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环线铜合施工图咨询报告2011_第1页
重庆三环线铜合施工图咨询报告2011_第2页
重庆三环线铜合施工图咨询报告2011_第3页
重庆三环线铜合施工图咨询报告2011_第4页
重庆三环线铜合施工图咨询报告201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重庆三环高速铜梁至合川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全长29.340km)咨 询 报 告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二一一年八月重庆三环高速铜梁至合川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全长29.340km)咨 询 报 告项目负责人 项目单位负责人总工办主任经营部总工程师总经理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二一一年八月目 录1概述11.1项目背景11.2咨询依据21.3咨询内容21.4咨询过程21.5路线走向31.6技术标准31.7建设规模41.8初步设计批复执行情况41.9总体评价121.10主要问题及建议122总体设计192.1施工图设计文件192.2项目地理位置图202.3说明书202.4路线平、纵面缩

2、图202.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202.6公路平面总体设计图202.7附件213路线223.1路线说明223.2路线平面图223.3路线纵断面图223.4穿越铁路方案(第四合同段)233.5直线曲线及转角表283.6纵坡、竖曲线表283.7公路用地表283.8公路用地图283.9经济调查表283.10逐桩坐标表283.11控制测量成果表284路基、路面及排水294.1总体评价294.2路基、路面说明294.3路基标准横断面图294.4一般路基设计图304.5低填浅挖路基设计图304.6桥头路基处理314.7陡坡路堤及填挖交界处理设计314.8高填深挖方路基314.9特殊路基设计344.10取土坑

3、(场)、弃土堆(场)354.11路基防护设计方案354.12路面结构设计364.13路基、路面排水375桥梁涵洞385.1共性问题385.2具体意见405.3桥梁通用图(分体小箱梁)516互通立交876.1铜梁枢纽互通(K1+354.907)876.2二坪互通(K7+562.745)886.3旧县互通(K13+551)896.4城南互通(K19+017.670)906.5沙溪枢纽互通(K28+308.351)907环保景观928其他工程(含分离改路)949筑路材料9810工程地质勘察9911工程数量核查10112施工图咨询审核主要人员名单1021 概述1.1 项目背景2020年重庆市将基本实现

4、全面小康社会,初步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为实现这两个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需要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公路交通运输系统。重庆市高速公路网规划布局了三环、十射、三联的高速公路网络 ,2010年前建成2000公里,基本形成重庆高速公路网络雏形,在统筹城乡的政治背景下,重庆市进一步加快高速公路的建设势在必行。重庆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上,提出了“半小时主城”、“4小时重庆”、“8小时周边”、“8小时出海”的大交通概念。根据高速公路网布局、重庆主城周边重要区县经济发展的需要,三环高速公路的建设已迫在眉睫。重庆三环高速铜梁至合川段(简称“本项目”)是重庆市高速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不仅能够

5、促进全市高速公路网的形成,推进全市交通现代化建设,更能为区域路网结构的调整和完善奠定良好的基础。重庆 “三环”高速公路的两大主要功能即:连接主城周边重要区县,实现县县基本通高速;在二环以外承担部分过境功能,缓解主城区路网交通压力。铜梁至合川段作为三环的一部分连接重庆市的两个重要城市,它的规划建设对于我市西部区域的经济腾飞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本项目路线全长29.340km,由重庆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简称“渝勘院”)完成勘察设计。受重庆四航铜合高速公路投资有限公司(项目“业主”)的委托,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中交二公院”)承担该项目的设计审查咨询工作。渝勘院自2009年5月启动

6、本项目的勘察设计工作,并于2010年11月完成初步设计。2010年11月12日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对本项目进行了批复。即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关于铜梁至合川高速公路初步设计的批复(渝交委路2010118号)。2011年5月底,项目业主对本项目定测外业进行了验收,并形成验收意见,即重庆三环高速公路铜梁至合川段工程定测外业验收意见。2011年7月中下旬,中交二公院派员进驻现场对本项目施工图的设计方案及工程数量进行了全面的核查;同期对本项目下穿铁路方案进行了咨询。2011年7月下旬,中交二公院收到本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随即开展本项目施工图设计的审查咨询工作。1.2 咨询依据(1)本项目的设计咨询委托书(2)重

7、庆市交通委员会2010年11月12日下发的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关于铜梁至合川高速公路初步设计的批复(渝交委路2010118号)。(3)项目业主对本项目定测外业验收意见,即重庆三环高速公路铜梁至合川段工程定测外业验收意见。(4)渝勘院提交的施工图设计文件。(5)国家和交通运输部有关政策、标准、规范、规程、规定等。1.3 咨询内容本次施工图设计咨询内容包括总体设计、路线、路基路面及排水、桥梁涵洞、路线交叉、工程地质等。从文件编制深度、对初步设计批复意见、定测外业验收意见、方案合理性、工程安全性、重大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及技术指标掌握的合理性等方面提出咨询意见。1.4 咨询过程根据项目业主要求及项目进展情况

