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格式] 评杨晓林新著《叛逆·困惑·回归:中国新生代电影比较研究》1_第1页
[word格式] 评杨晓林新著《叛逆·困惑·回归:中国新生代电影比较研究》1_第2页
[word格式] 评杨晓林新著《叛逆·困惑·回归:中国新生代电影比较研究》1_第3页
[word格式] 评杨晓林新著《叛逆·困惑·回归:中国新生代电影比较研究》1_第4页
[word格式] 评杨晓林新著《叛逆·困惑·回归:中国新生代电影比较研究》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格式 评杨晓林新著叛逆困惑回归:中国新生代电影比较研究评杨晓林新著叛逆?困惑?回归:中国新生代电影比较研究 评杨晓林新着叛逆?田惑?回归 中国新生代电影比较研究 一贺昱(江南大学,江苏无锡214122) 摘要新生代电影是目前中国电影理论界较为关注的研究对象之一.杨晓林新着叛逆?困惑?回归:中国 新生代电影比较研究以比较电影理论为经,以导演及其作品为纬,首次自觉构建”比较电影研究”的学科概 念,并将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结合,整体把握与个体突出并重,实现建立”比较电影研究”理论体系的可贵 尝试. 关键词】新生代电影;比较电影理论;杨晓林 2009年对青年学者杨晓林来说是大获丰收的一年. 除去

2、不时见诸各类报刊,杂志的学术论文不算,截止8 月出版发行的着作已有5部:专着从比较文学到比较电 影与动画研究(复旦中文博士后文丛,国际华文出版社 2009年3月),专着叛逆?困惑?回归:中国新生代电影 比较研究(获上海市学术着作出版基金资助,上海书店 版社,2009年7月),专着动画大师宫崎骏(中国博士 后第4l批科研基金资助,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 主编世界动画电影名片分析(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9年8月),主编影视鉴赏(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 艺术课程系列教材,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8月). 这样的丰收景象令”同槛中人”艳羡不已,却又望尘 莫及,只剩下油然而生的敬意.但

3、对于这位孜孜不倦的青 年学者来说,这样的收获自是经历了长期学术积淀后的厚 积薄发,”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是水到渠成的 必然.预示着杨晓林的学术研究已进入硕果累累的成熟 时期. 说到新生代电影的发展历程,不禁让人感慨万千.前 五代的辉煌为其存在和发展构建了难以逾越的高度,而新 生代20年来的前行之路也荆棘纵横.从”地下”到”地 上”的艰苦拼搏,对”底层”与”当下”的烛照深思,使 新生代电影披着”另类”的外衣游走于中国电影谱系的边 缘,对其评判言说也褒贬不一.时至今日,在学术期刊以 及历年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选题中,以”新生代电影” 为关键词的篇章占了极大比例,使其研究日趋深入和多元.

4、在这样的学术氛围中,叛逆?困惑?回归:中国新生代电 影比较研究(以下简称新生代电影比较研究)以跨文 化跨学科的宏阔视野,以首次开启和构建的”比较电影” 理论,以及对新生代导演队伍及影片创作的钩沉与辑录, 为新生代电影研究添注了新的活力和内容. 首先,杨晓林在电影学界首次提出”比较电影研究” 这一学科概念,为电影研究开辟了一个顺应当今全球化进 ? ? 程的认识新天地. 众所周知,比较文学产生于19世纪后叶的西方,而作 为一门学科在中国出现,却是在”五四”前后.基于电影 的”世界性可比性”及”电影性”等三个特性,作者 将比较文学理论”移植”进入电影研究之中,是建立”比 较电影研究”学科的一次可贵尝

5、试,也是将零散的比较电 影研究方法进行系统化,整体化的坚忍努力.因此可以说, 文化的交响中国电影比较研究(颜纯钧,中国电影 出版社,2000)是以影响研究为基础,为比较电影研究开 了个头;而新生代电影比较研究更是将比较电影研究 作为一门学科,并选取极具研究价值的新生代电影作为关 注对象. 比较电影理论的构想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经历了长时 间的考证和实践.杨晓林论文论新生代导演的西部题材 电影(电影艺术,2005年第4期),从比较文学到比 较电影比较电影学科建构刍议(学术论坛,2007 年第2期)以及近期版的专着从比较文学到比较电影 与动画研究中的多数篇章,都可看出着者对比较电影理 论所做的论证与

6、思考,表现出可贵的理论热情和探索勇气. 因此,如果说:比较文学是以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学 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是一种注重打破地理空间与学科界 限,以世界文学与总体知识的视野,来参照比较地认识自 己的民族文学和他者的外国文学,以构建本民族更为科学 的文学理论和文学史体系的话,那么,杨晓林在本书中提 出的”比较电影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观照新生代电影所 做的自觉实践,就为中国电影研究开辟了一个顺应当今全 球化进程的认识新天地. 其次,本书将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结合,以整体把握 与个体突出并重,推动对新生代电影研究的深入与拓展. 陈犀禾,石川主编的多元语境中的新生代电影 (学林出版社,2003)是研究新生

