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比较阅读的答题策略(20210215082334)_第1页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的答题策略(20210215082334)_第2页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的答题策略(20210215082334)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诗歌鉴赏比较阅读的答题策略 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试卷中出现的答题失误, 帮助学生理清答题思路, 分析考查类型、 归纳 答题的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答题思路的理清、答题规律的灵活掌握。 教学方法: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合作学习为主体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古人读诗特别注重以诗论诗,有了比较,就能对诗歌有更深刻的认识。 2005 年高考,命题 人将比较阅读引进到诗歌鉴赏中,考查大家阅读、分析、比较、评判的能力,这一变化成了 诗歌鉴赏主观题命题的新亮点。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寻一下诗歌鉴赏比较阅读的答题策 略。 二、试题回放: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

2、旗直上天山雪。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问题:两首诗在抒发感情上采用了衬托这种表现手法,请联系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4 分) 三、病例分析: 病例一、王诗衬托出戍边战士的孤独凄凉和官员们的生活腐败( 0 分) 阅卷老师评价:不明诗理,望文生义。 建议:解答题目之前,应该花点时间准确的理解诗歌的内容。无米之炊只能空饿肚子。 病例二、第一首诗以哀景写乐情,反衬征人的坚强不屈。 ( 1分) 阅卷老师评价:无视要求,以空对空。 建议:要结合诗句中的“风” 、“冻裂”“叶落”等特殊意向来充实自己的分析。不能以一些 空洞的概念来代替自己的理解。

3、病例三、第一首诗歌用“冻泥裂” 、“叶落”等等衰败景象衬托出“红旗直上天山雪”这一壮 丽的景象。( 0 分) 阅卷老师评价:不辨手法,生搬硬套。 建议: 首先理解什么是衬托,了解诗歌衬托手法的运用常见的是用什么衬什么。比如“蝉噪 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是拿有声衬无声。 病例四:陈诗用“冻泥裂” 、“叶落”、“直上天山雪”衬托了边塞生活的困苦,表达了思乡之 情。(1 分) 阅卷老师评价:浅尝辄止,是是而非。 建议,思考问题不要流于表面和浅层次,学会深入思考,揭示诗歌的主旨。 答案:陈羽的诗歌用恶劣的环境来衬托戍边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用“横笛” 、“红旗”等意 象烘托征人们的壮志和豪情, 体现了诗情

4、画意之美。 王昌龄的诗不直接抒写征人的离愁别恨, 而是通过琵琶曲声、凄清的“秋月”等景物来衬托感情,深沉感人。 三、比较阅读的常考的其他类型的题目: 刚才的题目是从表达技巧的运用方面考查了同学们对诗歌的理解, 但是高考中这类题目的考 查还可能出现其它类型的题目。比如: 1 比较遣词炼句的技巧。举例 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 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注解】张可久,元朝重要的散曲作家。 诗眼:诗人的洞察力。孔林:指孔丘的墓地,在今山东曲阜。吴宫:指吴国的王宫。 楚庙:指楚国的宗庙。投老:临老,

5、到老。 问:“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能否换成“慕”字?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题提示:“倦”是厌倦的意思。历代王朝的的繁华只是瞬间一梦,诗人已经厌倦了这种生 活。“倦”字既概括了作者饱尝人间世态炎凉之苦, 又为后文隐居伏根、 诗酒自娱作了伏笔。 而“慕”有羡慕喜爱的意思,天涯是“视通万里” ,阅历四方。而作者正是对这种生活的厌 倦,从最后一句可以看出。所以用“倦”好 总结:一般的提问方式:哪个字用得好?能否换成另外一个字?这个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 品味关键字的答题格式:含义 +(可能运用的手法) +表情达意的作用。 这种炼字的作用通常从三个方面来解答: 求准确(写出事物的真实情态, 就事物展开的

6、联想 等);求生动(通感、拟人、化静为动、化虚为实等等) ;求深度(在表达情感方面) 。 2 比较诗歌中的感情基调。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问题:两首唐诗都表达了送别友人的离情,试简要分析两首诗感情的不同之处。 这里要求比较赏析两诗不同的情感基调,扣住王昌龄诗歌中的“不觉” 、“一道”、“何曾”等 词细心品味, 就会把握诗中表达了洒脱、 乐观、豪爽的感情; 扣住严维诗中的 “秋”、“寒鸦”、 “水悠悠”等词反复品味,就能理解到诗中表达的孤独、寂

7、静、空虚的思念之情。 总结: 古典诗词都是作者特定情感的产物。 而作者的情感总要借助一定的物象来传达。 赏析 诗词要善于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特定的心境, 特定的情感。 解答此类赏析题, 要细心捕捉诗 词中字里行间的情感信息, 把两首诗中能够传达作者情感的词语找出来加以比较找出他们的 相同点和不同点, 借助于这些词语, 学生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基调, 从而达到与作者的情感共 振。 比较感情基调的答题格式是“通过什么(主要是诗歌中的意象 )抒发(寄寓)什么感情” 。 3比较诗歌营造的意境。 宿石邑山中 韩翃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山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

8、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问题:简要说明两首诗都写了“山中”景色的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第一首诗中一二两句借“浮云” 、“山霭”等意象,把群山的幽深、神秘,变幻莫测的气氛描 绘得淋漓尽致,表达了作者对石邑山高峻的惊愕与赞叹;三四两句借助于“晓月” 、“秋河” “数峰”等意象把石邑山的幽静、清冷的画面展示出来, 表达了作者羁旅的辛苦和孤独、凄 清的人生况味。第二首诗中的“白石” “红叶”“空翠”,色彩鲜亮斑斓而富有变化,是一幅 迷人的深秋图,表达了作者在大自然中获得的喜悦之情。 总结:优秀诗词作品总是情与景、意与境交融,感染力强,具有永久艺术魅力的。比较诗歌 的不同意境, 要抓

9、住两首诗中意象所组成的画面, 去揣摩诗人营造的意境, 体悟作者主观感 受,从而把握作品所传达的情感。 解答意境赏析题格式:可以按照“客观意象主观感受传达出的感情”的格式进行比较。 当然诗歌鉴赏比较阅读题目的设计可以是多角度的, 既可以比较两首诗不同点, 也可以找出 两首诗的相同点。 这里我们列举的是常考的几种, 希望同学们课后认真的总结, 学会融会贯 通。 四、实战演练。 结合前面的分析,比较分析下面两首小令。 越调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越调天净沙秋 白朴(元)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

10、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问题:试从作品意境及作者表现的情感比较两首小令的异同。 【分析】:此题的置疑角度是比较鉴赏古代诗词的艺术境界和表现的情感。可作答为:两首 小令都运用了白描手法 ,借助几种单独的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瑟、凄清的画面。例如,白朴的 秋中的孤村、落日、残霞等;马致远的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等。 不同的是: 白朴的秋中借助这些特殊的意象表达的是作者因秋的萧瑟、凄清而流露出的 一种惆怅和朴素迷离的情思, 结尾作者又通过鲜明和蜃楼式的景物让自己的这种惆怅得到弥 补;马致远的 秋思 用最适合于表现秋思的意象, 突出地勾勒出旅途中游子的孤单与寂寥, 表现了羁旅悲怀; 教学反思: 进行诗歌鉴赏的比较阅读, 我们首先要选准比较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