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协会和生产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研究_第1页
行业协会和生产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研究_第2页
行业协会和生产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研究_第3页
行业协会和生产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研究_第4页
行业协会和生产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行业协会和生产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组全体成员引言1一、行业协会和生产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现状3(一)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呈现有限性3(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呈现出差异性6二、行业协会和生产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影响因素7(一)客观因素71对行业中介组织的性质、功能等认识不到位72缺乏激励约束机制致使企业参与动力不足83缺乏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所需的市场组织架构8(二)主观因素91.企业的经济属性决定了其参与动力不足92企业普遍缺乏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10三、构建行业协会和生产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11(一)国外的经验111德国112英国123澳大利亚12(二)国内的激励措施141从

2、职业院校的角度分析142从政府的角度分析163.从行业协会和企业的角度分析22参考文献26引言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行业、企业的参与,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犹如“鱼和水”之间的关系。从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及社会现实角度看,是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催生了职业教育。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动力。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行业、企业熟悉生产技术特点,了解行业企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有深刻认识。在科技日益发达的当代社会,知识与专业技能均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而相关行业、企业对其员工的专业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极大地促进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

3、育的发展不仅受整个社会发展大环境的影响,更容易受到整个国家行业、企业发展形势的影响,突出体现在新专业的设置、旧专业的淘汰、新工艺的开发、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资格认证等方面。从本质上说,职业教育就是面向行业、企业的教育,职业教育是展现一个国家行业、企业发展水平的窗口。行业、企业的参与职业教育的广度、深度反映出一个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规定,要调动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和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并不是一个新命题,新中国成立后的前50年,职业教育主要是在教育部和人力资源和

4、社会保障部领导下,由各行业主办并发展起来,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本来不是问题。1998年,在国家政府机构改革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行业办职业教育职能部分中断,一些职业学校脱离行业。随着产业部委撤消,办学主体缺失,原行业所属学校划归地方政府管理。由于地方政府强调划转学校要服务地方区域经济,一些原行业学校的传统专业因不能很好地服务地方经济而被停办或隔年招生,学校淡化了行业特色,以煤炭专业为例,这段时间在校人数锐减,最终酿成了行业人才一度出现严重短缺的局面。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是我们始终要坚持的一个重要方针。改革开放以来,行业企业举办的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

5、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要加快培养生产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把我国企业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服务,促进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一、行业协会和生产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现状 (一)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呈现有限性 行业协会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一行业或某一专业内的生产经营者自愿组织起来的非官方组织。其主要功能有:代表职能、沟通职能、协调职能、研究职能,还有狭义的服务职能,包括信息服务、教育与培训服务、咨询服务、举办展览、组织会议等。至今,行业协会得到了很大发展,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参与职业教

6、育是其发展的必然结果。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是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出现的。随着政府改革的进行,一些行业部门被撤销,我国政府主导型的职业教育机制被打破并显现出弊端,使得职业教育与现实需求严重脱节。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进行一系列职业教育改革,力求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相结合。行业协会在这个时期依靠自身的优势参与职业教育,但是由于法律对行业协会权力规定的不明确,以及政府包揽过多,行业协会只能在体制外参与。有以下参与方式:职业院校为了自身的生存,为了得到行业协会的支持,成为行业协会的法人单位(行业协会秘书处所在地)、常务理事单位或会员单位,从而使行业协会成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互动桥梁”。在

7、行业协会的参与帮助下,这些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以及产学研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行业协会与企业或者职业学校联合创办职业院校。如中国橡胶工业协会、青岛高校软控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省橡胶行业协会联合创办青岛橡胶轮胎工程专修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温州市鞋革工业协会联合办学成立“中国鞋都技术学院”,与温州市服装商会联合办学成立“温州服装学院”等。行业是独立于政府的,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帮助政府解决很多中观、微观的事情。职业性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职业院校必须紧贴行业发展的脉搏。但是199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后,职业院校办学管理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部分职业院校脱离行业改

8、制为属地化管理,而原政府经济部门管理的职业教育的主要职能却没有真正得到转移落实,使得此后职业教育的管理职能出现行业缺位的状况,行业在审批、认证、评估等管理环节上几乎完全没有了话语权。这种缺失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专业布局出现无序发展是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行业协会与企业或学校联合成立职业院校或者自己举办职业培训机构,都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桥梁,促进了学校和企业的沟通,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极为有限的。 1现有的参与方式不能改变职业教育的现状。我国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是在原有的职业教育机制被破坏的情况下进行的,它参与职业教育是希望解决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

