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最新试题精选训练(精析版):现代文阅读9 含答案_第1页
201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最新试题精选训练(精析版):现代文阅读9 含答案_第2页
201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最新试题精选训练(精析版):现代文阅读9 含答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祝学子学业有成,取得好成绩201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最新试题精选训练(精析版):现代文阅读9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儒学既是安身立命之学,更是经世致用之学要想解答什么是儒学,先要弄清什么是“儒”?传统的解释:儒是一种职业,即从事“相礼”的工作。在古代,祭祀是一项十分普遍、十分重要的活动,而祭祀仪式离不开礼,要严格依礼来进行。祭祖、祭天、祭神等等祭祀仪式都有十分复杂的礼仪规定,一般人主持不了这样的仪式,非从事“相礼”的儒来主持不可。不仅如此,部落、国家的重大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也都有种种的仪式,儒的介入和参与,都是不可或缺的.儒在后来的演变发展,其内涵逐渐泛化,一般的读书人、有知识有文化的人皆可

2、称之为儒.儒的如上考察和把握对于我们理解什么是儒学是有帮助的。那么,何谓儒学呢?从历史的角度看,儒学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其后绵延不绝、及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这一定位是没有毛病的.不过,学界更多的是从儒学的内涵或学术旨趣来把握儒学,有说儒学是心性之学,有说儒学是人学,有说儒学是一种政治哲学,有说儒学是一种伦理道德哲学,等等。凡此种种说法,无疑都有其成立的理由,很难说哪一种说法绝对的合理、科学,哪一种说法绝对的不合理、不科学。照笔者对儒学的认识和把握,我想说,儒学既是安身立命之学,更是经世致用之学,是二者的有机统一.儒学作为一种安身立命之学,所突出的是儒学的“内圣”层

3、面,所解决的是人的精神生活、精神境界、精神寄托、精神安顿问题,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精神家园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笔者坚信,构建精神家园,儒学可以提供积极而丰富的思想资源。孔子讲“乐道”,讲“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孟子讲“养心”讲“收其放心”,讲“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皆在追求精神生活、道德生活的满足,皆在致力于精神境界、道德境界的提升,并从此种满足与提升中获得精神的愉快。 儒学作为一种经世致用之学,所突出的是儒学的“外王”层面,所要解决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问题,是人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问题。儒家特别强调“学以致用”,强调“兼善天下”,强

4、调“立人达人”。孔子云:“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也。”(论语宪问) “怀居”即所谓“怀安”; “士者,事也。孔子的意思是说,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分子,理当用自己的理想去引领社会,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社会,用自己的作为去改进社会;理当走向社会,服务于社会,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否则,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贪图安逸,就不配做一个知识分子。孔子弟子子夏还说过一句十分著名的话:“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表面上看,这是提倡一种读书做官论,然究其实质而言,这却是儒家入世品格和用世精神的最通俗表达。在一定意义上,入世和用世是儒家为儒的关节点。在天下无道的现实面前,以道家为代表的隐者认

5、为洁身自好才是明智的选择,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则认为,正因其天下无道,才有变革现实的必要,在变乱世为治世、变无道为有道的过程中,人生才凸显出其意义与价值。 (作者:邵汉明,节选自光明日报,2010年ll月16日)1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a儒最初是指主持祭祀仪式的人,后来泛指一般的读书人、有知识有文化的人.b从历史的角度来把握儒学比从儒学的内涵或学术旨趣来把握儒学更合理、科学。c作者认为儒学既是安身立命之学,更是经世致用之学,这也是从儒学的内涵或学术旨趣来把握儒学的。d作者认为,党提出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应该从儒学中挖掘丰富

6、的思想资源。e儒学的“外王层面是指儒家主张读书人、知识分子应当走向社会,影响社会,服务社会,改进社会.2下列言论中不属于儒家“内圣”层面的一项是( )。(3分)a为仁由己 b克己复礼为仁c我欲仁,斯仁至矣 d修己以安百姓3请结合文意,理解划线句子“在一定意义上,入世和用世是儒之为儒的关节点的意思。 (4分) 4作者认为“儒学既是安身立命之学,更是经世致用之学,文中有哪些理据?(4分) 【答案】1b d2d3入世和用世(走向社会;服务于社会;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是一般读书人、知识分子成为符合儒家思想标准的读书人、知识分子的分界线。(“儒之为儒”2分、“关节点”1分,句子大

