Dun&Bradstreet)等。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二)标准法与内部评级法(二)标准法与内部评级法 l巴塞尔委员会2004年6月发布的新资本协议 提出了两种信用风险的度量方法

29、,即标准法和 内部评级法。商业银行根据标准法或内部评级 法计算信用风险的资本金要求。 l标准法(StandardisedApproach,SA)要求 商业银行依据外部评级机构的评级,对信用风 险水平不同的资产赋予不同的风险权数,即信 用风险的权重依赖于外部评级结果,风险资产 总量就是各类信用风险敞口分别乘以其风险权 重然后求和。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表表3-1 公司债权风险权重规定公司债权风险权重规定 信用 评级 AAA至AA-A+至A- BBB+至 BB- BB-以 下 未评级 风险 权重 20%50%100%150%100%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内部评级法内部评级法 l内部评级法(Inte

30、rnalRatingsBasedApproach,IRB) 是指利用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确定信用风险最低资本要 求的方法。 l巴塞尔委员会鼓励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对信用风险下的资 本充足水平进行计量,对达到高标准要求的银行采用不同 的资本监管(即对采用内部评级法计量资本充足率的银行 给予相对较低的资本充足率的优惠),由此为银行加强风 险管理提供积极性。 l“从资本协议对整个银行业未来发展的潜在影响来看, IRB法是新资本协议的核心。”(王华庆为外部信用评 级与内部信用评级体系一书写的序言)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内部评级法内部评级法 l内部评级法主要包括划分风险敞口、划分风险要 素、划分风险权重等

31、三个内容。 l六大风险敞口类别:公司风险、国家风险、银 行风险、零售风险、项目融资风险和股权风险。 l四个风险要素:(1)借款人的违约率 (probabilityofdefault,PD);(2)违约损失 率(lossgivendefault,LGD);(3)违约风险暴 露或敞口(exposureatdefault,EAD);(4)期 限(maturity,M) lEL=PD*LGD*EAD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内部评级法内部评级法 l采用内部评级法进行资本监管要分两步走,先是 建立初级法(FoundationIRB),然后再建立高 级法(AdvancedIRB)。 l初级法仅要求银行计算出借

32、款人的违约概率即PD, 其他风险要素值由监管部门提供;高级法则允许 银行全部使用自己计算的风险要素值。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三)(三)Z评分模型与评分模型与ZETA模型模型 l美国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爱德华阿尔特曼 (EdwardI.Altman)在1968年提出了著名的Z评分模型 (Z-scoremodel)。 l阿尔特曼教授在1968年分析了美国破产企业和非破产企业 的22个会计变量和22个非会计变量,从中选出了5个关键 指标,并依据这5个关键指标建立了Z评分模型。 12345 Z 0.012X0.014X0.033X0.006X0.0099X 1 X = 营运资金 总资产 2 X

33、= 未分配利润 总资产 3 X = 息税前利润 总资产 4 X = 股权市值 总资产 5 X = 销售收入 总资产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Z评分模型评分模型 l如果企业的Z分值高于2.99,那么该企业就不会破 产,划入非破产区; l如果企业的Z分值低于1.81,那么该企业具有潜在 的破产风险,划入破产区。 l当Z分值在1.81和2.99之间时,“未知区” (zoneofignorance)或“灰色区域”(gray area),处于该区域企业的前景还不明朗,无法 判断。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ZETA模型模型 l1977年,阿尔特曼(Altman)、赫尔德门(Haldeman)和纳拉 亚南(Nara

34、yanan)对原始的Z评分模型进行了重大修正和提升, 推出了第二代信用评分模型ZETA信用风险模型,新模型的变 量由原始模型的5个增加到了7个,它的适应范围更宽了,对不良 借款人的辨认精度也大大提高了。 l模型中的a、b、c、d、e、f、g,分别表示无法获得的ZETA模型 中七变量各自的系数。 l模型中的七变量分别是:资产收益率,:收益稳定性指标,: 债务偿付能力指标,:累计盈利能力指标,:流动性指标,: 资本化程度的指标,:规模指标。 1234567 ZETA aXbXcXdXeXfXgX 1 X 2 X 3 X 4 X 5 X 6 X 7 X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四)信用矩阵模型(四)信

