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20_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近年来,网络文学领域,现实题材作品越来越多,正取代玄幻题材成为网络文学的主流。网络文学积极关注现实,打破了网络文学模式化、同质化的创作局面,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文学作品内容具有丰富性与多样化的特点,多种职业背景的创作者从他们熟悉的行业入手,聚焦时代变革与社会现实,为读者讲述不同行业人物的精彩人生,以现实主义精神建构网络文学的“时代感”和“现实感”,使网络文学更接地气,更具时代价值。一

2、些网络文学作品积极反映时代发展风貌与历程。这些作品以人物个体经历为线索,以小见大,从不同行业入手,描绘了一幅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社会画卷。比如,大江东去以农民企业家、个体户、国企厂长等人物为中心,聚焦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呈现出一个立体、全面、鲜活的中国形象;中国铁路人以铁路工作人员为切入点,书写了中国铁路事业壮阔的发展历程;他从暖风来将男女主人公的人生际遇与“一带一路”倡议紧密结合;造车以个人成长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崛起历程;大山里的青春在希望的田野上等聚焦城乡、山村建设,讲述了青年一代支教山区、助力脱贫攻坚的故事。这些作品描绘了奋战在一线和基层的祖国建设者群像,展现了

3、“中国追梦人”的职业素养、人生信仰与精神风貌,书写了新时代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改革历程。聚焦社会热点是部分网络文学作品的主旨所在。它们是现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具有动人心弦的故事和温暖人心的力量。比如,都挺好将社会发展与女性意识有机统一,展现新一代女性争取家庭幸福和事业成功的奋斗过程;老妈有喜涉及二孩政策、中年妇女境遇、青春期叛逆等社会热点话题,书写了两代女性的成长与自我价值追求,颇具时代气息;彩虹在转角书写了身残志坚的青年人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态度,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这些作品聚焦社会现实问题,直击读者内心的痛点,引起了他们强烈的共鸣。书写地域文化,展现民族特色是一些网络文学作品的着力点。比如,描写

4、深圳发展历程的深圳谣,展现内蒙古草原牧民投身经济建设的草原上的红飘带;描写彝族生活的我在弊乡的故事,展现西北大漠风采及当地工厂发展的又细又长的棉纱棉等。一些少数民族作者运用双语写作,在作品中展现民族特色,将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创作出大量弘扬民族文化的网络文学作品,让读者在阅读少数民族故事的同时,也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魅力。文学创作扎根人民生活之中,获得的不仅是艺术审美上的突破,同时也是历史的回声,这是伟大时代文学作品走向经典化的历史使命与必然要求。现实主义网络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原创力的一种体现,只有扎根于现实的泥土,以通俗化、大众化的方式观照伟大时代,讲述中国故事,反映人民心声,

5、才能切实担负起传递时代精神与道德理想的责任。(摘编自王婉波从玄幻到现实:网络文学正在悄然发生改变)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网络文学作品内容丰富多样,大多数职业背景的创作者从他们熟悉的行业入手创作。b. 网络文学作品均既描绘人物个体,也塑造人物群像,描绘了一幅幅恢弘的社会画卷。c. 网络文学作品往往聚焦社会热点,-些少数民族作者将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相结合。d. 现实主义网络文学能够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原创力,应该传递时代精神与道德理想。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论证近年来网络文学积极关注现实这中心论

6、点。b. 文章在论证观点时,多采用举例论证方式,例证翔实,使文章观点更具有说服力。c. 文章论证网络文学书写地域文化,展现民族特色的着力点时,平均着墨,例证鲜明。d. 文章结尾指出了现实主义网络文学的价值、应秉持的写作理念和应切实担负起的责任。3. 根据原文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a. 网络文学只要打破网络文学模式化、同质化的创作局面,就会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b. 中国铁路人造车等网络文学作品不仅时代感强,而且其作者从事过这类职业。c. 都挺好描写新一代女性对家庭幸福和事业成功的追求,体现了强烈的女性意识。d. 网络文学积极书写现实既是网络文学自身发展变革的要求,也是时代和读者的需要。(二)文

