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应急预案_第1页
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应急预案_第2页
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应急预案_第3页
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应急预案_第4页
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应急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山西天宇气体有限公司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站事故应急预案 q/ty g203-2013(a)编 制:王 毅 李 涛 郭建民 审 核:贾成利审 批:王 红 2013-10-10发布 2013-10-10实施 山西天宇气体有限公司 发布 中国 运城 颁 布 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许可规则等有关规定,组织公司各职能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公司实际和安全生产工作经验,制定了公司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站事故应急预案。应急工作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站事故应急预案的颁布实施,规

2、范了应急管理工作,极大地增强企业应急处置能力,望各部门认真组织学习,严格遵守执行。总经理: 二一三年十月十日前 言本预案共分13部分,主要由总则、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单位资源概况、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预警和预防机制、应急响应、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现场恢复、保障措施、预案编制管理和更新、事故调查等内容组成,其中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预警和预防措施,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是本预案的技术基础。其中后2部分是移动式压力容器液体二氧化碳充装中,最容易发生事故的专项应急预案。 目 录1 总 则.52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63 单位资源概况和介质特性.114 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135

3、 预警和预防机制.166 应急响应.177 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218 现场恢复.239 保障措施.2410 预案编制、管理和更新.2811 事故调查.2812 充装中软管接头脱丝甩出应急预案.3213 液体二氧化碳储罐泄漏事故应急预案.3414触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4015火灾事故现场处置方案.4316事故现场人员疏散处置方案.46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了规范液体二氧化碳充装站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促进公司提升应对液体二氧化碳充装站事故的能力,及时控制和消除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为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应急预案。1.2 编制依据依据中

4、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和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许可规则等法律、法规、标准及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站事故应急救援。1.4 工作原则1.4.1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认真做好事故预防工作,切实加强员工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4.2 积极应对,立足自救。努力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体系,准备充分的应急资源,落实各级岗位职责,做到人人清楚事故特征、类

5、型、原因和危害程度,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迅速的采取正确措施,积极应对、立足自救。1.4.3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在组长统一领导下,负责指挥、协调处理突发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有关部门和各班组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现场应急处置工作。1.4.4 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遵循科学原理,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现科学民主决策。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方法、装备、设施和手段,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1.4.5 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做好事故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应对事

6、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搞好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救援技能。2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2.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2.1.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由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专家技术组、现场指挥部等组成。2.1.2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由单位主要负责人、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是本单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 长:王 红(总经理)副组长:贾成利(副总经理)成 员:孙永业(生产部部长) 樊少斌(销售部部长) 王迎红(车队 队长) 王 振(财务部

7、部长) 许国庆(质检部部长) 王 毅(安全 主任) 郭建民(生产部副部长)李 涛(品控部部长)任 晶(办公室主任)2.1.2专家技术组由公司单位化工工艺、设备机械、电气仪表、维修保全、消防安全、环保监测等专家组成,负责为事故应急救援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专家技术组 组 长:贾成利 (化工工艺工程师) 化工工艺:孙永业 设备机械:郭建民 电器仪表:张崇镖 环保监测:许国庆 维修保全:范旭晨 消防安全:王 毅设备管理专家: 张建民分析质检专家: 荆翠玲化工工艺专家: 吴存仓电气工程师: 侯田旭2.1.3 现场应急指挥部是事故发生后由应急领导小组派出的现场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行使现场应急指挥、协调、处置

8、等职责。应急指挥部下设通信联络队、警戒治安队、工艺处置队、消防灭火队、设备抢修队、电器抢修队、污染处置队、医疗救护队、后勤保障队。现场应急指挥部设在本公司生产部。现场应急指挥部人员总指挥: 闫 斌(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站站长) 副总指挥:孙永业(生产部部长)、郭建民( 生产部副部长)组 员:办公室主任:任 晶 销售部部长:樊少斌车队队长:王迎红 安全主任:王 毅库管员:冯王生应急小分队成员通信联络队负责人:樊少斌 成 员:景昱鸣 戈永锋警戒治安队负责人:吕世杰 成 员:冯王生 工艺处置队负责人:孙永业 成 员:杨 彬 消防灭火队负责人:李 涛 成 员:武 瑶 设备抢修队负责人:王 兴 成 员:徐

