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千老师讲气学中医气学中医讲座39讲合集及续讲内经大千老师主讲升降开合一气转清静无为大道生内经伤寒一气贯返朴归真道自然感恩老师感恩整理文字的师兄目录1第一课大千老师介绍气学中医42第二课气学八大原则及难经四难72.1一难102.2二难122.3三难132.4四难143第三课难经五难到十三难233.1五难263.2六难273.3七难273.4八难293.5九难303.6十难313.7十一难323.8十二难333.9十三难344第四课养生背景375第五课如何养生496第六课难经十四难到十六难626.1十四难636.2十五难666.3十六难707第七课四圣心源的五情缘起和难经十六难738第八课难经十
2、七难和十八难848.1十七难848.2十八难899第九课从气学角度讲十二生肖9310第十课总结十二生肖、产后风病例及内经10811第十一课问答、阴阳应象大论12212第十二课阴阳应象大论13613第十三课 阴阳应象大论15014第十四课如何开方16015第十五课阴阳应像大论17616第十六课五脏五味体用18717第十七课体用及望诊19718第十八课阴阳应像大论20319第十九课阴阳应象大论21620第二十课阴阳应象大论22721第二十一课阴阳应象大论23922第二十二课犀牛角和鹿角、串讲阴阳应象大论五段论25123第二十三课答疑解惑26324第二十四课答疑解惑27225第二十五课举例、问答说明
3、气学28526第二十六课地震、风水、黄帝内经之上古天真论30027第二十七课上古天真论31328第二十八课上古天真论32629第二十九课上古天真论、问答34030第三十课上古天真论35531第三十一课四气调神大论36532第三十二课三阴三阳、四气调神大论37733第三十三课三阴三阳、生气通天论39134第三十四课气学在生活中应用、生气通天论40735第三十五课生气通天论42036第三十六课生气通天论43237第三十七课金匮真言论44038第三十八课金匮真言论44839第三十九课阴阳应象大论、如何学习中医45640续讲内经46440.1阴阳别论篇第七、灵兰秘典论篇第八、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464
4、40.2六节藏象论篇第九47740.3五脏生成篇第十49140.4五藏别论篇第十一、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50540.5汤液醪醴论、诊要经终论51940.6脉要精微论53340.7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54540.8离合真邪论等55440.9逆调论、举痛论等566大千老师之气学中医讲座1 第一课大千老师介绍气学中医由紫蔓菁整理所有的五脏六腑的后缀都用气来结束,比如心气、肺气、肾气、小肠气、肝胆之气、三焦之气。唐宋以前还不断的把气字附之于书,而明清之后对气字的记录显然就越来越少了,包括在教材里,五脏六腑几乎不谈气了,气最终缩短到与气血的血相对应的这个气。在这里正一下名,我与很多朋友交
5、流过,他们问气学为什么只谈气不谈血呢,当时告诉他我们谈的气是广义的气,不是气血的气。内经上有 “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内经上只说肺气、肝气、心气,从来不说肺血、肝血、心血、肾血,可见对气的描述是广义的大气,而不是狭义的气血的小气,这是两个概念,我们气学中医谈的是广义的大气而非狭义的小气。大气包括气血津液和一切形态,气学中医把人和其他一切事物不管活的、死的都理解是一团气,气包括一切万象,大到宇宙小到一个细胞。人身水火一团气,气就是一个太极,但是太极太抽象了,而气容易理解,就像蒸笼蒸出的气,天上的云气,水中蒸腾的水蒸气,气球中的气,这些都可以让我们对气有一个形象的认识。为什么气字一直很微妙玄通
6、呢,气界于两个层次,向上通于玄而又玄的生命存在,往下接于有形的物质,气在中间是一个媒介。也就是说气学中医分三个层次:神、气、形。西医走的是形,从解剖开始做,血脉细胞组织包括分子都是形的层面;中医则建立在气学而非形道层次,所以中医自古不重视解剖,因为形道是形而下之。上医守气下医守形,中医立足点远远高于形的层次,或者说指导着形的层次。形气是同一的,气依附于形,形受气的指挥,气化而成形,任何东西有气才会成形,不然就是死尸,死尸也有死尸之气,人活着就是因为里面有一个神气在,神气去则人身亡,气是主人,主人在则人能动能言能笑,主人去则生机断。但气并不是最高的层次,因为医是世间学,所以只有用气的层次来指导中
7、医,指导人们养生治病,再往上是神的层次,神统气,气化形;神依气,气托形,这是三者之间的关系。关于神的层次就不多说什么,只就气的层次来展开。四部经典(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都是前人在清楚理解气机的基础上写出来的,看得很明白很透彻,后人如果读不懂就越来越读不懂。后世对经典的注解汗牛充栋,且越解越偏,道理即源于此,因为他们没有很好的观察到气之所舍以及运行规律,抛开了气而从形的层次来讲四部经典就不切题也就不可能入室。(目前的环境不适合气学中医的发展和推广)这样来说大概比较抽象,大家可以结合伤寒来理解。我把伤寒的太阳病简单串一下大家就可以很好的理解了,就会明白气学的观点在伤寒的太阳病中
8、是怎么发挥作用的。想象有一团生机勃勃的气,里面充满了生机和变化,所谓一气之流行,一气之盈缩,这团气不是死的,而是和外面的气相互交通,同时里面的气也是相交通的。“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素问六微旨大论)这句话很好的解释了气的生生不息,流演无穷,内外交通和上下相应。比如一个人过来,我们首先看到的不是这个人,就是一团气,一团运动的气,这个人不断的呼吸吐纳,气就不断的盈缩变化:心肾之气相交,肝气上腾,肺气下降,心气布于表,肾气至于里,脾胃为中转流运之气;下面的气重浊,重浊和轻浊之气二者相交,这就是气学中医整个的理解方式。张仲景写伤寒论时天气很冷,人们穿的也少,容易得伤寒(大寒),现在得伤
