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 我国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问题及对策_第1页
word 我国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问题及对策_第2页
word 我国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问题及对策_第3页
word 我国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问题及对策_第4页
word 我国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问题及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第10卷第1期2011年2月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journalofguangzhoupanyupolytechnicvol_10no.1feb.2011文章编号:16720997(2011)o1004505我国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问题及对策姜颖南,伍玉林(哈尔滨理工大学马列教研部,哈尔滨150080)摘要:科研团队建设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力量发展的重要问题,高校则在我国的科研团队建设中扮演着主力军的作用,高校的科研实力与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的经济,军事发展水平.因此,重新认识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时代价值与社会价值,对我国高校科研团队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

2、通过对已有的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研究特点进行分析,指出我国高校科研团队建设不足所在,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关键词: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创新中图分类号:g644文献标识码:a一,”高校科研团队建设”问题的提出(一)大科学时代的来临与科研团队的作用凸显20世纪,随着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建立以及量子力学的诞生,自然科学的历史迈入了一个新的门槛,自然科学由小科学时代步入了大科学时代.大科学时代是一个不同于以往自然科学的时代,这个时代自然科学重大成果的取得再也不像牛顿时代单凭个人一己的努力就可以实现.大科学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科学研究重要成果的取得需要集体协作.如美国的曼哈顿工程就是科学家,科研人员以及国家集

3、体合作的成果.大科学时代,随着学科分支越来越多,一项重大科研成果的取得往往需要整合多学科的力量才能取得.集体协作在科学研究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大科学时代的另一主要特征是科学与国家,企业的关系日益密切,表现出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化.一项重大的科学研究往往需要国家的资金支持,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国家也越来越需要将高新科研成果作为自己经济以及军事力量发展的保障.国家,企业与科学的联姻是大科学时代的一种必然后果.在大科学时代,科研团队的价值较之以往得到了极大的体现.当代科技发展的综合性,社会性的日益凸显,以团队建设为核心内容之一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培育己成为共识.以团队的整体效应来实现共同的科研成果已经成

4、为大科学时代必然的科学研究形式与科学组织形式.”现代科学技术的任何一个重大突破,都是多领域,多学科的渗透与联合的结果,都是众多学科领域科学家的紧密合作和协同作战的结果”.当今世界,各个国家都已充分重视到科研团队的重要意义,纷纷培育与组建自己的科研团队,以便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发挥自己独有的优势.(二)知识经济时代学科的交叉需要科研团队的协作20世纪80年代初,人类迎接了一个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具有不同于工业化社会的崭新特征.在这个社会中,人类的收稿日期:2010-12-28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yjscx2009053hl3);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1552

5、054).作者简介:姜颖南(1983一),女,黑龙江大庆人,硕士,研究方向:科技管理与科技创新.45知识以几何级的速度飞速发展与扩散,每一个知识学科都呈现出了分化的倾向,学科越来越专门化,甚至在同一学科中不同研究方向的学者对于不同于自己领域的知识都可能是门外汉;另一方面,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大量涌现,这样就更需要不同专业的研究者相互协作.因此,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与创新迫切需要科研团队的集体协作.近些年来,科研团队建设在我国尤其是高校中逐渐受到重视.当前,我国的”985”,”211”等高水平大学建设中,学科交叉以及学院结构优化的趋势得到鲜明的体现,即通过严格规定不直接聘任本校毕业生等方式,尽快引进

6、海外名校教师,重点改善这一层次高校教师的学缘结构,率先打破沿袭多年的”近亲繁殖”现象,创造人员交叉,学科交叉的基本条件.当前,由于学科的交叉及创新研究的需要,打破学科樊篱,关注学科汇聚,强调学科交叉,注重专业融合,打造高绩效科研团队已受到广泛关注.一个团队是以个体成员知识创新,团队知识共享,团队知识积累为环节的知识螺旋,使团队知识积累不断扩大.团队科研能力并不是由个别人员优秀与否所决定的,而是由团队整体能力,更多的是由薄弱环节所决定.因此,应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以提高团队综合科研能力,促进团队整体竞争力.二,高校科研团队的内涵与特征分析目前对我国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研究主要侧重在以下几个