8、,在设计单位基本完成施工图设计文件时,咨询单位于2011年7月中下旬(7月1324日)派员进驻现场对本项目施工图设计的工程数量进行了全面的核查。2011年7月下旬(7月2130日),咨询单位收陆续到项目业主通过电子邮件给咨询单位发过来的电子邮件(下穿铁路的F2方案、下穿铁路并避开220Kv高压塔方案及上跨铁路的F3绕行方案)。2011年7月27日,咨询单位将穿越铁路的修改方案发给项目业主,并与项目业主进行了充分的沟通。2011年7月25日,咨询单位收到设计单位的重庆三环高速铜梁至合川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第13合同段及第4合同段的沙溪枢纽互通一期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随即组织各相关专业人员对

9、施工图设计文件进行了全面的审查。2011年8月18日咨询单位提交施工图设计咨询报告。1.5 路线走向拟建的三环高速公路铜梁至合川段,位于重庆市西北经济区,西起铜梁城北二龙碑附近,途经二坪、旧县、十塘,东止渝武高速公路合川南沙溪庙互通,是连接渝遂、渝武高速公路的重要通道,全长29.340公里。1.6 技术标准根据工可报告结论、初步设计批复及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 B012003),本项目设计标准如下:技术标准 序号项 目标 准1公路等级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2设计速度80km/h3路基宽度24.5m4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级5设计洪水频率路基、大、中、小桥1/1006地震动峰值加

10、速度0.05g1.7 建设规模本项目主线全长29.340km,设大桥1083m/3座、中桥337m/5座,桥梁总长合计1420m,涵洞通道94道,互通立交5处,分离21座处(含人行天桥13座)。施设、初设主要工程数量对比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施设数量初设数量施设-初设1路线长度km29.34029.291+0.0492大 桥m/座1083/31313.3/5-230.5/-23中 桥m/座337/5258.9/3+78.1/+24小 桥m/座244/7-244/-75涵洞及通道道9488+66桥隧比%4.846.13-1.297互通式立交处5508分离式立交座810-29人行天桥座1310+31.

11、8 初步设计批复执行情况设计单位根据重庆市交通委员会重庆市交通委员会关于铜梁至合川高速公路初步设计的批复(渝交委路2010118号),执行情况如下:一、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一)路线起于铜梁城北二龙碑附近,与铜永高速公路相接,经二坪、旧县、十塘,止于合川南沙溪互通,与渝武高速公路相接,路线全长29.291km。全线设置铜梁互通、二坪互通,旧县互通、城南互通、沙溪互通等5处互通式立交,其中铜梁互通立交和沙溪互通立交为枢纽互通,其他均为一般互通式立交。(二)全线采用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km/h,整体式路基宽度24.5m、桥宽24.0m,分离式路基宽度12.25m、桥宽12.0m。全线

12、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采用公路-I级,其余技术指标按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执行。二、路线(一)路线起于铜梁城北二龙碑处,接铜永高速公路起点,经新店子、三房村、四龙村、石鼓村、易家米房、石岗岭,止于渝武高速公路合川南沙溪互通。路线起终点、主要控制点及其走向基本合理,符合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要求。(二)初步设计综合考虑沿线地形、地质、桥位以及城镇规划等因素,对路线进行了多方案比选,推荐的路线方案基本合理。施工图设计阶段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规划区、互通式的设置情况对局部路线线位进行优化调整。(三)路线平纵面设计基本合理。施工图设计阶段进一步加大工程地质勘查力度,综合运用各种

13、勘察手段,对不良地质条件和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加强工程地质勘察和评价,按照“安全、经济、环保、和谐、节能”的原则,结合沿线地形、地质等条件,在标准和规范的允许范围内灵活运用技术指标,优化调整路线平纵面设计,尽量减少路基开挖工程量,降低工程规模,合理降低工程造价。1.进一步加强合川过境段路线的综合比较,确保路线合理。执行情况:施工图设计阶段再次征求了合川区相关部门,金九水泥厂等相关单位意见,再次收集草街电站的水位以及正在实施的沙溪枢纽互通一期工程,合川过境段路线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局部微调。2、对个别线形较差路段采用运行速度进行检验,加强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执行情况:施工图设计中已增加和适当调整

14、平曲线转角点,局部路段已适当减小平曲线半径,控制了工程规模。3、进一步完善路线纵断面设计图,补充水库等重要地物的位置及标高,核实技术经济指标中相关数据,确保数据准确无误。执行情况:施工图设计中根据现场调查、实测,收集相关资料,补充完善了水库等重要地物的位置及标高。4、全线弃方量较大,下阶段结合弃渣场选址情况进一步优化平纵线形,合理调整路线纵坡,减少废方规模。执行情况:施工图阶段对路线平、纵断面进行了优化,全线土石方基本平衡,减少了废方数量。三、路基路面(一)同意初步设计采用的路基横断面形式及组成设计参数,原则同意一般路基设计原则。 1.同意填方边坡一般路段采用植草,高路堤采用拱型骨架植草,陡坡

