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泵基础知识(DOC)备课讲稿_第1页
离心泵基础知识(DOC)备课讲稿_第2页
离心泵基础知识(DOC)备课讲稿_第3页
离心泵基础知识(DOC)备课讲稿_第4页
离心泵基础知识(DOC)备课讲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精品资料2-2 离心泵离心泵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流量均匀,调节控制方便,且能适用于多种特殊性质物料,因此离心泵是化工厂中最常用的液体输送机械。近年来,离心泵正向着大型化、高转速的方向发展。2.2.1离心泵的主要部件和工作原理.離虫b半嚷式图2-1离心泵活页轮一、离心泵的主要部件1 .叶轮叶轮是离心泵的关键部件,它是由若干弯曲的叶片组成。叶轮的作用是将原 动机的机械能直接传给液体,提高液体的动能和静压能。根据叶轮上叶片的几何形式,可将叶片分为后弯、径向和前弯叶片三种,由 于后弯叶片可获得较多的静压能,所以被广泛采用。叶轮按其机械结构可分为闭式、半闭式和开式(即敞式)三种,如图 2-1 所示。在

2、叶片的两侧带有前后盖板的叶轮称为闭式叶轮(c图);在吸入口侧无盖板的叶轮称为半闭式叶轮(b图);在叶片两侧无前后盖板,仅由叶片和轮毂 组成的叶轮称为开式叶轮(a图)。由于闭式叶轮宜用于输送清洁的液体,泵的 效率较高,一般离心泵多采用闭式叶轮。叶轮可按吸液方式不同,分为单吸式和双吸式两种。单吸式叶轮结构简单, 双吸式从叶轮两侧对称地吸入液体(见教材图 2- 3)。双吸式叶轮不仅具有较大 的吸液能力,而且可以基本上消除轴向推力。2泵壳泵体的外壳多制成蜗壳形, 它包围叶轮, 在叶轮四周展开成一个截面积逐渐 扩大的蜗壳形通道(见图2-2)。泵壳的作用有:汇集液体,即从叶轮外周甩 出的液体,再沿泵壳中通

3、道流过,排出泵体;转能装置,因壳内叶轮旋转方向 与蜗壳流道逐渐扩大的方向一致, 减少了流动能量损失, 并且可以使部分动能转 变为静压能。若为了减小液体进入泵壳时的碰撞, 则在叶轮与泵壳之间还可安装一个固定 不动的导轮(见教材图 2-4 中 3)。由于导轮上叶片间形成若干逐渐转向的流道, 不仅可以使部分动能转变为静压能,而且还可以减小流动能量损失。注意:离心泵结构上采用了具有后弯叶片的叶轮, 蜗壳形的泵壳及导轮, 均 有利于动能转换为静压能及可以减少流动的能量损失。3轴封装置离心泵工作时是泵轴旋转而泵壳不动, 泵轴与泵壳之间的密封称为轴封。 轴 封的作用是防止高压液体从泵壳内沿间隙漏出, 或外界

4、空气漏入泵内。 轴封装置 保证离心泵正常、高效运转,常用的轴封装置有填料密封和机械密封两种。二、离心泵的工作原理装置简图如附图。1排液过程离心泵一般由电动机驱动。 它在启动前需先向泵壳内灌满被输送的液体 (称 为灌泵),启动后,泵轴带动叶轮及叶片间的液体高速旋转,在惯性离心力的作 用下,液体从叶轮中心被抛向外周,提高了动能和静压能。进而泵壳后,由于流 道逐渐扩大, 液体的流速减小, 使部分动能转换为静压能, 最终以较高的压强从 排出口进入排出管路。2吸液过程当泵内液体从叶轮中心被抛向外周时, 叶轮中心形成了低压区。 由于贮槽液 面上方的压强大于泵吸入口处的压强, 在该压强差的作用下, 液体便经

5、吸入管路 被连续地吸入泵内。3气缚现象当启动离心泵时, 若泵内未能灌满液体而存在大量气体, 则由于空气的密度远小于液体的密度,叶轮旋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很小,因而叶轮中心处不能形成 吸入液体所需的真空度,这种虽启动离心泵,但不能输送液体的现象称为气缚。 因此,离心泵是一种没有自吸能力的液体输送机械。 若泵的吸入口位于贮槽液面 的上方,在吸入管路应安装单向底阀和滤网。单向底阀可防止启动前灌入的液体 从泵内漏出,滤网可阻挡液体中的固体杂质被吸入而堵塞泵壳和管路。若泵的位置低于槽内液面,则启动时就无需灌泵。E2-2 臨心泵奉国1叶耙皿一秦喘语一眾轉“4級人皆山-A 医出222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和特性