9、矛盾,使职业教育与市场和劳动就业密切结合起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现有的行业协会的参与方式只能使极少数的职业学校在其指导下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并不能改变职业教育的大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 2现有的参与方式不利于教育培训市场的公平竞争。随着行业协会的发展和政府机构的改革,政府把越来越多的原有行业部门的职能交给了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本行业的职业资格的制定者与仲裁者。行业协会作为办学主体参与职业教育培训,又成了本行业职业资格标准的执行者。实践证明,任何规则的制定权、执行权与仲裁权都不能集于同一组织,否则容易形成权力的滥用和垄断。行业协会既有本行业职业资格

10、标准的制定权和颁发权,同时又能兴办学校,容易造成垄断。由于行业协会在资源以及信息上的优势是企业等组织无法比拟的,行业协会举办的培训机构比其他机构更容易受到受训者的青睐,不利于职业培训市场的公平竞争。3现有的参与方式不利于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质,反对教育产业化。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就要求我们更加规范办学行为,规范教育收费。行业协会现有的参与方式大多是作为办学主体,在很大程度上受利益驱使,以营利为目的,并不能很好地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4.行业在职业教育管理体系中未发挥作用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职业教育管理归口教育主管部门,职业培训通过劳动保障部门实现功能,而这

11、两个部门均属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度都很低。这导致的现实问题是职业教育在课程开发、评价体系、教学实施中容易偏离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目标。由于政府不能直面实际生产,不能及时收集到全面、准确的信息,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滞后性引起政府管理的“失效”。而,行业企业又因为平台的缺失和政策上的措施不得力,不能在职业教育的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呈现出差异性我国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和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地域差异、行业差异、企业性质差异、企业规模差异等。1.地域差异。当前的职业教育普遍存在一种怪现象:一方面,珠三角、长三角等沿海地区的诸多企业大量缺乏职业技术工人且缺口很大,企

12、业在参与、推动职业教育方面积极性颇高;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企业对职业技术工人需求有限,对职业教育不热心,且参与积极性不高。2.行业差异。我国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方面还存在行业差别。一些行业,如机械、机电、矿产资源、食品加工、服装设计、电子应用等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比较积极;而另一些行业,如纺织、文秘、会计等行业,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比较差。3.企业性质差异。国有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较高,而民营企业参与积极性较低。近些年来,由于各级政府开始更加重视职业教育,在加大了对职业教育投入的同时,还通过各种措施刺激国有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方面发挥带头作用。而在我国当前的形势之下,民营企业考虑得更多的是生

13、存问题,根据中华工商联合会统计,中国民间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 9年。民间企业夭折的最重要原因是筹集资金困难。4.企业规模差异。大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较高,而能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的中小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比较差。大型企业由于实力雄厚,在与本企业相关的职业教育方面舍得投资,而众多中小企业由于实力有限,将生存摆在第一位,没有太多资金和精力去考虑发展,导致其在参与职业教育方面有心无力。5我国培训体系不健全和企业“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工理念使企业技术工人培训不足首先,企业内的培养,缺乏专业的技能培训师,技工成长环境差,企业内的老师傅在传授技术方面又由于缺乏激励机制,对学徒有所保留,导致企

14、业内的一些关键设备和重要技术岗位缺乏“接班人”,有的“绝活儿”几乎到了面临失传地步。其次,员工流动性强以及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象,导致企业用功随意,出现“企业只要人,不养人”的现象。其三,企业价值补偿机制尚未健全,企业投入职业教育,在一定时期内,难以看到经济效益。这些都严重打击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二、行业协会和生产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影响因素(一)客观因素1对行业中介组织的性质、功能等认识不到位国家没有及时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赋予行业组织应有的协调服务职能,因此行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深度受限。国家从来没有不重视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上的作用,国家有关部门及职业教育法都对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作出了

