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化因素分析方法在历史时期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索德浩(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一 文化因素分析方法及相关问题文化因素分析方法产生时间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早期研究者们注意到一个考古学文化中常常含有不同文化因素,已经在使用文化因素分析方法了,如施昕更对良渚文化的研究 施昕更:良渚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浙江省教育厅,1938年。、梁思永对龙山文化的分析 梁思永:龙山文化中国文明史前期之一,梁思永考古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59。都包含有文化因素分析内容,但是此时对文化因素的分析处于一种自觉的状态,限于考古资料的匮乏,考古学文化面貌模糊,所以在当时对考古学文化进行很系统的文化因素分析是不
2、现实的。以后很多学者都用到了文化因素分析方法,如苏秉崎、严文明等,但最终成为考古学的一门方法论应该是20世纪80年代 李伯谦:论文化因素分析方法,中国青铜文化结构体系研究,科学出版社,1998年;袁永明:考古学文化因素分析方法辨正,中国文物报2001年9月14日7版。,以俞伟超和李伯谦对其进行总结为形成标志。俞伟超在楚文化研究会第三次年会上提出了文化因素分析方法概念,并结合楚文化的研究,进行了说明 俞伟超:楚文化的研究与文化因素分析方法,考古学是什么俞伟超考古学理论文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李伯谦对吴城文化 李伯谦:试论吴城文化,中国青铜文化结构体系研究,科学出版社,1998年。
3、、晋文化 李伯谦:文化因素分析与晋文化研究,中国青铜文化结构体系研究,科学出版社,1998年。等研究都用到了文化因素分析方法,后又专门撰文总结 李伯谦:论文化因素分析方法,中国青铜文化结构体系研究,科学出版社,1998年。 。后应用日多,渐成考古学的基本方法之一 栾丰实、方辉、靳桂云:考古学理论方法实践,文物出版社,2002年。后来一些研究者对文化因素分析方法进行了修补、完善或是提出一些问题 袁永明:考古学文化因素分析方法辨证,中国文物报2001年9月14日7版;宋玲平:关于文化因素分析方法在青铜文化研究实践中的思考,中原文物2006年6期;栾丰实、方辉、靳桂云:考古学理论方法技术,文物出版社
4、,2002年,其中第三章的第五节专门对文化因素分析方法进行了总结;张玲:文化因素分析法解析以楚文化考古学研究为例,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3期,等。,促进了文化因素分析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文化因素分析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分析考古学文化构成因素,是考古学文化研究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它以类型学研究为前提,其方法论的核心是比较研究,即对于考古学文化内部的遗存(遗址、遗迹甚至是某类器物)进行详细分解的基础上同其他文化进行比较,以了解考古学文化或是某个考古遗存的文化因素构成情况,对于文化性质的确定、发展演变、源流的考证、文化之间的交流、文化区系类型及其中心区的确定等都有重要的作用,近来再辅以科技手段
5、 何驽、小乔治瑞普拉普、荆志淳、陈铁梅:湖北荆南寺遗址陶器中子活化技术与文化因素综合分析,考古1999年10期。,更是提高了文化因素分析方法的科学性,对于中国考古学深入研究和迅速发展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文化因素分析方法成立的科学依据是随着考古学研究的深入,我们逐渐认识到没有绝对封闭的考古学文化,一个考古学文化或多或少要受到周围文化的影响,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考古学文化背后的人们共同体之间的联系只会越来越多,考古学文化面貌也会越来越复杂,而文化因素分析方法在研究面貌复杂的考古学文化上有着独特作用。近来研究者所倡导的“比较考古学”实际上也属于文化因素分析方法的范畴。比较研究方法在文史研究中应用
