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转化率不到5%草根发明人出路在何方_第1页
专利转化率不到5%草根发明人出路在何方_第2页
专利转化率不到5%草根发明人出路在何方_第3页
专利转化率不到5%草根发明人出路在何方_第4页
专利转化率不到5%草根发明人出路在何方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利转化率不到 5% 草根发明人出路在何方 一个小小的穿针器,年近 60 岁的张先生从有想法到做 出样品,花了一年时间;改进并申请专利,又花了一年;在 市场上推广,希望能转化为产品,如今一年又快过去了,仍 停留在自己加工的境地。其实,张先生的遭遇,正是目前非 职务发明(草根发明)专利转化困难的一个缩影。为何草根 发明难“出嫁”? 现状 成功转化率不到 5% 由于草根发明大多是“一个人在战斗”,没有相应的管理和登 记制度,尽管无法了解到云南草根发明的转化情况,但有一 个数字从侧面反映了草根发明转化之难:据国家专利技术 (展示)交易中心程涛介绍,每年大概有两三百件草根发明 到该中心登记,希望找到愿

2、意转化专利的企业,但每年能够 转化的不超过 10 件,转化率不到 5% 。他说:“我在交易中 心干了几年,纯属个人把自己专利卖出去的少之又少。” 另据省知识产权局统计显示, 2010 年云南专利授权量达 26676 件,其中,非职务专利 (即草根发明) 授权量为 1631 件。 原因 四因素制约发明转化 为何草根发明如此难以转化呢?程涛分析主要有四方面原 因。 首先要贴近市场。他说,草根发明人都是自己在琢磨,很容 易胡思乱想,搞的专利不符合企业、市场的需求。比如,有 个人发明了小孩子练习翻跟斗的器械,自认为很好,觉得很 安全。但是,学校和家长不一定这么看。现在的小孩绝大多 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

3、长手心里的宝贝,安全就显得尤为重 要。因此,发明要变成产品就非常困难。 其次,技术要有实用性,引申一步就是成熟性。很多发明人 的技术,小试时成功了, 但产业化时不一定成功。 不像企业、 单位是团队合作,有条件进行反复的规模试验。 第三,要考量有没有足够资金。草根发明,都是自己搞的, 做样品要靠自己,做试验要靠自己,这就需要草根发明人有 资金支持, 或者是能找到投资人愿意来试验。“说白了, 就是 有人舍得拿钱给你尝试失败。” 还有就是要符合政策引导。很多草根发明不符合国家和地方 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有关制度。有的发明人有些偏激:我这么 好的东西,为什么政府不支持。但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都会 制订 5

4、年规划和年度规划,专利只有符合这些规划,才会更 容易转化。 发明心声 希望有个创新工场 穿针器发明人张先生说,草根发明人面临制作难、推广难、 转化难等难题。像穿针器这样的专利,没有多少技术含量, 要的是想法新颖。他也说,不应小看小发明,做好了也能成 为畅销产品的,就像瑞士军刀,虽然也是一个小商品,但市 场却很广。 程涛也说,昆明就有一个企业,只生产瓶盖,但企业效益也 还是好的。还有像生产纽扣这样的企业,利润非常小,但永 远有市场。 张先生希望有个创新工场,可以帮草根发明人试验、生产各 种小发明。 希望多支持环保发明 在昆明,有这么一个牛人,两年多时间里获得 50 多项发明 专利,可以算得上是专

5、利达人了,他就是简乐嘉。 遗憾的是,50 多项发明专利, 至今转化成产品的一项都没有。 他用滇池水面漂浮物打捞船专利造了一艘船,赠送给滇池管 理局。后来,其他地方也生产了类似的打捞船,侵权官司由 于取证难等原因,不了了之。 还有一项专利,是滇池水下废弃物清除打捞船。他说,滇池 里有很多木桩、水泥桩、铁桩,还有渔网,影响到渔船的安 全。这项专利,已经找到了愿意投资的企业云南宝临经 贸有限公司愿投资 5000 万元,但是就如何打捞滇池里的各 种桩等问题,公司没有同有关部门谈妥。 谈到专利的转化,他说,他的专利大多同滇池治理和节能环 保有关,这样的专利没有政府的政策扶持是很难转化的。 发明建议 风险