6、曲线一、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离心泵的性能参数是用以描述一台离心泵的一组物理量1. (叶轮)转速 n: 10003000rpm; 2900rpm最常见。2. 流量Q:以体积流量来表示的泵的输液能力,与叶轮结构、尺寸和转速 有关。泵总是安装在管路中,故流量还与管路特性有关。3. 压头(扬程)H:泵向单位重量流体提供的机械能。与流量、叶轮结构、 尺寸和转速有关。扬程并不代表升举高度。一般实际压头由实验测定。4. 功率:(1)有效功率Ne :指液体从叶轮获得的能量一一Ne HQ g ;此处Q的单位 为m/s(2) 轴功率N :指泵轴所需的功率。当泵直接由电机驱动时,它就是电机 传给泵轴的功率。5. 效

7、率:由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由电机传给泵的能量不可能100%地传给液体,因此离心泵都有一个效率的问题,它反映了泵对外加能量的利用程度:Ne /N容积损失;水力损失;机械损失。二、离心泵的特性曲线从前面的讨论可以看出,对一台特定的离心泵,在转速固定的情况下,其压 头、轴功率和效率都与其流量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其中以压头与流量之间的关系 最为重要。这些关系的图形称为离心泵的特性曲线。由于它们之间的关系难以用 理论公式表达,目前一般都通过实验来测定。 包括HQ曲线、NQ曲线和 Q 曲线。图2-3某种型号离心泵的特性曲线离心泵的特性曲线一般由离心泵的生产厂家提供,标绘于泵的样本或产品说明书中,其测定条件

8、一般是 20C清水,转速也固定。典型的离心泵性能曲线如图2-3所示。1 .讨论(1)从HQ特性曲线中可以看出,随着流量的增加,泵的压头是下降的, 即流量越大,泵向单位重量流体提供的机械能越小。 但是,这一规律对流量很小 的情况可能不适用。(2)轴功率随着流量的增加而上升, 流量为零时轴功率最小,所以大流量 输送一定对应着大的配套电机。另外,这一规律还提示我们,离心泵应在关闭出 口阀的情况下启动,这样可以使电机的启动电流最小,以保护电机。(3)泵的效率先随着流量的增加而上升, 达到一最大值后便下降。但流量 为零时,效率也为零。根据生产任务选泵时,应使泵在最高效率点附近工作,其 范围内的效率一般不

9、低于最高效率点的 92%(4)离心泵的铭牌上标有一组性能参数,它们都是与最高效率点对应的性 能参数,称为最佳工况参数。三、离心泵特性的影响因素1. 液体的性质:(1)液体的密度:离心泵的压头和流量均与液体的密度无关, 有效功率和 轴功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这是因为离心力及其所做的功与密度成正比,但效 率又与密度无关。(2)液体的粘度:若粘度大于常温下清水的粘度,则泵的流量、压头、效 率都下降,但轴功率上升。所以,当被输送流体的粘度有较大变化时,泵的特性 曲线也要发生变化。2. 转速离心泵的转速发生变化时,其流量、压头、轴功率和效率都要发生变化, 泵的特性曲线也将发生变化。若离心泵的转速变化不大

10、(小于20%),则可以假设:转速改变前后液体离开叶轮处的出口速度三角形相似;转速改变前后离心泵的效率不变。从而可导出以下关系:Q2 门2Q1 n1H2H12n2_n1N2N13n_2n1(比例定律) 精品资料(2-2)3 叶轮外径当泵的转速一定时,压头、流量与叶轮的外径有关。对于某同一型号的离心 泵,若对其叶轮的外径进行“切割”,而其他尺寸不变,在叶轮外径的减小变化 不超过5%时,离心泵的性能可进行近似换算。此时可以假设:(1)叶轮外径变化前后,叶轮出口速度三角形相似;(2)叶轮外径变化前后,离心泵的效率 不变;(3)叶轮外径变化前后,叶轮出口截面积基本不变。从而可以导出以下关 系:QD2H,

