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农产品市场可研报告_第1页
郑州农产品市场可研报告_第2页
郑州农产品市场可研报告_第3页
郑州农产品市场可研报告_第4页
郑州农产品市场可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设郑州(国际)农产品批发市场可行性研究目 录第一部分建设郑州(国际)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背景及重要意义2一、建设郑州(国际)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时代背景2(一)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是“十二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的迫切要求2(二)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是新时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3(三)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是适应城市化进程、促进居民消费升级的必然选择4(四)促进农产品批发市场现代化是构建低成本、高效率的新型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有效途径5(五)我国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呈现“现代化、综合化、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6二、建设郑州(国际)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重要

2、意义9(一)有利于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中部崛起9(二)有利于推进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优化和完善,构建农产品流通新体系10(三)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郑州的综合区位优势及其对全国经济社会的影响力11(四)有利于促进河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现代化12(五)有利于促进河南省和郑州市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13(六)有利于促进河南省的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实现工贸一体化发展14(七)有利于形成“中原价格”,提升我国大宗农产品国际定价的话语权15第二部分郑州(国际)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条件分析16一、河南省及郑州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16(一)发展现状16(二)存在的主要问

3、题19二、郑州周边城市农产品供求状况与流向分析21(一)供求状况21(二)流向分析24三、建设郑州(国际)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基础和优势26(一)农业产业优势是支撑批发市场发展的现实基础26(二)地处中原经济区核心位置,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27(三)纵横交错的交通优势有利于农产品大通道的形成28(四)现有农产品市场的繁荣为流通环节的整合与升级提供了条件28(五)省市领导对农产品流通的重视和多项政策倾斜对农产品市场建设形成有力支持29(六)国内外的现代农产品市场发展经验提供借鉴(详见附件一、二)29四、存在的制约因素29(一)现有农产品流通环节的层级水平偏低,制约交易效率的提升29(二)现有农产品流通

4、中的现货与期货交易相分离,制约流通规模的提升30(三)现有农产品流通中的竞争格局混乱,制约区域内资源的整合31第三部分市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功能定位31一、市场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31(一)指导思想31(二)基本原则32二、市场特点、定位和基本功能34(一)市场特点34(二)市场定位37(三)市场的基本功能39第四部分郑州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构成和功能区布局45一、市场构成45(一)交易品种45(二)服务对象46(三)经营主体46二、功能区布局47(一)农产品及加工产品交易区48(二)物流配送园区48(三)农产品加工园区49(四)商务综合服务区49三、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以及投资额估算5

5、1第五部分运作模式和项目风险53一、国内外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运作模式53二、郑州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运作模式53(一)建设资金53(二)土地和建设54(三)管理模式54(四)优劣势分析55三、市场项目建设风险55四、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建市场和原有批发市场的关系56(一)要处理好当前布局和长远发展的关系56(二)新建市场与现有批发市场的区别57(三)为现有的批发市场持续发展创造条件58(四)处理好新老市场的利益关系58(五)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58五、需要的支持政策59附件一国外一些国家的农产品批发市场61附件二国内一些城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81建设郑州(国际)农产品批发市场可行性研究地

6、处中原腹地的河南省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农产品资源丰富、交通发达、人口众多。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十二五”时期河南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的客观要求,是实现河南省由“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由“国人粮仓”向“国人厨房”历史性跨越的必然选择。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省会,具有“中、通、丰”的显著特点以及承接南北、贯通东西的独特区位优势,是中原经济区乃至全国的重点核心城市,是农产品的主要集散地和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对中西部地区及至全国都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因此,建设现代化、多功能、综合型、广辐射的郑州(国际)农产品批发市场,对于巩固河南省、郑州市

7、在中原经济区的龙头地位、促进河南省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成为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探索我国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城乡居民广泛受益的现代农产品流通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部分建设郑州(国际)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背景及重要意义一、建设郑州(国际)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时代背景(一)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是“十二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的迫切要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年均9.8的持续快速增长为世界瞩目。2010年,我国综合国力首次超过日本,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经济发

8、展中一些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还未得到根本解决,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十二五”时期,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必须将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农产品流通作为连接农产品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在启动内需和拉动市场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推动居民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一方面,农产品销售是农民经营性收入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农产品消费是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主要部分。因此,农产品流通事关国计民生大计,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是实现持续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十二五”是我国