15、明确规定,教育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还相继成立了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但是由于可操作性不强,行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主体不明确、定位不清楚,使得行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程度非常有限。行业协会组织并没有被当成行业的代表,政府忽视行业协会掌握行业重要资源的事实,忽略行业协会在协助政府搞好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抓手作用,是行业参与职业教育不利的重要原因之一。2缺乏激励约束机制致使企业参与动力不足目前,校企合作中针对企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远未形成。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有关职业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其中也不乏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相关规定。但目前的政策、法规仅仅停留在原则性规定,尚未建立起具有可操作性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16、首先,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大多停留在“鼓励”或“倡导”上,对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没有赋予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法定义务,企业可以参与也可以不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对企业不投入职业教育也缺乏实际的处罚,因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使企业的不作为成本不会超过其作为的成本,企业不可能有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缺乏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所需的市场组织架构既然职业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经济过程,那么,“校企合作”作为其中的关键环节归根结底还是一种经济交易行为。而任何经济交易要想顺畅、高效的达成都离不开一个完善成熟的市场环境。目前无论是企业,还是职业院校对校企合作都还不能站在市场经济的角度去看待,更没有形成

17、校企合作的市场平台,没有建立起市场交易所需的组织架构。目前的校企合作大多是点对点的合作,一个学校与多个企业合作,一个企业也不仅与一家学校合作,市场处于分散割裂状态,缺乏完整统一的组织框架,尤其缺乏嫁接校企的中介服务机构。由于没有中介机构连接市场的供求双方,从而导致信息沟通不畅,校企合作难以达成;由于没有中介机构嫁接校企双方,无法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使校企合作存在风险;由于没有专门的中介机构进行广泛的信息调查,对校企合作的实施、管理和协调进行统筹规划,校企合作只能是缓慢低效的。此外,职业院校与企业两个不同社会组织之间的契约合作,还应有第三方进行监督和管理才能保障整个市场行为有序开展,这就需要一个

18、独立于各方的监督管理部门的存在。而目前我们对校企合作的宏观管理仍处在政出无门的状态,上万所职业院校与几百万家企业开展的校企合作,规模如此宏大的社会实践需要精心策划、严密组织,唯有专业化的社会服务机构与监督管理机构的存在才能实现校企合作的有序健康发展。(二)主观因素1.企业的经济属性决定了其参与动力不足(1)成本与收益的权衡。任何一个市场主体都有自身的利益诉求,企业更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企业作出的任何选择都是在权衡成本与收益之后作出的。目前,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支出与收益不成正比,甚至支出远远大于其预期收益。企业支付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能实现盈利或保本的不多。企业认为参与职业教育

19、是近期的投入和直接的损失,而获得的是间接和远期的收益。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进行的专项调查显示,有62%的企业认为影响企业参与积极性的原因在于“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付出得不到经济补偿”。可见,这种“投入产出”“成本收益”不对称的校企合作,企业参与的热情自然不高。(2)收益与风险的权衡。目前的校企合作中,企业不仅无法得到即时显性的实际利益,而且一些浅层次的合作往往还会给企业带来很多麻烦,干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甚至有可能使企业面临一定的风险。如按照有关规定,学生在企业实习时如果发生安全事故,企业不仅为此要承担巨额费用,而且要承担社会责任、道义责任,甚至法律责任。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进行的专项调查

20、显示,有88%的企业认为影响企业参与积极性的原因在于“企业难以承担学生顶岗实习的安全风险”。越是实习生越容易出事故,这是企业非常担心的事,而目前对实习生的意外保险没有统一规定,有的是学校交,有是的企业交,有的没交,这也是影响企业接收顶岗实习生的主要障碍之一。2企业普遍缺乏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管理学专家彼得德鲁克认为:任何一个组织都不只是为了自身,而是为了社会存在,公司也不例外。公司不仅是股东争取利润的工具,更应该成为为其他社会利益者服务的工具,因为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才是现代企业的经营目的,股东价值最大化并不等于企业创造的社会财富最大化。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基本单位,其自身发展与整个

21、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融合在一起的,因此,企业在为自己创造利润的同时,必然要为推进社会发展而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与西方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有巨大差距,这甚至直接影响到我国企业的形象和竞争力。我国企业目前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是被动的,也可以说是不积极的。以捐款为例,美国每年通过各类基金会做出的慈善公益捐助达到了6700多亿美元,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9%。相比之下,我国全部100多家慈善公益组织所掌握的资金只有50亿元左右,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5%,99%的企业从未有过慈善捐助记录。三、构建行业协会和生产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机制(一)国外的经验1德国纵观国际上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他们