9、寒的很少,因为人们没有触寒的机会。人得伤寒是因为穿的衣服单薄,为寒风所吹拂,这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人有一定的适应外在环境的能力,但是外在环境的突然改变会使这种能力消减,当没有能力适应外在环境的时候人就会得病,整团气就会失调。伤寒论开篇就讲人伤于寒,伤于风,一个是伤寒,一个是中风,古人理解就是伤于寒邪,中了风邪。现代人解释这些词语都不是直译,其实它们都是可以直译的,古人从气的角度来理解就这样直说了。伤寒的寒不是风,不是寒冷,而是寒气糊上人身之后,人的皮毛毛孔本能收缩(因为要保护体内所有的热气不能散失掉),所有的毛窍突然紧闭,或者没有来得及紧闭,被风冷之气闭住了,如果寒气去,那么所有的毛孔可以很
10、快打开,但由于中寒严重或者久久中寒(因为人不可能出去中轻微的寒就得伤寒,很重的寒气袭于身人才会得伤寒),毛窍都闭住了,而且不能及时打开,为寒气所侵蚀,失去了控制,打不开了,这时会产生一种什么变化呢?人的体温内外相交通,原来三十七度,外面温度低,人体通过毛窍不断地向外辐射热量和生气,如果所有的毛孔突然闭住了,热气无从散失,那么就会聚在里面发热,正像素问热论上所说:“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就像一个屋子一样,突然门窗紧闭,里面点一个火炉子,温度马上就升上来了,这时候人就会发烧,这就是发烧的最原始解释理论:毛窍为寒邪所闭,郁里发热。无汗是麻黄汤证,麻黄有解表的功效,喝了麻黄汤人发汗,通过麻黄汤的
11、药力冲开体表郁闭的寒邪,使毛窍重新打开,通过汗液的方式把体内郁热排出去,同时解了肌表的寒邪,人就豁然而解了。这就是伤寒者麻黄汤,无汗麻黄有汗桂枝。(下面马上讲桂枝的道理)现在很多病,人一发烧就退热就吃清热的药,这肯定是错的,这要看情况。如果是寒邪在表,郁者发热,当然是发汗,就是内经上说的撤衣解惑,就像人一下脱了衣服一样凉快了,如果不解表热邪就无从散失。中风为什么一般都说有汗呢?其实中风都是中风寒的风不是风热的风,和伤寒很相似,只不过没有毛孔闭合,风邪大于寒邪,风邪吹的肌表之气丧失了调节能力,毛孔来不及闭,那(人体之气)就不会严重郁闭住,所以无汗是高热,有汗一般热度不会很高。只是风寒邪气把体表的
12、机能一下瓦解了,人处于失控的状态,就出现了不自主地有汗。为什么用桂枝汤而不用麻黄汤来解(表邪)呢?麻黄汤也可以解,只不过有汗,人是体虚的,用麻黄汤担心身体消耗过大,没有必要用麻黄汤,毕竟麻黄汤有伤正的嫌疑。桂枝汤很简单,桂枝辛甘而热,行经脉之中。桂枝汤又叫做复脉汤、阳旦汤,行于十二经脉(走一圈),带着人身的正气和药气走一圈之后把全身所有不适的地方全都恢复正常。让卫气不共营气,营气不共卫气,营卫不和的局面消失,用桂枝汤打了一圈,营卫一下就通了。就像两个人不和,有人做一个和事佬一调和,两人相视一笑,这事好了。桂枝汤与和事佬的道理是一样的,喝桂枝汤还要啜热粥,热粥是食气,饮食之气,药食之气,包括人身
13、的正气被桂枝汤带着温暖一圈,凡是不适的地方都适了,所有的毛窍恢复正常,正气恢复了邪气就散掉了。这就是有表邪的两个典型汤证:桂枝汤、麻黄汤。如果邪气没有解或者出现其他情况,假如闭得很厉害,使人身极度郁闭,马上就高热起来了,出现了烦躁等症状,这就是大青龙汤证。大青龙汤和麻黄汤就是程度的问题,普通的表闭用麻黄汤一解就开了,闭的很严重麻黄汤解不开就必须用大青龙汤去解,大青龙汤都有危症了嘛,人都出现了意识上的问题。但是这种寒邪袭击人身,几乎把所有的毛窍都闭住了并且里面迅速化热的情况现在极少见。还有小青龙汤证,里面还有寒邪引动,内外寒邪都要去所以用小青龙汤。邪气袭击人表无非是袭击的深浅,进不进去,如果一旦
14、进去了那马上就到太阳篇的中篇了,就是陷胸汤证了。什么叫陷胸呢?就是邪气陷于胸中,邪气结于胸中就叫结胸,水饮互结、水热互结都是后人加的,不是直接的理解。大小陷胸汤证呢,就是寒气袭击于表,从表进去之后,首先面临的是肺、胸廓,邪气在胸中结住了,就是结胸;如果结不住,结得不是很硬就是痞证;结得稍微硬就是小陷胸汤证;结得很硬就是大陷胸汤证,结得不硬而是很软就是气证,就是痞,就是泻心汤证,泻心泻在心下;如果邪气结得很高那是吐证,瓜蒂散可以吐出去;如果结的不是气痞,是散漫的,就是栀子豉汤证,心中懊恼反复颠倒,邪气很散漫的结在胸中,用栀子豉汤吐一下;如果邪气进去后入里化热,邪气散漫开来了,不仅局限在了胸中,那
15、就是白虎汤证;如果并不是很散漫,而是有一种郁闭,有向血分走的趋势,那是茵陈蒿证,发黄;如果这时经血时来,结在血分了,结得轻是大承气汤证,结的很厉害就是抵挡汤证,整个太阳篇从气学角度就是这样来理解的。柴胡证、阳明证道理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是走了少阳经和阳明经。其实气的形态就这几种:第一,邪气入的深浅,是表是里是半表半里;第二,进去之后存在的程度,是散漫还是结成实了、聚集了。如果是聚集那就是从痞到小陷胸到大陷胸,如果是阳明经那就是小承气大承气;如果邪气进入后是散漫的,一般的散漫不得郁闭的那可能发黄,如果很散漫一下化热了,那就是?(22:25)还有一点是化热化寒,这很好理解,为什么邪气进去能化热,就是
16、邪气进去与正气相争,正气不弱,打得热闹,这就是化热了-气之所聚则变热,气聚则热,气散则寒;如果邪气进去后正气很弱,不能进行正面的交锋,那就很容易化寒。对于正气弱化寒伤寒论主张加附子,所有加附子的都是寒,加一些补气血的药恢复正气,顶一下寒邪,伤寒论的举例子就说这些。有机会可以把伤寒论的经文串讲一下,每一个经都可以直译的,并没有曲解、穿凿附会的意思。伤寒论开篇讲脉浮,什么是脉浮?就是气浮。什么叫气紧?什么情况下气紧呢?肚子绞痛的情况下肯定气紧,正气和寒气相争里面的气很紧张,打起来了嘛,寒气要往里攻,正气不让攻,双方在交战,拧绞在一起,非常紧张,摸脉就是紧脉,整个人身都是很紧张。脉浮就是气浮在表,邪
17、气在表,正气往外托托不出去,邪气往里攻攻不进去,所有的交争都发生在表面,一摸就是气浮,一搭手就有。同理脉沉是气沉,气沉在里,在里面打不在外面打,或者说阳气出不来都沉下去了。以上方方面面都是用气来解释的,而且直接明白,对经典可以很好的理解。有句话:“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气往上冲就是往上顶,有时候感觉不行了,有一股气往外出,这就是对气很好的理解。气学中医是一种体验的医学,可以说直指人心,比如呕则气逆,为什么叫呕逆不叫呕吐呢?逆就是逆气,呕而逆气叫呕逆;再比如内经里:“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为什么大陷胸证有燥屎要心下硬脉沉紧才能下,不然不能下呢?
