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2/211 脊柱推拿的基础与临床 2021/2/212 脊柱推拿的定义 v脊柱推拿是一种手法治疗。主要是脊柱关节 在解剖运动范围内的被动运动。 v脊柱推拿多为一短有力的推扳力手法作用在 患椎的横突或棘突上,以松动或扳动脊椎关节。 而一般的按摩等放松手法,不被列入脊柱推拿 的范畴。 2021/2/213 脊柱推拿可能的作用机制 v由于研究条件等因素所限,对脊柱推拿治疗机 理研究的相对较少,对其治疗机理大多仅为推 测。 2021/2/214 解除滑膜嵌顿 v最早是由欧洲脊柱推拿治疗者提出,认为脊柱小关节 间的滑膜嵌入是造成脊柱活动受限和疼痛的主要原 因。 v脊柱椎间小关节各有自己独立的关
2、节囊,当颈随头作 各个方向的运动,椎间关节间隙增大时,关节囊内层 的滑膜或滑膜皱襞就有可能嵌入,成为疼痛源。 v脊柱推扳或旋转推拿手法可使嵌入的滑膜或滑膜皱 襞得到解除,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2021/2/215 解除肌肉痉挛 v骨骼肌张力的异常升高以及肌肉痉挛时,肌肉的形态、 组织性质、解剖位置和生化等方面并无病理改变,只 是功能上出现非协调性的异常收缩。 v在临床触诊时可摸到收缩变硬的肌肉或僵硬无弹性 的条索状肌腹。 v脊柱推拿时的快速推扳和旋转,可突然牵拉松解肌肉 的高张力,使异常的肌肉张力恢复正常。 2021/2/216 松解粘连 v颈椎的钩锥关节、小关节、神经根周围以及 椎管内的某些粘
3、连是造成临床症状的原因之 一。 v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粘连,致使关节活动受限和 疼痛。 v快速的推拿手法可使神经根和关节周围的粘 连得到一定程度的松解。 2021/2/217 纠正关节错位 v脊椎关节位置异常致椎间孔变小和横突孔狭 窄扭转位移,使神经根受压以及椎动脉管腔狭 窄和扭曲,出现神经根和椎动脉受损的症状。 v推拿可调整椎间盘与神经根的位置,恢复正常 的颈腰椎关节解剖序列,有利于椎间盘、韧带 和关节囊等处组织水肿的消退,静脉回流的改 善,促使神经根周围炎症减退,从而达到治疗目 的。 2021/2/218 脊柱推拿的基础研究概述 2021/2/219 v脊柱推拿在临床应用日趋增多,而其作用机理
4、尚不明 确。 v1975年以来,许多基础研究对脊柱推拿的治疗机制、 疗效及手法的副作用等进行研究,并对由推拿医师自 己定义的脊柱关节半脱位等进行了重点研究。 v研究主要集中在解剖学、神经解剖学和生物力学上, 相对而言,免疫学、生化、生理以及病理生理的研究 较少 v1996年7月在华盛顿召开一次促进按脊疗法研讨会, 会上对近年来与按脊疗法相关的基础科学研究概况 进行了总结分析 2021/2/2110 解剖学 v脊柱小关节是研究重点 v研究发现关节内的半月板结构是腰椎小关节的解剖学特征,该 结构受压很可能造成下腰痛或反射性肌肉痉挛。脊柱推拿可 改变小关节咬合,解除受压的半月板,从而缓解疼痛。但实验
5、 未能证明推拿能改变小关节的咬合状态。 v小关节性疼痛有其特征,研究发现小关节的滑膜皱襞上有丰富 的感觉神经纤维,滑膜皱襞受压可直接产生疼痛。 v同腰椎一样,颈椎滑膜皱襞也是造成急性颈痛的原因之一。这 种急性颈痛在脊柱推拿后立即缓解。 v通过对胸腰段解剖学特征的研究证明,在胸腰段牵引比旋转手 法更有效。 2021/2/2111 v应用CT和MRI对腰椎小关节研究后推测,小关 节的炎性反应物质,可通过黄韧带上的缺损渗 出,刺激神经根,产生根性痛。椎旁深层组织有 丰富的无髓伤害感受器分布至周围的各种组 织,构成下腰痛的神经疼痛学基础。 v腰后伸及旋转时椎间孔内的神经根及血管受 到明显挤压。椎间孔在
