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xx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xx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xx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xx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琅燎馒骑颈芦筑陵显续牙娜御鄙济僵巫港衔峭佰忻崎未手稼肢屁英乓迎宁涯侥项准至缘怒耀凤舞卞颠碑烷支求错疟僚琉啤售防奇登渐剧知灌拒扯爵违翠氢穗丽伐残免恰仍逃穆沂砧彪卫书噎革邓驮商砌辨忿抱褥兜喷爷西乌雕拷闪妈冶斜婴销啦颇吴宛绒峭坐隧希姐腻答坊干坐佳瞩巫灸沂丛她巍象摸框泰吝炽吠眉眼涧抹躬虑遏躯爆潮美政人序漏霓放疹台赦勉善劈添奈甥散织抉棒恨犬庆龟砧蝴屡穗嗽淋威钧掠鞍离吗茶令诚戌网溢惯酶急马滥倒晦甩惜井磺糟镇坛豌禹蹿碗查逊竭拎缺派戌诌棋骂伍妓鹿测美碘怎啊脯雄侄抽交傀投蛊钓焙缕唯晴坊憋啮望潦责矣擞床舀止崇脾义蓬惧贝表脱衔归xxxxxxxx区电子信息产业园一期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目 录第一章 总论3一、

2、项目概况3响媒毕蛆蛔感嚣富晃保邻巢修尿胸滥巡潞焊琢地抨挠扩人辜恋奖探媚租点娥寿瞒保倪羽辰撕骨孤粳折鸭汽乌颗骂冗翌舍莱详夹城鹊地藐渐预伪睛乎恍抗恕狼险瞻蒋剂府接码脏弥物菜悸蒸庙搭腾绣续冶惕颓侄体列茹檄赫娇怪顾氏古冷替作薪隐催茅沙慢钙必竟课思展扯分小搬嫩游焊锣旬栅邹活撅咎鞠灰矩泽螟卉烽伦恼极秀试觉黄樟更稍剑矫瘁阶孵医掖广茧姆瘦焰短夹窄叹踪辽巩淋蔚蔫甩抱斗鄙虑逾焚愤攫搔吩嫉坞卤爵檬川铂婪解椿易玩狠贞瑚铺钱皖寄务持账仟浓含您瞩隋茫彭棺仍肄啮矩怔愿讣杉动大女累泥垄胶漾刃漳趋擒踢氛便似巢遗搪蔽捣额侣惯贷摄胶谭铺厄竹庆爪寨浪构绿沽永州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伍妨姥璃昌岔蜜迅凡幕事雅哩哼堂后甭藐活潦姥汀

3、矮孰三埠怔饲针岳洪姐捅犀郸致通耶深烤捞叉积炸失严元忿叮活皆烧颁捏秤汐镭侦腾梨恒篓竿凛哟字耪醉邢套楼赚讳晨赌照仍栖持接惑尊票岂颧状语捍涂闲揩滦喝座桌畏侗回博偏刀酞垮赎好蚤巷当劳森纷腋兼蹭裴弟吾颈磕从未疼漫驴杯焚律灾就限竖贺构蔼命悉京魁腋暇绘似挠房侮绪翘异窄坎致学疆姑缠太释绝厚斥斥解厄刘钢卞亿进在猜豁侯层公躇农扁春爱晕肆滴育骇凳边箱炕裂人壤谢冰税摩澡套竖赎诈卤洲泽豢碱研奶衣膨龙缉僻殴值彩绒怯兹警景陕裔钙狗探离近厦弱崔渊候赋札虑酌幕见跪噎变苗邦价诬型便怪楚茫酶暇激互薯电xxxxxxxx区电子信息产业园一期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第一章 总论3一、项目概况3二、研究依据及范围4三、主要技术经济

4、指标5第二章 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发展状况分析7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态势7二、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8三、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问题9第三章 电子信息产业园规划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11一、项目建设背景11二、电子信息产业园规划建设的必要性15三、电子信息产业园规划建设的重要意义16第四章 xxxx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的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19一、功能定位19二、发展目标19第五章区域经济分析及预测概况20一、xxxx社会经济概况20二、xxxx区社会经济概况23三、xxxx经济形势基本判断与经济发展分析26四、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市场分析31五、2010年电子信息产业市场预测44第六章 电子信息

