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还书诫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趾援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之曰:“吾欲汝曹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申父母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 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
2、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效伯高不得,数郡毕至。失。父丧致客,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 辄切齿将下车,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选自后汉书(注)马援:东汉大将。这是马援率兵远征期间写给两个侄儿在今越南北部。汝曹:你等,的书信。通:交往。交趾:汉郡,尔辈。施衿结缡:衿:佩带。缡:佩巾。古时礼俗,女子出嫁,母亲把佩巾、带子结在女儿身上,为其整衣。择:败坏。鹄:天鹅。鹜:野鸭。本句比喻相差不远。下车:指新官到任。切齿:表示痛恨。 105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
3、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俭以养德 不以物喜 B非宁静无以致远 错落有致 C年与时驰 心驰神往 D不愿汝曹效也 以儆效尤 106对以下语句的翻译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方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到达远处。 理解:作者叮嘱儿子要不受世俗的影响,坚定自己的志向,实现远大抱负。这是换了一个话题来告诫儿子。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翻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残。 理解:从反面论述,强调勤学刻苦,不能荒废学业,暗含惜时之意。 C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翻译:就像女儿在出嫁前,父
4、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不 要忘记啊!理解:把对侄子的叮咛与女儿出嫁时的嘱托相比,恳切之至,饱含长辈对晚辈的深情关怀和殷殷期待。 107(甲)(乙)两文作者在做人方面对后代分别有怎样的劝诫?请写出一句在个人修养方面父母对你提出过的劝诫语。 【答案】105D 106A 107示例:甲文作者告诫后人要宁静淡泊,生活节俭,忌怠惰险躁。乙文作者告诫后人要敦厚谨慎,谦虚节俭、廉洁,不可妄议他人。(第1问甲乙两文各答出两点即可,第2问是“个人修养”方面的劝诫语即可。)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二)(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 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
5、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 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天地赋命,生必有死。自古贤(乙)告俨、俟、份、佚、佟圣,谁能独免?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 良独内愧。僶俛才拙,与物多忤。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将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生、伍举,班荆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
6、,家人无怨色。至于没齿。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十同财“”尚之。汝仰止,景行虽不能尔,至心诗曰:行止。高山其慎哉,吾复何言! (陶渊明与子俨等疏节选) (注)俨、俟、份、佚、佟:陶渊明的五个儿子。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是在晋宋易代之际所作的一封家信。大约在宋永初二年(421年)诗人五十三岁时,他所患痁疾曾一度加剧。重病中他自恐来日无多,便怀着生死由命的达观态度,给几个儿子留下了这封带有遗嘱性mnf):勉力。辞世:指弃官隐居。大分:质的家信。僶俛(自然的分限,指寿命。班荆:在地上铺荆草,席地而坐。同财:共同使用财产,指没有分家。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景行:比喻光明磊落的品质。至心:至诚之心。 8
7、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夫君子之行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每以家弊 (4)至心尚之 90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亲旧不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静以修身 以其境过清 C汝其慎哉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D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91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 汝 辈 稚 小 家 贫 每 役 柴 水 之 劳 何 时 可 免? 9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僶俛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良独内愧。 93联系(乙)文全文思考,陶渊明在书信中列举鲍叔、管仲等六人的事例,有什么用意? 【答案
8、】89(1)操守,品德 (2)消失,逝去 (3)贫困 (4)尊崇,崇尚 90D 91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 92如果不恬静寡欲,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集中精力排除外来干扰,就无法实现远大目标。 (我)勉力弃官隐居,使你们年幼就受饥寒之苦自己心里很惭愧。 93希望兄弟五人能够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徳,同心同德,团结友爱。(意近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三)(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家,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
9、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0、。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46与“以中有足乐者”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B不以修身千里称也 静以DC 自康乐以臣卑鄙来 不以47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益慕圣贤之道 受益匪浅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得患失 C非宁静无以致远 无从致书以观 D主人日再食 一食或尽栗一石 48翻译文中三处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做出进一步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翻译:我站在他的
