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副高职称考试试卷_第1页
公路工程副高职称考试试卷_第2页
公路工程副高职称考试试卷_第3页
公路工程副高职称考试试卷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筑材料A. 强度、硬度、塑性都提高B. 强度提高,塑性降低一、单选题C. 强度降低,塑性提高D. 强度与塑性都降低1、 的沥青当施加荷载很小时,或在荷载作用时间很短时,具有明显的弹性变形。12、粉煤灰水泥后期强度发展快的最主要原因是 水化反应生成物越来越多的结果。( A )(B )A. 凝胶型结构B. 溶凝胶型结构A 活性 SiO 2 和 Al 2O2 与 C 2SB. 活性 SiO 2 和 Al 2O2 与 Ca (OH ) 2C. 溶胶型结构D. 固胶型结构C. 二次反应促进了熟料水化D. (B+C )2、为工程使用方便,通常采用 确定沥青胶体结构的类型。 ( A)13、抗渗性最差的水泥

2、是 。 ( C )A. 针入度指数法B. 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法A. 普通硅酸盐水泥B. 粉煤灰水泥C. 环与球法D. 溶解吸附法C. 矿渣水泥D. 硅酸盐水泥3、通常情况下轻集料混凝土的破坏一般是(B )。14、坍落度小于 的新拌混凝土,采用维勃稠度仪测定其工作性。( C )A. 沿着砂、石与水泥结合面破坏A. 20mmB. 15mmC. 10mmD. 5mmB. 轻集料本身强度较低,首先破坏15、在相同稠度等级的沥青中,氧化沥青的沥青质含量增加,使沥青的高温稳定性得到C.A 和 B 均正确D.A 和B均错误 ,但低温抗裂性也相应。 ( C )4、按现形常规工艺, 作为生产沥青原料的原油基属的选

3、择,最好是选用 原油。( C)A. 提高,提高B. 降低,降低C. 提高,降低D. 降低,提高A. 中间基B. 石蜡基C. 环烷基D. 以上均不对16、粗集料的抗压强度通常用 指标来反映。( C )5、与氧化沥青相比, 通常直馏沥青具有较 的低温变形能力, 但温度感应性 。A. 磨耗值C. 磨光值D. 压碎值D.冲击值( A )17、由细度模数为3.3 的天然砂改为细度为2.0 的天然砂,为保持水泥混凝土强度不变A. 好,大B. 好,小C. 差,大D. 差,小和坍落度不变,则最合适的办法是 。( B)6、石油沥青的三组分分析法是采用(B )。A 增加砂率B. 减小砂率C. 增加拌和用水量D.

4、减小水泥用量A. 沉淀法B. 溶解吸附法C. 蒸馏法D. 氧化法18、沥青混合量粘膜试验的目的是检查沥青混合料的(A )。7、水煮法是将沥青裹覆后的集料在蒸馏水中浸煮3min ,按沥青膜剥落的情况可分为 A. 沥青用量B. 矿料级配C. 沥青的标号D. 矿料与沥青的粘附性 个等级。( C )19、普通水泥混凝土用砂,按(C )筛孔的累计筛余百分率划分为、个级配区。A. 3B. 4C. 5D. 6A. 2.5mmB. 1.25mmC. 0.63mmD. 0.315mm8、颗粒材料的密度为,毛体积密度为,20、下列指标中,能判定水泥为废品的指标为(A )。s,表观密度为 ,堆积密度为 s ,则以下

5、关系正确的是 (C)A. SiO 2 含量超标B. 包装标志中无水泥品种C. 生产者名称不详D. 出厂期过,s长A. s sB. sC. D. 21、饱和分含量增加,可使沥青稠度,树脂含量增加,可使沥青的延性。,ss,ss,9、煤沥青中含有 ,在施工加热时易产生泡沫和爆沸现象。( C )( D )A. 油分 B. 气体C. 水分D. 以上都不是A. 降低,降低B. 增加,增加C. 增加,降低D. 降低,增加10 、我国用 方法作为评价水泥强度的标准方法。( B)22、修筑现代高等级沥青路面用的沥青,都应属于(B )。A水泥净浆强度试验B. 水泥胶砂强度试验A. 凝胶型结构B. 溶凝胶型结构C.

