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fdi技术外溢对上海经济的影响 英文题目 the influence of technical overflow on shanghais economy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报告学生姓名指 导 教 师论文(设计)题目fdi的技术外溢对上海经济的影响题目来源及意义题目来源:自拟意义:技术进步既可以依赖于自身研究开发,也可以借助于对外界的模仿、吸收、消化与创新,即国际技术扩散。我国fdi所处的就是fdi经济一体化初始阶段,这一阶段我国国内资金,外汇储备相对充裕,吸引fdi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而提升国内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fdi对我国经济的总效应
2、开始转变为以产业升级及技术外溢效应为主。因此,分析fdi 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效应成为研究领域的重要方面。将fdi的技术外溢效应延伸到区域,行业层面已成为该类研究的核心问题。论文题目研究领域状况通过查询相关专业权威的期刊,检索到一些相关文章,大致看来,都是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针对fdi技术外溢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经济角度上,技术外溢的效应是正的,促进了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而且这种影响是稳定的、长期的。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对上海近年来的相关数据分析,从区域的角度上重新审视fdi技术外溢给地区经济带来正影响的同时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改善策略。内容提要或实施方案(一) fdi技术外溢效应
3、综述(二) 上海吸收fdi技术外溢的现状及原因分析(三) 提高利用fdi技术外溢的建议主要观点或主要技术指标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趋势,使得外商直接投资迅速增加而且成为国际间技术扩散的主要方式,也成为发展中国家提高自己技术、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二.外商直接投资所带来的技术外溢效应,通过多种渠道向外资接受国扩散,本土企业的吸收能力是决定其利用技术外溢效应程度大小的主要因素。三.跨国公司在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进入资本越来越多的倾向于独资企业,并且进入各产业的比重呈现很大的差距,对上海本土企业利用外资技术外溢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以及上海产业链的完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四.本文基于此分析上海利用外资的
4、现状,概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主要参考文献1 李广众,任佳慧论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基于各地区19个制造业行业的经验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4).2 严兵. “以竞争换技术”战略与外资溢出效应基于我国工业部门相关数据的分析j财贸经济,2005.(1). 3 徐国贞等.上海利用外资发展策略与实务m.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4 徐芳,杨艳红.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经济效应分析j兰州学刊,2005.(1).5 包群.外商直接投资、吸收能力与经济增长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6 陈飞翔,郭英.关于人力资本和fdi技术外溢关系的文献综述j.财贸研究,2005.(1)
5、 7庄芮. fdi流入的贸易条件效应:发展中国家视角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8周燕,齐中英.基于不同特征fdi的溢出效应比较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2)9 胡军外商直接投资区域选择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10 张传国.长三角与珠三角利用台资的比较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5.(3). 11 王洪庆.外商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分析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12邓楠.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50%,其中60%设备投资依靠进口n.人民日报,2005-12-9.13 包慧.我国吸收fdi技术外溢的现状及原因d.苏州大学商学院,2005.2-03.14brainard, s. l.an emp
6、irical assessment of theproximity-concentration trade-off between multinational sales and tradem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7. 15goldberg, l. s. & klein, m. w.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actor mobility: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nber working paper.,no. 7196,1999. 摘 要 技术进步成为影响一国或地区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因素。我国的“以市场换技
