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的唐朝第5课杜甫诗四首学案语文版必修2 (经典实用)_第1页
2021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的唐朝第5课杜甫诗四首学案语文版必修2 (经典实用)_第2页
2021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的唐朝第5课杜甫诗四首学案语文版必修2 (经典实用)_第3页
2021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的唐朝第5课杜甫诗四首学案语文版必修2 (经典实用)_第4页
2021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的唐朝第5课杜甫诗四首学案语文版必修2 (经典实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5课 杜甫诗四首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干云霄()(2)崤山()(3)声啾啾() (4)吴楚东南坼()(5)渚清沙白() (6)危樯()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含义(1)辚辚:_(2)点行频:_(3)里正:_(4)边庭:_(5)意未已:_(6)啾啾:_(7)吴楚东南坼:_(8)乾坤日夜浮:_(9)渚清沙白:_(10)常作客:_(11)新停:_(12)飘飘何所似:_2写出下列通假字及意义(1)耶娘妻子走相送:_(2)禾生陇亩无东西:_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耶娘妻子走相送古义:_今义:助词,表示疑问的语气。古义:_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古义:_今义:人

2、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2)哭声直上干云霄古义:_今义:做(事)。(3)行人但云点行频古义:_今义:在空中悬浮的由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物体。(4)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古义:_今义:山东省。(5)县官急索租古义:_今义:县一级的官员。(6)凭轩涕泗流古义:_今义:鼻涕。古义:_今义:泗河,水名,在山东。(7)渚清沙白鸟飞回古义:_今义: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还。(8)危樯独夜舟古义:_今义:危险。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1)去(2)信(3)恨(4)一(5)何5掌握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1)或从十五北防河:_(2)未休关西卒:_(3)今上岳阳楼:_(4)星垂平野阔:_三、名言警句1

3、课文名句(1)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2)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3)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4)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5)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6)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7)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8)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9)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0)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1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1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2课外名句(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2)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4)出师

4、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6)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一、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是著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35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于鄂、湘一带,贫病而

5、卒。著有杜工部文集。二、背景展示1兵车行是历史生活的真实记录。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少数民族频繁发动进攻,仅在哥舒翰奉命进攻吐蕃和鲜于仲通进攻南诏的战役中就丧师十万,朝廷于是大举征兵,就出现了官吏到处捕人,连枷送至军所,父母妻子送之,哭声震野的摧肝裂肺的场景。这首诗可能就是诗人在见到这样的情景后写下的。2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杜甫57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768年),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

6、了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了登岳阳楼。3登高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

7、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4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旅夜书怀约为途中所作。三、文学常识歌行体歌行是古代汉族诗歌体裁之一,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歌行体。由南朝宋的鲍照所创,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的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而且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歌行体有以下五个特点:(1)篇幅可短可长。(

8、2)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把记人物、记言谈、发议论、抒感慨融为一体,内容充实而生动。(3)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平仄不拘,可以换韵。(4)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为主,其中又穿插了三、五、九言的句子。(5)在命名上,诗人通常用“歌”“行”或“歌行”来命名。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两项是()A兵车行第一段,写了军人家属送别儿子、丈夫出征的悲惨情景,描绘了一幅震人心弦的送别图。B兵车行第二段,通过设问,描写出从军后妇女代耕,农村萧条零落的境况,直接表现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戕害。C登岳阳楼由音信断绝的家事写到老病飘零的孤苦,由战乱未止的国事写到老泪纵横的悲伤,由个人的不幸写到

9、国家的不幸身世之悲与国家之忧两相交融。充分表现了诗人个人的不幸和伤感。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写景的同时,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它的境界非常壮阔,对人们的触动不限于岁暮的感伤,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E“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营造出一种磅礴大气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气势。(一)阅读兵车行,回答问题:1兵车行中,造成这一切苦难的根源是什么?请用原诗中的词语回答。答:_2这是一首古体诗,它是侧重于叙事的。它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要求:抓住这件事的几大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前因、后果。)并说明全诗的基调

