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自考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910808100090姓 名:陈雪峰题 目:关于考试制度(高考指导教师:常思亮制度)改革问题专 业:教育管理联系电话 址: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邮 编:425000师范校区二O一0年十二月目录目录.2摘要.3关键词.3一、我国高考改革的基本历程回顾.311 1977年至1980年的恢复阶段.3 12 1981年至1997年的高考改革阶段.313 1998年以来的高考内容和形式全面改革阶段.4二、高考与我国社会发展.421高考作为高等教育的入口环节,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级人才.422高考作为社会人才以及社会阶层的分流器,为社会的繁荣稳定提供
2、了机制保障.423高考作为一种社会管理制度,它的发育和发展充分体现了社会进步的水平.5三、高考存在的问题.531应试教育并不是因为高考才出现的,而是我国传统文化积淀的产物.532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匮乏.633我国的人才选拔制度单一,造成高考制度的不堪重负和应试的火热.634我国教育体制存在缺陷. .635社会就业看中高学历的不良倾向,也为应试教育无形之中开拓了市场.6四、高考制度改革应注意的方面.741综合能力考试要注重科学性、公平性和区分度,同时要防止“新瓶装旧酒”.742要对分层考试和多次考试进行探索.743综合评价的实施依靠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7五、新形势下我国高考制度的挑战和变革.8参
3、考文献.8关于考试制度(高考制度)改革问题摘 要从高考存在的问题来阐述我国教育存在的弊端和应注意三个方面来进行高考制度改革。在1977年恢复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来,我国高考已经历了33个年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1977年至1980年的恢复阶段、1981年至1997年的高考改革阶段以及1998年以来的高考内容和形式全面改革阶段。本文提出,我国高考制度的改革作为社会发展和变革的一个指标,推动和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文章还提出了我国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及其高考制度的变革要求。关键词高考制度、高考改革一、我国高考改革的基本历程回顾1977年至今我国高考制度的改革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
4、1、1977年至1980年的恢复阶段。1977年8月13日至9月25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高校招生工作座谈会。经过45天的激烈讨论,最终以国务院关于一九七七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的文件恢复了中断10年之久的“高考”。主要的做法有:(1)劳动知识青年可以报名,应届高中毕业生也可以报名;(2)高中毕业的文化程度才可以报名,必须通过大学入学考试;(3)政治审查主要看本人表现,破除唯成分论;(4)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10月21日开始,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各新闻媒体都以头号新闻发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该年的招生考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命题,县(区)统一组织考试。有560万名考生参
5、加了统一考试,其中27万多人幸运地成为了文革以来的“第一批”通过考试的大学生1。1978年,教育部编发了高考复习大纲,并于同年恢复了全国统一考试。此后又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了以前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办法。12、1981年至1997年的高考改革阶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尤其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走向解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空间,原来的由计划分配指标、经费的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着强烈的改革要求。为此,围绕高考的形式要求和我国人才培养的社会需要,我国的高考和高等教育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重要的有:(1)1985年,为减少人为的阅卷误差,引入国外技术尝试标准化命题,试行机器阅卷。从此
6、许多科目的考试逐渐走向命题标准化和阅卷自动化的轨道。(2)1985年起,上海率先试行了高中会考和高考改革的试验。后来,高中会考制度向全国推广。自1990年起逐渐形成了会考和高考的区分,将作为选拔性考试的高考与作为水平性考试的高中毕业会考分开,前者在后者的基础上进行;并即明确了会考是中学教学水平的鉴定性考试,高考以为高等学校选拔新生为主要任务,突出选拔性。(3)在考试科目方面,1989年,湖南、云南、海南三省尝试“31”高考科目组设置方案。1993年,在全面推行会考的基础上,实行“32”高考科目设置方案。综合而言,高考科目分为两类:一类为必考,即语文、数学、外语;另一类为选考,即由招生的高等学校
7、根据专业学习的特点,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中选1至2科。考生除参加必考科目的考试外,尚须按所报志愿学校的要求,参加1至2科考试。作为过渡,当时的考试科目仍分两类:文史类加考政治、历史;理工类加考物理、化学。(4)为了加强考试工作专业化,国家教委成立了专门的考试机构,各省招生办公室的考试工作得以加强,近半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将各种招生、考试机构合并成立统一的教育考试院或考试局、考试中心。13、1998年以来的高考内容和形式全面改革阶段。1998年,新一轮高考改革开始启动,这就是改革开放新时期高考改革的第三个阶段。该阶段背景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已经明确,以市场机制作为人才
