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5621自学考试-心理的生物学基础 20130929整理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自考笔记第一章 绪论(非重点)识记:一、传统医学的主要观点1、希腊传统医学:以希波克拉底为代表,主张精神疾病和其他躯体疾病一样是由于自然因素而引发的,创立了体液说。认为人体里有血液、黑胆汁、黄胆汁及痰四种液体,各种液体代表某种气质,不协调就会生病。2、波斯传统医学:也是体液说同时相信人体内各种内脏与精神活动有关,其中最重要是的是心脏,认为心脏是主管感情、灵魂,提供内热及生活的元气。3、印度传统医学:也是体液说,认为人体由各种自然元素合成,包含空气、水、火、圭,这些元素相互作用而发生人体的躯体功能。4、中国传统医学:建
2、立在阴阳二元与五行学说基础上。重视五脏的功能,并且每一内脏均予以归位。肝、心、脾、肺、肾。二、心理的生理基础研究进展总是与研究方法有关三、动物行为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技术通过对动物的脑部分损毁,观察动物随后的行为,这种方法叫做实验性切除。作为神经科学中使用的最久的方法。电解法:对皮层下区域插入金属电极,通以电流将神经元内的物质电解,导致神经元的死亡随后观察脑损毁后的动物行为的变化等。领会:一、现代医学的主要观点:机体内环境及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细胞外液成为体内细胞直接接触的环境,在生理学中称之为内环境。内环境稳态的保持,是机体各个细胞、器官和系统的活动以及机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疾病时,体内细胞和器
3、官的正常活动受到损害,导致内环境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人体具备维持内环境稳定的能力,机体对细胞、器官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二、人脑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技术:1、脑电活动记录技术:是用电极从头皮记录到的电位变化。()05-2Hz=人睡眠及极度疲劳或麻醉状态、()4-7Hz=人困倦时出现、()8-13Hz=人放松或闭眼时会出现、()14-30Hz=当人警醒时会出现的频率较高、波幅较小的脑电波脑电图一般是在大脑皮层没有接受明显的刺激输入条件下记录到的脑电活动自发脑电图,记录到的是大量神经元电活动的结果。当某种特定的刺激作用在人体感觉系统的某一部位时,会在脑区引起电位变化
4、,这时记录的脑电变化被称作诱发电位,有人将各种刺激统称为事件,于是刺激诱发电位就变成了“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2、计算机轴断层描技术:CAT是将X光照相和计算机处理方法结合起来观察脑的组织病变技术。3、正电子放射层描技术:神经活动要消耗一定的葡萄糖,并使局部血流增加。PET的主要原理是:给人体注射经过加速器处理后能放射正电子的葡萄糖,通过PET食品可以测量脑代谢时消耗的葡萄糖的数量,从而获得脑内的分布图。4、核磁共振显影技术的基本原理:MRI。脑成像领域中最令人兴奋的摄影术,也许是核磁共振显影技术。不过不需要注射。(computerized a
5、xial tomography,CA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1、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在研究方法上是有区别的,生理心理学的方法如电解法2、正电子放射层描术PET与计算机轴断层描技术CAT等其他造影术不同,它得到的是活性物质代谢率的机能动态图像3、许多组织、细胞自身也能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相应的反应,使其功能得到相应的调整。由于这种反应是组织、细胞本身的生理特性决定的,并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所以称为自身调节。4、稳态:内环境的各项物理和化学因素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识记: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6、外周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自主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一、躯体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功能1、脑神经:与脑部相连的12对神经。和脊神经:与脊髓相连的31对神经,包括感觉纤维(将感觉信息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和运动纤维(支配骨骼肌活动)。有的专司头面部的感觉运动功能,有的专司感觉传入运动指令传出功能,有的是感觉和运动混合的功能。2、感觉神经:与感受器相连,将外界刺激所引起的神经冲动传送至中枢;和运动神经:与效应器相连,将中枢向外传导的神经冲动传送至肌肉,从而表现出行动。按功能划分,组成躯体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二、脊髓:脊髓的
7、组成结构及主要功能组成:灰质(大多数神经细胞的胞体常聚集成群或成层即神经核)、白质(由具有一定功能的上行和下行神经纤维束组成)它们将脊髓各节段的传入冲动向上传导至脑,或将脑部发出的传出冲动向下传导到脊髓各级。功能:传导功能(来自躯干、四肢及大部分内脏的各种刺激需要经过脊髓才能传导到脑,反之,脑的活动也需要通过脊髓的传导才能传递给上述各部位)、反射功能(包括躯体反射和内脏反射,脊髓内部完成反射的结构,包括感觉神经元将神经冲动传入脊髓后,脊髓中的中间神经元不将之传入大脑,直接就回传给运动神经元,而至反应器,完成反射活动)三、脑的三个切面及关于方向的术语脑的三个切面:冠状切面(中间自上而下)、矢状切