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逐步缩小城乡经济社会差别,建立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是“十二五”时期的战略任务。而构建联通城乡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大力发展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不仅是建立有利于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的激励机制的重要途径,还是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统筹城乡发展政策体系中的有效抓手。(二)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是新时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步伐的加快,农业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稳定增长,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明显增强;许多新型农业产业组织不断涌现,农业生产和经营开始向专业化、规模化、标准

10、化方向的发展。然而,作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关键支撑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其发展还不够充分。市场供求信息传导滞后,农业结构调整存在盲目性和趋同性,一定程度上导致“买难”、“卖难”交替出现。由此可见,传统、落后的农产品流通设施和流通方式已无法适应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迫切需要构建新型高效农产品市场体系。与此同时,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还是实现农民收入更快增长的重要突破口。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支农惠农政策,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政策的着眼点往往集中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以农产品保护价格、农业补贴为代表的价格支持上,对于通过建立健全农村商品流通和服务体系来促进农民增收则重视不足。农产品作为

11、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当前农产品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情况下,市场控制权已由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流通在引导消费、实现和提高产品价值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强。另外,农产品加工产业化离不开生产供应链和销售渠道。只有建立起高效率的农产品市场体系,才能支撑农业生产基地化、深加工农产品销售品牌化,最终实现农业产业化。因此,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让农民分享流通增值,是农民增收最直接、最现实的有效途径。(三)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是适应城市化进程、促进居民消费升级的必然选择新世纪以来,我国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呈扩大趋势,城市化率由2001年的37.7提高至2010年的49.7,年均增幅达1.3个百分点。预计

12、整个“十二五”时期,我国城市化进程仍将继续加速推进,并形成若干辐射带动力强、人口分布合理的城市群。由于商品化农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在城市,农产品流通主要是由农村流向城市,因此,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不仅为农产品市场快速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而且对农产品流通的现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克服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和农产品消费的分散性带来的产地和销地的空间障碍,从而形成农产品流通的新格局。伴随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传统生活习惯的改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消费已跨过追求温饱的生存阶段,而对农产品的新鲜度、营养性和无害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要求农产品流通能够及时提供品种丰富、质量可靠的农产品。而我国现有的农产品市场体系的

13、发展状况与这一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缺乏足够的农产品流通设施,高效率的运输配送系统,许多市场露天交易,卫生环境差,降低了农产品质量,甚至影响到消费安全,不利于促进农产品销售的扩大和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四)促进农产品批发市场现代化是构建低成本、高效率的新型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农超对接等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快速发展,但农产品批发市场仍然在整个农产品市场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全国来看,农超对接模式约占整个城市鲜活农产品流通总量的10左右,而超过80的鲜活农产品是经过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集散。然而农产品批发市场功能不完善、流通设施落后,不仅降低了市场供应的稳定性,更重要的是导

14、致农产品运输储存环节损耗大,甚至成为物价上涨的重要推手。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我国农产品流通成本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为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调控,稳定农产品市场供应,2010年8月国务院曾专门召开常务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十二五”期间,优化城市批发市场网点布局,改造升级农产品批发市场;积极发展农产品流通服务已明确纳入国家发展规划,这对于加快建设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将产生积极作用。(五)我国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呈现“现代化、综合化、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以来,全国农产品交易市场加快了新一轮的建设步伐,许多地方在构建现代化农产品批发市场上进

15、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和创新。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第一,中心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普遍进入新一轮提档升级阶段。随着城市化发展和农产品商品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原有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功能以及软硬件条件已不适应市场要求,升级换代势在必行。在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商务部、工信部等国家部委的支持引导下,一些区域中心城市对原有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实施大规模的升级改造,改善市场硬件设施条件,拓展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储藏、加工、运输、配送等服务功能。有些市场还建立了以电子统一结算为基础的信息系统以及食品质量检验检测系统。第二,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空间布局呈调整和优化趋势。随着中心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空

16、间规划的调整和城市中心区土地价值的提升,一些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已不适宜在城市中心发展,批发市场外迁和重新布局已是大势所趋。近年来,南京、广州、杭州、武汉、重庆、成都等多个区域中心城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大规模向近郊迁移和重新布局,市场单体规模迅速扩大,综合性、“一站式”特点显著增强,形成了集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副食调料、加工食品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批发交易市场,甚至成为区域性乃至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农产品交易中心和物流集散中心。第三,全国知名农产品批发市场挟品牌优势和管理优势以多种方式在全国快速拓展和布局。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涌现出一批辐射能力强、社会知名度高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这些市

