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东城大道二期泵房沉井监理细则_第1页
昆山东城大道二期泵房沉井监理细则_第2页
昆山东城大道二期泵房沉井监理细则_第3页
昆山东城大道二期泵房沉井监理细则_第4页
昆山东城大道二期泵房沉井监理细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昆山市东城大道快速化改造二期工程泵站沉井、顶管监理实施细则宁波交通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J3 标昆山市东城大道快速化改造二期工程监理2011-5昆山市东城大道快速化改造二期工程泵站沉井、顶管监理实施细则一、工程慨况:昆山市东城大道二期工程南段北起吴淞江大桥北 (-K+200),至 苏沪高速互通前 (K+690),全程. 。分为三个标段 (DC01标、DC02标、 DC03标)。其中 DC01标结构物: 下穿通道一个 560m,其中 K1+718-K1+798为暗埋段,长 80m,通道全宽 28m,双向 6 车道。暗埋段采用钢筋砼箱 涵结构,敞开段采用“ U”形船坞结构。同时设计与之配套的排水泵

2、站一座。工程名称:昆山市东城大道快速化改造二期工程 工程地点:苏州工业园区千灯镇 建设单位:昆山市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苏州市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承 包 人:中交一局第五工程公司( DO01标)二、监理细则的编制依据本工程监理实施细则编制依据和引用规范标准为:1、公路工程监理规范 ( JTG G10-2006)2、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3、昆山市东城大道快速化改造二期工程J3 标监理计划;4、昆山市东城大道快速化改造二期工程DC01标标施工图;5、昆山市东城大道快速化改造二期工程DC01标施工组织设计;6、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7、

3、交通部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J042-948、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B01-20039、以及国家、地方颁布的与本工程有关的规范、标准。三、监理工作流程1、工程开工前 , 施工单位应申报相关人员资质, 专业施工队的资 质,材料合格证书及复检结果,机械设备及其进场情况,测量放样等 资料,经监理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后,方可开始施工。2、每道工序完工后,施工单位经自检合格后,向监理工程师进行报验,监理人员进行资料及实体工程质量检查验收,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方可同意进入下道工序施工;不符合要求的,按要求进行整改或返工处理,自检合格后,再重新进行报验。3、对于需要监理旁站的工程,施工单位应提前2

4、4 小时,以书面形式报监理工程师,主要内容包括:旁站部位、工作内容等。监理工作流程图四、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1、熟悉合同文件,设计图纸及技术文件,审查施工单位提出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计划、专项施工方案,参加设计交底及有关技术 会审,提出合理化建议。2、参加对工程基准线、控制桩和水准点现场交底。对施工单位提交的原始基准点、 基准线和基准高程的复测结果进行复核和平行复 测。3、检查开工条件 检查工、料、机进场情况、大宗材料的订货合同等是否满足合同 要求; 检查专业施工队的质保、安全、环保体系是否落实及人员到 位情况,及其资质及施工力量。4、审查承包人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方法和工艺的 控

5、制,施工计划以及质保措施,重点如下:a 组织体系特制定质量保证体系必须健全;b 施工现场总体布置合理;c 主要施工组织技术措施必须有针对性、有效性、可行性,施 工方案、施工程序必须合理;d 施工机械性能、能力必须与工程需要相匹配;e 做好测量接桩与交桩工作,并对测量基准点、控制网点进行 复测,确保放样准确。f 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程施工前,监理工程师向承包人进 行技术交底。4、召开监理交底会,明确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 理方在质量控制方面各自的职责和工作管理办法。5、签发工程开工令 五、泵站沉井施工监理细则1、沉井制作下沉工艺沉井制作程序为: 场地整平 放线 开挖基底 夯实 基底

6、抄平放线验线 铺砂垫层、垫木 安设刃脚铁件、 绑扎钢筋 支刃脚、井身模板 浇筑砼、养护、拆模 抽 出垫木及支架 井点降水、下节沉井下沉 上节沉井制 作 沉井下沉 沉封底砼浇筑 底板砼浇筑 泵站 设备基础砼及沉井 内部挡水板等砼结构施工。2、沉井施工过程监理:本泵房沉井采用分 3 节制作、分两次下沉组织施工。 泵站沉井施 工时,首先进行场地平整, 并根据设计要求座标定位沉井中心桩和纵 横轴线控制桩, 桩位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可开始施工。 本工程基坑 松软土质全部清除后,再回填、整平、夯实,并抹砂浆垫层为沉井制 作的基础; 沉井制作前对砂浆垫层的宽度和厚度、 支承垫木的数量和 布置进行设计、计算,