18、就像气结聚在一起,扔一颗炮弹啪能炸死,要散开了那扔一颗炮弹徒伤正气,人都散了就像空气一样。“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都是在讲气机的道理,四部经典如果从气机来理解就可以很好的可以串讲下来,离开了气机气的层次来理解就很麻烦、不直接(本草、难经用气机都是很好理解的)。“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灵枢决气),人身之气如雾露之溉,上焦如雾,中焦如呕,下焦如渎,这都是气,不要认为只上焦才是气,只不过上焦容易变成无形的东西,下焦容易变成有形的东西。没有气就没有形,形气相和、相依,形也是由气变化而来,只是有一个偏向,周易讲气再成像,像者建立星辰日月,这样就可以把所有的东西放在一起
19、理解。古人讲“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万事万物的道理变幻莫测,很多人是倾尽一生甚至几生都在悟这个道理。以后讲一下气的特点来引导大家加深对中医的学习。2 第二课气学八大原则及难经四难上次对气学中医做了一些介绍,我也在考虑怎样来讲气学中医让大家能够听懂。我认为首先得有一个前提,在这里参与的朋友应该是对儒释道任何一家或几家比较感兴趣,这样我才可能继续讲下去。因为气学中医和儒释道关系非常密切,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如果从物质层面来解释有悖气学中医的基本原则。上次听讲大家已经知道,今天再简单重复下,道理有三个层次:一是形道,物的层次;二是气学,气的层次;还有一个是神道,神的层次。神、气
20、、形三者构成了整个的世界存在。世界存在在今天的课堂上不予讨论,但希望大家在下面交流。气学中医从气学这个中间层次出发来解释万事万象,包括整个身体的奥秘,所以说气学是一个总体的认识方法或者说是一种世界观,如果应用于中医就是气学中医。周易里有句话:“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研究中医就是近取诸身,研究其他身外之物就是远取诸物。所以今天只和大家谈气学在人身上的应用,但也会涉及到一些基本的气学的立意和认识观点。下面就介绍下气学的几个基本概念:第一:气学中医包括气学学者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气组成的。组成气的包括事和物,所谓物指有形的存在,比如大到山河大地,小到细胞组织、一草一木,任何看得到的、摸得着的或者说能够
21、感知到的叫做物;另一个叫事,就是整个事情的发展经历,不管是气还是物都是由气组成的。举个简单的例子:人是由一团气组成的,这是有生命的;花草树木也是由气组成的,这是植物;还有包括土石泥沙、河流山川也是由气组成的,这当然是非生物了。在事上比如一件事情的发生、发展到结束,这也是由气组成的,还有包括一个王朝或者一段个人经历同样是气。大家可以集思广益,大可以无穷大,小可以无穷小,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嘛!所有万事万象都是由气组成的,这是气学中医的第一条原则,必须用这个认识观点来认识世上的一切万事万物。第二:所有的气都有生老病死。不管是生物还是非生物,有机物还是无机物,所有的事和物都有它的生命历程,从生到死。这个
22、不用所说,大家都可以很好的理解。佛教上讲“成住坏空”也是这个道理,只要存在就会灭亡,这也是气学中医的一个概念。第三:任何气都是可分的。比如人身之气可以分为头气、胸腹之气、四肢之气;头上的气又可以分为眼气、鼻气、嘴气、口气。物质的层面可分,气学的层面也可分,比如一个历史事件的开始之气、中间之气、结束之气,这些都非常好理解,但是大家都必须牢固地树立这种观念。第四:所有的气都是融合的。可分是气的外在表现,融合是其内在本质。这里大家一定要注意,所有的万事万物都是内在联系的嘛!气学上讲所有的气都是融合的,只不过呈现的外观、形态、性状有所区别罢了。比如人身是一个整体,头和胸腹是融合的,胸腹和四肢是融合的,
23、眼气鼻气是融合的。这也就像一条河流一样,我们人为分成上游、中游、下游,但河流其实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大家以后要经常用融合这种观念来理解气的有机结合。再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水,烧开了变水蒸气,凝结成冰,这三种形态是融合的,本身都是水,都具有水的某些性质,但由于处在某个状态和进程当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如果没有仔细研究过可能会惑于它们的形态而误以为是三样不同的东西,只有经过不断的训练、锻炼,我们用气学的融合的观点来理解,任何的事物都是融合的,所以避免了单独割裂的弊病。第五:所有气都是吐故纳新的。气有新陈代谢,在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点上都在吐故纳新。所有的生物都有呼吸,呼吸本身就是吐故纳新,新陈代谢比
