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考试题库_第1页
管理信息系统考试题库_第2页
管理信息系统考试题库_第3页
管理信息系统考试题库_第4页
管理信息系统考试题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应用信息化的过程,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 个层次、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应用先进的计算机、通信、互联网和软件 等信息化技术和产品,并充分整合、广泛利用企业内外信息资源,提高企 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过程系统系统(System )是为了头现某种目的,由一些兀素(Element ),按照一定的法则或结构组织起来的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右干要素所组成的有机整体。信息系统结构信息系统结构是指信息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的总和,是收集和加工信息的体系。信息源通过对从组织内部环境和外界环境中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甄别、汇总、分 类、加工

2、,形成“有用的数据”即信息。它是信息的源头。信息处理器通过信息处理器的加工、存储、传输,为各类相关人员提供必要的信息服 务。信息用户信息的使用者,包括组织中高、中、低层管理者、执行者及有关信息的需、-求者。信息管理者他们主要负责整个的信息处理活动,比如:数据的收集、组织与管理,信 息的加工与传输,系统的分析、设计、实现、运行、升级与维护,信息的 处理分析与提炼等等。战略信息资源是指那些与企业或组织战略及其管理具有高度相关性的,关系到企业长远 发展的、全局性的、决定性的信息资源。信息系统战略规划它是将信息系统的战略计划、信息需求分析、资源分配等诸要素集成的信 息系统方案进行认识、选择和确定的过程

3、。它可以帮助组织充分利用信息 系统争取竞争优势,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企业的认知度和美誉度,以实 现组织的宗旨、目标和战略。企业再造以工作流程为中心,重新设计企业经营、管理及运作方式,特别是对企业 业务过程进行根本性地重新思考和定位,通过彻底设计改造,达到大幅度 提高企业关键性能目标地目的。数据数据是客观事物的属性、数量、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等的抽象表示。它是可 识别的、抽象的符号。信息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所得到的另外一种数据,它对接收者的行为能产生 影响,它对接收者的决策具有价值。知识是以某种方式把一个或多个信息关联在一起的信息结构,是客观世界规律 性的总结。知识是信息的积累,但它不是各种信息的简

4、单堆砌和叠加,而 是各信息单元通过内在联系而建立起来的完整体系。竞争情报是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的信息和研究,是一种过程,也是 一种产品。过程包括了对竞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产品包括了由此形成的 情报和谋略。信息生命周期是指从信息产生并被收集开始到老化推出服务之间地过程。通常包括信息 额收集、传输、加工、存储和使用。管理管理是为了某种目标,应用某些思想、理论和方法去合理地计划、组织、 指挥、协调和控制他人,调度各种资源,如人、财、物、设备、技术和信 息等,以求用最小地投入去获得最好或者最大地产出目标。数据组织指的是把数据按照便于计算机处理的形式组织起来,目的是为了 对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

5、。数据项数据项是组成数据库系统的有意义的最小单位,其作用是描述一个处理对 象的某些属性。记录记录是某个对象有关的一切数据项的集合。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对客观事务及其联系的数据化的描述是数据库系统设计中用于 提供信息表示和操作手段的形式构架,是数据库系统实现的基础。顺序组织文件文件中数据记录的物理顺序与逻辑顺序一致,即文件的记录按关键字值的 递增(或递减)次序排序,形成记录的逻辑顺序。索引文件具有索引表的文件称为索引文件,它由索引与主文件两部分组成。主码关系表中其值能够唯一标志一个元组的属性项。数据库是一个长期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统一管理的数据集合。属性属性指实体具有的某种特性。属性用

6、来描述一个实体。实体实体是观念世界中描述客观事物的概念。实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或抽 象的概念;可以指事物本身,也可以指事物之间的联系。电子商务是一种商务活动的新形式,是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数字化通信网络和 计算机设备等为工具,进行商务活动的过程。电子商务基于In ternet/l ntran et或局域网、广域网,包括了从销售、市场到商业信息管理的全过程。企业系统规划法BSP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Bus in ess System P1a nnin g) 是一种对企业管理信息 系统进行战略规划的结构化方法,由IBM公司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BSP法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识别系统目标,识别