7、代电影的较为重要的论文 合集,真知灼见时有闪光,但散篇成集的(下转第114页) 借助于达到至善至美境界的对象,海实际上是非理性的象 征.默多克认为,非理性的状态既可以使人向善也可以使 人趋恶.年轻的泰斯特丧生大海之中就象征着大海对人类 的摧毁作用. 四,结语 根据默多克的观点,好的艺术作品可以为人们提供完 全超验意义上的活泼形象,并使人们通过对外部世界的无 私关注来体验世界万物的独特性.艺术家如果将艺术目光 无私谦逊地聚焦于”善”,就不会写不好的艺术作品.小 说大海啊,大海中”去自我”的文艺理念强调了人类 差异性的存在价值以及叙事在人类道德教育中的任务,承 认道德语言的真实本性.默多克所寻求的

8、这种非自我中心 主义范式的意识活动旨在重新构建人类意识与”善”之间 以及自我意识与他人存在现实性之间的关系.作家有责任 如实地描绘世界,其视野不应被其自我宽慰的需求所扭f1. 对于读者来说,对小说中或现实中的他人的关注也是认识 人类生活多样性的过程.人类个体无论是在处理同他人间 的关系,或是在欣赏小说人物和场景的时候,”关注”都是 一 个至关重要的观念. 2AhieriCharles.”Whatdifferencescancontemporarypoetry makeinourmoralthinking?”RenegotiatingEthicsinLiterature,Philoso? phy

9、,andTheoryC.Eds.JaneAdamson,RichardFreadman,andDavid Parker.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8:113,33. 3DiamondCora.”MarthaNussbaumandtheNeedforNovels”. RenegotiatingEthicsinLiteralure,Philosophy,andTheoryC.Eds.Jane Adamson,RichardFreadman,andDavidParker.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98

10、:3964. 4DippleElizabeth.IrisMurdoeh:WorkfortheSpiritM.Lon don!Metbuen&Co.Ltd.1982. 5FryeMarilyn.ThePoliticsofReality:EssaysinFeministTheo ry,FreedomM.California:theCrossingPress,1983. 6MayDerwent.IrisMurdoehSBestSellerintheSwimJ.Ob. server,26Nov,1978. 7MurdochIris.TheUnicornM.NewYork:Avon Books,

11、1963. 8MurdoehIris.TheSovereigntyofGoodM.London:Routledge &KeganPau1.1970. 9MurdochIris.TheFireandtheSun:WhyPlatoBanishedthe ArtistsM.NewYork:OxfordUniv.Press,1977. 1OTuckerLindsey,ed.CriticalEssaysonIrisMurdochM. NewYork:G.KHal1.1992. 参考文献 1爱丽斯.默多克.大海,啊大海M.孟军,等译南京:译林作者简介马惠琴(1975一),女,宁夏贺兰人,文学博士,

12、对外 出版社.2004.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和文化. (上接第39页)形态使研究成果缺乏整体性,未能概括新 生代的总体特征和发展全貌.而新生代电影比较研究 则从新生代电影接受西方电影原分析,新生代电影的艺 术特征,新生代电影与两方电影的差异以及新生代电影的 电影史意义等方面,力图以比较为经,以导演与作品为纬, 串联起新生代电影20年来走过的历程,勾勒其最接近本真 的历史面貌,从而提供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总结.杨哓林指 出:新生代电影的思想源头在西方,使中闫电影具有世界 性品格(285);其发端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影响其 主体特征的主要是欧洲现代派电影(5O).回顾与思考

13、新 生代电影的整体性表现,无疑,这样的评价是较为中肯的. 最后,杨晓林存资料收集与整理方面表现出踏实严谨 的学风,字里行H】溢现的愿为人梯路石的开拓精神也感人 至深.书中资料丰富翔实,阐释细致人理,”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不以艰深生僻的西方理论术语来故作高深 (而这本是文艺学出身者的强项和惯用手段),也不以夸大 其词的豪放派言沦为自己”张日”.例如在谈到新生代导 演所受西方影响时,将曾在媒体或访谈中声称自己受过西 方电影导演和作品影响的称之为”明影响”,而将未能在 资料中找到当事人自言影响但作品中有所体现的,称之为 “暗影响”,真诚如此,细致如此,认真如此,恐怕今日学 界能做到者寥寥矣!

14、 诚然,在比较电影理论创建初期便以新生代电影为对 象进行躬身实践,无论是理论的完善或是对于新生代电影 研究,本书都还留有许多在未来亟待填补或开拓的空间. 比如,在进行影响研究时,着者多从”被影响”的单向的 角度给予了仔细的考察,在将来完善或继续的论题可以是 新生代对于其他国家电影的影响,这样才能使中,外电影 弥合罅隙,站在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上.此外,关于比较 电影包括电影类型学研究,比较电影主题学研究,电影译 制研究,比较电影形象学研究的构想等,也都是值得继续 探讨的理论问题. 总之,杨晓林所着叛逆-困惑?回归:新生代电影 比较研究是建立”比较电影研究”理论体系的可贵尝 试,是近年来关于新生代电影研究的创新性收获.我们相 信,藉由无数像杨晓林这样对电影研究满怀真诚与热爱的 耕耘者,有了”比较电影研究”理论体系合理架构的良好 的开端,中国电影理论批评和中国电影研究必将在研究者 思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