7、意l分)4 (1)孔子讲“乐道”,孟子讲“养心”,讲“理义之悦我心,皆在追求精神生活、道德生活的满足,皆在致力于精神境界、道德境界的提升。可见儒学是安身立命之学(2分).(2)儒家强调“学以致用”“兼善天下”;孔子说:“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也.”子夏说:“学而优则仕。”都证明了儒家主张知识分子要走向社会,服务于社会,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可见儒学是经世致用之学(2分)。(意思对即可,4分)【解析】1试题分析:b项,作者只是说从儒学的内涵或学术旨趣来把握儒学的种种说法,很难说哪一种说法绝对的合理、科学,哪一种说法绝对的不合理、不科学;d项,作者只是说构建精神家园,儒学可以提

8、供积极而丰富的思想资源。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点评:五选二的题最容易出错,所以应该仔细阅读选项中的内容。只要将选项中的内容和文章中相对应的句子一一对应,就可以发现有些是与文章不相符的.2试题分析:d解析此句的意思重在“以安百姓”,属于“外王”的层面;a b c三项均是对自己的精神修养方面的.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点评:对于文章中的关键词语,要根据前后文加以理解。我们经常说“知人论世”,要是能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文风,对文章的理解也会有一定的帮助.其实对本题的解答,并不全是一般答题模式的解答,更多的是对史铁生和

9、我与地坛的了解程度.3试题分析: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先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很多时候,理解了关键词语,句意也就呼之欲出了。本句中,先要了解清楚“入世”和“用世”指走向社会;服务于社会.“儒之为儒”和“关节点”两个词语的理解也是关键。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点评:对于此类题,同学们要既得“意”而又不忘“形”,因为关键性文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因此,关键性文句多富有潜在义、引申义、双关义、象征义和多重义等,做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者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大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解题时才能披文入理,析文入情,瞻

10、前顾后的根据其语段的“形”,深入领悟其语句段的“意”。4试题分析:作者的这一观点,在文中后两段有所体现,而且论证很具体,倒数第二段讲的是儒学是安身立命之学,倒数第一段讲的是儒学是经世致用之学。分点进行概括,意思对即可。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点评:对于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首先要确定答题范围.确定了答题范围后,根据分值划分出相应的层次,尽量用原文当中的原句筛选整合出答案。如果原句太长,要加以概括总结,一定要体现出原文中的关键词语.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消失的故乡谢冕那里蜿蜒着长满水草的河渠,有一片碧绿的稻田.我们家坐落在一片乡村景色中。而这里又是城市,

11、而且是一座弥漫着欧陆风情的中国海滨城市。转过龙眼树,便是一条由西式楼房组成的街巷,紫红色的三角梅从院落的墙上垂挂下来.再往前行,是一座遍植高大柠檬桉的山坡,我穿行在遮蔽了天空和阳光的树阴下,透过林间迷蒙的雾气望去,那影影绰绰的院落内植满了鲜花。那里有一座教堂,有绘着宗教故事的彩色的窗棂,窗内传出圣洁的音乐。这一切,如今只在我的想象中活着,与我同行的年青的同伴全然不知。失去了的一切只属于我,而我,又似是只拥有一个依稀的梦。我依然顽强地寻找。这鲜花和丛林之中有一条路,从仓前山通往闽江边那条由数百级石阶组成的下坡道。在斜坡的高处,我可以望见闽江的帆影,听见远处轮渡起航的汽笛声。那年北上求学,有人就在

12、那渡口送我,那一声汽笛至今尚在耳畔响着,悠长而缠绵,不知是惆怅还是伤感.可是,可是,我再也找不到那通往江边的路、石阶和汽笛的声音了!这城市被闽江所切割。闽江流过城市的中心.闽都古城的三坊七巷弥漫着浓郁的传统氛围,那里诞生过林则徐和严复,也诞生过林琴南和谢冰心。在遍植古榕的街巷深处,埋藏着飘着书香墨韵的深宅大院.而在城市的另一边,闽江深情地拍打着南台岛,那是一座放大了的鼓浪屿,那里荡漾着内地罕见的异域情调。那里有伴我度过童年的并不幸福、却又深深萦念情想的如今已经消失在苍茫风烟中的家.我的家乡是开放的沿海名域,也是重要的港口之一.基督教文化曾以新潮的姿态加入并融汇进原有的佛、儒文化传统中,经历近百