22、都在一定程度上使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管理与决策。以德国为例,德国的“双元制”是世界上比较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之一,它是一种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职业教育内容、行业协会负责质量监控的职业教育模式。它的最大特点是:整个职业教育学习过程是在企业和职业学校交叉进行,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学与企业的实践密切结合。在德国,职业教育被企业看做是他们的特权,虽然只有通过行业协会审核的企业才能举办职业教育。但并不是只有大企业在职业教育中发挥作用,德国中小企业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学生接受职业培训的主要场所。在德国,行业协会是以地区划分的。凡在某一区域的企业、商会、个体经营者或工商企业界的法人单位,都必须参加本地区相应的行业

23、协会。行业协会的主要任务是保持和维护工商界的信誉。最大的行业协会是工商行业协会,全国共有83个,其次是手工业行业协会,全国有59个。此外,还有农业、律师、医生等行业协会。德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每个行业协会都应设立一个职业教育委员会,作为专业决策机构。在德国,企业是职业教育的主体之一。企业可以利用现成的生产设备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这样一来,职业学校无须建造庞大的教学车间或购置齐全的设备,大大减轻了政府的负担。为鼓励企业兴办职业教育,德国推出各种税收政策优惠,如企业用于教育的所有费用都计入成本。有些小企业如提供职业培训,还可向政府申请一定数额的补贴。2英国稍简单了些?英国的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历

24、史悠久,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其原因在于政府为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提供了各种保障,政府出台了相关法律,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加以宏观引导,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提供了政策支持与组织保障。借鉴英国的经验,我国政府在引导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出台促使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并严格执行职业准入制度,要让行业企业代表进入政府职业教育相关管理机构。3澳大利亚行业企业积极深入地参与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显著特征,也是其得到广泛认可的奥秘之一。新世纪以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正竭力维护行业主导的职业教育体系(Industry-led VET system),通过制度的完

25、善,增加资助与道德奖励等措施,约束和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国家、行业企业和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提供者参与职业教育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并建立一套监督系统,使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有法可依、执法治教、违法必究的法制体系是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重要的动力和保障。澳大利亚还通过11个具体的行业技能委员会(Industry skills councils),从不同的行业背景出发,研究企事业单位对职业岗位技能的客观需要,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咨询意见。行业技能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收集准确的未来就业情报,向职业教育机构和政府提供有关行业技能和培训需求的信息,积极支持发展、实施和不断改

26、进培训包。此外,在其他职能机构中,也有来自行业企业的代表。政府对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资助不是采取直接划拨的方式,而是通过购买教育获得,这种市场化的政府拨款方式,使得公、私立的职业教育机构处于竞争的状态,既有利于降低成本,又有利于提高培训质量。高昂的培训成本是制约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主要原因之一,澳大利亚政府对症下药,有效地利用了经济杠杆去撬动行业企业这个巨大的资源宝库。为了减少企业实际承担的培训费用,对录用职业资格证书持有者和实施职业教育有成效的企业,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刺激政策。有条件的减免职业教育附加税。提供专项企业培训的资助。道德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规范,时刻在约束着人们的行为,影响

27、着人们的态度。许多企业认为,与学校合作对改善其公共关系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企业参与青年培训项目也能使他们在业界获得良好的声誉。澳大利亚政府为了表彰和鼓励行业企业的参与,教育、就业与工作场所关系部设有部长杰出奖用于表彰一年内对澳大利亚学徒培训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二)国内的激励措施1从职业院校的角度分析 职业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应切实了解企业的具体需要,研究并解决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只有帮助解决好企业所担心的现实问题,才能建立双方长期的合作关系。 (1)柔性开展学生轮岗实习,实现校企互动、工学交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既要遵循高等教育规律,还要以他方为中心,根据企

