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单元定稿 雷云学_第1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单元定稿 雷云学_第2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单元定稿 雷云学_第3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单元定稿 雷云学_第4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单元定稿 雷云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科目:语文 第11 册 第8单元 课题: 25、 伯牙绝弦课时:1教学目标(分层)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教学重点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教具学具高山流水的乐曲教 学 过 程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师:我们来做一个文字游戏,老师说一个“杨柳依依”,你们也说几个这样的词。引导学生说词。老师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课件出示:清风徐徐杨柳依依明月皎皎炊烟袅袅流水淙淙芳草萋萋霞光灼灼春雨绵绵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引导

2、学生归纳总结出这些都是美丽的自然景物。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这些词语,对写作一定有帮助。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引入较好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4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指导:峨峨兮/ 若/ 泰山洋洋兮/ 若/ 江河伯牙谓/ 世/ 再无知音三、读懂课文内容1师:这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课文记叙了一

3、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借助课后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平时学习古诗知道学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课文的意思)2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3通过自学,你读懂了什么?(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4你从哪里看出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在生与生的交流中,教师作点拨、指导,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意思,并继续强化、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学生感情朗读此句。引导理解知己: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

4、知音?(表面的。肤浅的。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最能明白伯牙内心深处的表白)说话练习:如果你是伯牙,当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通过读去体会比较好。(失望、寂寞、忧虑、渴望)后来,当你终于遇到了子期,你的心情怎样的?(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5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出示课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质疑: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好啊!)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

5、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总结: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齐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老师赞叹“善哉”,理解“善哉”表赞叹的意思。理解知己的含义:学到此时,我们能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的含义了吗?(他们之间心息相通,是知音。)四、品味知音之情1伯牙琴艺高操,所奏乐曲悠扬动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赞叹?指导读钟子期赞叹的语句。2伯牙善鼓琴,他不同的琴声不仅能表现高山流水,还能让具有很高音乐鉴赏能力的子期感受到不同的场景。想象一下,伯牙的琴声还表现了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

6、、潇潇春雨等。3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你将如何赞叹?(“善哉,皎皎乎若明月!”)4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志在炊烟子期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5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

7、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6感情诵读24句。7而伯牙在楚国是著名的弹琴高手,他能通过乐曲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当他一次次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琴声中,弹奏出一首首美妙的乐曲时,你想,他渴望得到什么?(可能是称赞)周围的人会怎么称赞呢?(琴艺高超、琴艺炉火纯青)8这些赞美之声听多了也不过如此,如果你是伯牙,你还渴望什么?(渴望有一个懂自己音乐的人)当听到子期对自己心意的领会,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或会对子期说些什么呢?9从那以后,伯牙、子期形影不离,一个善鼓琴,一个善听,他们共同交流着对音乐的理解。再读课文14句,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10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

8、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学生读。可以配乐朗诵读,体会意境。师: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你如何理解伯牙当时的心情?引导学生感悟: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不能忍受无人倾诉的痛苦,无边的孤独寂寞,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伯牙用绝弦的方式表达对子期的思念。)11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请再读这句话。12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诵读课文。六、作业: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板书设计 25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所念绝弦(知音)钟子期善听必得之死板书设计简洁明了。课后反思本课设计时主要抓住

9、重点句“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体会知己含义,为了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设计了拓展练习,再围绕“绝弦”,让我们感受到不仅仅是伯牙、子期心灵相通的情义,最后设计了高山流水的音乐欣赏,让从教者与学生一起在美妙的音乐中感受艺术的魅力。教学时要多引导学生对文言文的读、思、悟,要读得充分,读得入理,读出韵味,理解自然水到渠成。科目:语文 第11 册 第七 单元 备课教师:雷云学 日期:2013-11-16课题: 月光曲课时:2教学目标(分层)自主学习课文生字,理解“传说、谱写、幽静、纯熟、清幽、恬静、陶醉”等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中的关键语段,了解并简

10、要概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从贝多芬的言行中体会他丰富的心理和情感,感受音乐家对穷人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初步感受联想的表达作用,体会月光曲的魅力,背诵文中描绘的月光曲的情景。教学重点初步感受联想的表达作用,体会月光曲的魅力教学难点初步感受联想的表达作用,体会月光曲的魅力教具学具倾听月光曲教 学 过 程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初步了解课文大意。读题。师诵第一小节,学生提炼要点并以“月光曲”开头说一句话,理解“传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出疑问:月光曲是怎样谱成的?学生围绕问题自学。组织交流。归纳梳理交流要点,导入下文教学。说明:在揭示课题后,学生通过听,了解与月光曲相关的信息,并以“月