7、并报工程师批准后实施。为确保沉井制作及下 沉时的稳定,结合本工程的地质情况,泵站沉井分 3 节制作,分两次 下沉。模板采用竹胶板与木模结合, 并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砼浇筑前, 应按规定认真检查核对有关钢筋、模板、预留洞、预埋件的位置和尺 寸确保无误;每道工序结束后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作隐蔽工程验收, 经验收合格后, 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施工缝止水和对拉螺栓止 水应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施工。施工缝应凿除全部表面浮浆层, 露出骨料,并清洗干净。对拉螺栓中间加焊钢板止水片,止水片尺寸 不小于 3*50*50 。止水片与螺栓杆的焊接为周边焊,焊缝应饱满,要 逐根检查焊接质量,并经工程师检查合格后

8、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沉井下沉前,应对周边的建筑物和施工设备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沉井下沉采用喷射井点降水排水下沉。 分节下沉时, 应对沉井结 构、降水井点量及地基承载力进行检算。下沉前,必须作好监测准备 工作,专人负责用仪器在下沉过程中进行监测。沉井下沉应随时纠偏, 保持竖直下沉, 每下沉 1m至少检查一次, 当沉井下沉至设计标高以上 2m时应放缓下沉速度并控制井内的除土 量和除土位置,使沉井平稳下沉,准确就位。当沉井偏斜过大时应通 知监理工程师并提出纠偏措施。 下沉过程中随时密切注意周围构筑物 和地下管线的位移情况; 一旦发现险情应立即停止施工, 并采取紧急 措施保护或加固措施防止险情发展

9、,然后采取进一步措施。沉井接高:沉井接高前,应将沉井的倾斜纠正到允许偏差范围内, 并不得将刃脚下部的土层掏空, 接高各节的中轴线应与前一节的中轴 线重合。接高加重应均匀、 对称地进行,并采取措施防止在接高过程 中发生倾斜。接高在地面上进行时井顶露出地面不应小于。沉井下沉至设计高程后,应检验基底的地质情况是否和设计相 符。不排水下沉的沉井基底面应平整,同时应对其进行沉降观测,沉 降稳定且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封底。沉井基底检验合格和沉降稳定后, 应及时封底。 不排水下沉的 沉井应采用水下砼封底。 沉井的封底砼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且封底 砼的顶面高度应高出刃脚根部及以上。本沉井的水下砼封底应全断面一

10、次连续灌注完成。 水下封底砼灌 注时,应控制好导管的埋深,抽拔导管时应防止导管进水。水下砼最 终灌注高度,应比设计值高出 150mm以上,待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 再抽水凿除表面松弱层。封底砼在灌注过程中发生事故或对封底砼的质量有疑问时, 应对 其进行检查鉴定,必要时可钻孔取芯检验。沉井基础的施工应分阶段进行质量检验并填写检查记录。 并按下 列要求进行验收。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沉井砼强度 (Mpa)在合格标准内沉井平面尺寸(mm)长度、宽度%边长,大于 24m时 120曲线部分的半径%半径,大于 12m时 60两对角线的差异对角线长度的 1%,且不大于 180沉井井壁的厚度(mm)砼+40,,

11、-30钢壳和钢筋砼15沉井刃脚高程( mm)符合设计要求中心偏位(纵、横向)(mm)就地制作下沉井高的 1/100水中下沉井高的 1/100 ,+250最大倾斜度(纵、横向)井高的 1/100平面的扭转角()就地制作下沉1水中下沉2六、顶管质量监理工作要点1 、检查工作坑开挖时是否按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进行基坑排水的边坡支护。检查工作坑平面位置及开挖高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基础处理是否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2 、检查工作坑结构工程的内容可按排水水泵房的监理要求进 行。3 、检查工作坑回填土夯实情况,其密实度是事符合设计要求。4 、检测顶管后背施工质量、 主要包括垂直度、 水平线与中心线 的偏差等。5 、

12、检测导轨高程及其中线位置,审查导轨安装是否牢固。6 、检查顶管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否按施工组织设计进行。 其主 要内容有:(1)顶管设备是否按施工方案配置状态是否良好。(2)顶管设备能力是否满足顶力计算的要求, 千斤顶安装位置、 偏差是否满足施工组织设计要求。(3)检查对降低地下水位、下管、出土、排泥等工作是否按施 工方案准备。(4)当顶管段有水文地质或工程地质不良状况时, 沿线附近有 建(构)筑物基础时,是否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准备了相应的 技术措施。7 、检测第一根管的就位情况, 主要内容为: 管子中线管子内底 前后端高程,顶进方向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当确认无误并检查穿墙 措施全部落实后,方

