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兰题杂存长卷》看白蕉继承二王书风_第1页
从《兰题杂存长卷》看白蕉继承二王书风_第2页
从《兰题杂存长卷》看白蕉继承二王书风_第3页
从《兰题杂存长卷》看白蕉继承二王书风_第4页
从《兰题杂存长卷》看白蕉继承二王书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兰题杂存长卷看白蕉继承二王书风一、兰题杂存长卷概述1、兰题杂存的内容与形式兰题杂存是白蕉先生在临近晚年时所创作的一部作品。这个作品代表的是他运用手记的方式记载下来的在作画兰花过程中油然而出的情感。白蕉先生的狂妄之情也体现在他的写作风格上,擅长利用古文以及运用萧条的文字来表现。虽然是不经意间的创作,但是却特别对于抒情类的文章擅长,体现出他的风流气韵。兰题杂存便是如此,轻松写来,长短不拘。自以为窥见了世间万物之奥秘,洋洋自得,不将他人放在眼中。兰题杂存把两个王手札汇合在一起,白蕉所写孔侍中、丧乱帖等等这些诗作都在其笔下诞生,但并不是刻意而为,皆为随笔之作,还可以看出其在兰亭序等诗作中想要传达出的

2、深刻含义,不论大小,都具有神奇的具有穿透力的含义生出,在行书和楷书之间随意转换,楷书表达的字正方圆的涵义,而行书则是融入了草书的写法。白蕉论艺 白蕉论艺金丹 上海书画出版社:“起初看起来是不经意而为之,但是后来细细品读之后其中的意义就传达出来了”这部作品运用手写的方式来表达,由于是手写出来的,所以显得比较轻松,其中绝妙之处有很多,各种字体可以随意转换,对于每句的排布也可以做出不一样的调整,更加具备了独特的表现力。伴随书卷的开启,就会让人感受到书写这个作品的人千变万化的表现方式,就像跟随作者来到了无人之境,可以完全体会每一处的风景,风景跟随身体移动的乐趣就油然而生。其在他的写作中,运用了多种字体

3、进行书写,书写过程中饱满的情感在其中包含着。整个作品带给人们的是一种绝妙的美感,以及舒适的阅读体验。于此可见,白蕉先生真可谓是书法界一代高手。2、兰题杂存长卷的背景在创作兰题杂存长卷时期,他得了严重的血压高的疾病,右眼已经因为动脉的管道硬化导致的失明。体力、精神都不在良好状态上。在其一篇作品中,他就体现了自己是一个“瞎尊者”,指的就是自己的右眼已经局部失明了。二、二王书风的继承1、二王书风概念从书法发展的进程来看,为了文字变得更加实用和便捷,书法从篆书发展到隶书,隶书到楷书,楷书到行书,最后发展到行草书和草书。二王父子生活的魏晋时期,是这五种字体发展已经完善,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行草书风格,形成了

4、行草书兴起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从书法审美上来看,二王书风的审美融合了中国几千年来的主流思想和主流文化儒家思想和儒家文化,让二王创作的作品中包含了一种特立独行的不卑不亢的风格。表现的意境虽然是清幽淡雅的风格,但这种近乎平和的感受中却能体会出作者高深悠远的境界。如杆秤一样,并不追求一味的对称,而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平衡,是随着秤砣位置的调整,会有倾斜,但是最后会找到平衡。这种中庸之道,在当时的社会具有广泛的包容性,被大 众所接受。从艺术境界层面上来看,二王书风在书法史上有着不可动摇的经典地位。中国古代历史中魏晋经历了巨大的变革,这种变革不仅包括政治经济的层面,甚至涉足到了人们的意识形态中。使人的觉