11、光曲”开头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清楚地表达相似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初步了解传说中月光曲谱成的大概过程。二、学习27小节,体会人物情感。创设情境,理解“幽静”,了解贝多芬走近茅屋的原因。(板书:情不自禁走近)说明:引导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幽静”这一词语的意思,体会作为一个音乐大师,身处这样的意境中,很容易触动创作的思绪。学习兄妹俩的对话。引导学生在转述对话的过程中体会盲姑娘对音乐的喜爱,感受兄妹俩互相体谅的真情。板书要点,随机指导朗读。指导分角色朗读。根据要点概括对话的大意。说明:课文第3小节作者重点描写穷兄妹俩的对话,这既让贝多芬感受到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又让他感受到兄妹俩之间

12、的真情,这是他为盲姑娘弹奏一曲的原因,也是事情的起因。教师抓住这一写作特点,让学生在转述对话、圈画批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揣摩人物的情感,同时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要点信息,简要概括对话的大意,为达成本课时简要概括月光曲谱成经过这一训练目标作铺垫。(板书:走进)了解贝多芬走进茅屋后做了哪些事。学生交流。(板书:弹再弹)围绕“贝多芬为什么弹了一曲再弹一曲”深入研读。联系上下文,想象写话,揣摩贝多芬当时心里的想法。组织交流,随机学习盲姑娘和贝多芬的对话。品读盲姑娘的语言,体会她激动的心情,了解她不仅懂音乐而且熟知贝多芬的音乐。随机理解“纯熟”。品读贝多芬的语言,感受贝多芬小镇遇知己时的心情及对盲姑娘的

13、敬佩。指导朗读对话。小结贝多芬弹了一曲再弹一曲的原因。说明:教学时,先让学生抓住主要事件整体了解47小节这部份内容,再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写话,揣摩贝多芬当时心里的想法。在交流中相机学习盲姑娘和贝多芬的对话,由此了解贝多芬弹了一曲后又决定即兴创作一曲的原因,也是事情的发展。三、感受意境,指导概括。诵第8小节,渲染贝多芬创作时的情境。出示第9小节,初步感受文中月光曲所描绘的意境。让学生画出联想的句子。这样让学生区分实在事物和联想。让学生读皮鞋匠联想的句子时,先想象是几幅画面,并说说在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这样的想象对我班学生是个难点,因此我让观看了这段内容的视频,并通过抓住“微波粼粼、霎时间”来感

14、受海上月升的景象,同时想象此时的乐曲是怎样的节奏。(板书:记录谱成)引导学生根据贝多芬的行为线索简要概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4结并明确下一节课学习的内容。说明:通过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将学生带入贝多芬创作时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当时正是由于情、景的交融,触发了音乐家的创作激情,初步感受月光曲的意境之后,引导学生简要概括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过程。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第二课时 一、回顾。学生简要介绍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说明:回顾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复习根据课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二、学习810小节,感受月光曲的魅力。出示写景句,理解“清幽”,指导“幽”的书写。播放月光曲音乐,引导学

15、生想象乐曲所描绘的情境,进行个性化的描述。了解文中描绘的月光曲的情景。自读第9小节,用直线划出哥哥想象的内容,尝试读出感受。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交流感受,体会旋律的变化和贝多芬的情感,随机指导朗读。重视了学生的朗读。配乐,师生合作朗读,尝试背诵。理解“恬静”,从盲姑娘的神态中感受音乐给她带来的幸福和快乐。说明:本环节主要采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朗读中了解文中描绘的月光曲的情景,体会乐曲的美妙旋律和音乐给兄妹俩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并初步感受联想的表达效果,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引读第10节描写贝多芬的句子,结合“飞奔”感受贝多芬急切的心情。指导朗读。想象贝多芬离开后兄妹俩的对话,续写课文内容

16、。说明:在想象写话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同时,学习运用不同的表达形式写好一段对话,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贝多芬的人格魅力。三、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围绕月光曲得名的原因展开讨论。感悟人们赋予月光曲这一“传说”的内涵。说明:围绕月光曲得名的原因,通过对“传说”的深入理解,感受音乐家用高超的技艺、真挚的情感、丰富的想象进行创作,为热爱音乐的人带来幸福和快乐,进一步揭示课文主题。板书设计 26、月光曲 海 上 升 明 月 月亮升起 月亮升高 风卷巨浪微波粼粼 穿过微云 波涛汹涌 (舒缓) - (增强) - (高昂)板书设计好。课后反思学生要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17、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这课有两个突破点:一是从联想中感受月光曲的美妙体会贝多芬的高超技艺,二是体会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真挚的情感。科目:语文 第11 册 第8单元 备课教师:雷云学 日期:2013-11-16课题: 蒙娜丽莎之约课时:1教学目标(分层)1、能认读“矜持、璀璨”等词语,积累“难以捉摸、转瞬即逝”等成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图文对照,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3、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感受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教学