7、术”是这一观点最好的佐证,但在资本大量流入,我们牺牲市场的同时能否最大限度上的得到先进的技术,这需要我们思考。本文分析了产生fdi的技术外溢的原因、作用途径,在对上海经济现状,上海利用fdi技术外溢效应的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结合fdi技术外溢效力发挥在上海受到的制约因素,总结出上海在利用跨国公司fdi技术外溢实现技术进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积极措施来促进技术外溢效应的产生,从而得到实质性的技术进步,不断提高上海内生技术能力,并成为其有效的经济助推器。【关 键 词】外国直接投资、技术外溢、制约因素、政策建议abstractthe technology advancement become
8、s key factor on economy long-term growth to a country or district. our country to the market trades the technology is this viewpoint best proof, but whether we can get advanced technology at the most quality or not on the basis of a lage number of capital inflows and we lose our market,which we need
9、 think carefully.this thesis through analyzing reason of th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echnology overflow, the function way, the restriction factor,and analyzing the shanghai economical present situation, the ability of shanghai make use of th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echnology overflow , unifie
10、s the fdi technology overflow potency display the restriction factor which receives in shanghai, summarizing up questions of shanghai make use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echnology overflow ,and proposed the correlation positive measure, the promotion technology overflow production, thus obtained
11、the substantive technology advancement, unceasingly enhanced shanghai the technical ability, became the economical effective auxiliary booster.【keyword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echnology overflow、 restriction factor、 policy proposal目 录摘要 . .1 abstract. . . 2 引言. . 1.第一章 fdi技术外溢效应综述 . .11.1 fdi技
12、术外溢效应及其特点 .11.2 fdi技术外溢的作用途径 .31.3 实现fdi技术外溢的制约因素 .5第二章 上海吸收fdi技术外溢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72.1 上海吸收fdi技术外溢的现状概述. 7 2.2 上海经济吸收fdi技术外溢取得的成绩.102.3 造成上海吸收fdi技术外溢现状的分析.11第三章 提高利用fdi技术外溢的建议. . 13 3.1 外资独资化倾向显著13 3.2 外资间的产业关联小133.3 内资企业吸收能力不足.143.4 产生技术外溢的环境不完善.14结束语.16参考文献.17谢辞.18引 言 外商直接投资已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吸引fdi的目的也从弥
13、补“双缺口”转变为利用fdi技术外溢效应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本国的技术进步,经济跨越式发展。近年来,上海依靠自身的优势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效果显著。截止06年年底,上海累计吸收外资金额1145.35亿美元,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合同金额达到831.94亿美元。外资的大量进入对上海利用fdi技术外溢效应提供了有利条件。分析利用fdi技术外溢效应时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有效的利用fdi技术溢出时带来的福利,对于上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具有极大的意义。第一章 fdi技术外溢效应1.1 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技术外溢及其特点1