35、用矩阵模型(P108) l1997年4月,美国JP摩根与美国银行等共同研究,推 出了评估信用风险的信用矩阵(CreditMetrics)模 型。 l信用矩阵模型以信用评级为基础,运用借款人的信用 评级、次年评级发生变化的概率、违约贷款的回收率、 债券市场上的信用风险价差计算出贷款的市场价值及 其波动性,进而计算出个别贷款和整个信用组合的 VaR值。 l信用矩阵模型本质上是一个VaR模型,目的是计算出 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一个信用资产组合在持有期内 可能发生的最大损失。 l信用矩阵模型解决了计算非交易性资产组合VaR。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五)信用组合观察模型(五)信用组合观察模型(P108)

36、 l1998年,麦肯锡(McKinsey)公司的Saunders和Wilson等 人利用基本动力学的原理,从宏观经济环境的角度来分析借 款人的信用等级迁移,建立了信用组合观察 (CreditPortfolioView)模型,也称“麦肯锡模型”。 l信用组合观察模型是在信用矩阵模型的基础上,对周期性因 素进行了处理,将评级转换矩阵与经济增长率、失业率、利 率、汇率、政府支出等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化,并 通过蒙特卡罗模拟技术模拟周期性因素的“冲击”来测定评 级转换概率的变化。 l信用组合观察模型可以看成是对信用矩阵模型的补充,它克 服了信用矩阵模型中不同时期的评级转换矩阵固定不变的缺 点,适

37、用于投机类型的借款人。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六)信用风险附加模型(六)信用风险附加模型 l信用风险附加(CreditRisk+)模型是瑞士波士顿第一 银行产品部(CreditSuisseFinancialProducts, CSFP)在1997年源于保险精算学思想开发出来的。 l信用风险附加模型是一个违约模型(DM),它把信 用评级的升降和与此相关的信用价差变化看作是市场 风险,它在任何时期只考虑违约和不违约这两种事件 状态,计量预期到和未预期到的损失。 l信用风险附加模型具有计算速度快、比较简便、处理 能力强等特点。但该模型只将违约风险纳入模型,忽 视了利率的随机期限结构会在长期内影响信用

38、风险头 寸,没有考虑信用等级转移,不能处理非线性金融产 品。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七)信用监测模型(七)信用监测模型 l1993年,KMV公司利用布莱克斯科尔斯莫顿模 型(BSMModel)提出了信用监测(CreditMonitor) 模型,并经进一步的发展,现已成为世界著名的信用 风险度量模型之一。由于该模型由KMV公司开发,故 又被称为“KMV模型”。 l信用监测模型是估计借款企业违约概率的一种方法。 首先估计企业股权的市场价值及其波动性。其次计算 出公司的违约实施点(defaultexercisepoint)。三 是计算借款人的违约距离。最后求出企业的预期违约 率。 l信用监测模型具有

39、前瞻性,可以用于任何一家上市公 司。但该模型假设条件比较苛刻,不能处理非线性产 品,不太适用于非上市公司。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3.3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 l3.3.1风险监测对象 l3.3.2风险监测主要指标 l3.3.3风险预警 l3.3.4风险报告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3.3.1风险监测对象风险监测对象 l1.单一客户风险监测。客户风险的内生变量包 括两大类指标:基本面指标和财务指标。基本 面指标包括品质类指标、实力类指标和环境类 指标,财务指标包括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 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和增长能力指标。 l2.组合风险监测。商业银行组合风险监测主要 有两种方法:传统的

40、组合监测方法和资产组合 模型。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贷款风险分类贷款风险分类 l2001年12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贷款风险分 类指导原则(银发2001416号)。 l2002年1月1日起,各行应按贷款风险分类结果,提 取贷款损失准备金。 l2003年11月3日,中国银监会发布关于推进和完善 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决定将贷款五级分类的 范围扩大到所有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已全面实施五级 分类制度的政策性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股份制 商业银行可停止执行“一逾两呆”分类制度。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贷款五级分类法贷款五级分类法 l正常(pass):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 贷款本息不

