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文献信息对图书馆藏书结构理论与实践的影响.doc_第1页
数字化文献信息对图书馆藏书结构理论与实践的影响.doc_第2页
数字化文献信息对图书馆藏书结构理论与实践的影响.doc_第3页
数字化文献信息对图书馆藏书结构理论与实践的影响.doc_第4页
数字化文献信息对图书馆藏书结构理论与实践的影响.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数字化文献信息对图书馆藏书结构理论与实践的影响祝红艺 曹 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 陕西杨陵 712100摘要 数字化文献信息的产生与发展对馆藏结构理论与实践研究产生重大影响,馆藏信息资源的载体结构成为馆藏结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主要内容,馆藏信息资源结构规划和评价标准则是馆藏结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切入点。关键词: 信息资源结构;馆藏结构;结构规划;结构评价Effect of digital document information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llection structure of libraryZhu Hong-yi, Cao ZhenAbstr

2、act: The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document information affect greatly the theory of collection structure. The carrier structure of collection information resources becomes the main content of researching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llection structure. The structure plan and evaluation stan

3、dard of collection information resources are the breakthrough points of combi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llection structure.Keywords: Structure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llection structure; Structure plan; Structure Evaluation.馆藏结构是组成特定图书馆藏书体系的各种不同成分的文献信息资源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组合形式。特定的馆藏结构体现着特定图书馆藏书的重点、特色与

4、价值取向。图书馆文献信息的采访一方面要受现有馆藏结构的制约,同时又为馆藏结构不断的完善与发展奠定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数字化文献信息大规模发展的趋势,对图书馆藏书结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分析数字化文献信息对图书馆藏书结构的影响,对于作好文献信息采访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馆藏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1. 国内图书馆馆藏结构理论与实践的形成与发展 馆藏结构是建立图书馆藏书的框架模式,它规定着特定图书馆藏书的收藏范围和重点,以及不同学科、类型、文种、载体的文献信息在知识程度和数量上的比例,是建立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体系的基础。20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美国图书馆界率先开始藏书结构的研究,随后藏书结构理

5、论引入我国。肖自力先生是我国藏书结构理论的创始人,他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撰写的试论藏书结构、再论藏书结构和三论藏书结构奠定了国内藏书结构理论的基调。各种不同成分藏书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联系、组合形式,因此,藏书结构必然是一种多维结构。20世纪80年代国内对藏书结构的主要因素已形成共识,即藏书结构的主要因素包括:藏书的学科结构、等级结构、文种结构、类型结构、时间结构。馆藏结构的理论与实践不仅对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应用于具体图书馆藏书评价之中。对具体图书馆藏书结构评价,主要采用数据统计分析的方法。包括:本馆收藏的各学科馆藏的比例,是否和本馆读者相适应;本馆收藏的各学科文献是否体现了

6、一定的层次级别;本馆收藏的不同文种的文献的比例,是否与本馆读者掌握的语种状况相符合;印刷型文献与电子文献入藏数量的比例,以及印刷型文献中图书与期刊的比例与读者需求相符合的程度;新入藏文献的比例是否能保证馆藏文献信息的活力等。藏书结构理论是近20世纪80年代藏书建设研究成果的重要内容,它的出现结束了在此以前一直沿袭的用“比例”作为藏书购置法则的历史,从而扩展了文献资源建设的思维空间。一个合理的科学的馆藏结构的形成往往要受图书馆类型、规模和工作任务;读者对象及其阅读需求;原馆藏基础特色;图书出版发行情况;本地区图书资源分布情况;以及购书经费和书库建筑设备等多方面因素所制约。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

7、0年代中期,国内书刊价格上涨过快,图书馆经费严重不足,各个图书馆纷纷采取了一系列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如“压书保刊”、“压外文保中文”、“压复本保品种”等等,此种状况直接造成了藏书结构理论与实践与图书馆工作发生了严重的背离。20 世纪90 年代以后,随着国内网络化文献信息服务环境的形成以及电子文献的逐步增多,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成为国内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理论与实践的主要内容。各种系统的或地区性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程陆续启动并成功运行,构筑了我国强有力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1996年国内引进Iternet网,通过网络开展文献信息服务成为图书馆发展的方向,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文献信息数字化已经