13、可开始顶进。8 、顶进过程中应勤监测、及时纠偏,在第一节管顶进 20030 0mm时 ,应立即对中线及高程测量进行监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以后的顶进过程中,应在每节管顶进结束后进行监测,每个接口 测 1 点,有错点时测 2 点;在顶管纠偏时,应加大监测频率至 300m m一次,控制纠偏角度,使之满足设计要求,避免顶管发生意外。9 、顶管时,应监测地下水位是否按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进行控制。10 、检查顶管管材自身的材质,外形尺寸、出厂合格报告等内 容是否满足设计要求。11、检查顶进方法是否与施工组织设计相符,当采用管前挖土, 干式顶进时,应监控管前挖土量, 管子底部土体在 135范围内不得 超挖

14、,当采用工具管水下顶进时,应监控顶进速度与出泥量的平衡, 严禁超量排泥。12 、当管道超挖或因纠偏雨造成管周围空隙过大时,应组织有 关人员研究处理措施并监督执行。13 、顶进过程中应监控接口施工质量,当采用混疑土管时,应 监控内涨圈、填料及接口质量、当采用钢管时,应控制焊接、错口 质量。14 、当因顶管段过长、顶力过大而采取用中继环、触变泥浆等 措施时,应监控中继环安装及触变泥浆制作质量。15 、混凝土管接口密实、平顺、不脱落,内涨圈中心位置对准、 管缝填料密实、管内不得有泥土、石子、砂浆、砖块、木块等杂物。 钢管接口的焊缝质量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检测。七、管道顶进监理(一)顶管的施工顺序和施工

15、方法1 、施工要求(1)顶管的施工顺序,应从整个排水系统考虑,并结合工程施 工的具体条件,一般宜从管道的下游开始,逐段顶进。具体施工顺 序为:对设计和施工条件进行调查研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报监 理批准、顶管机具的选型和设备维护、管材加工或采购、测量放样、 顶管工作坑(井)和顶管接收坑(井)的施工、顶管机具和设备的 安装调试、顶管机出工作坑开始顶进、压注减摩触变泥浆、顶管测 量与顶进纠偏、顶进中的环境监测(建筑物与地下管线的保护、 顶管机进接收坑顶管贯通、管接口与进出洞口等修缮工作。(2)通常应选择施工条件较好、顶程较短、技术风险较少的顶 段作为起始顶管段,在顶管前进行必要的现场技术数据的测试

16、和分 析,设定施工技术参数,通过起始段的顶进,逐步调整各项施工技 术参数和对顶管机的操作,为下一段的正常顶进优化施工工艺。(3)顶管施工方法的选定,应结合顶管沿线的地形、工程和水 文地质、设计(管径、管材、复土厚度)、地面建筑物、地下管线、 有无地下障碍物、对地表变形控制的要求、交通、场地及环境条件 等因素综合考虑,经技术经济比较后选定。一般应选择技术上先进、 有成熟施工经验的方法,以确保质量、安全,经济适用。(4)顶进中应安排日夜连续施工,不宜随意停顶。(5)管节在起吊、运输过程中,应轻起轻落,端部接口严禁碰 撞,堆放场地应平整。堆放层数: 1350mm及以下,不超过 3 层; 1500 1

17、800mm,不超过 2 层; 2000以上及单层,底层管节必 须用垫块塞稳。堆放在路边应设安全标志。(6)当两条相邻的行管道均使用顶管施工方法时,应贯彻先深 后浅、先大后小的原则。其相邻管壁之间的最小净距应根据顶管施 工沿线的土质、顶进方法和两段顶管施工先后的错开时间等因素来 确定。一般相邻顶管外壁的间距应不小于大管的管节外径。(7)施工人员必须根据设计图纸、 质量标准、 工程和水文地质、 施工方法、施工环境条件等因素,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报监理批准。 对操作人员应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明确职责分工。施工 过程中应对施工操作、顶管质量、顶力、顶速、顶程、纠编、压注 减摩触变泥浆、顶管机状况

