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湘西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彭宏辉课题类别: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重点资助课题课题批准号:xjk06ajj026学科分类: 基础教育课题主持人:彭宏辉 小学高级教师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语文教研组长主要研究人员:符莉萍、符芳、彭彪、石永爱、粟贵芝、彭兰、王莉莉、张婷、印群燕、彭宏艳、胡小衡、田莉、侯雨田、樊群芝、符 韬、宋开菊、周淑琴、陶昱舟、向贵珍、龙 琳、田方见、张 珂一、研究背景随着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多元文化的凸现,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消亡的危机,已成世界性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向各国政府和有关政府部门
2、发出呼吁,积极行动起来,保护和抢救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冲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迫在眉睫。2003年,文化部、财政部等联合启动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工程;2004年又通过了关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批准决定。国务院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进一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认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为弘扬中华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贡献。湘西自治州是国务院批准进入全国“民族民间文化
3、保护工程综合实验区”唯一的市州级单位。我州民族民间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厚,极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门类繁多的民族文艺,流传千古的民俗风情,精彩绝伦的民族体育,别具一格的民族服饰,风味独特的民族饮食但本民族没有民族文字,民族民间文化急待抢救与保护。我州8项民族民间文化进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泸溪县申报的剪纸(民间美术)、凤凰县申报的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传统手工技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申报的苗族服饰(民俗)、龙山县申报的土家族梯玛歌(民间文学)、保靖县申报的酉水船工号子(民间音乐)等。州人大常委会制定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予以重视。
4、弘扬中华文化,离不开教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很有必要合理利用“湘西民族文化”这份宝藏,结合小学语文教育,让湘西民族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二、研究述评近几年来,西方少数民族教育重点放在对多元文化教育课程改革的模式研究上,有的国家已将民俗文化引入到美术教学之中。国内的蒲公英行动儿童与民间美术专项课题研究试验,有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力求能让所有儿童获得在美术教育上的公平,配合国家教育,旨在帮助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儿童及特殊儿童进行美术学习,并以此推动美术教育在这些地区的发展,挖掘本地区的优秀民间美术,并引进课堂教学,使儿童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渐了解本民族民间美术的发展及尊在德意义,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本民
5、族的民间艺术。很多大学也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研究,如中央民族大学国家“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的研究,主要目的就是要将各民族的优秀文化移植到学校教育这个大花园,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教材、更多的色彩和教育选择的可能性。国内的民族教育还进行了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实验,寄宿制学校研究以及普及义务教育等问题的研究,但还没有将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并利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要求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
6、积极利用。”湘西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需要的是去开发,去利用,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让湘西的儿童从小就了解本民族文化,在了解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语文能力,增强语文素养,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三、研究的意义在我国新课程的改革中,特别是语文课程的文化构建,除了创新文化的探究外,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开发利用也已成为新亮点。语文课程如何开发利用好民族文化资源,不仅关系着民族文化传承的大事,还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湘西教育忽视民族文化的开发利用,使用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模式,从而导致民族地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漠不关心,不知道本民族存在哪些优秀文化遗产,