7、企业过程,识别数据,然后自 上而下设计系统,以支持系统目标的实现。U/ C矩阵是一个普通的二维表,行表示数据,列表示功能,使用U( use)和建立C(create )来表示功能对数据类的使用和产生。企业过程企业过程为逻辑上相关的一组决策或活动的集合,这些决策或活动是管理 企业所必需的,企业过程也称为企业业务过程或管理功能组,例如库存控 制、财务计划等业务处理活动或决策活动。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把整个战略目标看成是一个“信息集合”,由使命、目标、战略和其他战略变量等组成。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过程是把组 织的战略目标转变为管理信息系统战略目标的过程。关键成功因素法

8、(CSF)关键成功因素是对企业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CSF法就是通过分析找出关键成功因素,然后再围绕这些关键成功因素来确定系统的信息需求,并队 新系统进行规划。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也称可行性分析。在总体规划的前段工作中,通过初步调查, 了解系统的概貌和当前系统存在的冋题,确立新系统目标。在此基础上, 分析当前开发新系统的条件是否具备,明确新系统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和必 要性,这就是可行性研究。生命周期法生命周期法理论认为, 任何一个系统都遵循一个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这个过程称为系统的生命周期。新的系统在旧的系统基础上产生、发展、 老化、淘汰,最后又被更新的系统所取代,这样的系统开发方法叫做生命

9、 周期法。对象(Object )对象是封装了数据及可以施加在这些数据上的操作的结合体,这个结合体 有标识它的名字,而且向外界提供一组服务(即公有的操作)。可简单表示成:组织结构图是一张反映组织内部之间隶属关系或管理与被管理的树状结构图。业务流程图业务流程图就是利用系统调查的资料将业务处理过程中的每一步步骤用一 个完整的图形串起来,用一些规定的符号及连线来表示某个具体业务处理 过程,描述系统内各单位、人员之间的业务管理、作业顺序和管理信息流 向的图表。数据流程图据流程图(DFD,Data Flow Diagram )是描述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 它是用少数几种符号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

10、、传递、存储和处 理的总情况。数据字典所谓数据字典就是对数据流图中的所有名字进行定义(或说明)的汇总。 它详细地描述了数据的组成情况和加工规程。它主要用来描述数据流程图 中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过程和外部实体。代码所谓代码,是代表客观存在的实体及其各种属性的符号,如数字、字母或 它们的组合。HIPO 图PO图由模块层次图和IPO图两部分构成,前者描述了整个系统的结构设计 以及各类模块的外部属性,即上下级模块、同级模块之间的数据传递和调 用关系;后者描述模块的内部属性,即模块内部的处理过程和输入、输出 关系第四代程序生成语言也称为第四代程序生成语言,是一种基于常用数据处理功能和程 序之间对应关

11、篛的自动编程工具。联调统联调是将整个系统联合起来调试,也就是对系统的各子系统进行联调, 包括测试各子系统之间的接口是否正确合理、系统运行功能是否达到系统 目标要求、系统遭到破坏后能否按要求恢复等。统调系统的统调是在联合调试的基础上对整个系统的全部功能所进行的调试工 作。包括对子系统之间的接口,数据通信,处理功能,资源共享以及某系 统遭到破坏后能否按要求恢复等问题的调试。分调子系统调试(分调)是在程序调试的基础上,对系统中某些程序之间的调 用关系和数据传输关系进行的调试。这一步调试主要是考察各模块外部功 能、接口以及各模块之间调用关系的正确性。黑箱法黑箱法是指测试人员不考虑程序模块的内部结构如何

12、,而只用测试数据来 验证程序是否符合功能的要求,是否会发生异常现象。白箱法白箱法是指测试人员根据模块内部的结构来设计测试数据,使模块中的所 有测试路径都被测试到。程序调试也称为模块调试,它是对模对中的第一个逻辑程序单元进行测试, 通常是设法让程序在一些不常见的数据输入或操作下进行工作, 以保证一个程序单元确实完成了系统设计所设想的功能。系统转换系统转换是指运用某一种方式由新的系统代替旧的系统的过程,这个过程 需要协调新旧系统之间的关系,认真处理新旧系统在交替衔接平行运行过 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系统效率与旧系统相比,减轻了多少重复地繁琐地劳动和手工地计算量。 抄写量,效率提高了多少。通常可以通过

