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研究现状与进展_第1页
益生菌研究现状与进展_第2页
益生菌研究现状与进展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益生菌是由乳杆菌、双歧杆菌、酵母菌、肠球菌、大肠杆菌、等经过特殊工艺复合而成的活体微生物, 对人类的营养和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广泛应用于食品发酵、工业乳酸发酵以及医疗保健和饲料工业等领域。两岐双岐杆菌Bifidobacteriumbifidum婴儿双岐杆菌B. infantis长双岐杆菌B. longum短双岐杆菌B. breve青春双岐杆菌B. adolescentis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嗜酸乳杆菌L. acidophilus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L. Casei subsp. casei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

2、lus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益生菌研究现状与进展(论双歧杆菌与乳杆菌的研究)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任锦玉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促使人们生活水准不断的提高,医学科学也从治疗医 学发展到预防医学,现在又从预防医学发展到保健医学。人们也开始渐渐形成 已病要治疗,未病要预防,无病要保健的观念。这也是医学发展的客观规律。 保健医学在我国目前还是起步阶段,本世纪必将是保健医学大发展的时代。从 这个意义上看益生菌的作用不可忽视,要更好地研究、发展与应用,为民造福。然而随着微生态学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对有益细菌的利用越来越重视。并从多方面研究结果表明有益细菌与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有密

3、切的关系。以有益细菌制成的微生态制剂,具有调整人体内微生态的平衡,恢复正常生理功能, 防治疾病、促进健康的作用。目前对微生态制剂的应用与研究在全世界已经形成热潮。我国于 50 年代开始微生态学的研究,尤其是在近年经济迅速发展的带动下,微生态学的研究技术更趋于深入和提高,并已利用益生菌投入生产和应用。1.微生态学概况所谓微生态学即是研究微生物与微生物、微生物与寄主、微生物和寄主与外环境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学科。微生态学作为一门生命学科分支,最初于 1964 年由前东德中央营养研究所Hacnal 与 lohmann 提出来的。以后相继在多个国家(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召开了微生态学的讨论会

4、,并成立了微生态学与疾病学会(SOMED)。学会集中讨论了对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复杂的生态学问题,近年来, 又在高科技水平上,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共同研究微生态与人类、动物及植物各器官系统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我国于 50 年代初开始进行微生态学的研究,当时因使用抗菌素出现了菌群失调引起的疾病, 有人就 进行了用正常菌去治疗这些疾病的研究。到目前已发展到 用正常菌防治多种疾病(肝病、肾病、肿瘤、糖尿病、血液病、结核病等)及对人类健康的预防保健作用等的研究。于 1981 年在大连首次召开中国微生态学研讨会,后来相继在扬州市、广州市、青岛市、佳木斯市、杭州市召开微生态学研讨会,并于 1988

5、 年在北戴河建立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下设 13 个学组,对微生态学的深入研究和应用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随着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学、免疫学、细菌分类学等学科的发展使微生态学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因此也相应出现了微生态制剂工程,生产出品种繁多的微生态制剂的产品,对人类的健康保健作出较大的贡献。有人预言继抗菌素之后将是微生态制剂时代。2.微生态制剂的种类根据有关资料的报道,目前在我国将微生态制剂分成三大类:(1)益生菌(Probiotics),也称活菌制剂,即能够促进肠内菌群生态平衡,对宿主起有益作用的活菌制剂。(2)益生元(Prebiotics),指能够选择性地刺激肠内一种或几种有益

6、菌生长繁殖,而且不被宿主消化的物质。(3)合生素(synbiotics),指益生菌和益生元同时并用的制剂。产品 分类: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的报道,目前关于微生态制剂的产品种类在某些国家(日本)已趋于饱和状态。从制剂的功能分:食品、保健品、药品。从服用的对象分:婴儿、青年、成年和老年人保健品。从剂型来分:口服液、胶囊、粉剂、片剂丸剂及复合剂等。我国对于微生态制剂研究速度在近年发展迅速,品种主要有保健食品类与药用类。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品种主要有:昂立 1 号、丽珠肠乐、回春生、促菌生、培菲康、佳士康、双歧多宝、五株王、六株宝、妈咪爱等。新品种还在不断地踊向市场。微生态制剂不但在人类中广泛应用,并在兽医