7、更没有因为自己是少数民族而感到自豪。目前,国内对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开发利用工作正在起步,而作为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者,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责任。有必要将湘西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的整合,进行语文实践活动,让民族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使儿童在搜集、整理、阅读、习作等过程中逐渐了解民族民间文化的发展和存在的意义,促使民族地区儿童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热爱,从而弘扬本民族文化。四、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标准。”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课题组认为,开发利用湘西民族文化资源并进行语文教学,需要开展很多学生单独
8、进行的或师生共同进行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大家在实践中不断地了解民族文化,并弘扬民族文化。 2、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理论1983年10月,邓小平同志在景山学校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理论,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我们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3、教育与人的发展理论 叶澜先生根据人发展的特殊性,用动态的、系统的、辩证的思维方式,重新认识了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提出“二层次三因素论”。她认为,以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9、性质为依据,可以把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分为二个层次,三大类因素:第一层次是对个体发展的潜在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简称“可能性因素”,包括个体自身条件与环境条件两大类因素;第二层次是对个体发展从潜在可能转化为现实产生影响的因素,简称“现实性因素”,指的是发展主体所进行的各种类型的活动。因此,课题组认为,活动,尤其是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积极地、有意识地、系统地开展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儿童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4、素质教育的有关理论 素质教育的全面性,要求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就个体而言,全面性是指“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的统一;
10、就班级、学校而言,全面性是指“共同发展”和“差异发展”的和谐。素质教育的开放性告诉我们,拓宽教育空间和教育渠道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开发地方资源,培养学生课堂以外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团结协作精神。5、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2)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11、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3)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
12、生的语文能力。” 五、课题界定“民族文化”是按照其创造主体来界定的。它指一个民族共同体所创造传承的文化,是在民族成员共同参与共同事务的过程中形成的文化。这里的民族文化指湘西土家族和苗族的优秀文化,包括民族文艺、民族风情、民族体育、民族服饰、民族饮食、民族建筑、民间美术、历史文物等内容。“小学语文”:指面向小学生的语文课堂教学和语文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能力。“开发利用”:指教师、学生通过现场采访、亲身体验、上网搜索、书籍查找等方式收集民族文化资源,并整理资源,形成资源库,再根据资料的特点制成课件,编写各种读物等,让湘西民族
13、文化精华走进小语课堂,进行习作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从而使学生了解本民族,增强民族信心,具有民族自豪感。六、研究目标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充分开发利用湘西民族文化资源,让湘西民族文化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结合,从而弘扬本民族文化,让本民族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通过搜集、整理湘西民族文化资源,促进儿童对民族文化的认可,培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增强儿童的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七、研究内容1、调查本校教师、小学生对湘西民族文化的认知现状。2、调查湘西土家族、苗族优秀文化存在的主要形式、内容,通过现场采访亲身体验、上网搜索等途径,搜集湘西民族文化资源。3、按照