18、、顶进发生的情况与采取的措施等施工 锖况,做出全面详实的记录,并实行交接班制度。2、监理重点(1)对施工组织设计应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分析和审查, 特别对机的类型、主千斤顶、管材的强度与接口形式、洞口构造、 中继环的设置、压浆孔的布置、稳定土层的措施、环境监测及工程 保护措施等应作重点审查。施工方法和采取的技术措施应符合设计 要求,确保工程质量。(2)对确定的顶管施工方法,应重点了解该机具的性能,特别 是对顶管穿越土层特性的适应性,审查施工单位是否具有类似工程 顶管施工的实际经验。(3)对采用的顶管施工方法,其可能产生的地表变形和对周围 环境的影响程度,应督促施工单位预先做出分析、估算,应符

19、合合同规定的保护环境的要求。当预计影响程度难以确保对地面建筑物、 道路、交通和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时,应督促施工单位必须采取有效技术措施进行监测和保护,必要时对建筑物、地下管线,可采取 停止使用、限制使用、拆除、搬迁等措施。(4)顶管设备必须经维修保养, 检验合格后方可进人施工现场 开顶前对顶管全套设备及各类机具均应进行单机、整机联动及模拟 操作,确认正常后方可投人使用。顶进中应有专人例行保养。3 、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施工方法必须符合顶管施工的技术规程、规范的要求,工程施 工质量达到设计和验收的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根据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通过第一段顶管的 精心施工的质量控制,运用常规检查和仪

20、器测量的方法,对照工程 质量标准,进一步完善施工方法和强化工程措施,严格监理,不断 提高工程质量。(二)顶管机头的选型及相关设备的安装1 、施工要求(1)应收集和掌握顶管沿线的工程地质资料,并重点了解顶管 机头所穿越的有代表性的土层特性。(2)根据顶管所处的工程地质、管道穿越的土层地质情况、覆 土深度、管径、工程环境与场地、地面建筑与地下管线、对地面变 形的控制要求等因素,经经济技术比较,合理选择顶管机头。3)选择的顶管机头,应能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的 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施工技术,正确熟练的操作,以期达到顶 管的预期效果。(4)顶管机头、工具管及电气、压浆、液压、出土等相关设备 应

21、按机械施工图组装,并分别调试合格后进行联动试运转,符合要 求后才能用于顶管。2 、监理重点(1)核查施工单位对选定机头的机械特性和适应土质的熟悉和 掌握程度以及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现场应配有熟练的操作人员, 施工人员应经过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2)检查施工进场的机头和工具管,必须和经过批准的施工组 织设计所选定的机头设务相一致,特别是机头直径、动力、纠偏设 备、出土装置等必须匹配,机头与工具管的连接必须满足纠偏技术 要求,无渗漏。(3)机头、工具管及电气、动力、液压、供水、出土、纠偏、 测量、通讯等相关设备安装后,检查单机和联动运转,测试数据应 符合机械设计的要求,确认运转正常后才准予投入使用

22、。3、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1)顶管的覆土深度在无气压顶管施工时,应 3m;采取平衡 措施的顶管时,宜倍的管节外径;无平衡措施时,不宜倍的管 节外径,否则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采用局部气压的斗铲式顶管 机头时,其最小覆土深度应根据土压平蘅和控制漏气等因素,经计 算确定。检验方法:根据设计图纸,实地测量覆土深度。当采用局部气压平 衡正面土压时,应检测气压的减少值,控制气压平衡。(2)机头直径必须符合设计的尺寸,并略大于管道直径 20 。 机头与工具管连接紧密不渗水,外壳圆顺无变形。各管路的连接处 应不漏水、漏油。检验方法:用钢尺丈量,设备调试检测。(三)顶力估算及中继环1、施工要求(1)顶管前必须

23、根据工程设计选用顶管机头的类型、土质、管 径、顶进长度、覆土深度、工作坑的结构类型、后靠土体、顶管工 艺等因素,对顶力进行分析和估算。对工作坑结构后靠及土体所能 承担的顶进反力进行验算。(2)顶力( R)由机头土面的迎面阻力( N)和顶管管壁外周摩 阻力( F)两部分组成,即 R N F。(3)为减少顶进阻力,特别应减少管壁外周与土层的摩阻力, 增加顶进长度,提高顶管质量,减少地表变形。顶管施工中应沿管 壁外周均匀压注触变泥浆。(4)当顶进阻力超过主千斤顶的允许总顶力、混凝土管节的允 许顶力或工作坑后靠土体的允许反力,又不能直接达到设计的顶进 长度时,应在顶进管道的适当位置安装中继环,形成机头