18、难点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教具学具1了解作者相关知识,写作背景,对战象有一定了解;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大象的相关资料,可以搜集其他关于大象及人与动物的故事。教 学 过 程(一)吟读,导入新课1、同学们,这是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出示图片),你看有许多人在等待,他们在等待什么?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屏幕上的小诗:队伍像一条长龙/大家都在静静地等着/一群灰鸽飞来/在我们身边大摇大摆地散步/有的好奇地歪着头看着我们/猜想我们在做什么/它们猜得到吗/大家正在等着探访/那刚从巴黎飞来的世界著名的美丽女子/听说美法两国多次交涉/她才能暂时离开巴黎的卢浮宫前来纽约/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

19、她的风采呢/我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有朝一日/她能从大洋彼岸飞来与我们相约/我猜想今天来“赴约”的人一定很多/但队伍之长还是远远地超出了我的想象/不知过了多久/终于看到了她/近了/更近了/终于跟她面对面了/她/就是诞生于达芬奇笔下/面带永远微笑的“蒙娜丽莎”!很好的一种教学形式。2、读了这一首小诗时,你体会到作者和人们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在等待?(仰慕、期盼、兴奋)3、是呀,人们在仰慕和期盼中等待,这等待就是为了这样的相遇。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蒙娜丽莎之约”(板书课题,齐读)(二)速读,整体感知1、快速地朗读课文,在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想一想:课文哪几段着重向我们描绘了这一幅世界名画。

20、(生自由出声读课文)2、检查词语:肖(xio)像、脸颊、悄然、难以捉摸 矜持 沐浴 璀璨 转瞬即逝3、课文哪几段着重向我们描绘了这一幅世界名画?(三)细读,感受魅力。1、细读课文57自然段,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划出句子,写写批注。2、 随机交流,感受名画的魅力。句子一:她的脸颊放着红光,一头黑发轻松地垂在双肩,她的眼神是那样柔和与明亮,嘴唇看来不像是涂抹的色彩,而是真的血肉。仔细看她的颈项,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1)你是从哪些词体会到这幅画的魅力?(板书:逼真的形象)这段描写让你想起了哪些词语呢?(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似真亦幻)怪不得作者说(生读)“近了,更

21、近了,蒙娜丽莎就像真人一样慢慢地走进你。”怪不得作者说(生读)“我随着队伍慢慢地走近她,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2)奇异是什么意思?(奇怪,与一般的不同)仅仅是看一幅画,作者的内心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起伏呢?出示:据资料显示,这个已经活了五百多年的女子,曾经经历过战火的洗礼,品尝过一次次被窃夺的痛苦,可谓是饱尝了人间的风雨沧桑。记得当年蒙娜丽莎失窃之时,成千上万的人为之痛不欲生。法国政府则把当日定为“国难日”;而当她失而复得时,举国欢腾,其盛况不啻(ch)于国家重获新生。 (3) 你觉得这些人心中的蒙娜丽莎还是一幅画这么简单吗?是呀,怪不得作者有缘与她相见时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出示画像

22、)可以让空洞的说理变得直观形象。请你多看几眼蒙娜丽莎,想象作者当时心中会怎样说?(4)引读:就是这样一个奇女子,撩拨着无数世人的梦,让他们念想着与她见上哪怕一面。此刻,我看到了蒙娜丽莎(生接读)句子二: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1)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板书:神秘的微笑(2)你从哪些词语的描写中感受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3)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打动了成千上万一睹芳容的人。谁来读读这段话,读出这种神秘。(指名两人读

23、,齐读)(4)质疑:眼神和嘴角组合成的微笑,怎么会蕴含着那么复杂的情感呢?预设1:作者的想象作者的想象让平面变得立体,让静止变得鲜活,这样的描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名画的魅力,还能使文章更吸引人。 预设2:达芬奇天才的想象力和神奇的画笔课件补充资料:500多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确实,在不同角度不同光线下欣赏这幅画,人们都会得到不同