14、民族文艺、民族风情、民间文学、民族饮食等类别,整理所搜集的材料,形成湘西民族文化资源库。4、利用湘西民族文化资源,将优秀的民族文化引入小学语文课堂,通过说话、阅读、习作等形式的教学,探索出新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并开展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语文实践活动。5、调查通过湘西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民族地区儿童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受到怎样的影响。八、研究方法本课题将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以调查法、文献法。九、研究步骤与具体作法(一)开展问卷调查2006年11月,课题组对我校语文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有效问卷29份;对一至六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有效问卷2594份。21名课题组教师对问卷进行了统计。由此两次调查
15、,了解到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湘西民族文化的认识都不够,有的竟自己是什么民族都不清楚。好在大家都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想了解湘西民族文化,老师们也愿意了解并传授这方面的知识。(二)、规范课题管理 、明确分工,分层管理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的工作很多,为了保证课题顺利进行,必须把各项工作区别开来,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我们的课题主持人负责课题的总设计,组织各研究阶段的具体实施;湘西民族文化进入语文课堂的教学研究这一任务,分别由杨玉湖、粟贵芝、印群燕等教师按小学高、中、低年级分段进行负责;还有湘西民族文化资源库网站的建立,资料的收集整理,湘西童谣湘西传说湘西名人读物的选编等工作都各有教师负责。、保证时间,与
16、语文教研相结合为了让课题研究的时间得到保证,课题主持人(语文教研组长)把课题活动与学校语文教研活动有机结合,如学生作文竞赛、课题研讨等活动,合二为一,这样既落实了课题研究,也减轻了教师们的工作压力。、积极整合,同其他学科共成长湘西民族文化资源,包含着音乐、美术、体育、社会学科等精华,我们的课题的研究与美术、音乐等学科积极整合,互相渗透。如学生在画一画苗族花边、图案之后,再把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感受写下来,既培养了习作能力,又了解了苗族文化。(三)、组织师资培训、专家培训,指导研究小学生阅历短浅,对湘西民族文化的了解和把握更多地依赖于教师的理解和感悟。语文教师应对湘西民族文化有所了解,应熟悉湘西
17、的文化特色。2007年4月,本课题组邀请到州教科院专家来吉大师院附小给教师们进行了湘西民族民间文化与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利用民族地区资源 开发校本课程的讲座。 老师们感受到了湘西民族民间文化的丰富多彩,认识到了湘西文化的极高价值,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湘西教师对于传承这份厚重的民族文化的责任。、组内学习,丰富内涵在语文教研会议上,课题主持人组织教师研修和学习文化学、教育学、民族学等文学理论和新课程理论获得必要的知识和理论,还组织教师上网学习,了解到湘西名人、民族文艺、民族饮食、民族体育等知识,丰富自身文化内涵。(四)、挖掘湘西民族文化资源、收集整理文本资源 2007年,课题组根据各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能
18、力特点拟定出资料收集表格,利用寒假、“五一”长假,指导学生(32个班)收集有关湘西民族文化资料。学生收集资料的形式多样,有文字记述的,也有图文并茂的;有上网查资料的,也有采访老一辈收集资料的;收集的内容也丰富多彩:有民族风俗描述,有民族建筑图片,有民族饮食介绍,还有民间故事,民间童谣最后根据年级与班级,根据资料内容的特点整理成册,共40册。胡小衡老师的从课外作业看新课改发表在2008年湖南教育的二月刊。、建立课题网站 2007年暑假期间,田方见、龚华、张珂、侯雨甜等名网站工作人员不辞劳苦,建立起湘西民族文化资源库湘西民族文化网。田方见老师制作网页,其余老师在网上积极地查找资料,整理并传送资料到
19、课题网站,使网站的信息较为丰富,包括课题新闻、湘西名人、湘西文艺、湘西饮食、湘西建筑等十个板块,图文并貌。课题网站对师生们学习湘西民族文化带来了极大的便利,10月份,印群燕执教的一堂语文网络研讨课,学生们搜集的许多资料就来自于我们的湘西民族文化网。(五)、湘西民族文化走进课堂、实地考察,走入社会大课堂2007年7月1 -4日,本课题组为了让课题组老师和学生进一步了解湘西民族民间文化,在校领导的支持下,特组织部分老师和学生来到凤凰县、永顺县对苗族、土家族文化进行考察。凤凰之行,首先来到山江,参观了苗族博物馆,观看了苗族姑娘小伙的精彩表演,采访了博物馆馆长龙文玉,还考察了书家堂,南方长城起点,进一
20、步了解了苗族的历史、苗族的服饰、苗族刺绣、苗族风俗、苗族饮食、苗族绝技等等。永顺之行,对“千年古镇”王村,“天下第一门”不二门,土司王城老司城进行考察。师生们对土家族的服饰、饮食,以及土家族的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惊叹当年土司王朝八百年的统治和八街九巷的繁华,遗憾如今土司遗址零星闪落,杂草丛生,一片萧条,感叹湘西民族民间文化急待保护,保护、传承的责任之重大。师生们仔细作了考察记录,共81页,写出考察体会或总结21篇,已整理成湘西民族文化考察资料集。、研讨反思,走进教室小课堂 2007年至2008年,课题组把民族文化引进小学语文课堂,吟唱湘西动人的歌谣,讲授湘西丰富的传说,欣赏湘西美景的散文,感
21、受湘西神奇的绝技,描写湘西美丽的风土人情。执教的有美丽的古城凤凰我也来跳摆手舞湘西民间童谣烟子烟写写美丽的家乡一年多来共执教民族文化课300多节。2007年10月、2008年10月,课题组举行了“湘西民族文化进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方式为“研讨课评课”。各个年级组老师互相帮助,共同研讨,修改教学设计,修改课件,制作教具,团结协作,为大家献上了六堂各具特色的优质研讨课:彭宏艳老师执教的口语交际课说说我的家乡,张婷、符韬老师执教的口语交际课大家来说湘西名人、说说湘西童谣,印群燕老师执教的网络课美丽的湘西我的家,彭彪老师执教的爱家乡习作课,符芳执教的阅读课美丽的古城凤凰。六位教师上课投入、语言亲切、教