8、对图书馆生存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馆藏结构理论的研究与应用在90 年代中后期却逐渐销声匿迹,其根本原因在于80年代在我国形成的藏书结构理论与实践是以特定图书馆、印刷型文献、单种文献作为研究的基础,没有将90年代国内建立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对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影响纳入其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去,亦没有考虑到文献数字化对馆藏结构理论与实践的影响,致使馆藏结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严重滞后于国内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2. 数字化文献信息对馆藏结构理论与实践的影响 大规模文献数字化以及网络环境的形成,已经对图书馆各个方面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也必然会涉及到藏书结构理论与实践方面。2.1 数字化文献信息对图

9、书馆馆藏资源载体结构的影响文献信息数字化使得合作图书馆无需投入任何资金就可以获得由大公司进行加工的馆藏数字复本,并把这些数字资源与本馆的系统结合起来,提供全文检索,实现实体资源与数字资源的无缝链接,提供更全面的服务。这就使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的比例不断增大,图书馆馆藏结构由实体馆藏向实体馆藏+ 虚拟馆藏转变,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定义会变得更加广泛。馆藏资源存在形式的多样性,也使图书馆经费的使用结构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的经费用于存取图书馆内外的各类电子、网络信息资源,传统的资源购置经费使用比例受到影响。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公布的高校图书馆基本统计数据排行榜中,2005年267所高校

10、图书馆购买电子资源经费,超过1000万元的有1所,超过500万元的有5所,超过300万元的有18所。2008年563所高校图书馆年电子文献购置经费超过300万元的有45所,超过500万元的有22所,超过1000万元的有3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2001-2008年电子资源购置费情况见表1。表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2001-2008年电子文献购置费用情况表年 份图书馆文献购置费(元)电子文献购置费(元)电子文献购置费比例(%)20012013492.46235560.0011.5020022769768.48264000.009.5020034932022.41592571.0012.00

11、20047199946.902322521.6532.2620059122895.922900470.3231.7920065760000.002712582.0047.0920076934368.693725715.3653.73200810700000.006658413.0062.23电子文献购置费逐年增加,以及在文献购置经费中比例不断增加的情况,必然会促使馆藏中不同载体信息资源结构产生重大变化。 为了进一步规范全国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计量、统计工作,2007年4月,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和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管理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召开会

12、议,形成高等学校图书馆数字资源计量指南(2007年),并公开发布。按照高等学校图书馆数字资源计量指南计量标准,国内一些大学图书馆馆藏中电子文献的数量实际上已经超过了印刷型文献。笔者所在图书馆建馆75年,现有印刷型文献210万册,而近几年购入的电子文献则超过了350万册。相当一部分图书馆馆藏期刊资源中,电子全文期刊的数量不断增加,印刷型外文期刊所占数量比例大大减少,检索类印刷型刊物则已被数据库所替代,特别是一些图书馆外文电子期刊,已经在数量上占有绝对的优势。馆藏载体结构已经成为馆藏结构研究的主要内容。2.2 数字化文献信息存储方式对馆藏等级结构的影响“拥有”还是“获取”是大规模文献数字化初期,图

13、书馆在购置电子文献是考虑的主要问题。随着大规模文献信息数字化进进一步展开,图书馆不得不面对图书馆的存储技术、存储设备不能与购入的海量数字化文献信息同步的困境,“获取”成了大多数图书馆购置数字化文献信息的主要手段,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的“存储”则主要由数据库商承担。2009年9月3日,中国国家科学图书馆与Springer科学与商业媒体集团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协议签约仪式在国家图书馆举行。标志着国家科学图书馆在建立合法、规范和可靠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系统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是中国图书馆界在数字文献资源长期保存上的突破性进展。根据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纯粹数字资源的现实状况,美国伯克利数字图书馆提出了一个

14、完全针对数字图书馆馆藏的等级结构模式, 即将数字图书馆馆藏划分为永久保存级、服务级、镜像级和链接级。与传统图书馆藏书等级结构相比,伯克利等级模式充分考虑到了当代网络环境下数字化资源的共建共享的发展趋势,即各单个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必须相互协作,互通有无,也就产生了物理存储地点相互协调,统一布局的问题。等级结构是80年代国内藏书结构理论研究中一直争论不休的难点,也是藏书结构理论不能很好运用于图书馆实践中的重要原因。由于数字化文献信息与印刷型文献并存,并在某些类型文献逐渐显现的取代趋势已是不争事实,因此,数字化文献信息的发展不仅为其本身的等级结构提供了新的划分标准,而且使馆藏印刷型文献等级结构研究的实