24、如吃东西、排泄,这在生物上表现得很明白,而在非生物上大家可能有些迷惑,但实际上所有的事物都在吐故纳新,没有吐故纳新就没有了发展的进程,也就没有了生老病死,这是一脉相承的,这是一点。今天这些暂不展开来讲,接下来会以难经为基础带大家把气学串一下。第六:所有气内部都是运动的。既然吐故纳新那就要运动,运动的实质就是升降开合,这里面没有沉浮也没有其他。所有气可升可降,在升降的过程中体现开和合,这以后是所有建模的基础,我们就是这样来理解人身。内经上讲“肝升于左,肺降于右,心开于表,肾至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是”,这说的就是升降开合的具体表现。第七:所有气都是有感受的。这一点对于生物好说,植物可能就不好说了
25、,当然现代医学在不断的发展进步,大家也看到了很多植物也是有感受的。推而广之,所有生物和非生物,所有事和所有物也都是有感受的(大家不明白以后可以找时间给大家讲一讲)。比如一个历史事件本身就是有感受的,可以说它是有生命的嘛,有生命就有感受、有感知。第八:气之间都是有感应的。大到山河大地,小到细胞组织,事件与事件之间,物与物之间,不管是大是小是隐是显,所有气之间都是有感应的。以上八点就是气学中医对于气学的基本观点和立足点。大家可以有不同意见,现在我只是把气学中医的观点陈述一下,然后我们看一下在实践中如何具体运用。庄子中有一个经典的典故,大致就是鱼游在水里而不知水,那么我们人就是游在道里而不知“道”,
26、游在气里而不知气,习以为常反而不见。今天借此机会,以以上八个观点带大家重新认识我们身边(周围)处处存在着气这个道理。下面言归正传,开始讲难经。大家可以有不同意见,也可以觉得我所说的无一是处,我们身处在这个百家争鸣的讲堂,希望大家多一些包容。难经上卷开篇主要讲脉学,然后讲经络,下卷则比较杂,从情趣而言下卷要更丰富一些。难经里有几点可能会掠过:第一,具体的经络细节;第二,似是而非的内容;第三,气学中医的保密内容,除此之外我会尽量直接来讲。因为讲的机会可能不是很多,所以我会简洁概要得从气学的层次来讲,不从其他层次来讲,避免混淆视听或者陷于无端的纠纷之中。从第一难开始吧!难经从气学习文角度来讲肯定不是
27、秦越人写的,可能后世的很多考证也证明了这个观点,但我们不是从考证出发作出的这个结论而是从本身对气学的理解。另外这本书从理论层次讲得更多一些,实践很少,对整个的临床应用可能指导不够。条文以脉开篇可能有其深切含义,但从第一难开始讲可能就会陷入分歧当中,下面看详细条文: 2.1 一难一难曰: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 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这里就不随文解意了,那样会更枯燥,我会举一些例子或者说从气学的角度来串讲。开篇讲寸口,这是脉法,望闻问切的切诊,所谓的“十二经脉皆有动脉”当然指各步动脉,比如颈动脉
28、、踝动脉,就是三部九候中的上部、中部、下部都有脉气,那独取寸口是因为什么?人是一团气,只有测这团气才能知道病人气的形态和盛衰。第一步是望,望而知气。一看这团气怎么样大概心里就有数了,比如是气盛、气衰还是气弱、气燥、气滞、气动,这些可以一些看出来;第二步是闻,闻者听声音也,再问一问情况,最后切脉。切脉是比较切实的,感触人身一团气的整个的动向和状态,这是切脉的整个的由来。为什么要切脉呢?其实切其他的任何地方都可以,比如摸肌肤,摸骨胳,只要手能搭到的地方都可以作为测气的依凭处。或者可以隔衣而摸,还可以不接触去感知气团都是可以的。对于平常的医生来说还是比较切近的摸一下动脉来得更准确。为什么要摸动脉呢?
29、动则吉凶可见,不动很多事情看不出来,就像接触一个人一样,坐那不动就不知道对方的脾气秉性,只要一开口说话,一办事,和你有接触,那对他就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什么性情,人是否和善、随和,有没有心机,所以说处人才能知人。摸动脉也一样, 就是体会脉搏搏动过程中气团的状态,所以取动脉,动才机见,其生机才能体会到。取寸口的原因就很简单了,三部九候上取颈动脉,中间取寸口,下部取踝动脉,三部脉相比中间的脉比较均衡,也比较反映整体的情况,从气的合和角度考虑应该取手腕的寸口;第二,从方便程度来讲,不能上来就摸患者的脖子或者脚踝,手是最容易搭到的,所以后来慢慢的就都取寸口了;第三,就像难经上说的荣卫在经脉中循行,“行
30、阳二十五度,行阴二十五度,为一周也复会于手太阴五脏六腑之所终始”其实任何一处都是一个终始,不独寸口是五脏六腑、营卫的终始,所以这一点只是做一个托词而已,并不能把这句话看实了,认为寸口就是所有的脉气的终始。就像一个环形跑道一样,任何一点作为起点那肯定也是终点;还有一点,第四,手太阴肺经之气蓬勃而出沿着肺经就到了寸口,此处的气比较滑利,比较能够体现气态,搏动的节奏及各种变动比较适合医者去感受。所以一难主要在强调医者如何去评测这团气,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取寸口的动脉。还有一点需要说明:“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那么我们不呼不吸的时候脉行不行?“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也就是从呼到吸、从吸到呼、呼吸转