9、长江电器抢修队负责人:郭建民 成 员:王 毅污染处置队:负责人:许国庆 成 员:李 飞 医疗救护队:负责人:任 静 成 员:李红霞 后勤保障队:负责人:张 静 成 员:赵 冲 2.1.4 地方政府启动应急预案后,现场应急指挥部接受上级应急部门的指挥和领导。2.2 应急救援岗位职责2.2.1 应急领导小组职责(1)组织制订液体二氧化碳充装站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负责人员、资源配备和应急队伍的调动。(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5)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6)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7)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物证、资料。(8)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9)接受当地政府的指令和

10、调动。2.2.2 专家技术组职责(1)针对液体二氧化碳充装站突发事故应急工作,提供应急处置方案建议和技术支持。(2)根据应急办公室安排,参与制定应急方案和(或)参加现场处置工作。2.2.3 现场应急指挥部职责(1)根据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指令,负责现场应急指挥工作,针对事态发展制定和调整现场应急抢险方案,防止次生灾害或二次事故发生。(2)如果地方政府启动应急预案,配合和协调地方政府应急救援工作。(3)收集现场信息,核实现场情况,保证现场与总部之间信息传递的真实、及时与畅通。(4)负责整合调配现场应急资源。(5)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地方政府汇报应急处置情况。(6)按应急领导小组授权,负责现场有

11、关的新闻发布工作。(7)收集、整理应急处置过程有关资料。(8)核实应急终止条件并向当地政府、单位应急领导小组请示应急终止。(9)向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现场应急工作总结报告。2.2.4 各应急小分队职责 2.2.4.1通信联络队:担负微机仪表、电话线路等通讯设施抢修,确保各分队对外联络通信任务畅通正常。2.2.4.2警戒治安队:负责现场及厂区内外警戒治安、交通指挥、群众疏散等工作。2.2.4.3工艺处置队:负责查明事故部位、原因,提出补救措施,切断泄漏源,指挥协调紧急停车清洗置换,达到安全状态。2.2.4.4消防灭火队:负责火灾报警,请求县消防大队支援,担负灭火、洗消和搜救伤员任务。2.2.4

12、.5设备抢修队:负责现场设备管道堵漏、抢修恢复工作。2.2.4.6电器抢修队:负责电器、电源线路抢修恢复,架设夜间临时照明及抢险电器设施电源接通工作,抢险时,提供用电系统流程,以便切断系统或局部电源,配合系统停车及消防灭火工作,防止有人触电。2.2.4.7污染处置队:负责现场污染物清洗,指导相关单位控制污染物蔓延及污水处理的回收处置工作,配合环保监测站现场取样、监测分析工作。2.2.4.8医疗救护队:负责现场伤员急救医疗、重伤员转院护送的工作。2.2.4.9后勤保障队:负责指挥调配车辆,应急救援物资和生活用品的供应运输保障工作。3 单位资源和介质特性3.1 单位资源3.1.1山西天宇气体有限公

13、司年产7万吨的液体co2(食品级3万吨、工业级4万吨),位于临猗县西郊,距县城2公里,县消防大队200米。西面和北面紧邻阳煤丰喜集团临猗分公司甲醇分厂,东面为工农大道,南面相邻王村陵园。企业设总经理一人,下设生产部、财务部、车队、安全部、供销部、质检部和综合办公室。公司共有员工72人,其中管理人员10名,工人62名。3.1.2临猗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秋季多阴雨,冬季寒冷少雪。厂区主导风向夏秋季多为东南风,冬春季多为西北风,最大风速22m/s,最高气温42.8,最低气温-18.5,平均气温14.2,无霜期210天左右,厂区地形平坦,海拔高度406.