15、或放坡有限制路段采用挡土墙、路肩防护等形式;挖方边坡一般路段采用植草、三维网植草、框架植草,局部路段采用挡土墙、锚杆框架防护等形式。应进一步加强防护支挡工程设计,根据沿线地形地质情况,合理选择防护工程型式,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前提下尽量采用生态防护。特别应加强滑坡区域路段的地质勘察和评价,判明滑体规模、性质和主要影响因素,根据下滑力等确定支挡结构类型和数量,确保安全。对于重点高边坡,应补充处治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通过论证合理确定。执行情况:施工图阶段加强了地质勘查,针对边坡防护、重点高边坡进行了优化、论证。2.施工图设计阶段应进一步加强对深挖路基、高填方路堤、滑坡、顺层、软土等的勘察工作,深化、优

16、化处治设计方案,对于影响路基稳定的高边坡、滑坡、顺层、软土等,应重视地质工作与稳定性评价,做好动态设计与检测工作。执行情况:施工图阶段已针对高边坡、软基等不良地质加强了地质勘察,并根据勘察成果、深化、优化了设计。3.合理优化高填方路基的强夯处治措施,加强对陡斜坡路基的整体稳定性分析计算,补充详细的工点设计图,确保路基安全。执行情况:施工图阶段已针对高填方、陡斜坡路堤加强了地质勘察,进行整体稳定性分析计算,确保路基稳定,并出工点图设计。4.合理确定公路用地宽度,在保证方便施工的前提下尽量节约公路用地。执行情况:根据项目特点,本着尽量节约用地原则,挖方路基的堑顶截水沟设置在坡口3米以外,公路路堤两

17、侧排水沟外边缘1米范围内为公路用地范围。5.下阶段进一步加强软基土质勘察,完善软基处理设计,以减少工后沉降,确保路基稳定。执行情况:施工图设计阶段已经加大了勘察力度,勘察软基范围、厚度,并根据软基性质特点,合理确定处治措施,确保路基稳定。6.全线弃方量较大,注意全线优化取、弃土场位置的选择,加强弃土场稳定性验算和必要的保护措施。执行情况:通过路线优化,减少全线的废方数量,施工图阶段加强了对弃土场的地质勘察工作,并对弃土场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二)原则同意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方案及推荐的路面结构设计,下阶段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科研成果作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主线路面:4cmSBS改性沥青AC-13C+6

18、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中面层+8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下面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垫层,基层顶面设置稀浆封层或同步碎石封层;匝道路面:4cmSBS改性沥青AC-13C+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下面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垫层,基层顶面设置稀浆封层或同步碎石封层;桥面铺装:4cmSBS改性沥青AC-13C+6cm沥青混凝土AC-20C下面层+防水粘结层;收费广场:26cm水泥混凝土面层+26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执行情况:本次施工图

19、路面设计采用完全按批复意见执行。(三)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基本合理,排水系统较完善,建议进一步加强地下水丰富路段、边坡渗水路段排水设计以及路面结构层排水设计。进一步完善弃渣场防排水设计,以确保弃渣场的稳定。执行情况:加强地下水丰富路段、边坡渗水路段的排水设计。结合弃土场的地质勘察成果,对弃土场的防护和排水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四、桥梁初步设计推荐的桥型选择和桥孔布置基本合理。原则同意金九大桥采用推荐的1740cm的T梁桥型方案,其他桥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桥或20m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桥。地质详勘及施工图阶段应结合桥址处路线平纵面以及地形、地质、铁路、采空区和水文、水力情况,现场调整并落实桥梁墩

20、、台位置,合理布空和确定桥梁长度,加强施工方案设计。(一)进一步优化金九大桥桥跨布置,确保与铁路有足够的安全距离。执行情况:施工图阶段重新收集、复核了铁路的设计标高和位置,并对线形进行了优化,桥梁布置方案能够满足与铁路的净空、净距要求。(二)对跨径小于20m的空心板桥梁,建议与小箱梁进行综合经济技术比较后确定,确保推荐方案经济、安全、合理。执行情况:施工图阶段主线桥梁均采用预应力砼先简支后结构连续小箱梁。(三)根据计算结果合理确定不同跨径桥梁的下部结构尺寸,确保桥梁经济、安全。执行情况:施工图阶段根据详勘地质报告,针对不同跨径、不同墩高和不同分联长度,确定了桥梁下部结构尺寸,桩基深度按照公路桥

21、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通过详细的计算分析确定。(四)根据计算结果合理确定各桥盖梁、桥墩、桩基的钢筋用量以及桥面铺装厚度。执行情况:施工图阶段已根据计算对各桥盖梁、桥墩、桩基的钢筋用量以及桥面铺装厚度进行优化设计。(五)详细研究地勘报告提供的柱状图和岩土力学参数,进一步细化桥梁桩基设计,合理确定桩基买置深度。下阶段应结合定测资料,进一步优化各墩的桩柱形式和尺寸。执行情况:施工图阶段根据详勘地质报告,针对不同跨径、不同墩高和不同分联长度,确定了桥梁下部结构尺寸,桩基深度按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通过详细的计算分析确定。(六)原则同意互通