5、醒在这一时期得到升华。社会中的惨烈、动荡唤起了人们的意识、生命意识的觉醒和自觉,表面寄情山水、潇洒风流,但其深重的痛苦还存在着,对于生病结束的悲哀也存在着。王羲之在兰亭序中说道“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已有今之视昔,悲夫!”王羲之在愉快的聚会时分却能发出这样悲壮哀伤的感叹足以见得他经历的人世沧桑的变化后的痛苦。在永嘉年间经历了战乱之后,司马一族就迫于无奈被迁至南方,很多人离开了自己的家乡,遭遇了人生路上的巨大变化,尝遍了各种生死别离之苦。人们对于生命的脆弱发出来各种感叹,对政治上的变革难以接受,意识到了古人视而不见的人性本身的具有的美丽的一面。北方士族渡江之后,“俗少争讼,而尚

6、歌舞”。享乐型文化得以迅速蔓延。在南方具有各种美丽的自然风光,曾经让无数东晋的人们醉情在这山水之中,油然而生了一种对于山水美好风景的向往之情,王羲之曾经说过,我们应当以一种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死亡。晋国人在外界发现了自然的大好河山,在内在又认识到了人类自身存在的一种轻缓。整体精神变得高昂了许多,政治的想法逐渐退化,许多江南的美丽景色的迷惑,使得生活在贵族的人们对于自己的性命十分爱惜。面对现实许多的苦难摆在面前的时候,他们感受到了人生的虚无缥缈。于是儒学重振,佛学也进入了士人的视野。“沙门需要和名士一起游玩,这个道理和老子或者庄子中提及的道理,互相之间进行调节,一起推理的最终结局,不管是在思维的层面

7、还是艺术的角度来讲,都增添了一种佛家的思想。”将玄学进行佛学化,这种就是在那个时期特有的一种文化的现象。儒学比较柔和,佛学较为空洞,道家的思想比较安静。这些学说之间相互流通。逐渐出现了各种学说之间相互交流融合的现象。比如王羲之他就属于那种集合了很多学说为一体的人,他的处事方法多样,充满了矛盾色彩。运用书法或者其他一些表现得手法,表达出他得人生态度,这是他独特中意得一种人生得态度,体现了他生命的意义所在。脱掉了原来的宗教的传统约束,活出了自己的世界,这种既将种种忧虑放在心理,又能够及时行乐,透露出各种情怀。东晋人来讲,他们不论在做任何事情,不论是在吟诗作赋还是在弹琴演奏,都能够享受其中,乐在其中

8、。这种人生的态度就是他们自由的人格的体现。所以,人们把魏晋风度理解成为轻视世事、洒脱不凡,是浅薄而浮于表面的。这种对于生命的苦痛和挣扎,是体现了二王书风内韵里沉重而深刻的一面,而这样关于人性觉醒的深刻领悟才可能是二 王书风的主旨及其主要艺术审美。二王之所以被世世代代书法家继承,是因为它已经超越了抒情的层面而进入到了展现生命意识的层面。不仅在情感上具有震撼的力量,还达到了中国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即天人合一、书人合一“道”的层面。 对于二王书风的继承,他们的创新精神是一脉相承的,这种取其精华,不断求变求新的理念,是二王书风的精髓。但只师其形,不师其神,略显单薄。挖掘二王书风的核心,体会审美内涵,形

9、质兼备是对二王书风最好的学习和继承。2、从兰题杂存长卷看对于二王书风“形”的继承 从兰题杂存长卷的三个书法要素来看。一从兰题杂存长卷的用笔来看,白蕉一生以“二王”为本,他曾经谈及碑与帖的关系:“碑与帖的关系就像鸟儿的两个翅膀,汽车的两边的轮胎。碑是沉着端厚的,帖是温柔清秀的。碑宏肆,帖萧散要将两者的优点与缺点进行取长补短。”然而白蕉的一生没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坚定地走着帖的道路,这是他一直坚守的创作的风格。用笔使转明快,顺畅有力,笔调温润,笔墨酣畅。尽量泯灭锋芒棱痕,柔韧遒劲无比。看起来虽然是不经意之间的随笔之作,却体现了他对于创作的掌控力的强大,可以做到松弛有度,又不失诗歌中想要体现的风韵之处