10、是怎样的。答:_(二)阅读登岳阳楼,回答问题:3首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答:_4“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气势磅礴恢弘,被誉为描写洞庭湖的千古绝唱。请仔细品味,说一说你感悟到了怎样的美。答:_(三)阅读登高,回答问题:5请指出下列诗句中诗人所营造的意境及表达的情感。(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答:_(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答:_6诗中的悲秋之情是如何表达的?它包含了几个层面的情感?答:_(四)阅读旅夜书怀,回答问题: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中的“垂”“涌”两个字用得“响”,将星月精神描摹得惟妙惟肖。请简要分析这两个字的妙处。答:_8诗人在

11、旅途之夜抒发了怎样的“怀”?请简要分析。答:_争论话题旅夜书怀中写到“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有人认为诗人“官休”是因为身体“老病”,有人认为有另外的意思。你的观点是什么?我的观点:_一、课本素材点击文本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运用示例那,是个充满太多的繁华与不稳定的朝代。那,是个永远以振兴天下为己任的男人。是谁,安逸自在,于皑皑雪意的风景里,聆听鸟鸣?是谁,豪情天纵,愿登上泰山之巅,俯瞰众生?是谁,忧国忧民,在萧索的鸟泣花凋里,垂泪无言?贞观的繁华悄然褪色,唐皇杨妃也只一抔黄土掩了风流,而你,似乎仍坐在青史的草堂里,疾呼!呐喊!二、课外素材吴锦泉: 铁肩担道义高节卓不群2010年8月9日,

12、吴锦泉收听广播时得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将磨刀挣来的硬币凑上1 000元送给红十字会捐给灾区。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吴锦泉得知此消息后,将两年来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挣下的1 966.2元辛苦钱,通过红十字会捐给灾区。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吴锦泉累计捐款37 000多元。吴锦泉,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过八旬,仅靠磨刀为生,生活并不富裕,老两口还住在三间破旧的瓦房里,但他关心社会,为村里修桥补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儿,将自己的辛苦钱毫无保留地捐献出来。选材感言吴锦泉早已到了耄耋之年,可平日还是以磨刀为生。老人做好事做善事,热心公益,奉献社会,帮助

13、他人,数十年如一日;他生活十分俭朴,几乎把磨刀挣得的微薄收入都用于帮助别人,出钱出力,修路补桥;他以能帮助他人为最大的快乐,帮助过的人、做过的好事,不计其数。这是一种社会担当,令人敬佩。请你思考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_作文命题:以肩膀为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先读佳作肩膀常常会想,要怎样一副铁肩才扛得起一个朝代由盛转衰的剧变产生的心理落差?才扛得起夹缝中的芸芸众生的声声叹息?才扛得起中国诗歌在社会剧变中的大课题?(1)(2)所以,不敢想象杜甫是怎样用他并不健壮的躯体承载着一切。驾一叶平平仄仄搭起的小舟,穿梭于暗流涌动的江水中,我能想象杜甫逆流而上的艰难。他走

14、在唐朝的下坡路上,注定要弓着腰,低着头,一点一滴地细数着黎民百姓的苦难,然后蘸着浓于墨的悲哀,含泪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的使命决定了他不可能过得轻松。“穷则独善其身”,多少人用这句话安慰自己,摇摇头,屈服于黑暗的社会现实,从此只为个人和家庭的前景奔走。可是,杜甫的心是与千千万万劳苦大众连在一起的,所以不管多艰难,他都要用自己的肩膀撑出一片天地,容纳他们的叹息。于是有了破旧茅屋中的那声呐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有了那句又恨又悲的诗:“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而咸阳桥上“直上干云霄”的哭声也从此被后人深深铭记。他是真正的人民“代言人”,以

15、自己的肩膀扛起一段属于百姓的“诗史”。翻开杜甫的人生,不由得让人想起这句话:“文章憎命达。”他仕进无门,困顿十年,方得小职,安史之乱中又流亡颠沛,为人所俘,直至最后,贫病交加而死。当他幼年在自己的枣树上爬上爬下,把笑声洒满整个庭院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命运之神已给他安排下这样一条坎坷异常的人生之路。幼时身体羸弱的他也一定没有想到,自己将用这一副肩膀扛起自己人生的不幸和整个时代的悲哀。而杜甫竟然扛住了。尽管生活已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可他从没把自己的目光拘囿于个人的得失与悲喜,就在他即将撒手人寰,在他为自己举行告别仪式的时候,还在关心着“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他