22、立交桥梁的桥型布置方案,进一步优化调整部分桥梁的下部机构及基础尺寸,确保桥下净空满足规范要求,在保证安全、耐久的前提下节约投资。执行情况:施工图设计对互通立交桥梁的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增大了连续箱梁的箱室宽度,取消了非连续端桥墩盖梁,不但改善了桥梁景观效果,也减少了材料用量,节约了投资。五、路线交叉(一)全线互通式立交总体布局基本合理,原则同意各互通的推荐方案,其中铜梁、沙溪采用枢纽互通方案,二坪、旧县、城南采用一般互通式立交方案,下阶段应结合山区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的特点,尽量控制立交规模。建议根据互通的服务对象、交通流量、地形条件等因素,灵活运用技术指标,进一步优化方案,合理控制

23、工程造价。1.结合实际地形、地质条件以及交通量大小,优化调整匝道平、纵面技术指标,在满足按要求的前提下,减少立交规模,节约工程投资。执行情况:施工图阶段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对匝道的平面曲线单元参数以及纵坡、竖曲线大小等技术指标进行优化调整,并对主线与匝道之间的接线方式、桥跨(主线及匝道)布置等进行优化,以减小立交规模,节约工程投资。2.根据出入口交通量核实调整个匝道收费站规模。执行情况:施工图阶段根据出入口交通量进一步核实了主线及各匝道收费站规模,对旧县、城南互通匝道收费站采用2入3出,二坪互通采用2入2出。3.注意与地方政府的沟通,确保互通连接线与当地规划相协调。执行情况:施工图设计阶段

24、与当地政府进行了沟通,保证连接线与当地规划相协调性。(二)结合路网规划和地方规划,综合考虑沿线相交道路的功能、等级、交通量、地形和地质条件等因素,合理设置分离式立交、通道和天桥等其他路线交叉。进一步完善全线改路、改沟设计,以确保居民出行便利和农田水利畅通。通道、天桥的净空设置应充分考虑远期发展需要。六、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一)同意设置标志、标线、波形护栏、隔离栅、防炫、视线诱导以及防落物网等交通安全设施。下阶段建议加强交通安全监控设计。结合重庆国高网高速公路交通标志改造成果,按照重庆市高速公路统一的技术要求,完善交通安全标志设计。(二)同意采用计重收费系统和人工收费、计算机管理、联网清分的收费

25、方式。同意监控系统设计,设置车辆检测器等外场监控设备。同意通信采用SDH光缆干线传输和综合业务接入网方案。施工图阶段应结合重庆市高速公路总体要求好高速集团正在进行的“三环十射”科研成果,进一步优化设计,保持统一。(三)核定全线管理及服务设施房屋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占地41.7亩。全线房屋建筑应保持风格一致。七、环境保护与景观(一)原则同意对环境敏感点采取的工程防护措施,同意对挖方边坡采用的直接喷播植草、预制混凝土框格加锚杆填土绿化、挂网喷射有机基材绿化、挂双网喷射基材绿化、锚杆框架植草植树绿化等绿化方案。下阶段应注意工程防护与生态防护的密切结合。执行情况:施工图阶段执行初步设计确定的对环境

26、敏感点采取的工程保护措施,以及对挖方边坡采用的植草植树绿化方式。(二)按照我委对高速公路通道森林工程建设的统一要求,进一步加强通道森林工程设计,合理选择树种进行绿化栽植,确保绿化效果。执行情况:施工图设计阶段应进一步加强对全线景观布局、路基边坡景观、立交区景观、中央分隔带景观的设计,树种的选择及配比更与现场相符合,做到把交通审美、生态效益放在首位。在充分考虑交通安全、公路保护和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又发挥审美、水土保持、防风、滞尘、减弱噪声等功能,真正起到改善路域的生态环境。八、概算本项目概算依据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JTC B06-2007)、公路工程概算定额(JTG/

27、TB06-01-2007)、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JTG/TB06-03-2007)及重庆市有关规定进行编制,基础资料基本齐全。(一)按照调整后的工程量和定额,核实建筑安装工程费1,198,620,000元。(二)核定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费33,910,000元。铜梁至合川高速公路初步设计总概算核定为1,806,990,000元(含建设期贷款利息113,770,000元)。该项目总投资应控制在初步设计批复概算范围之内,最终造价以竣工决算为准。九、建设工期本项目总工期3年(自开工之日起)。十、其他本次初步设计的其他问题,按设计审查单位提交的重庆三环高速公路铜梁至合川段两阶段初步设计审查意见进行修

28、改完善。请你司严格遵守国家和部委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按本批复意见认真组织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按程序报我委审批。做好招标投标和开工准备等后续工作,加强工程管理,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1.9 总体评价重庆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提交的重庆三环高速铜梁至合川段的施工图设计遵照执行了初步设计批复精神,并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和完善。设计方案较合理,设计文件内容较齐全,基本符合部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规定和相关规范的要求。1.10 主要问题及建议(1)初步设计批复执行情况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基本逐条进行了答复,但还有少数未答复,建议补充完善。本项目业主对定测外业进行了