13、年的共生并存,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也构造了我童年的梦境。然而,那梦境消失在另一种文化改造中。人们按照习惯,清除花园和草坪,用水泥封糊了过去种植花卉和街树的地面。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一律的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人们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他们所不适应的文化形态,留给我此刻面对的是无边的消失.我在我熟悉的故乡迷了路。我迷失了我早年的梦幻,包括我至亲至爱的故乡.我拥有的怅惘和哀伤是说不清的。5作者在第2段中说“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根据文章内容,作者写到哪些东西消失了?请加以概括。(6分)答: 6(1)第9段中作者所说的“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

14、是指什么?(2分)答: (2)解释第9段中“人们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他们所不适应的文化形态,留给我此刻面对的是无边的消失的含义。(2分)答:7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迷了路”,它们的含义是否相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答: 8对故乡的消失,作者有着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答: 【答案】5(1)梅林、梅花、龙眼树、河渠、稻田等自然乡村景色;(2)童年生活,包括关于对妈妈洗菜、洗衣等情形、早年的梦幻等;(3)浓郁的传统氛围、罕见的异域情调等现在的人们所不适应的文化形态(6分)6(1)“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基督教文化与原有的佛、儒文化融会后形成的文化形态。(2分)(2)现代社会缺乏文化包容,根据自己

15、的观念粗暴地改变自己不适应的文化形态,使得旧有的文化彻底消失了。(2分)7(1)开头的“迷了路是实写,是指巨大的变化让“我”认不出家乡了.(2分)(2)结尾“迷了路”是虚写,指在家乡的变化面前,“我找不到了童年的梦幻和特有的文化了.(2分)(3)这样写的好处:首尾呼应,深化主题.(2分)8(1)对故乡消失的怅惘和哀伤,以及对消失了的故乡的怀念(对童年的怀念,对充满欧陆风情以及异域情调的故乡的怀念)(2)对人们用刻板的、千篇一律的方式改变故乡特有的文化形态的痛惜。(每点2分)【解析】5试题分析:本题的答题区间是第一、二、三、四段.对过去生活和回忆即是已消逝的内容。考点: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点

16、评:本题难度不大,只要找到了答题区间,理解了“熟悉和骄傲的东西”就能较容易地回答本题。从本题也可看出,文学作品阅读题并没有学生想像得那么难,只要认真阅读文本,研究题目,正确答题是完全有可能的。6试题分析:(1)从原文“基督教文化曾以新潮的姿态加入并融汇进原有的佛、儒文化传统中,经历近百年的共生并存,造成了这城市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可知,“有异于内地的文化形态”即指“基督教文化曾以新潮的姿态加入并融汇进原有的佛、儒文化传统中”。(2)从“那梦境消失在另一种文化改造中。人们按照习惯,清除花园和草坪,用水泥封糊了过去种植花卉和街树的地面。把所有的西式建筑物加以千篇一律的改装,草坪和树林腾出的地方,耸

17、起了那些刻板的房屋可得出答案.考点:本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的能力.点评:个人觉得本题作为理解句子含义题难度太小,因为从文段内容分析,两个画线句子都是总结性的句子。前文对其进行了解说,答案从解说部分很容易就能归纳出来。7试题分析:第一段的“迷了路”的语境是“它变得让我辨认不出来了,后文接着又写“它”具体的变化,所以是实写。最后一段“我在我熟悉的故乡迷了路。我迷失了我早年的梦幻,包括我至亲至爱的故乡。我拥有的怅惘和哀伤是说不清的”,从“迷失了我早年的梦幻”可知,它是虚写。结构上的作用委明显。考点:本题考查理解重要实词的能力。点评:本题所选词语很好,是典型的理解语境义的题。所以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一定要

18、学会分析词语的语境义。8试题分析:从文章最后一段“我拥有的怅惘和哀伤是说不清的”可得出答案的第一点;从倒数第二段“人们以自己的方式改变他们所不适应的文化形态,留给我此刻面对的是无边的消失可归纳出第二点。考点:本题考查分析并归纳文章主旨的能力。点评:理解文章的主旨方法很多,其中最简单直接的是找到文中直抒胸臆的句子或词语,像本题的“怅惘和哀伤。所以本题可以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复习中重点关注直抒胸臆的词句。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论儒学的复兴 汤一介本世纪初,中国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这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景十分重要,它会对人类社会健康合理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和谐”是儒学的中心观念,在我国传统儒学