7、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远 航陆颖墨“西昌舰要走了,是最后一次远航。舰长肖海波下达了起航命令。“西昌舰悄悄地驶离了海军博物馆的码头,它走得很沉重, 似乎满腹心事。在舰桥上的肖海波看了看手表,已是凌晨两点,他朝左前方张望了一下,整个 城市都熟睡了,父亲这时候真的已经睡着了吗?会不会从梦中惊醒?父亲叫肖远,今年七十多岁了,是“西昌”猊的第一任舰长。三十多年前,国产的“西昌号 驱逐舰刚刚服彼下水,就参加了一次海战。激战中一颗炸弹在后甲板爆炸,头顶的一根横梁朝 两个水兵砸了下来,肖远冲过去,用身体挡住了。肖远在医院躺了三个多月。以后的日子,无 论是他担任支队长,

8、还是舰队司令,只要“西昌”舰一起航,肖远受伤的腰部就会隐隐作痛。昨天上午,在海军博物馆隆重举行了“西昌”舰退役仪式。选定这个日子也是因为肖远,他 在舰队医院已经住了一年多了,记不清的化疗和放疗,已经让他铁塔一样的身子虚弱不堪。肖远从救护车上下来时,身穿脱下九年的海军中将军装,一帮医护人员带着各种抢救设 备,用轮椅把他推上了甲板。之后“西昌”舰的每一任舰长跟在他的身后,依次走上军舰。现任 舰队司令宣布“西昌舰退役命令后,肖远缓缓地站立起来,给后任的八位“西昌舰长点名。而 后,他用沙哑的嗓子慢慢地说了起来,讲得很平静,详细地讲“西昌舰年龄、吨位、各个部位的 尺寸,以及“西昌”舰执行的每一次任务和受

9、过的每一处伤。这个军舰也要离开博物馆,去执行它最后一次任务。肖海波已经被任命为新的“西昌舰舰长,这是国产最新型导弹驱逐舰。新舰已经下水,最 后一次试验成功后,就要服役。这个试验就是要验证舰上新型导弹的打击能力,如果仅用一枚 导弹能击沉一艘驱逐舰,新“西昌”舰就合格了。而老“西昌”舰就是这次试验的靶舰。肖海波 面临的是,他只有亲手击沉老舰,才能驾驶新舰进入人民海军的序列。肖海波当然知道,过去,老“西昌”舰只要一起航,父亲腰部就会疼,所以担心老“西昌”舰离 开博物馆无法瞒住父亲。“西昌舰缓缓地沿着海湾航行,除了左边远处海岸边偶尔冒出的点点渔火和航标灯,剩下 的都是漆黑一片,大海也仿佛睡着了。肖海波

10、回到舰长室,躺在铺上,刚睡着没几分钟,就莫名其妙惊醒。信号兵报告左侧海岸边山头有信号。副长说:“是不是睡迷糊了,这个山头上没有信号灯塔。”肖海波也知道信号兵肯定弄错了,这段航道他太熟悉了,左边山头是忽然他身子一激 灵,跳了起来,赶驚拿起望远镜朝山顶看去,马上呆住了。山顶上有一个小亭子,亭子里有几个人,父亲肖远坐在抡椅上,正用手电朝军舰发着信号, 反复只有两个字:去哪?父亲果然没有被瞒住,镇痛药能镇住癌症病痛,却无法割断“西昌”舰对他的牵引。他马上 对信号兵说回信:军舰要去远航,要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但只走很短很短的时间。父亲似乎明白了什么,但依然不死心,又问:远航?肖海波回答:是的。父亲那边又问