29、验收,并下发了会议纪要,但未见定测外业验收意见执行情况,建议补充定测外业验收意见执行情况说明。(2)总体设计第1合同段,K5+040与K5+233相隔不到200m设置2处人行天桥,建议保留成1处,如取消K5+040处人行天桥,并利用两侧的第一级路堑平台加宽将两侧道路连接起来。第2合同段,建议取消高嘴中桥,增加通道与涵洞,节约工程造价。(3)路线第1合同段,K5+504.623、K6+080.351同向凸形竖曲线间直坡段长为199.250m200m(V=80km/h最小坡长),建议调整。第2合同段,路线在JD9处存在小偏角(60459.57),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平面半径的过渡顺适性稍差(R大/R

30、小=1.253.02.0);建议优化调整。建议对第2合同段K10+432过水隧道评估对本项目在施工及营运期间对过水隧道结构安全影响。第2合同段路基土石方的废方(约7万方)主要集中在小安溪大桥之前,建议将小安溪大桥之前的纵坡上抬(即将K9+090变坡点升高14m),尽量使小安溪大桥之前路基土石方平衡。第3合同段路基土石方的废方(约10万方)主要集中在K20K22、K23K24之间,建议将此2段纵坡上抬,尽量使路基土石方平衡。为使路面快速排水,尤其在纵向路堑路段,建议全线路堑路段最小纵坡按0.5%进行控制。第4合同段,穿越铁路方案,建议协同项目业主加强与铁路有关部门的协调力度,下穿方案可结合下穿方

31、案二与上跨方案一进行,建议前半程结合下穿方案二,避开220Kv高压线铁塔,后半程结合上跨方案一,避免路线占压金九水泥厂围墙外现有地方道路,节约工程造价和工期。(4)路基、路面及排水路基、路面说明应紧紧围绕设计图纸,充分、全面的阐述路基、路面的设计原则、思路、标准及规范等。应根据文件编制办法的要求,补充完善高填深挖方路基、半填半挖路基、挡土墙路基、主要处理措施及其施工工艺等部分的说明。 沿线共设置了9处弃土场,1处取土场,规模最大的为9号弃土场,弃方量为97706方,规模最小的为1号弃土场,弃方量为677方,总的设置间距约为2Km,不尽合理,建议采用集中取土、集中弃土的设计思路,适当减少弃土场个

32、数,减小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应根据地质勘察资料,重点检算地质条件较差地段的高填深挖路基稳定性,特别是软基地段的高填方路基,确保路基安全、稳定。高填深挖方路基设计对地质勘察资料不够重视,均缺少稳定性分析计算资料,所采用的设计方案大同小异,不具针对性,缺少依据。在高填方路基设计图纸中,应明确路基填料性质、来源及相应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同时,为减少高路堤的不均匀沉降和工后沉降变形,建议每填高1.52.0m后采用25kJ三边形冲击式压路机进行增强补压。软土地段的处治说明和相关处治设计图纸均缺少地质资料,所采用的设计方案依据不足,应对地质资料进行量化分析,补充软土物理力学指标和工程地质纵面图,根

33、据沉降计算、稳定性分析等选用合适的处理方案。软土地段的处治说明和相关处治设计图纸均未涉及桥头、涵洞、通道等部位的处理措施,建议软土厚度大于5.0m地段的构造物基底采用复合地基进行处理,涵洞、通道基础采用整体式基础,防止不均沉降破坏涵洞、通道的整体结构。软土厚度大于5.0m的地段,应控制路基填土高度,当填土较大时,建议采用CFG桩或预应力管桩等较强的措施进行加固处理,补充路基填筑方案,以免因填筑过快过高出现滑塌等。如K8+472K8+608段软土厚度为4.86.8m,路基填土高度约15.0m,设计方案采用塑料排水板不合理,难以满足路基承载力要求和路基稳定要求,请核实。施工图设计文件在高填方、桥头

34、路基处理、陡坡路堤或填挖交界处理、软基处理等多处应用了双向玻纤符合塑料高强土工格栅,建议与双向钢塑土工格栅在技术经济、性能、施工工艺等方面比较,择优选用。施工图设计文件在多处提出了天然级配碎石土的概念,应明确其基本级配组成,以指导施工。(5)桥梁、涵洞根据文件编制办法桥位平面图应给出钻孔位置及编号,应给出交叉角度等;桥型布置图应给出桥面高程,便于桥面的施工控制。应补充。本项目的环境类别是级,但桥墩及桩基础采用的是级规定的净保护层距离,而上部构造通用图采用的是级,由于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规定的环境级和级钢筋的净保护层距离均不一样。建议对全线的通用图

35、、具体桥梁设计图及说明书进行核查统一,并对不满足要求的进行修改。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普通钢筋布置图中均未设置与桥面铺装相连的剪力筋,应补充。由于负弯矩张拉槽口与小箱梁顶板钢筋相互干扰,应在普通钢筋构造图中增加如下说明:“小箱梁顶板张拉槽口位置,预制箱梁时,桥面板顶层纵、横向钢筋可在顶板束张拉预留槽口处截断,以方便施工;另外,预制箱梁时,严禁截断顶板束张拉预留槽口处箱梁顶板下层纵、横向钢筋;待负弯矩钢束张拉完毕后,务必将截断的钢筋采用等强度原则予以补强。”部分桥梁仅在桥型图中绘制了地质分界线,未给出钻孔柱状图,建议补充。有些给出了钻孔柱状图,但未给每层的摩阻力及承载力等性能、高程、桩号,建议补充。