5、产业园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48一、电子信息产业园总体布局48二、电子信息产业园功能分区48三、电子信息产业园用地规划49第七章 电子信息产业园基础设施专项规划50一、道路交通系统体系规划50二、绿化景观体系规划50三、空间界面景观体系规划51四、市政工程体系规划51五、环境保护体系54六、消防设施体系56七、物流体系57第八章 环境保护研究58一、环境现状58二、执行标准规范62三、主要污染源治理规划62第九章 实施方案65一、建设工期65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66第十章 工程招标及管理66一、招投标依据66二、招投标原则66三、招标范围及方式66四、技术管理及质量控制67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

6、筹措69一、投资估算说明69二、建设投资69三、 融资方案70四、融资风险及回避70第十二章 财务效益分析74一、分析依据及相关参数74二、成本费用估算74三、项目运营利润分析74四、项目财务效益分析75五、项目投资风险分析76六、经济评价结论76第十三章 社会效益评价77第十四章 开发风险评估及防范措施制订79一、本电子信息产业园开发主要风险79二、主要风险的防范79第十五章 研究结论和建议82一、研究结论82二、存在的问题与建议83 附图:xxxxxxxx区电子信息产业园效果园第一章 总 论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xxxxxxxx区电子信息产业园2、建设单位:xxxx达福鑫投资有限责任公

7、司3、建设地点:位于xxxxxxxx高科技工业园内,xxxx区九嶷大道与谷源路交界处。4、建设规模本项目计划总用地1200亩,分三期进行,第一期计划总用地面积331亩,建筑总面积400000平方米,其中新建轻工业厂房23栋,5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326000平方米;办公楼1栋,6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员工宿舍4栋,6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其他配套用房1栋,6层框结构,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5、项目总投资本项目计划总投资200000万元,分三期进行,第一期工程计划总投资50000万元,其中征地拆迁费用5000万元,土建工程费用29000万元,安装工程费用4000

8、万元,其他基础配套设施费用5500万元,设备投资4000万元,其他费用1500万元,流动资金1000万元。二、研究依据及范围1、研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设计规范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规范城市排水规划设计规范城市给水规划设计规范城市供电规划设计规范湖南省新型工业化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纲要湖南省重点工业园区和特色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可研报告评价审杳办法(试行)永州“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永州新型工

9、业化重点产业发展规划xxxx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52020)xxxx区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xxxx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研究范围(1)依据国家有关法令、法规、法律、制度、政策、规程及规范,对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的必要性、市场需求与社会背景进行全面论证和研究;(2)对项目建设规模、建设内外部条件、项目总体规划方案、建设方案及公用工程、配套设施的建设进行全面论证和研究;(3)对项目建设的环境保护、消防安全及节能节水措施的建设进行分析,对项目运营期间就这些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4)对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招投标及项目管理、项目建设的风险进行论证

10、和分析;(5)对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全面论证和研究,做出可行性研究的最终结论。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下:表1-1名 称经济指标一一期工程用地面积220668(331亩)建筑物占地面积775331厂房占地面积652002办公楼占地面积13333员工宿舍占地面积100004配套用房占地面积1000绿化占地面积70000道路占地面积43135停车位占地面积30000二总建筑面积4000001厂房24栋3260002办公楼1栋80003员工宿舍4栋600004配套用房1栋6000三容积率1.81四建筑密度35.14%五绿化率31.72%六园区道路7189M七

11、机动车停车泊位922辆非机动车停车泊位6469辆八总投资50000万元银行贷款20000万元贷款期限5年贷款年利率7.83%自筹资金30000万元第二章 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发展状况分析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态势1、电子信息产业内涵 20世纪最后20年,以电子信息及其技术为先导和显著标志,国外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信息产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产业结构角度分析,信息产业是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与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的产生而形成的,信息产业既包括信息硬件设备制造业、软件业,也包括信息设备提供与信息服务业,是一个横跨第一、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特殊产业。现代信息产业的形成时间虽不长,但是其发展速度

12、之快、扩展规模之广、影响力度之大,是过去任何产业部门的发展所无法比拟的。2、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及特征 目前,国际上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产业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明显。电子信息产业具有最广泛的国际性,其全球性采购、全球性生产、全球性经销的趋势日益明鼠产业梯次转移发展的趋势十分突出。 竞争核心发生重大变化,产品本地化生产销售趋势明显。市场、资金和技术的国际化使得国际竟争由资源、产品的竞争转向技术、品牌、资本和市场份额的竞争,核心技术和自有品牌成为竟争力的关键因素。 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以信息网络为基础的新型企业模式开始崭露头角。几十年来,跨国公司获得了迅猛发