13、系统地处理速度,或者 单位时间内的处理业务量来衡量。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步骤1.确定规划的性质。2.收集相关信息。3.分析评价现状。4.定义约束条件。 5 明确管理信息系统战略目标。 6明确管理信息系统总体结构。 7提出系 统开发方案。8制定项目实施计划。1系统 开发策略主要有:自上而下的开发,自下而上的开发,综合开发三种。2自上而下的开发是从企业管理的高层入手,首先考虑系统的总体目标,再对 总目标进行分解,划出业务子系统。是一种从整体到局部的开发方法。其有点 是系统整体性好,逻辑性强。但是对于大型系统的开发因为工作量大,而使开 发周期长,投资较大。3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是从企业或者组织的基层

14、子系统 开始,逐个实现最后完成整个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这样的系统容易实现,资金 投入分期进行,见效快,比较容易被企业接受。但是这样的系统缺乏整体性, 缺之系统的观点,有可能造成系统开发的策略主 要有哪几种,他们 各有什么优缺点?论述生命周期法及 其特点。1.生命周期法将软件工程和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引入信息系统的开发,将信息系统开发的整个生存期视为一个生命周期,并严格的分成若干阶段,每个阶 段有计划的完成系统的部分设计,分步骤的开发系统。他有如下特点:1.面向用户的原则,2自顶向下整体性的分析与设计和自底向上逐步实施的系统开发 过程。3.严格按照阶段执行。4.工作文档规范划和标准化。用生命周期法

15、开发 一个系统时,系统 开发的生命周期(1)系统规划阶段(2)系统分析阶段(3)系统设计阶段(4)系统实施阶段(5)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1.系统规划阶段2.系统分析阶段.3.系统设计阶段4系统实施阶段.5.系统 运行及维护阶段。1.用户介入系统开发的深度不够,系统需求难以确定。2.开发周期长,文档过多,容量大,用户难以真正理解这些文档。3.用户难以理解,造成各阶段文档的审批工作困难。原型法是指在系统开发的过程当中,先建立一个快速的原型系统,然后交给用 户使用和评估,由用户提出修改的意见,再进行必要的改进,然后交给用户使 用和评估。其开发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确定用户需求。2.开发原型系统。

16、3.试用和评价原型。4.修改和改进原型。控制原型修改次数的方法很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中通常可以米用下列方法:(1)限制修改次数。(2)根据用户接受程度限制。(3)按费用/效益方 法控制。简述生命周期法的 开发周期论述生命周期法存 在的问题什么是原型法?原 型法的开发过程分 为那几个阶段?原型法的修改控制 方法主要有哪些?比较生命周期发和 原型法两种开发方 法的优缺点。原型法和生命周期法各有所长,传统的生命周期开发方法是研制和使用时间最 长、理论体系发展比较完善的一种方法,是当前存在的软件系统中使用最多的 方法。而原型法是一种迭代。循环型的系统开发方法,他通过加强用户在系统 开发工作中的参与作

17、用,克服了传统的生命周期法面临的困难,大大的提咼了 最终系统的成功率。生命周期法的整体性比较好。原型法比较灵活开发周期 短,但是整体性不太好。系统分析工作开始于用户提出新系统的要求,首先进行初步调查和可行性分 析,确认新系统开发为可行;然后进行详细调查与分析,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 型,最后写出系统分析报告。(也可以用图示作答)1)分解加工应当是自然的画分层DFD的过程就是从系统的基本模型出发,通过对加工的逐层分解,使 系统的功能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2) 分解的深度与广度,在不影响可读性的前提下,应适当地多分解出几个 子加工、以减少分解的层数。(3) 分解的均衡性原则应当避免出现一些加工早已分解