11、2D2N 3D2QD2HD2ND2(切割定律)(2-3)与比例定律同样,要注意公式使用的条件例2-1:以20C的水为介质,在泵的转速为2900r/min时,测定某台离心泵性 能时,某次实验的数据如下:流量12nVh,泵出口处压强表的读数为0.37MPa,泵入口处真空表读数为0.027MPa,轴功率为2.3Kw。若压强表和真空表两测压口间垂直距离为 0.4m,且 泵的吸入管路和排出管路直径相同。 测定装置如附图。求:这次实验中泵的压头 和效率4离心泵5-上衲解:(1)泵的压头以真空表和压强表所在的截面为41- 1和2-2,列出以单位重量为衡算基准的伯努利方程,即Zi2UiPi2gZ22U22gP

12、2gH fi 2其中,Zi z2 .4m,Ui u2, pi=-2.7 xiO4Pa(表压),p 2=3.7 x 105Pa (表压)因测压口之间距离较短,流动阻力可忽略,即Hi-2 0;故泵的压头为:540.4H=40.87m3.7 i052.7 iO4iOOO 9.8i(2)泵的效率HQ g 40.87 i2 iOOO 9.8i 58iN3600 2.3 i000. ,即 58.i %。分析说明:在本实验中,若改变出口阀的开度,测出不同流量下的若干组有关数 据,可按上述方法计算出相应的 H及n值,并将H-Q N-Qn -Q关系标绘在坐 标纸上,即可得到该泵在n = 2900r/min下的特

13、性曲线。2.2.3离心泵的工作点和流量调节、管路特性曲线前面介绍的离心泵特性曲线,表示一定转速下泵的压头、功率、效率与流量 的关系。在特定管路中运行的离心泵,其实际工作的压头和流量不仅取决于离心 泵本身的特性,而且还与管路特性有关。即在泵送液体的过程中,泵和管路是互 相联系和制约的。因此在讨论泵的工作情况前,应先了解管路特性。管路特性曲线表示液体通过特定管路系统时,所需的压头与流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的送液系统,若液体贮槽与受液槽的液面均维持恒定,输送管路的直径均 一,在图2-4中i-i和2-2间列伯努利方程式,则可求得液体流过管路系统所 需的压头(即要求离心泵提供的压头),即:He ZHf(2-

14、4)该管路输送系统的压头损失可表示为:Hf (-Le du22g式中Qeu-d24(2-5 )q管路中液体流量,m/s ; d管路直径,ml管路长度,m入一摩擦系数,无因次。式中Le和分别表示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和阻力系数。对特定的管路系统,量为定值。且上式中等式右边各物理量中,除了入和Q外,其它各物理f(Qe)f(Qe)(2-6)将上式代入,可得:Hef (Qe),即为管路特性方程。(2-7)对特定的管路,且在一定条件下操作,则 ? z和g均为定值,并令:(2-8)并令:若液体在管路中的流动已进入阻力平方区,则此时入与 Q无关,(吕)(gLe d5(2-9)2 则可得特定管路的特性方程: H

15、e K BQ(2-10)它表示在特定管路中输送液体时,在管内流动处于高度湍流状态下,管路所需的 压头耳随液体流量Q的平方而变。将此关系方程标绘在相应的坐标图上,即可 得到H-Qe曲线。这条曲线称为管路特性曲线。此线的形状由管路布置和操作条 件来确定,与离心泵性能无关。二、离心泵的工作点将泵的HQ曲线与管路的HeQ曲线绘在同一坐标系中,两曲线的交点称 为泵的工作点M如图2-4所示。图2-4管路特性曲线和泵的工作点1 说明(1)泵的工作点由泵的特性和管路的特性共同决定,可通过联立 求解泵的特性方程和管路的特性方程得到;(2) 安装在管路中的泵,其输液量即为管路的流量;在该流量下泵提供的 扬程也就是

