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_第1页
2018-2019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_第2页
2018-2019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_第3页
2018-2019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8-2019 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副标题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 小题,共 60.0 分)1.下表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成就(部分),划线处所填内容正确的是()时期内容备注_ _春秋战国都江堰、郑国渠有利于安排农事测知二十四节气_ _秦汉选种、育秧筒车隋唐_ _A. 刀耕火种耧车二牛抬杠B. 铁犁牛耕大镰风力水车C. 刀耕火种大镰风力水车D. 铁犁牛耕耧车曲辕犁提高播种效率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控制耕土的深浅2. 我国古代有许多农业谚语, 如“小满前后, 种瓜种豆”、 “麦要浇芽, 菜要浇花”、“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等。这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2、的()A. “重农抑商”思想B. “精耕细作”特点C. “自给自足”形态D. “靠天吃饭”观念3.南京博物院保存着一块明代洪武朝景德镇官窑瓷片(如图),其内、外壁各绘两条龙纹,内心绘三朵短脚飘带云。据此推知,该窑()A. 重视制作工艺水平B. 粉彩瓷的制作工艺日趋成熟C. 产品主要销往民间D. 主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4.如图是“湖州等地农业、手工业分工演化图谱”,据此图可知宋代()A. 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倾向B.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 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D.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5. 下表是战国时期考工记的有关记载,这反映了当时中国()类别原文铜锡铜%锡 %第1页,共 24页钟鼎之齐六分其金

3、而锡居一6/71/785.7114.29斧斤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5/61/683.3316.67戈戢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4/51/580.0020.00A. 铁器铸造技术达到相当高水平B. 青铜器合金技术得到较好总结C. 青铜器铸造技术领先世界水平D. 铁器成为制作农具的主要材料6.湖南省沅陵县曾出土两张元代油漆颜料广告。广告宣称“将油漆试验, 便见颜色与众不同”,并提醒消费者“认门首红字高牌为记”。材料反映出()A. 繁荣发展的广告服务业B. 较为激烈的商业竞争C. 私营手工业地位的上升D.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7.据统计,明清江南棉花与棉纺织业市镇有52 个,蚕桑与丝织市镇有 25 个,有米

4、粮专业市镇 13 个;长江中游湖北、湖南、江西三省陶瓷业市镇有25 个,造纸业市镇有 20 个,纺织丝市镇 44 个。这说明()A. 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B. 地区性分工日益明显C. 政府鼓励发展商品经济D. 传统农业进一步衰落8.以下为中国古代某地居民职业结构表,据此推断表中职业结构最早可能出现的时间和地区是()自耕农、地主佃农雇佣工人商人占当地总人口比24%36%30%10%例A. 唐朝关中地区B. 宋朝苏湖地区C. 元末广东地区D. 明末江浙地区9. 表是摘引自古代史书中有关农业发展的一些历史叙述。据此可得出的共同结论是()出处论述汉书 ?文帝 “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

5、务本而事末,故生不纪遂。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汉书 ?元帝“以三辅、太常、郡国公田及苑可省者,振业贫民。赀不满千钱者纪赋贷种、食”;“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赋”后汉书杜诗“迁南阳太守 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A. 汉代政府推行轻徭薄赋B. 汉代区域农业发展不平衡C. 汉代政府实施重农政策D. 汉代手工业技术获得发展10. 有学者研究表明, 明朝时期的倭寇其实大多数是中国人, 他们由于海禁政策而不能从事正常的海外贸易活动,而且沿海地少、多贫瘠,无法依靠农业生存,从而转向走私成为海盗,甚至借倭寇名义骚扰沿

6、海地区。该学者意在说明海禁政策()A. 禁绝了民间的对外贸易B. 抗乱了沿海地区的经济秩序C. 旨在维护官方对外贸易D. 削弱了中外之间的经济联系11.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A. B. C. D. 12.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中说道:“中国的经济形态,由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演进到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成为世族经济,隋唐之后,日渐呈现出士商合流的趋势,到宋代,定型为士绅经济,历一千年左右的演进,其后再无进步。这三种经济形态从本质上来说

