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连破六起疑难命案谈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价值与应用_第1页
从连破六起疑难命案谈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价值与应用_第2页
从连破六起疑难命案谈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价值与应用_第3页
从连破六起疑难命案谈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价值与应用_第4页
从连破六起疑难命案谈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价值与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连破六起疑难命案谈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价值与应用总第1o8期2o10年1月甘肃政法学院学报journalofgansuinstituteofpoliticalscienceandlawgeneralno.1o8jan.,2010从连破六起疑难命案谈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价值与应用范刚(甘肃政法学院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70)摘要: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正确应用对疑难案件的侦破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要保证其在疑难案件的侦查审理中发挥作用,就必须坚持科学态度,以心理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心理活动的规律,并充分认识影响测试因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承认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发展的阶段性及其存在的

2、问题,从而对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予以正确地研究,并对其予以准确地把握和慎重地应用,这是犯罪心理测试能否取得准确结论,从而为疑难案件的侦查发挥作用的关键.本文通过连续六起疑难命案的侦破,就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价值及科学应用问题,谈一些观点和看法.关键词: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价值;科学应用;问题中图分类号:df79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88x(2010)010131-042009年3月l5日至8月8日期间,笔者带领研究生运用犯罪心理分析与测试技术,协助甘肃警方连续迅速侦破六起疑难命案.此六起疑难命案的连续迅速告破,充分体现和证明了中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对疑难案件侦破的重要作用,凸显了我国犯

3、罪心理学研究对司法实践的价值与贡献,同时,也再次说明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科学正确应用是保证该技术发挥作用的关键.本文通过上述六起疑难命案的侦破情况和体会,结合我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领域目前存在的的问题,就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价值及科学应用谈一些观点和看法,以期和广大同仁共同推进我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科学研究与应用.一,六起疑难命案基本情况1.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十年前特大杀人案.2008年7月6日和7et,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先后发现两起杀人案,经当地警方侦查,此二案系犯罪嫌疑人张学有(男,43岁)因感情纠葛,于2008年7月5日当天先后所为.2009年1月6日,张学有被酒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

4、(此案已在中央电视台天网栏目以”一个老实人的连环案”予以报道)在看守所羁押期间,该犯于2009年2月20日向警方交待:十年前,他的情人张xx(女,34岁,系7.6案件被害人崔xx的妻子)在一天夜间将正在睡觉的其前夫杜xx兄弟俩杀害,他帮助转移藏匿并最终将两人尸体抛埋于废弃的砖瓦窑中.后经警方对张xx进行审讯和对埋尸现场挖掘,找到了两被害人的尸骨.但张学有,张xx二人经多次审讯拒不承认是自己动手杀的人,而相互推诿是对方杀死被害人的.此案由于缺乏相关证据,致使审理工作陷入僵局.2.甘肃省某县2008.7.8入室杀人案.2008年7月8日晚,甘肃省某县某村村民康xx(男,31岁)被人杀死在自家的炕上

5、,其妻韩xx(24岁)被案犯用胶布封其嘴,头巾蒙其眼,捆绑于屋檐下的柱子上,后经家人发现并即报案.此案虽经当地公安机关长达十个月的侦查,终因案情复杂未有进展,使其长时处于悬疑之中.3.甘肃省兰州市某高校女教工马xx失踪被害案.2008年8月22日中午l1时许,兰州某大学女教工收稿日期:20090920作者简介:范刚(1956一),男,甘肃政法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犯罪心理分析与测试技术.在美国测谎技术的基础上,由武伯欣教授等人经过大量实案测试和研究总结,创立形成的符合我国国情和民族文化心理特点的,运用犯罪心理动态分析和认知综合检测法编题的犯罪心理测试技术.131马xx参加完学院召开的会议后即

6、失踪.一个月后,其尸体在黄河皋兰段被当地农民发现并报案.经尸检系他杀.此案发生后,在发案单位各种猜测和传言四起,同时,被害人家属也不断上访和找被害人单位提出有关要求,在当地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此案经公安机关长达八,九个月的侦查,虽也排摸出了一定的嫌疑人,但因侦破条件限制,一直处于悬疑之中.4.甘肃省某市2009.5.25杨xx被害失踪案.2009年5月25日晨,甘肃省某市一居民楼住户发现其邻居402室门前和楼梯上有大量血迹,经报案后勘查,402室内有大量血迹,但暂住者杨xx(男,34岁)不知去向,后经有关检验和分析,推断该杨应已被害.此案经过侦查,初步确定与该杨已订婚的402室房主何x及其在玉门

7、市共同做生意的何x另一情人王xx(男,39岁)具有重大作案嫌疑,但两人均否认与此案有关.由于证据等条件限制,使此案的侦查工作陷入僵局.5.甘肃省某民族自治县2009.7.24杀人案.2009年7月24日晚,甘肃省某民族自治县一男子被人杀死在大街上.此案发生后,在当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上级公安机关也迅速组织力量前去协助侦破.此案经侦查排摸出了一批嫌疑人,但由于案情复杂和侦破条件限制,使侦破工作陷入困难.6.甘肃省某民族自治县2007.l1.20特大交通肇事案.2007年l1月20日,甘肃省某民族自治县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事故发生后,肇事车主和另一肇事嫌疑人相互推诿指证系对方驾驶所致.此

