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_第1页
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_第2页
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_第3页
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_第4页
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2008年3月第26卷第2期煤炭高等教育me1tanh1ghereducationmar.,2008vo1.26no.2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姜慧(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10008)摘要:结合苏北地区建筑工程管理实际,进行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从改革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构建科学合理的工程管理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等,逐步形成”常规教学与强化训练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关键词: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

2、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154(2008)02006103一,树立培养创新人才教育理念,确定工程管理创新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首先要树立全新的人才观.当前应用型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严重不足,难以适应市场迅速发展的要求和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的需要.如创新教育理论在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同,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采用没有充分体现出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需要,教学质量评定及考核机制有待完善,学校产学研相结合的体制尚未形成;学生成绩的评定基本以考试为主,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和实践探索较少;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师学历层次虽满足需求,但缺乏专业社会实践和工作经验,缺少创新精神与

3、实践能力培养的发展基础;专职实习指导教师不足,兼职指导教师忙于教学工作,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习指导;学生没有充分意识实践训练对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学校的创新教育与社会实践脱节,产学研合作机制没能形成并发挥其作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放在核心位置.针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我们确定了工程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按照有利于改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全面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增强发展潜能;有利于鼓励个性发展,提高创新能力的原则,培养适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用人单位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坚持以育人为根本,强化

4、质量意识,按照基础理论知识适度,知识面较宽,技术应用能力强,素质高的原则,重新构建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完善工程管理本科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收稿日期:200712一o5作者简介:姜慧(1970一),女,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讲师.构,协调发展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使本专业的学生”能吃苦,会学习,敢创新”,成为既懂工程技术又懂经济,管理和法律.并具有实践经验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二,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与实践1.制定以国家注册工程师考试内容为导向的专业教学计划.创新型人才要通过培养计划的执行来实现,制定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培养计划,是实现创新型人才培

5、养的关键.近年来,我们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研究,初步建立了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以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要求为导向,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工程实际操作技能为本位.(1)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在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中,根据建造师,造价师,房地产估价师,咨询师,监理工程师等注册工程师专业知识体系要求,设置工程项目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三个专业方向的专业模块课程,与社会接轨,使学生毕业后不仅具备专业知识,还能通过考试拥有国家执业资格.(2)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优化,课程体系的建构乃是创新教育的关键环节.我们按

6、照加强基础,鼓励创新,注重培养工程素质和能力的思路,主动根据社会需求精心设计课程体系.一是构建具有应用特色的课程体系.在构建人才培养专业课程体系时,我们从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出发,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原则优化课程结构,构建具有应用特色的课煤炭高等教育第26卷程体系,设置了公共基础类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以及选修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课时比例加大至35.公共基础类课程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课程,力求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整合互补,保证创新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工程管理专业平台课程包括专业技术平台课程,专业管理平台课程,专业经济平台课程,专业法律平台课程,以利于形成一

7、名执业工程师的基本素质;专业方向课程包括工程项目管理方向,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投资与造价管理方向,以利于形成执业工程师的专业能力.逐步建立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总目标,学科纵横交错,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将知识,能力,素质系统考虑的大模块课程群结构,使学生有足够的自由选择专业及专业方向.二是邀请行业专家参与教学计划编制.与学术界和行业的紧密联系已成为我院的惯常举措.为使课程内容贴近社会实践,我们定期邀请社会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学院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并为日后的教学提供帮助,从而使课程内容有着浓厚的企业背景,能够反映学生未来工作的实际.我们按照教育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在教学计

8、划中留出可嵌入式的空间,采用公选课,专题讲座的形式,以填充与职业岗位相关度高的项目化课程.三是在培养方案中增加一些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素质,优化其知识结构的选修课.如”创造学”,”大学生科技创新”,”成功学”等公选课程,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其逐步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为鼓励学生创新,在教学计划中将学生的获奖成果转换为创新学分,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创新动力和发展空间.四是实施第二课堂培养计划,将第二课堂开展的思想教育,科技创新,文化体育,社会实践等活动纳入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课内培养与课外培养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

9、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2.改革课堂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改进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举一反三,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1)改革教学内容.针对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方向,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从加强针对性和应用性出发,充分体现工程管理专业的特色.在教学内容中适当增加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将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科学概念及时融入到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训练.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人格品质的培养,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2)改进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采取主体参与型

10、的教学模式,积极实行问题一62一教学,启发式教学和开放式教学等行之有效的创新型教学方法,利用cai授课,学生讲课和专题讨论等方法,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与想象力,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和探索精神.在实际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并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推进的教学方法.授课中应用仿真模拟手段,使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如在”工程造价管理”课程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成立”测量工作坊”,进行”模拟招投标”等形式进行授课.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和合作,指导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使得课堂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的,民主的研讨室,学