7、,都是官商经济。”作者意在强调()第2页,共 24页A. 宋代以后的经济发展趋于停滞B. 区分清楚三个时期的经济形态C. 古代经济形态演变的基本态势D. 古代经济形态受政治强势干预13. 1840 年,长江三角洲的村镇中有诗云:蚕事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 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 番舶来银卤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材料反映了()A. 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 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C. 中国自然经济已经完全解体D.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居中心地位14. 19 世纪 70 年代以来由中国人创办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买办”资本的比重非常可观。“买办”受雇予洋行

8、,又投资或主办独立的近代工商企业,同包括外国资本在内的其他企业争利于市。对材料主旨理解正确的是()A. 买办完全依附于外国商业资本B. 买办资本不属于近代民族资本C. 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源于买办D. 买办性与民族性既对立又统一15.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有人说它是”有心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是指()A.C.生产技术和新的思想文化资本主义和新的工业企业B.D.国家富强和新的经济因素经济体制和新的政治制度16.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A

9、. 民主政治的发展B. 大众传媒的变迁C. 交通通讯的变化D. 民族工业的发展17.近代中国关税税中长期维持在值百抽五水平,直到1929 年南京国民政府实施差等税率, 1933 年改为抽5%到抽 80%的 14 级。这差等税率的实施()A.C.杜绝了外国的经济侵略表明列强无力控制中国B.D.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18.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于我国目前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判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956 年党的八大也曾对当时的主要矛盾作出了分析。对这两次会议理解正确的是()A. 都根据具体国情作出了正确分析B. 都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C. 都基于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探索D.

10、 都促使了社会生产关系发生质变19.在实施“一五”计划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时,中国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虽然中共领导人此前曾考虑过首先发展轻工业效果是否会更好些,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选择的可能性很快消失了。“当时的情况”是指()A. 不具备首先发展轻工业的基本条件B. 优先发展重工业符合经济发展规律C. 计划经济体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D. 冷战对峙格局下国家安全面临威胁20. 1982 年 11 月,陈云指出:“经济的搞活 就像鸟儿一样,要给它设定一个有范围的飞行空间,这个空间就是它的笼子,让它在大小合适的笼子里飞”。这一思想被称为“鸟笼经济”论。该理论出现的背景是()A.C.“两

11、个凡是”方针的提出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B.D.改革开放序幕已经拉开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21. 我国农村经济建设道路经历了从农业合作化道路到人民公社化运动再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多次探索,对这些探索理解正确的是()A. 所有制性质完全相反B. 农民都优先享有产品分配权C. 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D. 部分是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22. 昊然同学在设计 改革开放 40 年的历史巨变 网页时, 设计了思想解放的历程开放格局的形成 农村的新变化等并列的栏目。如果再增加栏目,最合适的应该是()第3页,共 24页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 从复关到入世C. 中国举办博鳌论坛D. 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23.近五百年

12、来,各国因势因时而不断崛起,留给世人无尽的思索。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崛起已是不争事实,更让世界为之侧目的是崛起方式。下列关于中国崛起的主题最恰当的说法是()国家主题葡萄牙、西班牙从陆地到海洋荷兰从渔夫到车夫英国从农业到工业美国从邦联到联邦德国从分裂到统一中国?A. 从改良到革命B. 从城市到农村C. 从计划到市场D. 从农村到城市24. 1912 年,上海某时尚杂志登载文章:“近日沪上服饰之异,有目不忍见,口不忍言者。衫则仿西制而无领,袖则短,只笼其臂半。裤则紧贴其股与腿。皆以亮纱及轻纨制之, 肤雪玉肌, 显豁呈露。 裙之料,则以最薄之纱, 虽着如未着。 大家妇女,习而行之,了不知耻