14、.1.1 fdi技术外溢的定义 外商在东道国进行直接投资,其先进的研发能力、生产技术、经营理念、管理经验等通过各种途径导致技术从外商投资企业内部渗透到东道国企业的非自愿外溢,并且这种无意识的技术外溢促进了东道国企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人才素质的提高,促进了东道国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生产力的进步,刺激了该国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外部性的一种表现,是外商直接投资行为中的副产品。fdi技术外溢效应主要表现在发展中国家。1.1.2 fdi技术外溢的类型 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一般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产业内技术扩散效应; 一类是产业间技术扩散效应。1. 产业内技术扩散效应是指fdi对其所在东道国同一行业内的竞争者
15、会产生影响。产业内技术扩散效应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 外资的进入在东道国市场引起激烈的竞争,迫使东道国同类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手段,探索更有效使用技术和其他的生产资源的途径,提高其生产效率、技术水平。(2) 东道国本国企业通过仿效外资企业的新工艺、新产品和先进的组织管理技能,提升东道国的产品结构和管理水平。(3) 外资企业对本地工人和管理者进行培训,逐渐提高东道国本地企业的人力资本素质。(4) 东道国的当地企业通过与外商投资企业的关联活动获得新技术带来的利益,提高自身的生产率以及整个企业经营效率。由于这些效应带来的价值是外商投资企业无法进行内部化的,因此成为一种溢出效应。2.产业间技
16、术扩散效应是指外商投资企业在东道国进行业务活动时,对当地供应商、购货商会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后向联系。外商投资企业向当地企业购买加工原料或零部件是其间接影响东道国产业结构的主要方式。通过这种后向联系,可以使东道国上游产业生产效率提高,生产能力得到加强。同时,为保证其产品的质量和竞争能力,外商投资企业往往会为供应商提供诸如技术援助、咨询、人员培训等服务,以帮助供应商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这种后向联系,可促进东道国上游产业技术重组, 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再者,东道国国内的中间产品生产企业为了满足外资企业对中间产品的质量要求,也会主动学习而获得的生产效率的提高。(2) 前向联
17、系。东道国企业通过购买外商投资企业较先进的技术产品,与此同时其相关的维修和操作等技术也会向东道国企业转移,对本地产业技术水平产生影响。或者通过对来自外资企业优质产品的进一步加工和制造而获得自身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提高。1.1.3 fdi技术外溢的原因1.技术要素的外部性决定了其产生外溢的必然性信息和知识是技术要素的本质表现,当这种有用的技术信息在不同产业和企业的企业家、设计者和工程师之间的流动,或者使其和生产过程相结合,在此过程中,技术要素产生了扩散和传播。2技术转移的最有效途径决定了技术通过fdi产生外溢的可能性技术转移的途径主要包括技术许可证和产、学、研联盟。其中产、学、研联盟包括合作研究
18、、合作开发、合资生产等形式,是技术转移的中效果最好和最有前景的途径之一。在与以合作开发、合资生产等形式进入的外商直接投资的联系中,充分利用合作伙伴的知识技能和资源,发挥自己的优势,补充自己的不足,有利于减少成本和风险,迅速获取先进技术,实现fdi的技术外溢。1.1.4 fdi技术外溢的特点1. 动态性技术开发、创新机制等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倚于它们的技术外溢也呈现动态性的特点。2非自愿性跨国公司并不会自主把fdi资本内的人力资本、r&d投入等转移给本土企业,但又不可避免的外溢,而跨国公司子公司又无法获取全部收益。3转移效果好fdi技术外溢既包括设备、产品的硬件技术转移,也包括技术服务、人才培
19、养、营销技能等软件技术的渗透。同时,fdi技术外溢启发了本地企业的创新意识,两者间的相互作用增强了技术转移的效果。4适用性强、适应度高fdi技术外溢通常来源于同行业或关联产业,适应于东道国经济,并且易于东道国工人所掌握,因此,使用性强、适应度高。1.2 fdi 技术外溢的作用途径fdi技术外溢的途径通常包括:逆向设计、人力资本的流动、示范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合作研发活动、竞争效应。1.逆向设计:东道国企业在对进口制成品或中间品的研究、学习和模仿的基础上,开发出具有竞争性的相似产品甚至制造出技术水平超过他们的产品。外企优秀的产品以及捆绑在产品上的基本信息为技术溢出提供了渠道,对其产品的模仿也成为
20、跟随者所选择的捷径。2. 人力资本的流动:技术开发、创新机制的动态发展,使得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的转移与扩散作用日益增强,外资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本地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并掌握了先进的技术、知识以及管理技能,当他们转换雇主或自主创业时,这种人才的流动有利于将外资企业经过长期积累、高额投入的人力资源和知识技术存量转移到东道国企业,产生由于人员流动带来的技术外溢,而且这种现象会随着东道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变的更加普遍。人员流动带动的技术流动导致的技术外溢的方式是发展中国家取得技术溢出效应的最主要的方式,也是意义更广泛的技术溢出。3. 示范效应:现代科技的发展导致生产分工愈加社会化,各生产者之间相互关联,相
