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信息素养与专业化发展研究_第1页
教师信息素养与专业化发展研究_第2页
教师信息素养与专业化发展研究_第3页
教师信息素养与专业化发展研究_第4页
教师信息素养与专业化发展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师信息素养与专业化发展研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常德市第五中学教科室喻天瓴进入 21 世纪,人类社会步入信息化社会 ,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着许多重大挑战。 在信息化的环境下 ,促进广大中小学教师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促进专业 发展 ,是新时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和紧迫任务。一、课题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以成为现在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 渠道,教师通过提高信息素养来进行校本教研活动已成为实际教学中的需要。使得 信息技术也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工具、一种平台 ,也是改变教师教学研究的 一种方式。然而学校在对教师进行技术

2、方面的专业发展培训的时候,所关注的 ,往往局限于“专业知识”层面,也就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而对“实践性知识 ”也,就是如 何将技术有效地应用到教学中 ,做得很少 ,甚至全然漠视。在这样的认识下 ,我们提出 了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研究的概念介定为利用网络媒体与资源,通过开展教师信息素养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课题提出的意义我们着眼于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从目前国内相同领域的研究状况来看。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学校信息技术装 备的投入 ,网络在学校教育中的支持力逐渐加大。目前的研究现况侧重于网络与课 程整合或师生借助网络提高课堂效率的相关研究。实践中我们发现 ,教师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及使用信息技

3、术的思想认识直接影响到信 息技术装备的使用效率 ;其次 ,从我校的实践状况来看。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 ,我校 的校本教研逐渐推向纵深。但是在课堂实践中我们发现传统的校本研究方式受时空 的限制 ,不能全天候开展 ,教师的个体研究成果交流展示平台单一 ,学校跟踪、评价缺 乏科学的效的手段 ,引入网络平台 ,可以有效地解决校本教研的工具问题、平台问 题、评价问题。我校开展此课题的研究可以在这一领域做出研究,以丰富信息技术 研究的成果。第三 ,从教师信息素养来看。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 专业素养的发展。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必然使得老师们利用网络收集信息、整 理、发布资料的能力进一步增

4、强 ,从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下 ,随着网络在教学中的不断深入 ,利用网络资源、网 络平台已成为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在网络这样的平台下的校本教研对教师的专业成 长是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的 ,我们的研究就是要寻求一种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师 们的专业成长的模式 ,对教师们的不断发展、专业成长起到催化作用 ,更好的弥补传 统校本教研的不足 ,取长补短 ,更好的发挥出网络的作用。、理论依据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 ,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中提出的实施以“新理念、新技术、新课程 ”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

5、员培训的要求 ,2004 年 12 月 25 日 ,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试行。标准主要内容包括教 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管理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技术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 准三部分。三、研究内容学校的生力军是教师 ,学校的各项工作 ,如课程、教学创新、技术整合到教学等 等 ,都得依赖于教师共同体的统一行动 ,才有可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教师共同体能 够综合广大教师共同的智慧和才能 ,这种综合的、高度的智慧成为推动学校改革的 动力。本项目的主要内容在于力求形成一个具有共同努力方向的教师共同体,在教师共同体的共同努力下 ,完成将技术带进课堂、改进传统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这一

6、复杂的任务。1、教师信息素养与专业发展关系的研究2、教师信息素养的学科性培训策略的研究3、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信息化平台的构建的研究 ;4、教师信息素养的阶段性标准以及激励评价机制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与步骤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教师信息素养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概念以及相互关系 ,教师信息素养的阶段性 标准划分依据以及划分方法 ,教师专业化发展阶段划分依据以及划分方法可以借助 文献研究方法。2、测验研究 ;对样本教师和对照组教师 ,在信息素养培训前后 ,就教师信息素养、教师专业化 发展状况进行测验 ,并进行前后比对分析。3、个案研究 ;对教师进行个案研究 ,了解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给教师专业化发展带来

7、的影 响。4、行动研究 ;学科特征的信息素养培训需要通过不断实施 反馈 修改来完善 ,设计出对 教师专业化发展最有价值的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方案及激励评价机制。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 (2006年 6月 2006年 10月1、宣传发动课题立项 ,召开全校教师会议 ,动员发动教师主动参加课题的研究 ,提高认识。2、一步完善的制度 ,建全组织。首先,在课题的研究机制上加以保障。从学校的工作计划、内改方案上加以制 度化的保证。对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从考评考核、研究工作量、奖励上加以保障 , 使得课题研究得以顺利开展。其次,在课题研究的经费上提供保障。对于课题的研究所需的各项经费学校专 门设置的专项资金 ,针