22、态大方,制作的课件精美、电脑操作技能娴熟,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了湘西,认识了湘西,赞美了湘西。课题组老师都写下了听课札记,石永爱、王莉莉、龚华等老师对研讨课做了专题评课,从教学理念、教学选材、教学设计、教师素质、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评析,肯定了优点,也指出了不足。这样的活动让教师们耳目一新。3、开展活动,弘扬湘西民族文化 利用广播宣传2007年,本课题组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每天课间操后的五分钟广播时间,向全校学生介绍湘西民族文化。2008年,又利用学生国旗下的讲话,再次向全校学生介绍湘西民族文化。让全校学生不断积累湘西民族文化知识,积少成多。 民间故事大赛根据儿童一般都非常喜爱民间文学的心理,
23、通过学生讲湘西民间故事,让湘西儿童进一步了解湘西民族文化,并弘扬湘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2007年11月27-28日,课题组举办了 “湘西民间故事大赛”。选手们讲的故事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多种作文竞赛“我爱家乡”作文赛为了弘扬湘西民族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课题组于2006年5月17日举办了全校的“我爱家乡” 作文大赛,456名学生参赛。课题组教师监考,当场出题,当堂即兴作文,之后是交叉阅卷,分别计分,统计总分,评出奖项。 “美丽的湘西”征文赛2007年6月,本课题组积极响应州委宣传部、州教育局联合举办的全州中小学生“美丽的湘西,可爱的家乡”征文竞赛活动,有方案,按计划,有条不紊。共
24、有1767名学生参加了征文竞赛,是全州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所学校。最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州庆献上的一份贺礼。“湘西民风民俗”征文赛土家族、苗族的过春节的风俗多样化,极具特色。2008年1月,放寒假前,课题组向学生们发出 “湘西民风民俗”征文赛的号召,感受民俗民风,记录自己眼里的湘西。2000多名学生积极响应,记录下了五彩斑斓的湘西。 “爱家乡、爱祖国”手抄报大赛 2008年6月,参加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教师报共同举办的“第一、二、三届全国小学生手抄报大赛”,共有2628名学生参赛,吉大师院附小获“组织奖”。 课题组还组织学生参观了州博物馆,世纪广场文化墙等活动,让学生了解湘西历史
25、,湘西民族文化,从而弘扬民族文化。(六)开发民族文化校本课程1、选编课外读物2007年暑假,课题组组织符莉萍、彭兰、王莉莉、符芳、张金梅、孙娟等11名教师利用休息时间加班整理湘西民族文化系列课外读物。王莉莉、符芳负责湘西童谣的选编,符莉萍、彭兰负责湘西传说的选编,张金梅、孙娟等9名教师湘西名人的选编,请我校美术老师徐锋给书稿配制插图。2008年3月,湘西童谣和湘西传说终于与师生见面。教师充分利用读物指导学生阅读、习作。 2、开发校本教材2008年6月18日,课题组申请参与实施湘西教育科研“五百工程”中“一百本校本教材”的项目。2008年7月17日,课题组召开了“校本教材研讨会”,还特意邀请到教
26、科院、吉大师院四位专家刘宇新、石学东、滕久文和周纯禄来作指导。学校领导对此举非常重视,杨劲松主任参会,王中华校长亲自主持会议。专家们认真听取了课题主持人的编写策划,对大家当前的困惑给予指点。会后,教材编写组又进行讨论,确定单元内容,单元模式,交稿时间等。通过一个暑假的共同努力,8月27日初稿完成,第二年出版。 十、研究成果【一】理论成果(一)课题研究丰富了教师的湘西民族文化底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让学生了解湘西民族文化,感悟湘西民族文化,传承并弘扬湘西民族文化,语文教师必须要先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要善于发掘、发扬当地文化资源中优秀的人文精神,以高尚的人文精神化育、开启、浸润、滋养学生的心
27、灵,激活学生思维和想象力。课题组请来民族教育专家来校讲课,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学习湘西民族文化知识,组织教师参加社会调查,建立课题网站,组织教师上网学习等,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总结,丰富了教师的湘西民族文化底蕴。首先,语文教师对湘西的历史有了基本的了解。湘西古称“五溪蛮”地,其五溪,是指沅水中上游五条主要支流。从古至今,湘西是多民族集聚之地。宋代以前主要生活着古代巴人,盘瓢和僚等;宋代以降,主要生活着土、苗、瑶、侗等少数民族,清改土归流后,由于汉人的大量涌入及民族的迁徒或融合,这里主要生活着土家、苗、侗、白、汉等民族。粟贵芝老师在爱上土家文化一文中写道“怀着满满的收获和欣喜翻书、上网查找资料,作为土家
28、族的正宗后代,我要深深了解土家族文化。“土家族”自称“毕兹卡”,世居武陵山区,酉水流域,是一个勤劳勇敢而又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民族。关于土家族的族源,一说是古代巴人后裔,一说是唐末五代前后由彭咸率领的从江西迁居的百艺工匠的后裔,说法不一。”其次,语文教师熟悉了湘西的文化内涵。湘西各少数民族长期大杂居小聚居,彼此互相兼容,在互动互渗的过程中形成湘西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由此而使湘西文化打上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的深深印记。这种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主要包括土家族文化、苗族文化等,各个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有门类繁多的民族文艺,流传千古的民俗风情,精彩绝伦的民族体育,别具一格的民族服饰,风味
29、独特的民族饮食老师们了解到“土家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在湘西龙山县有八万多土家人以讲土家语为主,有不少村寨山头,河流以土家语命名,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的“里耶”及附件的“麦茶”地名,即为土家语“耕土”、“好天”之意。”“土家族在改造自然和战胜自然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这些神话传说故事和民间故事有追溯民族起源和解释自然现象”教师们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对给学生传授这方面的知识奠定了基础。(二)课题研究增进了学生对湘西民族文化的了解通过组织学生收集、整理湘西民族文化资料,通过校园广播电视台、“国旗下讲话”向学生宣传湘西民族文化知识,通过带领学生深入苗族、土家族地区进行实地考察