41、能按时足额偿还。 l关注(specialmentioned):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 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l次级(substandard):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 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 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l可疑(doubtful):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 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l损失(loss):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 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l不良贷款包括哪几类?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3.3.2风险监测主要指标风险监测主要指标 l八个指标:P11

42、4-117 l1.不良资产/贷款率 l2.预期损失率 l3.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 l4.关联授信比例 l5.贷款风险迁徙率 l6.逾期贷款率 l7.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 l8.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 l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4月2日印发,自2002年1月1日起施 行。 l银行应按季计提一般准备,一般准备年末余额应不低于年 末贷款余额的1。 l银行可参照以下比例按季计提专项准备:对于关注类贷款, 计提比例为2%;对于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5%;对 于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为50%;对于损失类贷款,计提 比例为100%。其中,次

43、级和可疑类贷款的损失准备,计 提比例可以上下浮动20%. l特种准备由银行根据不同类别(如国别、行业)贷款的特 殊风险情况、风险损失概率及历史经验,自行确定按季计 提比例。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 l2005年5月17日,财政部发布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 办法 (从2005年7月1日实施) l金融企业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根据承担风险和损失的资产余 额的一定比例提取一般准备。一般准备的计提比例由金融企 业综合考虑其所面临的风险状况等因素确定,原则上一般准 备余额不低于风险资产期末余额的1。 l金融企业可参照以下比例计提专项准备:关注类计提比例

44、为 2;次级类计提比例为25;可疑类计提比例为50;损 失类计提比例为100。其中,次级和可疑类资产的损失准 备,计提比例可以上下浮动20。 l特种准备是指金融企业对特定国家、地区或行业发放贷款计 提的准备,具体比例由金融企业根据贷款资产的风险程度和 回收的可能性合理确定。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金融企业准备金计提管理办法金融企业准备金计提管理办法 l财政部,2012年3月30日发布,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财金200549号) 同时废止。 l本办法所称准备金,又称拨备,是指金融企业对承担风险 和损失的金融资产计提的准备金,包括资产减值准备和一 般准备。 l信

45、贷资产根据金融监管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风险分类,标 准风险系数暂定为:正常类1.5%,关注类3%,次级类 30%,可疑类60%,损失类100%;对于其他风险资产可 参照信贷资产进行风险分类,采用的标准风险系数不得低 于上述信贷资产标准风险系数。 l一般准备余额原则上不得低于风险资产期末余额的1.5%。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中国银监会: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 心指标心指标(试行),(试行),2005年年12月月31日日 l不良资产率不应高于4%,不良贷款率不应高 于5%。 l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不应高于15%,单一 客户贷款集中度不应高于10%。 l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不

46、应低于100%。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新的要求:拨备覆盖率与拨贷比新的要求:拨备覆盖率与拨贷比 (贷款拨备率)相辅相成(贷款拨备率)相辅相成 l拨备覆盖率150% l拨贷比(贷款拨备率)2.5%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不良贷款面临不良贷款面临“双升双升”的严峻形的严峻形 势势 l2012年底,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929亿元,比年初增 加64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5%,同比下降0.01个百分点。 (2012年本外币各项贷款增加9.1万亿元)“一升一降一升一降” l2013年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5921亿元,比较年初 增加99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00%,比年初上升了0.05

47、个百分 点。“双升双升” l2014年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8426亿元,比较年初 增加2505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25%,比年初上升了0.25个百分 点。“双升双升” l2015年末,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2744亿元,比较年初 增加431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67%,比年初上升了0.42个百分 点。“双升双升”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3.3.3风险预警风险预警 l1.风险预警的程序和主要方法。风险预警的主 要方法有黑色预警法、蓝色预警法和红色预警 法。 l2.行业风险预警。包括行业环境风险因素、行 业经营风险因素、行业财务风险因素和行业重 大突发事件。 l3.区域风险预警