7、方面:介绍高校科研团队的内涵及特征,高校科研团队的构成要素,高校科研团队的类型,高校科研团队的作用,高校科研团队建设中应重视的问题,以及对于高校科研团队建设中存在问题提出的一些建议与对策.(一)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研究的含义所谓团队,”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团队作为一个有机,和谐的人际互动系统,是组织或群体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一方面通过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实现成员间的信息沟通,优化人员结构,提升系统功能;另一方面,通过成员间的技能互补,减少冗余,提升系统效能,从而更好地实现目标.”科研团队则是以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为内容,由为数不多的技能互补,愿意为共46同的科研目的,科研目标和工作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科研

8、人员组成的群体.而高校科研团队是众多科研团队中的一种,是由具有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科研规范和共同科研目标,在行为上互助作用的高校师生组成的正式群体.这类团队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以科技创新为目标,由技能互补并愿意为共同的科研目标而相互承担责任的高校科研人员所组成的具有整体效能的系统.(二)高校科研团队的特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一般具有这样的特征,它不是一级行政组织而是一个学术组织.它不是一个临时性的课题组而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学术研究团体.它的研究具有很强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系统性;它必须具有一位且只能有一位在团队中声望最高的学术带头人;它必须有比较稳定的课题经费来源;它除了进行学术研究和培养学生之外,还会

9、经常进行学术讨论和学术交流,以便增强学术上的沟通.首先,高校科研团队是由高校师生组成的,他们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技能,具有良好的学术氛围,学术水平,学术发展前景,学术的权威性吸引科研人员的参与,凝聚科研人员的创新思维;其次,由于高等院校学科门类齐全,所以高校科研团队可以有力地促进学科间的交叉和合作.学科交叉就是”知识有机重组,学科有机渗透,提升优势学科,创建交叉学科优势”以此推进综合,横断学科,实现成员间的知识和技能互补;再次,高校科研团队与其他科研团队相比,往往更加注重社会效益,也更加重视学科发展和基础理论研究;最后,高校科研团队成员由于是同属于一个院校的师生,彼此之间有一定的熟悉程

10、度,有利于团队内部的交流合作,而且能够减少磨合期,速出科研成果.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使得高校科研团队在科技研究和创新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三,我国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不足(一)科研团队凝聚力缺失我国高校科研团队大多是为课题立项而临时组成的团队,团队成员之间比较陌生,交流甚少,”个人主义”倾向不可避免.团队成员忙于自己的课题,很难有时间,精力融入团队集体中.科研团队不能实现1+1>2的绩效,团队成员只是为完成项目而组队,团队成员之间思想得不到交流,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实现,团队协作更是无法实现.由于某些科研团队的外部环境不健全,科研评估体系不完善,团队内部机制不科学,团队共同目标不一致,团队精神缺失

11、,人际关系不和谐等诸多方面原因,容易出现科研团队成员不融洽,整体松散,以个别成员为核心,形成小帮派,相互排斥等现象.高绩效的科研团队所彰显的不仅仅是成员个人的超越,凸显的是团队整体科研能力的表现.凝聚力是团队协作的核心力量.(二)科技评估体系不完善评估体系没有将科技成果应用实况列为主要内容.相关部门没有正确理解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担心科研产业会冲击科研活动,但又迫于现行评估体制的要求,各高校对科研项目的立项都非常重视,主要精力放在争取科研立项和科研经费上,对科研项目的实施及完成情况重视不够.在科研考核方面,不少高校规定只要立项就给予一定的分值,教师只追求项目数量而忽视项目完成的质量,不少项目未能

12、按时完成或完成质量较差,部分项目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及经济社会效益差.科技评估作为建设性的专业管理活动,在评估机构,评估方法,评估标准,评估目标和评估体系等方面的建设已经显得举步维艰,一些高校习惯于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这种科研政策取向使得教师难以甘于寂寞,坐冷板凳,难以信守”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精神,只能将科研视野和精力局限在短平快项目上.科研人员更多的是忙于写稿,发稿和”闭门造车”.(三)学缘结构单一,本土化人才不能适应市场与经济发展需要的科学配置.在我国,人才归属于某一部门或单位,形成了终身制关系,呈现出以”近亲繁殖”为特点的学缘体制.特别是一些部属院校,由于其部门性,专业性的特点大都属