17、场凭借自身的行业龙头地位,发挥品牌、管理等无形资产优势,逐步打破地区界限,延伸辐射范围,并通过独资、控股、参股和输出管理等在全国拓展和进行战略布局。例如,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在环渤海地区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其交易量、交易额连续多年名列全国第一,近年来开始通过承租、托管等方式推进“市场扩张”战略。目前已在北京之外建立或参股了近多家农产品批发市场。深圳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内农产品流通行业唯一的上市公司,开创了企业办市场、市场企业化的“布吉模式”,并先后投资控股了深圳福田、广西柳州等20多个城市的30余家大型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建立了全国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体系。第四,农产品批发市场不断增强服

18、务功能、探索管理模式的创新。随着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经营壮大,大量新的管理模式和现代化经营方式不断得到应用。许多市场在培育市场主体,实行会员制,提高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与此同时,一些规模较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服务链条不断拉长,建立了生产基地和加工配送中心,开办连锁经营网点,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第五,农产品批发交易逐步向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过渡。从目前来看,国内一些农产品批发市场积极探索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为农户和采购商搭建电子交易业务平台,甚至有的还开展大宗农产品远期现货交易。例如,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了电子交易中心,交易双方可以不经过市场,直接在网上下订单,电子

19、交易中心接收到双方委托后,进行集中采购配送,并统一结算。第六,农产品批发市场逐渐成为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平台。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提高,一些农产品批发市场针对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品种,积极扩大对外贸易。例如,河南省淅川香花辣椒市场的辣椒年交易量约为18万吨、年成交额达11亿元,产品远销至欧美、日韩和东南亚等12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占全国辣椒出口总量的40以上,出口创汇达2000多万美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辣椒产品交易集散地。二、建设郑州(国际)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重要意义未来十年,是河南省、郑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和郑州率先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

20、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建设郑州(国际)农产品批发市场对发挥河南省优势,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城市农村发展的统筹协调,实现河南振兴和跨越式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有利于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中部崛起建设中原经济区,是河南省作为中原经济区核心省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战略选择,是凸显河南地位、服务全国大局的重大举措,是中原崛起战略的持续、延伸、拓展和深化。中原经济区建设已经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十二五”将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关键时期。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关键是如何发挥中原各省的独特优势,形成

21、与全国的现代产业体系大格局相协调,具有特色的产业体系。而如何发挥河南农业大省以及交通发达、融通南北的区位优势,建设以农产品为核心的制造、加工产业体系以及交易、物流市场建设等服务体系,是新时期河南省发展面临的新任务。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省会和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之一,如何在河南省农产品产业体系和流通服务体系中发挥核心和统领作用也对郑州市提出了新的课题。郑州(国际)农产品批发市场以郑州这一中心城市为依托,充分发挥郑州的海、陆、空立体交通优势、中原核心地带的区位优势和河南丰富农产品资源优势,整合完善中原地区的农产品市场的物流集散体系,形成以现代化物流配套为手段,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集加工、仓储、交易、配

22、送、运输于一体,各种配套服务完善,具有现代化、高起点和国际化功能的农产品商贸物流综合服务平台是市场建设的主要目标。郑州(国际)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符合中原经济区的定位,代表中原经济区发展方向,将成为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二)有利于推进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优化和完善,构建农产品流通新体系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农产品流通面临新的环境与背景。一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为大规模的农产品流通及流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机会。二是随着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已经从追求数量、品种消费向质量、品牌消费转变,对农产品流通的质量和安全有了更高要求。三是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增长

23、,对农产品现代物流功能的要求不断提高。面对新形势,河南省农产品流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初步建立了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然而,总体上看,目前河南省以及郑州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仍然处于粗放型、低水平发展阶段,还远未形成高水平、全方位、大流通的市场体系格局。与河南省全国农业大省地位不相称,与河南省重要的北粮南运、南果北运的枢纽地位不相称。制约了河南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的进程。郑州农产品(国际)批发市场的建立,将充分利用资源、区位优势,立足中原、辐射全国,逐步与国际农产品市场接轨,成为实现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传统对手交易和现代电子化交易相结合,现货交易与中远期交易相结合,集商流、物流、信息流于一

