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学院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推荐办法_第1页
潍坊学院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推荐办法_第2页
潍坊学院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推荐办法_第3页
潍坊学院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推荐办法_第4页
潍坊学院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推荐办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潍坊学院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推荐办法 (公开征求意见稿)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申报人员 (一)高校教师。 (二)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员。 (三)教学辅助系列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 申报与材料审核。推荐单位负责对申报人员的材料 进行审核。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不得申报和推荐。 一)思想政治表现不合格者。 二)近五年内年度考核出现基本合格或不合格者。 (三)教学工作(岗位工作)不具备基本条件,或近五年内 教学效果出现不合格者。 (四)科研工作不具备基本条件者。 (五)申报教授代表作同行专家鉴定结果出现1B 和 1C ,或 2C ,或 1D

2、者。 (六)职称外语达不到规定要求,或未取得计算机应用能力 考试等规定证件者。 第四条 年龄不满 40 周岁申报教授或副教授, 应分别取得博 士或硕士学位,否则按破格晋升条件掌握。 第五条 晋升数额分配与推荐比例。原则上将各级各类晋升 名额分配到二级单位。学校在二级单位成立(或单独成立)学科 (评议)推荐组,按“ X+1 ”比例排序向学校推荐。 第六条 学校评审和推荐组织,对申报人员材料进行认真评 议,按评审推荐程序, 票决产生评审和推荐结果。 教学工作(岗位工作)与科研工作基本条件 第七条 高校教师(不含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员) 。 (一)教授 1. 在学科建设规划、专业教学和课程建设

3、计划制定与修订、 实验室建设、教材建设、教研室工作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具 有指导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能力。 2. 在教学、科研及其他专业技术工作中,取得高水平研究成 果,并满足下列条件: (1)完成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规定的副教授年均教学工作量 (其中,获省部级及其以上教学成果或科研成果奖的第 1 位人员, 若教学工作量达不到规定要求,补贴规定教学工作量的 1/3 ,补 贴工作量不计分数;兼任教学单位管理五、六、七级岗位教学人 员分别补贴年均规定工作量的 1/2 、 1/3 、 1/6 ;兼任辅导员岗位 教学人员补贴年均规定工作量的 1/4 ;按规定程序批准兼任管理 部门岗位教学人员补贴

4、年均规定工作量的 1/2 。下同);承担过两 门课程(其中,一门为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技术基础课) ;教 学效果好,且至少有 1 次优秀、 2 次良好(获省级及其以上教学 成果或科研成果奖的第 1 位人员,不受教学效果优秀条件限制。 下同) (2)作为首位完成者,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在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不少于 10 篇本专业论文, 其中 B 类及其以上级别期刊不少于 5 篇且 A 类期刊不少于 1 篇 (论文被 SCI1 区检索,或在中国科学或中国社会科学 或 Science 或 Nature 期刊上发表,不受 B 类及其以上级 别期刊发表论文篇数条件限制;论文被 SCI2 区、 SSC

5、I、 AHCI 检索,每篇按 3 篇 A 类论文计;论文被 SCI3 区检索,每篇按 2 篇 A 类论文计;论文被 SCI4 区、 EI、CSSCI 检索,或被人大复 印资料全文转载,每篇按 1 篇 A 类论文计;论文被 SCIE 或 EI 非 核心版或 ISTP 检索,每篇按 1 篇 B 类论文计。 1 篇 A 类论文按 3 篇 B 类论文计。下同) 。 (论文字数单篇应在 2000 字以上,否则不予统计。下同) 。 公开出版高水平学术著作(含译著,不含教材;单部不少 于 15 万字。下同)不少于 2 部 ;或公开出版高水平学术著作 1 部, 且在 B 类期刊上发表论文不少于 3 篇或在 A

6、 类期刊上发表论文不 少于 1 篇。 (3)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作为首位人员,承担过省级及其以上教研或科研项目。 获得高级别教学成果或科研成果奖。国家级前 5 位,或省 部级一等奖前 4 位或二等奖前 3 位或三等奖前 2 位,或市厅级一 等奖第 1 位(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 奖,按提高一个等次对待。 政府颁发的艺术类奖项, 全国性按 全 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管理办法执行,地方性参照全国性文 艺新闻出版评奖管理办法执行;专业协会颁发的艺术类奖项, 按国家级协会和省级协会的行政级别确定相应等级。 下同)。 具有国际级裁判员资格,或作为主教练所率领的教工或学 生获国际正式比