13、。”下列有关结论正确的是()A. 上海服饰引领全国潮流B. 上海服装质地优良C. 当时女性盲目崇洋D. 作者态度相对保守25.如图框内所叙内容为申报上的报道。材料说明()A.C.晚清时期思想观念变化剧烈习俗变迁具有自由平等特征B.D.妇女成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报纸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潮26. “有事之际,军情瞬息变更,倘如西国办法有电线通报,径达各处海边,可以一刻千里,则统帅尚不至于误事。”张之洞所说的这种“办法”在中国最早实现于()A. 台湾B. 上海C. 重庆D. 天津27. 近代以来, 马车、轿子逐步被汽车、 轮船、火车替代, “乡人”、 “男女授受不亲”观念日益被“国人”、“男女杂坐不以为

14、嫌”打破。由此可见()A. 传统交通工具在近代中国逐渐消失B. 近代交通改变了农村的落后面貌C. 近代交通冲击了人们传统落后观念D. 西方文明遭遇到国人的强烈抵制28. 有学者指出,近代中国受西方影响是分层的,“外层带”是西方冲击的直接产物,“中层带”是西方催化或赋予某种形式与方向的古老又全新的历史现象,“内层带”是未受西方文明感染的。根据该学者的观点, 下列各项中属于“外层带”的是()A. 有轨电车B. 中山装C. 白话文D. 乡村祠堂29.在 1905 年 7 月至 9 月之间, 中报 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有3 则:乱首被获、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而1912 年元旦

15、的申报则以显著位置对民国成立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这变化表明()第4页,共 24页A. 申报开始转变对华立场B. 媒体报道追求客观公正C. 申报始终紧随政治风向D. 时局变动影响大众传媒30.如图是 2018 年春节出现的科技进步新玩法。据此可知()A.C.当前的旧年俗交织新风尚B. 中国已处于科技强国行列互联网方便人民经济生活D. 改革开放促进了科技进步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 小题,共40.0 分)3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迹。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就今日而言, 建设工业, 实为要图, 即以纺织一业而论,吾国人口四万万,只有纱绽(应为“锭”)二百

16、万枚,较诸欧美各国人口与纱绽(应为“锭”)之比例,我国现有之纱绽(应为“锭”),实不能供国民之需求;惟其如此,是以他国在吾国设厂,以遂其经济侵略之野心,而使我纺织业受重大之打击。纱布为人生必需之品,乃至仰给他人,痛心之事,无逾于此。-荣宗敬:振兴实业发展经济以惠民生计划材料二:在筹办纱厂、创办通海垦牧公司、开垦苏北沿海滩涂荒地时,张謇都是依靠股份制向社会集资。为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他“考诸上海各厂,而加以斟酌”,使纱厂在开创之始就建立了一套精干的企业管理机构。 当兴办实业初见成效时,他用企业盈余兴办近代教育事业,创办职业教育机构是大生企业集团培养中低级职员的最佳途径。-摘编自陈争平近代张謇的企业

17、制度创新及其现实意义材料三:请回答问题: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兄弟投资实业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依据材料二,指出张謇的企业制度有哪些创新之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有利于张謇企业发展的社会因素。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 指出近代民族工业“肥料不足”的表现以及民族工业“生长缺陷”的根源。第5页,共 24页32. 史料研习是历史学习的重要途径。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乾德三年(公元 965 年)四月十三,宋太祖诏令开封府:“令京城夜市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宋仁宗时朝廷下令允许民间向街开店。材料二:北宋中期“坊市之名,多失标榜。”汴梁皇城东北角的潘楼酒店,“其每日自五更市合,买卖衣物

18、书画、珍玩犀玉,至天明,羊头、肚肺 野味、螃虐蛤蜊之类讫,方有诸手作人上市,买卖零碎作料,然后饮食上市。”材料三:材料四: 1959年中国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年代195319541955195619571958增长率( %) 30.216.25.628.211.466请回答问题:请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核心内容, 并说明两则材料在研究宋代商品经济中有什么不同的用途。观察材料三中的图象资料,说明与古代城市相比,近代上海城市的新变化,并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变化原因。有人指出材料四中“ 1958 年的全国工业增长率的数据不可靠。”请你结合所学为该观点提供合理依据,并据此谈谈你对