24、体,具有配送、交割、结算、信息、法律咨询与仲裁服务等功能的综合性农产品交易平台,是对河南现有目前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升级和完善。它将成为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关键节点,对加强农产品流通布局和生产布局的衔接,以及我国农产品大流通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三)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郑州的综合区位优势及其对全国经济社会的影响力郑州市是河南省的省会城市,中原城市群的龙头城市,在中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重要作用。郑州是全国铁路、公路、航空兼具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和重要商品集散地的中心。郑州被称为“火车拉过来的城市”,郑州市拥有最完备的物流条件。郑州北站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编组站,编组管理全部实现了计算机

25、控制和电气化作业。郑州东站是中国最大的零担货物中转站,年货运周转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这里还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境内最大的集装箱货场。同时,郑州市是中国三大邮政枢纽之一,其邮件的中转量和吞吐量在全国居第二位。目前,郑州市拥有铁路一类口岸、二类口岸各一个,航空一类口岸和公路二类口岸各一个,货运在这里可以联检封关直达国外。郑州还拥有规模庞大的仓储建筑设施500多平方米及数十条铁路专用线。完备的物流集散设施为发展物流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打造郑州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开辟全国各地区名特优精农产品交易和展示的新渠道,使之成为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的农产品集散中心之一,成为中原地区以及国内外农业企业总部经济集

26、聚的有效载体,将会进一步加强郑州与周边城市群的对接和联系,提升其交通运输枢纽地位以及对全国的辐射力。(四)有利于促进河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现代化市场经济条件下,流通是生产的引擎,农产品流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流通方式的创新引导着农业产业不断升级。建立高效、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对促进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河南振兴和跨越式发展尤为重要。建设郑州(国际)农产品批发市场,形成农产品生产、收购、加工、储存保鲜、销售、配送以及提供市场信息等一体化的流通模式,将推动订单农业的发展和农牧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从而将带动上千家农产品生产基地、上千家农产品加工企业、

27、上千家农产品流通企业的发展,对于合理配置我国大宗农产品资源、确保河南农产品安全、便捷、高效地进入消费领域,多层次全方位提升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价值,加快农产品流通速度,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引导农产品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产品流通企业健康成长,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巩固和发挥河南的农业优势地位,提高河南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五)有利于促进河南省和郑州市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线,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是转变经

28、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方向。目前,河南省和郑州的服务业占比较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建设郑州(国际)农产品批发市场可以促进河南省和郑州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同时,提升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对河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六)有利于促进河南省的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实现工贸一体化发展河南是农产品加工业大省,农产品加工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2009年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3万多家,形成了啤酒、皮革、面粉加工、速冻食品和方便食品、蔬菜加工、食用油、畜产品加工等优势主导产业,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域特色。河南拥有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知名品牌;全省有17家企业的21个产

29、品荣获“中国名牌”,23个农业龙头企业的商标被国家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全国销售的每10个饺子中有5个出自郑州的“思念”,每10箱方便面有3箱产自河南。但是目前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高科技含量、深加工、高附加值的“高、精、尖、新”产品不多,农产品资源利用不充分,农产品加工综合利用水平低,资源浪费大,农产品潜在价值没有充分发挥,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建设郑州农产品国际批发市场,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将起到引领、促进示范作用。郑州农产品(国际)农产品批发市场将构筑农产品现代化物流平台,将建立农产品加工园区,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联合采购、集中管理、统一配送,降低其物流成

30、本。郑州农产品国际批发市场实现以贸促工,贸工联动,带动农产品加工发展,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河南农产品加工业的竞争力和优势地位。并形成价值链各环节的互动效应,实现整体增值效应的最大化。(七)有利于形成“中原价格”,提升我国大宗农产品国际定价的话语权我国是全球农产品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加入wto之后农业被动地参与了国际竞争。目前,国际上大宗农产品(包括小麦、玉米、大豆)的定价权基本是掌握在美国手里,由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确定,我国在农产品国际上定价权方面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而河南是我国农产品期货的策源地,具有良好的期货交易基础知识和风险防范意识。郑州商品交易所则是我国第一个期货

31、交易所,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重要的小麦和棉花期货交易中心之一,交易份额占全国的50以上、交易量居全国第一,其发现价格、规避风险的经济功能初步得到发挥。因此,立足自身优势,围绕农产品交易做好文章,建立郑州农产品国际批发市场,与郑州商品交易所优势互补,促进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的有机互动,发挥协同效应,形成指导农畜产品交易的“中原价格”,逐步将郑州建设成为国际级的大宗农产品信息中心、定价中心和贸易中心,为中国大宗农产品在国际上行使定价权,促进中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创造了必要的市场机制条件。第二部分郑州(国际)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条件分析一、河南省及郑州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一