31、换的过程中脉再行六寸。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内经有句话:“呼吸者,脉之头”,就是说呼吸是带动整个人身之脉运行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呼吸是吐纳的一种形式,并不是所有形式)人呼吸过程中带动整个人身之气、营卫之气的运行是确实的。可以想象一个气团,一呼一吸,脉在不断有节律的运动,像心脏泵血一样,血液沿动脉泵出,再沿静脉收回。呼吸也一样,决定了营卫行始的急和迟,和潮涨潮汐受月亮引力的影响一样,如果一憋气脉的运行马上缓慢下来,如果急速呼吸会加速整个营卫之气的运行。“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这个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只是大概举这么一个例子,告诉人们营卫在人身之中循环不已,关于营卫循环下面还有介绍,这里不再详
32、细展开。解经必须跳出经典之外,考虑到很多问题才能把经典解释出来,不要局限在经典里。像“独取寸口”就是一个评测气团的方式,还有更多的方式可以采用。气学中医一直在民间流行,没有写出什么书来,也没有对经典作注解,因为很多观点在经典里面已经论述很清楚,大家初听可能觉得比较陌生,对这种解释方法可能也觉得比较陌生,但大家不妨继续地听下去,我尽量带大家把气学讲解清楚。关于“各行二十五度”这一块下面会有涉及,如果有时间会和大家沟通一下,内经里也有行阴行阳二十五度分昼夜的说法,这涉及到整个的脉气与营卫之气运行规律,比较复杂,不建议在此展开。因为可能不同的学派会有不同的认识,这样说起来就没有完了,并且内经本身就是
33、错综矛盾的,关于营气、卫气如何运行,一个行脉中一个行脉外,如何错行、循经,这涉及到很多细节。我们现在主要是从气团的角度来讲解基本的方向和概念,待我们对气机有一定了解之后才可能深入。气机的运行是非常复杂深奥的,而且不同层次有不同层次的气机的运行。脉也不仅是所理解的十二经和奇经八脉,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还会看到有一些内脉和其他层次的脉,所以现在不打算深入的来讲整个的脉气的运行。关于“独取寸口”刚才也讲了还有更多的方式可以采用,如果从佛家的角度来讲,眼、耳、鼻、舌、身、意,我们这些感官都可以用来对气进行测度,切脉的方式可以理解是用了触感。而如果独说触感的话,我们还可以不接触而触,或者隔衣而触,或者触肌
34、肤、触表皮,只要体察精微都可以对气团有一定的认识。不过来的比较实在和大家能够接受的还是切脉。大家一定要慢慢把思路打开,不要被固有的认识所局限,这样我们才能自由的发挥我们的想象和运用整个的意识去思考世界,不然我们无法理解气学在气的层次是如何运动变化的。就和翻滚的云气一样,蒸腾变化,莫之能以。现在西医在形的层次上不断研究深入,但是越研究越繁复,找不到一个统摄的方法。我们直接高屋建瓴的从气的层次来体会,慢慢大家就会知道其实所有的变化都来源于一个很简单的形式道理。“漏水下百刻”,所谓漏有沙漏、水漏,此处应该是水漏;刻是刻度,百刻表示一个时间,水不断地往下流,流到一定的时间是一刻,水下百刻就是一个时间的
35、表示方法。内经上也有很多关于“刻”的说法,一刻应该是三十分钟,一个时辰的四分之一。这里大家不要局限于经文,我今天不是想单独讲难经,而是想通过难经告诉大家气学的道理,只要知道了气学的道理,那不管解难经、内经就有一个努力的方向。我尽量把经文给大家串一下,但是很多不涉及到气学的细节、需要考证处,讲第一遍的时候就可以忽略,以后有机会可以再讲。2.2 二难二难曰:脉有尺寸,何谓也?然:尺寸者,脉之大要会也。从关至尺,是尺内,阴之所治也;从关至鱼际,是寸口内,阳之所治也。故分寸为尺,分尺为寸。故阴得尺内一寸,阳得寸内九分。尺寸终始,一寸九分,故曰尺寸也。这主要在讲尺寸开始分了,刚才讲过一条原则,任何气都是
36、可分的,我们人身之气也是不断可分的,寸口这一块当然也是可分的。既然要评测那就要进行分析,这就涉及到各个部分,本着所有气是相互融合、相互感应、可分这三条原则,我们可以对寸口进行分,并且可以凭寸口感应全身之气,这也就是关键所在。寸口中间叫做关,就像我们的地平线一样,地上是寸,地下是尺,尺寸中间是关。尺内就是所说的阴之所治,寸内就是阳之所治。古人经常用阴阳混淆视听,因为古人的理解是建立在阴阳的基础上的,但是我们没有阴阳的基础,所以一听阴阳往往很糊涂,古人一般把表作为阳,里作为阴;阳气作为阳,阴气作为阴;上作为阳,下作为阴;热作为阳,冷作为阴,古人可以随处把阴阳作为代词来表示阴阳的状态,所以我们不要只
37、理解表面而对背后的含义不了解。这里所说的“阴之所治”就是内部之所治,人分表里嘛,就是里之所治,不能说是寒之所治或其他的阴之属性的所治,只代表里之所治。从关至鱼际是寸口内,就是外之所治, 这里的阴阳是内外表里的意思。“故分寸为尺,分尺为寸。故阴得尺内一寸,阳得寸内九分。尺寸终始,一寸九分,故曰尺寸也。”这里可能是把一寸当成一尺来看,一分当成一寸来看,这样来解释尺和寸的意思吧,这一处无助于理解气学,只是一个由来,没有必要作详细的解释,如果想了解可以看一下训诂或者更好的考证。为什么寸是表尺是里呢?很简单,越到末梢、越接近于表的地方阳气越足嘛,越往身体中心部位走得越接近于里,寸在外而尺在内,所以一个治
38、表一个治里,这样就把寸口这团气分成表里了,因为有感应存在,所以反应人身的表里。今晚的课可以说不是在正解难经,而是从气学的角度来讲难经,前面提到的八点原则大家都要仔细思考。“阴之所治”的“治”是管辖、反映的意思,“阴之所治”指里气管辖的范围;“阳之所治”指表管辖的范围或表的体现范围,“治”在这里不能解释为“治理”。古人用词很含糊,而且气是不定的,只是很抽象的指示到某一个意向而不是把事情说明白。就像工笔画和写意派一样,写意是把神气体现出来就可以了,不在乎形体是如何表现的,中国的古代文字也一样,言简而意赅,意味深长!因为翻来覆去就是想把背后的东西指示给读者,而不是全盘托出来,所以说中国的古文非常有深