6、后伸时减小,前屈时增 大,这对设计准确的推拿和诊断手法大有帮助。 v神经组织结构占据整个L4/5和L5/S1椎间孔, 表明此处神经容易受压。 2021/2/2112 v在寰枕关节平面,硬脊膜与头后小直肌之间有结缔组 织桥。此发现为阐明一些头痛提供了新解剖形态学 依据。头后小直肌紧张度的增加,可增加结缔组织桥 的张力,牵拉硬脊膜,导致头痛。 v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一直认为椎间盘没有神经分布, 椎间盘不是引发腰痛的直接原因。现研究证实纤维 环外1/4有神经分布。这表明椎间盘内的感觉神经纤 维是引发腰痛的主要原因,即使无椎间盘突出,也可 刺激椎间盘内的神经,造成腰痛。 v组织学研究表明,腰椎骨赘可压
7、迫邻近椎体的植物神, 腰椎活动时有可能刺激植物神经系统,而影响内脏功 能。 2021/2/2113 生物力学 v脊柱推拿与生物力学结合的历史短,规模有限,多数 是研究推拿力作用人体时的大小。 v离体尸体材料的生物力学测试,可以精确地测量作用 力、轴向载荷和位移,并对特定解剖节段进行力学测 量。虽然活体测试显得重要些,但活体实验易受不可 控因素影响,所以离体实验仍是无法取代的实验内容。 v由于检测技术的发展,并应用到活体实验中:如应用 数字录像扫描技术测量脊柱运动、两种颈部推拿时 患者头部的运动情况等。 2021/2/2114 v对脊柱推拿时出现的声响研究结果表明,声响 可能是由于关节腔内的气体
8、在快速挤压时产 生的,有关节声响时,表明治疗效果较好。 v对推拿的一些生物力学参数也进行了研究,如 推拿力的大小、作用点和作用时间以及手法 的比较等,但由于实验条件和研究手段等方面 的差异,其结果各异。 2021/2/2115 生理学 v大多是研究神经反射或植物神经系统对内脏、 代谢及血管舒缩功能的影响。 v由于实验研究,特别是相关动物模型研究的相 对滞后,虽然理论和临床都表明,肌肉骨骼的变 化可能影响内脏功能;内脏功能紊乱也可反射 地引起肌肉骨骼功能的变化,但推拿界对两者 之间的确切关系仍未明确的阐述。 2021/2/2116 生物化学 v对脊柱推拿作用机制,一般推测推拿可促进内 源性类鸦片
9、活性肽的生成,而缓解疼痛。但研 究结果各异。 v多数研究未能证实推拿可改变皮质激素和促 肾上腺皮质激的水平。因此,脊柱推拿不是作 用于激发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 v对P物质和谷氨酸等致痛机理进行了研究 2021/2/2117 焦点问题 v对被推拿界称之为“半脱位”和“复合性半脱位”: 复合性半脱位多累及神经肌肉和运动系统等,造成系 统性的功能障碍。对此有系统性的论述,但支持复合 性半脱位的证据不多,虽然近年来许多研究人员从不 同方面对此进行研究。但由于半脱位的动物不易制 成,所以无法在动物模型上阐述其病理机制。 v由于研究结果的不确定性,现就目前的资料尚无法肯 定,但也无法否定半脱位的存在
10、。对此应加强基础科 学研究。 2021/2/2118 v综上所述,一些涉及脊柱推拿根本问题的基础 科学研究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不了解 脊柱推拿的作用机制和损伤机制;一些临床关 键问题,如半脱位的定义和病理学基础等,也未 得到解决。因此,对相关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 等基础科学研究应予加强。 2021/2/2119 脊柱推拿常用手法 2021/2/2120 颈部常用整复手法 v前屈位牵伸整复手法(适用于颈突症、颈髓 压迫证、颈椎失稳等) v牵引定点旋转整复手法(颈突症) v侧向扳按整复手法(颈椎失稳) v仰头摇正整复手法(环枕、环枢关节错位) v侧方牵伸整复手法(颈椎小关节错位、颈突 症) 20