32、)发展现状1河南省及郑州市内消费逐步升级,农产品需求稳步增长2010年,河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893.5亿元,人口数9402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30.26元,实际增长7.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838.49元,实际增长9.6。2009年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企业销售总额为299.21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其中批发164.06亿元,比上年增长24.7;零售135.15亿元,比上年增长28.1。2009年河南省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中农业产品交易额达到288.88亿元,其中粮油禽蛋等食品类交易额273.47亿元,农机类交易额10.13亿元,棉麻类4.52亿元,种子类0.76亿

33、元。表1 20102009年河南省消费市场主要指标 指标年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城镇人均收入城镇人均消费支出元同比()元同比()20107893.515930.37.210838.59.620096746.414371.69.99567.09.62各类农产品市场体系初步建立河南省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得到了较快发展,农产品流通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农产品批发市场承担着全省70以上的农产品流通任务,发挥着农产品流通主渠道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农产品批发市场已发展到281个,交易总额817亿元。全省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87个,年总交易额482.74亿元;

34、其中产地型市场29个、占33.3,销地型市场15个、占17.2,集散型市场43个、占49.4,年交易额10亿元以上的市场11个,占12.6。郑州市是河南省的省会城市,对农产品及加工产品需求量和消费量较大。目前郑州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共有29家,年交易额347亿元,概况见表2。表2 郑州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统计表市场类别数量(个)总占地面积(亩)总交易额(亿元)交易额食品副食3农资类7517415.9农产品类577953.87.7合计292666348.849.93郑州市多数市场目前主要以服务本市居民消费为主从市场的分类内销与流向来看,目前郑州市内市场主要以服务城区为主,绝

35、大部分市场的内销比例均在60以上,呈现典型的销地市场特征,代表性市场如茶叶类、果品类市场。同时,大部分市场能够兼顾省内消费需求,承担着短距离批发的任务。郑州市销地市场多集中于周边县市的农业产区,市内尚无典型的产地市场。在中转集散方面,目前的粮油、水产、农资、调味品等市场均承担一定比例的任务,主要服务邻近的省市。表3 郑州市各类市场内销与流向表类别内销比例辐射范围(流向)备注果品类市场80-90本省及周边粮油类市场主要服务河南及周边省市茶叶类市场90以上本省典型销地市场花卉类市场60-70本省及黄河以北地区20-30产自本地水产类市场60以上省外,以西部地区为主冷冻食品调味品市场60-70省外农

36、资类市场周边省市加工食品市场70以上邻近省份为主注:来自定点调研数据4农产品市场多数集中于城市中心区域通过我们调研了解,农产品市场多数集中于城市中心区域,发展空间有限。其中位于城市南面的4家,城市北面的7家(具体如下图所示)。从是否计划搬迁角度来看,未来需要搬迁的7家,暂不搬迁的4家。从占地面积来看,300亩以上的3家,100300亩的5家,100亩以下的3家,从商户数量来看,500户以上的4家,500户以下的7家。5综全性、多功能市场为数较少目前郑州市经营较好的农产品市场,包括水果市场2家,水产市场2家,茶叶市场2家,粮油、花卉、农资、小商品市场各1家,大部分是单一种类的专业,缺乏综全性、多

37、功能市场。表4 郑州市11家批发市场分类统计 单位:个地理位置分布占地面积产品流向未来是否面临搬迁城市南面城市北面300亩以上100300亩100亩以下省外为主省内为主是否数量473537474数据来源:调研整图1 郑州市批发市场分布图(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市场单体规模较小,空间布局散乱,呈现各自为战局面目前郑州市内的市场单体规模较小,占地面积均在400500亩之间,且在郑州市城区内外均有分布,距离城中心较近的市场无法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因此也束缚了市场功能升级与物流装备升级的发展。虽然有约60的企业未来准备搬迁,但从郑州市农产品市场流通格局来看,分散的搬迁格局不利于郑州市农产品市场形成规模

38、经济、范围经济和集聚经济。2市场布局缺乏合理规划,不能充分反映河南省的农产品特色在批发市场建设中,有的单纯地以行政区划为依据,缺乏对农产品流量和流向的科学预测。综合性与专业性的建设不平衡,产销市场分布不均衡,降低了流通的效率。3市场软硬件设施发展滞后,制约市场效率的提升一方面是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的程度低,多数批发市场尚未从集贸市场中“脱胎”出来,软件及硬件设施不齐全,绝大多数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质量检验检测设施及经营服务设施简陋、基础服务差、政策透明度差、管理不规范,标准化程度低。大多数市场没有运用电子结算系统、信息交换系统、现代管理系统,市场大多数还是出租摊位的物业管理者,不能主导市场主营