7、方面也进行了微生态制剂的研究与应用。3.用于微生态制剂的菌种在我国通过卫生部批准应用于人体的益生菌主要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丁酸梭菌、脆弱拟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嗜热链球菌、肠球菌与光和菌等。农业部公布应用于动物的益生菌主要有乳酸杆菌、粪肠球菌、双歧杆菌、酵母菌、DM423 腊样芽孢杆菌、SA38 腊样芽孢杆菌等。4.选择菌种必须具备的条件对宿主产生有益作用而无毒、无害、安全和无副作用的; 具有存活能力并能进行工业化规模生产;在使用和储存期间保持存活状态和稳定性; 在肠内和其他生境内具有存活能力的;应该是人体肠道正常菌群的成员(具有调节和有益作用的外来菌也可以)。目前使用较多的益生菌是双歧杆菌

8、属、乳酸杆菌属与丁酸梭菌属的部分菌种。5.益生菌研究现状与进展5.1 益生菌的含义是能发酵糖类产生大量乳酸的一类乳酸细菌。也是微生态制剂中的一个大类。不是细菌分类学的名称,通俗讲:是一类对人体有益的细菌。对益生菌的定义曾经有不同的解释;如 1989 年 Fuller 认为是能够促进肠内菌群生态平衡,对宿主起着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制剂可以称益生菌。后来于 1994 年在德国召开的会议上对益生菌的定义作了修改,认为益生菌是含活菌和/或死菌包括其组成和产物的细菌制品,经口或其他粘膜途径投入,目的是改善粘膜表面微生物或酶的平衡,或者刺激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机制的。5.2 益生菌与人类的关系益生菌与人类

9、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讲:“如果没有益生菌的存在,人类的健康就难以保证,生存就困难”。从研究结果发现 ;婴儿出生几个小时,在其肠内就出现双歧杆菌,1-2 周时双歧杆菌占绝对优势;有关资料报道:母乳喂养的婴儿粪便中双歧杆菌占 99%以上,人工喂养的婴儿粪便中双歧杆菌占 90% 以上。并且证实双歧杆菌终生存在,只有在患病、衰老时,其菌量即减少。见下例:年龄与益生菌的关系年龄双歧杆菌菌数14 天9.32.5 (47)59 天9.91.5(90)46 岁10.10.6(97)2064 岁9.80.7(100)6586 岁9.40.8(85)注()内数字表示检出率 数字表示 10 的次方数饮食与益生菌(双

10、歧杆菌)的关系饮食双歧杆菌数碳水化合物过量增加脂肪过量激减蛋白质过量正常纤维素过量变化不大饮食改变时对双歧杆菌也有影响。如 33 名日裔美国人由日本饮食转变为美国饮食时,其双歧杆菌的对数由 8.209.25。疾病与双歧杆菌的关系疾病名称双歧杆菌数胃酸减少症少数减少 多数消失胃切除减少十二指肠溃疡减少大肠癌减少 3070%肝癌减少 40%胃炎、胰腺炎、胆管炎、十二指肠炎、空肠炎变化不大麻疹、痤疮、酒渣鼻、肛门瘙痒症变化不大慢性多发性关节炎增加慢性肾炎部分消失婴幼儿感冒、鹅口疮、 口内炎减少或消失慢性便秘时25%减少或消失除上述各因素对双歧杆菌有影响外,还存在个体差异与药物的影响尤其是 抗菌素的影

11、响最大,如每 4 小时 1 次口服 250mg 的四环素,双歧杆菌立即消失。还有报道情绪变化对双歧杆菌也有影响。5.3 益生菌研究的简要历史对于益生菌的研究, 从 1899 年发现到目前,在这 100 余年漫长岁月中, 科学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证明这是一个具有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领域。益生菌的研究主要经历了发现、认识和现代研究应用 3 个阶段。5.3.1 发现阶段早在一个世纪之前(1899 年)法国巴斯德研究院的 Tissier 教授首先从健康母亲喂养的婴儿粪便中发现了占绝对优势的分叉的革蓝氏阳性杆菌,当时Tissier 教授命名为普通分叉杆菌。于 1900-1905 年,巴斯德研究院的另一位M