6、 水泥混凝土强度试验D. 压碎值试验C. 溶胶型结构D. 固胶型结构11 、随着钢材含碳量的提高,钢材的。 ( B )23、不同性质的矿粉与沥青的吸附力是不同的,易与石油沥青产生较强的吸附力是1。(A)7、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中,计算粗、细集料用量的方法有(A、D)。A. 石灰石粉B. 石英砂粉C. 花岗岩粉D. 石棉粉A. 质量法B. 绝对体积法C. 假定表观密度法D. 体积法24、影响混凝土强度最大的因素是。 ( B)8、水灰比影响水泥混凝土的(B、D)。A. 砂率B. W/CC. 骨料的性能D. 施工工艺A. 坍落度B. 耐久性C. 工艺性D. 强度25、不属于水泥溶解性腐蚀的类型是

7、 。( D )9、表示混凝土强度等级的两项内容分别是(B、D)。A. 镁盐腐蚀B. 一般酸的腐蚀C. 碳酸腐蚀D. 硫酸盐腐蚀A. 抗压强度B. 符号“C ”C. 标准立方体抗压强度D. 立方体抗压强度标26、下列钢牌号中属于碳素结构钢的是。 ( D )准值A. Q295-BB. Q235-EC. 35MnD. Q255-B10 、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含义包括(A、B、 C)。27、混凝土的棱柱体强度fx 与混凝土的立方体强度fy 二者的关系 。( A )A. 按标准制作的 150mm的立方体试件B. 标准养护至28 天A. fx fyB. fx fyC. fx fyD. fx fyC. 按标准方

8、以内的抗压强度值D. 按 *方法的换算值28、车辙试验主要是用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 。( A )11 、沥青混合料的表观密度是按单位表观体积混合料的质量,表观体积包括(A、 B)。A. 高温稳定性B. 低温抗裂性C. 耐久性D. 抗滑性A. 实体体积B. 不吸水的内部闭口孔隙体积29、含水率为 5 的砂 220g ,将其干燥后的重量为(B )。C. 开口孔隙体积C. 部分开口孔隙体积A. 209gB.209.52gC. 210gD. 210.9g12 、A 、B 、C 、D 四种同标号沥青,老化试验结果按序(质量损失、针入度、20 延度)30、对于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的视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为(A )如

9、下,请从中选出两种抗老化性能好的沥青。(B、C)A. 水中熏法B. 表干法C. 蜡封法D. 体积法A. -0.7 , 42 , 60cmB. 0.8 , 50 , 68cm二、多选题C. -0.8 , 52 , 70cmD. 0.7 , 38 , 50cm1、就同一强度等级而言,道路水泥与普通水泥相比较其优点是(B、C )。13、A 、B 、C、D 四个检测单位对同一沥青试样按规定方法对针入度、延度和软化点进A. 抗压强度高B. 抗折强度高C. 耐磨性能好D. 需水量小行了试验,结果按序如下,你认为哪家结果较可信(A 、 D)(单位略)。2、集料试验中折算成SO 2 含量来测试的物资是(B、D

10、 )。A. 80 , 100 , 42B. 100 , 100 ,45 C. 70 , 100 , 40 D. 90 , 100 , 41A. 氧化硫B. 硫化物C. 硫铁矿D. 硫酸盐14、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和残留稳定度的单位分别是(B、 C)。3、碱骨料反应应具备的条件是(A、 B、C )。A. MPaB. KNC. D. mmA. 水泥中含超量的碱B. 充分的水C. 骨料中含有碱活性颗粒D. 合适的温度15、当砂中含较多( A 、D )碎屑时,在硬化的混凝土中与水化铝酸钙反应生成硫铝酸4、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计算式中的r1、 r2 、 .r n 的物理含义,下述说法正确钙结晶,