8、对课题的研究实际情况足额的划拨给课题组。根据学校制定的相关课题研究制度 ,确定课题组组长及成员 ,召开课题组工作会 议 ,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确定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目标、方法及研究步骤。进一步 完善学校网络环境的建设 ,加强学校网站及校园资源的建设 ,做好课题研究的各项保 障工作;3、文献研究 ,学习有关教师信息素养、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概念 ;4、文献研究 ,探讨教师信息素养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互关系 ;研究阶段(2006年 11月2008年 9月1、测验研究 ,对参与教师进行信息素养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测验 ,将测验结果接 近的教师进行归类组合 ;2、行动研究 ,选取具有学科特征的教师信息素养

9、培训教材并对教师进行培训 ;3、行动研究 ,搭建教师信息素养培训网络平台 ;进一步加强对研究分析 ,加大利 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信息化的力度 ,提高教师利用信息的能力 ;4、加强对教师进行信息素养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考核及激励评价机制的研究5、组织相关比武、竞赛、交流、讲座等活动 ,及时调控研究进程 ;6、注重过程性研究 ,加强对实验的过程性管理和阶段性总结。在实验中课题组 采取课题组组长负责制 ,在研究过程中要不断的对实验进行反思 ,要建立起阶段性会 议制度 ,及时对研究中出现的种种变量进行有效的、科学的分析 ,并要及时做好总结工作。课题组成员要合作探索 , 互相提高 ;总结阶段(2008年 1

10、0月2008年 12月1、测验研究 ,各研究小组对上述数据和起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形成结论 ;2、个案研究 ,用质的研究方法 ,对教师进行个案分析 ;3、总结研究 ,对课题进行总结 ,形成课题报告 ;4、课题结题 :形成研究成果 ,结题鉴定 ,汇编成果集。五、研究成果透视本课题通过两年的实践研究初步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 ,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 果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验 ,建立我校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资源库。开发丰富多彩的适应中学教学的高质量教学资源库 ,已成为 “整合”的必要前 提。我们围绕 “整体设计、分工建设、统一管理、资源共享 ”的建库思路 ,始终坚持

11、软、硬件并举的原则 ,在进行硬件装备的同时 ,把软件资源建设放在了首位 ,并研究确 定了建库的四条基本途径 ,初步建成了较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库 ,实现了全校教育资源 共享。 校中心网站资源库建设 我校大力“开发资源,服务教育 ”现,已开通了常德 市第五中学网站 ,并建成教科研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 ,基础题库等 ,以及视频点播系统和 网络现场直播系统 (课堂录像、教育片、文娱片等、多媒体电子阅览室、网上备课 系统等 ,还对一些国内知名教育网站进行链接 ,基本上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除此以外 ,联网学校 (单位都能共享资源。我校教育网已成为推进五中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相 应开发了教育信息、学生

12、天地、教育时空、教育督导、教育论坛、信息管理等网站 把相应的资料上网 ,并不断增加、更新。市教育局还把教育政策法规、教育教学改 革、招生考试、师资培训、中小学生学科竞赛等信息都在网上发布 ;教育系统的会 议、教学公开观摩活动等文字、图片、视频信息不仅通过网上传递 ,而且可以反复 查找和使用 ,直接为教育改革提供信息和资源。 教科研网上资源的建设 以各学科教研员为中心 ,集中全校骨干教师 ,利用 校园网网开通了贯穿所有学科的大量的教学资源 ,教科研信息和教研成果 ,并建立了 有教育科研、课改在线、教育信息化、成果推广、学科教研、教师培养、空中课 堂、疑难解答、网上教研、教学评价等内容栏目 ;为全

13、校教育行政人员提供网络办 公自动化信息 ,为教师提供教科研信息、网络多媒体备课资源、课件制作与课堂教 学演示系统 ,为学生提供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系统 ,做到全方位面向全体师生的通信 服务系统 ,从而实现全校内教育、教学、课改、教科研资源的共享。 其他各类信息资源的建设 这里指的是教师个人、学生网站的教育信息资 源 ,也包括通过互联网下载的大量的信息的积累 ,购买的电子音像资料 ,全校骨干教 师、学生的优秀电子作品等丰富的信息资源。主要栏目有今日导读、理论导 航、信息驿站、成果展示、本站专题、雁过留声、教育 BLOG 等,本资源库已成 为我校教育信息化实践与研究的特色窗口。(二逐步完成了网络环境