28、业生产运行特点和岗位用人需求,结合学生职业技能岗位轮训要求,实行灵活的分段式和多学期教学组织模式,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实现“学做同步、工学一体”。在柔性轮岗实习中,还要按照企业实际用人需求和学生岗位轮训要求,对学生进行分组,实现企业轮岗实习和学校教学轮换性,最终达到“企业用人不间断,学校教育不中断,实习教学不冲突”。通过学生多工种分期轮换,增强实践技能综合锻炼的实效性,专业知识、技能与企业文化、工作任务、岗位能力和职业能力高度融合,最终达到校企互动、工学交替。(2)积极开发合作项目,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 职业院校要积极寻求与企业的紧密对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针对性地培养实践技

29、能较强、符合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及时为企业开展各类在职员工培训,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建立开放性、多功能的区域性技术服务平台,为区域内行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从而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和双赢。 (3)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搭建人才共育管理平台依托合作企业,建立“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充分利用学校拥有的学生人力资源,企业拥有的技术及设备资源,实施有效结合,在企业地域共建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搭建校企共管共享平台。既扩大了企业的生产规模,为企业创造一定的生产价值,也为学生参与实际生产,培养实用技能提供了有利条件。引企入校,建立“校中厂”实习实训基地:引企入校,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

30、业提供技术、设备、资金和师资支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以企业为主组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搭建校企共育共管人才培养平台。校内实训基地的原材料来自企业,实训项目按照企业真实生产任务要求进行设计,产品盈利由校企共享,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和任务中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4) 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一是以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规格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吻合度;二是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高等学历证书和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制度,提高学生职业适应能力;三是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校企合作

31、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将高技能人才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提高课程与岗位工作任务的符合度;四是按照知行合一、学做一体的思路,进一步推动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能力本位为主的教学模式改革,学做同步,工学一体,让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学知识、练技能,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五是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模式,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既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又为学生提供真刀实枪的岗位轮训实习机会,既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又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5)加强沟通交流,密切校企关系 首先要建立校企沟通机制,通过校企高层领导人之间互访、中层管理

32、之间互动、教师与技术人员之间互帮,加强感情,增进校企双方互信;其次要加强信息反馈和情况通报,对学校毕业生情况、改革发展重大事件、重要政策调整等信息及时向企业发布,同时关注企业的发展变化,并及时给予信息回应,增强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感;再次要充分利用校友资源,通过校友会等纽带,加强与校友之间的经常联系,互通信息,增强校友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为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奠定基础。2从政府的角度分析 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单靠学校一方力量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需要各级政府在政策和制度方面加以引导。政府应当发挥行政职能,在资助、评估和统筹协调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1)修订职业教育政策

33、,保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法第六条“行业组织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建议修改或扩充为“教育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共同编制行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积极发展由企业举办或联合举办的面向行业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法第十九条“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应当举办或者联合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组织、协调、指导本行业的企业、事业组织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国家鼓励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发展职业教育。”建议修改或扩充为“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应当举办或者联合举办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共同确定直接为行业服务的院校的数量、办学规模与布局,并协调和指导本行业企业、事业组织举办职业学校、职

34、业培训机构”。建议理由:国务院要求“各部门要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制定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划”,但是目前很难落实,这就造成了地方政府举办的面向区域的职业院校与企业举办的面向行业企业的职业院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建议由教育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编制行业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将国有企业举办的职业院校作为行业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直接为该行业服务的院校的数量、办学规模与空间布局。在大力发展由地方政府举办的面向区域的职业教育的同时,积极发展由企业举办的面向行业的职业教育。不少地方和行业企业在推进校企合作方面,已经率先制订出台了地方区域性的政策法规,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便是这方面的表率(2)制定资

35、金扶持政策,推进政企校共同分担 一方面,政府要通过专项补助或长期贷款等形式给予企业在职业教育投入上必要的资金扶持;另一方面,政府要建立校企合作专项资金,主要资助企业的兼职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教材建设;资助职业院校和企业联合设立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建设实验室或生产车问;资助职业院校为学生在实习期间统一办理意外伤害保险;资助接纳职业院校学生实习企业所发生的物耗能耗;对职业院校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科技攻关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给予资助或奖励。此外,在现有的政策体制下,积极探索建立政府、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承担职业教育经费分担的机制。 (3)制定相关激励政策,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要想企业积极参与职