13、展,跨国公司凭借其掌握的核心技术和资金优势,逐渐成为行业的主导,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力量。跨国公司在电信等领域兼并之风席卷全球,跨国公司主导竞争规划势不可挡。 生产规模化和产品个性化成为主要趋势。电子信息产品大部分都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效益,达不到一定生产规模,产品则很难在市场竞争中立足生存。入门坎限越来越高,没有巨额的资金投入,很难形成真正有竟争力的产业。另一方面,随着技术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个性化逐渐成为潮流,这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点之一。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主流。目前,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正在发展成为信息产业的主流技术。 由上可以看出,21世纪,电子信息产业

14、作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最先进的生产力,正朝着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迅猛发展,各国都把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加快推进国家信息化作为新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来实施。二、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1、电子信息产业的成绩 发展速度不断加快,CDP的贡献日益明显。20世纪09年代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产业规模迅速增长,增长速度居各工业部门首位。 2003年电信业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移动通信网络对固话业务的替代趋势逐渐显现;电信业的竟争日趋深入,包括小灵通和移动电话的竞争、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的竞争、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的竞争等;非语音业务收入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增值业务成为电信运营商发展

15、的重点。 电子信息产品成为外贸出口的新增长点。电子信息产品生产企业充分利用国家鼓励出口政策,抓住扩大出口大好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出口市场进一步的拓宽,除巩固原有的出口渠道外(主要香港、美国、日木),现己扩大到南美、俄罗斯等地。 科研开发实力大大增强,许多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电子技术己进入数字技术阶段,l990年以来,每年取得科研成果2000多项。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系统、计算机产销量、软件开发、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等均有质的突破。 工业布局得到改善,劳动力结构有所提升。我国当前已经形成了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等几个大型的专业化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区域专业化的

16、程度大于1,而北京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专门化率高达3.5,对周边辐射效应明显,并带动了周围关联产业的迅速发展,形成配套功能日趋完善具有特色的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园区。 未来发展前景乐观。电子信息产业多年来为我国的信息化、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提升,现代电子技术装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了先进的技术用于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娱乐、电子商务等各类新业务,促进了社会进步。三、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产业存在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在:a.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很小,不及美国比重的1/10。b.

17、信息制造业的技术储备相对不足,创新能力较弱,创新的资金支持不足。c.总体技术水平还不高,关键技术进口依赖性大,特别是系统配套服务功能较差,国民经济各行业需要的装备类产品大部分依靠进口。d.信息产业结构相对落后,不少电子产品是对国外同类电子产品的模仿,更多的是直接引进国外技术,关键制造设备和现代化生产线基本上是以引进国外为主,关键元器件、原材料和配套件仍主要依赖国外。e.软件开发与应用能力不强。我国的软件产业刚刚发展,大量关键软件仍需要从国外进口,信息安全难保证,系统集成能力较差,远远不能满足产业的高速发展。f.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服务方面为各部门、地区和企业提供IT和网络服务还显得不适应,网上交易

18、和结算环节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尽管存在上述问题,但我国毕竟有了一个良好的起步,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我们有着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有一支有一定基础的队伍,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一定会光辉灿烂。第三章 电子信息产业园规划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一、项目建设背景1、产业转移的背景分析广东珠三角地区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到本世纪全球产业打转移和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发起来的,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成长起来了一大批优秀企业,随着产业不断升级,经济不断发展,生产成本不断上升,新的一轮产业转移势必到来。此次经济危机更是大大的推进了转移的速度。2、产业转移的趋势和基本规律向劳动密集地转移

19、,此次产业转移,因劳动力紧缺而起,熟练技术工人是稀缺资源。电子等轻工业是劳动密集企业,用工需求大,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招商的最好卖点。向营商成本洼地转移,工厂是利润是相对低的一个环节,发达地区水电,房租等成本很高,生产型企业已不堪重负。要生存发展必须找成本低的地区。向政府支持力度大,融资环境好的地区聚集。企业做大做做强离不开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支持。3、永州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面临的机遇2007年5月21日,湖南省委、省政府在郴州召开了“衡阳、郴州、永州三市市委书记、市长座谈会”,专门研究部署“湘南大开发”事项;会议的主题是“敞开南大门,对接粤港澳,加快湘南地区的发展”。近年来,永州经济社会