16、管路所需要的外加压头。因此,泵的工作点对应的泵压头和流量既是 泵提供的,也是管路需要的;(3) 工作点对应的各性能参数(Q,H,N )反映了一台泵的实际工作状态。 三、离心泵的流量调节由于生产任务的变化,管路需要的流量有时是需要改变的,这实际上就是要 改变泵的工作点。由于泵的工作点由管路特性和泵的特性共同决定,因此改变泵 的特性和管路特性均能改变工作点,从而达到调节流量的目的。1 改变出口阀的开度一一改变管路特性出口阀开度与管路局部阻力当量长度有关,后者与管路的特性有关。所以改 变出口阀的开度实际上是改变管路的特性。Q % Q辄0戒也图2-5改变阀门开度时工作点变化 关小出口阀,le增大,曲线

17、变陡,工作点由 M变为M,流量下降,泵所提供的 压头上升;相反,开大出口阀开度, le减小,曲线变缓,工作点由 M变为M2, 流量上升,泵所提供的压头下降。如图 2-5所示。采用阀门调节流量快速简便,且流量可连续变化,适合化工连续生产的要求, 因此应用很广泛。其缺点是当关小阀门时,管路阻力增加,消耗部分额外的能量, 实际上是人为增加管路阻力来适应泵的特性。且在调节幅度较大时,往往使离心 泵不在咼效区下工作,不是很经济。2. 改变叶轮转速改变泵的特性如图2-6所示,压n ni ,转速增加,流量和压头均能增加。这种调节流 量的方法合理、经济,但曾被认为是操作不方便,并且不能实现连续调节。但随 着的

18、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无级变速设备在工业中的应用克服了上述缺点。是该种调节方法能够使泵在高效区工作,这对大型泵的节能尤为重要。伽叶g 0疏4图2-6改变泵转速时工作点变化3. 车削叶轮直径这种调节方法实施起来不方便,且调节范围也不大。叶轮直径减小不当还可能降 低泵的效率,因此生产上很少采用。在生产中单台离心泵不能满足输送任务要求 时,可采用离心泵并联或串联操作。例2-2 确定泵是否满足输送要求。将浓度为95%勺硝酸自常压贮槽输送至常压设备中去,要求输送量为36mVh, 液 体的升扬高度为7m输送管路由内径为80mm的钢化玻璃管构成,总长为160m(包括所有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输送条件下管路特性

19、曲线方程为:2He 7 0.06058Qe (Q单位为L/S )。现采用某种型号的耐酸泵,其性能列于下解:(1)对于本题,管路所需要压头通过在贮槽液面(1-1 和常压设备液面(2-2 表中问:(1)(1)该泵是否合用?(2)(2)实际的输送量、压头、效率及功率消耗各为多少?Q(L/s)03691215H(m)19.51917.916.514.412(%)01730424644已知:酸液在输送温度下粘度为31.15 10-Pas;密度为31545kg/m。摩擦系数可取为0.015 。之间列柏努利方程求得:式中Z10,Z2管内流速:U管路压头损失:2U12g7 m, p1P24QHfHe g0(表

20、压),3623600* 0.785* 0.08022e u2gU12U22gU21.99m/ s1600150.08Z2丄9匚6.06m2* 9.81以(L/s )计的管路所需流量:Q 36*1000 10L/s3600Z1管路所需要的压头:HeZ2H f 76.0613.06m由附表可以看出,该泵在流量为 12 L/s时所提供的压头即达到了 14.4m,当流 量为管路所需要的10 L/s,它所提供的压头将会更高于管路所需要的 13.06m。 因此我们说该泵对于该输送任务是可用的。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该泵是否在高效区工作。由附表可以看出,该泵的 最高效率为46%流量为10 L/s时该泵的效率

21、大约为43%为最高效率的93.5 %, 因此我们说该泵是在高效区工作的。(2)实际的输送量、功率消耗和效率取决于泵的工作点,而工作点由管路 特性和泵的特性共同决定。2题给管路的特性曲线方程为:H e 7 0.06058Qe(其中流量单位为L/s )据此可以计算出各流量下管路所需要的压头,如下表所示:Q(L/s)03691215H(m)77.5459.18111.9115.7220.63可以作出管路的特性曲线和泵的特性曲线,如图所示。两曲线的交点为工作点,其对应的压头为14.8m;流量为11.4L/S ;效率0.45 ;轴功率可计算如下:HQ10235.68kW14.8*11.4 10 *154