14、下的师资培训的研究与实验。实践证明 ,教师是有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关键因素。教师对整合 的目的和实质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进行整合的前提。再先进的教育技术,如不唤起 广大教师的共鸣 ,终难落到实处。当前许多学校培训还存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未 能有机融合 ,不能创造出一种真正意义上促进人与人交流、合作以及基于新技术的 教和学的方式等问题 ,为了改进培训不良的状况采取以下策略 :1、落实了培训具体目标抓好整合骨干队伍建设是整合教学的关键 ,师资培训是重中之重。为此 ,我们充 分利用教研室、网络中心、市进修学校、部分全国省现代化教育实验学校和示范学 校的各自优势、全方位、大面积开展培训 ,落实

15、了培训具体目标 :落实培训两项内容 现代教育理论和必要的教育技术 ;举办三种形式培训班 :信息技术培训班、课题研究 培训班、 Intel 未来教育研修班 ;培训对象抓三个层面 ,学校领导、骨干教师、普通教 师 ;培训要求达到四个层次水平 ,学校领导会指导、骨干教师会设计、专业教师会制 作、普通教师会运用 ;培训目的要做到六个有利于 ,有利于深化教育改革、有利于建 设一支有创新能力和研究型的教师队伍、有利于加快整合教学发展的步伐、有利于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2、采取了五种基本培训形式我们采取分级、分层、校本培训、三以三带培训形式 ,力求教师尽快尽善地提 升了教育理念 ,掌握现代

16、教育信息技术手段。 分级培训。我们根据受训对象的工作实际、专业化程度等分为初级、中级、 高级共三级培训。要求教师全员参加初级培训 ,骨干教师参加中级培训 ,计算机专任 教师参加高级培训。 分层培训。我们视受训对象的工作需要、岗位状况等 ,把学校校长、主任列 为第一层次培训对象 ,把广大教师列为第二层次培训对象 ,这样自上而下有层次的培 训安排 ,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校本培训。由本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通过四至五轮的校本 培训 ,已有 98%以上的教师基本掌握了如何利用网络获取教学资源 ,80%以上的教师 能在校园网上创建教学博客 ,撰写教学日志 ,10%以上的教师能运用英特尔未来

17、教育 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等。 总结出“三以三带”培训的合作学习方法。 “以先带后 ”、“以熟带生 ”、“以老 带新 ”是指在培训过程中 ,视受训对象的年龄、基础、接受能力、工作性质的不同条 件 ,总结出来的几种合作学习的方法 ,主要是针对受训对象的薄弱环节进行个别指 导、协作学习、优势互补 ,使教师中的领先者帮助后进者。先由一部分教师熟练掌 握教育信息技术 ,再由这部分教师带动其他教师 ,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共同进步 ,最终达 到全员熟练掌握并运用教育信息技术这一目标。3、采用了三结合培训为了提高教师培训的档次 ,我们对部分骨干教师实行了做课题、学技术、用技 术三结合。以课题研究带动了学习信息

18、技术 ,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导向 ,把信息技术 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 ;通过课后的反思 ,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为课题研究提供第一手实 践资料,深化了科研 ;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信息素养 ,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专业发 展,提高了教学质量。通过一系列的培训 ,全校教师不仅学到了先进的技术 ,如英特尔未来教育网络搜 索查询、演示文稿制作、网页制作、网络安全培训等技术,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一种新的思想和新的理念。培训是用先进思想武装每一位学员的头脑,用现代信息技术训练每一位学员的能力 ,从而达到使思想和技术融为一体 ,使信息技术和其他课程有 机整合 ,培养了一支教育信息化骨干师资队伍。目前 ,全员教师初级培训

19、、骨干教师 中级培训和计算机专任教师培训 ,培训合格率达到了 98%。通过培训 ,有 25%的教师 能够自制 CAI软件,有56%的教师能自制软件 ,有97%的教师会上网 ,75%的教师能够 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教学。三年来 ,大约有 20 多位教师获得全国、省信息技术优 质课评比一、二、三等奖。其中 ,胡翔老师用频率估计概率一课参加湖南省中 学青年数学教师说课比赛荣获一等奖 ;雷芩老师岳飞一课参加常德市中学青年 教师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 ”比赛荣获特等奖。(三构建了中学各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新模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 ,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的而构 建起来的教学结构

20、和教学活动程序 ,是教育过程中诸多内外因素组合而成的结构化整体。构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是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主题。我校自 2001 年以来新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 为导向 ,以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理念和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 ,以改变课堂教学行为切入 口,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与研究 ,并制定 “整合”的三大目标 :使 教师教学设计能巧妙地将传统的基础知识教学与网络信息教育特色有机结合,挑战以应试为目标的教学思路 ,充分开发计算机强有力的潜在功能 ,达到表现方式多样、 检索信息方便、反馈系统灵活 ,呈现生动的目标 ;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自主使用的认知、探究手段和解决问题

