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曲线解题技巧和方法综合(全)_第1页
圆锥曲线解题技巧和方法综合(全)_第2页
圆锥曲线解题技巧和方法综合(全)_第3页
圆锥曲线解题技巧和方法综合(全)_第4页
圆锥曲线解题技巧和方法综合(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圆锥曲线的解题技巧 一、常规七大题型: (1) 中点弦问题 具有斜率的弦中点问题,常用设而不求法(点差法):设曲线上两点为(小,儿), 匕2,),2),代入方程,然后两方程相减,再应用中点关系及斜率公式(当然在这里也要注意 斜率不存在的请款讨论),消去四个参数。 x2 y2 如:(1) + = 1(Z?O)与直线相交于A、B,设弦AB中点为M(xo,yo),則有 cr lr 典+卑 = 0。 a- r 22 (2) 冷一亠= l(d0“0)与直线I相交于A、B,设弦AB中点为M(x,y)則有 cr Zr 算-辱0 a b- (3) y2=2px (p0)与直线 I 相交于 A、B 设弦 AB

2、中点为 M (x。, y0),则有 2yk=2p,即 yok=p. 典型例题 给定双曲线,一斗=1。过A (2, 1)的直线与双曲线交于两点片 及鬥, 求线段片人的中点P的轨迹方程。 (2) 焦点三角形问题 椭圆或双曲线上一点p,与两个焦点仟、竹构成的三角形问题,常用正、余弦定理搭 桥。 X2 y2 典型例题 设P(X, y)为椭IS+ = 1上任一点,F(C0),化(c,0 )为焦点, cr lr APFF2 =a9 ZPF占=0。 (1) 求证离心率“血3+0): sin a + sin 0 (2) 求IPFf + PFJ的灵值。 (3) 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问题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

3、系的基本方法是解方程组,进而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后利用判 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求根公式等来处理,应特别注意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图形的直观 性帮助分析解决问题,如果直线过椭圆的焦点,结合三大曲线的定艾去解。 典型例题 抛物线方程y? =p(x +1)(p0),直线x + y = t与x轴的交点在抛物线准线的右边。 (1) 求证:直线与拋物线总有两个不同交点 (2) 设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为A、B,且0A丄0B,求p关于t的函数f(t)的表达式。 (4) 圆锥曲线的相关最值(范围)问题 圆锥曲线中的有关置值(范国)问题,常用代数法和几何法解决。 若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具有明显的几何意艾,一般可用因形性质

4、来解决。 若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体现明确的函数关系式,则可建立目标函数(通常利用二次函 数,三角函数,均值不等式)求最值。 (1) ,可以设法得到关于a的不等式通过解不等式求出a的范囤,即:“求范囤,找不 等式”。或者将a表示为另一个变量的函数,利用求函数的值域求出a的范围;对于(2)首 先要把ANAB的面积表示为一个变董的函数,然后再求它的最大值,即:“最值问题,函数思 想二 最值问题的处理思路: 1、建立目标函数。用坐标表示距离,用方程消参转化为一元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关 键是由方程求心y的范國; 2、数形结合,用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 3、利用判别式,对于二次函数求罠值,往往由条件建立二次方程

5、,用判别式求最值: 4、借助均值不等式求置值。 典型例题 已知抛物线y2=2px(p0),过M (a,0)且斜率为1的直线L与抛物线交于不同的两点A、B, |AB|W2p (1)求a的取值范国;(2)若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x轴于点N,求ANAB面积的最大值。 (5) 求曲线的方程问题 1.曲线的形状已知这类问题一般可用待定系数法解决。 I 典型例题 已知直线L过原点,抛物线C的顶点在原点,焦点在x轴正半轴上。若点A (-1, 0)和 点B (0, 8)关于L的对称点都在C上,求直线L和抛物线C的方程。 2.曲线的形状未知求轨迹方程 典型例题 已知直角坐标平面上点Q0)和圆C: x2+y2=1