11、体积膨胀,产生破坏作用。的是 。( A、 D)A. 石膏B. 动植物腐蚀土C. 云母D. 硫铁矿A. 各矿料对水的相对密度B. 各矿料的表观密度C. 各矿料的表观相对密度D.16、在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的初始值OAC 时,取三个沥青用量的平均值, 它们分别是 ( A、细集料用表观相对密度B、C)。5、100mm 非标准立方体混凝土抗压强度换算系数为( A ),100mm 100mm 400mmA. 最大密度对应的沥青用量B. 最大稳定度对应的沥青用量非标准试件抗折强度换算系数为(D )。C. 空隙率中值对应的沥青用量D. 流值中值对应的沥青用量A. 0.95B. 1.05C. 0.75D. 0.8

12、517、软化点试验时,软化点在80 以下和 80以上其加热起始温度不同,分别是(B、6、对编号为A、B 、 C、 D 的四个雷氏夹进行用前标定,由以下结果写出可选用夹的编D)。号( A、 D)。A. 室温B.5C.22D.32A. 2x 17.5mmB. 2x 14.8mmC. 2x 20.5mmD. 2x 16.6mm18、提高砼拌和物流动性的合理措施有(B、 D)。2A. 加水B. 保持水灰比不变加水浆C. 砂率不变加砂石D. 加减水剂1、砂子筛分曲线位于级配范围曲线图中的1 区、2 区、 3 区说明什么问题?三个区以外19、石料的毛体积密度是在规定条件下,单位毛体积石料的质量,毛体积包括

13、(A、 B、的区域又说明什么?配置混凝土,选用哪个区的砂好些?为什么?C)。答:工程用砂是把细度模数在 1.6-3.7范围内的砂按0.63mm 筛孔的累计筛余百分率A. 实体体积B. 开口孔隙体积 C.闭口孔隙体积D. 空隙体积分为三个级配区,若混凝土用砂的级配曲线完全处于三个区的某一个区中,(具体按20、限制集料中的含泥量是因为其含量过高会影响(B、C、D)。0.63mm 筛孔累计筛百分率确定) ,说明其级配符合混凝土用砂的级配要求。A. 混凝土的凝结时间B. 集料与水泥石粘附C. 混凝土的需水量D. 混凝土的如果砂的级配在一个 (或几个) 筛孔超出了所属的级配区范围,说明该砂不符合强度级配

14、要求,不得使用。配置混凝土优先选用级配符合区级配要求的砂,区砂由中砂和21、若施工中发现混凝土拌合物有明显的离析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A、 B)。一部分偏粗的细砂组成,用区砂拌制的混凝土拌和物其内摩擦力、保水性及捣实性均A. 集料的配置B. 水泥浆用量过大C. 拌和不均匀D. 拌和时间过长较区和区砂要好,且混凝土的收缩小,耐磨性高。22、混凝土粗骨料中针、片状颗粒含量过高时会影响混凝土的(A、B)。2、水泥混凝土计算配合比为1 :2.13 :4.31 ,水灰比为 0.58 ,在试件调整时,增加了A. 影响混凝土的强度B. 影响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10 的水泥浆用量,试求:C. 影响混凝土的

15、保水性D. 影响混凝土单位用水量 该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不能用假定密度法);23、下列影响沥青混合料技术性质的因素中,与矿料间隙率不相关的是(A、D)。 若已知以试验室配合比配置的混凝土,每立方米需用水泥 320Kg ,求 1 立方米A. 集料最大粒径B. 细砂用量C. 石粉用量D.沥青针入度混凝土中其他材料的用量?24、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矿料间隙率包括(A、B )两部分。 如施工工地砂、石的含水率分别为5、 1,试求现场配置400L 混凝土各种A. 空隙率B. 沥青体积百分率C. 混合料间隙率D. 骨料空隙率材料的用量?(计算结果精确至1Kg )25、砼配合比设计中的三个主要参数是(A、B、

16、C)。解: 计算基准配合比A. 水灰比B. 砂率C. 单位用水量D. 配置强度水泥浆用量增加 10 26、沥青混合料试件成型时,料装入模后用插刀沿周边插捣(C )次,中间( D )次。基准配合比应为:1.1 :2.13 :4.31 1: 1.94 : 3.92W/C 0.58A. 13B. 12C. 15D. 10 水泥 320Kg (已知)水 320*0.58186Kg27、为保持结构的耐久性,在设计砼配合比时应考虑允许的(A、 B)。砂 320*1.94 621Kg石 320*3.921254KgA. 最大水灰比B. 最小水泥用量C. 最大水泥用量D. 最小水灰比 水泥 320Kg (已知