36、部分现浇桥梁未见搭板、伸缩缝等附属设施的相关构造及布置图纸。对于预制结构,应给出上部构造、公用构造、墩台盖梁及桥台背墙、系梁等下部构造所参照的图名及图号,以便施工单位参照执行。对于设置U型桥台的桥梁,U台侧墙顶应设置钢筋混凝土防撞护栏,为便于侧墙顶护栏预埋钢筋的设置,在侧墙顶一定范围内配置应构造钢筋,建议补充。涵洞、通道设计图仅给出了设计要求的地基应力,未给出实际地基承载力,对于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应给出处理方案;另外给出的涵洞、通道设计要求的地基应力有很多是相同的,请核查。桥梁通用图: 20、30m箱梁普通钢筋构造中请在顶板上增加12的型钢筋与桥面板横向钢筋对应绑扎,加强预制梁与桥

37、面现浇层混凝土的连接。20、30m车行天桥GPZ支座规格过大,请核对支座反力选择合适、合理的支座规格。并在图上表明单向活动支座的位移方向。420m、430m先简支后结构连续小箱梁,经验算,箱梁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不满足A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规范要求,建议增加正弯距钢束。20m先简支后桥面连续小箱梁,经验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建议适当增加钢束。(6)互通立交考虑重车因素,建议所有互通最大超高取值为7%。所有互通单车道变为双车道匝道的渐变方式没有统一,考虑我国超车习惯为左离右归,宜往匝道左侧一侧加宽。目前高速公路设计高程均精确到毫米,本次有的互通只精确到厘米,应

38、修改。目前高速公路上重车比例较大,建议匝道最大纵坡控制在4.5%之内。一般互通的被交路标准较低,为提高平交口处行车的安全性和服务水平,应对平交口范围内的被交路加以改造,并加强平交口的渠化设计。起终点枢纽互通部分匝道使用了12m的断面,建议统一为10.5m,并在分汇流处应采用单车道出入口设计。沙溪枢纽互通部分变速车道设计不合理,建议优化。(7)环保景观“路基典型横断面景观设计图”附注中提示“绿化防护方案见边坡环保工程设计图,其工程数量计入环保工程数量表”,而“环保及景观设计土建、绿化施工界面划分”中将绿化防护施工归为绿化单位实施,为使设计文件完整,建议将“边坡环保工程设计图及工程数量表”的内容纳

39、入。路堑边坡绿化共列举了11种绿化形式,除垂直绿化外均结合挖坑植树,挖坑植树不太适合边坡绿化,建议全线均结合喷播草籽加灌木籽的形式,既方便施工又达到草灌结合的目的。建议取消路堑坡顶种植的泡桐、多花木兰。未见互通景观工程数量表;互通景观设计图中应补充分区详图、放线定位图,且比例宜为1:500;互通中毛叶丁香、月季等灌木以平米计量,应说明每平米的株数;互通景观设计方案过于简化,苗木数量偏少,未计回填种植土的数量。缺“声屏障布置图”,请补充。(8)其他工程请在改路平面图上(含分离改路)补充改路等级(设计速度、路基宽度等)的说明。建议改路纵断面增补超高和加宽栏。K1+810、K19+438车行通道改路

40、全部位于路堑路段,建议核查是否存在通道集水问题。建议K3+285分离改路移至原交叉路附近,减少绕行和对原环境的影响,提高平纵指标。建议根据K3+285分离改路调整后,沿本项目左侧边沿平行改路接至调整后的分离改路,节约占地,降低投资。建议改路纵坡按小于10%控制,最大超高按6%进行控制。(9)筑路材料说明中AC-13C的骨料缺少相关试验数据,应补充。上面层可采用硬质石灰岩,建议补充相关试验资料,可进一步作比较,减少工程造价。第1合同段仅见料场调查表、材料供应示意图,缺少路基土试验资料、各原材料试验资料、水稳碎石配合比试验资料、碎石与沥青的粘附等级试验资料、沥青混合料试验资料等,应补充完善。第2、

41、3合同段有路基土常规试验资料、部分原材料试验资料,应补完善充路基土填筑试验资料、各原材料试验资料、水稳碎石配合比试验资料、碎石与沥青的粘附等级试验资料、沥青混合料试验资料等。本项目缺少中粗砂,中粗砂需从洞庭湖远运,运距约480km,建议除特殊桥梁高标号混凝土外,采用灰岩加工的机制砂与远运中粗砂进行比较。各合同段沿线筑路材料供应示意图中应补充计算各大中桥、互通各材料平均运距。(10)工程地质勘察总说明中软弱路基分布表仅列出了起讫桩号和长度,过于简单,建议补充相关地质描述、勘查工作量、推荐处理措施等。室内土工、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统计方式过于笼统,各项指标差异较大,建议软土按照性状分层分类统计