6、,动 点M到岡C的切线长与|MQ|的比等于常数兄(20), 求动点M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是什么曲线。 (6) 存在两点关于直线对称问题 在曲线上两点关于某直线对称问題,可以按如下方式分三步解决:求两点所在的直线, 求这两直线的交点,使这交点在圆锥曲线形内。(当然也可以利用韦达定理并结合判别式来 解决) X2 V2 典型例题 已知椭圆C的方程 + = 1 ,试确定m的取值范围,使得对于直线 43 v = 4x + /h,椭圆C上有不同两点关于直线对称 (7) 两线段垂直问题 圆锥曲线两焦半径互相垂直问题,常用人 k2 =2 = _1来处理或用向量的坐标 -州 运算来处理。 典型例题已知直线/的斜

7、率为且过点P(2,0),拋物线C?2 =4(x+l),直线/与 拋物线C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如图)。 (1) 求k的取值范围; (2) 直线/的倾斜角焦点在y轴上时为臥 ,可简记为“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其中 ZFPF】= EcosO = IPf; F+i 啓 |2 w PFxPF2- ,丙两=1 两 Il7可 IcosO) (2) 双曲线焦点在x轴上时为 (3) 抛物线焦点在轴上时为吗l+彳,焦点在y轴上时为I川+# (6) 、椭圆和双曲线的基本量三角形你清楚吗 第二、方法储备 1、点差法(中点弦问题) 设4(X,yJ、M,b)为椭圆+ - =1的弦中点则有 43 莖 + 圧=1,空+ 2

8、 = 1;两式相减得( + y2) +16 = 0 ,然后利用联立消元法 及交轨法求出点D的轨迹方程; 解:(1)设 B (x, y.) ,C(x2, y2 ),BC 中点为(“,儿),F(2,0)则有 出+垃=1,廈+出=1 20 16 20 16 两式作差有3驾)-耆+叽。+乎 F(2,0)为三角形重心,所以由土丰=2,得x0=3,由土二工4 = 0得 y0=-2,代入(1)得k 直线BC的方程为6x-5y-28 = 0 2)由 AB丄 AC 得xtx2 + yty2 一 14 +)、)+16 = 0(2) 设 直线 BC 方程为 y = kx+ b, R入4,+5才=80, 得 (4 +

9、 5k 2 )X2 + 0hkx+ 5Z?2-80=0 -0kh _5/?2-80 一 4 + 5/ “2 儿f厂存厂代入(2)细寸 曲-32116=0,解得方=4(舍)或b 4 + 5冷9 直线过定点(0, -,设D (x,y),则 9于+9,一32,一16=0 4 y 4 X口 XX 所以所求点D的轨迹方程是F + (y _罟)2 =(罟)2 O工4) O 4、设而不求法 例2、如图,已知梯形ABCD中ab = 2CD,点E分有向线段走所 成的比为几,双曲线过C、D、E三点,且以A、B为焦点当时, 31 求双曲线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 分析:本小题主要考查坐标法、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双曲线的概

10、念 和性质,推理、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建 立直角坐标系xOy,如图,若设C h 2 ,代入求得h=, cr lr 进而求得疋再代入4-4=1,建立目标函数 cr lr /(,畀)=0,整理于(s=o,此运算量可见是难上加难.我们对力可 采取设而不求的解题策略, 建立目标函数/ac,a)=o,整理/(匕刃=0,化繁为简. 解法一:如图,以AB为垂直平分线为),轴,直线AB为X轴,建 立直角坐标系.9),,则CD丄,轴因为双曲线经过点C、D,且以A、B 为焦点,由双曲线的对称性知C、D关于轴对称 依题意,记 A(-c, 0), CR,力,E(x0, y0),其中 c = AB

11、 为双 曲线的半焦距,是梯形的高,由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得 Y +訐(A-2)c 期 =y = T71 设双曲线的方程为4-4 = n则离心率心 上/-w-C 由点C、E在双曲线上,将点C、E的坐标和”代入双曲线方程 a 得 -,夕丄, 4 lr 叩-2口 a yj 4 U+l J U + 1J/22 由式得=1-1, 少 4 将式代入式,整理得 2 (4-42)=1 + 22, 故2 = 1一一g e2 + 由题设得,-1- 343,+24 解得710 所以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苗,J1可 分析:考虑|A|,|Aq为焦半径,可用焦半径公式,|AE|,|AC|用E,C的横 坐标表示,回避力的计