17、)砂 621* (1+5 ) 652Kg28、集料的堆积密度是指单位堆积体积集料的质量,堆积体积包括(A、B、 C、 D)。石 1254* ( 1+1 ) 1267KgA. 集料实体体积B. 集料颗粒的闭口孔隙体积C. 集料颗粒的开口孔隙体积水 186- (1254*1 +621*5 ) 142KgD. 集料粒间的空隙体积配置 400L 混凝土各种材料的用量:29、水泥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在什么情况下试验结果作废(B、 C、 D)。水 142*0.4 57Kg水泥 320*0.4 128KgA. 一个试件破坏断面位于加荷点外侧B. 两个试件破坏断面位于加荷点外侧砂 652*0.4 261Kg石

18、 1267*0.4 507KgC. 整组试件破坏断面位于加荷点外侧D. 有两个测值与中间值差值超过中间值的3、某实验室在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试验时,发现空隙率和饱和度均能满足规范要求,15但目测混合料干涩,沥青用量明显偏小,甚至有花白料,请分析原因,同时应如何进行30、与单级配相比,连续级配的优点是(A、B、 C)。调整?A. 混凝土有良好的工作性B.拌和物不易产生离析答:问题出在矿料品种或矿料配合比例上,从品种讲骨料为非富含棱角骨料、或C. 所配置的新拌混凝土较密实D.水泥用量相对小细骨料偏粗,从配合比例讲可能是粗骨料或细砂用量过小,而矿粉用量过大,导致矿料三、综合题间隙率小,混合料极易压密

19、,很小的沥青用量空隙率和饱和度就能满足要求,而沥青用3量明显偏小。修正:如为配合比例所致,可通过增加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相应减少石粉用量对配合比进行修正。更换:如为骨料品种所致,就要考虑换用富含棱角粗骨料,或添加细砂,以增加矿料间隙率,尽而达到增大空隙率的目的。4、甲乙两种沥青,技术指标如下表,试分析评判甲、乙两种沥青质量的优劣(包括温度感应性、 PI 值、胶体结构、变形能力等) 。种类指标甲针入度( 25 , 100g ,5s)( 1/10mm )100软化点( RB)4525 、 5C、 n/min 、100( C 、 n)延度15 、5C 、 n/min 、100( C 、 n)分析:

20、P1甲 0.79甲沥青为溶凝胶结构,具有较好的路用性能。P1乙 2.66乙沥青为凝胶结构,具有较低的感温性,但低温变形能力差,甲沥青的质量优于乙沥青。工程测量一、单选题1、测量学的主要任务是(C )。A. 测绘B. 测设C.测绘和测设D. 制图2、在地理坐标中,平面位置是用(B )表达的。A. 直角坐标B. 经纬度C. 距离和方位角D. 高程3、控制测量包括(A )。A. 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B. 国家控制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C. 导线测量和三角测量D. 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4、若以过 A 点的水准面为高程起算面,B 点的高程为20.108 米,现已知 B 点的高程为50.168 米,则

21、 A 点的绝对高程为( B)A. 20.226米B. 30.060米C. 80.228 米D. 60.120米5、在地面上A 、B 两点中间安置水准仪,两点上分别立水准尺,在A 尺(点)上读数为 a,在 B 尺(点)上的读数为b,则 B 点到 A 点的高差为(B )。A. a bB. b aC. a+bD. (a+b ) /26、在进行水准测量时,保证前后视距基本相等主要是为消除(B )。A. 十字丝误差的影响B. 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误差的影响C. 水准尺刻划误差的影响D. 仪器下沉的影响7、在水准测量中,前后视距相等不能消弱或消除下列哪项误差的影响(D )。乙B.大气折光误差C. 地球曲