8、面(顺着自上而下)、水平切面(与地面平行)方向术语:神经轴线的前端-前部(腹侧),后端-后部(背侧),神经轴以上称为上,以下称为下。从前部看神经轴左边为左侧,右边为右侧,靠近中间部分为中部。领会:一、自主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不受意志支配而自主工作,主要控制内脏,包括身体各种腺体的活动)的基本组成及功能:相对独立地维护机体的内环境的稳定平衡,不由大脑随心所欲地控制。下丘脑是调节和控制自主神经系统的最高中枢。来自内脏的感觉冲动由自主神经系统的感觉纤维传递至中枢神经系统,在初级中枢(丘脑、脑干、脊髓)整合内脏感觉,并投射到高级中枢。于是精确的反应信息经自主神经系统的运动纤维反馈给内脏器官。自主神
9、经系统的功能是运动和感觉1、交感神经系统:控制机体的能量资源,在机体需要能量进行比较强烈的运动或应付某种意外的刺激时,有动员机体的资源和能量的“促活动性”功能。如加快心率、升高血压、加大吸气、把血液从外周转到大脑和肌肉、放大瞳孔、准备格斗等;副交感神经系统一般有保持体能和能量的“促营养性”功能,如降低心率、血液转入消化道、增加胃肠蠕动、腺体分泌等。 副交感神经系统:有保持体能和能量的“促营养性”功能二者功能相互拮抗,又相互协调,使神经系统可以更精细、准确地调节内脏和腺体的活动。大多数躯体器官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系统的支配二、脑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1、前脑:大脑皮层、丘脑(为大脑皮层输入信息)、基底
10、神经节(与运动调节有关)、下丘脑(主要控制脑垂体,与动机行为和情绪有关)、边缘系统(与动机行为和情绪有关)2、中脑:位于脑桥与间脑之间,背侧部为四叠体,上面为上丘,下面为下丘3、后脑:延髓、脑桥、小脑三、脑内与半球间的联接:1、联络纤维:称大脑内纤维,将半球内的不同部位联接起来,包括短程纤维(连接邻近脑回的联络纤维)和长程纤维(位于皮层较深的部位,并可聚集成相当明确的纤维束,这些纤维束不同的叶)。2、连合纤维:称大脑间纤维,联接两半球内相应的或同等的区域或结构,包括胼胝体(神经系统中最大的连合纤维,将半球内相应的新皮层区连接起来,负责两个半球之间的信息传递)、前连合(一圆形的致密的纤维束)和海
11、马连合(琴连合)3、放射纤维:将神经冲动从深部结构传递到皮层或从皮层传递到深部结构,分为传入和传出。传入纤维将神经冲动传递到皮层,而传出纤维将神经冲动自动传出。放射纤维呈放射状排列,冠状纤维向脑干会聚。四、脑功能的学说:定位说(脑功能定位学说)、整体说(不存在脑结构的功能定位,脑功能的丧失与皮层切除的大小有关,而与特定部位无关)、三个机能系统学说(A网状结构,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并使选择性活动能持续进行;B大脑半球后半部的各个感觉区由于大脑皮层的不同层次,分三级皮层区,接收、加工、储存信息;C机能联合区指大脑半球前半部的运动区,形成运动的计划,对进行中的活动编制程序,并加以调节和控制,然后
12、将准备好的运动冲动发往外围组织或器官)和模块说(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的)这些模块是实现复杂和精细的认知功能的生理基础。1、浅与深方位术语是最接近的反义词2、胼胝体是最重要的连合纤维。3、根据皮层厚度、神经元的开关和纤维的结构,临床上多采用德国神经科医生布罗德曼的数字标记分区系统,他将每个大脑半球皮层分为52个功能区4、神经系统由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组成。5、外周神经系统指与脑与脊髓相连的神经,分布于全身,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6、在每一大脑半球上,存在掌管一些复杂功能的中枢,包括中央沟前后的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枕叶的视区、位于颞叶的听区以
13、及语言区。7、基底神经节主要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有运动调节功能。8、中脑、脑桥和延髓构成脑干,是脑最早最原始的地方。9、小脑与大脑皮层运动区共同调节姿势与身体的平衡10、白质包括:联合纤维、连合纤维和放射纤维。11、联合区:除大脑皮层上的特定功能分区外,其他部分的皮层被称为联合区,是具有多种功能的神经中枢。第三章 神经系统的细胞基础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识记:一旦将脑组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三个小时以上,就有可能呈现出脑组织最基本的成分,特殊类型的细胞,这种细胞称为神经元。 人类中枢神经系统内约含有1011个神经细胞,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
14、与功能单位。一、神经元的结构与分类(胞体、突起树突、轴突)神经元,像其他细胞一样,神经元的细胞也是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在这里进行维持生命的各种代谢活动,接收输入的信息。胞体突起,通常一个神经元有一个至多个树突,但轴突只有一条;树突即胞体伸出许多纤维,较短,负责接受刺激,并把刺激传向胞体;轴突即由胞体发出的单根突起,呈细索状,末端常有分支,称轴突末梢,轴突将冲动从胞体传向轴突末梢。按突起的形态和数目,神经元可分为双极神经元:有些神经元有一个轴突和一个树突多极神经元:很多神经元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单极神经元:有一些神经元只有一条纤维依据功能,神经元又可分为感觉神经元:又称传入神经元,负责
15、把信息从感受器传递到中枢神经的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又称传出神经元,负责把信息从脊髓一直传递到人的脚趾、手指和身体的其他部位,并把神经冲动从神经中枢传给肌肉或腺体,产生行为效应。中间神经元:介于前两种神经元之间,负责连结中枢神经系统中不同区域的神经元,它们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息,并把信息传递给其他的神经元。 神经元具有两个最主要的特性兴奋性:由感受器或另一种神经元传来神经冲动之后,立即会引起神经元的兴奋。传导性:一个神经元的兴奋可以通过突触传导给另一个神经元。二、胶质细胞的主要功能除了神经元之外,神经系统中还有(1-5)*1012个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大多较小,数目众多,为神经元