11、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理解:宋濂能成为大学问家,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善于请教,而且请教时非常的恭敬。 B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翻译:过分放纵自己就不能振奋精神,偏激浮躁就不能陶 冶性情。理解:阐释了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修身养性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C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翻译:当我跟随老师学习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寒风凛冽,积雪有几尺深,脚上皮肤冻裂却不知道。 理解:写出宋濂成年之后艰难的求学之路,天气恶劣,长途跋涉,道路险阻,困难重重。 49
12、论语学而中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教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请结合甲乙两文从治学或修身的角度谈谈对此的理解。 【答案】46C 47B 48B 49孔子的意思是君子不要求衣食住行方面的舒适,要勤勉做事、谨慎讲话,到有道的那里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大意对即可)甲文中宋濂不与同宿舍学生攀比衣着饮食,而在读书中找到了自己的快乐(治学角度)。乙文中诸葛亮告诫儿子淡泊明志,不放纵怠慢、不轻率浮躁而要励精图治、修养自己的品格(修身)他们都是孔子所谓不追求外在物质,注重以实际行动提升自己能力或品格的君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四)(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13、,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吾少受先君之教,能言之年,便召以典文。年九岁,便诲以诗书。然尚犹无乡人之称,无清异之名。今之职位,谬恩之加耳,非吾力所能致也。恭为德首,慎为行基。愿汝等言则忠信,行则笃敬,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室,思而后动。 (羊枯诫子书) 1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共两处) 无 口 许 人 以 财 无 传 不 经 之 谈 无 听 毁 誉 之 语。 14解释下列句了中加点的
14、词。 _ 躁则不能治性险_ 非再力所能致也_ 愿汝等言则忠信_ 闻人之过15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B C闻人之能言之大君子之行年过D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16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7甲乙两文从学习和做人两方面对子女进行劝诚。你从中得到哪些学习、做人方面的启示? 【答案】13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 14 (4(2)轻薄1)达到)诚信)(3( 听到15D 16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明确志向就无法成就学业。(或使学业有成) 17学习上,要明确志向,珍惜时间,刻苦努力。做人上,要诚信忠厚,不以讹传讹
15、,不妄议他人。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来信均悉,兹再汇汝日本洋五百元。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己告罄?汝苟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汝不应若是耳。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且汝亦尝读孟子乎?
16、大有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吾儿恃有汝父庇荫,固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稿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也。(选文有改动) 张之洞复儿子书 94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非宁静无以致远 (2)险躁则不能冶性 (3)固不需此 (4)特汝不应若是耳 95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 96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
17、。 (1)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 97认真阅读甲、乙两篇文章,试简要分析两位父亲写给孩子的家书,他们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答案】94(1)实现远大目标(2)偏激浮躁 (3)本来(4)这样、这 95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 96(1)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2)即使每天用掉一百金,按财力我也完全可以供你。 97诫子书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张之洞在复儿子书中劝诫儿子要生活节俭,刻苦求学。 (六)阅读下面(甲) (乙)两文,完
18、成后面小题(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 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 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李应升诫子书 祸,自分一死,以报朝廷,不复与汝相见,故书数言以吾直言贾 ,即吾不死之年也。告汝。汝长成之日,佩为韦弦汝生长官舍,祖父母拱璧视汝,内外亲戚,以贵公子待汝。衣鲜食甘,嗔喜任意,娇养既惯,不肯服布旧之衣,不肯食粗粝之食。若 长而弗改,必至穷饿。此宜俭以惜福,一也。 汝少所习见游宦赫奕,未见吾童生秀才时,低眉下人,及祖父母艰难支持之日也;又未见吾囚服被逮
19、,及狱中幽囚痛楚之状也。汝不人不可上,势不可凌。此宜谦以全身,!尝胆以思,岂复有人心者哉 二也。祖父母爱汝,汝狎而忘敬,汝母训汝,汝傲而弗亲。今吾不测汝 代吾为子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至于汝母,更倚何人?汝若不孝, 神明殛之矣。此宜孝以事亲,三也。注释:贾:招致。韦弦:韦,熟牛皮;弦,弓弦。成语有“韦 弦之佩”,意为用来警戒自己的有益的规劝。72 )下面各项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不可夺志君子之行夫/匹夫B 祖父母艰难支持之日也/及将复何及C /非淡泊无以明志匹夫不可夺志D 此宜孝以事亲汝傲而弗亲/73 解释加点词语解释_ )险躁则不能冶性(_ )不孝(汝若74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非淡泊无