10、的存在,颇有名师做出的诗作的风格。但是他在下笔时追求的是一种自然的感觉,转折比较少,更多的是一气呵成。整体上多了一份阴柔,少了点阳刚,自作笔法赋一则可见要旨“运笔顺畅与否,力度掌握的是否得当,生与死之间的对决;墨的浓淡的对比,都是很有讲究的。”他对于将帖的道路一直走下去坚定不移,运用笔墨十分适当传神,有他独特的风格。特别擅长运用不同程度的墨来体现风景的变化多端,和之前的景色进行衔接,体现出了独特的延展性,有特殊的韵味。 二从兰题杂存长卷的结字上来看,白蕉学到了二王的书法精髓,结字简单,在下笔的过程中布局十分密,不论是收缩还是舒张都能游刃有余,这是他在诗作中的一种真情的体现。 三从兰题杂存长卷的

11、章法上来看, 整体意韵直追二王,字距安排力求变化,体现出来的气韵给人儒雅,自然舒适的美感。3、从兰题杂存长卷看对于二王书风“质”的继承白蕉先生用“书髓”来概括他的“晋韵”观,就是说书法要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要同时具有以下几点,不论是内在的心境、思想、韵味等都要具备一定的意境,并且,这几点除外,最重要的就是学识要宽广。金丹先生曾将白蕉先生做出的画作等归结为以下一个式子: 书髓(心境+性情+神韵+气味)x学识而白蕉先生对于心境、性情、神韵、气味分别作了阐述。心境。白蕉先生提出:“心境要闲静。如何会闲静呢?由于胸无凝滞,无名利心。另一种说法就是,没有和凡世间进行争论的心意,不仅仅是心无杂念这一点

12、。还要做到心手合一才可以。心缘静而得坚,心尖而后得劲健。临池之际,心境关系可真不小。”白蕉最初是跟着欧阳询学习的,后来来到了晋朝,就拜师向钟繇学习,又开始向王羲之学习。白蕉崇尚晋人风韵,兰题杂存作为白蕉先生书法一生的代表作,把萧散的韵致表达得淋漓尽致。对于学习王羲之,白蕉先生自述:“最开始学习王羲之的书法技巧时,我在门口徘徊了很久,后来得到了很多摹本,经过一番描摹之后,我才能够得到其中的一些技巧。又选阁帖”把这中的一些字放大很多之后,才能够知道其中的一些意蕴。“他知道很多大家都是向先人学习然后才有了自己的风格的,说:”刚开始模仿就想学的像一些,后来就想学的不要那么像。始欲无我,终欲有我。“白蕉

13、书法做到融晋韵,又始终有我。性情。白蕉先生提出:“性情要灵和。缘何得灵和呢?讲到“灵”字,就能想到“空”这个字,就像钟楼里的那个钟,因为里面足够空才能发出声响。对于“和”这个字,意思就是要和谐,不论是什么作品都要做到和谐,顺畅。性情的空灵” 在当时20世纪的帖学世界,白蕉先生以诗文讽世,也曾以书画救危,然而他总是沉浸在画作的世界里无法自拔,总是一个人做事一个思考。他的这种做事风格,无不体现了他本性的高傲的一面。就像很多书法在为了一件事情在争执不休的时候,“执笔就像拿筷子,怎么舒服怎么拿呗”,白蕉先生轻描淡写,直率不做作,却直指本质。白蕉性情如“兰”,气质如“兰”,追求如“兰”,典雅而纯而真实。