18、成为基本加工,而另一些加工还需要好几层分解才能到达基本加工的现象。(4) 加工独立性原则分解加工时,分解后的子加工之间的联系(即数据流)要少。(5) 数据守恒数据流的分解必须是无损的,要保证数据守恒。系统分析工作步骤画数据流程图的原 则叙述简述U/C距阵 的正确性检验建立U/C矩阵后还要进行正确性检验,以确保系统功能数据项的划分和所建立 U/C矩阵的正确性。它可以指出我们前段工作的不足和疏漏,或是划分不合理 的地方,及时督促我们加以改正。具体说来U/C矩阵的正确性检验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1) 完备性检验元备性(Completeness )检验是指对具体的数据项必须有一个产生者(C)和至少

19、一个使用者(U)。(2) 一致性检验一致性(Uniformity )检验是指对具体的数据项/类必须有且仅有一个产生者。(3) 无冗余性检验无冗余性初步调查内容1、现有什么:包括现行系统的规模、人力、物力、设备和技术条件,组织机 构、管理体制、工作效率、可靠性等等;2、在现有资源下能提供什么:即现行系统能够提供哪些人力(各种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的人)、物力(多少设备、房屋)、财力(多少钱)、时间(可以给出多长研制时间)等方面的资源,以及各级领导、各管理部门、各基层单 位、以及有工作联系的外单位,它们对现行系统的情况及新系统的研制持怎样 的态度?3、需要什么:即新系统要达到什么目的,完成什么任务,希

20、望对旧系统进行 哪些方面的改进。4、此项目有无必要和可能作进一步的调调查数据汇总要将 数据分为哪三类, 进行哪三项分析?调查数据汇总分析的任务首先是将系统所得到的数据分为如下三类: 本系统输入数据类,即今后下级子系统或网络要传递的内容,本系统要处理的 数据。本系统内要存储的数据类,它们是今后本系统数据库要存储的主要内容。 本系统输出数据类,是今后本系统产生和网络传递的主要内容。然后对每一类数据进行如下三项分析: 汇总并检查数据有无遗漏。数据分析,即检查数据的匹配情况。建立统一的数据字典。新系统逻辑方案主 要包括哪些内容?(1)新系统的业务流程。(2)新系的数据流程。(3)新系统的逻辑结构。(4

21、)新系 统中数据资源的分布。(5)新系统中的管理模型。系统分析报告有什 么内容1、系统慨述;2、新系统的目标和开发的可行性;3、现行系统运行状况;4、新 系统的逻辑方案。系统划分原则(1)子系统要具有相对独立性。(2)要使子系统之间数据的依赖性尽量小。(3)子系统划分的结果应使数据冗余较小。(4)子系统的设置应考虑今后管理发展的需要。(5)子系统的划分应便于系统分阶段实现。(6)子系统的划分应考虑到各类资源的充分利用。简述代码的编码方 式种类,并且比较 其优缺点。1顺序码,从最小的数字开始,代码按照一定的标准依次排列,并规代码的最 大位数。优点是简单容易处理。缺点是不能反映编码对象的特征,代码

22、本身没 有任何含义。2.区间码。把数据项分成若干各组,每一个区间代表一个组,组 内用顺序编码的方式,相比而言比顺序码要灵活。3.群码。每一代码由固定的区段组成,每一区段代表一种特征,并可以按照顺序码或者区间码的形式编码。 优点是含义丰富,格式固定,系统性强,便于操作。4.助记码。用文字或者数字结合起来描述的一种方法。便于记忆,但是助记码占用计算机容量太大。代码设计的原则(1)唯一性(2)标准性(3)合理性(4)可扩充性(5)稳定性(6)适用性(7)简洁性简述模块的概念及 其属性?模块是指把一个系统分解成若干个彼此间具有一定独立性,同时又具有一定联系,能完成某个特定任务的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称

23、为模块。一个模块具有 三种基本属性:一是功能,说明该模块能实现什么功能;二是处理逻辑,描述 模块内部如何实现其功能:三是模块所处的位置,描述模块所处环境、条件及 模块间的相互关系。程序设计的基本要 求1、可靠性;2、实用性;3、规范性;4、可读性;5、可维护性。结构化程序设计方 法主要有哪些特 点?有哪些优缺 点?1.米用自上而下的设计步骤,注重系统的整体性。2.程序逻辑组织模块化,功能模块化。3限制无条件转移语句的使用。避免向上转移。优点是程序结构清晰,易于阅读和理解,对于程序的调试和维护也比较方便。 缺点是使得系统的存储容量加大,运行时间增加。分别论述系统转化 的方法,并比较其 优缺点。1