14、5m左右。3.2 介质特性3.2.1分子式: co2 分子量:44.01熔点:5.2atm下(三相点):-56.6沸点:-78.5临界温度:304.2ok 临界压力:72.9标准大气压临界体积:94.0厘米3/克分子 临界压缩系数:z=0.274临界粘度:0.0404厘泊 3.2.2密度3.2.2.1气体co2的密度:标准状况下:1.9768克/升 标准状况下:22.263升/克分子对空气的比重:1.52903.2.2.2液体co2的密度:(如表153) 温 度()密度(kg/m3)温 度()密度(kg/m3)温度()密度(kg/m3)31.0463.92.5910.0-27.51063.63

15、0.0596.40.0924.8-30.01074.227.5661.0-2.5940.0-32.51084.525.0705.8-5.0953.8-35.01094.922.5741.2-7.5968.0-37.51105.020.0770.7-10.0980.8-40.01115.017.5795.5-12.5993.8-42.51125.015.0817.9-15.01006.1-45.01134.512.5838.5-17.51018.5-47.51144.410.0858.0-20.01029.9-50.01153.57.5876.0-22.51041.7-55.01172.15.0

16、893.1-25.01052.63.2.3固体co2的比重:在-79条件下:1.56 ;在常温条件下:1.533.2.4溶解度:co2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4 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4.1 储罐的结构形式及最大储存能力二氧化碳储罐主要由钢板卷焊而成,有卧式圆筒型和立式圆柱型两种,罐体上装有气相管、液相管、放空管、压力表、安全阀、液位计、紧急切断装置等各种部件、阀门和附件。主要充装设备与设施序号设备名称型号设备储存能力数量1co2贮槽1=2800 l=1021350m3一台2co2贮槽2=2500 l=1124250m3一台3co2贮槽3=2500 l=1124250m3一台4co

17、2贮槽4=3000 h=17395100m3一台5co2贮槽5=3000 h=17395100m3一台6co2贮槽6=3000 h=17395100m3一台7co2贮槽7=3000 h=17395100m3一台8co2贮槽8=3500 h=12550100m3一台9co2贮槽9=3500 h=12550100m3一台10电子汽车衡scs-80t400kg-80t一台4.2 事故原因分析4.2.1质量因素泄漏:如设计不当,选材料不符,强度不足,制造安装质量差,加工焊接组装缺陷,阀门、附件质量不合格等。4.2.2工艺因素泄漏:如高流速介质冲击磨损,应力作用,腐蚀破坏,冷脆断裂,材质老化等。4.2.

18、3管理因素:储罐超期未检,带病运行,安全状况等级差,安全附件超期未校验,防雷、防静电装置未经检验合格,外部人员误入限制区域等。4.2.4操作失误引起泄漏:如误开闭阀门,对液位监测错误或不及时,超量充装引起储罐超压,导致储罐本体破裂或法兰垫片破裂泄漏;违章检修以及充装设备失修;违章充装等。4.2.5外界因素破坏:如外来车辆撞击;建筑物倒塌;地震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侧翻,基础下沉或倾斜等。4.3 常见事故的形式和部位4.3.1罐体本体、接管根部角焊缝因质量或缺陷原因的开裂泄漏。4.3.2储罐的气相进口、液相进口、气相出口、液相出口、液面计接口、安全阀接口、压力表接口等接管、阀门的密封等部位失效或泄

19、漏。4.3.3液体二氧化碳气管道法兰、阀门等连接密封部位失效或泄漏。4.3.4液体二氧化碳槽车装卸用软管泄漏或爆裂。4.3.5导静电接地装置失效或损坏,因静电或遭雷击,导致储罐燃烧、爆炸。4.3.6罐体受到热源影响,引起罐体压力升高,造成罐体爆炸或安全阀开启,导致介质泄漏,液体二氧化碳从储罐、槽车、管道和设施中泄漏出来。4.3.7车载充装泵压力调节失效或充装不合格造成槽车过装爆裂。4.4 灾害后果预测4.4.1爆炸威力。二氧化碳储罐爆炸主要为罐内压力超出设计压力,导致物理性爆炸。储罐发生物理爆炸,破坏性很大,其主要危害因素为冲击波和抛射物两种。4.4.2健康危害。大气中浓度超过3%时能使人出现

