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化作文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七夕节的习俗和来历本文是关于 习俗的话题作文 ,仅供大家参考!七夕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 人俱习之”的记载, 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小编整理的七夕节的习俗和来历,欢迎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七夕节的来历 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节,又叫 “乞巧节”或“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 据说,七夕节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中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 人俱习之。 ”这便是我国古代文献中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唐朝王建有诗云:“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
2、忙” ; 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 这一习俗在民间经久不衰, 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 京城中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 世人称之为乞巧市。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置办乞巧物品, 那时乞巧市场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简直成了人的海洋,七夕节是古人最为喜庆的节日。七夕节还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有关。 相传牛郎父母早逝, 常受哥嫂虐待,与一头老牛相依为伴。老牛感其善待,面授计谋,教他如何娶织女为妻。有一天,众仙女们到银河沐浴,藏在暗中的牛郎突然拿走了织女的五彩衣。惊惶失措的众仙女穿衣飞,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和女过
3、着男耕女话题作文分享文化作文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织,相亲相爱的幸福生活, 一年后织女生了龙凤胎。老牛临死之前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遇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老牛埋在山坡上。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得知织女和牛郎成亲之事, 勃然大怒,立即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着一双儿女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织女, 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挥,昔日清浅的银河霎时间变得浊浪滔天, 将牛郎织女隔在银河两边。从此,牛郎织女眼泪汪汪, 隔河相望。后来王母娘娘准许每逢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会, 于是人间喜鹊飞上天空为牛郎织女搭桥, 谓之鹊桥会。据说在七夕夜深人静之时,
4、 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相会时的脉脉情话。民间姑娘信以为真, 于是每到农历七月初七, 在牛郎织女“鹊桥会”时,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 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 乞求上天让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也能有个称心如意的美满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节。七夕节的习俗习俗 1.穿针乞巧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 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 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
5、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 ”五代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 说:“七话题作文分享文化作文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习俗 2.喜蛛应巧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 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 “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
6、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 ”宋周密乾淳岁时记 说;“以小蜘蛛贮合内, 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以小盒盛蜘蛛, 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 ”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习俗 3.投针验巧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 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
7、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话题作文分享文化作文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 (今北京西南 ) “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 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习俗 4.种生求子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
8、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 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习俗 5.供奉“磨喝乐”磨喝乐是旧时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 即小泥偶,其形象多为传荷叶半臂衣裙,手持荷叶。 每年七月七日,在开封的“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其实宋朝稍晚以后的磨喝乐,已不再是小土偶了,相反的,越作越精致。磨喝乐的大小、姿态不一,最大的高话题作文分享文化作文希望对您有帮助,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雇佣劳动合同书范本
-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合同的性质分析研究 工商管理专业
- 2025办公空间转租合同范本
- 2025顶级度假村装饰工程总承包合同
- 2025商业办公空间设计施工合同示范文本 合同范本
- 2025汽车转让合同范本
- 2025原材料采购合同书范本
- 2025租房合同中关于租房定金的协议
- 2025中介服务合同模板
- 2025机械设备租赁合同模板参考
- 大数据与会计社会实践报告
- 小学一二年级必背古诗词73首带拼音
- 《陆上风电场工程概算定额》NBT 31010-2019
- 2024年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带答案
- 生物医学电子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天津大学
- 《电磁学》梁灿彬课后答案解析
- 2024年山东省事业单位历年面试题目及答案解析50套
-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术知情同意书
- Charter开发与立项流程(CDP)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第三讲文明初现与中华民族起源(史前时期)
- 广东省深圳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中综合测试数学试卷(北师大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