11、:为什么?真是最后一次了吗?肖海波回答:是最后一次,也是第一次。父亲那边停了 一会儿,又问:第一次什么时候?肖海波回答:很快,但是军舰变年轻了,就像您当年第一次见它一样年轻。父亲好一会儿没有回信,军舰快要驶远了,肖海波命令放慢航速再等待一会儿,终于父亲 回信:我真羡慕它,能在轰轰烈烈中远航。军舰渐渐远去,山上再也没有信号发出,肖海波这才发现自己刚刚读懂父亲,这时,他在望 远镜里惊讶地看到,父亲的眼角闪着亮光。这是他第一次看到父亲流泪。一个月后,按照肖远的遗嘱,在我国最新型的导弹驱逐舰“西昌”舰上为这位老舰长举 行了海葬。(节选自海军往事,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

12、确的一项是( )(3分)a. 小说开头描写旧“西昌”舰驶离码头时“沉重”“满腹心事”,用拟人化的手法暗示了旧“酉 昌”舰将被作为试验品由新“西昌”舰击沉的结局。b. 老“西昌”舰只要一起航,父亲的腰部就会疼,这一情节看似极富传奇色彩,实际上从侧面 反映长年出征的海军将士已经把自己的生命和情感依附在战舰身上。c. 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在望远镜里“他第一次看到父亲流泪”,突出父亲作为一名 老军人的那种刚强不屈的性格。d. 小说构思以小见大,一艘老旧的军舰,连接成一条记忆的河流,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中国海 军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恢弘历程。5. 小说第三段是一段插叙,它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6分)

13、6. 小说以为老舰长举行海葬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57分)(一)课内文言文考查(本题共7小题,14分)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释义,全都错误的一项是( )(2分)a.知来者之可追 追:补救 但以刘母日薄西山 薄:迫近b.穷且益坚 穷:处境艰难 形影相吊 吊:重叠c.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适:往 等终军之弱冠 等:同于d.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矜:看重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特:特别 8.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c.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d.云销雨霁,彩彻区明9. 对下

14、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目无会于之间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悦亲戚之情话 臣具以表闻 窜梁鸿于海曲 而后乃今将图南a.4/ b./ c./ d./10.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b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c恨晨光之熹微 d三餐而返,腹犹果然11.下列句子中,文言句式特征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a而莫之夭阏者 复驾言兮焉求b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既自以心为形役c南冥者,天池也 今臣亡国贱俘d都督阎公之雅望 遂见用于小邑1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臣以供养无主 农人告余以春及 b悟以往之不

15、谏 鹏之徙于南冥也c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d时矫首而遐观 地势极而南溟深13.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晦朔:月亮的盈缺。晦,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朔,阴历每月的第一天。b.请缨:请求皇帝赐给长缨(长绳),去缚住敌人。后用此指投军报国。c.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长子继承制。d.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二)课外文言文(共19分)完成1417题。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

16、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汉王)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

17、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郤;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注

18、】雒阳:洛阳。郦食其:人名。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低一等

19、。b文中对于刘邦有多种称呼:“汉王”“高帝”,作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称刘邦为汉王源于他曾被封为汉中之王。c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很多,如表授予官职的“除、授、拜”等;表罢免、降职的“罢、谪”等;表提升官职的“拔、擢”等。d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叫“薨”,称大夫死叫“卒”,“卒”后为死亡的通称。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他变卖全部家产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b张良为人精明。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c

20、张良足智多谋。败峣下秦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d张良作为谋臣考虑周全。韩信想自立为齐王,惹怒汉王。张良献计后,汉王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绶。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5分)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819题。秋思陆游雁阵横空送早寒,白头病叟住江干。风林脱叶山容瘦,霜稻登场野色宽。万里关河惊契阔,一尊邻曲话悲欢。书生饿死寻常事,那得重弹贡禹冠。注】这首诗作于陆游因不得重用辞官闲居山阴期间