20、呼吸困难、头晕目眩、呕吐等。10%以上时使人出现视力障碍、痉挛、呼吸加快、血压升高、意识丧失。25%以上时使人出现神经抑制、昏睡、痉挛、窒息致死。4.4.3环境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引起温室效应。5 预防和预警机制5.1 危险源监控 二氧化碳储罐的压力、液位等采用浙江中控技术有限公司的dcs技术进行实时监控,在总控室的微机上显示,一旦有超压等紧急情况发生,微机有报警装置,操作人员可立即到现场采取泄压、排放等方式,使其恢复到正常指标。5.2 预警行动车辆充装工作由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人员完成,司机辅助,当遇有紧急情况发生时,可立即向公司应急办公室报告并积极采取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5.3 信息报

21、告与处置5.3.1 信息报告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4063369 135035971135.3.2 信息上报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5.4 预警级别5.4.1一般事故为(iii)级:设备、管道、附件等发生泄漏,不需要停机检修即可恢复生产运行的事故。5.4.2严重事故为(ii)级:设备、管道、附件损坏发生严重泄漏,伴有气雾、声响、结霜等现象,但采取系统操作,可以控制或阻断,不会构成更大险情的事故。5.4.3重大事故为(i)级:设备、管道、附件等

22、发生无法操控的破裂,致使液体二氧化碳大量泄漏,危及本单位及周边建筑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事故。6 应急响应6.1 响应等级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iii级预警事故,由本单位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ii级预警事故,立即启动本级事故应急预案。i级预警事故,立即启动本级事故应急预案,报请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启动上级或地方政府预案。6.2 响应程序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6.2.1 事故发生后的内部报告内容6.2.1

23、.1事故发生地点;6.2.1.2事故类型(如泄漏、设备损伤等);6.2.1.3事故的简要经过;6.2.1.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和初步估算的直接经济损失;6.2.1.5已经采取的措施;6.2.1.6其他应当报告的内容。6.2.2 事故确认、分析和救援程序事故确认的内容包括事故地点、影响范围、事故类型等技术要求;分析程序的内容包括工艺流程、操作规程的技术要求,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初步分析事故趋势,确定应急迅速启动的程序。6.2.3 事故外部报告程序事故确认后,在自身启动应急预案的同时,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如实地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相应应急指

24、挥中心等部门报告。6.2.4 事故监控措施包括监控和分析事故所造成危害程度,事故是否得到有效控制,是否有扩大危险趋势。污染处置队应采用气体浓度检测仪和风向仪对事故现场进行动态检测和监控,并根据检测数据判断事故是否得到了有效控制,是否有扩大的趋势,且及时将有关数据和发展趋势报现场总指挥。6.2.5 人员疏散与安置原则、措施及启动条件6.2.5.1发生事故时,应及时疏散事故现场和危险区域内的人员。当预测事故有扩大趋势,并对周围建筑物造成影响时,应立即请求政府有关部门启动上级应急救援预案,同时请求相关企业进行增援,并按应急救援预案的规定和要求,将转移的人员安置至安全场所。6.2.5.2人员疏散时,应

25、向事故现场上风区转移。下风区人员需佩戴正压式氧呼吸器。6.2.6 事故现场的警戒要求包括救援现场的警戒区域设置、事故现场警戒和交通管制程序,救援队伍、物资供应、人员设置及警戒开始和撤消步骤。6.2.6.1通信联络队到达后,根据地形、风向、风速、泄漏程度、周边道路、重要设施、建筑情况和人员密集程度等,以及应急救援技术方案对警戒区域的要求和规定,对泄漏影响范围进行评估。在专家的指导下迅速标出事故现场危险区和安全区。6.2.6.2现场总指挥下达设立警戒指令后,由警戒治安队设置警戒范围和实施交通管制。危险区和安全区应有明显警戒标志,如有毒等警戒标志等。警戒区内必须消除一切引起火灾的隐患。6.2.6.3

26、警戒保卫人员应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和接近警戒区。6.2.6.4除公安、消防人员外,其他警戒人员,以及抢险人员、医疗人员等参与应急救援行动人员,须有标明其身份的明显标志。6.2.6.5当事故完全消除,事故现场勘查完毕,由现场总指挥下达取消警戒区的指令后,方可取消警戒区。6.2.7 应急救援中的医疗、卫生服务措施若发现co2中毒病人时,要迅速使病人脱离中毒环境,转到空气清新处,解开患者衣服,辅以人工呼吸,促使其尽快吸入氧气。必要时,可用高压氧治疗。有继发感染的,可给予抗生素,四肢痉挛的,可吸用较大剂量的镇静剂,长期高热和惊厥的,可用镇静药物。6.2.8 保护应急救援人员安全的准备和规定6.2.8.1救