24、.直接转换法,是指在某一时刻由新的系统替代旧的系统立即投入运行的方 式,这样的方式转换简单,周期短,最为经济,但是承担的风险最大。2.并行转换,是新老系统并行工作一段时间,经过这段时间考验之后新系统正是代替 老系统。这样的方式承担的风险最小,但是系统转换的周期长,成本高。3.分段转换,他是直接转换和并行转换的结合,是由新系统一部分一部分的代替老 系统,兼顾了经济和风险两个方面。简述系统维护的内 容。(一)程序的维护(二)数据文件的维护(三)代码的维护(四)机器、设备 的维护(五)机构和人员的变动系统维护的类型有 哪些?1、正确性维护;2、适应性维护;3、完善性维护;4、预防性维护。系统评价的内

25、容是 什么?1.系统的完整性。2.系统的可靠性。3.系统的效率。4.系统的工作质量。5.系 统的灵活性。6.系统的通用性。7.系统的实用性。8.系统文档的完备性。模块结构设计的原 则1.尽量降低模块间的耦合度 2.尽量提高模块的聚合度 3.模块之间的联结只 能存在上下级的调用关系,不能有统计之间的横向联系4.整个系统呈树状结构简述模块间的耦合 形式,并比较其特 点。1.数据耦合,模块之间通过数据交换来实现联系。2.控制耦合,两个模块之间除了传递数据信息以外还传递控制信息。3.公共环境耦合,两个或者多个模块通过一个数据环境相互作用。4.内容耦合,一个模块与另一个模块的内部属性 直接发生联系。分别

26、论述系统的特 性1.整体性2.相关性3.目的性4.适应性信息系统的基础主 要包括哪些方面?1.计算机系统技术2.数据通信技术3.计算机网络技术4.数字式程控交换技 术5.文字信息处理技术6.数据库技术企业再造的目标有 哪些?1.作业合理化2.工作集成化3.企业转型化企业再造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以产出为中心,而非以单任务为中心2.自己的“产出”自己做 3.将信息产生于信息处理在工作中结合起来4.将分散资源视为一体 5.将并行工作联系起来6. 一次性的获取信息7.现场决策简述系统分析的基 本原则1.坚持系统的思想,运用系统的分析方法2.内部条件与环境条件相结合3.客观性原则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

27、相结合5.系统开发人员与用户相沟通,满足用户要求的原则6.调查、分析、综合相结合 7.逻辑模型与物理模型分开考虑 的原则问答题:试讨论当今信息系统面临哪些挑战?P22要点:(1)政治因素对信息系统的影响。民主进程的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要求建立一个廉政、 高效、有序的政府,人们要求民主进程的加速,要求透明度的进一步提高。在这种背景下,信息系统的建 立和发展不仅为企业所需,也正在成为政府电子政务的组成部分。(2)经济因素对信息系统的影响。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完善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信息系统既可以促进 经济的发展,同时,资金的回笼与投入也将成为企业发展信息系统的一个现实的制约因素。(3)人文因素对

28、信息系统的影响。信息系统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结果之一,其核心问题不在于技 术本身,而在于人。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生活理念、思想意识、风俗习惯、知识水平、知识结构、工作作 风、工作的工艺流程等等诸多方面都对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发展起到不同程度的影响。(4)信息系统本身的挑战。人们要求信息系统硬件结构趋于合理化,性能更好;随着工作对信息处理 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对软件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论述TPS MIS、DSS之间的相互区别与联系。要点:(1)信息系统是为组织目标服务的,组织每个层面都对应着相应的信息系统,因此,信息系统 相应的划分为决策支持系统(DSS、管理信息系统(MIS)和事物处理系统(TPS)