16、数目的10-50倍,占脑重的二分之一,与神经元不构成突触联系。胶质细胞终身保持着分裂能力,外形比较圆,有突起,但无树突和轴突之分。它填塞在神经元之间,并覆盖了所有的神经元的胞体,轴突和树突。一般认为神经胶质细胞的主要功能有:1、 支持作用,一些胶质细胞分布于神经元周围,交织成网,构成神经组织的支架,支持神经元的胞体和纤维。2、 修复作用,神经胶质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尤其在脑或脊髓受伤时能大量增生,充填被清除的神经组织碎片留下的缺损。但增生过强,可诱发脑瘤形成。3、 物质代谢和营养作用。一些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到运输营养物质和排除代谢产物作用。4、 绝缘和屏障作用,一些胶质细胞形成周围和中枢神经纤维
17、的髓鞘,防止神经冲动传导时的电流扩散。三、神经冲动的产生: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神经冲动:神经元传递信息的过程是以电的和化学的形式进行的,而且能被记录下来,是神经元信息发放的形式,即神经元内部的电信号实质上是动作电位,是细胞膜内外电位差的变化。静息膜电位:大量的细胞生物学表明,在静息状态下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某些离子浓度是不平衡的,由于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不同,就存在着电位差。由于离子穿透细胞膜的运动而引起膜电位的变化,这便形成了信息传递的基础。神经元在静息状态下,由于细胞膜内外离子浓度的不同,就存在着70-90毫伏的负电位差。这种电位差就是静息膜电位差,内负外正。在神经受到刺激时,膜电位便会突然地
18、、急剧地发生变化,此时便产生神经冲动或动作电位,信息便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在神经元内部流动。动作电位是指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在膜两侧所产生的快速、可逆、可扩散性的电位变化,动作电位是细胞兴奋的标志。动作电位产生的过程去极化:膜内电位负性降低的过程反极化:膜内电位由负变为正的过程复极化:动作电位下降的过程超极化:膜内负性提高以超过静息电位的过程领会:P33一、 神经元间的信息传导:1、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联接,通过它的传递作用实现细胞间的通讯。在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中,最常见的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树突棘或胞体连接,分别构成轴-树、轴体
19、突触。此外还有轴-轴和树-树突触。突触据信息传递媒介物质的不同分为注:(突触有特殊的微细结构,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首先分成许多小支,每个小支的末梢部分膨大呈球状,称为终扣,贴附在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表面,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突触的接触处有两层腊,轴突终扣的膜为突触前膜,与突触前膜相对的胞体或树突膜则为突触后膜,两膜之间为突触间隙。一个突触即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电突触:信息传递媒介物是局部电流,其结构基础是缝隙连接。在两个神经元紧密接触的部位,两层膜间隔非常小,连接部位的细胞膜并不增厚,膜两侧近帝胞质内不存在突触小泡,两侧膜上有沟通两细胞的通道蛋白围成的孔道,允许带电
20、小离子和小分子物质通过。电突无突触前膜和后膜之分,一般为双向性传递;又由于其电阻低,因而传递速度快,几乎不存在潜伏期。电突触传递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和视网膜上广泛存在,主要发生在同类神经元之间。特点是:突触前后两膜很接近,神经冲动可以直接通过,速度快;传导没有方向之分,形成电突触的两个神经元的任何一个发生冲动,即可以通过电突触而传给另一个神经元。化学性突触:以化学物质作为通信的媒介而传递信息。突触前轴突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到突触后膜上的特异受体上,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局部电位。2、神经信息在突触间的传递:进行突触间化学传递的物质主要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轴突终扣释放的,作用于突触后膜进而完成信息传递
21、的化学物质。化学性突触实现神经传导的过程:当神经冲动沿轴突传导至终扣时,突触前膜通透性发生变化。此时,含递质的突触小泡移向突触前膜,突触小泡的膜与突触前膜融合而将递质排出至突触间隙。突触后膜表面上有递质的受体,递质和受体结合而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神经冲动发生,并沿着这一神经元的轴突传导出去。这就是通过神经递质的作用,使神经冲动通过突触而传导到另一神经元的机制。具体地说,动作电位到达突触前细胞的轴突终扣,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突触后细胞接受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神经元膜电位的改变,产生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电位可能是兴奋性的,也可能是抑制性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指兴奋性递质引起突触后膜的