19、中包含着“和谐社会”的理想以及可以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大量的有意义的思想资源。礼记礼运的“大国”思想可以说为中华民族勾画出一幅“和谐社会”的蓝图。论语中的“礼之用,和为贵”,这就是说“和谐”将会对调节人们社会生活起着最重要的作用;而“和而不同”又可以为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和平共处”提供了理据。特别是周易中的“太和”观念经过历代儒学思想家的发挥,已具有“普遍和谐的意义,这就是说,“和谐”应该包含“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的自我身心”等诸多方面的“和谐,才可以称为“普遍和谐”。所以王夫之说“太和”是“和之致”,“太和”是最完美的“和谐,如此等等,在儒家思想中比比皆是.近两百多年来,由于对自然界

20、无量的开发,残酷的掠夺,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由于人们片面物质利益的追求和权力欲望的无限膨胀,造成了人与人之间以及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以至于残酷的战争。由于过分注重金钱的感官享受,致使身心失调,人类分裂,造成自我身心的扭曲,已成为一种社会病.因此,当前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甚至今后还要长期不断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的自我身心”之间的种种矛盾问题,这些无疑是人类面临的最重大课题,其中人们必须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要有自我觉醒。针对上面说到的三大矛盾,我们认为,儒学可以为当今人类社会提供某些有益的思想资源。当然,必须注意,我并无意说,上述三大矛盾仅靠儒家思想可以完全解决

21、,真正的较完满的解决还是要靠全世界各民族各国家的人民共同努力不断地在实践中创造新的理论来逐步解决.但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儒家思想无疑为解决上述三大矛盾提供了可供参照的智慧。 (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9对“新的现代儒学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在努力学习、吸收和消化“西学”,使儒学从传统走向现代,而成为新的现代儒学。b新的现代儒学必是“反本开新”的,在传承中更新;“反本”才能“开新”,“燃起新的火焰”。c新的现代儒学应是可能为当前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的前景提供有意义的精神力量的儒学。d新的现代儒学应该多抛弃传统文化,多向西方学习,这样中国文化才得以真正的“复兴。10下列是“儒学会有一个新的发

22、展” 的主要原因的一项是( )a以西方哲学为代表的“西学”对以“儒学”为根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冲击。b由于儒学曾经一直处于中华文化的主流地位,影响着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c从历史的角度看儒学曾是中华民族发育、成长的根,我们没有可能把这个根斩断。d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华民族要想在新时代实现民族得复兴,首先就要使儒学复兴。11对文本分析、理解、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学“大国”“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等思想为我们今天创建“和谐社会”提供大量了有意义的思想资源.b儒学作为一种精神文化,虽然受到“西学”的冲击,但在中国、甚至在世界(特别是在东亚地区)将会有新的发展。c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儒家思想无

23、疑能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我身心当前人类面临的三大矛盾。d儒学可以为当今人类社会提供某些有益的思想资源,但要真正的较完满的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种种矛盾还需探索。【答案】9b10a11c【解析】9试题分析:a项,原文是说中国人在努力学习、吸收和消化“西学,为儒学从传统走向现代奠定了基础.c项,原文是新的现代儒学必须是为当前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的前景提供有意义的精神力量的儒学。d项,“新的现代儒学应该多抛弃传统文化”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词的能力.点评:这是一道理解重要词语的题,但命题者将概念的把握,概念的内涵、作用、影响等融合在一起,所以不仅仅是一道理解重要概念的题,将题

24、目的信息量扩大了。10试题分析:b项是写儒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之广;c项,“我们没有可能把这个根斩断”是说明儒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之深;d项是谈儒学复兴,不是谈儒学的发展。考点: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点评:本题对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很有帮助。考生必须区分“原因”“影响”两个概念的不同之处。11试题分析:由原文“但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儒家思想无疑为解决上述三大矛盾提供了可供参照的智慧”可见,题目中的“无疑能解决是错误的。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并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原文内容的分析能力,由于原文信息比较明确,所以只要学生阅读比较仔细,应该能比较容易得出答案。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生长在历

25、史中的青藤 我此来绍兴,是拜谒青藤书屋,凭吊饱受世间苦难的明代文学艺术大师徐渭的. 走进书屋大门,迎面是一个小小的冷清的园子。园子尽头是一间后人重建的前后两室的老式瓦房.前室正中悬挂着明末大画家陈洪绶题写的“青藤书屋匾额和徐渭画像。 眼前的书屋与徐渭自己所画的“青藤书屋图已大相径庭。徐渭的画上,是几间排列不规则的草屋,正如他在画上所题,“几间东倒西歪屋”。而据他题词的下句“一个南腔北调人来推断,徐渭的晚年直至去世都是在那几间草屋中度过的。尽管书屋为后人重建,但确是在青藤书屋的故址上,这是毋须怀疑的.书屋旁的小天井里,那十尺见方、徐渭所称“天池”的小水池还在,天池正中竖有一方形石柱,上刻“砥柱中