36、业教育,必须给予企业足够的经济刺激。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关经济激励政策,来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并尽快建立奖励机制。 1)国家要制定鼓励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具体政策:国家要制定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具体奖励政策,依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贡献大小,对其进行相应的政策照顾、税收倾斜和相关费用减免。如,对直接举办职业教育机构的企业,其缴纳的城市教育附加费可以按一定比例返还企业,用于职业院校自身的建设;企业举办职业院校的办学成本可以人国有资产回报部分?,不影响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工资待遇。对于独立举办职业院校或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的企业,给予更加优惠的税收减免政策,如在年限上给予所得税照顾或者在所

37、得税数额上给予企业减免。 2)相关部门要制定企业接受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和教师顶岗实践的具体办法:凡规模以上企业,每年要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专业对口的实习实训岗位,为教师提供适合的实践锻炼岗位和条件,其接纳人数一般不少于企业技术岗位的10;对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并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补偿性补助或税费减免,以提高企业接纳实习学生的积极性。此外,还要鼓励支持企业技术骨干和优秀管理人员到职业院校担任兼职教师,直接为学生授课和开展技术研究、文化讲座等。 3)国家财税部门要完善职业院校校办产业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对单独举办的服务类校办企业,仍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045

38、9号文件规定的优惠政策执行,举办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企业,地方税收部门征收的部分应当全额返还;对与企业联合举办的主要用于学生实习实训的校办产业,地方税务部门征收的部分应至少返还50。 4)各级政府要制定职业教育奖励政策:对积极与职业院校合作开展职工教育和培训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表彰;对在校企合作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企业家,也同时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并授予荣誉称号。 5)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利益补偿机制。建议在职业教育法修订中,在保障措施方面另加一条“建立健全省级统筹的职业教育利益补偿机制,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对国有企业举办的职

39、业院校,依据各地生均培养成本,实行政府、企业共同保障办学经费的机制。”(4)发挥政府公信力,保障各方利益 政府在校企合作中应当以领导的身份出现,充分扮演行政十预角色,积极发挥互动作用,有责任建立平台,制定相关利好政策,搞好服务,鼓励企业参与教育。 1)完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政府通过制定促进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确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法定责任,明确企业在培养和使用人力资源中的法律责任、义务。就目前来说,通过对税收法规的修改,强制企业将人才培养的法定义务落实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之中;通过保险法的修改或明确投保主体,使企业规避各种风险;通过工商、评级等手段监督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实际作为

40、,通过企业努力取得实际业绩,并以此为依据减免有关费用,从而得到应有的回报;通过制定规范的校企合作管理文件、协议文本和相应的操作实施细则,约束校企双方,保障合作各方利益,从而增强合作的动力。 2)完善管理与监督制度:政府根据需要,定期发布具有法律效力的职业培训条例或管理办法,规范企业的职业培训标准、内容和考核办法,指导职业院校按照统一规范,有效开展职业培训和教学工作。 3)建立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评估机制:通过制定校企合作评估指标体系,对校企双方进行监控和考核评估,考核重点集中在学员所接受的知识、技能、态度改变、工作行为、绩效改善和能力提高上,同时要表彰鼓励先进单位。 4)完善与落实市场法规,避免

41、企业投入后人才的流失:一方面完善与落实市场法规,使区域劳动力市场逐步法制化、规范化;另一方面建立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保障及补偿机制,以此防范流动性风险,避免企业投入后人才的流失。 (5)建立相关协调服务机构提高合作的长效性 校企合作的过程实质上是校企之间寻求各自利益的过程。合作者的选择,既可以通过双方商谈直接合作,也可通过中介服务机构来实现合作。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通过服务机构来实现合作更具有规范性、持久性,在法律上也有相应的保障。 1)建立校企合作的促进机构:该机构作为校企合作服务部门,主要负责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合作与协调。职业院校可以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设置相应的校企合作专门工作机

42、构。 2)建立职业教育合作委员会:组建由教育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以及职业院校代表组成的职业教育合作委员会,作为政府校企合作的指导、咨询和服务机构,主要负责指导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检查与审核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学生实习实训的方式、实践教学的落实等,以保证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用性。3)建立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的平台网络服务系统:政府通过引导市场来发展服务机构,建立校企合作网络服务系统,为学校、企业、社会各界提供便捷的产学研合作信息、人才信息、技术信息、合作项目信息等,从而为合作各方节省信息成本,降低交易费用,优化信息组合,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 (6)加强社会宣传,引