8、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已经实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的改革已经实施。围绕这些新的形势和任务,作为我国高级人才选拔培养的高考制度也随着进行了从内容到形式的改革:(1)1998年,教育部宣布高考科目将实行“3 X”方案。2所谓的“3X”方案就是: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为必考的科目;中学里的其余6门学科: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高等学校可根据专业要求任定12科为考生选考科目,也可对考生进行偏于社会科学或偏于自然科学的综合考试。考生根据所报考高校的要求,决定考试科目,考试科目越多,可选报的志愿也越多。这个方案,既有利于高中各校及考生发挥特长,也有利于扩大高等学校招生的自主权。在2001年,全国
9、共有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进行了“3X”高考模式试点。经过试点和推广,这个高考模式已经显示出了一些预期效果。(2)1999年,天津、广西试行计算机网上录取,到2000年,全国一半以上的省市和高校实行了计算机网上录取。到目前,几乎全国的招生录取都实现了网络化、公开化。(3)2000年,北京、安徽等省市试行2次高考,两季招生,这样,一年一次新生入学和一年一度毕业生的情况也已经被打破。(4)从考试内容和题型的发展来看,考试内容发展脉络大致是知识、能力、素养,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色,同时外语教学的重要程度与日俱增。与这些改革相适应的是,在1998年到2003年的五年中,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激增。大
10、学本科及专科在校生人数由341万增长为1100余万,在校研究生及在职攻读硕士、博士人数增至80万,其中研究生人数增长了约45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9.1%提高到15.3%,基本上实现了1998年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的“到2010年,高等教育规模有较大扩展,入学率接近15%”的目标,这也进一步表明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快步走向大众化。二、高考与我国社会发展回首我国高考制度沿革和历程,我们欣慰地看到我国社会各方面的积极进步。可以说,这些进步和变化与高考制度的不断完善是密切相关的。21、高考作为高等教育的入口环节,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级人才。高等教育是向国家、社会提供优秀人才资源
11、的主要基地。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从无到有和由小变大的发展过程。现在,全国各类高等院校已有1070余所。据初步统计,这些院校先后为国家输送了约2000万高级专门人才。其中,大约1/2以上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新的高考制度选拔出来的。正是这些专门人才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贡献,推动了中国的建设和发展。目前,我国高等学历的人口比例不断提高,这不仅推动了我国民族素质不断提高,也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提供了基础保障。22、高考作为社会人才以及社会阶层的分流器,为社会的繁荣稳定提供了机制保障。每年的高考牵涉到千千万万家庭、学校、教师、学生的神经,因为某种意义上
12、说,高考决定了一个年轻人今后的人生和命运。尤其是对于广大农村的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考大学是一条改变自己命运的一条捷径。正如一位学者所说的:“高考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就象一把筛子,一些优秀的人才在高考竞争中胜出就进入高校深造,毕业后也就进入了所谓的白领阶层,农村的孩子也实现了农转非的梦想,实现了鲤鱼跳龙门;而在高考竞争中失败的学子就被淘汰到社会中去,”3可以说,当社会进步出现了社会分工并进而出现了脑体分工之后,有一部分人必须被选拔出来从事管理领导或更高级的脑力劳动,而考试是人类发明的一条最为有效、最为公平、最具社会公信力的一种科学办法。由于竞争,难以避免地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如“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13、”的批评,“黑色七月”的抗争,但这些正说明了高考所承载的社会分流的社会功能。正是社会分工和地位的差别导致了残酷的考试竞争。而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分配高等教育资源功能并影响着社会分工的高考,必然是一种人才选拔的残酷竞争方式4。实际上,高考作为一种社会分层的过滤和分流机制,对于社会的流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一个社会良好的流动机制对于社会的稳定和有序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人类的发展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23、高考作为一种社会管理制度,它的发育和发展充分体现了社会进步的水平。承载了社会人才选拔和培养的高考制度,实际上是社会管理的一个基本机制。从改革近30年来的情况看,我们从高考的变革可以感受到社会的
14、进步:如高考招生比例的增加,充分说明了我国经济实力的发展成就和人民生活发展水平的提高;考试的方式、内容不断多元化发展,充分体现了从资源短缺的计划经济走向顾客导向的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考试的公开化、公平性以及监督方式科学化、严密化,也体现了社会管理不断走向法治、民主、公平的基本价值追求。总之,在我国社会经济面临着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双重跨越的当前,为适应建立面向不同经济形态的多样化高等教育体制,我国的高考制度也在不断地改革和调整。三、高考存在的问题高考,永远是一个让人爱恨交加的话题。一方面,人们对高考趋之若鹜,但另一方面,人们对高考制度的质疑和批判也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痛陈高考
15、制度弊端、呼喊高考改革、甚至要求取消高考制度的声音此起彼伏:指责高考制度成为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影响了整个学校教育的内容和评价方式,致使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围着高考转,片面追求升学率,学生一考定终生,负担和压力日益加重,高分低能现象层出不穷等等。诚然,高考在考试内容与形式方面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之处,由此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但是,笔者认为,弊端的产生,问题并不在于高考制度本身,而是各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不是简单的一个考试制度问题。所以,简单粗暴地把所有责任都推在高考制度身上,是不合理、不公平的。 31、应试教育并不是因为高考才出现的,而是我国传统文化积淀的产物。