15、践意义趋于淡化。2.3 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的发展要求图书馆在更大范围内考量馆藏载体结构的合理性文献信息数字化以后,馆藏将不再像今天这么重要,因为任何人都可以容易地获取大量的资源。例如,如果Google把与其合作的五大参与图书馆计划的资源全部数字化后,其图书记录总数达1050 万条,约占2005 年1 月时Worldcat 联合编目库中图书记录总数3200 万条的1/3,到时Google 将成为最大的在线图书馆。作为数字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子图书,目前在我国已有超星、书生之家和方正等颇有影响力的电子图书数据库系统。中文科技期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基本覆盖了国内中文期刊。而CNKI中国优秀硕士

16、学位、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基本囊括了国内近年来发表的博、硕士学位论文。1999年到2008年,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了五次调查结果。其中,2008年的第五次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网络阅读率已以36. 5%的,比率首次超过了34. 7%的图书阅读率。2010年2月,工信部开始推进相关标准的制订,扶持电子阅读产业形成竞争优势。 商业性数据库商与图书馆既竞争又合作,已成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一支生力军。从而使图书馆与读者读者获取文献信息资源的方式均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图书馆在必须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考量藏书结构的合理性。3.积极开展馆藏信息资源结构理论与实践研究3.1 馆藏结构的理论与实

17、践研究始终是图书馆资源建设研究的重要内容结构,作为系统论的一个基本范畴,指的是系统整体各个部分的组成状况及其相互关系,系统的结构是系统保持整体性以及具有一定功能的内在依据。大规模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使图书馆形成了数字化资源与印刷型资源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构成馆藏体系各部分相互结合的形式或构成形式,并且随着每年图书馆资源的不断增加,馆藏结构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经过研究归纳的馆藏结构框架可以作为描述馆藏体系的模式;结合某一图书馆的方针任务而确定的馆藏结构是该馆馆藏建设的蓝图,藏书发展政策的基本依据。因此,图书馆藏书结构理论与实践研究始终是图书馆资源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重要内容。3.

18、2 重新审视馆藏结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思路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信息环境的巨大变化,特别是网络的迅速发展,图书馆赖以提供服务的资源基础,已不局限于馆藏的物理形态的文献,数字化信息迅速地涌入图书馆,人们获取信息的载体形态、获取方式、传递手段都发生了重要变化。人们意识到文献资源建设有必要突破原来的概念和理论框架,加以丰富和发展,于是信息资源建设理论便应运而生。大规模文献信息数字化后,其存在形式与印刷型文献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例如,印刷型文献中除了某些大型丛书外,一般都是以单种文献作为基本单位,每一种文献同时具有特定的学科、等级、时间、文种、类型归属。而大规模文献信息数字化则是以数据库形式为基本单

19、位,很多情况下一个数据库中常常是同文种、同类型、不同学科、不同等级、不同出版时间文献信息的集合,并且这种集合在购买时往往是不可拆分的。这种特性在一些大型的电子图书、科技期刊、学位论文数据库表现的尤为突出。此外,馆藏印刷型文献资源的形成与发展要经过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而数字化文献则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就形成规模。例如,笔者所图书馆经过70余年,耗费大量经费,馆藏中文图书也不过50万种,而2009年通过订购超星数字图书馆,仅需要几十万元的经费,就在很短的时间获取上百万种中文电子图书的使用权,从而使馆藏中文图书的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第三,一般来讲,获取同等数量信息,数字化文献的购置费与印刷型文献相比具有一

20、定优势,所需要的馆舍物理存储空间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必须重新审视馆藏结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思路,其中主要包括:加强不同载体馆藏信息资源结构研究,充分考虑数字化文献信息的数据库存在形式,根据不同图书馆的特点做好馆藏信息资源结构规划,制订适合本馆的馆藏评价标准等。3.3 制订馆藏信息资源结构规划和评价标准是馆藏结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切入点馆藏结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结构科学、合理的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体系,而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规划和评价标准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信息资源结构规划是信息资源建设中极为重要的问题。因为,图书馆信息资源是一个系统,而这个系统功能的发挥,不仅取决于子系统的组成要素,即各种成分信息资源的质量,而且取决于这些资源的构成、组合状况,即信息资源结构的合理程度。根据各图书馆的具体情况制订馆藏信息资源结构规划,则是保障馆藏资源发挥整体作用的先决条件。信息资源结构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随时掌握馆藏结构的发展变化,不断优化馆藏结构将贯穿于图书馆资源建设始终。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定期对馆藏结构进行评价,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才能保证馆藏信息资源规划顺利实施。馆藏信息资源结构规划首先要解决馆藏中不同载体资源的结构问题,即:哪些资源应以数字化资源为主,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