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6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6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6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 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执 教:闽侯县上街中心小学 姚淑毅指导教师:闽侯县上街学区 张依芳 闽侯县南通学区 陈翔教学目标:1、体会老舍先生的语言特点,感受北京春节的忙碌、热闹、团圆、喜庆。2、体会关于春节习俗写法上的不同。教学重难点:通过抓关键词体会除夕的热闹。课前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北京的春节,一起读课题,(喜庆些)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是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在这历时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2、生汇报交流3、师小结:看来老舍先生在文中详写的部分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二、感受腊八的忙碌1、师:从腊月初旬开始,北京人便忙开了,他们到底在忙什么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16自然段,想一想:大人在忙什么,小孩在忙什么?2、生读课文并思考3、汇报交流大人忙什么?(熬腊八粥、泡腊八蒜。)体会老舍先生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语言特点。熬腊八粥,老舍先生说(出示课件)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幽默风趣、通俗易懂;体会到粥的材料很丰富。)还忙什么?(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理解“万象更新”。为什么是“必须”预备呢?(因为要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万象更新”是什么意思?(是什

3、么东西都变了样,焕然一新。)师:是啊!人们都期盼着新的一年有新的气象,春节就是辞旧迎新的节日。小孩忙什么?(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师小结:大人在忙,小孩在忙,看来这春节是忙碌的。(板书:忙碌)三、感受除夕的热闹与团圆l、指名读。2、这是个怎样的除夕?(热闹的除夕)3、除夕这天人们都在忙什么?做年菜都会有哪些年菜?你们家过年时会有哪些年菜?它们都有哪些寓意?(饺子是北方人必不可少的一道年夜菜,因为它像金元宝,所以吃饺子就意味着来年财源滚滚;年糕年糕年年高;吃鱼表示年年有余)除了做年菜,人们还做什么?穿新衣、贴对联、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理解守岁的文化。什么叫守岁?我们班哪些同学有守

4、岁的?其实守岁是有文化的。(出示课件)生读守岁的意义。师小结:同学们,除夕这天,人们要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难怪老舍先生一开口就说(除夕真热闹!)4、从关键词中体会除夕的热闹。再读读这段话,看看你还能从哪些关键字词中感受到除夕的热闹,把它圈出来,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生汇报交流(“赶做”“到处”“男女老少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家家”“日夜不绝”“除非”“万不得已”“必定”“除了都”)什么是“万不得已”?(迫不得已)必定是什么意思?(必须一定)为什么必定要回去呢?(因为要赶回家吃团圆饭)春节又叫团圆节,每年春节,中国便有一个全球独有的大型人口移动春运。(播放

5、视频)师解说:无论工人、学生还是记者,他们都不辞辛劳、不惜代价地赶回家。即使买不上票,买不起票,他们也要骑上摩托车,千里迢迢、风尘仆仆地赶回家。回家团圆。(板书:团圆)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看,老舍先生的语言就是这样的简练、精准,年的味道也就在这字里行间流淌了出来。这就是热闹、团圆的除夕,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受读。生带着体会读课文第7自然段。四、感受正月初一的悠闲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就截然不同了,什么叫截然不同?(完全都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除夕是热闹的,而正月初一是安静的。)为什么安静,人都到哪儿去了?这一天,人们显得非常(悠闲)五、感受元宵的喜庆师:之前的忙碌都是为了这几天的悠闲,这样的日子还

6、可以持续到正月初六开张为止。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1、同学们,元宵最经典的节目是什么?(逛花灯)老舍先生在写元宵时写了几件事?(三件)其中重点写了哪一件?(逛花灯)2、找出描写灯的句子,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体会到元宵的热闹喜庆,体会到灯的数量之多、品种之多。)3、体会用词之妙。再读读这句话,看看谁能发现这句中在用词方面的一个奇妙现象?(出示课件)(用了排比的手法。其中的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都没有重复。)师:这几个词全部是“都是”的意思,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来表达,这样避免重复,使花灯更美了。我们去逛逛花灯吧!4、欣赏各形各色的灯,体会元宵的喜庆。5、师小结:快乐的日子总是过

7、得那么快,一眨眼到了正月十九,春节也就落下了帷幕。(师指着板书)这热闹、团圆、喜庆的春节也就落下了帷幕。同学们,年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源远流长。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六、阅读链接,体会关于春节习俗写法上的不同。1、师:同样写春节,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味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写法。下面请大家快速默读阅读链接中的两篇文章,看看它们在写法上与北京的春节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2、生自由读书3、汇报交流人称不同过年除夕是用第一人称回忆了自己小时候过的春节,而北京的春节则是用第三人称来写北京的春节。(板书:人称)时间不同梁实秋的过年写的是除夕的晚上。斯妤除夕写的

8、是除夕的一整天,北京的春节写的是从腊八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整个春节。(板书:时间)地域不同北京的春节写的是北京人的春节,斯妤是福建厦门人,所以她写的是我们闽南的春节。梁实秋先生是从小生长在北京,他写的也是北京的春节。所以,它们的地域也不一样。(板书:地域)师:其实文中这样不同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说梁实秋先生写的是他个人的感受,是他一个人的春节;斯妤写的是他一家人的春节;而老舍先生写的是全北京人的春节,家家的春节。师总结写法:每一篇文章的写作角度都是不一样的。(板书:角度)同学们,老舍先生在写作北京的春节时,做到了有序,注意了详略得当。一篇好文章就是这样,不仅注意有序、详略得当,还要学会从不同

9、的角度来选材。这样我们才能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七、布置作业选取春节中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注意详略得当,把它写下来。板书:6北京的春节 忙碌 有序 热闹 详略 团圆 角度:时间 地域 人称 喜庆备注:本课于2013年12月13日在上街学区举办的“闽侯县六年级语文教师岗位培训暨小学语文学科工作室课题研讨活动”、2013年12月20日在白沙学区举办的“闽侯县六年级语文教师岗位培训暨小学语文学科工作室送教下乡活动”中展示。教学反思:北京的春节是人教版小语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篇一篇讲读课文。作者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

10、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刚拿到这篇文章时,我感到很迷茫。本组课文介绍的是民风民俗,地方特色。似乎人文性强,工具性弱。平时听课时,发现一些老师将这课上得十分感性,如同思品课,或是常识普及课。如何在这样的文章中找到新的语言点,新的突破口呢?我感到很困惑。思量再三,还是根据单元导读中“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结合课后“阅读链接”中的两篇文章,将课堂核心目标定位为一、体会老舍先生的语言特点,感受北京春节的忙碌、热闹、团圆、喜庆。二、体会关于春节习俗写法上的不同。于是,课堂也就有了较为鲜明的两大板块。正如老舍先生写作时做到有详有略一样,我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也努力做到了有详有略,将教学的重点落在体会“除夕真热闹”这个段落,我没有采用过多的图片和视频来渲染除夕的热闹,而是更多地让学生关注老舍先生的语言,在字里行间抓住关键词感受除夕的热闹,感受老舍先生语言的朴实、简练和精准。最后将老舍写的北京的春节与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