6、已久,李学勤将其应用的考古学研究中并根据自己的研究体会提出了“比较考古学”概念。李学勤:比较考古学随笔引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此种研究方法是建立在文化传播的基础上,李先生将比较研究总结成五个层次:中原地区各文化比较研究;中原文化与边远地区文化的比较研究;中国文化与邻近地区文化比较比较;包括中国在内的环太平洋诸文化的比较;古代文明之间的比较。最后进一步认为“比较研究还可以从更广义的方面理解。不同文化的类似因素可供对照比较,同一文化的不同因素也可以供参照研究。” 笔者将“比较考古学”和“文化因素分析方法”两种方法的概念、操作方法、研究对象、适用范围、研究目的相比较之后发现,二者非常相
7、似,其核心均为比较研究,研究对象为考古遗存。最大的区别在于李先生所倡导的比较考古偏重于直观的、经验性的内容,其方法还不是很系统,远不如文化因素分析方法体系完善,毕竟“比较考古学”刚刚提出;在应用范围上,文化因素方法应用很广,而比较考古学多应用于文化传播和交流;从概念来看,文化因素分析方法内涵较大些,而比较考古学较窄。所以从本质上来讲文化因素分析方法完全可以包括比较考古学,比较考古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文化因素分析方法在考古学研究中的自觉应用。文化因素分析方法尚在完善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文化因素分析方法能否算是一门独立的考古学方法论?李伯谦先生认为“文化因素分析方法和地层学、标型学一
8、样,是考古学基本方法之一”李伯谦:论文化因素分析方法,中国青铜文化结构体系研究,科学出版社,1998年。;而俞伟超先生认为“这种方法本是考古学类型学的一部分内容,并已体现在许多的考古类型学分析的实践之中”俞伟超:楚文化的研究与文化因素分析方法,考古学是什么俞伟超考古学理论文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考古学理论方法技术栾丰实、方辉、靳桂云:考古学理论方法实践第三章,文物出版社,2002年。也认为是属于考古类型学体系,归在考古类型学章节中。笔者倾向于将文化因素分析方法作为一门单独的方法论。所谓考古类型学,是通过对考古遗存的形态对比以探求其变化规律、逻辑发展序列和相互关系,是受到生物学分
9、类启发而产生的,19世纪晚期在欧洲已经比较成熟。文化因素分析方法和考古类型学的关系比较密切,文化因素分析方法中的分期、遗存比较、器物演变都需要用到类型学研究,但是不能因此就把文化因素分析方法归为考古类型学的研究,这样会使类型学方法论范畴无限的膨胀,而其将文化因素分析方法以及其他新出现与类型学有关的考古学方法都限制在类型学的范畴内,将会影响新理论、新方法的发展空间,因为几乎任何考古学研究几乎都要用到考古类型学,类型学和地层学是考学两大基本方法之一,地层学获取考古资料,类型学对考古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几乎所有的考古学研究基本上都是要建立在这两个方法论的基础之上,文化因素分析方法也是一样,它的研究也
10、是建立在类型学研究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类型学产生较早,而文化因素分析方法出现很晚,其产生的前提考古学文化研究必须达发展到相当的程度才会出现的;还有文化因素分析方法核心是比较,目的是了解考古学文化的构成,有自己的研究重心。这些都与考古类型学不同,所以可以归为一种单独的方法论。文化因素分析方法之所以被认为是考古类型学的一部分,主要是它还在发展时期,还未形成一个系统的、完善的方法论。不同的研究者对文化因素分析方法理解不同,操作方法相异,所以目前最迫切的任务要对文化因素分析方法概念和性质取得共识,然后在共同认识平台之上进一步完善其体系,建立起一般操作模式,这是一个成熟、完善的方法论所必须具备的如进行类
11、型学研究时,虽然在操作细节上会有差别,但是都知道大概会有哪些步骤。而文化因素分析方法却缺乏一般的操作方法,学者对此论述不多,俞伟超先生对文化因素分析方法的总结主要是以楚文化研究为例提出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但如何具体运作文化因素分析方法,并未具体展开论述;同样李伯谦先生对于文化因素的总结也是强调文化因素分析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正是由于缺乏一般的操作模式,所以有些研究者在进行文化因素分析的具体操作时会感到“困惑甚至是束手无策”宋玲平:关于文化因素分析方法在青铜文化研究实践中的思考,中原文物2006年6期。其次,定量分析问题。定量分析在文化因素分析方法中常用,但具体操作上存在着争论。一是操作难度大,