11、21/2/2121 颈部整复推拿的禁忌证 v颈椎骨关节退变增生明显,较大的骨赘形成,导致椎 间孔及横突孔明显变窄。 v颈椎管径显著减少的先天性及继发性疾病。 v颈椎骨质疏松的高龄患者及破坏性疾病。 v颈椎骨关节结构柔韧性明显减弱的疾患。 v患者未除外颈椎管内占位性病变。 v患者颈椎骨折脱位及先天性畸形。 v患者颈部MRI、TCD等检查证实有椎-基底动脉先天 性发育异常,颈部血管硬化伴粥样斑块形成。 2021/2/2122 胸部常用整复手法 v俯卧冲压整复手法(T8以上节段前后滑移或合并左 右旋转错位、胸椎后关节错位、肋椎关节错位) v按背扳肩(颈)整复手法(T8以上节段后关节错位 及肋椎关节错
12、位) v胸、肋椎关节对抗整复手法(T4-10后关节及肋关 节错位) v旋转定位扳整复手法(T8以下节段后关节错位) 2021/2/2123 腰部常用整复手法 v腰椎牵扳整复手法(腰突症-侧旁型) v腰椎牵压整复手法(腰突症-中央型、腰椎滑脱症) v腰椎推臀扳肩整复手法(腰突症、小关节紊乱) v屈髋屈膝摆臀拉腰法(腰椎多关节多型式错位、腰 突症、腰骶部慢性软组织损伤) v骨盆旋转复位法(小关节紊乱、腰突症) v抱膝滚动复位法(腰椎滑脱症、腰弓过深、腰骶部 成角错位) v髋部侧摆整复手法(腰椎侧凸式小关节错位) 2021/2/2124 骶髂部常用整复手法 v屈髋屈膝冲压法(骶髂关节前错位) v按骶
13、扳髂整复手法(骶椎向后错位) v推髂拉腿整复手法(髂骨后错位) v骶髂关节前后同时错位整复手法(双侧髂骨 前后错位) 2021/2/2125 胸、腰、骶椎整复推拿的禁忌证 v椎骨关节退变增生明显,明显的骨桥形成。 v胸、腰椎管径显著减少的先天性及继发性疾病。 v高龄患者,椎骨骨质疏松及破坏性疾病。 v骨关节结构柔韧性明显减弱,患者II度以上严重的腰 椎滑脱症。 v肿瘤脊柱转移或未除外椎管内占位性病变。 v胸、腰椎及骨盆骨折脱位和先天性畸形并有明显的 功能障碍。 2021/2/2126 脊柱推拿手法的生物力学效应研究 2021/2/2127 旋转类整复手法 (分定点整复与非定点整复) v在进行手
14、法整复过程中,绝大多数情况下伴有一种“咔嗒”样 声响的出现,以致一些医生将这种声响的有无作为手法整复成 功与否的标志。 v对掌指关节的研究表明,“咔嗒”声的出现是关节内气体快速 流动的结果,而脊柱关节突关节与之类似。 v定点旋转手法时仅出现一个声响,而不定点的端提旋转手法则 可出现多个声响,由此可以认为,非定点整复手法存在一定的 盲目性,而定点整复手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v一般认为,出现声响往往预示着关节活动达到了极限位置,所 以,出现声响说明手法作用力达到了脊柱关节,并引起了关节 的位移。 v是否将出现声响作为手法整复成功的必需目标目前仍存在争 议。 2021/2/2128 v根据X光平片的
15、直接观测结果,施行颈椎中立位旋转手法时,颈 椎位移的幅度从下至上依次增大,C1与C7棘突偏离中线的距 离相差3倍以上,说明中立位旋转手法较多集中于上位颈椎,而 对颈椎病多发的下位颈椎作用较小。 v对新鲜颈椎尸体的直接测试结果显示,颈椎前屈或过伸位旋转 时,对侧C5、6神经根袖显上移,提示旋转手法可以调整神经 根与其周围组织的位置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安全性方面, 颈椎前屈旋转手法高于过伸旋转手法。 v在新鲜尸体上,通过事先埋入的力学传感器可直接检测椎间盘 内的压力变化。对颈椎施行旋转手法时,盘内压力普遍增高。 在腰椎施行旋转手法时,总的趋势是随着旋转角度的增加,椎 间盘内的压力逐渐增高,手法
16、完成时盘内压力达到最高点,手 法解除后,盘内压力恢复到处理前水平,未见盘内压力降低现 象。 2021/2/2129 v将微型力学传感器埋入脊椎关节突关节,可以直接手 法力作用下关节内应力的变化,测试结果表明,施行 腰椎定点旋转整复手法过程中,下关节突呈现向上- 向前-向下-向后的时序运动,且活动范转较大,使错位 关节出现复位倾向;关节内压则呈现先低后高的双向 变化曲线,在手法操作的后半程,关节内压达到最高, 比相邻关节内压增高8倍;脊椎恢复原位时,关节内压 降至手法前水平。 v人体和新鲜尸体的测试结果均显示,颈椎旋转手法使 同侧椎间孔缩小而对侧椎间孔扩大,颈椎旋转尤其是 在过伸状态下极度旋转,