12、算,达到设而不求的解题罠略. 解法二:建系同解法一,卜|=(a+?xf q二+匕殳, (八2上 2(2 + 1) 又凹丄 AC 1 + 2 代入整理社话 由题 解得 y/7eyU) 所以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V7/lo 5、判别式法 例3已知双曲线c-2L_S = i,直线/过点a(Qo),斜率为斤,当o1 2 2 时,双曲线的上支上有且仅有一点B到直线/的距离为VI,试求k的 值及此时点B的坐标。 分析1:解析几何是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图形的一门学科,因 此,数形结合必然是研究解析几何问题的重要手段.从“有且仅有” 这个微观入手,对照草图,不难想到:过点B作与/平行的直线,必 与双曲线C

13、相切.而相切的代数表现形式是所构造方程的判别式 = 0.由此出发,可设计如下解题思路: /: y = k(x-yf2)(0Rl) 直线/*在/的上方且到直线/的距离为血 解得M勺值 解题过程略. 分析2:如果从代数推理的角度去思考,就应当把距离用代数式 表达,即所谓“有且仅有一点B到直线/的距离为运”,相当于化归 的方程有唯一解.据此设计出如下解题思路: 问逊 丁 关于X的方程 匕-血+十一囤 =、伍 (0 k 1)有唯一 0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问题 简解:设点)为双曲线C上支上任一点,则点M到直线 /的距离为: 竺2亘二到=忑(01)(*) W + 1J 于是,问题即可转化为如上关于X的方

14、程. 由于0 |a| kx 9从而有 kx- yjl + x 血时=-kx+、/2 + x + 42k. 于是关于X的方程(町 O _ kx+F + y2k = J2伙+1) O ; 2 + F j = (J2W+I) _ 41k + W, i J2(m)- 41k +0 。血+ 2心(+1)-迈认 +(J2W+1)-國 _2 = 0. j2(T + l)-、+Rx0. 由0 0恒成立,于是(*)等价于 (/ - l)x2 + 2心伙2+1) -41kx + (丁2伙2 +1)_丁站 _2 = 0. 由如上关于兀的方程有唯一解,得其判别式 = (),就可解得 5 点评:上述解法紧扣解题目标,不

15、断进行问题转换,充分体现了 全局观念与整体思维的优越性. 例4已知椭圆C:x2+2y2 =8和点P (4, 1),过P作直线交椭圆于 A、B两点,在线段AB上取点Q,使咯=_咯,求动点Q的轨迹所在 Pd QB 曲线的方程. 分析:这是一个轨迹问题,解题困难在于多动点的困扰,学生往 往不知从何入手。其实,应该想到轨迹问题可以通过参数法求解.因 此,首先是选定参数,然后想方设法将点Q的横、纵坐标用参数表达, 最后通过消参可达到解题的目的. 由于点Q(x,y)的变化是由直线AB的变化引起的,自然可选择直线 AB的斜率k作为参数,如何将与斤联系起来一方面利用点Q在直 线AB上;另一方面就是运用题目条件

16、:茫=-咚来转化.由A、B、 PB QB P、Q四点共线,不难得到、._4(D-2g ,要建立X与斤的关系,只需 8-(心+心) 将直线AB的方程代入椭圆C的方程,利用韦达定理即可. 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我们还没有开始解题,但对于 如何解决本题,已经做到心中有数. 消去利用韦达定理 利用点Q满足直线AB的方程:y= k (x-4)+1,消去参数 点Q的轨迹方程 在得到x = f(k)之后,如果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认识到:所谓消参, 目的不过是得到关于X的方程(不含k 则可由y = k(X-4) + 解得 k =直接代入x = /(灯即可得到轨迹方程。从而简化消去参的过 x-4 程。 简

17、解:设 A(X,儿),Bg yJ,QO,y),则由可得:4A1 =A PB QB兀? _ 4 x2 _ x 解之得: 8 _ (Xj + x2) (1) 设直线AB的方程为:y = k(x-4) + 1,代入椭圆C的方程,消去y得 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2k2+)x2 +4饥1一4幻大 +2(14/1)2 -8 = 0(2) _ W1) =2宀1, 2(l-4Jt)2-8 4k+ 3 2m 代 入 (1) 与 y =-4) +1 联立,消去k 得:(2x + y-4)(x-4) = 0. 在(2)中,由 = -64/+64 + 240,解得 2-価 y2 +価,结合(3) 44 可求得