22、兴奋性反应。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指抑制性递质引起突触后膜的抑制性反应。神经元突触后电位遵循级量反应的规律,其幅值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变高,而反应频率不发生变化。与动作电位相比,它的变化比较缓慢,不能很快传导出去,只能在其邻近消失。因此,级量反应只是突触后膜的局部兴奋性变化,且可以与其他部分传来的冲动引起的变化发生时间和空间的总和,如果达到足够的强度,便释放一个动作电位。突触后神经元的反应是兴奋还是抑制,取决于与之相接触的各神经元的兴奋和抑制效应的总代数和。神经信息在脑内的传递过程,是从一个神经元“全或无”的单位发放到下一个神经元突触后电位的级量反应总和后,再出现发放的过程。它是一个“全或无”的变化
23、和“级量反应”变化不断交替的过程。3、神经递质与行为的关系神经递质是在突触前神经元内合成并于轴突终扣处释放,经突触间隙异性地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使信息得以传递。因此神经递质是行为的基础,对于从肌肉运动到身心健康的一切活动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被研究的神经递质符合以下标准:在突触前轴突末梢产生,当动作电位到达轴突终扣时,就被释放到突触间隙。突触间隙出现神经递质时,突触后膜便发生生物反应。如果神经递质的释放停止了,就不会有随后的反应发生。已知在脑内可能有60多种化学物质作为神经递质发生作用,不仅与动物和人的感觉、知觉、情绪、学习和记忆等心理活动有关,而且与中枢神经系统所控制和调节的各种机能活动,如
24、睡眠和觉醒、饮水和摄食等行为有密切联系。一般而言,不同神经递质都可能影响行为的调节。A r-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主要存在于神经组织中。全脑1/3的突触以GABA作为神经递质。抑制有助于控制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信号的精确性,使肌肉活动变得协调。GABA可能参与睡眠-觉醒的调节,也可能参与焦虑的调节。B 乙酰胆碱(Ach),广泛存在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能够兴奋神经元,是一种活跃运动神经来产生骨骼肌收缩的神经递质。与注意调节、唤起和记忆有关。C 去甲肾上腺素(NE)是一种神经递质,能兴奋心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过高与高度焦虑和躁狂状态有关。D 多巴胺(DA)由脑部某些神
25、经元轴突末梢释放,是一种与躯体运动、注意、学习和精神健康有关的神经递质。E 5-羟色胺(HT)全部产生5-HT的神经元都位于脑干,它在情绪调节、饮食、睡眠-觉醒的控制以及痛觉调节中都发挥作用。F 内啡肽主要分布与脑、垂体和胃肠道处,可能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的作用。神经调质是能够调节信息突触传递效率的化学物质。内啡肽是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在结构和作用上与使人上瘾的物质相类似。人为什么对自己自身的内啡肽没有成瘾呢?因为内啡肽不像毒品,它们在受体位置上没有滞留到引起组织变化而使人上瘾所需的时间,就被酶分解而变得不活跃了。内啡肽有助于镇痛,参与控制一些情绪性行为。二、反射活动的中枢控制
26、:1、反射:机体对某一刺激的无意识的应答。 2、反射弧:由感受器(接受刺激的器官或细胞)、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效应器(发生反应的器官或细胞)五个部分组成。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反射的基本过程是感受器接受刺激,经传入神经将刺激信号传递给神经中枢,由中枢进行分析处理,然后再经传出神经,将指令传到效应器,产生效应。在整体情况下,传入冲动进入脊髓或脑干后,除在同一水平与传出部分发生联系并发出传出冲动外,还有上行冲动传导到更高级的中枢部位,进行进一步的整合;高级中枢再发出下行冲动来调节反射的传出冲动。因此,在进行反射活动时,既有初级水平的整合活动,也有较高级水平的整合活动,在通过多级
27、水平的整合后,反射活动更具有复杂性和适应性。应用:神经回路与功能的关系1、 单线式联系:一个突触前神经元仅与一个突触后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2、 辐散和聚合式联系:辐散式联系:一个神经元可通过其轴突末梢分支与多个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这种联系方式在传入通路中较为多见,其功能意义是一个神经元的兴奋可引起许多神经元同时兴奋或抑制。聚合式联系:一个神经元可接受来自许多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而建立突触联系,因而有可能使来源于不同神经元的兴奋和抑制在同一神经元上发生整合,导致后者兴奋或抑制。3、链锁式和环式联系:在中间神经元之间,由于辐散与聚合式联系同时存在而形成链锁式联系或环式联系。1、 细胞的复极化过程是一个
28、矫枉过正的过程,即达到兴奋前内负外正的极化电位后,这个过程仍继续进行,使细胞膜出现了大约负90毫伏的后超极化电位。2、 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不同,主要功能不包括信息传递作用,包括修复、营养、支持作用。3、 神经系统的主要机能是通信,即不断地对各方面信息进行接收、综合、传递。第四章 激素与行为 P39内分泌系统是动物体内所有内分泌腺和散在的内分泌细胞的总称,主要包括:1、内分泌器官,如垂体、甲状腺、性腺、松果体等。2、下丘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内某些核团及其他成分。3、胰腺和胃肠道的内分泌细胞。4、其他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识记:一、激素的一般作用 P44 1、控制代谢过程;2、维持内环境的恒定(如醛固酮
29、、糖皮质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等一些激素,能通过不同途径对体液内的离子组成、水盐代谢和血管内容量等进行调节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3、促进生长发育和保证生殖;4、适应环境二、激素作用的特点 P45 1、激素是生理调节物质,只影响靶细胞的功能或物质代谢反应的强度与速度,不产生新的功能或反应 2、激素在血液中的生理浓度是很低的,但对机体代谢与功能的影响却很大 3、激素的分泌是有节律的,任何激素都没有绝对不变的分泌率 4、激素在体内不断地发生代谢性失活或被排除体外 5、激素作用有一定的特异性。所有内分泌组织所分泌的激素均随血流循环至全身,但不同的组织细胞对不同的激素反应不同,大多数激素都有其