30、,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湘西民间故事大赛,参加“美丽的家乡,可爱的湘西”作文大赛、“孩子笔下的湘西寒假民风民俗作文赛”,通过湘西民族文化进课堂 学生对湘西的民间故事、民族风俗、民族饮食、名人故事、民间歌舞、童谣、民族服饰等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彭瑞同学写到:“老司城是土家族土司王统治八百多年古都遗址,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永顺县城东18公里处的灵溪河畔,历史悠久,风景优美。老司城原名福石城,是为民除害的彭士愁建立的,传说他平诸蛮,被封为溪州刺吏,土家族人民十分尊敬他,敬他为“土司王”,请他统治56旗、380峒的领土。”向和毅同学说:“开始参加故事比赛还担心自己说不来,后来和妈妈一起查找资料,知道湘西有那
31、么多民间故事,有动植物传说,有人物传说,有节日传说等等,很有趣。我最喜欢苗族义军首领吴八月的故事,于是就准备了吴八月请神炮手,结果我获得了三年级组一等奖。”(三)课题研究拓展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空间小学生阅历短浅,对湘西民族文化的了解和把握更多地依赖于教师的理解和感悟。我们教师通过巧妙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有意识地把湘西民族文化引进课堂,让学生在教师所营造的浓郁的文化氛围中理解、感悟、体验并最终内化为自己的人格特征,为建构学生的人文精神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下是我们探索出的几种教学模式。、大课堂教学模式 “明确调查目的及内容选择调查方式准备调查资料、设备调查过程(采访、记录、拍照、录音等)整理资料,写出调
32、查报告或总结” 新的课程理念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教学的最大目的并不完全在于课堂上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在现实的生活中学习,亲身感受社会,从现实生活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作为教师,要进一步拓宽语文教学视野,不应单纯地局限于课堂,而要善于把课堂拓宽,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进行社会调查,首先要
33、明确调查的目的、调查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第二是选择调查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爱好、能力选择采访、记录、拍照、录音等方式,可以是其中的一种,也可以是几种;第三,根据自己选择的调查方式准备调查资料,调查设备,如相机充足电,带好充电器等;第四,在调查过程中,学生按照自己的计划,该记录的记录,该拍照的拍照,一定要认真细致,及时解决疑问;第四,调查完成后,要把自己的凌乱的记录整理成调查报告或调查总结。调查活动的组织者的工作很重要,首先要制定活动的方案,时间、地点的安排,去多少学生,配多少教师,谁负责录像,谁负责管理、辅导学生,乘坐什么车辆,资金预算是多少,调查表的拟定印刷出发前要开会强调安全问题,
34、出远门的话还要提醒学生要准备的生活物品等等。教师带动学生以课外调查、采访记录、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走进多元复杂的生活,与社会对话,构建一个完全开放、鲜活、富有人文气息的社会大课堂,能够培养学生调查采访、收集整理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让孩子们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2、小课堂教学模式(1)阅读教学:预习,查阅资料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理解内容细读,感悟内涵选读,畅谈感受。阅读教学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的最迅速的途径之一,也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获得信息从而进行思想交流的迅速有效的方法。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教学
35、对学生进行阅读培训,使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开阔视野,开发智力。课题组选编的湘西歌谣、传说故事、名人故事,还有描写景物、记叙事件类的文章作为阅读课文可供教师在课堂上教学。这些相关湘西民族文化内容的文章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接受义务教育,受规定教材的限制,学生对湘西的美景、名人、传说故事不太了解,甚至不知道,如小城凤凰,在国内已经很有名了,但很多学生只是听说,却没有亲自去游览过,就更不要说那些历史远久的名人了,所以课前一定要上网查查资料,了解与课文有关的知识,留意那些不明白的问题。课堂上,教师应注重能体现湘西民族文化特色内容的朗读指导、理解引导,充分运用朗读、默读,范
36、读、个别读、齐读、赛读等形式,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理解课文重点语句,让学生感受湘西美丽的景色、动人的故事情节,感悟湘西人民的勤劳善良、勇敢进取、互助互爱的精神。一定要让学生联系查找的资料,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作为一名湘西人的感受,培养民族自豪感。(2)口语交际教学:收集资料激趣导入提出要求分组交流展示赛说拓展赏析总结升华。口语交际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我们课题组进行的口语交际教学主要是介绍类口语交际教学,就是让学生以介绍的方式进行双向或多项的信息传递、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等。在这个活动中,介绍者要