11、生不再是单纯的听,而是作为其中的一员融入其中,真正掌握了知识,学会了解决问题的办法.3.完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教学由创新认识,创新实验与实训以及创新活动三个部分组成.我院工程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已初步建立实验随课程,实训随学期,实习随就业的”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1)构建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制定教学计划时.重视工程管理应用能力的培养,根据地方和建筑市场的实际情况,充实,改造校内实验室,按照”从易到难,逐步接近工程实际”的原则,设立基础实验,工程管理模拟训练,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顶岗实习以及社会实践等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融合的程管理

12、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为解决实践学时不足的问题,利用暑假组织学生实习,并形成制度;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我院已与上海建科监理有限公司,江苏双龙集团,江苏苏润集团等42家建筑施工企业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目前已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专业应用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综合应用能力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2)改革实践教学,开放实验室.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加强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顶岗实习等实践性教学,增加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由单纯的专业训练逐步转换为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工作的尝试.鼓励学生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与用人单位合作,

13、结合实际完成设计.另一方面,加快工程管理开放实验室的进程,建立工程管理实训中心,应用工程量自动计算软件,cad绘图,招投标模拟实习,专业计算机应用软件等进行工程管理模拟实验教学,采用开放与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实验中心对全院师生开放,开放的内容为各专业软件应用及仿真模拟实验等.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们在一个虚拟的模拟现实的工作环境中,练习他们所学习的专第2期姜慧/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业知识和技能,运用所学的知识.4.拓宽培养渠道,构建课外创新活动体系.创业实践活动是一种最能激发学生潜能的教学活动方式.创业的过程实际上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大课堂.(1)开展创业教育,

14、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意识.把学生的创业教育与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联系在一起,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在班主任的帮助下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设计,根据自身的素质特点和市场的需求,对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提出设想.通过大学期间对相关课程的选修和自身的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能力,为今后在人才市场上寻求个人创业发展的机会打下基础.(2)进行创业实践锻炼.自主创业是在校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也是大学毕业生实现就业的新途径.学院在教育中十分注重学生的创业教育,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学术讲座,学术报告,科研竞赛,创业竞赛,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创业实践活动.2006年我们成立创新协会,组织大学生科技月活动,制定科技创

15、新训练计划,以立项的形式组建创新团队,确定了挑战杯,结构,力学和建筑装饰艺术设计等4项学科竞赛目标,以各种方式指导学生提出新观点,制定小实验,参与各种竞赛,撰写学术论文和社会调查报告等,使学生通过各项活动的锻炼,充分发展个性,提高科学素质,调动创新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3)鼓励学生参加科研锻炼和科技活动.通过采取不同方式开展科技活动,让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使”学”,”研”,”创”紧密结合.建立本科生导师制,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研究,充当科研助手,培养锻炼科研能力.鼓励学生参加诸如”挑战杯”,”力学”,”数学建模”,”结构”等全国或省级大学生比赛活动以及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对

16、参加有关项目研究的学生除可以取得相应的学分外,达到一定水平的项目,可以取代相关课程的课程设计或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2006年我们组织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获得了江苏省第四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一,二等奖及第五届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铜奖.参赛学生普遍感到,通过参赛,磨砺了意志,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积累了社会实践经验,提高了创业创新能力.5.建设创新型教师队伍.培养创新人才,关键在教师.没有高素质的创新型师资队伍,就没有创新人才的培养;只有教师创造性的”教”,才有学生创造性的”学”.(1)走出去,引进来,使教师保持思想观念上的超前性.通过开展与国内外高校的学术交流,举办高

17、水平的学术讲座,举办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教学科研成果评比等多种方式,创造条件,让教师尽量多接触海内外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新动向,并及时组织交流,讨论,为教学改革献计献策,从而使教师保持不断创新的动力和激情.(2)在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中,要重点培养后备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青年教师的创新实践锻炼.结合科研教学需要,选派青年教师到施工企业,建筑设计院,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等进行合作科研,学术访问,促进青年教师多出成果和成果的转化.(3)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鼓励和支持年轻教师更多地参与科学研究工作,锻炼他们的科研能力,培养团队精神.这样他们可以及时掌握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

18、前沿,开展教学研究,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最先进的知识,引导学生进入科学前沿,储备创新能量.astudyandpracticeoftheappliedtalentsinnovationabilitytrainingintheengineeringmanagementspecialty儿anghui(schoolofcivilengineering.xuzhouinstituteof7echnology,xuzhou210008,china)abstract:combiningwiththeconstructionprojectmanagementinnorthareaofjiangsu,thisarticlecarriesontheresearchforinnovationabilitytrainingoftheengineeringmanagementmajortalents.fromreformingtheengineeringmanagementteachingplan,contractingthescientificandlogicalengineeringmanagementexperimentandpracticeteac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