21、互依存,因此对跨国公司生产、经营、销售各环节上所运用的技术、手段更容易观察、学习和模仿。外国公司在向东道国企业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转移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传播了产品、技术、工艺、管理方式的信息,为东道国企业树立了很好的示范样本,使内地企业通过模仿改进实现自主创新.创新又与模仿之间相互作用,简单的创新促进了快速的模仿,低成本的模仿又导致创新的加速,实现创新模仿创新的自我催化模式,不断提升自身的生产管理能力。4. 产业关联效应:关联效应是指一个产业对其他产业直接扩散和带动作用,特别是指依赖于市场关系,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企业之间所建立的一种长期性的供给方的联系。在关联关系的作用下,大量的知识、技术、管
22、理经验以及国际营销网络从外国公司转移到东道国企业实现技术溢出, 同时东道国企业在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中逐步提高了自己的竞争力。产业关联效应包括前向关联效应和后向关联效应:前向关联效应是指由中国当地厂商为跨国公司的子公司提供产品市场营销服务,或对其半成品、零部件、原材料提供加工组装服务,造成技术向中国厂商的溢出。后向关联效应是指由中国的当地厂商为跨国公司的子公司提供原材料,而造成的技术向中国厂商的溢出。另一方面,作为跨国公司的客户,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外资方通常会演示和说明其新产品的质量、特点、功能、使用方法,并提供安装及售后服务,这两种方式都有助于实现技术外溢。5. 合作研发活动:跨国公司与当地企业
23、、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合作进行研发活动, 会产生较强的技术溢出效应。跨国公司研发活动全球化不仅表现为海外研发的增加上, 而且表现在跨国公司的海外研发机构雇用了大批的当地科技人员, 并与当地的企业、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相互合作, 共同制造和共同分享,在这一过程中技术向外扩散形成溢出效应。6. 竞争效应:跨国公司的进入,在东道国市场引起激烈的竞争,但这种竞争不只针对东道国企业,同时也影响着跨国公司。就东道国企业而言,对于有限的市场资源的争夺,加剧了市场竞争,刺激当地企业更加有效地使用现有的资源,加速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采用更有效率的生产和管理手段,推动当地技术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对于跨国公司来讲,东
24、道国技术的进步又必然增加了自己的竞争难度,反过来刺激跨国公司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提高竞争力,实现了再一次的技术溢出。1.3 实现fdi技术外溢的制约因素1产业关联度 跨国公司fdi常分为水平型和垂直型。水平型fdi是出于降低国际贸易成本的因素进入东道国,与本地企业的竞争性大于合作性,而且产业关联很小,技术溢出作用小。垂直型fdi是利用国家间的要素价格差异进入东道国,并与本地上下游企业建立起多种业务联系,由于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溢出的作用明显。2fdi企业的技术含量先进的技术是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竞争的强有力的武器,也是其获得垄断利润的来源。因此,跨国公司对高端技术、核心技术严格封锁。随着跨国投资技术含量
25、的提高,此类技术的转移越来越多的采用内部化转移的方式,注定本地企业无法融入其技术体系之中,制约了技术的溢出,而跨国公司对本地企业的技术转让大多停滞在以硬件技术转移为主的偏低水平上,溢出作用有限。3fdi的投资方式独资经营的项目,与本地企业发生的联系少,对于技术的保护性强,溢出渠道少,因此产生的技术外溢作用不强。合资经营的项目,基于和本地企业的合作,建立的前后联系网络,因而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的机会明显增多,为技术外溢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4吸收能力技术外溢对东道国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取决于本地企业自身的吸收能力。吸收能力越强,将技术转化为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越强,享受到的技术溢出的好处就越多。相反,
26、吸收能力差,内外资企业间的能力差距大,学习过程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小,技术的溢出作用也小。5竞争程度竞争越充分,溢出效应越显著。在充分竞争的行业中,东道国企业为了维护原有的市场份额,扩大新的市场,通过学习、研究、模仿先进的产品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同时,跨国公司受到东道国企业进一步的竞争,为了使自己在市场上具备更强的竞争力,会采用更为先进的技术,带动技术外溢效应的进一步产生。反之,在竞争不充分的行业,跨国公司的进入造成部分内资企业市场萎缩,技术主导权丢失,甚至产生技术“挤出”效应造成行业垄断,抑制了技术溢出。6fdi行业、地域分布跨国公司fdi进入的行业、地域过分集中,会使技术
27、外溢的作用范围变的狭小,享受技术外溢效应带来福利的行业也缩小,同时因为地域的过度集中,fdi技术外溢的发挥区域受到限制。第二章上海吸收fdi技术外溢的现状及原因分析2.1上海吸收fdi的现状概述2.1.1 上海利用fdi的基本状况03-06年上海直接吸收外资情况表2-1指标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签定合同项目(个)4217432140914061合资经营818811601540合作经营132954427独资经营3367342234423486签定合同金额(亿美元)110.64116.91138.33145.74合资经营24.9025.4419.6224.27合作经营5.686.