27、援指挥部设置在上风处,救援物资尽可能靠近事故现场。6.2.8.2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危险区前,必须穿戴(携)好个人防护装备和救生器材。6.2.8.3现场总指挥指定一名抢险救援人员为现场组长。6.2.8.4进行救援和抢险的人员必须少而精,但不允许少于两名。6.2.8.5抢险救援人员的个人装备至少应配备正压式氧呼吸器、安全帽、全封闭防护服、防寒手套、不产生火花工作鞋或胶鞋、通信工具,以及抢险用器材和设备等。6.2.8.6救援人员熟悉和熟练应用自救措施和互救措施,进入事故现场前首先应辨别风向,下风区、低洼区和沟渠附近不准停留。6.2.8.7救援人员离开时,现场组长清点救援人员人数,防止人员遗漏。6.2.

28、9 请求有关部门或救援队伍帮助程序6.2.9.1应急过程中,由政府有关部门或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及时通知事故发生地附近的企业、学校等有关单位和向公众通报事故的情况,以便于做好警戒和疏散工作。6.2.9.2当事故有扩大趋势或现有措施无法消除事故,应迅速报警,请求政府有关部门或已经协商的其他企业的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应急救援。6.2.10 媒体报道按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6.2.11 允许采用和禁止采用的方法和器材6.2.11.1应急救援人员配备正压式氧呼吸器,并根据泄漏源、风向、事故状态以及应急救援技术方案对警戒区域的要求和规定,迅速划定危险区和安全区。6.2.11.2实施控制事故发展的装备、资源。通

29、信设备应是无线电通信设备,危险区内禁止使用移动电话和对讲机等非防爆型通信工具。消防装备和器材:消防车、消防水幕、消防喷淋装置、各种型号的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应急照明设备等。抽液泵等。6.2.11.3救护人员使用的装备:正压式氧呼吸器、隔离式防毒面具、全封闭防护服、防寒手套等。6.2.11.4现场处置、检测用设备:风向仪、不同规格带压堵漏卡具、夹具、防火花的专业施工工具、防爆手电等。6.2.11.5医疗救护车、常用救护药品等。6.3 应急结束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事故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现场应急结束。7 应急技术和现场处置措施7.1 事故应急处

30、置程序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及现场情况,明确事故报警、各项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事故扩大及同企业应急预案的衔接的程序。7.2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7.2.1报警通知本企业管理、维修、应急抢险等相关人员到场处置。拨打119,120等急救电话,并将事故情况及时报告当地质监、安监等有关部门。7.2.2设定区域和疏散建立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实施必要的交通管制和交通疏导。根据站区储量、泄漏程度、地形、气象等,对泄漏影响范围进行评估,在距离泄漏点至少半径50m范围内实行全面戒严,划出警戒线,设立明显标志。疏散无关人员,以各种方式和手段通知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内的周边人员向上风向迅

31、速撤离。实施交通管制,禁止一切车辆和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缓冲区域。事故现场如有槽车,隔离至少200m。7.2.3消除火种立即在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内停电、停火,灭绝一切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的火种。进入危险区前用水枪将地面喷湿,以防止摩擦、撞击产生火花,作业时设备应确保接地,进入危险区域的车辆应有防护措施。7.2.4应急处理 应急人员穿防护服,戴防寒手套,护目镜,佩戴正压式氧呼吸器,携带专用工具进入事故现场进行应急处置。7.3 安全防护7.3.1个体保护佩戴正压式氧呼吸器,穿防护服,在处理液体二氧化碳泄漏时佩戴防寒手套等防护用品。7.3.2伤员处置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吸入中毒:

32、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予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及时就医。7.3.3现场监测用气体浓度检测仪随时监视检测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内的气体浓度,人员随时做好撤离准备。7.3.4当事态发展无法控制或控制不利时,应及时向有关上级部门汇报,请求增援或启动上级应急预案。8 现场恢复8.1 撤离救援程序泄漏已经止漏,受伤人员及中毒人员已经抢救完毕,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已经正常,由现场总指挥在听取交通部门、消防部门、环保部门、特种设备管理部门、检验机构等部门及上级部门意见后宣布应急救援行动结束。8.2 重新进入和人群返回程序在现场勘测和清理完毕,并宣布应急救

33、援行动结束后,方可允许人群陆续返回。8.3 对受影响区的连续检测要求在事故处理现场,在一定的时间内(24小时)留12人监督现场是否有异常情况,并继续监测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8.4 后期处置主要包括污染物处理、事故后果影响消除、生产秩序恢复、善后赔偿、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的修订等内容。9 保障措施9.1 通信与信息保障应急救援内部人员联系电话姓名联系电话小号姓名联系电话小号王 红1380347256563288关建成利1503596219862198楚志永业1399485225162251候怀迎红137

34、0359555765557张来哨宾1383592753567535张世 静1375396652266522杨再俐君1583599600569999唐振建有 涛1359355968465168刘峰永锋1375390021566666刘振小 姣1383587662966629张国迎广峥嵘13

35、466944741(电器)邸丙 仪表)许 班电话4063369翟朋维修)应急救援外部单位联系电话姓名联系电话姓名联系电话县委办4023083县政办4023082、4022219安监局4022304、4023304环保局4022502公安局4037034县医院4023357卫生局4022092交通局4065119丰喜临猗分公司4063010猗氏镇政府4023568翔宇化工4062741消防队119、40371119.2 应急队伍保障应急救援队人员名单通信联络队负责人

36、:樊少斌 成 员:景昱鸣 戈永锋警戒治安队负责人:吕世杰 成 员:冯王生 工艺处置队负责人:孙永业 成 员:杨 彬 消防灭火队负责人:李 涛 成 员:武 瑶 设备抢修队负责人:王 兴 成 员:徐长江电器抢修队负责人:郭建民 成 员:王 毅污染处置队:负责人:许国庆 成 员:李 飞 医疗救护队:负责人:任 静 成 员:李红霞 后勤保障队:负责人:张 静 成 员:赵 冲 9.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应急救援物资装备一览表 设施名称型号数量用途存放地点负责人联系电话防护服mk2套防液氨、二氧化碳泄漏腐蚀事故柜安全员1359355 9684氧呼吸器hy1202套液氨、二氧化碳泄漏的高浓度毒区应急救援事故柜

37、安全员1359355 9684防毒面具mp49套防液氨、二氧化碳低度泄漏总控室安全员1359355 9684灭火器mf23426套各类起始火灾的扑救各岗位安全员1359355 9684应急照明灯4套事故状态下、断电时应急照明总控室配电室安全员1359355 9684排风机sfn06-42套降低泄漏物浓度、防止形成爆炸性气体配电室安全员1359355 9684洗眼器rb-ky1套各类事故造成的眼损伤生产厂区安全员1359355 9684消防水栓dn 65dn 504套各类起始火灾的扑救生产厂区安全员1359355 9684橡胶手套5付二氧化碳泄漏腐蚀生产厂区安全员1359355 96849.4

38、经费保障应急专项经费从公司安全生产专项资金中提取,公司保障应急状态时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10 预案的演练和更新10.1 预案在发布后组织预案所涉人员学习贯彻、演习演练。10.2 演习演练至少一年一次,根据演练的情况,对预案进行更新。10.3 根据人员变动、设备参数改变、演习演练验证结果、新经验新教训,以及法律法规、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要求的改变等实际情况,对预案进行更新和修订。10.4 预案上报预案发布或更新后报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和当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备案。10.5 监督检查依据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对本预案的制定、完善、演练进行监督检查。