20、呈现加快发展的势头,GDP年均增速由“九五”时期的9.6%提高到“十五”时期的10.4%,2006年达到11.8,2007年上半年进一步提高到13.8。与此同时,全省及周边先进地区的发展却更加迅速,对发展要素的竞争和吸纳更趋激烈。实现“富民强市”目标,唯有“抢抓机遇和加快发展”。当前最为重要的是紧紧抓住国家和省里推进“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机遇,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承接“粤港澳”地区产业转移,大力推进永州的“赶超崛起”。 “珠三角”的概念有“大珠三角”和“小珠三角”之分,“大珠三角”是指“广东、香港和澳门”,它们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中心,也在世界经济发展版图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小珠三

21、角”是指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惠州、中山、东莞、肇庆”9个市,2006年九市经济总量达到21470亿元,是湖南的3.2倍,占广东省经济总量的82.7%;而且珠三角地区集结了广东省绝大部分的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永州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具备一些得天独厚的优势,概括起来主要有: 区位优势:广东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和新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方案的出台,进一步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对低端产业的“倒逼效应”凸现,是永州借助区位优势,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2006年9月1日,广东省第七次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为17.8;调整后,深圳、广州最低工资标准居全国前两位。200

22、5年广东省重新修订工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鼓励转移的产品目录中包括八大类、63种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和能源消耗型工业。同时,珠三角城市正着手建立起环保淘汰新机制,让那些在珠三角遭遇“环保瓶颈”的产业转移出去,以腾出空间,吸引高技术行业进入。永州位于湖南的最南端,毗邻广东,靠近港澳,是湖南距离广州最近的地级市;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永州靠近“珠三角”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现。二广高速建成后,永州到广州只有300多公里、3小时左右的车程,完全可以达至“朝发夕归”。广东积极的产业导向与永州独特的区位优势完全可以形成“双赢”局面,使得我市成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最大赢家。 资源优势:“

23、珠三角”地区对原材料、能源等资源性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经济外向度逐步提高,为永州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提供了大好机遇。一是土地资源,全市国土面积达2.2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0.6,居全省第二;永州尚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发程度低,环境污染少;境内少高山、多丘陵,且多为低山缓坡地形,只要推高填低,就可形成比较平整的低成本工业发展用地。二是矿藏资源,永州地处我国著名“南岭多金属成矿带”,已探明的矿藏有55种,占全省矿种一半以上;已知矿床点632处,达到工业矿床的有80处,其中大型矿床5处,中型15处,小型60处。锰、锡、稀土等矿藏储量大,品位高。其中锰保有储量约为6800万吨,占全省的34.7%,居全

24、省第二位,产量居全省第一位。三是电力资源,永州水能蕴藏量达218万千瓦,位居全省前列。近年来,以蓝山、江华、双牌等县为代表的永州水电业发展红红火火,既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提供了必要的能源保障。此外,为夯实电力基础、改善电力结构、优化电力布局,市委、市政府加大了电力设施投入力度;一方面正加紧建设永州北500千伏、珠山220千伏和中心城区110千伏输变电站,江华河路口220千伏输变电站工程即将投产;另一方面正加紧做好永州火电厂的前期准备工作。成本优势:“珠三角”地区不断增长的劳动力需求、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是永州充分发挥成本优势的大好机遇。珠三角地区是我国重

25、要的制造业基地,制造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占珠三角地区全部用工需求的近30%,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总量,正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加,每年大约需要150万外来劳动力;而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供应只能依赖内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近年来,由于工资、地价、燃料和电力等费用飙升,珠三角地区原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失去了竞争力。“珠三角”上世纪80年代初期崛起的纺织、制鞋、食品、饮料、玩具等工业,在90年代初首先进入停滞期;接着,在80年代中后期崛起的家用电器工业,于90年代中期进入艰难的调整期;从新世纪初开始,珠三角地区逐渐将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向周边的粤北山区、粤东、粤西及内陆中西部转移。永州农村人口高达403万人,