28、402.662.86独资经营78.4583.00109.47117.37实际吸收外资金额(亿美元)58.5065.4168.5071.07合资经营18.4217.7014.2515.84合作经营2.823.411.621.86独资经营37.2144.1745.8753.30 资料来源: 根据历年上海统计年鉴整理 从表2-1可以看出上海近年来利用外资增长平稳。而07年上海吸收外资合同金额更是达到148.69亿美元,增长2%,2007年在上海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已达到130个。总部经济加快集聚。至07年年末,在上海落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到184家,投资性公司165家,外资研发中心244家。 资料来源
29、于2007年上海统计年鉴.这都表明上海具有和外资接触的较多机会和良好的吸收外资技术外溢效应的环境。2.1.2 fdi的产业投资所占比重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上海统计年鉴整理 图2-1由图2-1可知:历年来外商直接投资中,第二产业的投资比重很大,累计达到650.51亿美元,占到总投资额的56.8%,其中投资工业的金额一度累计达到635.51亿美元,占到投资第二产业总额的97.69%,几乎覆盖了整个产业,对于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也不断增加,占到42.9%。06年外商在上海签定的合同项目中,第三产业的投资为97.62亿美元,占到签定合同金额总数的66.98%,比05年增长33.45%,但上海第三产业的外
30、资明显偏向于房地产业,05年年底,第三产业合同外资中房地产占41.7%,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讯占11%,批发和零售占12.56%,而其他高端服务业领域,比如金融保险业、科教文卫、技术服务业等三项总计不过占8%, 资料来源于2005年上海统计年鉴.第三产业的结构高度化发展迟缓,也影响了外资在此领域的技术溢出。2.1.3 fdi的独资倾向由图2-2分析可知:外商在上海的投资中越来越多的倾向于独资,此数据从03年的78.45亿美元,占总投资金额的70.9%到06年的117.37亿美元,占到总投资金额的80.5%,其比重的不断增长严重影响了外资企业先进的技术在本地溢出的可能性,而这一比例在1990年
31、时还只占到30.8%。这必须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上海统计年鉴整理 图2-22.1.4 上海企业r&d支出情况 资料来源:上海统计年鉴 2007 图2-32005年企业科技投入情况类别科技经费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r&d经费内部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外资企业1.7%0.9%内资企业1.5%0.5%资料来源:上海十一五期间重点产业发展报告.2005 由图2-3,表2-2分析可知:上海用于研究和实验发展(r&d)支出的费用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根据上海每年的gdp总值,我们看出这项费用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在逐年增长,从03年占生产总值比列的1.93%到07年的2.6%,说明上海用于
32、技术研发的力度不断加强。但此数据和外资企业相关数据比较,存在的差距还很大,从侧面反映了我们吸收先进技术的能力还很不够。2.2 上海经济吸收fdi技术外溢取得的成绩1. 产业配套、产业规模形成,产业链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优化,出口能力增强、出口市场日益多元化。03-07年上海外贸出口商品总额(单位:亿美元)表2-3贸易额 分类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一般贸易194.17273.46339.11433.04539.27加工贸易276.31427.74518.84637.69791.75机电产品292.52478.55602.47754.15985.54高新技术产品163.6
33、1288.68362.53442.81580.92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上海统计年鉴整理 07年上海外贸出口市场结构表2-4类别绝对值(亿美元)比上年增长(%)外贸出口商品总额1439.2826.7亚洲579.1023.4日本170.5312.4中国香港125.0822.6欧洲375.1034.9北美洲372.7922.1美国346.1122.4拉丁美洲50.5543.6大洋州38.1034.2资料来源:上海统计年鉴 2007 通过表2-3看出:上海外贸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增长平稳,07年增幅分别为24.5%和24.9%,机电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快速。表2-4的数据表明了上海
