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穴一棉球_第1页
一针一穴一棉球_第2页
一针一穴一棉球_第3页
一针一穴一棉球_第4页
一针一穴一棉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 一针一穴一棉球2 .医者手指消毒针刺部位消毒3 .针具选择皮薄肉少和较浅部位短而细的针皮厚肉多和针刺较深选长而粗应刺入0.5 选1 寸应刺入1 寸选1.52 寸4.持针方法持针之道,坚者为宝两指持针法 三指持针法 四指持针法 持针身法 两手持针法拇食指末节指腹捏持针柄短针刺手拇食中指指腹捏持针柄, 拇指在内, 食指中指在外各种长度刺手拇食中指三指末节指腹捏持针柄,无名指抵住针身刺手拇食指末节指腹借助无菌干棉球裹夹针身近针尖部分长针刺手拇食中指三指末节指腹捏持针柄, 压手拇食两指借助无菌干棉球裹夹针身近针尖部分长针5.进针手法无菌操作单手进针法无痛或微痛刺手拇食指持针, 中指紧靠穴位,

2、指腹抵住针身下端, 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 11.5 寸合谷外关双手进针法爪切进针法11.5 寸 合谷曲池足三里阳陵泉, 押手拇指或食指掐切固定穴位皮肤, 刺手持针针尖紧靠押手指甲缘快速刺入夹持进针法3 寸环跳压手拇食指捏持针体下段,刺手拇食指持针柄,针尖对准穴位,迅速刺入舒张进针法2.53 天枢 押手食中指分张置于穴位两旁固定皮肤,刺手持针从左手食中指尖刺入穴位提捏进针法11.5 寸印堂左手拇食指按着穴位两旁皮肤将皮肤轻轻提捏起,刺手持针从提起部的上端刺入,进针1530 度6.针刺角度直刺法合谷 爪切进针法90 度斜刺法 列缺 提捏进针法45 度平刺法百会神庭 沿皮下进针15 度印堂 提捏进针法

3、沿皮下进针 15 度方向足三里1.5 寸先直刺 1 寸, 将针提至皮下, 向下斜刺 1 寸, 得气出针7.行针手法基本手法提插法一上一下幅度均匀深浅适宜捻转法左右均匀旋转辅助手法循法手指沿着经络上下轻轻循按,或指腹沿经络叩击和缓均匀按法得气后,需针感向下按穴位上方,针感向上按穴位下方搓法 是将针柄朝一个方向捻转, 使肌纤维适度地缠绕针体, 利用其牵拉作用,激发经气,加强补泻作用,促使出现热、凉针感的针刺手法。操作方法:将针刺入后,向一个方向捻转,如搓线之状,故名搓法。由食指末节横 纹开始,用拇指如搓棉线样向前搓动至食指端,以针下沉紧有被肌肉缠着为度。有 食指末节横纹向食指端搓,为左,为内,为补

4、;由食指端向食指末节横纹搓为右, 为外,为泻。刮法 刮针有向上向下之分,可产生轻度震颤。向下用力刮是一种在酸的基础上取热的一个变法;向上轻刮是在麻的基础上取凉的一个变法。操作方法 a 单手刮针法:拇指抵住针尾,以食指指甲轻刮针柄;食指抵住针尾,以拇指指甲轻刮针柄。亦可用食指、中指扶持针柄,以拇指指甲由下向上或由上向下轻刮针柄。b 双手刮针法:用左手拇指端压按针尾,略向下用力,左右两手食指弯曲,指背相对,夹住针体,用右手拇指甲在针柄上上下轻刮之。弹法 以手指叩欲刺之穴,使经络气血随弹叩而充实的方法。操作方法 a 弹叩穴位法:食指与拇指相交,用食指指甲对准所刺的穴位,轻轻弹叩数下。弹时要用力均匀。

5、b 弹叩针柄法: 拇指与食指相交, 对准刺入穴内的针柄尾部轻轻弹叩, 使针体发生微微震颤。也可用食指一指对准针柄弹震,使针体振动。飞法 是用拇、食指在针柄搓捻,一搓一放,一合一张,连续数次,如飞鸟展翅之状的辅助手法。操作方法:用右手拇、食两指持针。拇指与食指呈交互状,要拇指头向前,食指头向后,将两指弯曲。 用拇指肚及食指第一节桡侧由针根部轻贴针柄, 由下而上呈螺旋状搓磨。 两指一搓一放,如飞鸟展翅之象,力度要均匀一致,使针感有如转针,但针体不能上提。颤法 又称震颤法,是在进针后使针在穴内小幅度上下颤动的一种辅助手法。操作方法:针刺后不得气,用拇、食两指持针柄,轻轻地上下提插并捻转摇动针柄,要保