19、使用史料的看法。第6页,共 24页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 3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往来。来到唐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日本派往的“遣唐使”就达 13 次。佛教盛行,景教、袄教、拜火教也在唐朝得到尊重。外国人还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在唐朝入仕为官。据韩愈记载,“岭之南,其州七千 ,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稀世之珍,溢于中国,不可胜用”。唐朝在广州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机构市舶司,并在长安、扬州等地为来华经商的波斯、阿拉伯侨民设有“蕃坊”特区,发展为繁华商业区。-摘编自李庆新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材料二:近代

20、中国的对外开放,具有鲜明的半殖民地特征。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宣告结束, 中国被迫走上了屈辱艰难的对外开放之路。从 1840年到 1949 年,中国被迫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上千个不平等条约,丧失了大量的领土主权,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基本上都是靠乞怜和讨好外国列强来维持自己统治的。另一方面,近代中国的对外开放也具有近代化的色彩。19 世纪末,清政府开始“自开商埠”,北洋政府时期进一步拓展,只不过,与通商口岸一样,这些商埠都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沿江一带。随着对外联系的加强,政府还鼓励华商参加国际博览会,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扩大出口。国民政府还发起了“改定新约运动”和收回利权的斗

21、争,逐步收回了部分主权,并于1947 年成为关贸总协定创始国之一。-据申学锋中国近代对外开放史-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材料三: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 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作出重大贡献,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 30% ,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摘自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请回答问题:依据材料一,概述唐朝对外开放的表现。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对外开放的特点。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近代对外开放相比,当

22、今对外开放有哪些发展。第7页,共 24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 D【解析】属于春秋 战国时期的农业生产技术成就的有 铁犁牛耕,属于秦汉时期的农业生产技术成就的有 耧车,属于隋唐时期的农业生产技术成就的有曲 辕犁,故D 正确。刀耕火种是原始 农业的耕作方法,风力水车是明清时期的农业技术成就,排除 ABC,故选:D。本题考查中国古代 农业生产演变的相关知 识。对相关知识的正确记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题考查知识再现能力。本题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题,难度偏低。2.【答案】 B【解析】材料 “小满前后,种瓜种豆 ”、“麦要 浇芽,菜要浇花”、“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 ”从本 质上体现的尽量注意季 节对农业

23、生产的影响,提高产量,体现出 “精耕细作”的特点,故 B 正确。A 明显错误,排除。C 材料不能体 现,排除。D 说法片面,排除。故选:B。本题考查中国古代 农业生产技术演进的相关知 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题考查 学生准确解 读材料信息和分析 问题 的能力。依据材料结 合所学知 识可用排除法解决 问题,难度适中。3.【答案】 A【解析】第8页,共 24页依据材料 “内、外壁各绘两条龙纹,内心绘三朵短脚飘带云”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明代洪武朝景德 镇官窑重视制作工艺水平,故 A 正确。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清康熙年间粉彩作为瓷器釉上彩 绘艺术已开始了萌芽;到雍正时期,已趋成熟,并形成粉

24、彩装 饰的独特风格;乾隆时期粉彩已非常 兴盛,故 B 排除。官窑产品一般不流入民 间与市场,排除 CD。故选:A。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 业发展的相关知 识。关键信息有:其内、外壁各绘两条龙纹,内心绘三朵短脚飘带云。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 读材料信息和分析 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 识可用排除法解决 问题,难度适中。4.【答案】 A【解析】从材料反映的手工 业分工越来越 细,可以看出手工业生产倾向专业化的趋势,故答案为 A项;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 鸦片战争以后,排除 B;CD 两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故选:A。本题考查中国古代 经济的发展,注意抓住材料中的手工 业的发展的分工 发展趋势思考即可。

25、本题考查中国古代 经济的发展,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 识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和知 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注意 对图示的解读。5.【答案】 B【解析】从表格中金属元素的 组成可知,考工记记载的是青铜器合金技 术,而非铁器铸造技术,故A 项错误 。第9页,共 24页钟鼎、斧斤、戈戢中铜、锡都有明确的比例,反映出青 铜器合金技 术得到较好总结,故B 项正确。材料只介 绍青铜器技术,没有反映出它的世界地位,故 C 项错误 。材料中介 绍的是青铜器合金技 术,而且主要用作礼器和兵器,不是 农具,故 D项错误。故选:B。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手工 业发展。需要掌握青铜器合金技 术。解题的关键是对表格的解 读与