43、导企业参与职业教育 一方面要宣传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从人力资源开发和储备需要、时代要求、社会责任、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参与职业教育企业的成功经验、做法和受益情况,引导更多的企业积极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7)加强考核评估,保障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牵头组织教育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评估考核机构,制定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合作办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完善企业绩效考核标准,并将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成效纳入企业绩效考核范围,通过定期考核评估,把考核结果作为政府对企业实行“奖、补、免、返”的依据,以

44、保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实际效果,使企校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常态化,避免短期行为。3.从行业协会和企业的角度分析 (1)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从职业教育本质规律和国际职业教育格局来看,出于行业企业自身需要,职业教育很大程度上是行业和企业业的事,最起码行业企业应该是职业教育的主体之一,政府通过税收政策和财政支持体现在职业教育中的主导和调控作用。职业教育培养的是解决工作现场问题的人才,例如:生产操作、经营服务、现场管理等。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企业最清楚。如果职业学校与企业处于不同的系统,那么,企业的需要职业学校其实并不清楚。如果职业教育只有职业学校一元承担,又没有相应的机制使职业学校与

45、企业两个方面相互协调配合,那么职业学校人才培养不可能做到与企业需求对接。在这样的情况下下,教育部门办职业学校,学校与企业永远是“两张皮”。尽管职业学校的专业对应的是社会职业,但是没有体制机制上的保证,两张皮不可能结合成一张皮。所谓体制机制上的保证是指:行业企业自己开办技工学校、职业学校,或者教育部门开办职业学校,也应有某种体制机制,将两张皮更好地粘合在一起,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发达国家和地区职业教育有不同模式,但是,其共同点是行业企业主导职业教育或在职业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德国职业教育实行“双元制”模式,主要由行业和企业负责,所需工作现场人才主要由企业自己培养在国家层面,职

46、业教育由经济部管理,企业职业教育由设在行会的职业教育委员会管理,即行会是法定的企业职业教育的“主管部门”。地方教育部门开办的职业学校主要是配合进行基础科目、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教学(现在也在进行面向工作现场整合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教学改革学习领域课程),工作现场的知识、技术,都要在企业现场学习。联邦政府则通过制定发布统一的企业职业培训规章、运用税收扶持政策、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等来保障和促进企业职业教育的开展。(2)行业协会和生产企业对职业教育有更多的了解行业协会在促进行业发展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了解行业情况、清楚行业诉求、熟悉行业规律、掌握行业动向,并以行业发展为己任,有丰富的行业管理经验,

47、并具有长期跟踪行业状况的能力,起到了行业代言人的作用。行业协会尽管还不能完全代表行业,但在人才培养和教育内容改革方面具有一定经验。中央政府、教育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应该充分信任行业协会,在方针政策、人才培养标准建设、专家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价上给行业协会以具体指导,允许行业协会在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下,承担相应的组织协调工作,充分利用行业协会所具有的行业资源和人才优势,把行业协会作为政府开展教育工作的抓手,支持他们为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2010年下半年开始,教育部加强了与产业和行业的合作,连续举办了多场职业教育与产业、行业的“对话活动”。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提出,要形成职业

48、教育与行业产业长期的对话机制,着力推进职业教育与国家重点产业,教育链与产业链,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融合发展的融合发展;广泛吸收行业专家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参加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着手制定行业企业举办职业学校的优惠政策,以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鼓励行业组织指导行业职业教育发展。另外,在国有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投资逐渐减弱,职业教育发展资金困难的同时,另一方面却是作为在我国企业总数中占很大比重的非国有企业并没有机会参与到职业教育中。这些企业一般规模偏小,不具备自己办学的条件,而政府也没有为他们提供参与渠道,这一部分资源就白白的浪费掉了。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私营企业将成为新生劳动力就业的重要去向。要将这些力量利用起来参与职业教育的发展,不得不借助行业协会的力量。行业协会作为行业企业的代表,了解行业企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独立于政府和市场之外,既能关注大局又信息灵通,弥补了政府和市场的不足,它作为管理和指导力量可以使社会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可以从整体上把握职业教育的发展全局,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贡献。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决定了行业协会参与职业教育的必然性。行业协会作为办学主体参与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由政府垄断向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管理过渡的产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行业协会作为管理指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