37、想对某个事物进行全面介绍,必须对言语信息进行充分的吸收、内化、整理和揣摩。所以说,这个过程对人的言语、思维、想象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我们的介绍类口语交际教学的具体方法有两种:讲解和介绍。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可以拟当一名湘西小导游,对某处景点进行介绍,对展示的物品进行解说;可以作为一名湘西儿童,对湘西的传说故事、名人名事介绍给别人听。要上好这样的课,首先课前要让学生通过报刊、图书、网络等多种途径,收集一些信息,获取交际材料。然后,通过有趣的谈话或形象的课件吸引学生进入情境。第三,教师指导学生明确本堂课口语交际的要求(最好教师进行一次示范说,让学生有样可循),如介绍时应该自然大方、表达清楚,
38、应抓住特点,突出重点;听时应该专心,有问题等别人说完后再询问等。这是口语交际一定要注重的地方。第四,分组交流,因为课前每个学生都有了一定的准备,这时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地说,互相提提意见,进行初步实践。第五,展示赛说,学生边出示图片(或投影)边当着全班同学解说,就好像是面对来湘西的游客当一次小导游。这个环节可以设计为“竞娉小导游”,说得好的发给导游证,激励学生的兴趣。第五,可以根据条件来定,看看录像等,让学生开拓眼界。最后,教师学生对这堂课进行总结,谈谈收获,谈谈感受,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也经常当当小导游。(3)活动教学:入情入境,激趣导入老师示范,学生模仿反复练习,掌握要领小组展示,小结收获布置作
39、业、拓展延伸。活动教学是指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始至终是自觉主动的行为者,而不是教师的追随者”,“以活动促发展”正是活动教学精髓的一种高度概括。湘西民族文化丰富多彩,除了文本的形式,还有舞蹈、音乐、美术的形式,学生可以在老师的辅导下,画一画,唱一唱,跳一跳,地点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操场。如我也来跳摆手舞,在操场上,老师激情导入之后,学生兴趣一下提升起来,老师亲自示范,让学生观察这些动作,由这些动
40、作你想到了什么。然后边示范边解说,学生边看边明白了每一个动作都表示一种生产劳动方式,在学的时候头脑中产生了劳动人民在劳作时的情景,也就不觉得难了,动作的要领也能形象的掌握。在鼓声的节奏下,学生会越跳越来劲,再进行一下小组展示,或集体围成圈,邀请周围的师生参与进来大家一起跳,气氛更热闹,仿佛感受到土家人民过节时的欢快场面,感受到土家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回家再跳给家人,边跳边说说,摆手舞的文化就这样慢慢得到弘扬。(4)网络教学:查找信息收集信息发布信息整理信息完成报告。网络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快速传递大量的信息资源,使教师和学生实时互动交流,网络现场教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交互式地传播大量的信息,这
41、种实时交互高效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网络教学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是一种新的教学尝试,是一种创新。这要求语文教师具有一定的电脑技术,能亲自操作电脑,应对学生提出的电脑操作问题。课题组印群燕老师执教美丽的湘西我的家就是一堂语文网络课。人人一台电脑,开机,上网。老师介绍课堂上供学生选择的内容:湘西风景、湘西风俗、湘西特产、湘西名人,再介绍相关网站,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研究内容,自主探究学习,利用网络查找相关内容。然后,把所找到的资料发布在资源交流平台上。在这个平台上,可进行在线交流,师生可以对话,生生可以对话,做到互相协作,互相学习,求助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了解到自己没找到的相关资
42、料,进行查漏补缺。学生一边收集资料信息一边进行整理,完成简单的网络研究报告。最后,师生共同浏览学生所交的资料,听取学生汇报网络研究报告。课堂上老师传授了学习方法,课后,学生还可以进一步具体了解自己感兴趣的知识。(5)习作教学:学会习作,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谢写下来,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我们根据课题的需求,总结出看图写话、写景、写活动、缩写故事四种习作教学的模式。看图写话:情境导入,激发兴趣整体观察,说说图意 按照顺序,细致观察指导写法,动笔习作汇报交流,师生评议写景:回忆美景,搜索画面整体概括,抓住特点述说美景,体会心情指导写法,动笔习作讲评习作,认真修改写活动:参加活动回忆活动过
43、程,点明活动重点,谈谈活动感受动笔习作组织讲评缩写故事:提供材料阅读材料,抓住主要内容明确写法,学生试说动笔写作看图写话,适合低年级习作教学,重在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如观察一幅家乡的景,民俗活动场面等。写景、写活动适合中高年级习作教学。习作前,要放手让学生大量收集资料,留心观察,用心记录,有了亲身体验,头脑中有东西可写,就不会瞎编乱造了,写出来的文章才生动、具体。习作指导要注重抓住景物的特点,活动的场面来写。缩写故事适合高年级习作教学。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了,概括能力增强了,可以把较长的故事的梗概介绍给大家,缩写时要注意详略之分,把故事的重点介绍清楚。习作教学中还要重
44、视学生的自改能力的培养。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 习作后,把习作批改“权”下放给学生,自改、互改,这实质是一种互助、合作的学习过程。这样,不仅提高了修改能力,拓宽了写作思路,也起到了取长补短的作用,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在讲评的时候,“要肯定成绩,抓住带有共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不怕习作,甚至乐于习作。学生把家乡的一切能感兴趣地写下来,不仅能提高习作水平,还增进对湘西的了解,弘扬民族文化。(四)课题研究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新课标规定的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和要素包括:情感态度,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