26、分析。本题考查对青铜器合金技 术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表格、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问题的能力。6.【答案】 B【解析】“将油漆试验,便见颜色与众不同 ”“认门首红字高牌为记 ”体现了较为激烈的商业竞争,故 B 正确;ACD 材料未体 现,排除。故选:B。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 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 “将油漆试验,便见颜色与众不同 ”“认门首红字高牌为记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 业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 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 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 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7.【答案】 B【解

27、析】依据材料 “明清江南棉花与棉 纺织业市镇有 52 个,蚕桑与丝织市镇有 25 个,有米粮专业市镇 13 个;长江中游湖北、湖南、江西三省陶瓷 业市镇有 25 个,第10 页,共 24页造纸业市镇有 20 个,纺织丝市镇 44 个 ”可知地区性分工日益明 显,故B 正确。A 材料不能体 现,排除。重农抑商是中国 传统的经济政策,排除 C。地区性分工日益明 显并不能说明传统农业进 一步衰落,排除 D。故选:B。本题考查中国明清 时期经济发展的相关知 识。对材料信息的正确解 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 读材料信息和分析 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 识可直接得出 结论,难度偏低。8

28、.【答案】 D【解析】表格数据中有雇佣工人,占到30%,这说明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 职业结构,故 D 项正确;唐朝、宋朝和元末中国 还没有资本主义萌芽,故 ABC 项错误 。故选:D。本题考查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缓慢发展,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表格数据,“雇佣工人占到 30%”,由此定位这是明清时期。本题难度中档,考查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缓慢发展,腐朽的封建制度 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 长。9.【答案】 C【解析】依据表格材料 “农,天下之大本也 ”、“以三辅、太常、郡国公田及苑可省者,振业贫民。赀 不满千钱者赋贷种、食”;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 假

29、贫民,勿租赋 ”、“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 ”均可以看出 这是重农的表现,故C 项正确。轻徭薄赋是西汉初年的政策,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故 A 项错误 。第11 页,共 24页汉代区域农业发展不平衡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故B 项错误 。材料主要涉及的 农业,不是强调汉代手工业技术获得发展,故 D 项错误 。故选:C。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 农业经济 。需要掌握汉代重农政策的表 现。解题的关键是表格材料的解 读,提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即可。本题考查对汉代重农政策的表 现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0.【答案】

30、 B【解析】从材料 “由于海禁政策而不能从事正常的海外贸易活动 转向走私成 为海盗 ”中可以看出,海禁政策打乱了沿海地区的经济秩序,使许多人无法生存,转向成为 “海盗 ”,故 B 正确;A 项太过绝对,排除;CD 两项材料未体 现,排除。故选:B。本题考查海禁政策,需要掌握海禁政策的消极影响。解 题的关键信息是对“由于海禁政策而不能从事正常的海外 贸易活动 转向走私成 为 海盗 ”的分析理解。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海禁政策的消极影响,即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与西方科学知 识和生产技术发展生产力进行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11.【答案】 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出现在

31、明朝中后期的 纺织业中;“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反映了牛耕开始出 现,是春秋战国时期;“今朝半醉 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反映了此 时的商业活动已经突破时间限制,此时为宋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描述的是唐代第12 页,共 24页越窑青瓷的精美,由此可知,先后 顺序是 ,故D 项正确。故选:D。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 经济。考查中国古代 经济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本题解题时需注意各种 经济现象发生的历史时期。同时需要掌握中国古代 农业的耕作方式;中国古代手工 业的发展;市的变迁;资本主义萌芽。12.【答案】 D【解析】我国封

32、建 经济是不断向前 发展的,排除 A;贵族经济的基础是井田制,但是随着春秋 战国时期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因此“由先秦到 汉初是贵族经济 ”说法不当,排除 B;材料的转型是强调古代经济形态受政治强势干预,故排除 C,D 正确。故选:D。本题考查中国古代 经济发展的特点,商业长期受到重 农抑商政策的 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农业的进步最终使中国确立的是自 给自足的小 农经济,这种经济形态是和封建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 稳定的基础,因此维护小农经济,就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主要手段。13.【答案】 A【解析】