21、的工具,达到改善学习的目标 ;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 学环境,改变学习方式 ,提高学生自主获取信息 ,处理、交流、发布和加工整理和应用 信息的能力的目标。总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两年来,市教科所举办了两期青年骨干教育信息化研修班 ,重点培养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 , 每学期开展二至三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培训或教学研讨会(计 12 次,每年一次组织学员到上海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听整合课及整合典型经验介绍,每学期要求学员写一篇整合教学案例 ,写一篇整合论文 ,上一节整合公开课。办班成效较显 著 ,在建构整合教学模式上起到示范作用 ,产生一定的

22、辐射作用 ;市教研室近二年来 , 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研讨活动 ,如网络背景下的教学、中考 网上答疑、空中课堂 (数学网上夏令营、特级教师网上送教活动等 ,开课达 97 节,强 有力促进整合教学的推广。五年来 ,市电教馆组织大量的整合教学研究活动。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现场会、整合 研讨会、电教年会、以及各县 (市、区整合教学研讨活动 ,举行大量的听课、说课、 评课形式的实验示范课 ,为整合课题的深化研究产生强大的活力 ,促进整合教学模式 的生成。通过两年的实践与研究 ,全校教师探索了许多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教学新模式。模式之一 :讲授 演示型模式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

23、演示型教学模式是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上,把计算机作为新教学媒体使用 ,主要把 CAI 课件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演示 和交流。模式结构流程 :创设情境引导思考 学习交流 训练运用 总结评价这种教学模式适合硬件配备不足的学校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一般的教师选用 ,目前在我校各学科教学中的讲授新课和复习课得到广泛的运用 ,取 得良好的普及效果。模式之二 :自主探究式这种模式是教师利用网络 ,广泛收集有关教学的资料 ,精心设计网络版课件 ,引导 学生在网络条件下自主学习。模式结构流程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自主探究 网 上互动 测试小结这种模式在我校学科探究式教学中得到较多的应用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效 果

24、良好。但学生需要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模式之三 :自学个别学习型模式对于教材中一些学生平常感性认识较多的、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按照教学目标制作成分层次的、交互性强的课件 ,让学生通过网络 ,利用课件自学自查 ,及时反馈。教师巡视 ,辅导答疑。课后通过教师主 页的在线问答及留言簿使个别化学习延伸至课外 ,使因材施教成为现实。模式结论 流程图:创设情境 提出分层学习目标 网上分层自学自查 辅导答疑 总结评价这种 模在我校已有部分教师尝试过 ,效果较好模式之四 :任务协作型模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 素。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

25、,在不脱离教材的前提下对所学知识以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为驱动 ,利用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 ,由学生通 过彼此合作 ,以达到学习、掌握教学内容的过程。如 :我校燕瑶教师执教的 “保护绿色 地球 ”一课,利用学习网站和活动方案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 ,制作一份环保宣传单 ,在此 任务的驱动下 ,小组同学积极协作顺利的完成任务 ,效果很好。这种模式在我校经常 采用,效果较好。具体模式结构流程图 :创设情境明确学习任务 小组分工合作 交流互动评价。模式之五 : 实验探索式该模式是采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 ,实现实时控制、实时测量、数据处理、图 像处理、实验评价等功能的一种实验探究教学模式 :设疑激思 模

26、拟探究 拓展运 用得出结论 互动评价本模式特点是现代化手段与传统的科学实验有机结合 ,形成多媒体实验教学环 境。具有测量精度高、测试速度快、时空被扩大、智能交互、图文并茂、动画丰富 等特点。这种模式在理、化、生等学科的实验课中延伸、拓展探究课中较多选用 ,如物理实验课 :李萍老师所授的光的 反射采用了这种模式 ,效果可行,但值得注意 ,这种模式不能取代新授学生分组实验 课,保证学生能经历实物操作实验。模式之六 :问题 探索型模式将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布置下去让学生自己去查找相关的信息 ,通过主体 性、探索性、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过程 ,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学问性知识和体验性知 识、课内与课外、

27、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统 一地发展。应用于考查学生学习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如:李典颖老师的劳动技术健康饮食在我家一课中 ,拟定“设计一日三餐营养方案 ”这个问 题,学生分组 ,利用网络这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库结合生活中的实例 ,查找、收集信息 ,将 信息加以整理 ,通过演示文稿输出学习成果 ,在课堂上相互交流 ,共享集体智慧。这种 模式有利于学生在网络上查找自学、拓宽知识面 ,培养了网上学习的兴趣 ,目前条件 好的学校均实践过这种模式 ,效果很好。模式结构流程图 :确定主题小组分工网上查学演示学习成果 交流评比教师简结模式之七 :开放合作式学习这种教