34、外贸出口的市场日益多元化。2. 培养了一批现代企业技术管理人在跨国公司本土化的进程中,跨国公司人力资源逐渐转向本地化,其先进的管理体制,优质的工艺水平也在本地化的过程中传授给了本土人员,培养了一批现代企业技术管理的人才,在这些人转换雇主、自主创业时成为本地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3. 推动了体制、观念创新 在与跨国公司的各种商务交往活动中,跨国公司先进的体制、理念对本土企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学习其体制、理念促进自身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同时,推动了自身的体制、观念创新。2.3 上海吸收fdi技术外溢现状的分析2.3.1 投资方1 独资化倾向外资企业在技术利润最大化的内因以及我国市场准入限制的放宽客观条
35、件的驱使下,投资方式越来越多的转向独资,并且在上海的投资方式中处于主体地位,而对于合资企业,外商也通过增资控股等手段,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技术控制的加强对技术的溢出产生了负效应。2 人才战略跨国公司为人才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极力挽留人才同时也以环境优势造成的强大的吸引力挖掘本土企业的优秀人才,造成技术的逆向扩散。3 技术转让水平跨国公司为了保持其在先进技术的垄断性,赢得在东道国市场的竞争优势,因此,对东道国往往只转让相对先进的技术,而对于核心技术严格控制,更多的关键技术要通过东道国企业的自主开发获得,因此溢出效应弱化。4 技术竞争策略跨国公司为了避免本地企业对其先进产品的快速模仿,失去在技术上的优
36、势而往往采用专利等多种手段对产品层层包裹、严加保护,本地企业基于模仿制造与之相竞争的产品常常受到影响。5占领产业链高端本土企业在与外资企业的合作中,跨国公司常占据产业链的高端,而本土企业却无法取得全球化产业链中的更主动的地位,产业的升级、结构的优化受阻。2.3.2接受方1. 吸收能力弱上海企业的吸收能力相对于国内较强,但在全球范围来讲吸收能力不足。企业的规模、股权结构,影响了企业的资金投入能力,据调查显示,日本引进技术和引进技术消化创新的投入比例是1:7 ,韩国为1:5 ,而03年,我国这一比例是1:0.07 ,远远低于1:10的国际上公认的技术引进费与消化费的合理比例。 数据来源于:邵昌平.
37、市场换技术需新战略思维n.中国产经新闻报,2007-4-03.投入经费的不足直接影响了本国企业的吸收能力,制约了再一次的模仿创造。本土企业吸收能力不足还表现在人力资本存量不足、缺乏专门的技术人才以及内外资的技术差距、管理水平上。2. 法规、制度不完善外资的进入,其先进的技术、雄厚的经济实力、成熟的管理营销手段、完备的网络联络,会排挤内资企业,从而削弱内资的市场占有率,逐渐形成行业垄断,占据主导地位。而市场缺乏抑制跨国公司垄断的规范行为、立法,难以形成公平的竞争格局,内资无法与外资分庭抗争,很难对外资造成竞争压力而促使技术外溢。3.优惠待遇为了吸引外资,我们给予跨国公司较内地企业更大的优惠,这种
38、优惠造成本土企业的压力增大,本来就面对外资进入的激烈竞争,而给予的优惠条件使内地企业在与外资企业竞争的道路上困难重重,利润上的损失导致科研投入资金的减少,阻碍了企业的技术进步,研发创新,影响了内资企业吸收fdi所带来的技术外溢的程度。第三章 提高利用fdi技术外溢的建议fdi的技术溢出对上海经济产生了显著的正面影响,促进了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人才以及推动了观念创新,但在吸引fdi、如何更有效的利用其产生的外溢效应是还存在问题。因此,本文在对上海利用fdi技术外溢的现状分析基础上,概括出如下问题并提出建议。 3.1 外资独资化倾向显著 1990年上海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项目中,独资
39、经营合同金额仅占0.66亿美元,占合同金额的30% ,然而截止06年年底,此数字达到117.37亿美元,占合同金额的80.53% ,而且这一比例还在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独资化的大趋势使得本地企业想通过合资、合作的方式引进技术,学习先进理念的想法变的不切实际,良好接触的机会和途径减少,削弱了外企对内地企业的外溢效应。建议:外商的独资倾向不可避免,因此对于fdi的引进就更该谨慎。应当根据不同行业和地区的特点来选择和引导跨国公司以最适当的形式进入中国。对于一些国内企业技术基础较好, 吸收能力较强, 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行业和地区, 我们可以适当增加跨国公司的股权比例, 或吸引跨国公司来华建立独资企业