8、案经长时间调查审理,两肇事嫌疑人均拒不承认是自己驾车所致,从而使责任认定和事故处理长时间难以进行,致使死伤者家属四处上访告状,造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二,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应用及其效果在上述案件的侦查审理工作陷入僵局处于悬疑后,有关办案单位很快与我们联系,邀请前往应用犯罪心理分析与测试技术协助侦破案件.应邀后,笔者带领本专业研究生于2009年3月15日至8月8日期间先后分赴各地,在对上述案件予以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把握的基础上,进行案情和嫌疑人分析,并运用犯罪心理动态分析,认知综合检测法编题,测前访谈,实测操作观察和同步评图,测后综合评判,测后谈话与讯问等中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六大阶段技术,对上述

9、案件的因素,动机,作案的预谋情况,作案的时问,人数,作案人的性别,年龄,作案的方式,手段,工具,过程,案犯的进出方位,路线,当时的环境状况,现场情景,案犯当时的心理状态,作案工具的来源,去向,处理方式,被害人尸体的处理方式和去向,作案后的后续行为,反侦查对策,案犯的现实心理状态,以及案犯对案件有关方面情况的感知和记忆状况等,进行了分析,编题和测试.通过测试,及时排除了无辜,准确认定了犯罪嫌疑人,(其中成功地应对了酒泉市肃州区2009.5.25杨xx被害失踪案犯罪嫌疑人王xx的反测试)同时,获得了大量的案件有关信息,并在测试后根据测试获得的案情信息及掌握的犯罪嫌疑人心理特点,对案情予以分析介绍和

10、对测后审讯工作给予指导.后根据测试指导意见,经侦查审讯等工作,使上述六起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分别于测后的当晚至四天后,彻底交待供述了犯罪过程,并根据供述找到了有关作案工具和被害人尸体等,从而使六起疑难命案在测试后迅速告破,使其真相终于大白.六起命案告破后,经与测试评判分析结果对照,案情各有关方面均与测试评判分析结果吻合.鉴于此,各办案单位均在第一时间兴奋地告知我们案件告破的消息,并表示由衷的感谢.通过上述六起疑难命案的连续迅速告破,我们再一次感到,在科学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根据人心理活动及其犯罪心理活动的规律,对犯罪心理测试技术进行科学正确地应用,对各类疑难案件的侦破具有显着的效果.它不仅能

11、及时地排除无辜,准确地认定犯罪嫌疑人,而且能对案件的有关要素及其事实真相以及案犯的心理活动等各方面情况,起到探查的作用,从而为案件的侦查审理工作发挥重要的辅助作用.它也再一次证明了武伯欣教授等人研究创立的中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它使各类疑难案件的侦查审理工作增添了新的科学手段和途径.然而,我国该技术领域目前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无视心理科学理论指导,从而造成的影响该技术正确应用和健康发展的混乱局面,也令人不无担忧.下面就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有关问题,谈一些体会和认识.三,坚持科学态度,对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予以正确地研究与应用(一)以心理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心理活动的规

12、律32犯罪心理测试,俗称”测谎”.其是依据人心理活动及其与生理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原理,通过设计一定的问题,对嫌疑人进行心理生物反映测试,以帮助甄别判断嫌疑人与案件关系及其案件有关情况的一项犯罪心理检测技术.它的理论基础是人的客观经历与其认知状况之问的联系;人的行为经历及其认知活动与其情绪体验之间的联系;被测人对主试所提问题的认知活动与其相应情绪活动之间的联系;人知,情,意等心理因素相互之间的联系i以及人的心理活动与其生理活动之间的联系.它是建立在人的认知经历及其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对人心理生物反映的检测.因此,科学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及其心理活动的规律,是其科学研究和正确应用

13、的基础和依据.然而,目前在我国此项技术研究应用领域,一些人缺乏对此项技术的学科基础一一有关心理科学理论的研究和学习,无视心理科学理论和心理活动规律,盲目照搬在国外也已过时的存在诸多缺陷的所谓测谎理论和方法,或随意地自创”理论”,并且简单举办一些培训班.这对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科学应用与健康发展,具有很大的危害,也造成了该技术领域的混乱局面.实践中,一些冤错案件的发生以及由此引起的不良社会效果,便是其危害的表现.因此,我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领域,必须遵循心理科学的理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以有关心理科学理论,方法为指导,结合测试实践,对该技术的理论,方法,进行科学的研究论证,研究探索和把握犯罪心理测试的