12、特别是分析一个范畴很大的考古学文化时候,此文化可能包括很多遗址,大量器物,对各类遗迹、遗物的精确统计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二是是否一组器物在数量上占据优势,那么这组器物就一定在这个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实际情况未必,比如今天区分一个民族,而主要依据这个族群的心理特征,其使用的物品只是一个参考,因为工业化的今天,物品大体相同。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同一化程度越来越高,真正能体现一个族群或是地域特征的还是那些包含有宗教信仰、体现民风民俗等精神层面上的器物。再次,融合性器物归属问题。一个融合了两种或者是两种以上的器物究竟归属于那种文化?如果按照文化因素在器物所占的地位来定性,那如何确定某种因素在器物中的地
13、位?是器形为主还是纹饰为主?而且器物融合改变到哪种程度才算成为另一种文化的器物?由于文化的交流,融合了两种以上因素的器物很多,而且有时候这种融合器物属性的判定对于确定一个考古遗存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如壹家堡一期文化性质之所以会出现争议,主要是因为对融合型器物文化归属不同,雷兴山对这个遗址中融合型器物进行了判定,然后确定遗存的性质,虽然他的观点不一定是最后的结论,但是这种对融合型器物性质的判定方法却给我们提供了启示雷兴山:壹家堡一期文化性质辨析关于混合文化因素分析方法的讨论,文物世界1999 年1期。;宋玲平对融合性的铜器性质判定进行了探索宋玲平:关于文化因素分析方法在青铜文化研究实践中的思考,
14、中原文物2006年6期。 最后,文化因素分析方法主要应用于先秦之前,在历史时期考古研究中应用较少,下文将专门进行论述。二 历史时期考古研究特点此处历史时期考古学主要是指秦汉以后,不包括商周时期,因为此段虽然有部分文献,但是文献数量和所包含可用的信息量远远不能和秦汉以后相比,且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秦汉以后也不相同,由此形成的物质文化也有区别,考古学研究方法也有差异,所以此处仅的时间范围仅指秦汉以后。历史考古学有着自己的特点。第一,保存大量的文献资料。这是历史考古最重要特点,也是中国考古学具有史学倾向的重要原因。历史时期的文献资料浩如烟海,已大致勾画出中国古代社会的时空结构和社会情况,这
15、给考古研究提供了一个巨大的信息库,既使考古学研究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背景,也可以用这些文献来解释考古资料,如果不好好利用那将是巨大的浪费,可以说历史时期考古研究离不开文献资料。 第二、历史考古物质文化高度统一,遗存丰富,面貌复杂。先秦之前,生产力水平不高,各区间文化交流不多,考古学文化区之间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秦汉以后国家长期处于高度的中央集权体制下,特别是西汉中期以后,由于政治力量的推动、儒家思想的同化、交通系统和技术的进一步提高,促进了文化交流的深入,致使国家在物质文化面貌上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文化传播、影响能力之强甚至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在极其偏远的地区都可以见到典型中原器物,区域之间的文化
16、差异已经下降到次要地位。而且历史时期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创造物质财富的几乎是以前百万年的总和,考古发现的遗迹、遗物数量激增,器物群庞大,使物质文化面貌更加复杂。第三、国家力量对考古学文化的影响增加。 历史时期大部分时间国家集中在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下,国家的政治体制、经济力量、法律政策、军事活动、社会结构以及国家所提倡的风俗宗教信仰等对物质文化影响增大,政治体制由原始社会、奴隶制度进入封建制度,不同的体制与不同的物质文化相对应,考古学上的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基本上是和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相对应的。而且历史时期自然环境条件对物质文化影响逐步缩小,人类主观能动性增加,考古研究时候要充