6、持其小幅度、高频率的状态,如手颤般的震动针身。摇法 是摇动针柄以行气或出针泻实的手法。操作方法:针刺入一定深度后,手持针柄,将针轻轻摇动,以行经气。或以指捻针柄,摇动针体,边摇动边退针,摇时要上下、左右摇摆,使针孔扩大,而后疾出针。,盘法 是将针刺入腹部腧穴后, 按倒针柄, 手持针尾, 将针向一个方向盘转的辅助手法。操作方法:盘时用拇、食、中三指扣住针尾,或用拇、食指掐住针尾进行盘转。向左或向右盘,每盘 35 次,有时左右交替。弩法 是将右手食指或中指在针体上如扣弩机之状,使针身弯曲,从而使针尖向前或向后的手法。操作方法:本法要在针刺得气基础上施行,得气后将针稍提,用拇、食指夹持针柄,中指侧压

7、针身弯曲成弩弓之状。 想使针感向上扩散,可将针体向后按,想使针感向下扩散,可将针体向前按。搜法 是用针尖搜寻针感的手法。操作方法:针已进到所定深度尚不得气,即将针退到皮下,改变针刺方向,再行进针。如仍不得气,再向前、后或左、右,有目的的反复进退搜索,以催其气至。8 .出针出针贵缓太急伤气押手持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周围,刺手持针轻微提捻,针缓慢退至皮下,迅速退出,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头皮眼眶出针按压以免出血或血肿9 .临床应用透穴刺法直透法 四肢 针向垂直,快刺慢入,得气则止阳陵泉透阴陵泉 三阴交透悬钟 太溪透昆仑内关透外关 内庭透里内庭斜透法 四肢或同一经针向倾斜,手法柔和,得气则止阳陵泉透

8、足三里 曲池透手三里条口透承山, 肩髎透极泉平透法 头面部胸背部肌肉浅薄部针向横卧 15 度得气则止, 柔和上星透神庭百会透前顶地仓透颊车 中渚透液门多向透刺法腧穴较为密集部位其中一腧穴为进针点直刺或斜刺得气后,将针刺向其他穴位肌肉丰厚部位局部多针刺法傍针刺法:在病变局部或腧穴上,先直刺一针,再在其旁边斜刺针为傍针刺法。选准部位,先直后斜,气至病所齐刺法:即在病变局部中心直刺一针,左右(或)各斜刺一针的针灸。 3 支等长毫针,中心直刺,两旁斜刺,扩散针感扬刺法: 是在病变局部中心直刺一针, 再在其上下左右各刺一针的针刺方法5 支 11.5 寸,中心直刺,四周斜刺,浅而勿深围刺法:是多针向病变中

9、心刺入,似围剿敌寇之状的针刺方法4 支以上毫针,四周先围,中心后刺,注意深度病位深浅直针刺 夹持捏起穴位或两旁皮肤,沿皮刺入半刺选准部位,浅刺急出,勿伤血肉分刺直刺穴位肌肉层,在肌肉间隙行针,提插捻转得气合谷刺 用一支毫针先直刺入穴位肌肉深处,退至浅层,依次分别向左右两旁斜刺,穴位内针刺痕迹如鸡足样浮刺 斜刺或沿皮刺入浅层肌肉层恢刺 受损肌腱旁斜刺, 提插捻转得气提针至皮下, 配合关节屈伸关刺直刺进针,刺入肌肉关节处的压痛点短刺进针由浅入深,边摇动针柄边逐步深入,深刺至骨部,在骨膜处上下捣动,如摩刮骨状输刺针直刺深入至骨,得气后逐步退针分部腧穴刺法 眼部腧穴针刺操作耳门、 听宫、 听会三穴,

10、针刺时均须张口,针尖由前外向后内刺入 0.51 寸,留针时再将口慢慢闭上。耳后的完骨穴,斜刺 0.50.8 寸;翳风穴直刺 0.81 寸, 或从后外向内下方刺 0.51 寸。 翳风穴深部正当面神经从颅骨穿出处,故进针不宜过深,以免损伤面神经。头部 可直刺 0.10.2,或斜刺 0.51.5 多选用快速刺入 捻转斜刺时或从上往下或从前往后。针尖抵达帽状腱膜下层出针后多加按压耳部 耳门听宫听会,微微张口放松,直刺或稍向后斜刺 11.5针刺完骨宜向下斜刺0.50.8针刺翳风直刺 0.81 ,或向下斜刺 0.51 进针不宜过深面部 印堂向下平刺 0.31丝竹空瞳子髎太阳多向后平刺 11.5四白多直刺或