21、。霜稻登场:即晚稻收割后都堆到了晒场上。 贡禹冠:即贡禹弹冠。贡禹与王吉友善,汉元帝时,王吉被召任谏议大夫,贡禹听到这个消息,就把自己的官帽 取出,弹去灰尘,准备戴用,果然没多久贡禹也被任命为谏议大夫。1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诗歌前两联写“秋”,境界苍凉,后两联写“思”,感情深沉。写景抒情,妙合无垠。b. 颈联写诗人惊觉与沦陷的国土阔别已久,无奈中只能自斟自饮唱歌解忧。一个“惊”字, 把对别离的感慨写得淋漓尽致。c. 诗歌借用贡禹弹冠的典故,感叹自己没有机会像贡禹那样重回官场为国效力,含蓄地表 现了诗人郁闷和不得志的心境。d. 全诗首句入韵,中间两联对仗工稳;

22、语言苍劲生动,彰显清旷淡远的诗歌风格,充满苍凉 的人生感慨。19. 请结合全诗,赏析颔联中“瘦”和“宽二字的表达效果。(6分)(四)情境默写(15分)20、(1)苏轼“鲲鹏水迹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和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诗句,共同化用了庄子在逍遥游中的“_,_”(2)庄子逍遥游中在论述“小年不及大年”时,以“_,_”这样的小年与以五百岁为春的冥灵的大年做比较。(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改变自己的句子 是 , 。(4)逍遥游中表明算是真正逍遥游的句子是“_,_, ”(5)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 ,_ _”两句,借对鸟和鱼的状态的描绘,写出了洞

23、庭湖春天的景色之美。(6)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群众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_ _,_”(用岳阳楼记中的原句回答)(7)小石潭记中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_,_”。三、语言文字运用(9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2123题。针对教科书中的文言文,( )持“存论者,有存在的理由;持“废论者,也有废除的依据。在此笔者不想讨论孰是孰非。就现行人教版教材而言,总共有9个单元编选的是古文 (包括古诗词),占所选编课丈的近一半。仅从分量上就不难看出,编选者对中国古典文化非常 重视。这 不过,老师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这其中也不乏一些问题。比 如,泥古现象过于明显。今天学习古文,我们是

24、师古而不泥古,还是拘泥于古文?显然后者才 是正确的选择, 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不拘泥于古文的道理非常简单,由于历史 的原因,传承下来的文章,难免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作为教科书,理应取其精华剔除糟粕, 地接受,或直接修正过来。就拿传统名篇劝学来说,“蟹六跪而二鳌,非蛇缮之 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一句, 有两个知识性的错误。其一,螃蟹是八条腿加两 个大钳,而非“六跪而二螯”;其二,螃蟹自己会打洞,无需“蛇缮之穴寄托,真正不会打洞的恰 恰是蛇。21.下列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 教育界曾有过一段存废的大讨论。b. 曾引起教育界一段存废的大讨论。c. 教育界曾有过一段见

25、仁见智的大讨论。d. 曾引起教育界一段见仁见智的大讨论。22.依次填入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无可厚非是古非今 批驳 至多b.无可非议厚古薄今 批驳 至多c.无可厚非是古非今 批判 至少d.无可非议厚古薄今 批判 至少2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今天学习古文,我们是拘泥于古文,还是师古而不泥古?b.今天教授古文,我们是师古而不泥古,还是拘泥于古文?c.今天我们教授古文,是拘泥于古文,还是师古而不泥古?d.今天我们学习古文,是师古而不泥古,还是拘泥于古文?四、作文(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

26、的文章。(60分)尼康退出中国并不是被同行打败,居然是毫不相关的行业:智能手机。康师傅和统一方便面销量直线下滑,并不是因为其它品牌方便面崛起,而是因为美团、饿了吗等外卖。打败卖单车店铺或修自行车铺的也不是同行,而是共享单车。有人曾开玩笑说:“打败小偷的是移动支付。”这一切都很像科幻小说三体中所说的:“我消灭你,与你无关。”“敌人”在哪里?你想过吗?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议论文;不得抄袭,不得套作连城一中20202021学年上期高二年级月考一语文参考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1.(3分)【答案 b】 b项,“网络文学作品均既描绘人物个体,也塑造人物群像,描绘