24、掘进切土, 中继环接力顶和主千斤顶顶进的组合顶力系统。5)中继环的安装位置由顶力计算确定,并在施工组织设计中 对具体的安装位置做出明确的规定。(6)中继环应刚度大、不变形、安装方便、尺寸精确,在使用 中具有良好的水密性,接口伸缩应耐磨。2 、监理重点(1)审核施工组织设计中顶力的估算、中继环设定的位置、数 量、工作坑结构后靠强度及后靠土体所能承担的顶力等,必须满足 设计要求和施工的实际状况。(2)中继环的结构型式、几何尺寸、与管道的连接等应符合设 计图纸,并进行实地检查和测量。中继环的千斤顶应做到同步同行 程,不漏油;橡胶止水圈应耐磨,满足中继环反复伸缩的运行特点, 密封、不漏油。单个中继环的

25、总顶力应大于该段的顶力,并留有足 够的余量。中继环使用前必须进行调试检查,使用中不得带病运行, 发生故障应立即修复。(3)顶管中最大顶力必须小于管材设计允许的顶力。(4)工作坑的主千斤顶的最大总顶力,必须小于工作坑后靠结 构设计允许顶力和后靠土体所能承受的顶力,并留有一定的余量。 必要时应对后靠结构及后靠土体进行加固。(5)为减少顶力和控制力的突增,除增设中继环,还应采用触 变泥浆减少管壁与土体的摩阻力。必须连续顶进,减少停顶的时间, 顶进中应勤挖土、勤顶进、勤压浆、勤测量、勤纠偏,以控制顶力 的突增。6)对顶机的工作状况、技术参数、顶力、中继环的设置与使 用、顶进长度、触变泥浆的压注、纠偏、

26、地面沉降、后靠等情况与 数据,施工中应作详细真实的记录。监理人员应到现场旁站并收集 停息,做到心中有数,应有超前和防范意识,对遇到的异常情况及 时分析,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顶力突增,甚至“抱管”顶不动等事 故发生。3 、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1)中继环的几何尺寸、千斤顶的布设应符合设计图纸和顶力 的要求,中继环的壳体应和管道外径相等。 检验方法:按中继环工艺设计图和管材设计图,用钢尺丈量。(2)顶力的配置应大于顶力的估算值并留有足够的余量。实际 发生的最大顶力应小于管材允许的顶力。中继环的设置应满足顶力 的要求,并符合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 检验方法:按千斤顶的规格、技术参数计算顶力,并核对管材强度

27、 资料。顶进中应对管节内壁和接口进行外观裂缝及破损检查。(3)中继环、千斤顶应与油泵并联,行程同步,油压不能超过 设备鹅设定参数,使用应伸缩自如,不漏油和泥水。 检验方法:检查油路安装,核对规格,设置油压控制阀,使用前进 行调试检查。(四)管节出洞1 、施工要求(1)机头顶出工作坑预留洞前,必须对所有顶管设备、压浆、 测量、管材、人员组织等进行全面检查。经整体联动调试运转,确 认全系统设备技术状态正常后,方可准备开洞门机头出洞。(2)洞口封板、封堵及止水圈,必须按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要 求正确安装就位。(3)拆除封门前必须按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的技术措施, 视土质、 地下水,对洞口外土体进行井点降水

28、或注浆加固。确保土体稳定, 防止洞口开启后土体流失,造成机头及管节的下沉“磕头”。若洞 口外土体比较软弱时,为防止“磕头”可酌情预留“抛高”。(4)洞口外的地下管线和地面构筑物, 必须采取加固保护措施, 确保安全,并进行沉降监测。(5)拆除洞口砖墙或拔除封门板后,应在安全条件下,尽快清 除洞口处残留的金属物件或硬物,并迅速将机头顶入土层。(6)管道与机头工具管的连接应插口在前,承口在后,并按设 计要求安装木衬垫及橡胶止水圈等接口材料。(7)在软塑或流塑土层中顶进,为防止机头飘移和“磕头”, 宜将工具管与后几节 (一般为 13 节)混凝土管以钢拉杆连成整体。(8)机头、工具管及第一节管节出洞后,