22、率误差D. 水准尺零点误差A. 视准轴残存误差8、下面对经纬仪轴线的描述,错误的是(A )。100A. 望远镜目镜光心与十字丝交点的连线称为视准轴B. 通过水准管零58点的圆弧的切线称为水准管轴C. 通过圆水准器的零点的球面法线称为圆水准器轴5D. 经纬仪旋转的几何中心轴线称为竖轴9、经纬仪测量水平角时,正倒镜瞄准同一方向所读的水平方向值理论上应相差(A )。A. 180 2C.90 D.270 B. 010 、某段距离的平均值为 100m ,其往返较差为 +20mm ,则相对误差为(C )。A. 0.02/100B. 0.0002C. 1/5000D. 0.0000211 、若地形点在图上的

23、最大距离不能超过3 厘米,对于1/500 的地形图,相应地形点在实地的最大距离应为(A )。A. 15mB. 3mC. 30mD. 1.5m12 、已知经纬仪竖盘的刻划注记形式为顺时针,盘左望远镜水平时竖盘读数为90 ,经盘左、盘右测得某目标的竖盘读数分别为:L 76 34 00 ,R 283 24 00 ,则竖盘指标差X为(B)。A. -2B. -1C. +1D. +213 、已知 Zx-y , x 和 y 的中误差分别为mx4, my 3 ,则 Z 的中误差为:( A )A. 5B. 1C. 2.64D. 714 、观测水平角时,当不同高程的两目标点与经纬仪竖轴在同一竖面时,此两点水平读盘

24、读数理论上应该( A )A. 相等B. 不相等C. 相差一个水平角D. 相差一个竖直角15 、对某量做了N 次等精度观测,则该量的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为观测值中误差的(B)。4A. N 倍B. N* 倍C. N N2 倍D. N/2 倍角,若要使测角精度达到3,则测回数不应少于(B )个测回。16 、观测水平角时,照准不同方向的目标,下列旋转照准的方法正确?( A )A. 2B. 3C. 4D. 5A. 盘左顺时针,盘右逆时针方向B. 盘左逆时针,盘右顺时针方向26 、已知长沙某地的经度为112 47 ,则它位于的3带带号及该 3带的中央子午线经C. 顺时针方向D. 逆时针方向度为( B )。1

25、7、同一地形图上,等高线平距越大,说明(D )。A. 37 ,111 B. 38,114C. 39 ,117 D. 36 ,108A. 等高距越大B. 地面坡度越陡C. 等高距越小D. 地面坡度越缓27 、某直线 AB 的真方位角为48 50 15 ,A 点磁偏角为 -245 ,子午收敛角为 +212 ,18、在小范围内,施测大比例尺地形图时,以(D )作为投影面。则该直线的磁方位角为(A)。A. 大地水准面B. 参考椭球面C. 圆球面D. 水平面A. 48 53 00 B. 48 50 15 C. 48 47 30 D. 48 55 45 19、用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测定A 、B 之间的高差(

26、A 为测站点, B 为目标点),仪器与目28 、选择一项填入下面句子:等高线 是与地面相交的曲线,高程相等的点标同高,测得斜距为83.245m,竖盘读数为83 12 16 (竖盘为顺时针注记),则 A、B在同一条等高线上。 ( C )之间的高差为(C)。A. 水平面,一定B. 水准面,一定C. 水平面,不一定D. 水准面,不一A. +9.920mB. -9.920mC. +9.850mD. -9.850m定20 、对某一量进行观测后得到一组等精度观测值,则该量的最合适值为这组观测值的29 、我国公路缓和曲线一般采用(A )的形式。(C)。A. 回旋曲线B. 三次抛物线C. 双纽线D. 二次抛物

27、线A. 最大值B. 最小值C. 算术平均值D. 中间值30 、以下不能用作矿井平面联系测量的是( B)。21、中误差反应的是(A)。A. 一井定向B. 导入高程C. 两井定向D. 陀螺定向A. 一组误差离散度的大小B. 真误差的大小二、多选题C. 相对误差的大小D. 最合适值的大小1、测设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工作原则是(A、B、 C)。22、 1: 5000 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是( D)。A. 由整体到局部B. 由高级到低级C. 先控制后碎部D. 先概略后精确A. 5mB. 0.1mmC. 5cmD. 50cm2、普通测量学中,确定地面点位的二个基本元素是(A、C、D)。23、下列关于等高线的叙述