26、流”四字,也是徐渭手笔。靠墙,青砖砌成的花坛上,那一棵郁郁葱葱的青藤虽为后人补植,但在那同样的位置,徐渭手植的一棵青藤也确实蓊郁过。倔强孤傲长于顽石之中而终年葱绿的青藤,正是徐渭的精神象征,无怪乎他以“青藤”作为自己的别号了. 我在这徐渭狂啸过、痛哭过的青藤书屋里久久地低徊默想,一阵阵寒意透进骨髓。这位旷世奇才,诗文书画俱佳的艺术大家,并非恃才傲物的狂狷之士,仅从他的镜湖竹枝词即可看出,他是热爱世俗生活的啊!可世俗生活却怎么也容不下他。一只看不见的手,在他刚刚成年时就给他预设了种种打击,直到他去世。 徐渭少年时便才华显露,可却连续八次乡试未中。他当过幕宾,参加过抗倭斗争并立了功,参加过反奸相严

27、嵩的斗争,曾六次坐牢。他一生穷困潦倒,晚年靠卖书画度日.为了生存,数千卷心爱的藏书也变卖一空,最后在贫困交加中离开了人世. 这便是天才的命运吗? 我想,设若命运改变一下徐渭的品格,他的人生又将是怎样一种境况呢?假如他不那么张扬个性,以他的才华,在科举考试中会一路顺利,那也就成了几品大员,锦衣玉食、宝马香车少得了吗?即使科举不中,随和一些,隐忍一些,找关系,托门子,拿自己的作品当礼送,在哪家权贵门下做个清客,总是可能的吧,也可衣食无忧,免遭冻馁啊! 当我踱进展室,看见黄甲图和墨葡萄图时,立即否定了自己荒唐的设想.徐渭笔下的汪洋恣肆,乃是一个天才画家内心深度焦虑的宣泄.正是这种宣泄,构成了他艺术的

28、精魂。他是那样的孤高,那样的自信,那样的卓尔不群,那样的反叛正统.要这样的艺术天才、反传统的斗士去迎合世风、摧眉折腰是不可想象的。如果他真的放弃坚守,出卖自己,他还能作这水墨淋漓、恣肆放纵的画吗?还会有强心铁骨、才横笔豪的书法吗?还会有血气奔涌悲声如诉的诗文吗?不,不会有了。那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称道的徐渭了。往深里想,命运也是公正的.在他那神秘之手的一再敲打下,徐渭落魄、困顿、遭受诟辱,在贫病中死去;但同是这敲打,又造就了徐渭独特的、后人难以企及的艺术品格。 命运之手敲打过古人,也敲打着今人。我本是来凭吊徐渭的,本以为能在凭吊之后走笔行文,痛斥龌龊的世俗,给徐渭以真挚的悲悯,不想倒是徐渭先生悲悯

29、了我。尽管我未遭冻馁,但我有属于我自己的哪怕一小片精神领地吗?有徐渭那种“深山无人收,颗颗明珠走”的坚信自己是明珠的自信吗? 我站在书屋前,久久地、久久地凝视着眼前的青藤。这株在人们心目中存活了400多年的青藤啊.时间的推移,只会使它愈益葱茏.这株青藤已生长在人类的历史中了。12请具体说说,作者感到“一阵阵寒意透进骨髓”的原因是什么?(4分)13(1)第段中作者假设了徐渭品格改变后可能出现的人生境况,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2)第段中,作者为什么觉得“是徐渭先生悲悯了我?(3分)14文章以“这株青藤已生长在人类的历史中了”一句做结,有什么作用?(5分)1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30、( )( ) (6分)a. 徐渭笔下的汪洋恣肆,是内心深度焦虑的宣泄。是命运的敲打,造就了他独特的艺术品格,所以作者说“命运也是公正的。b。 青藤书屋的前室正中悬挂着明末大画家陈洪绶题写的“青藤书屋”匾额,徐渭的晚年就是在绍兴的这几间老式瓦屋中度过的。c. 作者写到书屋旁的“天池”及出自徐渭手笔的“砥柱中流”四字,证明了此地的确是青藤书屋的旧址,也透露着徐渭的志趣。d. 徐渭曾在靠墙的花坛处亲手种过一株青藤,并将“青藤”作为自己的别号。青藤倔强孤傲、终年葱绿,正是他精神的象征。e。 徐渭曾经参加过抗倭斗争和反奸相严嵩的斗争,正因为有过这样的斗争经历,他的作品才会具有强心铁骨,才会才横笔豪。【答