29、在工具管尾部和首节 管插口连接处,即首节管预设的压浆孔应压注触变泥浆,做到随顶 随压。2 、监理重点(1)出洞前,监理必须对顶管整个系统的安装、单机调试进行 全面检查,督促并检查设备联动调试,确认设备系统运转正常,各 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才准于开顶出洞。未经监理批准,不准开顶。(2)检查洞口止水圈的安装必须符合施工要求,应安装牢固、 尺寸准确,能完全封堵机头与洞口的空隙,无渗出水土与触变泥浆。(3)洞口前方的土体已采取措施得到稳固,确保拆除洞口不会 产生水土流失。(4)洞口前方的地下管线、地面构筑物,采取技术措施有效保 护,并建立了沉降监测。(5)机头出洞时,顶进操作应谨慎平稳、匀速推进,首节

30、管出 洞口后即应开始均匀压注触变泥浆。在管节出洞 1020m范围内, 监理应检查并督促施工人员将切土、出泥、顶速、土压、轴线、标 高等技术参数和操作,逐渐调整至正常状态。(6)若机头出洞即遇到异物、机头下沉“磕头”等现象,应暂 缓顶进,查明原因经处理再予顶进。特殊情况,有相应措施保护才 可将机头退出,经处理后再次顶入出洞。3 、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1)拆除洞口封门后,应迅速将机头顶入土中,机头中心位置 和高程应符合设汁要求。 检验方法:用激光经纬仪和水准仪测量。(2)机头的工具管与管节连接时,工具管尾部至少有 2030c m搁在导轨上。检验方法:目测或用尺量。(3)机头和管节出洞后,洞口橡胶止

31、水圈应严密封堵机头管壁 与洞口的环形闻隙,水土与触变泥浆不冒出洞口检验方法:目测(4)严格控制工具管出洞 10m范围内管道轨迹的偏差 20mm。 检验方法:激光经纬仪测量。(五)管节进洞1 、施工要求(1)在一段管道即将顶通,机头离接收坑进洞口还有一定距离 时,应精确测量,并将机头中心逐渐调整并对准洞口,平稳顶进。(2)接收坑进洞口前沿土体应采取加固措施,如井点降水等。 对进洞口附近有地下管线和地面构筑物时,应采取保护措施,并进 行沉降观测。(3)机头入洞前,应在接收坑内沿机头入洞方向安装接收导轨, 导轨轴线和标高应与机头一致。导轨必须架设牢固、稳定,能足够 支承机头和工具管的重量。(4)当机

32、头临近进洞口时,才开始拆除洞口砖封墙,拔除钢封 门(当采用钢板桩接收坑时,可采用切割方式,同时对原有钢板桩 进行支护加固),随即将机头、工具管和管节顶进洞口。机头及工 具管先后顶至导轨上,即用吊车将设备分别吊上地面,经清洗保养 后准备下段顶管使用。(5)管节进洞后,即应用木楔将管道沿洞口楔紧垫稳,再用麻 筋水泥将洞口空隙填实,防止水土流失。当有中继环的管道全部顶 紧靠拢,停止顶进后,按设计要求完成管道与洞口的连接。2 、监理重点(1)管节进洞前,必须严格监控机头轴线和标高并对准洞口, 控制平稳顶进和纠偏量,确保机头、管节顺利顶入接收坑洞口。(2)对洞口处的土体、地下管线及地面构筑物,应采取必要

33、的 稳定和保护加固措施,并监测土体的变形情况。(3)检查接收坑内支承机头和工具管的导轨必须安装稳固,轴 线与标高应与机头入洞方向一致。(4)只有当机头端面临近洞口时,才准予拆除洞口砖封墙和开 启洞口封板。洞口封门拆除后,应随即将机头顶入洞口至导轨上, 应防止机头在洞口前方土体中长时间停滞,发生“磕头”等弊病。 管节入洞后,检查管壁与洞口间隙的封堵,防止水土流失。3 、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1)管节出洞后,管端口应露出洞口井壁 2030cm,管道与井 壁的连接必须按设计规定施工,达到接口平整、不渗水。(2)管道轴线与管内底标高应符合设计和质量要求。(六)管节顶进1 、施工要求:(1)机头入土后应视