7、赛名次或在全国综合性运动会上获前 4 名或在全 省综合性运动会上获前 3 名或在全市综合性运动会上获前 2 名 。 作为首位人员,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5 项或获其他专利 8 项 作为首位人员,在成果转化或项目合作等方面取得显著经 济效益(具体标准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下同) 。 (二)副教授 1.在学科建设规划、专业教学和课程建设计划制定与修订、 实验室建设、教材建设、教研室工作等方面,做出一定成绩。 2.在教学、科研及其他专业技术工作中,取得较高水平研究 成果,并满足下列条件: (1)完成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规定的讲师年均教学工作量; 教学效果好,且至少有 1 次优秀(引进博士任职未满 3 年者,

8、或 获得校级一等奖及其以上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奖的第 1 位人员, 不受教学效果优秀条件限制。下同) ;作为第 1 位人员公开发表 过教研论文。 (2)作为首位完成者,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在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不少于 6 篇本专业论文,其 中 B 类及其以上级别期刊不少于 3 篇。 公开出版过较高学术水平的著作。 (3)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作为首位人员,承担过市厅级及其以上教研或科研项目 。 获得较高级别教学成果或科研成果奖。国家级,或省部级 一等奖前 5 位或二等奖前 4 位或三等奖前 3 位,或市厅级一等奖 前 3 位或二等奖前 2 位或三等奖第 1 位,或校级一等奖第 1 位(市 级专

9、业协会颁发的艺术类奖项等同于市厅级获奖) 。 具有国际级或国家级裁判员资格,或作为主教练所率领的 教工或学生获国际正式比赛名次或在全国综合性运动会上获前 5 名或在全省综合性运动会上获前 4 名或在全市综合性运动会上获 前3名 作为首位人员,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1 项或获其他专利 4 项。 作为首位人员,在成果转化或项目合作等方面取得较高经 济效益。 (三)讲师 在教学、 科研等专业技术工作中, 承担并完成学校规定任务。 (1)完成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规定的助教年均教学工作量; 教学效果优良。 (2)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作为首位完成者,在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不少于 2 篇本专业论文,或在 B

10、类及其以上级别期刊上发表过论文,或论 文被 SCI、EI、AHCI 、 SSCI、 CSSCI、ISTP 检索或被人大复印资 料全文转载。 出版过著作, 或作为主编或副主编公开出版过教材。 (四)助教 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完成工作任务,年度考核合格。 第八条 高校教师系列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员。 (一)岗位工作 岗位工作成绩突出,其中晋升教授和副教授年度考核至少一 次优秀。 (二)科研基本条件 同“第七条”相关规定。 第九条 教学辅助系列专业技术人员。 (一)正高级 1. 有较强组织指导能力,对重大业务建设问题,能够从理论 原则、技术运行上进行科学论证并提出可行性方案;有丰富工作 经验

11、,能进行全面业务指导,解决业务工作中疑难问题;科研能 力强, 能够主持指导业务、 学术项目研究, 起带头人作用。 2. 考评结合系列人员,按有关规定执行(下同) 。 3. 理论水平高,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并满足下列条件: (1)作为首位完成者,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在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不少于 10 篇本专业论文, 其中 B 类及其以上级别期刊不少于 5 篇。 公开出版过较高学术水平的著作。 (2)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作为首位人员, 承担过市厅级及其以上科研项目。 获得高级别科研成果奖。国家级前 7 位,或省部级一等奖 前 5 位或二等奖前 4 位或三等奖前 3 位,或市厅级一等奖前 3 位