22、5102* 0.45Q, L/s分析说明:(1)判断一台泵是否合用,关键是要计算出与要求的输送量对应的管 路所需压头,然后将此输送量与压头和泵能提供的流量与压头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结论。另一个判断依据是泵是否在高效区工作, 即实际效率不低于最高效率的92%( 2)泵的实际工作状况由管路的特性和泵的特性共同决定, 此即工作点的概念。 它所对应的流量(如本题的 11.4L/s )不一定是原本所需要的 (如本题的 10L/s )。 此时,还需要调整管路的特性以适用其原始需求。思考题:1、是不是所有情况下离心泵启动前都要灌泵?2、离心泵结构中有哪些是转能部件?3、离心泵铭牌(标牌)上标出的性能参数是指该

23、泵的最大值吗?4、离心泵的扬程和升扬高度有什么不同?2.2.4 离心泵的气蚀现象与安装高度离心泵在管路系统中安装高度是否合适, 将直接影响离心泵的性能、 运行及 使用寿命,因此在管路计算中应正确确定泵的安装高度。一、离心泵的气蚀现象由离心泵工作原理可知, 在离心泵叶轮中心附近形成低压, 这一压强的高低 与泵的吸上高度密切相关。1泵的吸上高度是指贮槽液面与离心泵吸入口之间的垂直距离。当贮槽上方压强一定时, 若泵吸入口的压强越低, 则吸上高度就越高, 但是 泵吸入口的低压是有限制的。 当在泵的流通 (一般在叶轮入口附近) 中液体的静 压强等于或低于该液体在工作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pV 时,液体将部分

24、气化,产生气泡。 含气泡的液体进入高压区后, 气泡就急剧凝结或破裂。 因气泡的消失而 产生了局部真空, 周围的液体就以极高的速度流向原气泡中心, 瞬间产生了极大 的局部冲击压力,造成对叶轮和泵壳的冲击,使材料受到破坏。2气蚀现象:通常把泵内气泡的形成和破裂而使叶轮材料受到损坏的过程, 称为气蚀现象。离心泵在汽蚀状态下工作:(1)泵体振动并发出噪音; (2)压头、流量效率大幅度下降,严重时不能 输送液体;(3)时间长久, 在水锤冲击和液体中微量溶解氧对金属化学腐蚀的双 重作用下,叶片表面出现斑痕和裂缝,甚至呈海绵状逐渐脱落。离心泵在正常运行时, 必须避免发生气蚀现象。 为此, 叶轮入口附近处液体

25、 的绝对压强必须高于该液体在工作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这就要求离心泵有适宜 的安装高度。通常由离心泵的抗气蚀性能(又称吸上性能)来确定其安装高度。二、离心泵的抗气蚀性能一般采用两种指标来表示离心泵的抗气蚀性能(又称吸上性能)1 离心泵的允许吸上真空度允许吸上真空度是指为避免发生气蚀现象, 离心泵入口处可允许达到的最高 真空度(即最低的绝对压强)。其值通过实验测定。由于实验中不易测出叶轮入 口附近处的最低压强的位置,因此以测定泵入口处的压强代替。如图所示,假设大气压强为Pa,泵的入口处的液体静压强为Pl,则允许吸上真空 度的定义为:Hs 旦 P1g(2-11 )式中Hs 离心泵的允许吸上真空度,m

26、液柱;pa当地大气压,若贮槽为密封槽,则应为槽内液面上方的压强,Pa;pi 泵入口处的静压强,Pa;性能越好。Hs值大小与泵的结构、流量、被输送液体的性质及当地大气压等因素有关,通常由泵的制造工厂实验测定。实验值列在泵的样本或说明书的性能表 上。应注意,该实验是在大气压为 10mHgHO(9.81 x 104Pa)下,以20C清水为 介质进行的。因此若输送其它液体,或操作条件与上述的实验条件不同时, 应按下式进行换算:Hs Hs (Ha10)(Pv(39.81 100.24)1000(2-12)式中Hs操作条件下,输送液体时允许吸上真空度,m液柱;Hs -实验条件下,输送清水时的允许吸上真空度