27、了一幅幅恢弘的社会画卷”错误,选项以偏概全,原文第三段说的是“一些网络文学作品积极反映时代发展风貌与历程。这些作品以人物个体经历为线索,以小见大,从不同行业入手,描绘了一幅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社会画卷”,文中是“一些网络文学作品”“这些作品”,选项中为“网络文学作品均”。故选b。2. (3分)【答案c 】 c项,“文章论证网络文学书写地域文化,展现民族特色的着力点时,平均着墨”错误,从文中来看,并非平均着墨,而是侧重在民族特色上。文章在举例时,举“民族特色”的例子要多于举“地域文化”的例子,后面还专门论述了一些少数民族作者创作出大量弘扬民族文化的网络文学作品的内容。故选c。3. (3分)【答

28、案d 】 a项,“只要就”的推论不当,“打破网络文学模式化、同质化的创作局面”只是说明网络文学有了创新,但如果并没有向良好的方向创新,就不会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b项,于文无据。“其作者从事过这类职业”只是一种可能性,而非必然性,文章中并没有表明这两部文学作品的作者一定从事过其作品所显示的职业。c项,“体现了强烈女性意识”错误,从原文“将社会发展与女性意识有机统一”可知,并没有体现“强烈的女性意识”,而是将社会发展与女性意识相结合。故选d。(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4(3分)c(“突出父亲作为一名老军人的那种刚强不屈的性格”错,“父亲流泪”这一细节描写,意在突出父亲对军舰的那种

29、难以割舍的情感。)5补充交代父亲与旧“西昌”号的关系以及父亲的“腰伤”,为后文“西昌”号驶离时无法瞒住父亲的情节埋下伏笔,使情节严谨完整;简要交代了父亲的人生经历,突出了父亲对军舰的深厚感情,使人物形象更丰满;表现了对老一代军舰人无私奉献和牺牲精神的讴歌。(每点2分)6交代人物最终的命运,使得整个故事有始有终,小说情节结构完整;这样的结尾使故事意味深长,强化了小说的感情色彩,突出了“父亲”那种庄严、神圣的军人情怀,令人肃然起敬,给读者以震撼;结尾写到人与舰的“涅槃”,诞生了新一代军人和新一代战舰,象征着高科技背景下新一代军人对老一辈军人的继承与超越,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每点2分)(从情节的角度

30、看,结尾是对主人公最终命运的一个必要交代;从情感的角度看,突出“父亲”那种神圣的军人情怀,具有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从主题的角度看,主要是一个深化的作用。)二、古诗文阅读(57分)(一)课内文言文(14分)7.d(矜:自夸;特:独)(2分)8.b(a“闵”通“悯”;c“辩”通“变”;d“销”通“消”) 9.c(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意动用法,动词使动用法)10. c(成立 :成人自立;熹微:天色微明,逢迎:迎接;果然:很饱的样子)11. d(a宾语前置;b被动;c判断;d定语后置+被动;)12. b(a因为,把;b都是主谓之间不译;c担任,是;d表修饰,表并列)13. c(我国古代通

31、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二)课外文言文(19分)14b通过“下邳”“留”“陛下”这些标志可以判断。15a a侯是二等爵,比“伯”高一等。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16b b“没费一兵一卒”错。17(1)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表明不再回来的决心,以此稳住项王的心。关键词:绝,断;还,回来;示,表明;固,稳固。(2)我快速起飞,碰到树木就停下来,有时或者还飞不到树的高度,落到地上就是了,哪里用得着飞到九万里高空才向南飞呢?(关键词:决,抢,至,固定句式“奚以之为”各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留侯张良,他的祖