16、中国的考试制度由来巳久,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中最古最好的制度”。据礼记射义记载,早在西周时期我国已经建立了通过考试测量军事教育的效果和选拔人才的制度;礼记学记中相关记载也表明,西周时期的“国学”也已经初步建立了隔年定期考试的制度。隋唐时期建立的科举制度,更是将我国古代考试制度的发展推上了顶峰。由于科举制度为社会流动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下层知识分子有机会参政治国,改变自身社会地位,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因而读书人都将科举看得很重,将毕生的精力都放在了科举考试的准备上。但每次科举选拔的人数毕竟有限,势必造成竞争的激烈。面对科举的巨大诱人的利益,古代的知识分子们不
17、得不死读书、读死书,应试教育的雏形开始产生。而科举考试内容的独尊儒术,翻来覆去都是“四书”“五经”之类,客观上也加剧了应试教育环境的形成。几千年下来,可以说,应试教育已经融入到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去了,根深蒂固。在这样一个传统文化的包围中,高考制度只能无辜地背了黑锅,成为干夫所指的罪魁祸首。32、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匮乏。高考成为个社会问题,促使应试教育愈演愈烈。我国现在还是一个不成熟的经济社会,国力有限,因而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相对我国的人口来说还是相当匮乏的,无法满足广大人民对高等教育资源的渴望。尤其是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期望与日俱增
18、,高等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就显得更加突出,导致高考竞争越来越激烈,逐渐演变成一个社会问题。供需矛盾的激烈,是应试教育环境存在并愈演愈烈的一个客观因素,也是高考被认为是基础教育的“指挥棒”,从而引发诸多弊端的一个重要原因。33、我国的人才选拔制度单一,造成高考制度的不堪重负和应试的火热。目前我国高等学校选拔人才的主要方法就是高考。任何一种选拔制度都有弱点,高考也不例外。高考主要是通过笔试的方式依照分数的高低来选拔人才,这就必定有其局限性,因此需要其他的选拔制度来与高考制度相互弥补。不同的选拔方法选拔的侧重点不一样,选拔的要求不一样,选拔的人才也不一样。而现在社会把选拔各种不同类型人才的重任全推在高
19、考身上,没有建立其他选拔制度作补充,致使高考制度要用自己有限的能力来承担所有的任务,这是它无法承担的,当然就会产生各种问题了。虽然现在也开辟了一些其他的选拔制度,如保送生制度、特殊专业的单招等,但选拔的面太窄,作用有限,因此,还需要探索其他选拔制度。但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还没有建立,要建立其他需要诚信保障的制度,还有一定的困难。34、我国教育体制存在缺陷。在中等职业教育上的重大缺失,导致了“千军万马走独木桥”情况的出现。虽然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但是不可否认,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不受重视的一个领域,无论是资金投入,还是师资条件、软硬件水平,和普通高中相比都有着不小的差距,因此中等职业教育
20、的教育效果不尽如入意,再加上职校的就业形势不是很乐观,愿意上职校的学生也就越来越少,都纷纷涌向普通高中的大门。如此恶性循环导致中等职业教育的萎缩。可以说,中等职业学校的社会分流功能的弱化,客观上也加剧了高考竞争的激烈。35、社会就业看中高学历的不良倾向,也为应试教育无形之中开拓了市场。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提倡高学历本是无可厚非的事。但是一旦将学历作为选拔人才的至高标准,盲目地追求高学历,不但不能达到提倡高学历的目的,还将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造成人才的浪费,现在的大学生甚至研究生就业难就是一个例证。为了拥有高学历,在中国当前的情况下,只能通过高考来实现。为了在高考中胜出
21、,考生们也只能加入到应试教育的行列了。另外,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习惯思维,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负担,助长了应试教育的气焰。在他们的观念里,子女考上一所好大学就是成才了,有出息了。高考在他们眼里附带了诸如身份、地位、前途等一系列本不应由其承担的东西,被异化成了一场名利游戏。四、高考制度改革应注意的方面现行高考制度究竟是不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最大障碍,要不要对高考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一直是教育界和社会关注和争论的焦点。有专家指出,高考改革的影响和难度都很大,在推行改革时尤其应该循序渐进,以免操之过急出现重大失误。 近几年,虽然高校不断大规模扩招,高考改革不断深化,但并没有使高考竞争程度有
22、丝毫的减弱,竞争的重心不断上移,从能否上大学到能否上名牌大学、读热门专业。高考的过重负担、高考的巨大压力、高考的激烈竞争一直是人们指责高考的话题。 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调研处处长李占伦说,高考激烈竞争的根源主要并不在于高考本身,高考不仅作为选拔、评价的教育工具存在,而且还强制性地实现了社会分工(主要是脑力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为区域性的人才流动创造了条件。高考的竞争实质是考生在未来社会中社会经济地位的竞争在教育领域的表现形式。 高考成为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的指挥棒,考什么,教什么;考多难,教多难。教学内容过于求全、求深,限制了学生的主动精神与特长的发展;大量的重复性的作业与考试,学生成为被动的