30、固定的靶器官。 一些化学物质具有双重功能(如去甲肾上腺素),被分泌到内分泌系统时可作为激素,进入神经系统时又作为神经递质。领会:一、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主要功能脑垂体腺垂体(垂体前叶、内分泌之首)由腺细胞组成1、所分泌的“促激素”直接控制各靶腺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和性腺,调节这些内分泌腺的功能。促激素包括甲状腺素(TSH、靶腺为甲状腺)、促肾上皮质激素(ACTH、肾上腺)、促性腺激素(GTH、卵泡FSH、黄体生成素LH),主要功能是刺激靶腺组织增生、发育,并促进其激素的合成、释放或分泌2、腺垂体分泌直接作用于体细胞的蛋白质激素,包括生长素GH(可促进全身的生长、发育及蛋白质的合成,使得身材高大、
31、肌肉发达)与催乳素(probating,acrogenic hormone,LTH)对于动物分娩后泌乳的出现起着重要作用,在人类主要发动泌乳,使妇女分娩后开始有乳汁的分泌,供哺育婴儿。P40神经垂体(垂体后叶)1、 抗利尿素ADH(加压素),因为垂体后叶的这种激素,最早是从发现其提升血压的作用开始的,可引起全身小动脉的普遍收缩,从而使血压升高。现在知道它的主要作用是抗利尿,通过促进水分在肾小管内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这一功能受损,则可出现“尿崩症”2、 催产素(子宫收缩素),最早发现其具有使子宫收缩的作用,可以加速分娩过程。这两种激素虽然存在于神经垂体提取液中,但却是下丘脑视上核(产生抗利尿素
32、)、室旁核产生催产素的神经分泌物,而垂体后叶只是储存这些激素的场所。由一些神经纤维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与神经组织直接相连,由下丘脑直接延伸出的一部分,实际上是神经组织甲状腺与甲状旁腺甲状腺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是个体正常生长及骨骼成熟所必需的激素,对神经系统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影响神经细胞的正常发育与成熟,而且对保持成人正常的神经系统功能有显著的意义,此外对糖类代谢有重要影响,它可增加胃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作用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调节体内钙、磷代谢的主要激素,它的分泌主要受血钙浓度的调节,当血钙升高时,可抑制甲状旁腺素的分泌,低血钙不仅可以促进甲状旁腺的分泌,而且可以刺激腺体的增生,所以长期
33、血钙过低导致甲状旁腺肥大肾上腺肾上腺皮质1、糖皮质激素,可以促使血糖增高,抑制蛋白质合成,又加速其分解,也能影响脂肪代谢,促进脂肪再分布,在增进机体内对外环境中一些有害刺激的地肯能力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盐皮质激素,主要是醛固酮,调节水盐代谢和尿的排出,促进肾小管对钠和水的重吸收,分泌过多,水肿。 3、性激素(雄性和雌性)肾上腺髓质只接受交感神经支配 P421、肾上腺素E,增加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加大心输出量,增加分配到活动的肌肉中的血流量,加速肝糖原和脂肪的分解,为骨骼肌和心肌提供更多的资源。在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可增加机体产热,有助于维持体温的恒定。2、去甲肾上腺素NE,使全身小动脉明显
34、收缩,血压明显上升,而肾上腺素所具有的其他作用,在去甲肾上腺素的表现较弱,具有双重功能,被分泌到内分泌系统时作为激素,到神经系统时作为神经递质发挥调节作用。3、两种都能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加快心跳频率,但肾上腺素的作用比去甲肾上腺素强。去甲肾上腺素虽然也能增强心脏的活动,但由于可引起普遍的血管收缩,血压明显的增高,反而能反射性地引起心率减慢,从而抵消了去甲肾上腺的直接的心跳加速作用。胰腺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相反)在人体饥饿时动员营养物质进入血液中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在饥饿时起着维持血糖浓度的作用,促进肝糖原分解,使肝脏葡萄糖含量增高,进入血液。胰岛素人体调节糖代谢的重要激素,除了糖代谢外也参与脂肪
35、与蛋白质代谢。总的趋向是促使这些代谢性营养物质的储存。性腺P43睾丸由许多螺旋形曲细精管(90)组成,曲细精管间的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卵巢是产生生殖细胞、又分泌女性所特有的激素,调节生殖活动。1、雌激素(原名动情素或求偶素,源于其在女性动情周期中所起的作用,促进女性性器官及生殖有关的其他器官的形态发育与功能成熟)2、孕激素,黄体是成年女性分泌孕激素的主要来源,每个周期中卵巢内的卵泡在排卵后,就变成具有内分泌机能的组织即黄体。黄体的发育程度和存在时间决定于卵细胞是否受精,如未受精仅维持两周左右即开始退化。二、激素对行为的调节方式: 1、体液调解: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
36、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它包括全身性体液调节和局部性体液调节,前者是激素通过机体血液循环到达靶器官;后者是激素及某些化学物质在局部组织液内扩散。由于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运输激素的方式,因此发挥作用比较缓慢、持久,作用时间也比较长,这一点不同于神经调节。 2、神经体液调节: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神经核,先影响脑垂体的活动,然后由脑垂体分泌各种激素,进一步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从而影响效应器官的活动。 下丘脑不属于内分泌腺,但与神经垂体和腺垂体联系非常密切。一方面下丘脑内视上核、室旁核等的轴突投射到神经垂体。神经垂体不含腺体细胞,不能合成激素。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合成的抗利尿素和催产素在神经垂体内贮存,