29、。(2)TPS可以保证企业数据记录和处理的准确性,可以快速及时地产生企业运营所需要的各种数据报表;TPS常有助于改善企业的服务质量,提高顾客的满意度。TPS还是企业其他信息系统的基础,例如决策支持系统、高层主管信息系统等都需要从TPS获得基础数据。(3)MIS与TPS的主要区别在于它可以提供分析并辅助决策,为组织更好的运作、管理和决策提供帮 助。当然,这种对决策的辅助作用是较为有限的,它主要帮助组织解决结构化或程序化的问题。(4) DSS系统是面向组织中的高层决策者和中层管理人员,支持半结构化或非结构问题,进行决策或辅助管理决策;DSS更强调灵活性、多变性和快速响应;DSS系统开发过程不是固定

30、的,其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将根据需要不断地反复进行试述组织内部的五种流及其相互关系。要点:组织内部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但归根到底是围绕其目的而展开的一系列管理活动,表现为物 流、资金流、工作流、价值流和信息流的流动。(1)物流是实物的流动过程。物料从供方开始,沿着各个环节向需方移动。包括运输、配送、保管、 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多项基本活动。(2)资金流。物料是有价值的,物料的流动引发资金的流动。正常情况下,物流应是资金流的前提和 条件,资金流应是物流的依托和价值担保,并为适应物流的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资金流与物流的区别在 于物流是商品物质实体的流动,而资金流则是商品价值的流动,由于流动的具体途

31、径不一致,因此资金流 和物流本身又是相互独立的,各自可以独立进行。(3)工作流。工作流是组织内各项管理活动的工作流程。信息、物料、资金都不会自己流动,物料的 价值也不会自动增值,要靠人的劳动来实现,要靠企业的业务活动工作流,它们才能流动起来。(4)价值流。从形式上看,客户是在购买商品或服务,但实质上,客户是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所能为自 己带来的效益的价值。(5)信息流。信息流是伴随以上各种流的流动产生的,它既是其他各种流的表现和描述,又可以用来 掌握、指挥和控制其他流的运行。试描述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各阶段的特点。要点:(1)人工管理阶段(50中期以前),由于当时还没有出现大容量存储器和

32、操作系统,因此,数 据须由程序员来管理,当需要运行时与程序同时输入系统进行处理。其主要问题是,数据包含在程序内, 由程序员管理,数据与程序一一对应,不利于程序的维护与重复使用。(2)文件管理阶段(50后期-60中期):此时,出现了大容量存储器和磁盘操作系统,程序员可以将数据保存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利用磁盘操作系统中的文件管理系统来自动管理数据,简化了程序员的工作。其主要问题是,数据冗余与数据不一致、数据结构的不一致、缺少数据字典(3)数据库管理阶段(60后期-):这时,出现了专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用户可以利用数据库管理 系统方便的管理数据。其主要优点:实现数据共享、减少数据的冗余度、数据的一致

33、性和完整性好、数据 和程序之间的独立性好、有较高的数据安全性、并发控制性好。试描述诺兰的阶段模型的内容,并分析它的作用。要点:美国专家诺兰根据大量历史资料与实际情况的考察,总结出了信息系统应用发展一般要经过的 六个阶段,即所谓诺兰模型。(1)初始阶段是指从企业购置第一台计算机并初步开发管理应用程序。(2)蔓延阶段。随着初期尝试的成功,计算机的应用开始蔓延到企业大多数部门,大量的手工数据处 理转向计算机处理,提高了效率。(3)控制阶段。企业领导意识到统一管理和发展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开始对开发应用进行控制, 统一制定企业信息系统的发展规划。诺兰认为,这一阶段是实现从以计算机管理为主到以数据管理

34、为主转 换的关键,一般发展较慢。(4)集成阶段。该阶段企业实现了管理信息系统在统一数据库基础理论的高度化集成,但由于企业需 要重新装备大量设备,一般费用会迅速上升。(5)数据管理阶段。在系统集成基本完成的情况下,企业信息管理提高到一个以计算机等为技术手段 的有效的数据管理水平上,实现了数据的共享。(6)成熟阶段。管理信息系统面向整个管理层次,从组织的事务处理到高层的管理与决策都能提供支 持,真正实现了信息资源的管理。诺兰的阶段模型总结了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一般认为各阶段是不能超越的。诺兰模型对制定 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应当利用该模型分析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所处的阶段,实事求