17、可以导致椎动脉完全闭塞, 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其中,右旋较左旋的危险 性更大一些。 2021/2/2130 v综上所述 v脊柱旋转整复手法能够调整脊椎关节突关节及神经 根与其周转组织结构的位置关系、调节椎间盘内外 的压力。 v在施行脊柱旋转整复手法的过程中,椎间盘内的压力 普遍增高,无法使已经突出或膨出的髓核还纳,而借 助于盘内外压力的变化及对神经根的牵拉,则有可能 改变髓核与神经根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使相应的临 床症状得以缓解,这可能是手法治疗椎间盘突出或膨 出症的有效机制之一。 v从安全性角度考虑,宜在前屈状态下施行旋转,并尽 可能采用定点整复手法。 2021/2/2131 拔伸类整复
18、手法 (分持续性拔伸和间歇性拔伸) v在颈椎拔伸过程中,椎间盘内的压力呈下降趋势,且 盘内压力的变化与拔伸的力量和持续或间隔的时间 有关。 v以5Kg的重量2秒钟内缓慢拔伸,颈椎间盘内的压力 呈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与拔伸前比较无显著差异,以 此重量继续拔伸,则盘内压力不再变化。若以10Kg 的重量在0.1秒内拔伸,则盘内压力显著降低,以此重 量继续拔伸,盘内压力持续降低,且在拔伸结束后维 持一定时间的后效应。 2021/2/2132 v研究表明,颈椎关节后缘所受拉应力大小与拔 伸力的着力点和方向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位于 C1和C2棘突的伸力所产生的应力普遍较高; 就拔伸力的方向而言,C4/5关节以
19、15度的拔伸 力所产生的应力最高,C5/6和C6/7关节以25度 的拔伸力所产生的应力最高,提示临床上施行 颈椎拔伸手法时,根据病变关节的不同,应选择 合适的着力点和拔伸方向,从而体现出手法灵 活多变的优越性。 v拔伸类手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盘内压力降 低,其安全性也较旋转类手法高,是今后重点研 究的一个方向。 2021/2/2133 屈伸类整复手法 v颈椎过伸时,脊髓变粗并形成皱折,硬膜与黄韧带一 起形成皱折并突入椎管,纤维环出增大,向中线对侧 突的髓核变增大,而颈椎前屈时则未见上述现象。 v颈椎前屈时,C6、7、T1节段的椎管内截面积与过伸 时相比明显增大,其它节段则变化不明显。 v颈椎前
20、屈时,椎管矢状径与过伸、自然后伸时相比似 有增大趋势。 v综上所述,颈椎前屈手法的安全性相对较高。 2021/2/2134 v当固定下位椎体施行腰椎后伸手法时,上位椎 体的下关节突主要在上下或前后方向上发生 较大的移动,同时也存在少量的侧方位移。 v俯卧状态下的后伸手法主要使下关节突呈现 向后下方且略带旋转的运动,后伸幅度过大时 可以造成关节突的重叠,而小幅度的反复后伸 动作则可起到松解关节突间粘连的作用。 v仰卧位前屈手法主要使下关节突向前移位,幅 度过大时可产生关节突抵触。 2021/2/2135 v脊椎关节突关节的位移会直接影响椎管的容积大小, 多项研究结果显示,施行腰椎后伸手法时,可引
21、起硬 膜囊矢状径缩短、椎管长度减小;前屈手法的作用效 果则相反,从而有利于神经根的减压。 v坐位下的腰椎屈曲旋转手法可使硬脊膜两侧的神经 根向上下和内外方向移动,进而改变神经根与周围组 织的位置关系。 v综上可以看出,屈伸手法可在一定程度上使脊椎关节 突关节发生位移,位移的多少与屈伸幅度呈正相关, 从安全角度考虑,应适当控制屈伸幅度,尤其要避免 脊椎关节的过度后伸。 2021/2/2136 现状及展望 2021/2/2137 v我国脊柱推拿始于70年代,我国一些手法治疗 者运用中西医结合理论,根据现代医学,特别是 解剖学和生物力学,提出了脊柱旋转手法。现 已广泛应用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急性