42、,岩石按照类型、风化程度等进行分层分类统计,避免各项指标变异过大,造成统计数据失真。部分路段钻孔偏少,难以反映本路段的地质情况,影响路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应补充。各桥梁、路基工点报告中未附录土工试验资料表,应补充完善。钻孔柱状图中未对土的类别、岩石的风化程度等进行细分,较笼统,建议全面核查,予以补充完善。泥岩地段的挖方高边坡除按照结构面进行稳定性分析外,为保证路基的安全与稳定,建议增加按照类土质边坡进行稳定计算分析。 挖方利用方或取土坑作为路基填料时,应有CBR试验结果,地勘报告中未见相关资料,说明中进行了一些动力触探试验或标准贯入试验,但未见试验成果记录和成果汇总,请核查完善。(11)工程数量

43、核查工程数量的核查,详见重庆三环高速公路铜梁至合川段第13合同段及第4合同段沙溪互通一期工程施工图送审稿复核意见(2011年7月26日)。2 总体设计本项目主线起讫桩号K0+000K29+339.932,路线全长29.340km,共分4个施工合同段,施工合同段划分见下表。施工合同段划分表合同段起讫桩号里程(km)公路等级设计速度(km/h)路基宽度(m)1K0+000K8+2808.280高速8024.52K8+280K17+8009.520高速8024.53K17+800K24+8007.000高速8024.54K24+800K29+339.9324.242高速8024.5经审查,总体设计内

44、容较完整,图表较清晰,基本符合部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的要求,具体意见如下。2.1 施工图设计文件(1)设计文件中各合同段封面不一致(如第一合同段无“里程全长”,沙溪枢纽互通无“第四合同段”及“里程全长”等),请核查统一。(2)为便于查找,建议在封面册号下增加文件篇章标注(如第一册“总体设计、路线”,第二册“路基路面”等),并在左侧面做脊背说明(如项目名称、合同段、册号)。(3)设计文件中各合同段扉页及编排与编制办法不一致(如缺“册篇组成”,“参加测设人员名单”应紧跟扉页,“图例”移后,各合同段不一致同上(1)等),请核查统一。(4)建议将封面及扉页上“两阶段施工图设计文件”中

45、,最后的“文件”两字删除。(5)施工图设计文件过厚,不利于使用和保管,建议每册文件按100160页装订成册,最多不宜超过200页;每册文件按篇章成册,可几个篇章汇编成一册;若某一个篇章超过200页,可采用多个分册处理。2.2 项目地理位置图(1)第13合同段,建议将“地理位置图”修改为“项目地理位置图”。(2)建议本图采用彩图,并将4个合同段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分开标注,以示区别。2.3 说明书(1)未见本项目与铁路交叉的内容,建议在“3.4节”补充铁路相关内容(铁路名称、交叉桩号、设计速度等)。(2)“4、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执行情况”基本逐条进行了答复,但还有少数未答复,建议补充完善。(3)本项

46、目业主对定测外业进行了验收,并下发了会议纪要,但未见定测外业验收意见执行情况,建议补充定测外业验收意见执行情况说明。(4)建议“5、沿线地形”补充“其与公路建设的关系”的内容(如地质勘察结论等)。(5)建议增加“8、局部路线方案的优化”补充具体如何优化等内容。2.4 路线平、纵面缩图建议本图采用彩图,并将4个合同段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分开标注,以示区别。2.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有少量数据遗漏,如造价、桥梁等,建议核查补充。(2)建议增加本合同段的指标列。(3)第2、3合同段,缺此表,请补充。2.6 公路平面总体设计图(1)建议增加防护工程的标注。(2)建议删除路堑边沟的2条线,以凸现路堑

47、边沟,并补充路堑边沟的排水方向。(3)建议补充增加天桥(人行和车行)结构类型。(4)建议补充地方等级道路的名称。(5)建议将超高压(110Kv)高压线标注到图上。(6)第1合同段,K5+040与K5+233相隔不到200m设置2处人行天桥,建议保留成1处,如取消K5+040处人行天桥,并利用两侧的第一级路堑平台加宽将两侧道路连接起来。(7)第2合同段,建议取消高嘴中桥,增加通道与涵洞即可,节约工程造价。2.7 附件(1)只有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未见其他附件,建议增补定测外业验收会议纪要及重要的协议等。(2)建议将所有的附件摆到第一册文件的最后,便于查阅。(3)第2合同段,未见附件,请补充。3 路

48、线经审查,路线方案设计较合理,内容较完整,图表较清晰,基本符合部颁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的要求,具体意见如下。3.1 路线说明(1)各合同段路线说明基本采用通用的形式,建议根据各合同段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说明。(2)建议在“平纵面指标表”中增加本合同段的指标列。3.2 路线平面图(1)建议根据总体图补充示意主要改路、改沟等。(2)建议在“曲线元素表”中补充增加缓和曲线参数A值。(3)建议补充增加天桥(人行和车行)结构类型。(4)建议补充地方等级道路的名称。(5)建议将超高压(110Kv)高压线标注到图上。3.3 路线纵断面图(1)建议补充增加天桥(人行和车行)结构类型。(2