39、蕴。难经上卷的确很抽象,并不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我尽量给大家作一些形象解释吧!2.3 三难三难曰:脉有太过,有不及,有阴阳相乘,有覆有溢,有关有格,何谓也?然:关之前者,阳之动也,脉当见九分而浮。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上鱼为溢,为外关内格,此阴乘之脉也。关之后者,阴之动也,脉当见一寸而沉。过者,法曰太过;减者,法曰不及。遂入尺为覆,为内关外格,此阳乘之脉也。故曰覆溢。是其真脏之脉,人不病而死也:第三难开始反映这一团气的状态。这处的文字很绕口, 在理解上有些困难,我先给大家简单捋一下再详细陈述意思。取位寸口就相当于取了一团气,人身取了一团气作为化验的一个标准,然后分出了寸关尺,量出了
40、各个部位以感应人身是何种气,然后现在是开始体会寸关尺上的特点了。上来就说有太过和不及,气盛则太过气弱则不及,都在寸口动脉中体现了,所谓“阴阳相乘”嘛!所说的阴阳无非就是尺上和寸上的较量,因为一个是里气一个是表气,一个是阴气一个是阳气。“有覆有溢,有关有格”,“覆”是覆盖的意思“溢”就是流溢出来,侵占到对方的领地,“覆”是从上到下,“溢”是从下到上。“有关有格”关格产生了冲突,如何理解再继续向下看。“关之前者,阳之动也”关之前是寸,卫气(表气)行于表,动能强的气有防御卫外的功能,这种气更体现在表气上,所以说关之前者是寸,是阳之所治,阳之动也。“脉当见九分而浮”指寸口气应当是浮,“九分”是讲一个表
41、示距离的概念(这里没有祥加考证)可以理解为八分饱的程度,人应该八分饱,吃多了就过了,没吃八分饱叫不及;也可以理解为向鱼际方向走,上了鱼际就太过了,离鱼际很远气很弱就是不及,这是大家对寸脉的体会。摸过很多病人的脉直接上了鱼际,但有时候并不是完全的过,而是阳气浮于表,收摄不回来上了鱼际,大家不要死板的认为上了鱼际就是阳气充盛。“遂上鱼为溢”从寸往上,到鱼际以上叫做“溢”,古人用词很讲究,这里不说“过”、“强”,而说“溢”,因为气团是流溢的,象水流一样水满了溢到河岸上来。古人还喜欢用“濡”,濡腠理、濡分肉,“濡”当湿润讲,气慢慢的濡化湿润腠理、分肉,下面会接触到这个词。所以古人是从气的层面考虑用词的
42、,而不是从物质这个生硬的角度出发。“为外关内格,此阴乘之脉也”这里有些争议,前面提到关之前者为动,遂上鱼际为溢,阳气上了鱼际,这里又说阴乘之脉,显然是指尺脉的脉象侵入了阳分,这里就不好理解了,我持保留态度。“关格”就是阴阳格拒,但这里并没有表现出阴阳格拒的架势,可能有另一种解释。“关以后者,阴之动也”说的是尺脉,“脉当见一寸而沉”,寸脉当见九分,尺脉当见一寸,所以说“一寸而沉”,一寸以后就没有脉了,感觉不到脉的跳动,一寸之外还有脉还能感觉到跳动就叫太过,如果一寸不足就是尺脉不及,整个的气机弱。“遂入尺为覆,为内关外格,此阳乘之脉也。故曰覆溢。”按本意来讲,“溢”就是阴气上了鱼际,阴乘;阳气向下
43、走覆了尺脉叫阳乘,这里也有些问题。下文马上又说“是其真脏之脉,人不病而死也”,这里和“关格”处都没有完全解释清楚,可能包含更多的隐文或者当时作者有出于自身的考虑。第三难想要说的道理很简单,就是想表达尺寸这团气上部下部相乘相衰的道理,但“覆”和“溢”包括“关格”并没有解释清楚。乘者复衰或者说乘者亦衰,这样来把握阴阳相乘之理。难经这部经典存在一定争议,从气学角度来讲,难经是对内经的解释和发挥,可以作为内经的笔记,下面就要涉及到很多关于内经的条文,作为对内经条文的回答和引申,但会发现很多引申莫名其妙,有些从气学中医角度来讲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而且难经有其语言习惯和用词方法,所谓解经不会按照经义本身的
44、行文方式来讲,但是要按照气学的原则来讲。难经前三十一难都比较抽象,如果不踏实的看经文和深刻地理解可能不会有很深的印象。2.4 四难四难曰:脉有阴阳之法,何谓也?然: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也其脉在中。浮者阳也,沉者阴也,故曰阴阳也。心肺俱浮,何以别之?然: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肺也。肾肝俱沉,何以别之?然:牢而长者肝也,按之濡,举指来实者肾也。脾者中州,故其脉在中。是阴阳之法也。脉有一阴一阳,一阴二阳,一阴三阳;有一阳一阴,一阳二阴,一阳三阴。如此之言,寸口有六脉俱动邪?然:此言者,非有六脉俱动也,谓浮、沉、长、短、滑、涩也。浮者阳也,滑者阳也,长者阳也;沉者阴也,短者阴也,涩者
45、阴也。所谓一阴一阳者,谓脉来沉而滑也,一阴二阳者,谓脉来沉滑而长也,一阴三阳者,谓脉来浮滑而长,时一沉也;所谓一阳一阴者,谓脉来浮而涩也;一阳二阴者,谓脉来长而沉涩也;一阳三阴者,谓脉来沉涩而短,时一浮也。各以其经所在,名病顺逆也。“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前面提到气团的吐纳,吐故纳新一部分通过呼吸来完成,所以这里用“呼”和“吸”来表示吐和纳。凡是一团气完成吐纳功能的分成两部分,一个是吐,心和肺完成吐的功能,肝和肾完成纳的功能,但是大家注意,绝不是“呼”是心肺,“吸”是肝肾,这里用呼吸来代替吐纳。任何一个气团不可能只纳不吐,也不可能只吐不纳,在吐纳的过程中完成新陈代谢。内经上说“心布于表,肾