39、11 事故调查11.1 事故现场的保护11.1.1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除因抢救伤员和控制事态发展外,在事故调查尚未进行之前,任何人不得破坏和改变现场。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及相关单位和人员应当保护好事故现场。确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记、绘制形态图并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11.1.2事故相关证据收集与保全。11.2 事故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11.2.1成立事故调查组,确定调查组成员。11.2.2了解事故概况。听取事故情况介绍,初步勘察事故现场,查阅并封存相关档案资料。11.2.3确定事故调查内容。11.2.4组织实施

40、技术调查。必要时进行检验、试验或者鉴定,注明检验、试验、鉴定的机构。11.2.5确定事故发生原因及责任。11.2.6对责任者提出处理建议。11.2.7提出预防类似事故的措施建议。11.2.8写出事故调查报告并归档。11.3 情况调查11.3.1通过对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其相关人员询问,了解事故发生前后及事故的情况。11.3.2调查作业人员、调度人员等有关人员基本情况。11.3.3设备运行是否正常,是否有超过设计温度、设计压力、过量充装、储罐、管件、附件变形、泄漏、异常响声、安全附件及保护装置失效等异常情况。11.3.4运行管理及作业人员的操作情况。有无违章操作,以及有关人员是否持证上岗等情

41、况。11.3.5现场应急措施及应急救援情况。11.3.6其他情况。11.4 资料调查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应主动向事故调查组提供事故发生前后设备生产(含设计、制造、改造、维修)、检验、使用等档案资料、运行记录和相关会议记录等资料。11.4.1设备设计、制造、改造、维修、检验、登记使用档案资料。液体二氧化碳设备、管件、附件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的制造质量情况;设备、管件、附件型式试验、改造、维修质量情况,并对损坏影响进行分析。11.4.2设备、管件、及其安全附件、定期检验情况及存在问题整改情况。11.4.3企业安全责任制、相关管理制度、应急措施与救援预案的制定和执行情况;设备及使

42、用登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情况;运行中违章作业违章指挥或误操作情况,运行相关记录情况,运行参数波动等异常情况。11.4.4使用单位对存在事故隐患的整改情况。11.5 现场调查11.5.1 事故调查组对事故现场的调查,应当收集比较原始的客观证据,数据要准确,资料要真实。11.5.2 事故现场检查的一般要求。仔细勘察记录各种现象,并进行必要的技术测量。记录主要受压元件、事故发生部位及周围设施损坏情况,要注意检查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等情况。11.5.3 人员伤亡情况的调查。事故造成的死亡、受伤(重伤、轻伤界定按gb 136441企业职工死亡事故分类的规定)人数及所处位置、死亡人员性别、年龄、职务

43、、从事本职工作的年限,持证情况。其他人员死亡应包括居民、过路人、外单位救援人员等。11.5.4 事故现场破坏情况的调查。主要包括设备、管件、附件损坏的状况,损坏导致的现场破坏情况与波及范围、拍摄现场照片,绘制现场简图,记录环境状态如属泄漏事故应当寻找泄漏源、如属爆炸事故应当寻找泄漏源和爆炸源,收集罐体或其他爆炸物碎片及残余介质。11.5.5 罐体及部件损坏情况的检查,包括部位、形状、尺寸等。11.5.6 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附属设备损坏情况的调查。11.5.6.1安全附件主要包括安全阀、爆破片、安全阀与爆破片串联组合装置、压力表、液位计、测温仪表、紧急切断装置、导静电装置、液位报警装置等。

44、11.5.6.2事故发生过程中采取应当紧急措施与应急救援情况。11.5.6.3需要调查的其他情况。12 、充装中软管接头脱丝甩出应急预案液体二氧化碳在充装过程中,储罐和槽车的连接软管因丝头磨损或损坏,导致连接软管甩出,造成人员伤亡或大量液体二氧化碳泄漏。12.1应急处置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积极应对、立足自救”12.2组织机构及职责12.2.1组织机构组长:值班干部成 员:当班班长 司机 充装人员12.2.2职责12.2.2.1值班干部职责:负责全厂的调度、保卫工作。当发生事故时,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组织协调相关人员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应急救援。12.2.2.2当班班长职责:负责当班的生