39、业务的发展和创新,同时也严重制约着市场交易效率的提升。4从区域范围的农产品流通分析,整体辐射能尚有欠缺目前市内农产品批发市场中部分外销省外,但地域大都限制在山西、山东、安徽等地,辐射半径较小。对比于河南省粮食产量全国第一、果蔬产量全国第二位,肉类产量全国第三位的生产能力,流通环节的交易形式落后、市场规模较小束缚了河南省的农产品的辐射面积更大发展、品牌知名度有更大影响力。5市场功能不完善,交易方式单一落后大部分是传统交易方式,电子交易尚未广泛运用,拍卖、竞买等现代交易方式则更少见。这些缺陷造成了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脱节。6目前多数批发市场还没有形成产业链的规模,辐射能力弱,与上游生产环节和下游销售

40、环节一体化程度不高。二、郑州周边城市农产品供求状况与流向分析(一)供求状况1河南省农产品供给规模位列周边五省首位河南是全国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第一农产品转化加工大省。2010年粮食总产量达5437.0万吨,蔬菜产量达6600万吨。“十一五”期间,河南省粮食总产居全国第一位,蔬菜总产居全国第三位。与周边的河北、山东、安徽、湖北、河南五省相比,五省2010年的粮食产量分别是5389,2910.2,4316.3,3069.9,2309.1万吨,蔬菜的种植面积分别是2538.3,1651.35,2634,1117.95,1618.95万亩,河南省粮食的产量位居第一位,蔬菜的种植面积位居第二位,仅次于山东

41、。河南省农产品供给规模宏大、优势突出。2河南省主要农产品供给结构与山东省相似,且均略低于山东省水平河南省是全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大省,河南省已经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油料、肉类果蔬等生产基地,果蔬产量居全国第二位,肉类含量居全国第三位,奶类产量居全国第四位。河南省农产品生产产量位居前三的分别是蔬菜、粮食和水果,2009年产量分别是6370.4万吨、5389.0万吨和1472.2万吨,在周边的河北、山东、安徽、湖北、河南五省中,河南省主要供给结构与山东省相似,且均略低于山东省。山东省2009年蔬菜、粮食和瓜类的产量分别是8937.2万吨、4316.3万吨和1309.2万吨。3河南省社会消费品总额规模宏大,

42、农产品消费成为主要类别2009年,河南省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746.4亿元,位居全国第五位。河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周边五省中位列第二,仅次于山东的12363.0亿元,比河北、安徽、湖北分别高出981.5亿元、3218.6亿元和818亿元。以河南省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商品分类销售总额来看,2009年河南省涉农产品的销售总额为1317.9亿元,占全部商品销售总额的39.4,成为商品消费比例最大的类别。表5 2009年限额以上商品销售情况指标类别合 计批发零售农产品类中西药品类279.3209.370.1化肥类61.061.0种子饲料类38.638.6棉麻类37.837.8其他商品类服装、

43、鞋帽、针纺织品类189.329.1160.1通讯器材类29.88.721.1金属材料类319.8319.8建筑及装潢材料类31.519.911.6合计3344.8数据来源:河南省统计局。4河南省农产品消费中蔬菜类、粮油类和水产品类成为最主要类别2009年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企业销售总额为299.21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其中批发164.06亿元,比上年增长24.7;零售135.15亿元,比上年增长28.1。以河南省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总交易量来看,2009年河南省农产品需求规模位于前三位的分别是蔬菜类、粮油类和水产品类。2009年河南省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中农业产品交易额达到288.88亿元

44、,其中蔬菜类、粮油类和水产品类的交易额分别是116.9亿元、102.0亿元和12.7亿元,位列前三。5河南省农产品供大于求,流通瓶颈阻碍农产品的价值发挥2010年河南省粮食总产达到1087.4亿斤,养活了全国1/13的人口之余,还向省外输出原粮及制成品能力400亿斤。2009年河南省出口鲜苹果9972.84吨,苹果汁出口51066.35吨,分别比2008年增张116.84和42.76。流通体系不健全是影响河南省农产品价值体现。全省的农产品流通市场大部分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都存在着环节多、渠道不畅等问题。农产品物流经过生产者、运销商、产地市场、销地市场、零售商5个环节才能到消费者手里,为农