18、16-2価6 + 2価 故知点Q的轨迹方程为:2x + y-4 = 0(16-2、,兀丫16 + 2、:币). 99 点评:由方程组实施消元,产生一个标准的关于一个变量的一元 二次方程,其判别式、韦达定理模块思维易于想到.这当中,难点在 引出参,活点在应用参,重点在消去参,而“引参、用参、消参” 三步曲,正是解析几何综合问题求解的一条有效通道. 6、求根公式法 例5设直线/过点P (0, 3),和椭圆兰+兰=1顺次交于A、B两点, 94 试求話的取值范围. 分析:本题中,绝大多数同学不难得到:竺二么,但从此后却一 PB 心 筹莫展,问题的根源在于对题目的整体把握不够.事实上,所谓求取 值范围,

19、不外乎两条路:其一是构造所求变量关于某个(或某几个) 参数的函数关系式(或方程),这只需利用对应的思想实施;其二则 是构造关于所求量的一个不等关系. 分析仁 从第一条想法入手,兰二-么已经是一个关系式,但由 PB xB 于有两个变量心,勺,同时这两个变量的范围不好控制,所以自然想到 利用第3个变量直线力3的斜率化 问题就转化为如何将占,勺转 化为关于斤的表达式,到此为止,将直线方程代入椭圆方程,消去y 得出关于兀的一元二次方程,其求根公式呼之欲出. 简解仁当直线/垂直于x轴时,可求得4=-; 当/与X轴不垂直时,设A(x,y B(x2, y2),直线/的方程为: y = kx+ 3 ,代入椭圆

20、方程,消去 y 得(9k2 + 4)v2 + 5kx+ 45 =0 解之得 -276加-5 加+4 因为椭圆关于y轴对称,点P在y轴上,所以只需考虑0的情 形. 当心。时,卡三 - 276 J9疋-5 9疋+4 所以 兰=_巴二-以+二 1_ PB x. 9R + 2J9/-59k+ 2加59 . 2 /9_5/ Y 7k2 18 由 A = (-54A:)2 - 180(9A:2 + 4) 0, 解得 |, 所以 -1 综上 AP 1 PB_ 5 分析2:如果想构造关于所求量的不等式,则应该考虑到:判别 式往往是产生不等的根源.由判别式值的非负性可以很快确定k的取 值范围,于是问题转化为如何

21、将所求量与k联系起来.一般来说,韦 达定理总是充当这种问题的桥梁,但本题无法直接应用韦达定理,原 因在于箸弋不是关于的对称关系式原因找到后,解决问题 的方法自然也就有了,即我们可以构造关于册,吃的对称关系式. 简解2:设直线/的方程为:,=也+3,代入椭圆方程,消去y得 (如+4严 +54 心+45 =0(*) -54k 45 令乞=八则,八丄+2= 324忙 X2A 45L+20 在(*)中,由判别式可得 从而有 4 324r ,所以42 +丄+ 2S竺,解得 45,+20525 -2 5 结合OvQSl得 综上,一15兰S丄. PB 5 $ 点评:范围问题不等关系的建立途径多多,诸如判别式

22、法,均值 不等式法,变量的有界性法,函数的性质法,数形结合法等等.本题 也可从数形结合的角度入手,给出又一优美解法. 解题犹如打仗,不能只是忙于冲锋陷阵,一时局部的胜利并不能 说明问题,有时甚至会被局部所纠缠而看不清问题的实质所在,只有 见微知著,树立全局观念,讲究排兵布阵,运筹帷幄,方能决胜千里. 第三、推理训练:数学推理是由已知的数学命题得出新命题的基 本思维形式,它是数学求解的核心。以已知的真实数学命题,即定义、 公理、定理、性质等为依据,选择恰当的解题方法,达到解题目标, 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推理过程。在推理过程中,必须注意所使用的命题 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性、必要性、充要性等),做到思考