23、受训者。学生的身心健康、个性和特长发展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受到严重影响。家长既希望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又怕自己的孩子考不上大学。 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刘清华博士认为,高考的目标是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助于选拔人才、有助于加强高校的自主权,但面对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的需求,现行高考制度的问题已经显现,改革迫在眉睫。但高考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考试制度,牵涉面广,影响巨大,任何一项小小的改革都会引起巨大震动,因此需要稳步推进。 41、综合能力考试要注重科学性、公平性和区分度,同时要防止“新瓶装旧酒”。刘清华说,综合能力考试的实行深刻地冲击和影响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
24、式,改变了重知识轻能力,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和脱离实际等弊端,拉近了教育与社会和自然的距离,真正对中学实施素质教育起到了导向作用。 但是作为新生事物,综合能力考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综合处于学科“冷拼盘”的状态,试卷总体难度不易控制,区分度不够理想,试卷存在“城市取向”的价值偏差,一些省份改革方案更换频繁,使中学教学四顾茫然不知所措。刘清华说,在改革中过分强调能力与过分强调知识都是不可取的。在这方面,发达国家有过前车之鉴。 42、要对分层考试和多次考试进行探索。李占伦说,分层考试就是试卷多样化。长期以来,一份试卷考查所有高中毕业生,负责从高职高专到北大清华所有层次院校的选拔方式一直为人们所诟病。考
25、生差异、不同层次高校对选拔人才要求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同一份试卷的适应层次毕竟有限,不能满足各个层次招生选拔的最佳效度和信度。一些地方已经进行了本、专科分层考试的探索,下面一些问题需要研究:重点大学有无必要单独命题考试?本科和高职高专是否要分开? 43、综合评价的实施依靠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天津市教委付主任孟庆松认为,根据素质教育理论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单一文化课考查的评价方式并不全面,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选拔人才的需要。从世界情况看,纯粹依据考分作为入学考量标准的国家较少,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采取综合评定的方法来评价和录取新生。我国已经明确提出要建立“双向选择,多次考试,综合评价”的高
26、校招生选拔制度。所以我国将来的高考不会再仅仅是一个考试录取的简单历程,它必将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综合评价体系。 孟庆松认为,我国真正实施综合评价还必须有一定的社会条件,这主要包括:高考录取率比较高,高等教育基本实现大众化;社会诚信度高,公众对综合评价的公正性认可;建立健全的高校自我约束和社会监督机制;建立科学、完善、公正的综合评价体系。 孟庆松说,我们要从当前的实际出发,稳步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尽量降低人为因素的干扰,保证评价内容的客观性。从1977年9月教育部召开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至今有31个年头了5。31年来,随着时代和形势的变迁,我国的高等教育也与时俱进,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回顾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进程,总结我国在高等人才的培养工作经验,反思存在的问题和教训,对于改进和完善高考及高教制度、更好地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实施科教兴国及人才强国战略、提高我国的社会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五、新形势下我国高考制度的挑战和变革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潮流不断逼近的今天,教育作为一个发展和竞争的重要手段,是我国实施“科技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点领域,对于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北大100周年校庆庆典讲话中指出的:“我们的大学应该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30年中国需外接电源的口授记录机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规划建议报告
- 2024年中国工程塑料行业市场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咨询报告
- 2025集装箱板房租赁合同协议书
- 2021-2026年中国交通运输市场供需现状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对氯苯甲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241226-183208
- 2025宣传册印刷合同
- 热电厂120万Am3h烟气脱硫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柜台租赁经营合同 标准版模板
- 以环境心理为基础的现代建筑室内外环境设计与实践探索
- 2025解除购销合同范文
- 中级计量经济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浙江工业大学
-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 2024年保密工作履职报告
- 幼儿园班级幼儿图书目录清单(大中小班)
- (高清版)JGT 225-2020 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
- 中国地理(广州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广州大学
- 2024浙江省旅游投资集团总部管理人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贵州省黔东南州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文化水平测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钢筋统计表(插图有尺寸)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材分析
- 《办公自动化》课程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