45、产品消费增加了成本、增加了时空障碍。此外,农产品交易中心过于分散,不便于农产品批发经营和居民消费。市场总体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弱,销售渠道以本省消费为主。缺乏覆盖面广的综合性批发市场来带动农产品交易的增长。(二)流向分析1河南省地处中原,农产品流向具备四通八达的条件河南省是全国农业大省和九州通衢。河南省地处中原,承东启西、连南贯北,拥有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相结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便利、物流成本低。河南省农产品流通通道初步形成。河南省初步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高效快捷绿色通道网,近年来通过河南省的国家“绿色通道”增加了四条(107、207、310、312),进一步完善了河南省鲜活农产品

46、流通“绿色通道”优惠政策。另一方面,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式明显好转。2008年全省蔬菜例行监测合格率平均达到97.7,省会郑州市在农业部的例行监测中蔬菜合格率达到99.8,并连续5次保持在95以上,位居全国第一。全省共有部、省级检测中心10个,实际检测中心18个,县级质检站130个。2河南省农产品销售以省内为主2010年河南省粮食总产达到1087.4亿斤,向省外输出原粮及制成品能力为400亿斤。2006、2007年粮食调出量(含粮食制成品)为300亿斤,运输距离一般在300公里左右。从郑州市调研的11家市场来看,果品类市场的内销比例达到80-90;茶叶市场的内销比例达到90以上;水产品市场的

47、内销比例达到60左右,同时辐射西部临近几省。表6 郑州市农产品市场内销比例分析类别内销比例辐射范围(流向)备注果品类市场80-90本省及周边茶叶类市场90以上本省典型销地市场水产类市场60以上省外,以西部地区为主冷冻食品3河南省农产品外销流向因品种而异河南省花卉栽培总量2009年达3000万株,占全国比重为12左右。年销量200余万株,所产花卉的7080销往20多个省、市、自治区,预警机种苗、鄢陵观赏苗木和洛阳牡丹远销德国、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家。2009年河南省出口鲜苹果9972.84吨,出口额443万美元,分别比2008年增长116.84和102.04;苹果汁出口51066.35吨,出口

48、额3194万美元,出口量比2008年增长42.76。此外苹果汁的出口额更是鲜苹果的十倍。河南省食用菌产量2001年达到14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8,产值达63.3亿元,在农业产值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居第六位。2001年全省食用菌出口总量为0.2228万吨,出口额117.7万美元,为全国出口额的0.18。这与一个产量占全国18,居全国第二的大省地位极不相称。河南省中药材的品种数量和储量均处于全国前列。仅南阳市中药材加工的产值就达18亿元。以研制传统中药著名的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已跻身国家中药企业50强,其“仲景”牌六味地黄丸、月月舒冲剂、镇痛口服液等被评为全国名牌,销售覆盖全国所有省市

49、,并远销南亚、欧洲、北美等。4河南省农产品出口种类较少,初级农产品出口的比重较高2009年农产品出口总值仅为4.5亿美元,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左右。但是,农产品出口种类主要集中在活猪、肉类、蔬菜、饲料、蛋白、果汁和蜂产品等初级产品上,出口比重较高。2004-2008年均在千万美元以上(2007年、2008年蜂产品除外),占河南省农产品出口的70以上。在这五年中,活猪、蛋白、果汁的出口增幅较大,分别增加了86.70、84.18、83.69;饲料的出口比较平稳,没有大的变化;肉类与蜂产品都出现了大幅下降,降幅高达24.45和40.90。加工农产品出口的比重较低。表7 河南省主要农产品出口(万美

50、元)年份活猪肉类蔬菜饲料蛋白果汁蜂产品其他20042,740.410,439.63,911.62,034.22,665.22,650.91,656.09,229.820052,690.710,145.07,588.21,791.82,481.53,272.01,331.111,752.220062,759.311,484.28,580.62,484.73,553.45,312.21,138.411,597.220073,114.111,093.57,371.92,517.23,804.18,741.0969.911,323.220085,116.46,843.26,850.82,900.24,

51、908.64,869.5978.712,875.6数据来源:郑州海关2009年统计数据。三、建设郑州(国际)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基础和优势(一)农业产业优势是支撑批发市场发展的现实基础河南省是第一粮食大省,同时在油料、蔬菜、花卉等农业产品生产方面也具有自身的比较优势,并逐渐建设多个农业现代化基地。这些产品不仅满足市内、省内需求,同时逐渐向区域范围,乃至全国范围形成输出扩散,现实的产业基础是构建规模化批发市场的现实基础。如河南是我国油料、蔬菜和西甜瓜生产大省,常年油料种植面积2400万亩左右,总产530多万吨,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花卉种植面积达165万亩,年产值突破90亿元,仅次于浙江省,位居