28、是错误的是(A)。A. 水平角B. 斜距C. 平距D. 高差A. 所有高程相等的点在同一等高线上3、水准仪各轴线应该满足的条件是(A、 B、C)。B. 等高线必定是闭合曲线,即使本幅图没闭合,则在相邻的图幅闭合A. 视准轴平行于水准管轴B. 十字丝横丝垂直于仪器竖轴C. 等高线不能分叉、相交或合并C. 圆水准器轴平行于仪器竖轴D.视准轴垂直于仪器竖轴D. 等高线经过山脊与山脊线正交4、用视距法测量水平距离和高差时,需要用经纬仪观测的数据是( A、B)。24、下图为某地形图的一部分,三条等高线所表示的高程如图所示,A 点位于 MN 的连A. 视距间距B. 竖盘读数C. 中丝读数D. 仪器高线上,

29、点 A 到点 M 和点 N 的图上水平距离为MA 3mm ,NA 2mm ,则 A 点的高程为5、用经纬仪进行水平观测是,采用盘左、盘右的观测方法可以消除或削弱(A、B、D)(A)。的影响。A. 36.4mA. 横轴误差B. 照准部偏心差C. 竖盘指标差D. 视准轴误差B. 36.6m6、水准测量中的以下误差属于系统误差(A、 D)。C. 37.4mA. 水准尺不直B. 视差未消除C. 水准尺刻度不均匀D. 水准仪下沉D. 37.6m7、直线定向时所依据的标准方向有(A、 B、C)。25、用 DJ6型光学经纬仪测一水平A. 真北方向B. 磁北方向C.坐标北方向D. 基本北方向58、观测条件包括

30、(A 、B、 C)三个方面。A. 观测者B. 外界环境C. 仪器D.温度9、地物符号可分为(A 、 B、D )。A. 比例符号B. 非比例符号C. 地貌符号D. 半比例符号10 、道路平面线形是由(A、 B 、C )三要素组成。A. 直线B. 圆曲线C. 缓和曲线D.竖曲线11 、对圆曲线起控制测量的主点有圆曲线的(B、C 、D )。A. 圆心点B. 圆中点C. 圆直点D. 直圆点12 、隧道测量中贯通误差分为以下几类(A、C 、D )。A. 横向误差B. 角度闭合误差C. 纵向误差D. 高程误差13、附合导线与闭合导线坐标计算的不同之处为(A、B )。A.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B. 坐标增量闭合

31、差的计算C. 坐标方位角的计算D. 坐标增量的计算14、地形图图式符号有以下三种(A、 B、C)。A. 地物符号B. 地貌符号C. 注记D. 特殊符号15、高程放样可以用( A、B 、 C、 D)的方法。A. 水准测量D. 钢尺直接量取垂直距离C. 三角高程测量D. 全站仪三维测量16、导线坐标计算的起算数据可以是(B、 C)。A. 一个点的坐标B. 两个点的坐标C. 一个点的坐标和一条边的坐标方位角D.一个坐标方位角17、各测回间改变度盘起始位置不能消除(A、 B、C)误差。A. 视准轴B. 横轴C. 指标差D.度盘刻划18、关于测量中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中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联系,以下说法正确

32、的是 ( A 、B、 C)。C. 水准测量高差的中误差与路线长度的平方根成反比D. 水准测量高差的中误差与测站数的平方根成反比22 、在地形图上可以(A 、 B 、C、D )。A. 确定点的空间坐标B. 确定直线距离C. 确定指定坡度的路线D. 确定汇水面积23 、三、四等水准测量时,采用后、前、前、后的观测顺序可以减缓(B 、 C)的影响。A. 水准尺零点误差B. 仪器下沉C. 水准尺下沉D. 校正后残余误差24、下列关于竖直角和天顶距说法正确的是(B、 D)。A. 竖直角不能等于零B. 同一方向线的竖直角与天顶距之和为90 度C. 天顶距可为负D. 竖直角可正可负25、导线布设的形式有(