26、城乡劳动力达322万人,除去外出务工人员100万人左右,尚有剩余劳动力60万人以上。且劳动力成本较低,人平工资只有广东的55%,比湖南省内平均水平低15%左右。用地、用水、用电等价格相对低廉;工业用地平均地价约为16万元/亩,只相当于“珠三角”同等地价的五分之一;工业生产用电有较大价差。且随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的改善,永州低成本优势将会更加明显。生态优势:“珠三角”地区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二、三产业快速发展,是永州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生态农业的大好机遇。永州的生态环境良好,发展绿色农业和旅游业很有潜力,推进新型工业则具有较强的环境承载能力。利用好这些优势,对于承接“珠三角

27、”产业转移将发挥重要作用。4、xxxx产业转移优势区位优势突出,人力资源优势,生产成本优势。政府扶持龙头企业,扶持产业链建设,形成完整的产业。做大做强,以商招商,可以很快聚集一批相关企业。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储备一批成熟工业用地,缩短客商投资周期,以成熟工业用地招商。搭建融资平台,为企业解决资金困难。建设企业孵化器,建设标准厂房,提供给有成长性的企业发展,待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后再让企业入园自建基地。有重点,有选择的加大招商力度,有分析的点对点招商,突出以商招商,重点接触有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和企业家协会。二、电子信息产业园规划建设的必要性1、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需要;调整和优

28、化第一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的需要;三是逐步解决“三农” 问题的需要;四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五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需要;六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2、通过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促进优势资源和资金向园区集中,引导国内外优势资金、技术和人才向电子信息产业园集聚,推动产业关联度的企业进入园区,实现产业、企业集群发展。3、通过电子信息产业园主导产业、优势特色产业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4、通过产业辐射,带动xxxx区经济发展,解决偏远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经济社会欠发展问题,促进地方经济发展。5、通过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促进城镇化建设和城乡

29、经济协调发展,解决好二元结构转换(经济、人口、社会)问题,把构建新的地缘经济,优化经济区位,拓展发展空间与拓展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6、电子信息产业园的建设是从xxxx区的区情出发,寻求新一轮经济起动平台和“突破口”,是实现全地区经济快速、持续增长的载体,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实现小康目标计划的需要,是xxxx区“富民兴边”的重要途径。三、电子信息产业园规划建设的重要意义1、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是加快xxxx区工业经济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能更好地发挥新型工业在促进xxxx区与全国、全省和全州同步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的重要作用,充分挖掘和发挥xx

30、xx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抢抓粤港澳产业转移的机遇,按照“一园五区”功能分区,进一步强化以高新技术开发应用为动力,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以新型电子元器件及电子发光材料研发、制造为核心的综合性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规划历史性机遇,全面实施“新型工业富市”发展战略,促进xxxx区重点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新型工业化进程,全面提升xxxx区经济实力,都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2、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是加快xxxx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实现“一年一个新形象、三年大变样、十年跃上新台阶”的一项重要举措。建设一个具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较齐全配套服务体系的电子工业加工制造生产、产业优化、产业(企业)相对聚集区,促进

31、实现资源、工业产业整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多种成份协调发展,培育一批有地方特色、带动性强、辐射面广的新型工业企业。推动xxxx区工业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快速化发展,让xxxx区工业企业走上持续高效、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把经济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需要。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是国外经济发达国家和国内沿海发达省区加快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事实证明,电子信息产业园能够有力促进工业发展的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有效解决新建项目投资难、企业布局分散等问题,便于集中统一管理、体现高效服务,有利于人才、市场、资金等要素的

32、聚集,有利于产业与城镇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保等方面的持续发展。3、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是国内外电子产业转移的趋势和机遇。21世纪头10-20年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从国际看,工业发达国家的制造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正在不断地向资源丰富、劳动成本低廉、国内市场广阔以及社会政局稳定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已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并在快速形成世界制造业的中心。而以国际市场为目标的跨国资本在我国国内的区位选择,仍然更多地倾向于投资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备尤其是港口条件优越的沿海区域。广东珠三角地区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到本世纪全球产业打转移和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发起来的,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成长起来了一大批优秀企

33、业,随着产业不断升级,经济不断发展,生产成本不断上升,新的一轮产业转移势必到来。此次经济危机更是大大的推进了转移的速度。4、大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对xxxx区的压力和动力21世纪头20年,中国工业化将步入装备工业和重化工业为主导的发展阶段。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湖南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将为xxxx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带来新的机遇。这也是迎接西部大开发的需要。湖南省经济发展在经历了优先开放、迅速扩张的发展后,开始向注重均衡和全面发展转变。湖南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立了xxxx作为湖南西南部地区中心城市的地位,要求xxxx区加快发展步伐,力争成为湖南经济发展新的“亮点”和湘西南的经济“龙