12、oro 与 Tissier 合作,首次从人工喂养的婴儿粪便中分离出革蓝氏阳性、直杆、不分叉的杆菌。接着又从母乳喂养的婴儿粪便中分离出革蓝氏阳性、直杆、分 叉的杆菌。并对该二种菌进行形态学的研究,发现 分叉的与不分叉直杆或弯杆菌等形态的革蓝氏阳性菌,至此双歧杆菌的两种形态均被发现了。迄今,这两 种形态仍然被认为是正确的,并成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5.3.2 认 识 阶 段1)对形态学的认识:最初学术界对分叉与直杆状两种形态的细菌是两种菌还是一种菌有不同的意见,经过近 50 年的研究与探讨才认为是一种菌两种形态。这个结论是 1950 年 Norris 等经过精密的实验,将单个菌细胞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

13、单克隆化,结果表明完全可以再现分叉相转向杆状相的过程,证实了双歧 杆菌的二种形态,并将分叉状的确定为型,定名为分叉乳杆菌(L.bifidus), 直杆状的确定为型,定名为副分叉乳杆菌(L.parabifidus)。这两个型在形 态与生物学性状方面均有不同之处。2)对生物学的认识:经过近 50 年的研究,确证 双歧杆菌既无外毒素,亦无内毒素,是健康人特别是婴幼儿肠道内大量存在的正常菌群成员之一。通过研究也证实了该菌的各项生理学及生物化学特性。该菌刚分离时为专性厌氧或微需氧,传代后转为微需氧或兼性厌氧。3)对生态学的认识:对双歧杆菌的发现和研究,是从生态学(确切讲是微生态学出发)开始的。经过大量的

14、观察与研究已经认识到,双歧杆菌对人特别是婴幼儿的营养、免疫、抗感染和抗肿瘤具有重要作用。5.3.3 现代研究应用阶段50 年代后随着科学的进步,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益生菌的研究趋于更深入全面,并从最初的形态学研究发展为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研究,使以往存在的许多问题得到解决,并使认识进一步的深化。这些问题包括形态学研究、微生物学研究、分类学研究及微生态学研究。同时还发展了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在新的理论指导下,益生菌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性更加显露出来了,并在保健医学发展阶段,必将成为一支劲旅。5.4 益生菌的基础研究(Bifidobacterium 与 Lactobacillus 的研究) 抗肿瘤作用的研

15、究抑制细菌对肠上皮细胞粘附和侵袭作用的研究。具有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作用因素的研究益生菌(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研究5.4.1 抗肿瘤作用的研究益生菌在体内能显著抑制多种肿瘤的生长,实验表明乳酸菌作用后使瘤体缩小、重量减轻、抗癌细胞的转移,使生命延长。如双歧杆菌与乳酸杆菌能抑制 MethA 纤维肉瘤、结肠癌、肝癌以及黑色素瘤等。乳酸菌抗肿瘤的机制虽然比较复杂,但是从研究结果已表明与下列乳酸菌的功能与特性有关:(1)改善肠道菌群,阻止肠内致癌物形成。在肠道内的有些菌群能产生 7a羟化酶、葡萄苷酸酶、硝基还原酶和偶氮还原酶等,这些酶在体内均可以促使某些物质形成致癌物。经过实验表明食

16、用乳酸细菌后,通过调整肠道菌群,使 葡萄苷酸酶、硝基还原酶和偶氮还原酶活性显著降低,粪胆酸和粪细菌酶(致癌物)水平下降,达到降低发生肿瘤的危险性。(2)抗原性刺激的作用乳酸菌有免疫赋活(Immunopoteneiator)作用,可诱导机体的特异性免疫, 并通过激活 M,诱导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激活的 M 表现为吞噬碳粒、细菌、羊红细胞的功能增强。表明 M 是乳酸菌抗肿瘤作用的关键因素,同时乳酸菌还能使小鼠胸细胞和髀细胞的有丝分裂刺激反应明显增强。 如 Sekine 和Micaise 以及国内王力生等分别使用婴儿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注射小鼠腹腔,结果证实这两种双歧杆菌均能激活 M 分泌大量的 I