33、A 、B 、 C)。A. 支导线B. 附合导线C. 闭合导线D. 无定向导线26、小三角网的布设形式有(A、B、 C)。A. 单三角锁B. 中点多边形C. 大地四边形D. 导线网27 、以下属于地形图注记的有(A 、 B 、C、D )。A. 地名 B. 路名C. 水流方向D. 等高线高程28、等高线分为( A 、 B 、C)。A. 首曲线 B. 计曲线C. 间曲线D. 示坡线29、坐标格网的绘制常用的方法有(B、 C)。A. 用直尺直接绘制B. 用直尺和圆规绘制 C. 用坐标格网尺绘制D. 用圆规绘制30、在地形图上估算土石方量常用方法有(B、C、D)。A. 坐标法 B. 等高线法C. 断面法

34、D. 方格网法三、计算题A. 坐标轴互换B. 象限顺序相反C. 三角函数应用方法不变D. 角限顺序相同19、以下关于红外测距仪正确的是(A、C)。A. 一般使用二种以上调制频率的电磁波B. 低频电磁波用来保证精度C. 高频电磁波用来保证精度D. 一般使用一种频率较低的电磁波20、偶然误差的统计特性包括: (A 、 B、C 、 D)A.B. C. 对称性D. 补偿性21 、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 B )。A. 水准测量高差的中误差与测站数的平方根成正比B. 水准测量高差的中误差与路线长度的平方根成正比1、完成下列附合导线计算表,其中到 mm 。(改正)坐标方点位角观测角名 A()B202 47

35、08A 、 B、C 、D 为已知点,观测角为右角,计算取位距离改正改正坐标( m)Y后后X( m)XYXY(1429.590772.71411.700869.8144.650106()P167 21 56116.440()1127.C1442.020175 31 25500D1429.0201283.E辅助计算:Fx=Fy=F=K=Kx=1/30002、完成以下中平测量手薄的计算测点水平尺读数( m)视线高程( m)后视中 视前视BM31.238K2+9201.342+9401.678+9600.320+9802.152K3+0000.897+ZD11.5490.860+0200.231+04

36、01.004+0601.324+0801.546ZD21.8662.126+095.680.415+1000.430+1201.020+1401.246ZD31.4563、路线转角为 28 30 50 ,在该处设置圆曲线半径R 250m ,缓和曲线长Ls 70m的平曲线, JD 桩号为 K17+568.38 ,试求曲线测设元素及各主点桩号?解:切线增量: qLs/2-Ls 3/240R 270/2-70 3 /240*250 2 34.977内移值:P Ls2 /24R Ls 4 /2688R 370 2 /24*250 70 4 /2688*250 30.817 Ls/2R*180 /28.

37、6479*70/250 8.021切线长: T( R+P )*tan(/2)+q ( 250+0.817 )*tg(28 30 50 /2)+34.977 98.709曲线长: L R* (2 )*/180+2Ls ( 250* ( 28.514-2*8.021 )* /180+2*70194.419外距: E ( R+P )sec(/2 )-R (250+0.817 )sec( 28 30 50 /2)-250 8.787超距: Dh 2T-L 2*98.709-194.419 2.999 3.0五个主点桩号:高程( m)备注ZH JD-T K17+568.38-98.709 K17+469

38、.67缓圆点:HY ZH+Ls K17+469.67+70K17+539.6786.428圆缓点: YH HY+ ( L-2*Ls ) K17+539.67+ ( 194.419-2*70 ) K17+594.09缓直点: HZ HY+ (L-Ls ) K17+539.67+ (194.419-70 ) K17+664.09曲中点: QZ HZ L/2 K17+664.09- (194.419/2 ) K17+566.88由 QZ 桩号算出的 JD 桩号为: K17+566.88+3/2 K17+568.38与原 JD 桩号相同,说明计算无误。1、 完成下列附合导线计算表,其中A 、B 、C、D 为已知点,观测角为右角,计算取位到 mm 。(改正)距离XY改正后改正点坐标方位角X观测角( m)(m)(m )名(m)( A100 26 24()B202 47 0877 39 24144.65030.922141.30630.920141()P167 21 5690 17 39116.440-0.598116.438-0.600116C175 31 2594 46 257D1、公路等级可分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