35、是 地制定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阐述自主开发、委托开发等四种主要的系统开发方式,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要点:(1)自主开发适合于有较强的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队伍和程序设计人员、系统维护使用队伍的组织和单位,如高等院校、研究所、计算机公司、等单位。独立开发的优点是开发费用少,实现开发后 的系统能够适应本单位的需求且满意度较高,系统维护方便。缺点是由于不是专业开发队伍,容易受计算 机业务工作的限制,系统优化不够,开发水平较低。(2)委托开发方式适合于使用单位无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及软件开发人员或开发队伍力量较弱、但资金较为充足的组织和单位。委托开发的方式的优点是省时、省事,系统的技术水平较高。缺

36、点是费用高、系统维护需要开发单位的长期支持。此种方式需要使用单位的业务骨干参与系统的论证工作,开发过程中,需要开发单位和使用单位双方及时沟通,进行协调和检查。(3)合作开发方式适合于使用单位有一定的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及软件开发人员,但开发队伍力量较弱,希望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立完善和 提高自己的技术队伍,便于系统维护工作的单位。双方共同开发成果,实际上是一种半委托性质的开发工 作。优点是相对于委托开发方式比较节约资金,可以培养、增强使用单位的技术力量,便于系统维护工作, 系统的技术水平较高。缺点是双方在合作中沟通易出现问题,需要双方及时达成共识,进行协调和检查。(4)为了避免重复劳动,

37、 提高系统开发的经济效益,企业可以购买现成的适合于本单位业务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此方式的优点是节省时间的费用、系统技术水平高。缺点是通用软件专用性较差,跟本单位的 实际工作需要可能有一定的差距,有时可能需要做二次开发工作。试阐述四种系统开发方法的基本开发思想。要点:(1)生命周期法将信息系统的整个生存期视为一个生命周期,同时又将整个生存期严格划分成 若干阶段,并明确每一阶段任务、原则、方法、工具和形成的文档资料,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信息系统 的开发。(2)原型法是利用原型辅助开发系统的方法。原型法一开始就凭着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要求的理解, 在强有力的软件环境的支持下,给出一个实实在在的系统原型

38、,然后与用户反复协商修改,最终形成实际 系统。(3)面向对象法认为客观世界是由许多各种各样的对象所组成的,每种对象都有各自的内部状态和 运动规律,不同对象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就构成了各种不同的系统,构成了我们所面对的客观世界。(4) CASE方法认为如果自系统调查后,系统开发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可以在一定程序上形成对应关系 的话,那么就完全可以借助于专门研制的软件工具来实现各个系统开发过程。比如:生命周期法中业务流 程分析t数据流程分析t功能模块设计t程序设计就可以用CASE实现。试阐述系统分析阶段各项分析所使用的主要工具。要点:(1)组织结构图:组织结构图是一张反映组织内部之间隶属关系或管理与

39、被管理的树状结构图。(2)功能结构图:分析组织情况时还应该画出其业务功能结构图。这样做可以使我们在了解组织结构 的同时,对于依附于组织结构的各项业务功能也有一个概貌性的了解。它同样是一个树状结构图。(3)组织/功能矩阵:通过分析组织与功能的关系,从而找出功能的交叉管理与重复设置等问题。(4)业务流程图:业务流程图(transaction flow diagram ,简称TFD),就是用一些规定的符号及连线来表示某个具体业务处理过程。在绘制业务流程图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不足,优化业务处理过程。(5)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数据流程图是一种能全面地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可以 用少数几种

40、符号综合地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数据字典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进行定义和描述的工具。(6) U/C矩阵:可以分析业务处理过程中产生数据和使用数据之间的关系。其目的是使得功能与数据之间的关系更合理,为划分 子系统提供依据。你认为在生命周期方法中哪两个阶段最为重要?为什么?要点: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最重要原因:(1)系统分析的目的就是在系统规划所定的某个开发项目范围内,要弄清楚新系统将做 什么,明确系统开发的目标和用户的信息需求,解决“做什么”的问题,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2)系统分析是保证整个系统开发成功的基本条件,是后续各阶段的基本指导。对现有系统现状分析 是否准确,用户需求调查是否全面,逻辑模型建立是否合理是保障系统开发质量的关键因素。(3) 系统设计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另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