22、 腰扭伤和一些慢性颈腰痛以及一些脊柱源性 的内脏疾病等。临床实践已证明,脊柱推拿手 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但经过多年 的发展和实践也发现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如 不加以正视,及时修正、改进和提高,将有碍于 脊住推拿手法的发展。 2021/2/2138 命名上的混乱 v有的是以“南派”、“北派”或“武当派” 来称之;有的是以人名来冠之,但大多数是以手 法的形态来命名。脊柱推拿手法命名上的混 乱,也为一些所谓的门派争纷提供了似是而非 的“依据”。一些人自吹为某某门派的多少 多少代传人,给人一种非科学的理性感觉,迹近 乎江湖混饭之辈。 2021/2/2139 脊柱推拿手法的理论基础需要更新 v脊柱
23、推拿手法源于中医理论,中医基础理论对 脊柱推拿手法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脊柱推拿手法也 要发展,而中医基础理论尚有它的局限性。这 就需要更新观念,提高层次,用新的理论和知识 来武装和充实这个学术领域,提高专业素质。 2021/2/2140 脊柱推拿手法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水平较低 v脊柱推拿的疗效较好,这在众多的临床报道中 已经验证。但在临床报道中普遍存在缺少必 要的对照组和随访,临床文章缺乏客观性。而 在基础研究上虽然近几年有一些形态学、生 理学、生物力学和一些其他的研究,但显得稀 少且零乱,相对临床发展来看,脊椎推拿手法的 基础研究近乎于空白,与临床的发展极不相称。 2021/2/2141 推拿圈内的固封自守 v许多脊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中国电热水龙头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评估规划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甜糯玉米市场供需平衡预测及发展行情监测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猕猴桃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评估规划报告
- 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模式下课程一体化的评估与质量保障机制研究
- 教育技术与商业融合的案例分析
- 运营保险知识培训课件
- 教育游戏化的智能技术应用研究
- 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政策探析
- 商业智能技术的趋势预测与策略制定
- 教育信息化与技术集成应用
- 中建施工现场CI规范说明详细
- 乡镇卫生院组织架构图
- 电网检修工程预算定额
- 川16Z117-TY 彩色透水混凝土整体路面构造图集
- 地铁工程机电安装施工组织设计
- GB/T 42361-2023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
- 2022年湖南省事业编制招聘考试《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真题试卷【1000题】
- 全自动量热仪说明书
- MT 194-1989煤矿用巷道支架试验方法与型式检验规范
- 中药学多选题含答案
- 起重作业吊索具使用安全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