13、于”近亲繁殖”.据了解,在一些学校的专业和院系,大量聚集着由老教授一脉相传下来的弟子门生,甚至出现了”多代同堂”的现象.这样便形成单一的教师队伍,缺乏不同学派,不同学术风格的交融,造成学术气氛沉闷,教学方法刻板单调,教学内容几年不变,专业知识老化,学术思想僵化,学科发展凝固化等一系列现象.相比较而言,西方大学学缘结构优良,这是西方高校学术先进的重要原因之一.如美国哈佛大学的教师中来源于斯坦福大学的最多,比例占l6.9%;英国剑桥大学的教师中,来源于牛津大学的最多,比例为1o.8%;德国柏林大学的教师中,来源于慕尼黑大学的最多,占l1.2%.并且教师来源的学校数至少有30个,例如剑桥大学教师来源

14、竟达1000多个学校和科研单位.不同学派的之间的协作攻关,能够实现学科交叉,创新思维发展,优化知识能力结构.四,我国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对策建议(一)我国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相关因素团队领导者是科研团队的核心力量,影响团队的发展走势.科研团队的组建是为了完成一些综合性的科研项目,因此其成员应来自不同的学科.他们的知识结构应互补,以克服单一的学科知识在研究过程中的局限性;而不同知识结构的成员能够将不同理论,观念结合起来,以不同的研究方法去达到目标,这有利于团队寻找新的突破口,发现新的见解.固然,优秀的团队领导者,不仅仅具有雄厚的专业知识,战略眼光,敏锐的观察力,开拓创新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团队领导者必

15、须是团队优化的保证,能运用激励措施,调动团队成员积极性,了解成员的知识储备,特长,运筹帷幄,培养成员成长,促进团队建设发展.与此同时,团队精神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团结协作是成员发挥其优势的基础.一个团队由不同学科,不同知识储备的成员组成,并将其各自的优势合理结合是团队组建的目的,是完成团队共同目标的保证.团队精神是一种实事求是,推陈出新,包容理解和协作互助的和谐状态,这也就是形成一个团队攻无不克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自然科学的研究是一个创新递进的过程,在一个科研团队中,新生力量具有强大的拓展性和爆发力.包容并指导这些新生力量,使之发挥其作用,不仅能为科研团队增添新的理念且能推动整个学术界发展.4

16、7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面对问题时都以科学理论为依据,对于新思想,新理论即使在提出的早期,团队的主要成员都应给予支持和帮助.用事实说话,既有个性发展的空间也有集体的协作的精神.这是一个科研团队得以发展的充分条件.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学缘结构问题也是科研团队发展不容忽视的因素.教师学缘结构的改善是影响师资队伍质量的重要因素,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基础.我国高校学缘结构多呈现”近亲繁殖”现象,这种学缘结构在某种层次上冻结了创新思维.同师或同一学术脉系的老师,学术思维相似,学术研究相近,没有交叉学科思想的交流,创新思维的形成成为难点.然而,科研团队的综合目标是研讨学术前沿问题,带动学科发展

17、走势,实现团队创新能力,体现个体价值.目前,从我国高校学缘结构现状分析,改善学缘结构已成为各高校迫在眉睫的任务.虽然近年来很多高校已经注意到此问题的严重性,但是对历史遗留问题需要时间解决.当然,科研团队的发展问题不仅仅在于内因,科研评估体制等外部因素也是科研团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改革现有评价机制,使其真正符合科学研究的规律,成为调动科研团队积极性的指挥棒,根据不同学科及交叉学科特点,设定不同的评价体系h也尤为重要.建立”柔性”的管理体制,根据团队现实的需要,文理学科有异,理论实验学科有别,理工学科有差异,不同的学科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评估体制.科研活动不仅是一种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更是一种