37、在适宜刺激作用下,这两种激素由神经垂体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另一方面,下丘脑对腺垂体的分泌活动进行调节。下丘脑的一些神经元既能分泌激素,具有内分泌细胞的作用,又保持典型神经细胞的功能。腺垂体是体内最重要的内分泌腺,由下丘脑不同的腺细胞分泌的释放激素或释放抑制激素,可控制腺垂体激素的释放。这样的功能调节组成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等),对整个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P463、反馈调节:肾上腺、甲状腺和性腺是腺垂体的靶腺,它们的激素分泌均受垂体的调节,分泌的激素反过来对下丘脑与垂体又产生反馈作用,以维持该激素的正常分泌和血中代谢产物浓度的相对恒定。这种反
38、馈作用的主要结果是垂体促激素分泌减少,因此也称负反馈作用。包括一系列生物化学或生理反应。应用:激素分泌异常对行为的影响 P471、脑垂体功能异常对行为的影响: A幼年时期如果生长素分泌过多可导致巨人症;如分泌不足,则成为身材特别矮小的侏儒症,患者身体比例正常、食欲差、身体微胖。注射生长素后,个体适于增加,即使严格控制食量,仍可继续见到生长素的刺激作用,直到体内贮存的脂肪用完为止。由于生长素对脑的发育无明显影响,侏儒症患者虽极矮小,但智力并不。如果个体成年期垂体生长素分泌过多,则导致肢端肥大症,表现为手足肥大、耳鼻舌及面部增大。 B抗利尿素不足,对肾小管重吸收水分缺少有力的刺激,导致尿崩症,表现
39、为排尿量大增,体内水分大量流失。相反抗利尿素分泌过多就会使水分潴留。2、甲状腺素和甲状旁腺素功能异常对行为的影响 A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常见内分泌疾病,它是由与甲状腺分泌过多的甲状腺素而引起的疾病。表现为:食欲亢进、易饥饿、食量大增,但体重非但不增加,反而日渐消瘦;神经系统兴奋,烦燥、易怒、紧张、焦虑、失眠、言语动作敏捷,不易控制自己;心动过速、血压升高等症状。相反甲状腺功能低下是甲状腺分泌不足,体内代谢降低而引起的疾病。如果功能低下始于胎儿期或出生后不久的新生儿期,患者会身材矮小,有时为侏儒,智力低下可达到白痴的程度,被称为呆小症。如果在幼年时甲状腺机能低下,婴幼儿则可出现智力低下、反应
40、迟钝、发育迟缓等,即呆小症,成人甲状腺机能低下者,虽然其神经系统的发育也完成,智力大体正常,但心理活动迟钝、记忆力减退、表情淡漠、思维能力低、反射活动减弱。 B甲状旁腺素对于维持血钙的浓度至关重要。其功能亢进,会引起血钙浓度过高,尿钙流失,可引起骨骼病变;反之功能低下,手足抽搦低血钙。3、肾上腺功能异常对行为的影响: A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引起身体肥胖、多毛、高血压、血糖升高或尿糖、骨质疏松、性机能紊乱即库欣综合症;反之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即虚弱、易疲倦无力、心动微弱、经常恶心呕吐,即艾迪生病。 B肾上腺髓质病变,分泌多量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即高血压症候群和代谢紊乱现象
41、。 C醛固酮主要作用是调节水盐代谢和尿的排出,它能促进肾小管对纳和水的重吸收。如增多症为高血压、多饮多尿、阵发性肌肉无力甚至麻痹等。如果此类激素分泌过多,会引起水和纳的大量潴留,出现水肿。4、胰岛功能异常对行为的影响: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的机能低下或变性坏死,会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从而诱发糖尿病,会使各组织和器官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肝脏释放葡萄糖增加,体内脂肪组织的脂肪合成减少,蛋白质合成减少而分解增加,导致机体持续的血糖过高,葡萄糖从尿中排出,相反,如果胰岛功能过高,分泌过多的胰岛素,会引起低血糖症。5、性腺功能异常对行为的影响:男性常以睾丸功能低下为主;P48 女性卵巢功能低下,青春期以
42、前发病者往往表现为性发育障碍,青春期以后的发现为月经失调,重者可以提前闭经。1、血液进行远距离调节是通过运送(激素)来完成的。2、激素是(机体一部分产生的化学物质,通过血液运送到其他部位,调节机体功能)3、肾上腺皮质激素与水盐平衡有关的是(盐皮质激素)4、垂体释放的ACTH刺激(肾上腺皮质的糖皮质激素)的释放。5、儿童甲状腺素明显不足会导致(精神和身体生长受限)6、人体生长激素、黄体生成素、催产素是垂体激素;睾丸酮不是垂体激素。7、增加血液中钙离子水平的是(甲状旁腺素)8、释放激素合成部位(下丘脑)9、(抗利尿素)激素起源于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10、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肾上腺皮
43、质)11、关于糖皮质激素的叙述:人体的糖皮质激素主要是氢化可的松、在肾上腺皮质分泌、艾迪生病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减少 是正确的12、通过负反馈作用,激素可通过(抑制下丘脑释放激素的释放)途径使垂体前叶激素分泌减少。13、垂体后叶称为(神经垂体),垂体前叶又称为(腺垂体)14、婴儿和儿童甲状腺素分泌不足可导致(呆小症)15、除卵巢和睾丸产生性激素外,(肾上腺皮质)也产生少量性激素16、抗利尿素又称(加压素)17、幼年时甲状腺机能低下,可发生(呆小症)18、催产素和抗利尿素贮存在(垂体后叶)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经血液或组织液传递而发挥其调节作用。内分泌腺:包括脑垂体