33、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1840 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蚕丝等原料。“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 争赴市 ”体现出中国的农产品日益商品化;根据 “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 ”可知,中国逐渐被卷入了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A 项正确。B 项材料信息没有提及,排除。第13 页,共 24页C 项“已 经完全解体 ”的说法错误,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一个 缓慢的过程,排除。D 项明显不符合史 实,材料信息也无从体 现,排除。故选:A。本题考查近代中国 经济结构的变动。需要掌握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 读,抓住关键信息分析即可。本题考查对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

34、的影响的把握,抓住考 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 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4.【答案】 D【解析】“受雇予洋行,又投资或主办独立的近代工商企 业,同包括外国资本在内的其他企业争利于市 ”表明买办性与民族性既 对立又统一,故 D 正确;ABC 材料未体 现,排除。故选:D。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 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 “受雇予洋行,又投 资或主办独立的近代工商企 业,同包括外国资本在内的其他企 业争利于市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 业的发展,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 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 动提供了社会基 础,也为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 产党的建立准

35、 备了阶级条件。15.【答案】 B【解析】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的发展,故 B 正确。A 项中“思想文化 ”明显错误,排除。洋务企业并非资本主义企业,排除 C。D 明显错误,排除。故选:B。第14 页,共 24页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 识,关键信息是:有心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 读材料信息和分析 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 识可用排除法解决 问题,难度适中。16.【答案】 D【解析】“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指的是中国近代民族工 业产生于两

36、次 鸦片战争后的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于甲午战争后;进一步发展于 20 世纪初;短暂繁荣于第一次世界大 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的间隙,故D 正确;ABC 均不符合 题意,排除。故选:D。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 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 “洋 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 业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 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 经济的主导形式。17.【答案】 B【解析】“近代中国关税税中 长期维持在值百抽五水平,直到 1929 年南京国民政府 实施差等税率, 1933 年改为抽 5%到抽 80%的 14 级

37、”提高关税,不利于外国商品流入中国,有利于民族工 业的发展,故 B 正确;A 太过绝对,排除;CD 材料未体 现,排除。故选:B。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 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 “近代中国关税税中 长期维持在值百抽五水平,直到 1929 年南京国民政府 实施差等税率, 1933 年改为第15 页,共 24页抽 5%到抽 80%的 14 级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 业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 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 经济的主导形式。18.【答案】 A【解析】A 党的十九大正确分析了我国目前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 发展之间的矛盾,

38、党的八大也正确分析了当时的主要矛盾是人民 对于经济文化迅速 发展的需要同当前 经济文化不能 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 间的矛盾,故两次会议都根据具体国情作出了正确分析,故A 正确;B.1956 年中共八大召开 时国民经济已经恢复,故 B 错误;C.1956 年中共八大召开 时中国没有建立市 场经济体制,故 C 错误;D.2017 年党的十九大召开 时中国仍然是社会主 义生产关系,没有发生质变,故 D错误。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中共的八大,要求学生 结合中共八大的内容和影响和材料信息来分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 键信息 “党的十九大党的八大主要矛盾 ”,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 识从两次会 议对中国

39、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的史实入手,即可排除无关 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9.【答案】 D【解析】A 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西方国家走上工 业化之路是从 轻工业开始的,排除。C“计划经济体制 ”与优先发展重工业与否无关,排除。D材料所述为一五计划我国强调的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究其原因在于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威 胁的存在,因此要积极发展军事工业,军事第16 页,共 24页工业要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重工业,正确。故选:D。本题考查了新中国 经济建设的相关知 识,要求学生掌握一五 计划等。本题以一五计划为切入点,考查新中国经济建设,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0.【答案】 B【解析】A.1

40、977 年提出 “两个凡是 ”方针,实际上是仍然 坚持“左 ”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 A;B结合所学,1978 年我国改革开放序幕已 经拉开,“ 1982年 11 月”“经济的搞活 ”反映的是 经济体制改革 问题,故 B 正确;C.1984 年开始城市 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开始,C 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1992 年确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目 标,D 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要求学生 结合改革开放的 过程来进行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 “1982年 11 月”“经济 的搞活 ”,联系所学我国 经济体制改革的史 实分析解答。21.【答案】