23、缜密、推 理严密。通过编写思维流程图来锤炼自己的大脑,快速提高解题能力。 例6椭圆长轴端点为A,Bf O为椭圆中心,F为椭圆的右焦点, 且乔而=1, |of| = 1. (I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II )记椭圆的上顶点为M,直线/交椭圆于P0两点,问:是否存在直线/,使点F恰为AP0M的垂心若存在,求出直线/的方程;若 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思维流程: (I )由 M期=1,网=1 (a + c)(d c) = l, C = l 写出椭圆方程 PQLMF.MPLFQ (II) y = x m 乂 2 +22 = 2 3.r + 4/?lv + 2, 一 2 = 0 两扌艮之和, 两根之积-

24、kMPFQ = O 得出关于 m的方程 解题过程: (I )如图建系,设椭圆方程为冷+二=1/?0),则c = l CT Zr I 又 9:AF 血=1 即(a + c)-(a-c) = l = a2-c2:. a2 =2 9 2 故椭圆方程为y+r =1 (II )假设存在直线/交椭圆于P,Q两点,且F恰为AP0M的垂心, 则 设P(x(,X),Q(x2,y2), / M(0,1),F(l,0),故kPQ=lf 于是设直线/为 y = x+m ,由,; f 得, x + 2v = 2 3x2 + 4rx + 2/7?2 -2 = 0 :MP-FQ = 0 = xx2-) + y2(y-l)又

25、);=召+ m(i = 1,2) 得 X (x2 -1) + (x2 + 7)(X + 加一 1) = 0 即 lxAX2 + (旺4-兀2 )(7 -1) += 0 由韦达定理得 ( 2/h2 -2 4/w 1X 7 n 2m-1) + in -m = 0 33 解得m =-或 ? = 1 (舍) 经检验m =-符合条件. 33 点石成金:垂心的特点是垂心与顶点的连线垂直对边,然后转化为两 向量乘积为零. 例7、已知椭圆E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且经过 人(-2,0)、02,0)、C(1,A三点. I 2丿 (I )求椭圆E的方程: (II )若点。为椭圆E上不同于A、B的任意一点

26、,F(-1,O),H(1,O), 当 DFH内切圆的面积最大时,求 DFH内心的坐标; 思维再程: 得到myn的方程 由椭岡经过A、B、C三点 _k (I)设方程为 nix2 + ny2 = 1 解出M (II) 由DFH内切圆面积最大 转化为点D的纵坐标的绝对值最大最大 Q为椭圆短轴端点 LDFH面积最大值为J了 SADFH =*周长内切悯 得出点坐标为 解题过程: (I )设椭圆方程为mx2 + ny2 =1 (tn O.n 0) 将 A(-2,0)、3(2,0)、C(l,-)代入椭圆F的方程,得 2 4/H = 1,22 9 解得?=,舁=椭圆E的方程丄+ = 1 / + -/? = 1

27、4343 4 (II) I 1= 2 ,设DFH边上的高为 Sj =-x2xh = h 2 当点D在椭圆的上顶点时,力最大为松,所以的最大值为的. 设 DFH的内切圆的半径为/?,因为 DFH的周长为定值6所以, SADFII =尹 x6 所以/?的最大值为迺 所以内切圆圆心的坐标为 点石成金: 的周kx乙的内切岡 例8、已知定点C(-hO)及椭圆A-2 + 3y2 = 5 ,过点C的动直线与椭圆 相交于A B两点. (I )若线段A3中点的横坐标是-丄,求直线A3的方程; 2 (II )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M ,使页砺为常数若存在,求出 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思维流程: (I )

28、解:依题意,直线初的斜率存在,设直线朋的方程为y = g+l), 将 y = k(x+l)代入x2 +3y2 =5 , 消去 y 整理得(3A:2 +l)x2 +6k2x+3k2 -5 = 0. 咗殳 A(ap y,)t B(x29 y2 A = 36k4 一 4(3疋 +1)(3疋-5)0,(1) 则6疋 3k2+ 由线段AB中点的横坐标是-丄,得士竺=-4L = -1 ,解得 2 2 3k +12 k = ,符合题意。 3 所以直线A3的方程为x-V3y + l = 0,或x + Gv + l. (II )解:假设在x轴上存在点M(”0),使为常数. 当直线AB与x轴不垂直时,由(I )知 6 k23疋_5 99XiX-,7(3) 3宀13疋+1 整理得 所 以 MA MB =(X)-m)(x2 2) + yy2 = (x( ,h)(x2 -m)+k2(x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