46、布于里”以心肾来对待,来表示二者立极,一个立的是表极,一个立的是里极;一个立的是吐极,一个立的是纳极,就像任何人身有男女一样,男主外,女主内,分清浊。“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这里也是有争议的,肝肾同源,从形式上言肝肾主纳,但从功用上言肝吐,肺纳,这里涉及到了五脏吐纳、体用的关系。从体上来讲肝肾是纳,心肺是吐;而从用来讲心肝是吐,肺肾是纳。这里我们就必须引入体用的概念,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两个人,一个在楼下一个在楼上,楼下的人望着楼上的人,楼下的人望着楼下的人,那么哪个是体哪个是用?哪个是吐哪个是纳?楼下的人位置低,“体”是低的,叫纳(把吐纳理解成高低)但他要看着上面的人,向往往上
47、看嘛,是抬头的,抬头是“用”;同理,上面的人位置是高的,但是俯着的,头是往下看的,这一点对于理解五脏生成和五脏体用的关系至关重要。这也就是“性”和“情”的关系,本性处下,而其情向上;上面的人则是其性处上,其情在下。心肾好理解,这里单说肝肺,肝体在下,其用在上,它往上走嘛!肺其体在上,其用在下,它往下行,处高原之上而往下行,处高原之上肯定就是“吐”,往下行就是“纳”,体用的吐纳。心肾就不用详细说了,肾其体其用都是纳,心其体其用都是吐。用四时来理解少阴少阳和老阴老阳:少阴少阳是肝肺,老阴老阳是心肾,用刚才楼上楼下的小孩互相对视的例子最容易理解体用的概念。肝体阴而用阳,体柔而用刚;肺也一样,体阳而用
48、阴,体刚而用柔。所以说任何事情都有性情,我们讲过任何一团气都有感受,有感受就有性情,有性情就有体用,有体用就有动静,所有东西都是内在联系的,不可分割的。下面有对心肺浮沉的讲解,关于煮熟了又浮,没煮熟又沉,就是想说明白体用的关系。当然心肾之间有真阴真阳,又是另外一个层次的表现了。大家要明白任何气团当中都是多层组合的,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易经),任何一团阳气中都有阴气,任何一团阴气中都有阳气,阴阳是融合的,不可能重阳,也不可能重阴,出现重阳重阴可以说是刹那型的,几乎不可能或者说只是相对性的。举个最简单例子,男中要有女,女中要有男,男男女女组成了整个社会,兵只是暂时的,里面也有文艺兵嘛!所以这里的“
49、呼”、“吸”不要理解成真正的呼吸,而要理解成吐纳,这里说的呼吸心肺和肝肾是从体上来讲的没从用上讲,我们补上用来理解。“脾受谷味也,其脉在中”就是说脾胃斡旋在中,就像灵枢营卫生会上说的“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沤”就是发酵)脾升清,胃降浊,脾胃斡旋升降,因为有吐纳就会有升降。升降在中可以看作和事佬,像戊和己就是和事佬,在中间起调和的作用,甘草就是这样,起到调和诸药、缓和诸药、解百毒的作用。“其脉在中”,脾胃既然起到调和的作用,那么在脉中肯定是发挥作用的,“其脉在中”其实不是脉字而是中字,可以说“脾受谷味也,其气中也”,这里只是随上文“脉有阴阳之法”的“脉”,所以说“其脉在中”。脾胃之
50、中气在脉中流行,既不是呼也不是吸,是呼吸的斡旋。平常说这人脾气很好,遇什么事也不发脾气,和每个人处的都很和善,这里就可以看出古人用词的讲究,“脾气”就是“脾”气。“脾”气好那么气中和,浑和,不过激,不过阳也不过阴,不过刚也不过柔处中道,有升有降能够斡旋,所以说这人“脾气”好。另外说这人胆子好,胆子大,什么事都敢干;这人胆小如鼠,说这些话已成为语言习惯,其实包含了中医道理。内经讲:“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胆者,中正之官”,是肝气精华所化,为肝所包裹,处在人身体比较中间的位置分泌胆汁。“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并不是说胆是司令员,所有人都得听它的,并不是这个意思,而是指十一藏的气机都要胆来盖章,
51、付诸于行动。心是大主,想做这件事情,发布命令十一藏都答应了,这时候需要胆来盖章。胆气不足那人就没有决断力,想做而不敢做,犹犹豫豫,只有胆气足的人才可以当机立断,果敢执行。所以说“凡十一藏,取决于胆也”,“胆者,中正之官”。胆就是炮仗鸟,里面装满了火药,外面打火机靠这个炮仗鸟啪把这件事做成,也就是道家讲的天罡之气,在人身上讲这点天罡之气在胆中存在一部分,所以说古人的言语都是有继承的。“脾受谷味也”,“谷味”是五谷调和之味,入于脾由脾的升清作用输布于全身,濡养肌肉四末,“其气在中也”,没有卫气没有脾气,如果真脏脉现,那人就气机不调,离大病不远了。“浮者阳也,沉者阴也,故曰阴阳也。”刚才说了这一团气
52、升降开合四个字,气升上来之后就浮于表,降下去就沉于里了,所以说“浮”是阳气上蒸的一种状态,“沉”是整个气机下降的一种状态,这里说的阴阳就是想讲明升降开合气机之后的表现层次。为什么没有把“浮沉”作为气团内部运行的机理呢?因为浮沉是状态是结果,不是气机,气蒸腾向上而变成浮,气沉郁下降而变成沉;开合也一样,气开于表就浮出来了,气闭于里就沉进去了。这里一定要想象有一个气团,里面有两股气在不断的升降开合,从而产生了沉浮,你沉我浮,这就是整个的阴阳气机变化的道理和表现形式。大家可以体会一下气开于表,人吸气的时候气怎么运动?大家吸一口气看气作什么运动,是不是感觉气往上提?我们平常会说提提气,精神精神,这就是
53、吸一口气,一下气提起来了,明显气机是升的运动;垂头丧气、哀叹一声,气就沉下去了。很简单的道理:人高兴气在表,不高兴气往下沉,像我们日常生活中说的看你弯腰塌背、垂头丧气的,一点精神打不起来,气都去哪了?都沉下去了。所以说气由人的情致和呼吸、运动所调节,一高兴、一运动、一吸气马上就提上来了,腹肌一收,胸脯一下就鼓起来了,这时人就感觉很舒服。这是升降,开闭也很好理解,举个例子:喝一碗热面汤之后很快出汗,什么是出汗呢?人所有的毛窍都开开了,汗液往外排,如果是冬天,那一团蒸气往外蒸腾,连额头上都浸出汗珠,头发都湿了,头发中的热气往上蒸发,这就可以说气开了;气正开着呢,为风寒之气所击,所有毛窍为抵御外寒的
