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47551_第1页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47551_第2页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47551_第3页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47551_第4页
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出4755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八章尿的生成和排岀排泄机体将代谢的终产物和进入体内的异物以及过剩的物质,经血液循环有相应的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1、呼吸器官:2、消化器官:排泄的途径CO?、水、挥发性物质;唾液腺排出铅、汞,消化管排出胆色素和无机盐;3、皮肤:水、无机盐、尿素、尿酸;4、肾:通过尿生成排出代谢终产物和过剩的物质;内分泌 器官:促红素、肾素;第一节 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一、肾的功能解剖(一)、肾单位和集合管肾小球 毛细血管团肾小体肾小囊近曲小管肾单位近球小管髓袢降支粗段 降支细段髓袢肾小管 髓袢细段升支细段髓袢升支粗段远球小管远曲小管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的结构及特点比较位分布数量肾小球体积血管口径出球小动脉分

2、支外皮质层和中皮质层多,占 85%90% 体积小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内皮质层少,占 10%15% 体积大差异甚小分布在皮质部分的肾小管周围不仅分布在邻近的近曲或远曲小管;形成直小血管 髓袢 球旁器短,只达外髓质层 有,肾素含量多还长,深入到内髓质层 几乎无集合管集合管并不包括在肾单位中, 但其功能与肾单位密切 相关,对浓缩尿和稀释尿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许多肾单位的远曲小管都汇集于一条集合管。许多集合管汇合于肾。1、 球旁细胞:是入球小动脉中层的肌上皮样细胞,细胞内含分泌颗 粒,分泌颗粒中含肾素(renin)。2、致密斑:位于远曲小管起始部,贴近入球小动脉的上皮细胞变为 高柱状3、球外系膜细胞

3、: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之间的一群细胞,具 有吞噬功能。二、肾脏血液循环的特点(一)、血流量大,主要分布在皮质皮质:外髓:内髓 二1.00 : 0.25 : 0.06(二)、两套毛细血管网的血压差异大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高-利于滤过; 肾小管毛细血管网低t利于重吸收肾的神经支配:交感神经:胸12至腰2脊髓节段-腹腔神经丛-肾动脉、肾小 管、球旁细胞-NE -调节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管的 重吸收、肾素释放。肾的血液供应:腹主动脉肾动脉叶间动脉弓形动脉小叶间动脉 入球小动脉-肾小球毛细血管网-出球小动脉-肾小管毛细 血管网小叶间静脉弓形静脉叶间静脉肾静脉二、肾血流量的调节1、自身调节:在全身

4、动脉血压由2.7kPa(20mmHg逐渐提高到10.7kPa (80mmHg)的过程中,肾血流量随血压的升高而增加;当动脉血压在10.7- 24.0kP范围变动时,肾血流量却保持稳定;动脉血压进一步升高,肾血流量又随之增加。尿液形成的三个步骤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在有效滤过压的驱 动下,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物质经滤过膜进入肾小囊形成原 尿的过程。肾小球滤过率(GFR ):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原尿量 正常人安静时约为125ml/min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于每分钟的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5、正常值为19%一、滤过膜及其通透性肾小球的滤过膜包括三层: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 基膜层 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层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 压+肾小囊内压)三、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一)、有效滤过压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2、血浆胶体渗透压3、肾小囊内压(二)、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三)、肾血流量第三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功能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小管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大部分的水和溶质被管壁细胞吸收会血液的过程重吸收的部位近球小管是各类物质重吸收的主要部位:1、近球小管上皮细胞的管腔膜上有大量密集的微绒毛形成的刷张 缘,是吸收面积达50 60 m

6、2;2、管腔膜对Na+、K+、Cl-等的通透性大;3、上皮细胞内有大量的线粒体及酶类,代谢活跃,管腔膜上的载体 数量以及管周膜和基侧膜上钠泵的数量多;重吸收的途径:跨上皮细胞途径和细胞旁途径重吸收的方式主动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在耗能的情况下,将 小管液中的溶质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转运到管周组织液并入血 的过程。原发性和继发性主动重吸收被动重吸收协同转运生电性转运逆向转运电中性转运一、近端小管中的物质转运(一 )Na+的重吸收1. Na+重吸收机制:前半段:主动过程。 管腔膜:I .Na+分别与葡萄糖、氨基酸、HCOJ、PO43-、等同向偶联转运;n . Na+与日+逆向偶联转运。 管周膜