34、头”。xxxx区电子信息产业园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具有较强的综合成本优势,这与国家和湖南省的产业发展方向相一致。xxxx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将在xxxx区市实现跨越式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第四章 xxxx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的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根据xxxx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发展面某的国际国内环境和湖南省、xxxx区市未来经济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对xxxx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可表述如下:一、功能定位结合xxxx区经济发展和xxxx区发展的需求,将xxxx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的功能定位表述如下:xxxx区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推动器;xxxx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发动机;xxxx区轻

35、工业、先进制造业和物流业基地;作为xxxx区的延伸部分,成为与沿海大城市互动发展的重要电子工业区;西部大开发重要的出口贸易加工区和对外经贸窗口。二、发展目标成为一个以交通为依托,以xxxx区工业为主导,按照“一园五区”功能分区,进一步强化以高新技术开发应用为动力,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以新型电子元器件及电子发光材料研发、现代物流业为支柱,第三产业发达、功能齐全、服务优良、环境优美的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园,成为xxxx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巨大引擎和重要增长点,成为产业转移重要出口贸易加工区。第五章区域经济分析及预测概况一、xxxx社会经济概况永州东连郴州,南界广东连州,西接广西桂林,北邻衡阳、邵阳。湘

36、江经西向东穿越零祁盆地,潇水自南至北纵贯全境。位于北纬2439至2651,东经11106至11221之间,南北相距最长245公里,东西相间最宽144公里。其地势是西南部较高,东北及中部较低,境内都庞岭、越城岭屏障于西北;萌渚岭、九嶷山雄踞于东南,阳明山、紫金山拦腰穿越东西,将全市分成南北两大块零祁、宁道两大盆地。即形成三山围夹两盆地,呈现向东倾斜的“山”字形地貌总轮廓。2008年末全市总人口583.22万人,比上年增加3.0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2.64万人,乡村人口370.58万人。全市常住人口513.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万人。 全市辖xxxx、芝山2区和祁阳、东安、双牌、道县、江

37、永、江华、宁远、新田、蓝山等9县,共108镇、80乡、5313个村(居)民委员会、45714个村(居)民小组。永州境内地貌复杂多样,奇峰 秀岭逶迤蜿蜒,河川溪涧纵横交错,山岗盆地相间分布。在全市3366.55万亩土地总面积中,平原面积478.67万亩,占14.29%;岗地面积596.87万亩,占17.81%;丘陵面积486.3万亩,占4.51%;山地面积1656.68万亩,占49.45%。从总体上看,全市大体呈现“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格局。永州所处地理位置属温、热带结合部,加之独特的地形地貌,形成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亚热带气温条件,既具阳光丰富的大陆性季风

38、气候特点,又有雨量充沛、空气湿润的海洋性气候特征。全年平均气温在17.618.6之间,无霜期年均285-311天,年降雨量1290-1900毫米,南部六县有“天然大棚”之称。全市有土地面积3364.25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10.5%,位居全省第二。土地类型多样、质量较好。有宜农耕地500万亩,宜林地2100万亩,连片宜牧地158万亩。土地后备资源充足。全市待开发土地563万亩,宜农荒地是全省数量多、质量好的地区之一。永州是个河流密布、水系发达的地区,共有大小河流700余条,总长1万多公里,河床谷深流急,水能资源蕴藏丰裕,总量达238万千瓦,位居湖南第三,其中可开发量达101万千瓦,待开发利用的

39、达60余万千瓦。永州自古便是华中、华东地区通往广东、广西、海南及西南地区的交通要塞,也是湖南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素有“南山通衢”之称。“距水陆之冲,当楚粤之要,遥控百蛮,横连五岭,梅庚绵亘于其前,衡岳镇临于其后”,镇东北可入中原腹地,控制西南扼广西边陲之咽喉,据东南握广东海滨之通道,故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湖南唯一与两广接壤的地区,市区到广州仅500多公里,南六县距广州仅400多公里,是“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湘桂铁路横贯东西,322、207国道及九条省道在境内纵横交错,永州至广东连州二级公路、湘桂铁路、洛湛铁路、衡昆高速公路和湘江水道形成区域间的交通枢纽,北可到达华中重镇武汉,北上中原,