17、L-1、IL-6、IL-12、TNF-a 及 NO(称效应分子),诱生 LAK 及 CTL 细胞,它们在体内外对肿瘤细胞均具有广谱的灭活作用。NO 能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使它的 DNA 合成的限速酶核糖核酸还原酶失活等多种途径来抑制肿瘤的生长。(3)抗突变作用乳酸菌能抑制突变剂的致突变作用。如 Hosono 等用 Ames 试验首次证实, 乳酸菌发酵的酸奶能抑制突变剂在体外诱导大肠杆菌发生突变。后来的研究又 证明,短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分叉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以及保加利亚 乳杆菌均能与两种强突变剂(Trp-P-1,Trp-P-2)有效结合而抵消了突变剂或致癌剂对 DNA 的损伤作用进而保

18、护细胞免受畸变。并了解到抗突变作用与温度、PH 有关。如 12015min 与突变剂结合能力就下降,PH4-8 抗突变作用大于PH1.2-2.1。(4)双歧杆菌脂磷壁酸(LTA)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国内蒋虹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双歧杆菌的 LTA 可以 抑制 L0V0 细胞(人结肠腺癌细胞株)的生长,并诱导该细胞胞浆与胞核的成熟、分化,达到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并认为双歧杆菌的 LTA 可以作为大肠癌的抗癌物。5.4.2 抑制细菌对肠上皮细胞粘附和侵袭作用的研究国内陈军等使用青春双歧杆菌,进行抑制铜绿假单胞菌对肠上皮细胞的粘附和侵袭作用的研究后报道:青春双歧杆菌与宿主细胞的受体结合后,封闭了铜绿假单胞

19、菌的粘附位点,从而发挥了生物占位性保护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肠上皮细胞的功能与结构的完整性。5.4.3 具有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作用因素的研究经研究发现和证实:(1)乳酸杆菌能分解胆汁酸、对肠道内其他菌不利;(2)乳酸杆菌产生的酸 (乳酸、甲酸、醋酸等)H20 和其它发酵终产物, 这些产物对非乳酸杆菌不利;(3)乳酸杆菌为兼性厌氧菌,能消耗肠道内的氧气而对厌氧菌有利,对需氧菌不利;(4)乳酸杆菌能产生抗生物质而不利于病原菌的生存。5.4.4 益生菌(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研究国内张达荣等对 120 例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使用双歧杆菌活菌制剂作为常规治疗的辅助治疗剂,获得较好

20、的效果。双歧杆菌通过对免疫系统的调节, 有效地控制了 HBV 的复制,减轻了内毒素及抗原物质对机体内脏系统的损害, 保护了肝细胞,延缓了肝细胞的衰老。5.5 益生菌方法学的研究5.5.1 益生菌定性定量检测方法研究(1)分离及活菌计数培养用培养基的选择、培养方法、仪器、试剂等方面的研究有报道。本人也曾经对不同种的双歧杆菌、乳杆菌采用 6 种培养基进行菌落计数培养的比较和培养方法的比较,获得了较好的培养基与培养方法,并应用于实践工作中。(2)代谢产物(脂肪酸、细菌素、酶等)的分析方法。对乳酸菌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的报道较多,我们也正在研究使用高压液相色谱仪测定干酪乳杆菌与干酪乳杆菌亚种的代谢产物(

21、甲酸、乙酸等)的方法。(3)细菌属特异性和种特异性引物及探针的研究。5.5.2 菌群检测方法的研究菌群检测方法是微生态学研究最重要的基础方法,目前尚未标准化。菌群失调的判断标准及不同年龄组菌群的正常值都有待标准化。当今,常用连续稀释法和简易厌氧培养箱等进行菌群的检测。6. 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开发方向含大量活菌制剂的研究,期望活菌数高达 1010cfu/g(ml)。从生产剂型看有粉剂、片剂(胃溶剂和肠溶剂)、颗粒制剂及微胶囊型等。与各种双歧杆菌因子配合的产品。如寡 糖可作为双歧杆菌的生长因子,但不容易被吸收,热量低,可将寡糖添加到食品中(面包、饼干、饮料、香肠等)。还有如精氨酸制品、壳聚糖制品、胡萝卜提取液、酪蛋白水解液、灵芝多糖等。与中药成分配合的产品如人参抽提液、大黄等的研究比较多。新菌种的研究。如通过基因工程构建新菌种,利用特殊环境条件选择优良新菌种,利用返回式科学卫星中的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