16、总是放眼大众,深入到人们的心中,体察最底层人民的苦难。然后聚焦、酝酿、提炼、挥洒。杜甫是大儒,可他分明又是高于传统的儒家。儒家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杜甫却不管穷达,都要兼济天下。儒家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杜甫却是不管在不在位,都要“谋其政”。那些为时代而泣、为百姓而歌的叙事诗中少见直接的抒愤与哀喊,他总是从局外人客观平静的视角冷眼旁观,从一种不动声色的叙述中进发出更为沉重和浓郁的愤懑。这样的诗不知使后代的多少人怒火胸中烧,泪水眼中噙。西川的一句诗也许是杜甫最好的写照:在一个晦暗的时代,你是唯一的灵魂。(3)都说“男人铁肩担道义”,那么杜甫就是古往今来真正的大男人。一副肩膀,

17、看似柔弱,却撑起了中国历史上一座文学与道义的高峰,让人远远观望,赞叹不止。(4)(5)思悟亮点1凤头精彩(1)本文开头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提示运用了排比手法。作用:连用三个问句增强了语势,引出下文,同时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2)本文开头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提示语言凝练,短小精悍,使得效果铿锵有力,节奏强烈;有文采,有意蕴。2豹尾强劲(3)第段有什么特点?提示借助引用的手法,起到了收束全文的作用。(4)第段中表明题意的关键词是哪些?提示铁肩、文学、道义。(5)本文的结尾有什么妙处?提示引用“男人铁肩担道义”,既点明了题目“肩膀”,又与开头首尾呼应,使结构完整统一。答案精析语言知识积累一

18、、(1)n(2)xio(3)ji(4)ch(5)zh(6)qin二、1(1)形容车声(2)征兵频繁(3)里长。唐代制度,百户为一里,设里正一人(4)边疆(5)停止(6)形容凄厉的哭叫声(7)裂开(8)天地(9)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10)旅居在外。诗中指流落他乡(11)刚刚停止。杜甫晚年因患肺病而戒酒(12)漂泊不定,居无定所2(1)通“爷”,父亲(2)通“垄”,田埂3(1)通“爷”,父亲。妻子儿女。跑。(2)冲。(3)说。(4)崤山或华山以东。古代秦居西方,秦地以东,统称山东。(5)官府。(6)眼泪。鼻涕。(7)盘旋。(8)高的。4(1)离开/除掉,去掉/距离(2)确实/相信/使者,特指媒人(

19、3)怨恨/遗憾(4)一只/一边一边/以为一,把看作一样(5)什么,表疑问/对怎么办/多么5(1)名词作状语,在北方(2)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休(3)名词用作动词,登上(4)形容词用作动词,变广阔整体感知ADB项“直接表现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戕害”分析不当,这里是从路边行人的嘴里听到的。C项“充分表现了诗人个人的不幸和伤感”分析不当,这里不仅有诗人个人的不幸和伤感,还有诗人对国家的担忧。E项“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气势”分析不当,应该是运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衬托出诗人内心的伤感和哀愁。课堂互动1“点行频”(诗眼),即频繁地征兵。2(1)本诗叙述了唐玄宗天宝年间,唐王朝穷兵黩武,为了和吐蕃继续作

20、战,在长安一带大肆征兵,造成老百姓生离死别的惨痛后果。(2)全诗旨在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连年发动“开边”战争,而使人民深受其害。诗人的情绪是怨愤的,这是全诗的基调。3首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通过“昔闻”和“今上”的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湖的盛名,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4(1)画面美:这两句写景,既是实写,又寓想象。从楼上望去,洞庭湖把祖国的东南之地分为两半;水天相连,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无比壮阔而又生动。(2)意境美:更美的是诗人登岳阳楼,赏洞庭景,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摒弃对眼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