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最后一课》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最后一课》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最后一课》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最后一课》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最后一课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最后一课教案 新人教版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最后一课教案 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7课最后一课教案 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2、。10最后一课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情节结构.2、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小说的语言,揣摩人物心理。3、理解作品内涵,培养爱国情感。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母语和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1、从小说中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入手,分析人物形象2、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教学难点】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都德的资料和写作背景,反复朗读课文,结合课后的“研讨与练习”给课文作批注。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3、:一、激活兴趣,导入新课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是爱国的表现,失去民族语言就等于丧失国土。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你,你再也不能学习汉语,每天你挂在嘴边的普通话不能再用了,从今天开始你只能用日语交流,那么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发表感言)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一下国家被占领,将要失去自己祖国语言的法国人民是什么样的感受。(板书:最后一课 都德)二、出示活动任务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情节结构。2、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小说的语言,揣摩人物心理.3、理解作品内涵,培养爱国情感.三、展示自学,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阿尔封斯

4、都德(1840-1897),法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1866年发表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扎,1868年他出版了第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它的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2、背景介绍本文写的是18701871年普法战争后发生的事,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阻止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发动了普法战争,法军大败,普军长驱直入,侵占巴黎,迫使法国割地赔款,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被割让,普政府不准这两个地方继续学法语.这篇小说写的就是韩麦尔先生给学生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3、文体知识本文的体

5、裁为短篇小说.小说是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以人物形象刻画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4、展示重点词语的读音。 哽住gng 赚钱 zhun 捂住 w 踱du步 惩罚 chng 祈祷 q do宛转 wn 诧异 ch喧闹xun胳膊 g bo皱边zhu 肃静 s 懊悔o钥匙 yo shi 郝叟ho su5、展示重点词语的意思。惩罚:严厉地处罚。懊恼: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懊,悔恨。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诧异:觉得十分奇怪.踱来踱去:来回慢步行走。四、课堂新授活动 活动一: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6、请同学们认真倾听最后一课的朗读录音,然后进行诵读大比拼,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可以个人读、集体读、分角色读,看谁读得更准确、更流利、更有感情。思考下面的问题:1、理清课文结构第一部分:(从“那天早晨上学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这一部分描述了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作者以简洁的笔触,交待了故事的背景和小弗郎士的身份、性格特征,同时为情节的发展作了巧妙的铺垫。第二部分:(从“平常日子”到“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是小说的中心部分,主要写小弗郎士和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中表现的爱国热情。第三部分:(从“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到小说结尾)写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

7、”结束时的悲壮和不屈精神。2、本文的主要人物有哪些?小弗郎士和韩麦尔3、作者为何以“最后一课为题?这是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语课,暗示悲哀的结局,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我”的见闻感受。5、战争中表现爱国主义的感人事例很多,特别是战场上的浴血奋战,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节课来写呢?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以孩子、老师的小视角来表现爱国主义的大主题.活动二:合作交流,理解最后一课请同学们合作交流下面问题,理解最后一课:1、文章是借最后一课表现法国人民的民族感情,但文章的开头却写了很长一段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见闻,为什么?这一部分交代了故事的背景和小弗郎士的身份、性格

8、特征,同时为情节的发展作了巧妙的铺垫。具体表现在:一是让小弗郎士的表现和下文形成对比,同时描写经过镇公所时的心理活动,又展示了他对敌人的恨,为下文埋下伏笔;二是通过小弗郎士的内心活动,间接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的平时,这对下文写老师态度的变化、突出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感情有烘托作用;三是作者安排了人们看布告牌的细节,巧妙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2、“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日上课大不相同,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并说说这些不同表明了什么.平日上课最后一课气氛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一切偏安安静静地,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气氛。 学生课前学生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

9、着耳朵大声背书啦.课前都已在自己的座位上了。还有镇上的人。老师平时老师穿戴一般,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平时“我”迟到会遭老师的责骂.踱来踱去,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今天老师穿着只在督学来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漂亮礼服。今天迟到,老师却很温和地叫“我”“快坐好用对比手法,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3、上“最后一课”前后,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样的变化?点拨: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这段心理变化,实质上是一个人对于即将失去的美好事物的深深眷念。同时

10、,还与韩麦尔先生以及小镇上居民的沉痛心情的感染有关。在这样一个带有浓厚爱国主义氛围的影响下,不同身份的人相互感染着、影响着,这种合力形成了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活动三:仔细品读,分析人物形象 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课文,对一些精彩段落、语句做重点品读、批注,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看谁分析的更精彩。全班交流:1、小弗朗士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 “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韩麦尔

11、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上课前,在小弗郎士眼里,普鲁士士兵的操练“比分词有趣得多”,而当他听老师说“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后,心里万分难过!总结:小弗郎士是个天真、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后来变得非常热爱自己的国家。2韩麦尔先生外貌:“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表示他“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之情。神态:“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

12、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脸色苍白是韩麦尔先生内心痛苦的表现,因为教堂的钟声宣告最后一堂课的结束,号声暗示着德语将要代替法语。语言:“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祖国语言的深刻理解和热爱。动作:“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因为他把对祖国强烈的爱、对国土沦亡的无比悲愤都融进这两个字,感情极为强烈,集中体现出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了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念。总结:韩麦尔先生是一位热爱祖国,有责任心,道德高尚,爱憎分明的教师的形象。活动四:赏析环

13、境描写 、细节描写同学们,文中有许多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对于突出人物形象、文章主题有重要的作用,请你继续给课文做批注,表达你的看法,一会给大家展示。展示交流:1、环境描写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法执行和就范。也正是它,

14、才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课。“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2、细节描写“挂在铁杆上的字帖烘托了教室里的爱国气氛;“飞进来的金甲虫”没有影响孩子们画杠子,刻画出了孩子们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是小弗郎士的联想,这联想无情地嘲笑了普鲁士侵略者强迫他们学习德语的愚蠢;两次出现的普鲁士兵的操练和军号声巧妙点明时代背景这些细节对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起着很大作用。活动

15、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普鲁士侵略者为什么不让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人民学法语了?我们中国出现过这种情况吗?因为语言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是联系人民思想的纽带,它能使人们不忘自己的祖国,团结起来和侵略者斗争,求得民族的解放。普鲁士侵略者想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自己的祖国,他们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所以禁止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人民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在我们国家也同样出现过这样文化侵略的现象,日本占领了我国的东北三省后,为了奴役中国人民,日本人在东北强制中国人学习日语,给中国人灌输自己是日本统治下的满州人的思想,想从思想上彻底的奴役中国人,把中国人变为他们的奴隶。当然日本人的阴险用心并没有得逞,否则今天我们就不能够在这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五、课堂小结这篇课文以小弗郎士的口吻,叙述了法国阿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