44、、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性腺。反馈:肾上腺、甲状腺和性腺是腺垂体的靶腺,它们的激素分泌均受垂体的调节,然而它们所分泌的激素反过来对下丘脑与垂体又产生反馈作用,以维持该激素的正常分泌和血中代谢产物浓度的相对恒定。第五章 感知觉的生理基础识记:一、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受器是一种换能装置,把各种形式的刺激能量(机械能、热能、光能、化学能) 转换成电信号,并以神经冲动的形式经传入神经纤维到达中枢神经系统。 高等动物最重要的感觉器官有:眼(视觉)、耳(听觉)、前庭(平衡觉)、嗅上皮(嗅觉)、味蕾(味觉)。感受器的生理特性:P521、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感受
45、器对某种形式的能量有其最高的敏感性,即某一种感受器对某一形式的能量刺激作用,只需要极小的强度就能引起特异的感觉。2、对刺激的感受阈值;适宜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引起感觉,引起某种感觉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就是对刺激的感受阈。各种特异感觉系统对其适宜刺激的感受阈值最低,即对其感受最灵敏。3、感受器的适应;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最初产生清晰的感觉,然而随着刺激持续作用,感觉逐渐变弱,有时甚至消失。4、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即能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形式的刺激的能量最后转换为传入神经的电活动,这种能量转换过程即换能作用。过程中,感受器一般不能直接把刺激的能量转变为神经冲动,而是在感受器细胞引起相应的电位变
46、化,称感受器电位。P52二、感觉系统的组成:包括接受外界刺激的官爵器官,负责将信息传入中枢的传导通路,以及负责信息加工的神经中枢。感觉活动: 1、收集信息2、感受器的换能,即感受器把进入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3、感觉信息的传递与加工,即感觉系统将感受器传出的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传导至大脑皮层进行加工。最后在大脑皮层的相应感觉中枢被加工为人们所体验到的具有各种不同性质和强度的感觉。对皮层感觉信息的加工,一般认为特定刺激传入到初级感觉皮层,又叫“一级感觉区”,它直接接收从丘脑来的信息,具有比较单纯的感觉功能。一级感觉区把经过它转变了的信息送到邻近的“二级感觉区”或有更复杂的功能的“知觉”皮层。从这
47、种区域再送出去,到多模式感觉皮层间的联合皮层,去进行更高级的加工,即把几种感觉通道中传来的信息整合起来。三、其他感觉:味觉、嗅觉和痛觉的感受器、中枢机制感受器中枢机制味觉(舌)味蕾(舌表面、舌缘) 由味觉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是一种化学感受器,适宜刺激是一些溶于水的化学物质。味蕾感受到刺激,味觉信息经三对脑神经(面神经传送舌前部2/3的味觉感受器的信息、舌咽神经传送舌后部1/3的味觉感受器信息和迷走神经传送软腭和咽部的味觉感受信息)进入人脑中。三对脑神经的味觉纤维终止于脑干的孤束核,最后传到额叶的脑岛,产生味觉。嗅觉嗅细胞(上鼻道及鼻中隔后上部的嗅上皮),嗅上皮包含的三种细胞:嗅细胞(嗅觉神经元
48、)、支持细胞和基底细胞。嗅细胞组成嗅丝,经过筛骨直接进入嗅球。细胞能分泌粘液,有防止嗅上皮干燥的作用。嗅觉感受器的轴突形成嗅小束,嗅觉刺激经筛骨的筛板进入嗅球然后将嗅觉信号传至嗅皮层。嗅区由钩回、内嗅皮层组成的梨状皮层。杏仁核和内嗅皮层属于边缘系统,共同调节嗅球的活动。注七种基本气味:樟脑味、麝香味、花卉味、薄荷味、乙醚味、辛辣味、腥腐味。P61痛觉痛感受器:裸露的自由神经末梢,遍布于皮肤各层、粘膜、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除了皮肤痛以外还有来自肌肉、肌腱、关节等处的深部痛和来自内脏的痛(内脏的痛有时难于准确定位,常常牵扯到身体的其他表面)叫牵制痛疼痛的传导纤维卫混杂在脑神经、脊神经和自主神经中,
49、传入脊髓,换神经元后,传至丘脑腹内侧区域,再由丘脑投射到大脑皮层躯体感觉区。领会:一、视觉:通过视觉系统的外周感觉器官(眼睛)接收外界环境中的刺激,经中枢有关部分进行编码、加工和分析后获得的主观感觉。 视觉系统由眼、视神经、视束、皮层下中枢、视皮层组成,实现着视觉信息的产生、传递和加工。1、视觉信息的产生,光线在通过晶状体之后,进入眼球的主体部分即玻璃体,光线通过后落在眼球最后面的内层结构即视网膜上。视网膜上有两种感光细胞,即名视锥细胞(与颜色视觉有关)和视杆细胞(对光线敏感,是形成明暗视觉的基础)统称为光感受器。视网膜有五种神经细胞:光感受器、水平细胞、双极细胞、无长突细胞、神经节细胞。这些
50、细胞排列有序:外核层包括感受器的胞体,内核层有中间神经元(即水平细胞)、双极细胞和无长突细胞的胞体。另一层由神经节细胞的胞体组成的神经节细胞层。人类视网膜大约有1.2亿个视杆细胞和600万个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在数量上占了绝对优势,它对光线敏感,是形成明暗视觉的基础。中央凹,视网膜的中央区域,只有视锥细胞,与颜色视觉有关。P53 两种细胞通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反应,将光能变为电信号,并在视网膜这个复杂的神经网络中接受复杂的加工、处理,然后沿着传入神经,在视觉系统内上传至皮层而形成视感觉。2、传递:视觉信息在视网膜中的传递的直接通路是:光感受器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而水平细胞和无长突细胞具有广
51、泛的树突分支,负责整合相邻光感受器的信息。 视觉信息的传导通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开始,沿着视神经,经过视交叉,形成视束,继续上传到外侧膝状体。来自两眼鼻侧的视神经纤维进行交叉后上传至对侧外侧膝状体,而来自两眼颞侧的视神经不发生交叉投射到同侧外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是大脑皮层下的视觉中枢,由它发出的纤维,组成视放射,最后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初级视皮层(17区),鼻侧延伸出的轴突交叉到了对侧脑,每个半球都接受来自对侧的视觉刺激。大脑皮层的初级视皮层V1与二级V2、三级V3、四级V4等次级视皮层发生联系,V1区与简单视觉有关;V2区与图形或客体的轮廓或运动感知有关,V4区主要与颜色觉有关。视感觉信息的加工