54、侵蚀迅速关闭,汗一下就止住了,浑身鸡皮疙瘩起来了,只打冷战,汗也不出了,毛窍也不开了,人缩成一团了,这叫气闭。气闭是主动防御,如果防御不及时为寒气所击,寒气藏于腠理,那这时的闭就是病理上的关闭了,气闭在表,里面蒸蒸然发热,这就是人感冒发烧的病机所在。人气开合升降、吐故纳新,里气为寒气所闭出不来所以化热,人的体温马上就升上来了,对治之法就是“气闭者开之,气开者收之”。人的气开合有度、升降有节,人才会四气调和、百病不生,如果气机的一处环节出现问题,人就马上得病。比如大小便失禁或者腹泻,这就是下部的气开而不闭,人二阴一般情况下是闭的,排泄的时候要开,开合不利就导致气机错乱,下面闭不起来,腹中的气就升
55、不上来,也就是俗话说的“好汉架不住三泡稀”,拉了三泡稀后,下面的气开得很敞都漏了,哪还有气升上来呢?气升不上来就开不了,开不了人就没有办法做事,气升上来再开开才会肌肉精神都有劲,事情才可以做。下面气泄了,升不上来,就无气可开,人就四肢乏力,精神困倦,什么事也做不了了。同理,下面气闭上了也不行,比如承气汤证,阳明腑实腹中有燥屎,解不下大便,气要开合有度,升降有节,如果气闭而不开,那该降的气降不下来,该收的气收不回来,里面气闭住了,要开开之后才能再闭,无开则无闭,要闭的气闭不上,人就寻衣摸床弃衣而走,狂妄谵语,出现了一些精神上的问题,有阳明燥屎在里嘛!所以说开合要有度,升降要有节,大家临床治病的时
56、候不要见虚就补,见实就泄,一定要认清升降开合四气哪出了问题,然后引而调之。比如气闭在里,下之则闭气开,之后气才能收摄回来,升降开合四气才能周转运行;如果是泄那要收,当然首先要明白泄的原因,是有邪客之还是本身有寒或者里虚。看病第一点要认清整个气团的状态和里面升降开合四气的不调是哪出了问题,然后引而治之,这就是气学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关于气的升降开合、沉浮下面再举个例子,比如气升得太快太猛,使人薄厥就是昏倒:儿子没考上大学,还在外面交上了黑社会,老爹一生气,气直接顶到脑门子上了,脸色涨得通红,脑溢血一病不起,这就是气升而不降,升得过于急速,所有气蒸腾向上,径直的就顶出脑溢血了;所以说该降的气要降,
57、该升的气要升,而很多愁苦烦闷的人气升不起来,都降下去了,胸中无气,说话说不了,唱歌唱不动。“新学大使”朋友刚才问冬天易发忧郁症的原因是什么,咱们前面提到一条理论叫气气相感,所有气都是相互感应的,它悲伤我也跟着悲伤,它高兴我也跟着高兴,都是互相影响的。那么四时是不是也是一团气呢?春夏秋冬也是一团气也有升降开合:春天气升,夏天气开,秋天气降,冬天气合,和人身是一模一样的,只不过有时空的问题。根据气气相感的理论,秋天气降,冬天气合,感应到人身上,人身之气也会相应的配合而降、合,因为人生活在四时之中,四时对人影响非常巨大,所以秋、冬二季人身之气也是肃降、合。为什么人喜欢悲秋呢?看到秋天的落叶,凉风一发
58、,人开始悲秋,没有悲春的,气气相感的道理即在此。所谓的抑郁无非是气闭了气降了,闭就是合,什么是抑郁呢?什么事都闷者,不爱跟人沟通、交流,抑郁症的人没有几个多气的,抑郁发展到极致就是“癫”,(“狂”是太升、太开,有癫狂一词)抑郁是“癫”的早期表现形式,抑郁症又叫自闭症,闭就是气闭,气当然不愿意和别人沟通了,气都降下去了,有时候唉声叹气的。因为现在社会生活压力大,方方面面的不尽如人意,人生的选择有时候不由自己控制,再加上社会大变当中人无所适从,失去了前途和目标,没有希望,没有奔头,气就升不上来,人就高兴不了,气就无从开,不做事气就开不了,慢慢的气不升也不开了,反而都去下降、闭合,也就不愿意接触人,得了忧郁症。到了冬天气合了,忧郁症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水環境調查方法》课件
- 2020年安徽省中考英语试卷及答案解析
- 小学一年级20以内加减法试题口算速算练习题
- 《护士礼仪行为规范》课件
- 《物业服务内涵》课件
- 银铜合金焊接知识点
- 地产建筑行业技术工作总结
- 会计行业会计人员培训总结
- 精神科护士的综合总结
- 零售业务员工作总结
- 鹬蚌相争 完整版课件
- 钢结构安装旁站监理记录表(参考表)多篇
- 医院员工离职移交表
-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准(2022年-2023年)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古代小说戏曲专题》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1340)
- 2019年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达标检测卷含答案(新版)
- 2018中国美业发展经济共享峰会方案-41P
- 资产负债表、业务活动表(民非)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单词表(按单元排序)全册(附音标和解释)
- 铝合金铸件成本核算
- 锅炉超温超压考核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