40、, 以期望其能够带来更多的先进技术, 增加国内部门的学习机遇。而对于一些基础较差, 起步较晚的行业和地区而言, 应加强有关对外资所有权和并购吸引外资政策的制定和管理,鼓励跨国公司以合资合作的形式来进入国内市场, 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效应。 张宇.外资企业股权结构与 fdi 技术外溢效应理论与实证j.世界经济研究,2006.(11). 3.2 外资与本地产业关联小外资企业在加工贸易行业投资增多,并以进料加工为主,这表明外资企业仅以本地作为生产加工基地,关键技术、零件依赖与进口使得跨国公司在企业纳入全球化生产技术链上极少,与本地企业的产业关联度较低,相应技术溢出受限,导致对本地
41、高新技术产品的配置能力、外资企业产品的国产化率不高。建议:第一,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尽量引进关联效应强的产业,延长产业链,针对个别跨国企业对某个行业的产业链有巨大影响的,政府可以给予优惠,向有助于形成产业链,强化产业集聚效应的项目倾斜。比如电子通讯、it行业。第二,上海企业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以“特定需求配置”的方式,做好成为跨国公司供应商的积极准备,主动将自己纳入其产业链中。 第三,上海政府也应该在完善产业基地,创造承接跨国公司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的条件,发挥积极作用。3.3 内资企业的吸收能力不足由于上海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还存在着较大的技术差距,大多企业的规模偏小,影响了对外资企
42、业先进技术的吸收、消化和创新的资金投入,以及企业在人才方面的欠缺、创新意识淡薄都不同程度上的影响了上海企业的吸收能力。建议:第一,加大r&d投资,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结合自身现实进行技术创新,减少对跨国公司的技术依赖,缩小与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第二,本地企业应该学习外企采用人才战略.培养并挖掘高级技术人才,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增强企业的吸收能力。第三,加大企业的股权改革力度,使企业解脱束缚,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投资技术的资金上灵活有效。第四,鼓励本地企业与国内大专院校合作创新,建立高效的研发机制和创新机制。3.4 产生技术外溢的环境不完善这种不完善的主要表现是:政策法规不完善、政府的作用不够、外资政策存在偏差、竞争机制不完善。建议:第一,上海政府加快引进外资法律的制定和相关法规的配套完善,对于跨国公司的行业垄断、非法并购、不正当竞争的行为采取行之有效的行动,避免本土企业受到损害,同时竞争环境的规范利于技术的溢出。第二,政府应当充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确保施工现场安全的管理措施
- 2025年呼吸科多学科合作计划
- 菜篮子电子商务商业计划书
- 中国赛车数据采集系统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俱乐部”商业计划书
- 2025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 塑料工业散热器安装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 咖啡店员工服务质量提升计划
- 2025秋部编本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综合实践教学计划
- 零售业员工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措施
- 2025年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真题考点含答案解析
- 配电工程施工方案
- 2025年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计量器具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必考题
- 《正定矩阵的应用分析》1400字
- 挂网喷播植草施工方案
- CNAS-CC190-2021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要求
- 牧运通备案办理流程
- 中职高教版(2023)语文职业模块-第三单元3.2简单相信傻傻坚持【课件】
- 《企业安全生产培训课件:个人防护装备及使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