12、 或二等奖前 2 位或三等奖第 1 位。 作为首位人员,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3 项或获其他专利 5 项。 作为首位人员,在成果转化或项目合作等方面取得较高经 济效益。 (二)副高级 1.具备丰富工作经验;能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问题;能指导 和组织本专业全面业务技术工作。 2.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取得较高水平研究成果,并满足下列 条件: (1)作为首位完成者,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在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不少于 5 篇本专业论文,其 中 B 类及其以上级别期刊不少于 2 篇。 公开出版过较高学术水平著作。 (2)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作为首位人员,承担过校级及其以上科研项目(含实验系 列人员教研项目)

13、 。 获得较高级别科研成果奖。国家级,或省部级一等奖前 6 位或二等奖前 5 位或三等奖前 4 位,或市厅级一等奖前 4 位或二 等奖前 3 位或三等奖前 2 位。 作为首位人员,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1 项或获其他专利 2 项 作为首位人员,在成果转化或项目合作等方面取得较高经 济效益。 (三)中级 1.具备履行岗位职责的业务知识和基本技能。 2.在本专业领域,承担并完成学校规定的任务,且具备下列 条件之一: ( 1)作为首位人员, 在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不少于 2 篇本专业论文,或在 B 类及其以上级别期刊上发表过论文,或论 文被 SCI、EI、AHCI 、 SSCI、 CSSCI、IS

14、TP 检索或被人大复印资 料全文转载。 (2)公开出版较高学术水平著作。 (四)初级 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完成工作任务,年度考核合格。 赋分 第十条 学科(评议) 组对申报人员进行赋分 (只对达到 “教 学与科研工作基本条件”之上的内容计分。其中,晋升高级专业 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 只对其 B 类及其以上级别期刊论文计分, 著作类计分含教育部规划教材) ,并向学校评审或推荐组织推荐。 第十一条 思想政治表现。 (一)年度考核 优秀(计 2 分)优秀累计年限。 (二)奖励 党委、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授予的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优 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劳动模范等,累加计分(年度内 多次获不

15、同级别同一奖项,只取最高奖计分) 。 级别 国家 省部 市厅 得分 20 8 3 第十二条 教学 1.工作量 年均工作量规定工作量) 0.01 任职年限 2.教课门数( 20 学时以下不计门数。最高分为 10 分) (承担课程门数 -2) 2 。 3. 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按任职年限累计计分(优秀计 4 分,良好计 2 分, 合格计 1 分)。 4. 教研立项 同科研立项计分办法。 5. 教研鉴定成果 同科研鉴定成果计分办法。 6. 教学获奖 同科研获奖计分办法。 第十三条 科研。 (一)论文 类别 A类 B类 C类 得分 15 5 1 注:期刊分类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潍坊学院学报每篇计 3 分

16、。合作论文只取前三位计分, 二人按 3:1 计分, 三人按 4: 2:1 计分。论文被 SCI1 、2、3、4 区检索,每篇分别计 75 分、 45 分、30 分、 15 分;论文被 SSCI、AHCI 检索,每篇计 45 分;论文被 EI、 CSSCI 检索或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每 篇计 15 分;论文被 SCIE或 EI非核心版或 ISTP检索,每篇计 5 分。论文同时被检索,按发表期刊或检索级别取高分标准计分 一次。在 SCIENCE 或 NATURE 或中国科学或中 国社会科学 上发表论文, 单独排名后列当年所有参评人员之前。 (二)著作 专著 1 部计 20 分(科学出版社、中国

17、社会科学出版社、商 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出版的著作, 1 部计 40 分),合著只取前 3 位计分,二人按 3:1 计分,三人按 4:2 :1 计分;教育部规划 教材 1 部计 15 分,主编、副主编按 3 :1 计分(主编、副主编最 多取 3 人计分,同类人员取平均值计分) 。 正式出版的非教育部规划教材、 其他各类书籍 (含电子出版 物), 1 部计 10 分。计分方法同国家教育部规划教材。 (三)立项 国家级立项, 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教 研项目等;省部级立项,指国家各部委项目、省科技厅项目、省 社科规划办项目