45、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思想观念等。这样的内涵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本质属性和三维目标。课题组把湘西民族文化引进课堂,不仅培养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让学生学会了调查采访、收集整理等学习方式,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能力。1、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湘西民族文化进课堂,提高了学生听的能力。由于民族文化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很新鲜,学生很好奇,如执教苗族绝技上刀梯一课,学生很想知道上刀梯是怎么表演的?为什么表演者赤脚踩在锋利的刀尖上脚不出血?老师传授这方面知识时,学生听得格外认真。再比如上听故事,写故事这类课时,训练学生专注听的能力,听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
46、,故事中的人物,事情的经过等,听清楚了,才能写清楚。湘西民族文化进课堂,提高了学生说的能力。湘西州被评上“魅力城市”,湘西是土家族、苗族聚居地,位于武陵西部山区,旅游资源丰富,风土人情独特。作为湘西人,我们的学生有必要了解湘西,能向游人简单介绍湘西,当当临时小导游。在口语交际课中,用竞聘小导游的形式激励学生说湘西。如说说我的家乡一课就采用了这种办法,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把湘西的美景介绍得如同身临其境,把湘西的小吃介绍得津津有味,把湘西的绝技说的惊险刺激。如张晗韵小朋友在解说德夯风景的时候说:“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小导游。我姓张,大家就叫我张导游吧!德夯是一个苗家山寨,那里的人男男女女,老
47、老少少都会打苗鼓,所以被称为“天下鼓乡”流沙瀑布是中国最高的瀑布。水从200多米的高山上流下来,像沙子一样细,像雾一样轻现在就请你们跟我一起去观赏吧!”这样的小导游,语言文明流畅,表情大方自然,肯定受到游人的喜欢。湘西民族文化进课堂,提高了学生读的能力。课题组选编了三本课外读物,已有湘西童谣湘西传说两本出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选择读物中内容,还收集其他优秀民族文化编写成课文传授给学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朗读、默读重点句段,理解文章内涵,感悟文中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执教老鼠子嫁女这首童谣,课中采用齐读、个别读、小组读、赛读以及背诵的方式去理解童谣的乐趣,体会土家人大胆的想象力,感悟土家
48、人民乐观的生活态度。湘西童谣湘西传说两本书共约十万字,学生通过课内讲读、课外阅读,大大提高了阅读能力,增进了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参加讲故事的杨新宇的家长写到:“我对孩子参加这次活动感受很深,从小孩子参加这次活动以来,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更爱看各种书报了,不认识的字会自己查字典了,不再要我们给他读了。希望学校多举办这类活动。” 湘西民族文化进课堂,提高了学生写的能力。语文的最终目的是写,要求学生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有顺序地记叙下来。指导学生写湘西,首先要指导观察湘西的事物,引导学生感悟湘西人文情感。湘西风景美如画。六(5)班曹雪婷写道:“在沈从文老先生的散文诗集里,在黄永玉的诗里
49、画里,在宋祖英的小背蒌里,凤凰呈现给世人的是一种神秘的美丽,野性的诱惑。我爱我的家乡凤凰,它的美使我陶醉,使我为之倾倒。”湘西小吃味道独特。四(1)班林雨虹写道:“咦?怎么这么香?哈,那是姜糖和扭扭糖的香味哩!一块姜糖,只要进入你的口中,它便扩散出浓浓的香味,那种感觉 ,辣辣的,辣的让你舌头麻,甜甜的,甜的让你甜蜜蜜,再咀嚼几下,姜糖就没了,呵,你是抵挡不住它的诱惑的,赶紧掏钱再买几袋吧!”湘西人朴实、善良。三(4)班田丰写到:“我还在小山村里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唐崎峰。我每天和他一起玩游戏,玩得非常开心!在整个夏天,他只光着赤脚,穿着短裤,身子被太阳晒得黑乎乎的,像黑人一样。他每天都那么做,难道
50、不疼吗?可能是他习惯那么做吧。”写写家乡,学生感受到了家乡的魅力,为自己是湘西人而骄傲。2、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课题组组织的各种学习考察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学生为了了解学习或考察的对象,必须提出自己的疑问,通过上网、看书、询问长辈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相关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整理成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总是依赖大人是完成不了的,自然,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考察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实践的能力。在各种实践考察活动中,一个人不可能完成记录、采访、摄像、录音的任务,只有几个人一组,团结起来,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做到资源共享,即轻松,效率又高。暑假考察活动学生记录的资料达81页,写出2
51、0份调查总结。外出考察还培养了学生的生活能力,锻炼了意志力。离开了天天呵护他们的父母,学生只有自己处理自己生活中的事情,如衣服脏了怎么办?手机没电了怎么办?迷路了怎么办?等等。如参加暑假考察的胡志千同学说:“我是一名土家族的小学生,虽然长在湘西这个少数民族的大家庭里,但我对苗族文化一直比较陌生,参加这次民风民俗调查活动,使我收获很大,对苗族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还锻炼了我独立生活的能力。”(五)课题研究增强了师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两年来,课题组组织了多种方式的学习,举行了各种各样的活动,从各项活动的调查来看,学生喜欢上了湘西民族文化,爱看,爱说,爱画,爱跳,乐写,增强了师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