28、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开放的学习环境和时空 ,即允许学生自己选题 ,决定 需要选择什么信息 ,采取什么方法解决问题。教师作为指导者、促进者要为学生提 供必要的支持。其基本学习方式包括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设计与制作、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基本组织形式是合作 学习。其模式结构流程图 :学生自主选题 小组分工小组交流合作 各组成果演示 各组交流评审 教 师简评这种模式在探究性学习中常采用 ,如信息技术、劳动技术和物理三个学科整合 的一堂课好伙伴 自行车 ,反响很好 ,其中课堂中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 合 作学习 ,提高了学生与他人的合作、交流能力 ,培养了团队精神。模式之八:问题讨论型模式 (交互式 学生在课

29、堂上就某个问题展开学习讨论 ,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或网络上的在线问 答 ,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课堂讨论向深层次发展 ,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 ,从中获得 知识的过程。此模式可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适用问题 探索型模式下的交流课 及课堂上出现有争议的话题。例如冯洁老师陌上桑一节整合课,课前全班分成资料收集组、写作方法探究组、人物形象分析组、故事再现组、找破绽小组,利用网络收集各种相关资料 ,制作成演示文稿 ,课中各小组积极展示本组的作品 ,对他组提 出见解或异议 ,交流讨论。这样的学习气氛 ,能极大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使学生学 得主动、学得有效。又如政治、历史学科整合的一堂课感受科技的魅力为例 :

30、先由老师提出讨论主题 “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及社会的影响 ”然,后分小组交给学生 在网上学习、交流讨论 ,最后经过各小组评审 ,得出结论。具体模式结构流程图 :提出讨论主题 网络自主学习 网上交流讨论 各组评审 得 出结论 这种教 学模式,完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了交流互动, 自主学习的教学目标。 (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验,探索并总结了信息化时代,如 何改变传统教育 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了利用网络和资源进行自 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的共享,对于人类的学习方式产 生了巨大作用。 学习者从传统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合作性学 习和探究学习。同时数字化

31、学习也将成为学习者未来发展的方向。由 原来的“要我学 ”转变为 “我要学 ”,由过 去的“被动灌输式 ”变为现在的 “主动探究方式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 “兴趣学习”和 “愉快学习”, internet 中浩瀚的教育信息资源,不仅为学生汲取知识提供了广阔的 空间,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搜集、处理、分析、评价信息的能力。网络中的 “留言簿”和“E-mail ”,为学生提供了与多人讨论、交流的场所, 这种交流无时空限制, 无权威性束缚,无心理负担,有利于学生潜能 的开发、发展及能力的发挥,也有 助于团结协作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养 成。 我校通过校园网资源建设了多个部门网 站, 优越的网络环境使学 生成为

32、网络资源的建设者和使用者。 校园网上的大量学 习资源真正促 进学生的发展。市电教馆、网络中心三年来共组织学生计算机作 品、 电脑机器人及网站评选 6 次,参评作品达到 30 多个,评比优秀率达45%。例如,学生参加全国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等竞赛有5 人获 全国级奖励,20 多人获省级奖励, 60 多人获市级奖励。我校学生由 湖南省选派到北京参 加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比赛获全国二等奖; 学 校文学、音乐、美术、书法教育 成果累累,在全国、省、市、各项比 赛中获奖达 100 多人次。整体提高了我校学 生的综合素质。为了学生 营造一个网络化学习的环境, 全校分别组织网络背景下 的各类学习交 流活动

33、,使学生的学习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向 主 动学习转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幅度提 高, 能够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和各类信息资源参与教师的 教学活动,解决学 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实现了学习的新革命。 (五)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教科研 成果 本课题通过两年多的实践研究, 不但在整合教学模式构建上取得 突破性的成 就,而且又取得了一批可喜的科研成果,强有力促进我校 新课程改革,加快了教 育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本课题由信息技术组带 领全体教师参与的, 近几年来, 7 位教师参加省级比武分获一、 有 二、 三等奖,我校教师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的论 文 25 篇,省级刊物上的 论文 33 篇,市级论文 52 篇,市级以上获奖论文 73 篇。 为常德市五 中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新课程改革作出了较大的项献。 三、结论与问题 思考 (一)结论 本课题通过了两年的实践研究,达到预期性的研究目标,取得一 定的成果。建立我校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资源库;构建了中小学各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新模式;有效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取得了 一批高质量的教科研成果。总而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