17、分考虑这种社会背景。历史考古的这些特点也研究中的难点,考古发现物质遗存增多,文化面貌复杂,增加了历史考古研究的难度;文献丰富,需要研究者拥有坚实的文献基础,但是现行教育体制下研究者的文献功底远逊于从前,这也是很多人不愿意从事历史考古的重要原因,而且丰富的文献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考古学独立发展,历史考古和文献之间的关系大多还停留在证经补史的层面上,对文献的应用多是在获取考古资料的基础上与文献作僵硬的比靠,深入研究不多,常常使考古学成为历史文献的附庸,这主要是因为文献和考古资料之间缺乏一个合适的桥接使考古资料真正很好的利用文献来进行考古研究,让考古资料发挥自己的作用,使文献资料成为考古研究的一种手
18、段,而不是附庸,更不能将与文献的比靠看成考古学研究的终结。相反,先秦时期虽然文献资料很少,但研究却是非常活跃,积极引入各种理论、方法、科技手段,充分发挥了考古资料在研究古代社会历史中的主导地位。所以历史考古研究的滞后主要是理论方法的缺乏和研究者的重视程度不够。目前历史考古研究主仍以时空编年研究为主,利用的方法主要还是类型学、地层学等方法,这两种方法论在获取资料和进行基础研究时候很有作用,但是深入研究明显力不从心,但目前历史考古的发展已经不是不再是时空编年等基础研究所能满足的,所以历史考古目前最需要的是引入新的研究理论、方法和科技手段,才能最大限度的获取有效信息资料,然后解释、研究这些资料,充分
19、发挥考古资料自身的作用。很多研究者已经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如刘庆柱 刘庆柱:关于当前汉代考古学研究的几个问题在汉代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主题报告,载汉代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齐鲁书社,2006年。、白云翔 白云翔:努力开创汉代考古与汉文化研究的新局面在汉代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闭幕上的总结讲话,载汉代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齐鲁书社,2006年。等诸位秦汉时期考古的学者都呼吁要加强历史时期的考古学理论和方法研究探索。徐苹芳先生对中国历史时期分区的思考徐苹芳:中国历史考古学分区问题的思考,考古2000年第7期。;齐东方从政治制度、法律条文、丧葬运作等更广泛的背景
20、来解释唐代的墓葬现象,说明当时的丧葬礼仪,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思路 齐东方:唐代的丧葬观念习俗与礼仪制度,考古学报2006年1期;吴桂兵用“区位论“理论分析马鞍山地区吴晋墓葬材料,进而研究汉晋变迁的考古学研究的地域意义,也是对历史考古学研究方法进行有意的探索,相关例子的还有很多。创建一种理论非本文所能做到,但是探索解决某种问题的方法还是可行的,文化因素分析方法就是尝试解决历史时期考古学的一些问题。三 文化因素分析在历史时期的应用主要以四川汉墓为例虽然秦汉时期考古学物质文化面貌趋向于“大一统”,但是不可能完全消灭考古学文化面貌的差异。秦汉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制度、政策,确实为统一文化的迅速
21、形成并普及全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各地地理环境的相异、历史传统不一、风俗不尽相同等原因,各地的考古学文化面貌不可能完全一致,即使在高度统一的汉唐时期仍是如此,这已为考古材料所证明。只要文化面貌存在差别,文化因素分析方法对于文化区的划分、不同文化的性质确定、文化之间的交流研究就能起到重要的作用。笔者以为,文化因素分析方法将会在历史时期考古研究以下一些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第一,文化分区。历史时期的分区和史前不完全相同,徐苹芳先生总结了两个特点 徐苹芳:中国历史考古学分区问题的思考,考古2000年第7期。其一,是“中央集权下的礼仪制度有严格的、统一的等级规定从这个角度来观察全国各地的礼仪衣冠制度