14、科学规律及其理论与方法,并予以正确地应用.尤其是对案情和案犯心理及行为活动的分析认识上,需加强犯罪心理动态分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从而为测试题的编制,奠定客观的认知基础并提供依据;在测试的编题上,必须根据人心理活动的规律,遵循感知,记忆,联想,思维等认知活动及其情绪活动的规律,遵循人心理活动的过程及其心理状态产生形成和发展变化的规律,遵循犯罪心理活动的规律,遵循言语心理学以及实验心理学等众多心理学规律,以提高编题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从而加强心理科学对该技术理论与方法的支撑,加强其研究与应用的科学性.为此,目前该技术领域和所有从事此项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人员,必须本着科学求是的态度,重视和加强有

15、关心理科学基础的学习研究与训练,进行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的补课.尤其要加强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等学科的学习和研究,以普遍提高人们的心理学知识素养,并形成科学共识,为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奠定科学方法论基础.从而防止缺乏科学心理学理论指导的简单模仿和盲目照搬国外测谎理论及其方法,甚至随意自创”理论”的现象,以保证其研究与应用的科学性.同时,心理学界尤其是犯罪心理学界应该对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予以更多的关注和研究,以加强其研究力量,提高该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从而改变目前由于缺乏心理科学理论指导而导致的研究与应用的混乱局面.(二)充分认识影响测试因素的复杂性和多样

16、性犯罪心理测试,是对动态的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具有不同身心特点和个体差异的心理活动及其生物反应的检测,同时,存在着可能影响和干扰测试的众多因素,使其规律性的把握较为困难.这就给评图及其结论带来了许多困难.因此,稍有不慎或因经验不足,就可能导致错误的评判结论.所以,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必须充分考虑人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和测试对象的差异性,以及影响测试因素的多样性.这就要求我们,要在科学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对被测人的心理活动做系统的动态分析研究,充分考虑可能影响其图谱变化的各种因素,科学地认识和把握测试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以及额外变量与因变量等变量系统的关系,使犯罪心理测试这一诸方面紧密联

17、系相互影响的人机系统技术,严格按照实验心理学以及普通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心理生理学的理论,原则,方法和要求进行研究与应用.具体讲,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注意研究和把握各心理现象之间以及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从而科学认识某一心理生物反映的图谱变化以及外显行为,可能由于何种心理或生理因素所引起,进而对其做出正确的区分和评判.二是注意研究和把握不同气质与性格类型,不同心理素质以及不同年龄,不同生理特点的人,心理生物反映的不同特点及其差异,研究和把握其图谱变化的特点与规律,从而提高对不同特点与类型人的心理生物反映特点,规律及其差异性的认识.三是注意研究和把握可能影响测试的有

18、关因素,并研究和形成于美国2o世纪4o年代的一种心理测试技术的派别,其创始人为reid.参见付有志等:破解”测谎”的密码,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527页.133把握各因素与心理生物反映及其图谱变化之间的关系,从而防止,控制和排除有关因素的干扰,并在图谱评判中考虑到各种可能存在的影响与干扰,从而剔除其对图谱评判的影响.以上诸方面的问题,是影响测试准确性的基本问题.它是人心理活动的复杂性以及影响心理活动因素的复杂多样性所决定的.因而,是检测人心理活动有关内容的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科学应用,必须充分注意解决和把握的问题.(三)尊重科学技术发展规律,承认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发展的阶段性及其存

19、在的问题任何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都有一个认识一实践一再认识,从而逐步得到提高和发展的过程.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亦同.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仍处于需要继续研究探索和提高的阶段.就该项技术研究与应用较早的美国而言,一直存在对该技术不同的认识及其理论观点与方法体系,仍存在检测所谓”谎言”的谎言测试与检测有无相关事件认知经历心理痕迹测试的两种不同的理论观点及其方法体系,以及两种不同理论观点的争论.l1而日本则在美国测谎技术的基础上,对其加以改进,明确主张并坚持检测被测人有无相关事件认知经历心理痕迹的理论和方法,基本上否定,抛弃了美国的测谎理论及其方法.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20、此项技术研究的复杂性和人们对其认识的阶段性.我国在美国测谎技术的基础上,经过对此项技术二十多年的研究与应用,特别是在近十多年的研究和实案应用中,武伯欣教授等人针对测谎技术的缺陷,研究总结和创立形成了中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理论,方法,技巧等系统科学体系,科学地还原,重建,凸显和创新了此项技术与科学心理学的关系,运用科学的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对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予以了科学理论的研究,阐释和实际应用的指导,从而从理论和方法上,使此项技术有了重大的突破与发展,并且在实案测试中协助侦破了大批疑难案件.但是,我们仍然承认,由于人心理活动的复杂性,由于目前对人心理活动及其生理活动关系认识的局限性,由于影响制约测试及其图谱变化因素的多样性,由于目前测试仪器研制水平及其性能的限制,也由于此项技术的学科基础心理科学研究的阶段性与局限性,使此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通过不断地深人研究和实践,逐步认识和把握其大量的规律,逐一解决有关问题,才能使此项技术达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