45、产安全及车辆充装前、后的安全检查工作。当发生事故时,配合值班干部及相关人员做好应急救援工作。12.2.2.3司机职责:按照充装人员的指挥将车辆停到指定位置,充装前做好驻车防滑措施。当发生事故后,配合值班干部及相关人员做好应急救援工作。12.2.2.4.充装前一定要用铁链捆绑好充装软管的气液相接头,防止因软管因丝头磨损或损坏而脱落,造成不必要的事故发生。12.2.2.5充装人员职责:熟悉车辆充装量规定,掌握车载泵的充装性能及其安全操作方法,当发生事故时,配合值班干部及相关人员做好应急救援工作。12.3 预防与预警12.3.1危险源监控当司机把车辆停到指定位置时,安全检查人员要查看驾驶员、押运员证

46、件,检查车辆安全附件是否完好(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紧急切断装置),填写车辆充装及检查卡,检查有关管线和静电接地,确定周边无隐患后,方可进行装车。12.3.2预警行动当发生事故后,最早发现人用手机或电话立即通知当班班长和值班干部。值班干部24小时在厂。公司应急电话:406336912.4 应急处置12.4.1若为槽车和软管的液(气)相连接处脱落,则迅速关闭储罐的出液(气)阀,在不伤人的情况下关闭槽车的进液(气)阀,同时停止车载泵的运行。迅速查明事故原因,处理完毕后继续装车。12.4.2若为储罐和软管的液相(气)连接处脱落,则迅速关闭槽车的进液(气)阀,在不伤人的情况下关闭储罐的出液(气)阀,

47、同时停止车载泵的运行。迅速查明事故原因,处理完毕后继续装车。13、液体二氧化碳储罐泄漏事故应急预案13.1类别:泄漏13.2设备名称:液体二氧化碳储罐 部位:液体二氧化碳储罐以及本体管线、阀门接头13.3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13.3.1爆炸危害。储罐爆炸分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储罐发生物理爆炸,破坏性很大,其主要危害因素为冲击波、抛射物两种。13.3.2健康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超过3%时,能使人出现呼吸困难、头晕目眩、呕吐等。10%以上时使人出现视力障碍、痉挛、呼吸加快、血压升高、意识丧失。25%以上时出现神经抑制、昏睡、痉挛、窒息致死。13.3.3环境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引起温室效应。

48、13.4应急处置组织机构: 组 长:孙永业 副组长:郭建民 组 员:杨 彬 王 兴 王 毅 尚 磊 赵 飞13.5前后相连工段预警: 预警人:充装人员 报警人:当班班长 预警信号:立即电话或现场通知总控室、当班班长 内容:液体二氧化碳储罐泄漏,通知生产部领导现场处理;泄漏严重无法处理时作紧急停车处理。联系电话:总控室 2470 生产部办公室 2506 公司应急电话:406336913.6报警程序及人员电话号码:13.6.1程序最早发现者当班班长生产部领导赶赴现场,组织人员进行处理。报告的同时要紧急组织处理,使事故损失最小化。如发生严重泄漏,无法补救时应作紧急停车处理并通知值班干部和公司领导。1

49、3.6.2相关人员电话号码 生产部部长孙永业62251) 设备部部长郭建民安全部部长王 毅质检室主任许国庆66010) 王 兴李 涛尚 磊赵 飞张 静徐长江总控室:2470 生产部办公室:2506 公司应急电话:406336913.7应急处理装备设施:序号救援设备工具数量单位状 态存放地点备注1防护服2套完 好事故柜2干粉灭火器10个完 好生产厂区随车配备3防寒手套10套完 好随车配备4工具1套完 好随车配备5隔离式氧呼吸器2套完 好事故柜6防护眼镜10副完 好事故柜7氧气袋2个完 好事故柜8消防水带4盘完好事故柜上9消防蒸汽2处完好管网(1.0mpa) 13.8 应急处置程序及具体处置措施:13.8.1应急处置程序:当班班长接到现场操作工事故报警后,立即向生产部和值班干部汇报,并迅速赶赴事故现场进行处理。处理措施:13.8.2当发生轻微泄漏时,应采取如下处理措施:由最早发现者,立即报告班长,班长同操作工穿好防护服,防寒手套,迅速查明泄漏部位、泄漏原因,采取关阀、堵漏、降压等措施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