52、全国第二位,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多个花卉品种生产集聚区;同时,立足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流域的优势,2010年全省水产养殖面积达到389.8万亩,产量达到99.4万吨,在全国内陆省份排名第六位。2010年全省水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2家,加工品50多种,年加工能力达到4万多吨,产值8亿多元。(二)地处中原经济区核心位置,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郑州市地处中原经济区的核心位置,依托城市化发展以及相应基础设施的提升,核心位置越发显著。在区域空间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核心节点城市的资源集聚能力逐渐得到体现。在内外部资源合理流动与配置的基础上,核心区位承载了更多的经济与社会功能,能够引导区域经济发展,整合区

53、域资源,促进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体现在农产品流通方面,郑州市区位的核心特征有效联接了省内及周边省市的生产与消费,实现了部分农产品的大宗购买与销售活动,促使其成为了中原地区的重要集散节点。(三)纵横交错的交通优势有利于农产品大通道的形成郑州市交通设施便利,汇集多类交通途径,人员与货物周转便利,具备了支持商流与物流的基础条件。郑州市的传统交通优势是铁路,京广、陇海两大干线在此交汇,周围还有京九、焦柳、月石、平阜线通过,形成三纵三横干线框架;在与新亚欧大陆桥相联结的8条铁路线中,有4条与陆桥十字相交,其中有三条在郑州周围,属郑州铁路网所辖。同时,郑州公路网也四通八达,国道107、310在郑州交汇,京

54、珠、连霍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使郑州成为全国公路主枢纽之一。此外,郑州市的空运能力也稳步提升,常备的国内航线超过60余条,国际航线也在不断充实。(四)现有农产品市场的繁荣为流通环节的整合与升级提供了条件郑州市在周边基础与需求带动下,农产品交易活动持续向好发展,市内市场的数量与规模逐渐提升。郑州市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市内具有规模的农产品与加工品专业市场数十家,覆盖了地区需求、外销、中转等流向,在产品结构上包括了粮食、生鲜、蔬菜、花卉、种子、农机、农药等。现有市场汇集了地区内外的商户,积累了一定的商誉,拓展了市场空间,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基础。在市场交易规模、模式、技术升级趋势下,现有市场具备集约化与升级化发

55、展的基础与空间。(五)省市领导对农产品流通的重视和多项政策倾斜对农产品市场建设形成有力支持立足中原经济区与郑州市的核心位置,省内在多个领域给予了政策的倾斜与扶持,将在今后对区域农产品流通的发展形成有力的支持。在地区农产品供给方面,在稳定商品粮生产基地基础地位的同时,大力支持优质油料、蔬菜、花卉生产,并力求建设全国重要的油料和果蔬花卉生产基地。在农业产业链优化的环节,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从总体上提升农业生产与流通的效率。同时,在振兴物流业发展的大背景下,物流设施的软硬件投入将进一步加大,物流的总成本将随之降

56、低。(六)国内外的现代农产品市场发展经验提供借鉴(详见附件一、二)四、存在的制约因素(一)现有农产品流通环节的层级水平偏低,制约交易效率的提升现有农产品流通环节的层级水平偏低主要体现在:第一、加工环节,当前郑州市农产品在流通中多以初级产品形式的状态存在,缺少深加工环节,制约农产品流通中附加值的提升。从农产品流通趋势看,市场的发展将逐渐体现产业链的延伸,促进农产品的品牌化与标准化。第二、信息化环节,当前郑州市农产品交易大多以传统的交易模式实现,商品的价格、供求发布,结算等环节的信息化率很低,大部分市场不支持统一称重、电子结算等快捷模式。第三、商户的层级较低,郑州市现有各类市场中的经营商户数量众多,但个体的实力尚小,有待提升。商户是市场活动中的微观主体,其经营的活跃程度与能力决定了市场整体运营的效果。目前大多数商户为个体经营,以“夫妻店”形式存在,缺乏品牌与商誉,未来将会制约市场的全面发展。(二)现有农产品流通中的现货与期货交易相分离,制约流通规模的提升目前郑州市农产品市场仍停留在现货交易这一单一形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