52、感。沈自立同学说:“咚咚咚,咚哒一哒咚我们在操场踏着节折,跟着黄校长舞起来了。我们一会儿播种、一会儿锄草、一会儿插秧原来,乏味的劳动也可以通过优美的舞蹈表现出来。我为祖先的聪明,才智感到骄傲。为自己是土家族人的后代感到自豪。”粟贵芝老师在爱上土家文化一文中写道:“当认识到中国有56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我甚至很愚笨地想:我为何不是那人口最多的汉族,而是少数民族之一的土家族。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知识的增多,虽然不再为自己是少数民族而感到自卑,但也从未认真地去了解自己的本民族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民族。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一个省重点课题:湘西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让我不
53、得不去了解本民族的文化特点。通过一系列的了解活动,让我真正地认识到土家族文化的文明灿烂的悠久历史,从而深深地爱上土家族文化。”【二】实践成果1、开发民族文化校本课程 选编课外读物2007年暑假, 符莉萍、彭兰、王莉莉、符芳、张金梅、孙娟等11名教师利用休息时间加班整理湘西民族文化系列课外读物湘西童谣湘西传说湘西名人,我校美术老师徐锋给书稿配制插图。2008年3月,湘西童谣和湘西传说终于与师生见面,湘西名人一书正待出版。 开发校本教材2008年7月17日,课题组召开了“校本教材研讨会”,特意邀请到教科院、吉大师院四位专家刘宇新、石学东、滕久文和周纯禄前来作指导。讨论了校本教材体系,确定了单元内容
54、,单元模式。通过一个暑假的共同努力,8月27日魅力湘西初稿完成,现正修改书稿,收集插图,不久将与学生见面。2、建立湘西民族文化资源库:湘西民族文化网, 3、整理师生文集“我爱家乡”学生作文集、教师教学设计、论文集;4、教师论文发表与各类获奖、彭宏辉老师湘西民族文化进课堂的尝试与思索一文发表在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9卷第2期;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民族文化的融通发表在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时代人物2008年12月刊上。让民族民间文化走进小学语文课堂一文发表在民族教育与文化2008年1月刊;胡小衡老师的从学生的课外作业看新课改一文发表在008年湖南教育第2月号;彭彪老师的春雨润物细无
55、声一文发表在团结报第16942期上;石永爱、彭宏艳、粟贵芝、符莉萍、符韬等老师的让湘西民族文化之花在学生心头绽放、说说我的家乡、爱上土家文化等多篇文章分别发表在民族教育与文化2008年2月刊、2009年2月刊;、在课题组“湘西民族文化进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印群燕老师执教的美丽的湘西我的家、符韬老师执教的说说湘西童谣、彭彪老师执教的爱家乡等课获一等奖,张婷老师执教大家来说湘西名人、彭宏艳老师执教的说说我的家乡获二等奖 ;石永爱老师让湘西民族文化之花在学生心头绽放获评课一等奖,王莉莉老师的评美丽的湘西 我的家课、龚华老师的评张婷老师的口语交际课获评课二等奖。、在州人民政府、州教育局举办的全州中小
56、学生“美丽的湘西,可爱的家乡”征文竞赛活动中,向昌玉、代卉等18名教师荣获“优秀指导老师奖”; 在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教师报共同举办的“第一、二、三届全国小学生手抄报大赛”中, 张珂、龙玲等89名教师获“辅导教师一等奖”。5、学生文章发表与各类获奖、四(3)班的钱蔚巍同学的习作炸黄雀、二(8)班沈自立同学的习作我跳摆手舞刊登在小学语文报2008年10月和11月刊上,五(4)班的彭紫穗同学写的土家山寨行刊登在边城视听报 “湘西人记录湘西50年”的百姓记事栏目里;、在州人民政府、州教育局举办的全州中小学生“美丽的湘西,可爱的家乡”征文竞赛活动中,曹菲菲、李俊华、刘振华3名学生荣获一等奖,龙秋玲等3人荣获二等奖,李丽榛、叶小童等10人荣获三等奖,刘梦水、谭希言、张莹等22人荣获优秀奖。、在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教师报共同举办的“第一、二、三届全国小学生手抄报大赛”中, 罗楠、彭长青等692人获一等奖,高晟程、莫婕等925人获二等奖,李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1年超市促销方案5篇范文模板
- 石河子大学《食品物性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结构力学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简明新疆地方史教程》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风景画表现》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自动武器原理与构造》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交互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18年四川内江中考满分作文《我心中的英雄》12
- 沈阳理工大学《电力电子技术》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广州 存量房交易合同 范例
- 压裂优化设计理论及案例
- 喜马拉雅有声书用户行为市场报告课件
- G344项目临建工程施工方案-12号定稿
- 《汽车服务企业管理》试题及参考答案A
- 脑梗死培训课件
- 小学数学人教四年级上册(2022年新编)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认识平行四边形
- 2021年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造纸和纸制品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 犟龟-完整版获奖课件
- 工业产品CAD技能三级试题及其评分标准
- 多元统计分析习题及解答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