18、、省社科联项目、省教育厅教研项目等;市厅级 立项,指省厅(委、局)项目、市科技计划项目、市社科联项目 等。 10 得级 分别 位次 国家级 省部级 市级 校级 1 50 20 5 2 2 20 5 2 1 3 5 2 1 4 2 1 注:科研项目既有立项又有鉴定成果,取高分标准计分一 次;校级科研立项须结题后方可计分。 四)鉴定成果 级别 位类 得别 次分 国家级 省部级 市级 国 际 领 先 国 际 先 进 国 内 领 先 国 内 先 进 国 际 领 先 国 际 先 进 国 内 领 先 国 内 先 进 国 内 领 先 国 内 先 进 1 200 150 10 0 50 40 30 20 10

19、 5 1 2 100 80 50 30 20 10 8 5 1 3 40 30 25 20 15 10 3 1 4 20 15 10 6 4 2 1 5 10 7 5 3 2 1 6 5 4 3 2 1 五)获奖 国家级奖励,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 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国 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国家教学成果奖等;省部级奖 11 励,指国家部(委、局)奖、省最高科学技术奖、省自然科学奖、 省技术发明奖、省科技进步奖、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省社会 科学优秀成果奖、省教学成果奖等;市厅级奖励,指省厅(委、 局)奖、市最高科学技术奖、市科技进

20、步奖、市社会科学优秀成 果奖。 政府颁发的艺术类奖项,全国性按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 奖管理办法确定等级,地方性参照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 管理办法确定等级;专业协会颁发的艺术类奖项,按国家级协 会、省级协会和市级协会的行政级别确定等级。 体育类获奖是指各级政府以及教育或体育主管部门主办的 比赛奖项。 得级 别 分 位次 国 国 国 国 四 省 市 市 市 校 校 省 省 1 80 40 30 10 3 2 1 2 50 30 20 10 5 2 1 3 50 30 10 3 1 4 50 30 10 3 1 5 20 10 3 1 6 10 5 1 7 3 1 注:获得国家一等奖前 3 位、二

21、等奖前 2 位、三等奖第 1 位和获得省一等奖第 1 位者,单独排名后列当年所有参评人员之 前;同一项目多次获奖, 取高分标准计分一次。 12 (六)专利 一项发明专利计 10 分、实用新型专利计 4 分、外观设计专 利计 2 分。 (七)艺术类专业技术人员的艺术作品 在专业刊物上发表的高水平艺术作品,或在政府部门或专业 协会主办的展览或演出中参展或参演的作品,国家级计 10 分, 省部级计 3 分。 (八)代表作鉴定 申报教授人员提报的 3 件代表作(论文或著作) ,按 2 名同 行专家学术水平鉴定结果取平均值计分。 A 级计 40 分, B 级计 15 分, C 级计 3 分。 第十四条

22、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一)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评估中,被学校评为学生工作先 进学院者, 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 辅导员办公室主任、 辅导员, 每次分别计 8 分、 6 分、 4 分。 (二)被评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者,按国家级、 省部级、市厅级每次分别计 20 分、10 分、5 分。 (三)班级、团支部被评为先进者, 辅导员按国家级、 省级、 市级、校级分别计 15 分、10 分、5 分、3 分;分管学生工作的 院领导和辅导员办公室主任按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分别计 10 分、 8 分、 3 分、 2 分。 同一班级同一奖项多次受奖只取最高奖项计分一次;多个班 级或团支部同时获奖,分管

23、学生工作的院领导、辅导员办公室主 任只取最高奖项计分一次。 (四)在学校统一组织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等单项活动中获得 13 奖励者,个人按国家级、省级每次分别计 10 分、 5 分;集体获 奖其组织者的首位人员(按获奖证书组织者排序。获奖证书无组 织者排序的,由其所在单位出具单位加盖公章和主要负责人签字 的组织者排序证明)按国家级、省部级每次分别计5 分、 3 分。 五)学生个人在党委或政府部门及共青团主办活动中获得 奖励者,其辅导员按下列标准计分 级别 名 次 第一名或一 等奖 第二名或二 等奖 第三名或三 等奖 国家级 8 5 3 省部级 2 1 注:按比例分配的先进名额, 不在计分范围) 第十五条 特殊贡献。 (一)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含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工程技术中心) 得 位 级别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 第六 次 14 类别 得分 级别 带头人 方向带头人 其他成员 省部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