27、,m水柱;H a当地大气压,mHOpv操作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气压,Pa;P操作温度下液体的密度,Kg/m3;10实验条件下的大气压强,mHO0.24 实验条件下水的饱和蒸气压,mHO;1000 实验条件下水的密度,Kg/m3不同海拔高度的大气压强见教材表 2 1应予指出,由允许吸上真空度定义可知,它不仅具有压强的意义,此时单位 为m液柱,又具有静压头的概念,因此一般泵性能表中把它的单位写成 m两者 数值上是相等的。允许吸上真空度也是泵的性能之一,一些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图中也画出HQ曲线。应注意在确定离心泵安装高度时应按泵最大流量下的 H值来进行计算。2.离心泵的气蚀余量为防止气蚀现象的发生,在离

28、心泵的入口处液体的静压头和动压头之和必须大于操作温度下的液体饱和蒸汽压头某一数值,此数值即定义为离心泵的气蚀余量 h,其定义为P12 u 1Pvhg2gg或2hP1PvU1g2g m(2-13)式中:Pv-在操作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气压,Pa。目前在国产泵样本的性能表中,离心油泵中的气蚀余量用符号h表示,离心水泵的气蚀余量用 NPSH表示,本节中为简化均用 h表示。而允许吸上真空度即将被停止使用而临界汽蚀余量 hc2PlminPvU1g 2g2Uk2gH f,1 Km(2-14)当流量一定且流体流动进入阻力平方区时,气蚀余量厶h仅与泵的结构及尺寸有关,它是泵的抗气蚀性能参数。离心泵的厶hc由泵制

29、造厂实验测定, 的正常操作,将所测得的临界汽蚀余量 余量 hr,并且列入泵产品样本性能表中,其值随流量增大而增大。为确保离心泵 hc加上一定的安全量后,称为必需气蚀 离心水泵用( NPSH r表示,离心油泵用 hr表示。在一些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图上,也绘出厶hr - Q曲线。也应注意在确定离心泵安装高度时应取可能出现的最大流量为计算依据、离心泵的允许安装高度由离心泵的吸液示意图2-7,列出伯努力方程式,可求得离心泵的允许安装高度Hg:HgPaPl2U1Hf,0 1g2gm(2-15)若已知离心泵的必需气蚀余量厶hr,则有:HgPaPvhrH f ,0 1g(2-16)若已知离心泵的允许吸上真空度

30、,则有:2Hg Hs * Hf,。!2g(2-17)四、讨论1 从前面的讨论中容易使人获得这样一种认识,即汽蚀是由于安装高度太高引起的,事实上汽蚀现象的产生可以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离心泵的安装高度太高;被输送流体的温度太高,液体蒸气压过高;吸入管路的阻力或压头 损失太高。允许安装高度这一物理量正是综合了以上三个因素对汽蚀的贡献。由此,我们又可以有这样一个推论:一个原先操作正常的泵也可能由于操作条件的 变化而产生汽蚀,如被输送物料的温度升高,或吸入管线部分堵塞。2 有时,计算出的允许安装高度为负值,这说明该泵应该安装在液体贮槽 液面以下。3允许安装高度 Hg 的大小与泵的流量有关。由其计算公式可

31、以看出,流量 越大,计算出的Hg越小。因此用可能使用的最大流量来计算 H是最保险的。4安装泵时, 为保险计, 实际安装高度比允许安装高度还要小 0.5 至 1 米 (如考虑到操作中被输送液体的温度可能会升高; 或由于贮槽液面降低而引起的 实际安装高度的升高) 。5当液体的操作温度较高或其沸点较低时,应注意尽量减小吸入管路的压 头损失(如可以选用较大的吸入管径,减少管件和阀门,缩短管长等) ;或将离 心泵安装在贮槽液面以下,使液体利用位差自动流入泵体内。2.2.5 离心泵的选用、安装与操作一、离心泵的类型:1清水泵:适用于输送清水或物性与水相近、 无腐蚀性且杂质较少的液体。 结构简单,操作容易。

32、(IS型、B型、D型、sh型)2耐腐蚀泵:用于输送具有腐蚀性的液体,接触液体的部件用耐腐蚀的材 料制成,要求密封可靠。 ( F 型)3油泵:输送石油产品的泵,要求有良好的密封性和冷却系统。 (丫型) 4杂质泵:输送含固体颗粒的液体、稠厚的浆液,叶轮流道宽,叶片数少。( P 型)单吸泵;双吸泵; 单级泵;多级泵;二、离心泵的选用1根据被输送液体的性质和操作条件确定泵的类型。 2确定输送系统的流量和所需压头。流量由生产任务来定,所需压头由管 路的特性方程来定。3根据所需流量和压头确定泵的型号( 1)查性能表或特性曲线,要求流量和压头与管路所需相适应。( 2)若生产中流量有变动,以最大流量为准来查找