49、)建议超高栏中线采用点划线,超高左幅采用虚线、右幅采用实线。(3)建议将构造物按比例(宽度、高度等)标注到纵断面图上。(4)建议将超高压(110Kv)高压线标注到纵断面图上,并核查算净空是否满足规范要求。(5)建议跨河桥梁补充设计洪水位标注。(6)建议第1合同段将实测渝遂高速公路及下穿匝道(路幅宽度、高程等)标注到纵断面图上。(7)建议第1合同段终点处增加“=第2合同段起点K8+280”;第2合同段起点处增加“第1合同段终点K8+280=第2合同段起点K8+280”,终点处增加“=第3合同段起点K17+800”;第3合同段起点处增加“第2合同段终点K17+800=第3合同段起点K17+800”

50、,终点处增加“=第4合同段起点K24+800”。(8)建议第1合同段将二坪中桥下二坪A匝道、三房中桥下地方道路(路幅宽度、高程等)标注到纵断面图上。(9)第1合同段K2+510竖曲线底部处于路堑段,请核查路基边沟排水是否畅通。(10)建议第2合同段将旧县互通上跨A匝道及下穿B匝道(路幅宽度、高程等)标注到纵断面图上。(11)建议第2合同段将K10+432过水隧道标注到纵断面图上,并评估本项目在施工及营运期间对过水隧道结构安全影响。(12)第2合同段K11+360竖曲线底部处于路堑段,请核查路基边沟排水是否畅通。(13)第2合同段路基土石方的废方(约7万方)主要集中在小安溪大桥之前,建议将小安溪

51、大桥之前的纵坡上抬(即将K9+090变坡点升高14m),尽量使小安溪大桥之前路基土石方平衡。(14)建议第3合同段将城南中桥下A匝道(路幅宽度、高程等)标注到纵断面图上。(15)第3合同段K20+160、K23+880竖曲线底部处于路堑段,请核查路基边沟排水是否畅通。(16)第3合同段路基土石方的废方(约10万方)主要集中在K20K22、K23K24之间,建议将此2段纵坡上抬,尽量使路基土石方平衡。3.4 穿越铁路方案(第四合同段)路线需要在K26K27之间连续穿越遂渝铁路复线、既有遂渝铁路、兰渝铁路(动车线)等3条铁路,由于此处地势低洼,且有涪江小支流,3条铁路在此路段均采用桥梁跨越,因此本

52、项目在此处穿越铁路存在上跨和下穿两种方案,设计单位就路线穿越铁路方案进行了充分的研究:(1)上跨铁路方案上跨方案一(定测方案) 路线在K26+300K26+500之间的200m范围内连续上跨越遂渝铁路复线、既有遂渝铁路、兰渝铁路(动车线)等3条铁路。上跨方案一缺点:在K26+300铁路上方有220Kv高压线,本项目上跨铁路后高压线净空不足,需要升迁220Kv高压线,不仅费用高,而且协调难度大;由于渝遂铁路动车组密度较大,上跨方案对于如何保证铁路运营安全将成为一大难题,与铁路部门协调难度大;采用转体施工难度大、费用高;桥梁模大(桥梁长720m,桥墩最高达44m)。上跨方案一优点:平纵面指标高,最

53、小平曲线半径867m,最大纵坡2.1%,最小凸形竖曲线半径12000m,最小凹形竖曲线半径8000m,均满足视觉需要的一般值;有利于上跨国道G212,净空满足要求。上跨方案二(绕行方案)路线在K24与定测方案分离,沿定测方案背山沟行进,在K26+500K26+800之间的300m范围内连续上跨越遂渝铁路复线、既有遂渝铁路、兰渝铁路(动车线)等3条铁路,于K28接上定测方案。上跨方案二缺点:路线里程长,较定测方案长530m;平纵指标低,最小平曲线半径405m,最大纵坡3.0%,最小凸形竖曲线半径10000m,最小凹形竖曲线半径7000m,不满足视觉需要的一般值;由于渝遂铁路动车组密度较大,上跨方

54、案对于如何保证铁路运营安全将成为一大难题,与铁路部门协调难度大;采用转体施工难度大、费用高;桥梁模大(桥梁长600m,桥墩最高达44m)。上跨方案二优点:减少对220Kv高压线的干扰,不需要升迁220Kv高压线;有利于上跨国道G212,净空满足要求。就上跨方案而言,咨询认为上跨方案一(定测方案)优于上跨方案二(绕行方案)。 (2)下穿铁路方案路线在K26+300K26+500之间的200m范围内需要连续下穿越遂渝铁路复线、既有遂渝铁路、兰渝铁路(动车线)等3条铁路桥孔,铁路桥孔为33m标准等跨,而既有铁路和新修复线桥墩正好错跨布置,路线无法从单跨桥孔以整体路基通过,必须以分离式路基穿越。下穿方案一路线右线分别从遂渝铁路复线、既有遂渝铁路、兰渝铁路的第3、3、10桥孔下穿,路线左线从下一跨桥孔下穿,即分别从遂渝铁路复线、既有遂渝铁路、兰渝铁路的第4、4、11桥孔下穿。下穿方案一缺点:平纵面指标低,最小平曲线半径735m,圆曲线长度偏短(R=936.895m圆曲线长61.2m3秒行程),缓和曲线参数偏小(R=1334m缓和曲线参数A=402.597R/3),最大纵坡3.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