20、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此宜俭以惜福,一也。 75请用“/”给文中划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体 祖 父 母 之 心 乎 不 测 汝代 吾 为 子可 不 仰 今吾 76(甲)(乙)两文在告诫儿子时,有相同之处,即都告诫儿子应当_此外,(乙)文作者还告诫儿子应当,_。 、 【答案】72C 73 轻薄如果74(1)不能淡泊自守就不能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2)这样就应该用节俭来珍惜眼前的幸福,这是第一点。 75今吾不测 / 汝代吾为子 / 可不仰体祖父母之心乎 76 孝顺孝敬/节俭恭顺、谦恭/ (七)阅读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完成后面小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
21、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
2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4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_ (1)人不知而不愠_ (2)学而不思则罔_ 性3)险躁则不能治(_ 才4)非学无以广(47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亦君子乎/夫君子之行 B吾日三省吾身/意与日去 C博学而笃志/非淡泊无以明志
23、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非志无以成学 4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9_”,提出做到“论语十二章两文都谈到了学习方法。_”,就可以做老师了。诸葛亮就可以使自己心情愉悦;做到“_”字上多下功夫,做 中主张做学问应该在“诫子书在 好这一点才能实现远大目标。(请用原文词句回答) 【答案】46 (4(2)迷惑1()生气、恼怒)修养)增3( 长47B 48(1)示例: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2)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 远大目标。49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静 (八)阅读下面
24、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周公诫子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者,贵;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人众兵强,守以畏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
25、、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 纣是也。可不慎欤?”:,威严。哲威低下。畏(注释)恭:肃敬,谦逊有礼.尊盛:位高势盛.卑:同 ,遵从.明智,聪明.由:奉行 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本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6_ 是_;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答案】 )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拥有这些品德。( 1 5 (如果)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2)到那时再悔
26、也来不及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去。 了。 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6 要立德、修身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5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日:时间。去:消逝,逝去。贵:地位显要。” 6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周公诫子一文的观点是“子勿以鲁国骄士”,也就是要儿子做到礼贤下士,不要因
27、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点睛】 译文 甲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乙文,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尺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人 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
28、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可是洗一次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即使这样)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品行高尚仍常怀恭敬之心的人,必享荣耀;封地辽阔,物产丰富,仍能保持勤俭的人,他的生活必定安定;官职位高势盛,仍然保持谦卑的人,是真正高贵的人;人口众多、军队强大,仍能常怀敬畏之心,防备外患的人,必是胜利的人;自身聪慧、明智但仍觉得自己愚笨的人,是富有哲思的人;见闻广博,记忆力强,但仍觉得自己见识浅陋的人,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奉行尊崇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
29、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你)能不慎重吗尿 (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言家事甲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乙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5解释下列加点词。 (1)悉仰于官_ (2)非学无以广才_ (3)
30、及卒,如其所言_ (4)非宁静无以致远_ 36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3处) 若 臣 死 之 日 不 使 内 有 余 帛 外 有 赢 财 以 负 陛 下 3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8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让诸葛亮定格为智慧的化身。从甲乙两文看,诸葛亮的“智慧”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35 (1)全,都 (2)扩充、增长 (3)死 (4)达到,实现 36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37 (1)依靠摒除杂念和干扰来修养身心,依靠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不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集
31、中精神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 38 有清廉的智慧:高风亮节,不谋私利。从言家事中看出,身为蜀国丞相,他却只靠俸禄为生,不以权势谋私利;有教育的智慧:“子弟衣食,自有余饶”,可见诸葛亮不为下一代积累物质财富,却对下一代谆谆教诲,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教导子女要宁静致远,淡泊明志,才能增长自己的才干;有学习的智慧:“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深谋远虑,也是日积月累的学习而达到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增长自己的才干,只有带着心志才能获得学习的果效。 【解析】 3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