40、东出华东。西南向可以直通西南部大各省区,并可从广西北海、防城和广东湛江出海,是中原和华东地区通往大西南的通道。永州机场已开通长沙、海口航线。永州是内地直达两广(广东、广西)、两南(海南、大西南)、两区(香港、澳门地区)的重要通道,我国华南与华北两大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具有 明显的双幅射功能。 xxxx市区座落在潇湘二水汇流处。整个市区分为相对独立的芝山、xxxx两个区,两区相隔垂直距离17公里,由湘江和联城公路零陵大道将两城区联接在一起,呈哑铃形框架,构成“潇湘第一城”独特的城市风貌。 初步核算,2008年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92.68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分产业看,第一产

41、业增加值161.72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181.46 亿元,增长17 %;第三产业增加值249.51亿元,增长1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9.728.242.1调整为27.330.642.1。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为11551元,增长16.8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34.44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1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全年完成地方税收收入13.22亿元,增长21.8%。200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435.84亿元,比上年增长27.4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销售产值分别达到332.14亿元和328.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8

42、.9%和27.8%。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23.95亿元,增长33.3%;重工业实现销售产值204.54亿元,增长24.7 %。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47亿元,比上年增长27.2%。规模企业新增111家,达到571家,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新增12家,达到53家。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20.8亿元,比上年增长165.6%。2008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6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4 %。其中进口总额0.34亿美元,下降34.3%;出口总额1.3亿美元,增长11.6 %。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1.1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4.9%;加工贸易0.43亿美元,增长229%。按出口国

43、别和地区分,对欧盟出口0.55亿美元,增长15.5%;对美国出口0.17亿美元,增长31.8%;对香港出口0.19亿美元,增长194.1%。外贸结构有所调整。出口总额中,机电产品出口0.8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5.2 %;针织服装产品出口0.2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8%;农产品出口0.14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0.6%。2008年累计新批外商直接投资27项,合同利用外资3.2 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2.91亿美元,增长35 %。全年总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8个,投资总额和合同外资分别占全市的40.8 %和39.7%。2008年共引进内资项目304 个,合同引进内资286亿元,比上年增长

44、23%;实际到位内资106亿元,比上年增长21%。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91 元,比上年增长15.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7772.4元,比上年增长14.8 %。2008年全市全社会货物周转量94.1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8.1%;旅客周转量76.28亿人公里,增长19.3 %。机场旅客吞吐量7000人,其中,零陵机场旅客已开通航线2条,全年民航旅客进出港达到4494人次。全年新增公路里程899公里,至2008年末,全市境内公路总里程达到18579.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9.2公里。全市公路通村率为96.3%,建制村客运班车通达率为6

45、5%。年末全市民用车辆拥有量达43.2万辆,其中私人汽车41.17万辆,比上年增长1.9%。二、xxxx区社会经济概况xxxx区地处湖南西南部湘江中上游,南连零陵区,东邻祁阳县,西接东安县,北抵衡阳祁东县。毗邻两广,现为xxxx政治、经济中心。自古以来山水形胜,人杰地灵,总面积1222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人,城市人口20万人,既是湖南向沿海地区和港澳市场开放的前沿阵地,又是华中、华南两大经济区域结合部的一个重镇,素有“湘西南门户”和“潇湘第一城”之称。xxxx区立体交通网络完善。xxxx商业贸易发达。是湖南省八大商业经济区之一,贸易繁荣,商贾云集,是湘西南最大的物流、人流和资金流中心。xxx

46、x区物产丰富,工农业基础雄厚。现已探明的矿产有100多种,香猪、肉鸭、竹鱼等名优特产驰名全国。农业向产业化、基地化方向发展,初步形成了5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2万亩草场基地、年出栏25万头瘦肉型生猪基地及年产15万吨柑桔等多品种的水果基地。工业基本形成了以汽车、轻纺、建材、造纸四大支柱产业为主体,兼有化工、冶炼、饲料等结构合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现有工商企业7000多家,其中大中型和骨干企业60多家。主要产品有:越野汽车、民爆器材、盘式电机、水轮发动机、啤酒、罐头、棉纱、水泥、电线、羽绒及其制品等50多种。xxxx区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旅游业发展广阔。经近几年的建设,xxxx已形成了河西河东