34、土质情况将原设定的技术参数,随顶进 随时调整切土、出泥、顶速、土压等技术参数,使顶进尽早进人 正常状态。顶进中应经常测量并调整机头的轴心位置,贯彻勤测 量、勤纠偏、微调的原则。(2)管道连接按插口在前,承口在后的形式,排管组合。必须按设计规定安装木衬垫、橡胶止水圈等接口材料。(3)管节顶出工作坑洞口后,应即在机头工具管尾部与管节 连接处压注触变泥浆,即“机尾压浆”。按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 的要求,在管道顶进中,间隔顶入带有预留压浆孔的管节。在压 浆孔中压注触变泥浆,随顶随压,定时定点,按量均匀压入,即 “管中补浆”。在穿越地下管线及建筑物时,应避免做大的纠偏, 并适当增加触变泥浆的压注量,在地面

35、沉降增量或采取纠偏顶进 时,均应适当增如压浆量,即特殊地段“增量压浆”。 顶管中压注触变泥浆,对于降低管壁摩阻力、减少顶进力、支护 成洞土体、减少土体流失和地面沉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 保证管壁外周泥浆套的稳定,要求泥浆失水量小,粘滞度高,不 沉淀,稳定性好,因此必须选择优质膨润土配置泥浆。其配合材 料为:膨润土:化学浆糊 CMC、纯碱、水。膨润土和 CMC应事先用 水浸泡 12 小时以上。膨润土矿粉:水 19。拌制均匀的泥浆呈灰褐色,储存 待用的泥浆应不泌水,每次使用前应复拌后再压注。常用压浆压 力为,压浆量通常为机头外径与管壁外径的空隙量的 35 倍, 当土质松软、顶管纠偏、地面冒(漏

36、)浆、地面沉降时,应酌情 加大压浆量并调整压浆压力。压浆压力不宜过大,压浆应随顶随 压,分次压注。 每一顶程施工结束后,应及时用水泥粉煤灰砂浆进行固化压浆, 以减少后期沉降。(4)顶进一定长度后,按施工组织设计布置中继环并继续顶 进,直至一段管道贯通。(5)顶进中对土质、土压、顶速、顶力、纠偏、压浆、顶程、 轴线偏差等技术参数及机械运行情况,均应详细真实记录以备分 析。(6)顶进中机头如遇不明障碍物或顶力突增等异常情况,除 作好记录外,应分析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在确保安全前提下, 可派有经验施工人员进入机头排除障碍,不盲目顶进。(7)顶管前对使用的管道应逐节检查, 对管壁、 接口有裂缝、 缺损

37、的不得使用。(8)中继环的设置与施工,详见顶力估算及中继环的有 关内容。2 、监理重点(1)机头顶进入洞后,必须按土质及时调整操作并监控各类 技术参数,使顶管尽早进入正常状态。(2)必须按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要求的规定,检查设有压浆 孔的管节和中继环的布置, 检查并督促触变泥浆的压注应贯彻 “机 尾压浆、管中顺序补浆、随顶随压浆、特殊地段或地面沉降增量 时增大压浆量”的原则,对压浆时段及浆量应作分析。(3)检查纠偏措施并必须贯彻 “勤测、勤纠、 微调”的原则, 经常检查机头内的照准板,以确定机头顶进的轨迹走向。若发生 较大偏差,应分析原因,并督促分次逐步纠偏,防止纠偏过量, 造成反复纠偏,影响顶

38、管质量。机头内设的两组纠偏千斤顶的纠 偏行程差值不能大于 50mm。( 4)监理人员应随时掌握顶进状况, 及时分析顶进中的土质、 顶力、顶程、压浆、轴线偏差、地面变形等情况,针对发生的问 题督促施工单位及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发现地面有冒浆,应 及时查明原因,采取封堵及减压措施。(5)使用的管材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管材合格证、使用许 可证、试验资料、外观及几何尺寸,必须达到顶管的质量标准和 强度指标。发现管壁有裂缝、接口缺损等弊病的不准使用。(6)中继环的监理重点参阅顶力估算及中继环的有关内 容。3 、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1)顶进中应贯彻“勤测、勤纠、微调”的原则,应控制最 大纠偏角度。直线顶

39、管采用钢筋混凝土企口管时,其相邻管节间 (2m长)允许最大纠偏角度不得大于钢筋混凝土企口管允许最 大偏角表中的数值。当直线顶管采用钢承口钢筋混凝土管时, 可参照此表要求控制其最大纠偏角度。(2)管道顶进无偏移,管节不错口、不裂、不渗水,管底坡度 不得有倒落水,管内不得有泥土、建筑垃圾等杂物。(七)起吊设备配置1、施工要求:在顶管施工中,必须在工作坑和接收坑的地面附近配备起吊设 备,以解决坑内顶管设备(导轨、顶机、顶铁等设备)、管材以及 土方的垂直运输。(1)在工作坑和接收坑的井位选定及施工场地平面布置时,必 须考虑起重机械的作业面及位置,尤其在井位附近有电力架空线时 必须满足起吊设备与电力线路