41、D【解析】“从农业合作化道路到人民公社化运动再到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多次探索 ”表明这些探索部分是 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故 D 正确;农业合作化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到公有制的 转化,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所有制性 质都是公有制,故 A 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故B 错误;人民公社化运 动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故 C 错误 。故选:D。第17 页,共 24页本题考查农村经济建设道路,解题的关键是 “从 农业合作化道路到人民公社化运动再到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多次探索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农村经济建设道路,“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 动使“左“错误严

42、重地泛滥开来,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是导致 1959 年 1961年粮食供 给严重困难的原因。22.【答案】 A【解析】根据题意,所要增加的栏目应与材料中所列 栏目均为并列关系,入手的角度应为中国国内的 “改革 ”,故 A 正确;而 BCD 项均属于中国在国 际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与题干所列项目不存在并列关系,排除。故选:A。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解题的关键是“设计 了思想解放的历程开放格局的形成农村的新变化等并列的栏目”。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目 标是:增强城市的辐射力、吸引力、综合服务能力,最终摆脱条块分割和地区封 闭的束缚,充分发挥城市的功能与作用,把城市

43、,尤其是大城市改 变成为开放型、多功能、社会化和现代化的经济中心。23.【答案】 C【解析】“ 20世纪 90 年代以来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目标,21 世纪初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故中国崛起的主题是从计划到市场,故C 正确;ABD 均不符合 题意,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解题的关键是“20世纪 90 年代以来 ”。第18 页,共 24页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相对于市场经济,是指一种建立在市 场经济基础上的新型科学的社会 经济体系。计划经济,顾名思义就是有规划、计划地发展经济。24.【答案】 D【解

44、析】依据题干 “有目不忍 见,口不忍言者”、“习而行之,了不知耻 ”可以看出作者 对近代上海女性的穿着持反对态度,说明作者态度相对保守,故 D 项正确。ABC 三项均不符合 题意,应排除。故选:D。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物 质生活与社会 习俗的变迁。需要掌握近代中国物 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存在的局限性。解 题的关键是对“有目不忍 见,口不忍言者”、“习而行之,了不知耻 ”的分析理解。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物 质生活与社会 习俗的变迁。考查对近代中国物 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存在的局限性的把握,考 查学生抓住关 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25.【答案】 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申报上的报道“即携手而 归 ”、“主

45、动离婚者妇女占近半数 ”,结合题干时间,可知题意中反映的是人民生活 习俗观念的变迁,包含着男女平等的观念,故 C 项正确。题干中的时间为 1912-1913,此时为民国初期,不是晚晴,故 A 项错误 。“妇女成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在题干中不能体 现妇女的引领作用,故 B 项错误。“报纸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潮 ”在材料中没有体 现,故D 项错误 。故选:C。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 习俗的变迁。需要掌握近代中国社会 习俗变迁的特点,第19 页,共 24页解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时间和对“即携手而 归”、“主动离婚者妇女占近半数 ” 的分析理解。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 习俗的变迁。考查对近代中国社会 习俗变

46、迁的特点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 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26.【答案】 A【解析】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张之洞所说的 “办法 ”是有 线电报的通讯方式。19 世纪 70年代福建巡 抚在台湾主持架 设中国第一条有 线电报线 ,故 A 正确。BCD 其他三项在时间或地点上不符合,排除 BCD 。故选:A。本题考查近代中国 电讯业发 展的相关知 识。关键信息是:可以一刻千里,则统帅尚不至于 误事。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 读材料信息和分析 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 识可用排除法解决 问题,难度偏低。27.【答案】 C【解析】A 材料不是强调传统 交通工具的消失,更重要的是 强调观念的改变。B材料体现不出农村落后面貌的 变化。C可以看出在乘坐新的交通工具中, 传统的一些观念逐渐被打破。D材料看不出中国人抵制西方文明。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交通工具的 发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交通工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