52、与编码过程要经过三个层次不同的视觉中枢,按一定规律和机制逐级完成。视网膜内的神经节细胞构成低级中枢,外侧膝状体构成皮层下中枢,视皮层是视感觉信息加工的高级中枢。除了枕叶视皮层外,还有一些脑结构也参与视觉信息加工过程,它们共同构成了视知觉的生理基础。3、加工和知觉通路:大部分初级视皮层接受的信息,输出到V2区,然后分成两条通路:腹侧通路和背侧通路。 腹侧通路:即枕颞通路,包括从枕叶的V1区到V2、V3区,经V4区投射至下颞叶。负责对物体及其细节产生完整而精细的视知觉,即识别某物体是什么; 背侧通路:即枕顶通路,来自V1(17区)的信息,经V2(18区)、V3(19区),经内侧颞叶投射至顶叶。负责
53、对视觉刺激的空间知觉,即识别物体位于哪里;两通路相互作用,相互分离。二、听觉:物体振动引起空气中传播的声波,作用于人类听觉器官并被转换为神经信息,传入脑内听觉中枢从而产生了听觉。听觉系统由外耳(聚音)、中耳(传音)、内耳(感音)组成。基底膜的柯蒂氏器包含大量支持细胞和毛细胞,毛细胞是听觉感受器。P551、听觉信息的产生,声感受器为柯蒂氏器,位于基底膜上,由基底膜、毛细胞和盖膜组成。声波使基底膜相对于盖膜而运动,进而导致了毛细胞纤毛弯曲而产生感受器电位,由此完成从声音刺激转换成感受器电位的听觉换能过程。2、听觉信息的传递:听觉通路始于内耳的毛细胞,随后听觉神经将信息上传至双极细胞,沿着听神经向脑
54、内传递,首先通达延髓的蜗神经核,交换神经元后大部分纤维沿外侧丘系止于下丘,另一部分纤维从耳蜗经过延髓再达于下丘。从下丘向左、右两个内侧膝状体传递信息,最后由内侧膝状体将听觉信息传送到颞叶的初级听皮层(41区)和次级听皮层(21、22、42区)。3、听觉信息的加工:两条信息加工通路:背侧通路(参与位置的知觉)、腹侧通路(参与形状的知觉)。 声波从外耳经中耳引起卵圆窗的振动,在内耳的传播是以行波方式进行的。耳蜗管的液体、基底膜、毛细胞和盖膜之间发生三维振动。3、声源的空间定位需要两耳同时听,从一侧发来的声音,由于到达两耳的强度和声波位相都有差别,这就是判定声源方位的根据。三、知觉概述P52 :知觉
55、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感觉和知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在大脑中对所作用的事物的反映。四、知觉的生理基础:知觉的产生是大脑皮层许多功能区协同活动的结果。1、皮层感觉区对感觉信息进行最初步的分析,使信息更加精确并赋予意义。次级感觉皮层对初级感觉皮层所接收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与大脑联合皮层及相关脑结构结合,共同完成知觉过程。次级感觉、联合区皮层以及记忆功能有关的脑结构,形成了知觉的神经基础。应用:失认症的生理基础,失认症的分类及主要症状 P63失认症:一类神经心理障碍,因大脑局部性病变而产生的
56、认知障碍。患者智力正常,意识清晰、注意力适度、感觉系统与简单感觉功能正常无恙,但却不能通过该感觉系统形成正常知觉。视觉失认症:不能用视感觉认知物体的病症统觉性失认症:患者对有关复杂事物只能认知其个别属性,但不能同时认知事物的全部属性,又称同时性视觉失认症。联想性失认症:患者似乎依然能知觉到一切整体的视觉图象,但不能认识它,不能确定它的意义。颜色失认症:是一种常见的统觉性失认症。患者不能对所见颜色命名,也不能根据别人口头提示的颜色,指出相应颜色的物体。面孔失认正:患者识别面孔的能力丧失,分熟人、生人面孔失认症听觉失认症:不能用听知觉识别声音的病症听觉器官功能正常,但次级听皮层受损伤词聋:患者能听
57、到语声,却不能根据语音形成语词知觉。损伤部位是:左侧颞叶次级听皮层(22区、42区)乐音失认症:患者不能分辨乐音的音调,损伤部位是:右侧半球颞叶次级听皮层嗓音失认症:患者不能分辨说话人的嗓音,损伤部位是两侧半球颞叶次级皮层1、在声源空间定位编码中,对低频声波编码以(声波时差效应)为基础2、失认症可能是(次级感觉皮层)障碍所致3、(枕颞通路)对物体及其细节产生完整而精细视知觉4、假如你是一名神经科医生为患者做测试,患者画一个动物,他画的动物各个部分都是割裂的,他是(统觉性失认症)5、颞叶皮质的二级区是专门用于语音的分析和综合的器官,那么左侧颞叶22区和42区损伤会导致(词聋)6、舌头上一些特定区域对特定的味觉比较敏感,如(舌根)对苦味比较敏感,(舌尖)比较容易察觉到甜味。7、在痛觉机制里,关于伤害性刺激使受损组织细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第六章交易磋商与合同签订法律文件2篇
- 2024年规范小产权房屋买卖协议样本版B版
- 2024年度排他性保密协议下载涵盖专利技术3篇
- 研学课程设计师职责
- 2024年度环保技术赠予、借款与设备租赁协议3篇
- 电力系统配电网重构与设备优化考核试卷
- 2024年花岗岩定制施工协议样本版B版
- 幼儿园鸵鸟的课程设计
- 2024年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及食材采购专项合同3篇
- 2024万能合同文书: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合同3篇
- 《正态分布理论及其应用研究》4200字(论文)
- GB/T 45086.1-2024车载定位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第1部分:卫星定位
- 支气管动脉造影护理
- 1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教师卷)
- 校园春季安全
- 2024-2025学年六上科学期末综合检测卷(含答案)
- 【MOOC】工程力学-浙江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2024年湖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产房年终总结及明年计划
- 超市消防安全巡查制度
- 北京交通大学《数据结构与算法》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