40、有一定的安全间距,其最小距离可参 见 “架空线对地和跨越物的最小距离表”。当能满足最小安全距离 时,可采取变更井位、另选起吊设备或临时搬移空线等方案,经技 术比较后选定。(2)在工作坑配备的垂直起吊设备,常用的有门式行车、汽车 吊、履带吊。其安装位置和起重能力必须满足顶管设备、管节、土 方的重量和设备的装拆、移位及施工场地的条件。接收坑由于只需 在顶管贯通后吊出机头及导轨,施工相对较简单,一般以临时安排 汽车吊为主。(3)设备使用前,必须进行维护保养、调试和试吊,重物吊离 地面 10cm,检查重物捆扎情况和制动性能, 确认安全可靠方可使用(4)设备使用前,必须进行安全操作规程交底,严禁非工种人

41、 员操作。2 、监理重点(1)起吊机械的选型、设备的场地平面布置、起重能力必须纳 入施工组织设计,并报监理审核批准。超吊重量、吊臂长度、吊臂 角度、起吊稳定性等与设备能力、现场施工条件、起重安全性等直接相关,必要时应督促施工单位进行核算和加固。(2)审核进场设备的合格证及操作人员的上岗证,督促施工单 位在设备使用前必须进行调试和试吊,并检查调试和试吊的情况, 确认安全可靠方可使用。起重设备应按规定,必须经劳动安全部门 检验核准后方可投入使用。(3)起重机械严禁超负荷工作,并不得同时进行升降、变幅、 旋转或行走的动作。严禁非工种人员操作设备。(4)严禁在起重机回转半径范围内有人或物,严禁重物在人

42、头 上越过或人站立在被吊物体上工作。(5)督促施工单位建立现场维护保养、定期检查制度,严禁设 备带病运转。(八)土方运输设备的配置1 、施工要求(1)顶管施工的土方运输设备主要是指顶管掘进中土方在管道 内水平运输设备、工作坑垂直运输设备和场内地面运输设备。(2)土方在管道内水平运输和垂直运输设备的选型及配置,主 要根据顶管机头的类型,管道口径的大小、土壤性质、每次顶进的 出土量、顶进长度和环境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作合理的选定。 至地面。(3)顶管施工的管道内由于通风条件差,应尽量避免使用排放 有害咽气的运输设备。(4)运输设备的能力应大于顶管正常掘进时的出土量,确保顶机能正常均衡的推进2

43、、监理重点(1)顶管管道内土方运输设备的规格、性能、运转、电量配置 等均应列入施工组织设计,并应与顶机类型、土质、管内空间、运 距、顶机的出土能力相匹配,经监理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2)检查运输设备的安装、调试及与整个顶管设备的适用性, 确认系统工作正常后,准予投入使用。(3)对泥浆水力输送的泵、管系统中应增设排渣装置(箱), 以利清除石渣等固体物。若发生出浆管堵塞不通畅对,应停顶清除 管道内异物后才能继续顶进。(4)对平衡式顶机的泥土(水)仓,应控制一定的压力,以平 衡机头正面的土(水)压力。应随时观测并调节顶速、切土量和出 土量,使机头维持一个较正常的压力值,进行平衡顶进,确保顶管 质量。

44、(5)对水力出主的地面泥浆池的容积及结构的安全性应进行审 核,应有足够的容积存放泥浆,防止泥浆池的开裂及坍塌。池壁及 浆管应不漏水,溢流水可循环利用,不准直接排入下水道及河道。(九)管道接口1 、施工要点(1)管道接口按插口在前,承口在后的原则顶进。(2)管道接口的形式及接口所用的木垫板、橡胶止水圈、钢套 环等配件应按设计要求选用。尺寸准确,达到技术标准,钢套环无 变形,焊缝平整。常用顶管接口形式及止水材料,见用顶管管道 接口形式及止水材料表。(3)管道端口应平整,无缺损、裂缝,承插口外形尺寸准确。(4)接口顶合前,承口的木垫板应榫接成环形粘贴到位,插口 的橡胶圈应平顺安装到位。管端插口应对中承口缓慢顶入。(5)顶管结束后,管道接口内侧间隙应按设计规定填嵌抹平, 无渗水。橡胶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