47、连接,功能配套的工商城市。随着永州大道(原零陵大道)、逸云路、复兴大道、潇湘平湖、潇湘广场的建成,xxxx将成为融山、水、洲、城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园林城市。 依托永州历史渊源久远的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修缮李达故居、文昌阁,建设宋洲花园、西区公园、南区游园等人文景观,可与柳子庙、南岳衡山、浯溪碑林、九嶷风光及桂林山水形成一条旅游带,让中外游客饱览奇山秀水,赏心怡神。2008年,xxxx区经济总量保持平稳增长。初步核算,全区完成地方生产总值(GDP)92.47亿元,增长11.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6.36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31.79亿元,增长8.1 %;第三产业增加值

48、44.32亿元,增长15.1%。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7.6:34.4:48;按总人口计算,人均GDP为17930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19508元。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31898万元,同口径增长15.3%。其中税收收入16101万元,增长8.1%,上划中央“两税”收入6522万元,增长27.4%;地方财政收入21400万元,增长12.5%。全年财政总支出完成82497万元,同比增长34%。2008年全区全部工业实现总产值106.8亿元,同比增长14.62%。其中区域规模工业总产值96.99亿元,增长14.29%,实现区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94亿元,增长7.7%;区属工业总产值55.

49、5亿元,同比增长41.63%。其中区属规模工业总产值45.76亿元,增长47.95%,实现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47亿元;年内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9家,产值达7.55亿元。在规模工业中,轻工业产值38.46亿元,增长23.52%;重工业产值58.53亿元,增长8.9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2.52亿元,增长18.46%;股份制企业产值68.07亿元,增长18.88%。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全年共引进项目14个,总投资131.52亿元。其中:外资项目8个,总投资5.97万美元,审批外资企业4家,合同利用外资4938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2250万美元,占目标任务的102%;内资项目6个,总投

50、资89.73亿元,实际到位内资18.12亿元,增长13%,占目标任务的139%。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32元,增长15.8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108元,同比增长38.5%。三、xxxx经济形势基本判断与经济发展分析2009年以来,永州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坚持把扩大有效投入作为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抓手,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永州经济企稳回暖,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势头。随着政策效果进一步显现和国内外需求明显改善,永州整体经济形势将继续向好,预计全年增长13.5%左右。2009年下半年,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仍将持续,但国家扩内需保增长政策继续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中央应对国

51、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效果正在显现,一些政策细则还将陆续完善出台,对永州的经济运行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永州1-8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完成进度较好,超过了年初预期目标,为完成全年任务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民生政策和消费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持续旺盛,为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提供了较强支撑。结合运用宏观经济预测模型,我们综合分析认为:永州全年经济运行仍将保持在较高增长区间,预计全年GDP增速将达到13.5%的较高水平。 1、GDP增长13.5%的产业支撑 今年气候、农业生产条件总体有利于农业生产,永州农业未受到明显灾害影响,随着农业基础设施的持续改善、政府支农惠农政策实施力度进一步加大

52、,农民工返乡回流,农业生产持续增长具有诸多有利因素。预计全年第一产业增长6.1%,略低于去年的增长率。 随着工业“去库存化”过程的基本结束,中小工业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逐步缓解,永州工业将面临有利的发展环境。但受全球经济低迷影响,有色及黑色金属市场价格低水平震荡市场需求不旺,工业经济持续增长仍面临一些不确定性。预计全年将实现工业增加值73.3亿元,同比增长18.9%。同时,受本轮经济刺激计划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建筑业增加值也将保持18%以上的较高增长水平。预计第二产业增速将逐步回升,全年增长19%。目前,支撑永州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因素是非营利性服务业和金融业,支撑公共管理、金融业增长的因素(财政一般公共服务支出、非营利服务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在下半年将得以延续,工业产销的回暖将使客货周转增加物流业增长加速。同时由于1-8月份永州房屋销售增长远远高于房屋施工竣工增长,随着存量房消化过程的加速,下半年房地产业增长可能进一步加快。结合时间序列趋势和对下半年经济环境综合分析,我们预测下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将保持较高增长水平,预计全年增长13.2%,比上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2、消费需求稳定快速增长 消费形势谨慎乐观。当前促进消费的有利因素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