7、:Na+-K+泵。后半段:被动过程。/ Cl-顺浓度差经紧密连接处重吸收-管两侧电位差-Na+顺电位差经紧密连接处重吸收第四节尿的浓缩和稀释高渗尿:尿的渗透压比血浆高;尿被浓缩12001400mOsm/L低渗尿:尿的渗透压比血浆低:尿被稀释40 30mOsm/L等渗尿:尿的渗透压和血浆一样:300mOsm/L一、尿浓缩和稀释的基本过程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是在髓袢、远球小管和集合管进行的:当低渗的小 管液流经集合管时,小管液中的水在管内外渗透压差作用下被抽吸出管外而后重吸收入血。直小血管的血流直小血管的特点1呈U型结构,平行于髓袢2. 管壁通透性大3. 血流速度慢主要作用带走水分保留溶质,保持髓质的

8、高渗梯度第五节尿生成的调节一、肾内自身调节(一)、小管液溶质的浓度:渗透性利尿:由于小管液中的溶质含量增多,渗透压增高,使水的重吸收减少而发生尿量增多的现象。20%的甘露醇、25%山梨醇渗透性利尿剂糖尿病多尿(二)、球管平衡:无论肾小球滤过率增多或减少,近球小管的重吸收量始终占滤过量的65 70 % .GFR近端小管重吸收率流向远端的量125ml/min87.537.5150(+25)10545(+7 5)100(-25)7030(-7.5)意义:维持终尿溶质和水相对稳定机制:滤过率变化引起管周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渗压改变所致二、神经体液调节(二)、抗利尿激素ADH(一)、抗利尿激素的来源及作

9、用1、ADH的分泌: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合成)J垂体 束神经垂体(释放)ADH2、ADH的作用及机制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 增加髓袢升支NaCI的吸收 提高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3、ADH分泌和释放的调节(1)、血浆晶渗压改变水利尿 (water diuresis)1、大量饮清水(1000ml)尿量变化及机制2、 大量出汗后:or3、其他生理现象:pain,nervous,cold: ADH decreaseincrease?醛固酮的来源及作用1、分泌的部位:肾上腺皮质球状带2、作用及机制:保Na+、排K+、保水醛固酮分泌的调节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

10、iotensin-aldosterone-system*此系统为人体最复杂的系统之一2、血和Na+血的浓度(四)、心房钠尿肽atrial n atriuretic peptide ANP心房肌合成,促进NaCI和水的排出1、抑制集合管对NaCI的重吸收2、出入球小动脉舒张 renal blood flow and GFR in crease3、抑制renin分泌4、抑制 aldosterone 分泌5、抑制ADH分泌第六节清除率第七节尿液及其排放排尿反射是一种正反馈反射当膀胱内尿量达400、500ml -刺激膀胱牵张感受器-盆神经-骶髓排尿反射 初级中枢f大脑皮层排尿反射咼级中枢f产生尿意f若

11、条件不许可,则咼级中枢 对骶髓初级中枢起抑制作用,止排尿。若条件许可,则这种抑制作用解除,骶髓 初级中枢发出冲动盆神经膀胱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松弛尿液排入尿道 尿液刺激尿道感受器阴部神经脊髓排尿中枢加强该中枢活动反射性地抑制阴部神经f尿道外括约肌松弛f尿液排出尿液对尿道的刺激可进一步反射性地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这是一种正反馈调 节,其意义是使排尿反射一再加强,直至尿液排完为止。排尿异常临床上常见的排尿异常包括尿频、尿潴留和尿失禁。尿频 :指的是排尿次数过多,主要由膀胱炎症及膀胱结 石引起尿潴留 :是指膀胱中尿液充盈过多而不能排出,多半由于脊髓排尿反射初级中枢活动障碍所致。尿失禁:当脊髓受损,初级中枢与大脑皮层高级中枢失去联系 时,则排尿反射失去意识控制,引起尿失禁。那是心与心的交汇, 是相视的莞尔一笑, 是一杯饮了半盏的酒,沉香在喉,甜润在心。红尘中,我们会相遇一些人,一些事,跌跌撞撞里,逐渐懂得了这世界,懂得如何经营自己的内心,使它柔韧,更适应这风雨征途,而不会在过往的错失里纠结懊悔一生。时光若水,趟过岁月的河,那些旧日情怀,或温暖或痛楚,总会在心中烙下深深浅浅的痕。生命是一座时光驿站,人们在那里来来去去。一些人若长亭古道边的萋萋芳草,沦为泛泛之交;一些 人却像深山断崖边的幽兰,只一株,便会馨香满谷。人生,唯有品格心性相似的人,才可以在锦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