6、评估机构介入评估 作为电动平衡车的发明人,由于在云南没有找到愿意合作的 企业,邓鲁的专利是在广州转化的。电话中邓鲁告诉晚报记 者:“最难的是找到投资人。”邓鲁说,带有一定技术含量的 专利,转化时还需要做进一步改善和提高,而这本身就带有 风险,对投资人来说也是一个考验。技术性的发明,由于其 自身的专业性,投资人不一定能了解转化后的市场前景,这 阻碍了他们对技术发明领域的投资。如果有风险评估机构可 以对专利转化前景进行科学评估,也许专利转化的难度就不 太大了。 发明故事 小小穿针器 一倒腾就是 3 年 张先生原先在厂里是搞技术的,退休后闲着没事就琢磨发明。 有一次,他到安康路菜市场买菜,路过一个摊

7、点时,听见有 个妇女问有没有穿针器, 摊主说没有。 他心里嘀咕道:“以前 都有穿针器的, 怎么现在没有了?”又想到亲戚朋友可能也会 用得上,而市场上卖的穿针器,有的坏得快,要眼睛好使才 行;针一不小心掉在地上,也很难找。他想:“能不能发明一 种东西,既能捡针,又能穿线呢?” 要能捡针,就要用磁铁;要能穿线,就要有非常细、弹性又 好的钢丝。经过不断失败又不断试验,花了一年时间最终做 出一个成型样品。 11 月 16 日,他拿着发明的穿针器,来到 晚报办公室演示了一番。随便拿一根针放在桌子上,把穿针 器凑过去, 针就被吸过来, 顺着磁铁的坡面滑到穿针钢丝前。 如果对得很准,针眼会自动从尖嘴钢丝圈的

8、尖尖那跳进去; 然后,把棉线穿过钢丝圈,再把针从钢丝圈上退下来,线就 穿在针眼里了。 “不要说一股线,就是三四股线也能同时穿进去。”他说。他 演示的这个产品已经改进过好多次了,改进和申请专利花了 一年时间。 为了把穿针器专利变成产品,他做了几十个送到沃尔玛旁的 一间店铺卖。 他说, 5 元到 10 元都有人买。 他联系了海口的 一家企业,对方称没时间生产穿针器,此外还联系了广东一 家企业,但未收到对方回复。 思维车 从想法到问世花了 6 年 在一些机场,你可能会看到一种两个轮子的车子,从身边飞 快驶过。这种车子只靠前仰、后仰就能实现加速和减速,还 能静止不动、原地打转。这就是国际上比较先进的赛

9、格威思 维车。 2009 年 8 月,昆明集思力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邓鲁发明了 一辆电动平衡车,非常像赛格威思维车。双手扶在把手上, 一只脚踏在车子上,把持平衡,另一只脚踏上去,身子稍微 前倾,两轮车就开动了。前倾是加速,后仰是减速;用手左 右摆动把手是调控方向。这种交通工具可以在很狭小的地方 使用。其关键技术是陀螺仪,连飞机和宇宙飞船都使用这种 技术。 那辆电动平衡车,邓鲁和他同伴花了 3 年、耗资十多万元才 发明出来。 2009 年 8 月 12 日,他在第十八届全国发明展览 会上,骑着经过两次改进后的车子, 引来了很多市民的围观。 两年过去了,近日记者联系上了在广州的邓鲁,他介绍,电 动平衡车在广州找到了愿意出资的企业,专利已经做出样机 了,明年就有望在市场上销售。 新闻助读 国家专利技术(昆明)展示交易中心旨在为技术发明者 的专利技术实施和推广提供宣传展示、 技术转移、 合作开发、 政策支持、成果孵化、资源整合以及综合服务的科技服务平 台。 中心常年开展专利技术及产品现场或网上展示、交易、推介 活动;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咨询、代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