22、上的文化差异时,几乎是不可能的,强大的政治因素在文化发展中起了决定的作用”。但是由于人文地理和风俗传统的相异,或多或少会在物质文化中表现出来,而文化因素分析方法不仅可以归纳出不同文化区中的相同因素,对区分出不同区域的特殊文化因素有特别的作用。历史时期物质文化统一性增强,这就决定了分区不能按照先秦或者史前的研究方法来进行。如汉代考古学文化,无论是中原还是偏远地区,东汉之后多被中原文化所同化,所见多是典型的汉式遗存,区域特色文化已经非常少见或者融合到汉式文化中。文献对区域文化记载也比较少,汉代巴蜀地区应该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地域,但是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巴蜀地区记载很少且粗略,所以考古学的资料对于了
23、解汉代的巴蜀作用越发显得重要。文化区的划分一定要注意特殊的器物的归属。汉代四川有很多很有特点的器物,这是在四川盆地特有的人文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如陶俑显然是来自于中原文化,但是进入四川地区出现了一些特有或者特别流行的类别,如庖厨、俳优、镇墓等俑;还有陶仓,仓起源于关中地区,后为秦、汉继承,成为汉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所以四川地区的仓毫无疑问渊源于中原地区,据张建峰的研究 张建峰:两汉时期陶囷的类型学分析,江汉考古1995年4期。,四川主要流行筒腹式仓。这些器物在其他地方少见的,完全可以归为地方特色器物。这部分区域因素虽然相对数量很少,但是绝对不能完全用数量来衡量其地位,恰恰是这些器物反映了
24、一个区域文化特色。历史考古和史前不相同,史前的生产力不发达,遗存相对简单,文化间的联系不多,文化区划分较为简单。但是到了历史时期以后,物质文化高度发达,各区域的影响越来越大,物质遗存共性增加,而此时不同区域之间划分更大程度上依靠风俗信仰、心理特征来区别。如四川地区的崖墓、画像石墓、摇钱树、西王母形象、镇墓俑、釜、圜底罐等都是四川地区非常有特色的器物,正是这些特色器物反应了四川盆地特殊地理环境、风俗和宗教信仰。以摇钱树为例,无疑是四川地区非常重要的器物,对于我们了解四川古代的丧葬信仰、宗教习俗无疑有重要的作用,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解读它的有效信息,然后根据这些有效信息复原汉代四川盆地特殊的宗教民
25、俗信仰。其二,社会越进步,社会文化现象越越复杂,由此而表现出来的物质文化现象也更复杂。相对于先秦之前,历史时期物质遗存丰富,文化面貌复杂,所以分区要困难的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仅发现汉墓就有十多万座,如果这些资料完全发表,仅将这些资料熟悉一遍,就要消耗巨大的精力,如果再进行的详细分区研究,难度就更大了。俞伟超为汉文化分区提过指导性意见,“即西汉时期长安等关中地区的遗存为中心,东汉时期以洛阳等豫西的遗存地区为中心,概括出典型的、核心的汉文化面貌,然后依据地理环境划出范围,寻找各区域土著文化和汉文化的交融程度,再进行更大范围的比较,确定汉文化到底应划分为哪几个区系类型。”但他同时也指出“工作量
26、是惊人的,绝非一人或少数几个人的力量在短时间内能完成的”。所以一种良好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文化因素分析方法将会对汉文化分区起到重大作用。第二,文化演变和发展。文化演变要在分期和分组上进行,不同组因素来源于不同文化,在分期的基础上可以分析这各组文化因素在不同时期演变,了解不同文化的交流,而且文化因素分析方法对于个别外来器物的变化情况也有帮助。四川汉文化形成于西汉中期,其后土著因素大部消失,其余融入汉文化中,形成区域特色文化,利用文化因素分析方法可以了解土著文化是如何消失和被汉文化同化的。蒋晓春对巴文化融入中原文化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利用了文化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巴文化在不同阶段所占的比重,由战
27、国时期的绝对优势到汉代的逐渐式微,而中原的汉文化逐渐强大,最后占据了主要地位 蒋晓春:从重庆地区考古材料看巴文化融入汉文化的进程,文物2005年8期。这对研究四川盆地汉文化的形成和转变是一个启发,四川汉墓有两个比较大转折点,一个是西汉中期,一个是王莽时期。西汉中期巴蜀文化转变为汉文化;王莽时期墓葬形制有竖穴墓转变为横穴墓,随葬品也相应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目前对其演变的详细情况和背景并不清楚。利用文化因素分析方法对其墓葬形制、器物的演变进行详细的分析,得出演变的详细情况,然后再结合文献等相关知识,找出其背后演变的动力。四川汉墓虽然发掘了大量的汉墓资料,但是发表的太少,而且分类、分期、分区等基础性