24、的感受。那微笑时而温文尔雅,时而安详严肃,时而略带哀伤,时而又有几分讽嘲,神秘莫测的微笑显露出神秘莫测的内心世界。读了资料,你获得哪些信息?(5)小结:伟大的画家达芬奇,用他天才的想象力和神奇的画笔,让蒙娜丽莎的微笑成为永恒美的象征。怪不得(齐读)当年蒙娜丽莎失窃之时,成千上万的人为之痛不欲生。法国政府则把当日定为“国难日”;而当她失而复得时,举国欢腾,其盛况不啻(ch)于国家重获新生。句子3:蒙娜丽莎的身姿和双搭的双臂使她显得大方、端庄。她的脸部、颈部和双手好像沐浴在阳光里,格外明亮动人;她的右手,刻画得极其清晰细腻,富有生命的活力;她的朴素的茶褐色衣服更加衬托出特有的生命力。她身后的背景充

25、满着幻觉般的神秘感,山峦、石桥、流水、树丛、小径,在朦胧中向远方蜿蜒隐去。在这空旷而深远的背景里,蒙娜丽莎更加美丽动人。(1)这段话描写了什么?(身姿、双臂、脸部、颈部、双手、服饰、背景)(2)这些局部与背景描写中,哪里让你感觉到这幅画的魅力? (3)小结:是呀,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达芬奇他是一位集雕刻家、建筑师、工程师、科学家等多种才艺于一身的画家,他用他的智慧,完成了一个完美的构图。于是,美丽、智慧、永恒三位融于一体。来吧,用朗读来诠释一下达芬奇高超的画技(齐读后,男女生分别读)(四)诵读,总结延伸1、激情朗读:蒙娜丽莎温婉端庄,在她的身上展现着人性美的光辉,她的美超越了国界,超

26、越了时空,难怪作者王克难在文章的结尾这样告诉我们(生读结尾)我们在一睹蒙娜丽莎的迷人风采之后,也会情不自禁地说我们相信每一个人在目睹蒙娜丽莎的绝美风韵之后,也会动情地说2、积累内化:名画散发着魅力,同样这篇文章的语言也散发着魅力。请大家自由的、大声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直接描写画作的部分,感受画面的魅力和作者细腻的笔触。试着把自己喜欢的语言背下来。3、延伸课外:达芬奇是一位天才画家,他的一生留下了许多杰作,我们一起来欣赏。(配乐展示画作)课文最后是他另一幅著名的画作最后的晚餐,关于这幅画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请课外去搜集这幅画作的资料,并能学作者把自己看到的加上自己的联想和想象的写法描写一段话。

27、板书设计感觉 蒙娜丽莎之约 微笑 想象 整体 课后反思应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科目:语文 第11 册 第8单元 备课教师:付英 日期:2013-11-16课题: 我的舞台 课时:1教学目标(分层)1.读读记记“降生、模仿、身段、造就、抗议、风度、炼就、毅力、不解之缘、暗无天日、眼冒金星、一反常态、为所欲为、暑去寒来、不在话下、切切私语、无言以对”等词语。 2.用比较快的速度读懂课文,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3.感受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悟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教学难点体会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

28、力。教具学具收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教 学 过 程(一)问题引入 1.“舞台”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作者对“舞台”有怎样的感情?找出文中的句子,用横线划出。 (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3.再找出与这句相照应的句子读一读。(结尾句) 设计意图:提出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一下找到学习的切入点,抓住重点问题学习。 (二)交流、讨论 学生找出以下句子,随机交流。 1.我还没有出生,便和舞台结下了不解之缘。 (1)你从哪里看出舞台和“我”结下了不通过提问让学生去把握课文的重点。解之缘? (2)读了句子,你感受到什么? 是啊,在娘胎时,“我”就“登台唱戏”;一出世,就亮开嗓门唱;这些精彩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我”的艺术天分。 2.一次,小花猫看得兴起,竟蹿上了床。我为赶它下“台”,脚下没留神,一个倒栽葱,摔下床来,直摔得我眼冒金星,半天没缓过劲儿来。 “我”刚会走路,就在小床上模仿母亲“演戏”,“我”的观众无处不在,奶奶、爷爷,就连小花猫也成了“我”的观众。一个活泼可爱、热爱艺术的孩童形象活生生地出现在读者面前,“我”的家里是多么热闹,作者笔下的场景是多么生动有趣。谁能读出有趣? 指导朗读。 3.每次演出,我一定要到台上去看,即使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憋闷的满头是汗,也兴趣盎然。 “兴趣盎然”指我看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