32、先是韩国人。韩国灭亡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的弟弟死后没有厚葬,而是用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因他祖父、父亲历任韩国五代国君之相的缘故。沛公从洛阳向南穿过轩辕山时,张良率兵跟随沛公。沛公打算率领两万人马去攻击峣山下的秦军,张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买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希望沛公暂且留守军营,派人先出发,替五万人准备粮食,在各山头张挂很多旗帜,作为疑军,然后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诱惑秦将。”秦军的将领果然反叛,打算和沛公联合一齐向西袭击成阳,沛公想接受他们。张良说:“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

33、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大败秦军。于是到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派人请领汉中地区。项王就答应了。张良于是劝告汉王说:“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表示不再回来的决心,以此稳住项王的心。”汉王于是让张良返回去。一边走,一边烧断了栈道。项王因此消除了西面对汉王的忧心,而向北发兵去攻打齐国。张良逃跑了,从小路偷偷归依汉王。到了下邑,汉王下马倚着马鞍问:“我打算把函谷关以东地区捐送给别人,不知谁可以和我共建功业呢?”张良进言说:“九江王黥布是楚军的猛将,他和项王有隔阂;彭越和齐王田荣在梁地反叛,这两个人马上就可以使用。而汉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

34、委任大事,独当一面。如果打算捐弃关东之地,就送给这三个人,楚军就可以打败了。”最后击败楚军的,正是靠了这三个人的力量。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经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汉王身边。汉四年,韩信打败齐国以后想自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张良向汉王献计,汉王才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这年秋天,汉王追击楚军到了阳夏的南面,因战斗失利而坚守固陵,诸侯们到了约定的时间还没到。张良劝说汉王,汉王采用了他的计谋,诸侯们才都来到。汉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高帝说:“在帷帐之中运筹谋划,在千里之外决战取胜,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吧。”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

35、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留侯。高帝驾崩,八年以后,留侯去世,谥号为文成候。(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8b(b“自斟自饮”错,而是跟“邻曲”即邻居一起。)19“瘦”用比拟手法写秋山景象。秋风起,树叶落,秋山萧条,较之夏季像是瘦了;“宽”是写原野的空阔。晚稻收割,堆到了晒场,整个原野变得空荡荡的;两个词共同表现了秋天充斥整个空间的萧条衰败感,渲染了心忧国事的诗人沉重苍凉的内心世界。(每点2分)(四)情境默写(15分)20(1)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3)举世

36、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4)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5)沙鸥翔集,锦鳞游泳。(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7)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三、语言文字运用(9分)21.a(从上文可知,此处需要一个主语,可排除b、d;从下文可知讨论的内容具体到“存”与“废”,排除c)22.d(“无可厚非”意思是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无可非议”指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从语境来看,是无可指责之意,宜用“无可非议”。“是古非今”指不加分析地肯定古代的,否认现代的。“厚古薄今”指推崇古代的,轻视现代的。语段指出古文比例高,但没有否定现代文的意思,

37、故用“厚古薄今”。“批驳”意思为批评驳斥或上级对下级书面呈请事项作否定的批示;“批判”指对错误的思想或言行批驳否定,也表示评断、判断。从搭配对象来看,应用“批判”。“至多”表示最大的限度,含有小于或等于的意味;“至少”表示最小的限度,最少。作者是说等于或多于两处,应用“至少”。)23.c(从下文来看,后者指的是“师古而不泥古”,排除b、d;从文段的内容来看,“老师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说的是教师教授古文的态度,应用“教授”,排除a。)四、【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

38、读理解起来比较简单,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如本题,在解读上面材料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出,真正的对手并不存在。每一个在新时代的个体要有足够开阔的视野,关注社会发生的变化,真正打败你的可能不是某个个体,而是时代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被社会打败。同时,这篇文章也可以写任何一个人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了解自身所处的环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也可以引申谈如何面对社会的变革,在变革之中寻求发展。材料里列举尼康、康师傅和统一方便面、自行车的店铺等被打败的原因都不是同行业的竞争,而是其他行业的异军突起对他们的冲击使他们遭遇失败,打败小偷的不是大盗,不是警察,而是移动支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