31、案】12徐渭有旷世奇才又不恃才傲物,热爱生活,(1分)却屡遭打击,(2分)一生穷困潦倒,直至死去。(1分) 13假想与现实中徐渭的真实人生形成对比,(1分)突出了他在困顿中坚守的难能可贵。(1分)进一步表达了对徐渭人格的敬佩之情。暗含着对世态的嘲讽。(1分 答出一点即可)因为作者看到了自己与徐渭的巨大差距,(1分)在命运的考验面前,自己缺少自信,缺少独立的精神领地。(2分)14用青藤指代(或“比喻”)徐渭,(1分)形象生动,耐人寻味。(1分)全句强调了徐渭精神永存。(1分)表达敬仰之情。(1分)照应了文题。(1分)15be (6分)【解析】12试题分析:“一阵阵寒意透进骨髓在结构上是开启下文的

32、作用,后文写了“这位旷世奇才,诗文书画俱佳的艺术大家,并非恃才傲物的狂狷之士,他是热爱世俗生活的啊!可世俗生活却怎么也容不下他.”从中可见答案。考点:筛选文中信息.点评:本题比较简单,这种题要首先明确题干中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然后联系前后文,进行筛选概括,尽量运用文中词语.13试题分析:(1)从结构上,设想中的徐渭生活境况与现实中徐渭生活境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内容上,联系后文,对比是为了突出坚守自己,独特的、后人难以企及的艺术品格。(2)重点理解“悲悯”的意思,值得对方悲悯是因为自己的某方面不如对方,从后文可见,作者感觉没有属于自己的精神领地,所以说作者为什么觉得“是徐渭先生悲悯了我.考点:分

33、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点评:分析某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作答一般分为两条:内容上、结构上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要对具体的文段作具体的分析,不要只是摆术语。这两个题的相通之处是要明确提干中所给句子的位置,把握作用。14试题分析:本句话位于文章结尾,是对文章的总结,照应题目.这里的青藤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代之徐渭,“生长在人类的历史中”说明徐渭的精神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永存。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点评: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先读出句子含义及在文中的作用,再结合所用的手段与技巧,重点在解读含义本身,这样就不会本末倒置了。15试题分析:b挂有匾额的老式瓦房是重新修建的,徐渭所居几间草屋已塌。e强

34、加因果,徐渭作品的特点,主要源自命运的打击与他不屈人格的矛盾造成的内心焦虑.“ 强心铁骨、才横笔豪是徐渭书法的特点,考点:筛选文中信息.点评:做这类题,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将文章中所流露出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对,找出选项中与原文细微的差别,判别出是原文的转述,还是有别于原文。尤其是e项强加因果的错误选项,一定要注意逻辑关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在人们的印象中,孔子是一位浓眉长髯的的老者,就像相传为唐代吴道子所绘先师孔子行教像上的孔子一样。然而,事实很可能正好相反。20年前,齐鲁学刊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孔子体态、相貌考。这篇文章有两点使人印象深刻:一是孔子身高超过190米,二是孔子可能没有胡

35、须.说孔子身材高大没有问题,史书中众口一词地说他“长九尺有六寸,应当可信.这些典籍所记尺度为周制,周制一尺合今1991厘米,照此计算,九尺六寸约等于今191厘米。即使在今天,他也称得上“山东大汉”了。除了身材高大,孔子上身长下身短、微微驼背、胳膊稍长、天庭饱满。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孔子可能胖瘦不同,但总体上略瘦。他一生坎坷而操劳,韩诗外传说他“自东自西,自南自北,匍匐救之,以挽救“百姓靡安,莫之纪纲,礼义废坏,人伦不理的危局。周游列国时,有个说他“累累若丧家之狗。“累累”就是劳累、操劳的样子。孔颖达疏说:“丧容瘦瘠,累累然”。孔子人生的绝大多数时期,其身材可能都相对较瘦。没有须眉更是他的奇特之处.有一本署名孔鲋所著的孔丛子,这是一部相当于“孔氏夸记”的书。在该书的居卫篇中,记有子思与齐君的对话,论述人之贤圣在德不在貌。子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