14、他笔下的画作,不会突兀也不会庸俗,运用的手法都是很巧妙的。这正体现了他独特的风格。神韵。白蕉提出:“神韵由于胸襟。胸襟需恬淡、高旷。高洁优雅之人,往往独自出行,他们通常不会计较得失,不为五斗米折腰,简单大方,落落有致。神韵又是从无所为而来的。”“韵”是一个原生本土的审美范畴。那时候的人们比较在意的事作品所表达出的思想与理念,在乎的是怎样才能在简洁的语言中表达出自己无尽的情感,所以说“韵”这个字从来都不缺乏人类来解说。而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这一字的理解也在不断地变化着。它最开始在尹文子中出现的。这“韵”字,是指乐音的和谐之美;后来在曹植的白鹤赋之中也有出现过,说的是弹奏琴弦的那种韵味,还有嵇康

15、也曾提到过,他们的诗句中所表达出来的含义,都是包括在音乐属性里的,并且被大多数人所认可。到了后来的魏汉时期,一个人物的风格品性,将韵品的人展示为一种风格。“韵”也被书法家们应用于他们的作品之中,南齐时代的画家谢赫第一次将韵应用于它的作品之中,而且指出“气韵生动”之一理念,并且影响了后来很多的文人墨客的追求。 气味。白蕉先生提出:“那气味由于人品。就像古代人类所热衷于的忠、孝礼、义、廉、耻都属于这个范畴。鲁公高洁,性情正直,他的作品也像他的人那样高洁如松。正所谓作品见人品,一幅作品的好坏,与创作它的人息息相关,他们的作品里也包含着他们的思想。做学问首先要注重的是人品,书法家也是同样的道理,其人品

16、更加高尚的人,作品往往也会受到大家的喜欢。魏晋时期影响最大的社会潮流是后人所称的魏晋风度,魏晋风度一词原出于鲁迅的一场演讲。当时人们口中的魏晋风度,指的是当代士族思想的体现,一般都是贵族人士之间所追寻的一种对未来的想象与理想,也是当代人类的审美风格。它是魏晋时代文化的主要内容以及中心。魏晋风度很大程度上是向往、追求、品评人的言谈、行为举止、性格、气质的独特美好的状态。白蕉先生的作品追求的是“二王”风格,魏晋时期的风格组成了白蕉先生作品的核心内容跟审美理念。他的书法自然雄厚,在熟练中显示出生涩。可谓3 “书当以人传,不当以书传”,白蕉先生书法的气味便是如此,堂堂正正,萧散飘逸。三、从兰题杂存长卷

17、看白蕉书法贡献1、兰题杂存长卷对于白蕉的意义白蕉老师是我国在清朝产生的碑学以后具有典型代表的书法大家,他的作品写出了袁昂先生所说的“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它的作品没有之前书法家们的一直以来刻板严肃的风格,自创了一类属于他自己的独特风格。并且冲破了圣教等的拘束,在二王杂帖的风格里取其精华,去其槽粕,创造出一种属于自己的风格作品,自成一派。他的兰题杂序是他的行草书的代表,其作品汲取了二王的精华。而马公愚、邓散木、沈尹默等书法家都使用这种类型,但是跟他们的作品相比较,白蕉老师的作品更加具备英气之风,圆润流畅,收放自如,没有半分轻薄之气。正是因为这种另辟蹊径,所以白蕉老师的书法表现出了一种波澜起伏之意,不带半分刻板严谨。对于白蕉老师的书法,很多人的评价都是天资过人,但是他的功力深度对于前人来说稍逊一筹。因为这种原因,他留下来的墨宝,并不是没一件都是精品。2、白蕉书法对于中国书法史的意义从书法艺术成就来看,白蕉不仅在学习二王书法技法方面功夫扎实,而且是近代学习为王书法最为神形兼备的,他重视书法的气息和神采,更多的是他领会并获用二王的精神。就其书法本身来说,成就应在沈尹默之上,也非同时代书家所能望其项背。甚至可以说,明清两代学习二王书法可与其比肩者寥寥数人而已。兰题杂存有很多大家的点评,就比如说现代书法家沙孟海老师于1980年在他的著作中所说:“三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