32、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广”在这里是一个动词,意思是“增长”;“及卒,如其所言”的意思是“到了他死的时候,果真像他所说的那样”,“卒”的意思是“死”。 36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我死的时候,不会出现那种有多余的绸布,多余的钱财这样的状况来辜负陛下。可以根据句意进行停顿。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
33、,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37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静”“明”“致”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38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得出答案。甲文主要是诸葛亮向后主表明心志,从“若臣死之日,不使
34、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可以看出,他一心为国,没有私心,具有清正廉洁的智慧。乙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信,从“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句子可以看出,他具有教育的智慧。 甲:选自三国志 作者:陈寿 年代:西晋 乙:选自诸葛亮集 作者:诸葛亮 年代:三国 参考译文: 甲:先前,诸葛亮自己向后主表明说:“成都有桑树八百株,有不是很肥沃的田十五顷,儿子兄弟的穿衣吃饭,他们都会有盈余。而我在外当官,没有其他的花费,全靠公家的俸禄过不会出现那种有多余的绸如果我死的时候,没有做其他的兼职营生来增加自己的收入。活,布,多余的钱财这样的状况来辜负陛下。”到了他死的时候,果真像他所说的那样。 乙:君子的行为操守,
35、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
36、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禨。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 (注)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荆:楚国的别称。禨:迷信鬼神和灾祥。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年与时驰 淫慢则不能励精 孙叔敖疾 王数封我矣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1
37、“孙叔敖之知”表现在哪两件事上? 12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至今不失”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13读了这两篇文章,你各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案】 9 消失,逝去 振奋,振作 生病(或生重病) 多次(或屡次) 10 孙叔敖的智慧,在于知道(懂得、明白)不把世俗利益看作利益(不把一般人认为好的看成是好的)。 最终就像枯枝败叶那样,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 11 “孙叔敖之知”表现在两个方面:楚王多次封赏他,他却不受;让儿子不受利地,而“请寝之丘”。 12 因为“荆人畏鬼,而越人信 ”,选择地名不吉的封地就不会被楚人越人惦记抢夺。(或:此其
38、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 。) 13 甲文:让我们明白了:做人不可贪心不足(或:做事要有远见;吃亏是福;别人看不上的东西才能长久保有等)。乙文: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了后悔。 【解析】 9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推断词语的意思。句意:年年岁岁时日飞驰,意志也随光阴一日日逝去。驰:消失,逝去。句意:沉迷滞迟就不能励精求进。励:振奋,振作。 句意:孙叔敖病了。疾:生病。句意:大王多次赐给我土地。数:多次。 10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
39、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第一个“知”:通“智”,智慧;第二个“知”:知道。“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11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分析文章主旨的能力。阅读全文,了解内容,抓住关键语句“王数封我矣,
40、吾不受也”“可长有者,其唯此也”来思考,可知“孙叔敖之知”表现在“楚王多次封赏他,他却不受”和“让儿子不受利地,而请寝之丘”两个方面。 12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了解全文所写内容,抓住“荆人畏鬼,越人信禨”等关键语句,从“选择地名不吉的封地就不会被楚人越人惦记抢夺”方面回答即可。 13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感悟的能力。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个性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通晓文意的基础上,围绕文中的一个句子或整篇文章来谈自己受到的启发即可。(甲)阅读两文,了解内容,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年与时驰,意与日去”中得出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终止设计合同范本
- 内蒙古2025年中国烟草总公司内蒙古公司应届生招聘20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LSD1-EGFR-IN-1-生命科学试剂-MCE
- 特种作业题库-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物料提升机)
- 中央2025年中国残联直属单位招聘2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科技行业中的职场女性心理调适报告
- 科技发展下的网络安全法律挑战
- 2025河北石家庄市国有企业招聘2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科技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规划指南
- 科技引领下的有机农业发展
- 项目边坡护坡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2023年全国各省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总及解析
- 四年级上册音乐《杨柳青》课件PPT
- 安徽省庐阳区小升初语文试卷含答案
- 全国2017年4月自考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试题及答案
- 东乡族学习课件
-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2》优质教案
- GB/T 9846-2015普通胶合板
- GB/T 32348.1-2015工业和商业用电阻式伴热系统第1部分:通用和试验要求
- 英国文学8.2讲解Sonnet18
- GB/T 13470-1992通风机系统经济运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