11、向下斜刺 0.20.5 不可深刺出针按压针孔防出血水沟素髎多向上斜刺地仓颊车可透刺迎香多直刺或沿鼻向上斜刺项部 针刺哑门风府多向下颌方向刺入 0.51风池穴可向鼻尖方向刺入 0.51注意角度和深度,不可过深,防刺伤延髓上肢部 肩髃臂臑肩髎直刺或斜刺 0.81.5肩井宜向前外方向平刺,不低于锁骨深部向肩胛骨方向刺前臂腧穴多直刺, 0.51.2 之间偏历养老沿骨缘针刺井穴十宣四缝多点此放血针刺极泉避开腋动脉,向上斜刺, 0.51太渊避开动脉,合谷后溪透刺防伤及掌深弓下肢部多直刺深度在13 寸犊鼻患者取屈膝位向内上方或向内膝眼透刺 0.51.5足部井穴八风可点刺出血其余穴位可直刺或斜刺,深度在1 寸

12、以内针刺气冲冲门箕门阴廉急脉防伤及动脉针刺神经干时应控制刺激强度和刺激次数8.补泻手法单式提插补泻法先得气,提插的力度不同但幅度要一致。幅度不宜过大补法重插轻提(慢提急按)泻法 轻插重提(急提慢按)捻转补泻法先得气补法拇指左转用力为补,拇指向后右转还原时力轻泻法拇指用力右转为泻,拇指向前左转还原时力轻徐疾补泻法先得气补法徐进急退,重在徐入,快速出针并急按其孔泻法急进徐退,重在徐出,缓缓出针并不按其孔或缓按呼吸补泻法进针行针出针之时,结合病人呼吸为基准补法鼻吸口呼,呼气时进针行针,吸气时出针泻法口吸鼻呼,吸气时进针行针,呼气时出针开阖补泻法补法出针后迅速按压针孔泻法出针时摇大针孔,出针后不按针孔

13、复式 烧山火“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用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除寒之有准。” 一度三层,由浅至深,呼气刺入,得气,重插轻提九阳数,吸气出针快速急按针孔 操作方法:将所刺腧穴的深度分作浅、中、深三层(天、人、地三部)(1) 进针时,医者重用指切押手(2) 令病人自然地鼻吸口呼,随其呼气时,将针刺入 浅层(天部 )得气(3) 得气后, 重插轻提 ,连续重复9 次 (行九阳数)(4) 再将针刺入 中层(人部) ,重插轻提,连续重复9 次(行九阳数)(5) 其后将针刺入 深层(地部) ,重插轻提,连续重复9 次(行九阳数)。此时,如果针下产生针感,稍待片刻(6) 随病人吸气时

14、将针一次提到浅层,此为一度。如针下未产生热感可随病人呼气时,再施前法,一般不过三度。(7) 手法操作完毕后,留针 1520 分钟,待针下松弛时,候病人吸气时将针快速拔出 , 疾按针孔 .26透天凉 “透天凉,治肌热骨蒸,先深后浅,用六阴而三出三入,紧提慢按,寒至,徐徐举针,退热之可凭。” 一度三层,由深至浅,吸气刺入,得气,轻插重提六阴数,呼气时出针,缓慢拔出,不按或缓按针孔操作方法:将所刺腧穴的深度分作浅、中、深三层(天、人、地三部)( 1 )进针时,医者重用指切押手( 2 )令病人自然地鼻吸口呼,随其 吸气 时,将针 刺入深层(地部 )得气( 3 ) 得气 后, 轻插重提 ,连续重复6 次

15、(行六阴数 )( 4 )再将针刺入 中层(人部 ),轻插重提,连续重复6 次(行六阴数)( 5 )再将针提至浅层(天部) ,轻插重提,连续重复6 次(行六阴数)。此时,针下产生 凉感,称为一度。如果针下未产生凉感,可将针一次下插至深部,再施前法。但一般不超过 三度。凉感不论在地部、人部或天部出现,即可停止手法操作。( 6 )手法操作完毕后,可随病人呼气将针缓慢拔出,不按针孔或缓按针孔。飞经走气法 青龙摆尾法:是在穴位浅层以针向得气 ,并 摇摆针柄 形成的复式手法。“ 青龙摆尾,如扶船舵,不进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拨动”操作方法:是在进针得气 以后,提针至穴位浅层(天部) , 按倒针身 ,以针尖指