33、,压头也应以最大流量 对应值查找。(3)若H和Q与所需要不符,则应在邻近型号中找 H和Q都稍大一点的。( 4)若几个型号都满足,应选一个在操作条件下效率最高的( 5)为保险,所选泵可以稍大;但若太大,工作点离最高效率点太远,则能量利用程度低。 泵的类型和型号选出后,应列出该泵的性能参数。4核算泵的轴功率。若输送液体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则要核算泵的轴 功率,重新配置电动机。三、离心泵的安装与操作1安装:(1)安装高度不能太高,应小于允许安装高度。(2)尽量设法减小吸入管路的阻力, 以减少发生汽蚀的可能性。 主要考虑: 吸入管路应短而直; 吸入管路的直径可以稍大; 吸入管路减少不必要的管件和阀

34、门,调节阀应装于出口管路。2操作:(1)启动前应灌泵,并排气。(2)应在出口阀关闭的情况下启动泵,使启动功率最小,以保护电动机。(3)停泵前先关闭出口阀,以免损坏叶轮。(4) 泵运转中应定时检查、 维修等, 特别要经常检查轴封的泄漏情况和发 热与否;经常检查轴承是否过热,注意润滑。例2-3:用IS80 65125型离心泵从常压贮槽中将温度为 50C的清水输送到3他处,槽内水面恒定,输送量为50m/h。已知泵吸入管路的压头损失为2m,动压头可忽略,当地大气压为9.81 xi04Pa。求:该离心泵的安装高度 Hg0 解:由附录可查出:对IS80 65 125型离心泵来讲,转速为2900r/min,

35、流量 为50mVh时的必需气蚀余量为 hr = 3.0m。34又查出50oC时水的物理性质为:988.1Kg/m,pv 1.234 10 Pa故离心泵的允许安装高度可用下式计算:P a Pvghr H fo i449.81 101.234 10988.1 9.813.85m为安全起见,离心泵的实际安装高度应比允许安装高度Hg低0.51m例2-4:用某离心泵从贮槽向反应器输送液态异丁烷, 贮槽内异丁烷液面恒定, 液面上方压强为652.37KPa(绝压),泵位于贮槽液面以下1.5m处,吸入管路的 全部压头损失为1.6m。异丁烷在输送条件下的密度为 530Kg/m,饱和蒸气压为 637.65 KPa

36、。在泵的性能表上查得输送流量下泵必需气蚀余量为 3.5m。试问:该泵能否正常操作?分析:要判断该泵能否正常操作,应根据已知条件,核算泵的安装高度是否合适, 即能否避免汽蚀现象。解:先用公式计算允许安装高度,以便和该离心油泵的实 际安装高度-1.5m进行比较。papvghr H f0 133由题意知.pa 652.37 10 Pa, pv 637.65 10 Pa, hr 3.5m, H f0 1 1.6m 代 入上式得:3.5 1.62.27m(652.37 637.65) 103530 9.81说明:已知泵的实际安装高度为-1.5m,大于允许安装高度-2.27m,即表明泵的 实际安装高度偏高

37、,可能发生气蚀现象,故该泵不能正常操作。思考:若要使该泵能够正常操作,则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措施1必须使该泵的安装位置向下移动,至少移动(2.27-1.5 )= 0.77m,但为了安全起见,应向下移动:0.77+0.5 = 1.27m以上,才能保证安全操作。措施2:请读者回答:若泵的安装位置不能移动,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以保证 该离心油泵能正常操作?例2-5:某车间有一冷却塔,需用离心泵将地面下水池中20C的水送至塔顶水 槽内,然后再压入塔内。水池和水槽内液面高度均维持恒定,两液面上方均为大气压。已知塔顶水槽液面比地面高15m,水池液面又比地面低1.5m。已估计出管 路计算总长度为52m (包括直管长度和所有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摩擦系数入 为0.018,管路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