28、的整理研究工作还不够,而文化因素分析方法必须建立在这些基础的工作之上,所以目前汉墓最需要的是整理已经发掘的汉墓报告,然后对墓葬进行分类分期、分区等工作,给四川地区的汉墓建立一个完整详细的编年体系。第三,文化交流。秦汉以后,国家统一,政令畅通,随着交通工具和系统的改进提高,地区之间交流越来越多,如四川生产的铁剑在徐州出土 ,漆器在朝鲜发现 。对各个地区物质遗存进行分析、比较,可以了解当时的文化交流详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各地的商业贸易、交通地理等信息。第四,在文化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文献和其他各种理论方法作进一步的研究。文化因素分析是一种方法论,即对于考古学文化内部的遗存(遗址、遗迹甚至是
29、某类器物)进行详细分解的基础上同其他文化进行比较,了解考古学文化或是某个考古遗存的文化因素构成情况。它能做的只是利用一种方法从考古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研究者可以利用这些有效信息进一步研究族群问题、人口迁徙等社会历史问题,甚至分析意识形态领域的内容。要做到这些仅依靠现有的考古学理论、方法是很难实现的,需要结合文献、其他理论方法、甚至科技手段来实现。已经有历史时期的研究者在应用文化因素分析方法,藤铭予利用文化因素分析研究秦文化在发展演变与周边文化之间的交流 藤铭予:秦文化:从封国到帝国的考古学观察,学苑出版社,2002年。,吴小平对利用文化文化因素分析方法将把汉代青铜容器划分为以秦、晋、楚为主的中原系、以巴蜀和夜郎文化为主的西南系、以及以濮越器为主要类型的岭南系三大区系 吴小平:汉代青铜容器的考古学研究,岳麓书社,2005年。,等等。但是这些文章对文化因素的分析并没有提供一个完整的研究范例,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面,将某某因素归属于某某文化,没有说明划分不同文化因素的依据,这样对于不熟悉这段资料的读者就很难理解,而且有些“融合性” 宋玲平:关于如何正确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方法的思考,北大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总第十期。或叫“混合性” 雷兴山:壹家堡一期文化性质辨析关于混合文化因素分析方法的讨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吉林艺术学院《影视照明技术》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书法实训I》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剪辑基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供热管网互联互通协议书模板
- 吉林师范大学《中国东北史》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大型绿植售卖合同范本
- 2024年大厂员工合同范本
- 娱乐场营销合同协议书范文范本
- (浙教2024版)科学七年级上册3.2 太阳系的组成与结构 课件(共2课时)
- 吉林师范大学《外国古代教育史》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地锚抗拔力计算
- 小学羽毛球特色教学羽毛球
- 创业人生心得体会10篇
- 最完整工资条模板(共4页)
- 《会议管理》教学大纲
- 光伏发电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 平底孔试块制作规范
- 药店110种常见疾病的症状及关联用药方案
- 三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真题沪教版
- 东华禅寺义工报名表
- 演员艺术语言基本技巧图文.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