16、向病所,执住针柄 不进不退 ,向 左右(在 45 度角内)慢慢摆动 ,往返摆针如扶船舵之状。摇摆 九阳数 ,使针刺感应逐渐扩散。手法用毕后,缓慢将针拔出,急闭针孔。白虎摇头法:又称赤凤摇头法,是在 深层得气而向外退针 时,结合直立针身左右左右摇针的手法。“ 白虎摇头,似手摇铃,退方进圆,兼之左右,摇而振之。”操作方法: 进针至穴位深层(地部) ,得气后 两指扶针尾向外退针 ,随病人 呼吸摇动针体 ,左转一呼一摇,呈半圆形,由 右下方摇着进至左上方(进圆) ; 右转一吸一摇,呈半方形,由 左上方退至右下方 。左右摇动,有如摇铃,其间要有停顿 ,以使针体振动。苍龟探穴法:本法是徐疾补法和搜法行气

17、的结合。“ 苍龟探穴,如入土之象,一退三进,钻剔四方。”操作方法: 在 直刺进针得气后, 自腧穴 深层一次退至腧穴浅层皮下,依先 上后下、 自左而右的次序斜刺进针,更换针向 。向每一方针刺,都必须 由浅入深 ,分 三部徐徐而行 ,待针刺得到新的针感时,则 一次退至腧穴浅层皮下 ,然后改变针向,依上法行针赤凤迎源法: 本法是徐疾补泻和飞法行气 的结合。 “ 赤凤迎源,展翅之仪,入针至地,提针至天,候针自摇,复进其原,上下左右,四围飞旋。”操作方法:先直刺进针至腧穴深层 ,再 退针至腧穴浅层 ,待针 下得气,针体自摇 ,插针至腧穴 中层, 然后 边提插,边捻转 。然后用 拇食两指成交互状 ,要拇指

18、头向前,食指头向后,将两指弯曲, 由 针根部用拇指肚及食指第一节桡侧由下而上沿针柄成螺旋式搓磨。 两指一搓一放, 力度要均匀一致 ,使指感有如转针,但针体不能上提。复式补泻 阳中隐阴 阳中之阴, 先寒后热,浅而深,以九六之法,则先补后泻也腧穴可刺部位分为浅(五分)、深(一寸)两层,先针入浅层,得气后,做 紧按慢提补法九数;再 针进深层 ,做 紧提慢按泻法六数 ,反复施行阴中隐阳 阴中之阳,先热后寒,深而浅,以六九之方,则先泻后补也 。腧穴可刺部位分为浅(五分)、深(一寸)两层,先 针入深层,得气后,做 紧提慢按泻法六 数;再 退针至浅层 ,做 紧按慢提法九数 ,反复施行子午捣臼 子午捣 臼,水

19、蛊膈气,落穴之后,调气均匀,针行上下,九入六出,左右转之,千遭自平。进针至 适当部位, 得气 后, 紧按慢提补法与捻转补法结合行 九阳数 ; 再 紧提慢按泻法与捻转泻法结合行六阴数 ;反复施行数度龙虎交战 龙虎交战,左捻九而右捻六,是亦住痛之针 。进针至 适当部位,得气后,先施行捻转补法九阳数 ,再施行 捻转泻法六阴数 ,反复交替施行数次;也可分浅中深三层重复进行。合谷 在第一、二掌骨之间,当第二掌骨横侧之中点处;或拇、食两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当虎口与第一、掌骨结合部连线的中点;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即是曲池 曲肘,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牌内缘凹陷处尺泽 足三里 阳陵

20、泉 阴陵泉肘横纹中,肱二头肌 横侧凹陷处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90度,膝盖内侧凹陷处三阴交 天枢 印堂 百会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侧牌后下方凹陷处(将大腿弯曲位于小腿脐旁两寸人体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 前正中线之交点处。仰靠或仰卧位取穴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当前发际上五寸,后发际上七寸,前后发际之间的直线距离相当于12寸。(或以两眉头中间向上一横指起,直到后发际正中点。)神庭前发际正中直上5分列缺 在前臂横侧缘,挠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当肱挠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微屈肘,侧腕

21、掌心相对取之太渊 偏历 乔右 阳池 内关在腕掌侧横纹横侧端模动脉搏动屈肘,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当腕背横纹上 以手掌面向胸,当尺骨茎突横侧骨缝凹陷中 在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3寸处仰掌,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 2寸,在横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外关 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俯掌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前臂背侧,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与正面内关相对。(或当阳池穴与肘尖穴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挠骨之间。)耳门听宫听会完骨翳风|折叠手三里 手三里在前臂背面 横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 2寸。手五里 屈肘,在臂外侧曲池与肩鹘的连线上,当曲池穴上3寸处。肘醪 屈肘,在曲池穴上方,肱骨边缘处,从曲池向外斜上 1寸,当 肱三头肌 的外缘处取阳溪 人体的腕背横纹横侧,手拇指向上翘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 肌腱之间的凹陷中。在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牌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牌状突的后方,张口时成凹陷处在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