18、人文性的科研活动.”创新是科研活动的灵魂,但科研活动涉及领域理论深奥,技术复杂,进展难度大,更要求科研人员脚踏实地,耐得住寂寞,最重要的是加强科研环境建设,完善科研政策,营造创新文化,以充分发挥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给团队领导人更多的自主权和支配权,适当延长评价周期,简化评价环节,同时,将科研团队绩效考证和个体绩效考评相结合,建立相应的人事,成果奖励,经费配套等激励制度,创造一个稳定,宽松和谐的科研创新环境,可使科研团队能够按团队目标自主地开展研究活动n.正如哲学家斯宾诺莎所说的:”思48想自由对于科学和艺术是绝对必要的,因为若是一个人判断事物不能完全自由,没有拘束,则从事于科学和艺术,就不会

19、有什么收获”.“柔性”管理的实施有利于创新精神在科研团队中得到充分发挥.(二)我国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对策1.加强合作交流,走出去引进来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将研究的问题带出去,与外校师生探讨,接受建议,集思广益,更能实现研究的价值,也有利于创新思维发挥.现在我国很多高校已经规定,在校学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必须参加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才可毕业.但是学术交流不仅仅停留在参加学术会议,还可以在相应的学校担任职务,每个学校的学术氛围,学术风格,学术思维大有不同,在交叉融合中容易形成创新思维.2.学科交叉,促进创新思维从20世纪50年代,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始从哈佛,哥伦比亚等大学聘用优秀年轻教师,这种做法

20、很快被其他大学效仿.据统计,美国高校留校教师占全校教师10%左右,哈佛大学略高,为36%,但是哈佛留校毕业生大多数是先有其他高校,企业等机构教学科研经验后留校.优化学缘结构的根本目的在于加强学术思想的交融,推进创新,促进学科发展.交叉学科形式培养的教师有利于扩展学术思维,形成完整知识体系,填补研究空白,推动学科发展,整合优势资源,加速重大成果产出,促进学术交流,加速知识融合,提升教师的竞争实力,培养优秀高层次人才.因此,积极探索学科交叉的教师培养模式,能够起到改善学缘结构同等的积极作用.3.双导师制促进学科交叉高校科研团队的组成以教师和在校研究生为主.目前,我国研究生的培养主要以”一导师多学生

21、”的模式.打破这种传统模式实行”双导师”制,与以往的导师制有着本质的区别.双导师制不仅仅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同时还包含教师与教师间的沟通.”双导师”制的关键是,文科学生除选择本专业的导师外,还要在理科中选择自己有兴趣的专业作为辅助学科,理科学生亦然,这种导师制在某种层次上也是学科交叉的一种形式,能够促进创新思维的发挥,提高学生个体素质,为高校科研团队的塑造奠定结实基础.参考文献:1万锋.科技创新团队的冲突与解决j.学术论坛,2009,(7):194197.2刘念才,赵文华.面向创新型国家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魏晓卓,等.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的制

22、约瓶颈与对策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2008,(8):103108.45王怡然,陈士俊,张海燕,柳洲,王梅.高校创新团队建设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8):194197.6王世强,光翠娥.组建科研团队一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实力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8):118.7伍百洲,包健.加强团队学术建设促进学科持续发展j.重庆大学,2004,(2):158163.8伍百洲,秦大同.论学科建设的内涵,策略与措施j.重庆大学,2004,(10):134136.9李晨光.论高校科研团队j.高校改革,2003,(4):49.1o冒荣,等.无觅桃花园,何处可耕田j.高等教育研究,

23、1997,(4):5760.11吴振球.中西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学缘结构比较研究j.云南高教研究,2000,(1):8891.12杨映珊,陈春花.科研组织团队运作的应用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2,(2):206208.13李晨光,等.试论高校科研团队的评估j.科技管理研究,2003,(6):7374.14夏善荣.试论高校师资队伍学缘结构的合理优化j.交通高教研究.1998,(3):30-3115魏欣亚,张武军,等.高校科研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7):134138.16林萍.高校科研团队的现状与构建措施探析j.广西工业大学,2007,(7):15.17邓海霞.浅谈改善高校教师队伍学缘结构以”近亲繁殖”现象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08,(6):224.onproblemsandtheircountermeasuresinscientific?-research-te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