48、l4.客户风险预警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3.3.4风险报告风险报告 l1.风险报告的职责和路径 l2.风险报告的主要内容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3.4信用风险控制信用风险控制 l3.4.1限额管理 l3.4.2信用风险缓释 l3.4.3关键业务流程/环节控制 l3.4.4资产证券化与信用衍生产品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3.4.1限额管理限额管理 l1.单一客户授信限额管理 l2.集团客户授信限额管理 l3.国家与区域限额管理 l4.组合限额管理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3.4.2信用风险缓释信用风险缓释 l1.合格抵(质)押品 l2.合格净额结算 l3.合格保证和信用衍生工具 l4.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池

49、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3.4.3关键业务流程关键业务流程/环节控制环节控制 l1.授信权限管理 l2.贷款定价 l3.信贷审批 l4.贷款转让 l5.贷款重组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贷款定价贷款定价 l贷款最低定价=(资金成本+经营成本+风险成 本+资本成本)/贷款额 l资金成本资金成本包括债务成本和股权成本, l经营成本经营成本包括日常管理成本和税收成本, l风险成本风险成本指预期损失,即预期损失=违约概率 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 l资本成本资本成本主要是指用来覆盖该贷款的信用风险 所需经济资本的成本,在数值上等于经济资本 与股东最低资本回报率的乘积。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贷款转让与贷款重组

50、贷款转让与贷款重组 l贷款转让(又称贷款出售)通常指贷款有偿转让,是 贷款的原债权人将已经发放但未到期的贷款有偿转让 给其他机构的经济行为,主要目的是为了分散或转移 风险、增加收益、实现资产多元化、提高经济资本配 置效率。(P144-145) l贷款重组是当债务人无法按原合同履约时,商业银行 为了降低客户违约风险引致的损失,而对原有贷款结 构(期限、金额、利率、费用、担保等)进行调整、 重新安排、重新组织的过程。(P145)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3.4.4资产证券化与信用衍生产资产证券化与信用衍生产 品品 l1.资产证券化 l2.信用衍生产品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1.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 l资

51、产证券化的种类:四类与4个两大类,P147 l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作用:P147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2.信用衍生产品信用衍生产品 l信用衍生产品(Creditderivatives)是用来从基础资产 上分离和转移信用风险的各种工具的统称。P148 l信用衍生产品又称信用衍生工具,是一种使信用风险从 其他风险类型中分离出来,并以一定代价转嫁给其他机 构的金融合约。信用衍生工具已成为信用风险管理的重 要手段,信用衍生工具的出现使信用风险管理方式从消 极、被动的回避风险方式,转变为积极、主动的组合风 险管理。 lCreditderivatives是国际互换和衍生产品协会(ISDA) 为了描述这种新

52、型场外交易合约而于1992年创造的新名 词,第一笔信用衍生工具的交易发生在1993年的日本。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事件信用事件 l巴塞尔委员会列出的信用事件: l(1)未能支付到期(包括宽限期后到期)债务; l(2)债务人破产、资不抵债或无力偿还债务,或 书面承认无力支付到期债务,以及其他类似事件; l(3)因本金、利息、费用的下调或推迟支付等标 的债项的重组而导致的损失事件。 第3章信用风险管理 ISDA列出的信用事件列出的信用事件 l(1)破产事件(bankruptcy),指参考资产的债务人发生解散、 资不抵债或无力偿还债务,或未能偿还到期债务等情形; l(2)债务加速到期(obligationacceleration),指因债务人的违 约导致相关债务在原约定的到期日之前到期; l(3)债务人不履行债务(obligationdefault),指因债务人发生 违约导致债务可被宣告提前到期而债务人未能履行债务; l(4)债务到期未能支付(failuretopay),指债务人未能支付到 期(包括展期后到期)债务; l(5)拒绝清偿或延期还款(repudiation/moratorium),指债务人 (包括政府机构)撤销债务或以其它方式拒绝清偿债务的行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