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热的护理论文_第1页
儿童发热的护理论文_第2页
儿童发热的护理论文_第3页
儿童发热的护理论文_第4页
儿童发热的护理论文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范文最新推荐 儿童发热的护理论文 【关键词】儿童体温【摘要】发热是儿童到医院就诊的主要临床症状, 能够退热是就诊儿童家长的急盼。 根据目前医院对儿童发热、盲目给 予退热的现状,探讨发热时常见病因及发热时的机体生理变化及处理 方法,充分认识发热的概念及发病机制,耐心做通儿童家长工作,正 确对待、处理发热。做好以上工作是新时期世界卫生组织对医务工作 者要求。【关键词】儿童体温;致热源;护理对策在儿科门诊,发热是儿 科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性疾病的重要病理过程和临床表现。婴幼儿 对发热较为敏感,易致“高热惊厥”,发热是机体对疾病的防御反应, 且热型和热程又可反映病情变化,故发热可作为诊断疾病、评价疗效

2、 和估计预后的重要参考。但是目前大多数医院门诊不少医生凡遇高热 均应用地塞米松、安痛定、柴胡等药物注射或各种口服退热药强行解 热,极易贻误诊断,耽误治疗,因此有必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发热。1 发热的概念临床上常把体温上升超过正常值 0.5 C称发热,正常小儿 肛温波动于36.5 C37.5 C,腋下温度为36C37 C,个体略有差 异。根据体温调定点学说:即体温的调节类似于恒温器的调节,PO/AH 中有个调定点,即规定数值(如37C),如果体温偏离此规定数值, 则由反馈系统将信息传输到控制系统,然后经过对受控系统的调节来 维持体温的恒定。下丘脑热调节中枢体温调定点增高引起的体温升 高,即致热源引起

3、体温调节机能的内控性反应, 把体温上调到符合体 温调定点的新水平。所以体温升高是通过生理机制而实际体温调节功 能并无障碍。少数病理性体温升高可超过体温调定点水平称超高热, 是体温调节体制失控或调节障碍的结果,可见于中暑、甲状腺功能亢 进、下丘脑有退行性变破坏体温调控、神经系统疾病时,严重皮肤病 患儿因散热障碍亦可致体温过高。2发热原因致热原和激活物:分内 外两种致热原。内源性致热原(EP)是人体多种细胞经各种激活剂刺激 所产生的致热物质,EP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能直接作用于体温调 节中枢的神经细胞。内致热原是感染与炎症引起发热的共同因素,可 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最终由肝、肾灭活

4、和排泄。 外源性致热原(病原体、致炎刺激物)乃是体内产生致热细胞的激活 物,也称发热激活物。2.1内源性致热原(EP)白细胞致热原(LP)能释 放致热原,因来自体内,故称内生致热原。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受激活后均能产生、释放 LP。LP除引起发热外,还引起许 多疾病的炎症反应。现已公认 LP即IL-1。除LP外近年来又发现3 种内生致热原:(1)干扰素(IFN)是细胞对病毒感染的反应产物;(2)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巨噬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INF双相热的第 一峰是TNF直接作用于体温中枢所致,第二热相是通过LP而引起的; (3)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是一种肝素一一结合蛋白质,对

5、人体多形 核白细胞有促活作用。内生致热原的作用方式:即要经过一段潜伏期, 很可能要通过某种或多个中间环节, 导致调定点上移,再通过调温反 应而引起发热。2.2外源性致热原2.2.1微生物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 内含有内毒素(ET),是一种有代表性的细菌致热原。ET激活产生了 内生致热原细胞,使其释放白细胞致热原引起发热。 革兰阳性菌体内 范文最新推荐 可分离出外毒素亦可释放白细胞致热原。病毒感染激活白细胞致热 原,引起发热。222致炎物和炎症激活物有些致炎物如尿酸结晶、 硅酸结晶及非传染性渗出液中都含有激活物,均可释放白细胞致热 原。2.2.3抗原一抗体复合物抗原抗体复合物可激活产生和释放白细 胞

6、致热原。2.2.4淋巴因子淋巴细胞不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但抗 原或外凝集素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后者对产生内致热原细 胞有刺激作用。2.2.5类固醇人体内某些类固醇产物对人体有明显的 致热性,如睾酮的中间代谢产物本胆烷醇酮,石胆碱也有类似作用。 3发热时机体代谢与主要机能变化 3.1代谢改变3.1.1蛋白质代谢传 染病伴高热者蛋白质分解加强,尿氮较正常增加23倍。3.1.2糖 和脂肪代谢发热时糖代谢加强,葡萄糖无氧酵解也加强,组织内乳酸 增加。发热时脂肪分解也显著加强,并且氧化不全,患儿出现酮血症 和酮尿。3.1.3水盐代谢发热高峰时,尿量常明显减少,Na+和 CI- 滞留体内。高热使

7、皮肤和呼吸道水分蒸发增多,加之出汗和饮水不多, 可引起脱水而加重发热。3.2生理机能变化3.2.1心血管机能变化机 体温度每升高1C,心率每分钟平均增加18次,由于心率的加快使 心输出量增多,对有心肌劳损或心肌有潜在病灶的患者,则会加重心 肌负担诱发心衰。如若体温骤退,特别是用解热药引起体温骤退,可 因大量出汗而休克。3.2.2呼吸机能改变发热时体温刺激呼吸中枢并 提高了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使呼吸加快,危重患儿可出现一过 性呼吸性碱中毒。3.2.3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改变表现为头痛,甚者出 现高热惊厥、幻觉和谵语。发热时不仅可以加剧炎症反应,也是机体 的适应性反应,是机体抗感染的机制之一。发

8、热时各种特异和非特异 性免疫成分均增强,如中性粒细胞的移行性增加,中性粒细胞产生大 量抗菌物质,干扰素生成增加,干扰素的抗病毒及抗肿瘤活性增加, T细胞繁殖旺盛,以及缺铁环境中微生物生长减少等。 盲目药物降温, 实际上是支持了微生物的致病作用,可加重病情,至少可使病程延长。 4发热的处理进入20世纪以来,独生子女比率越来越高,由于家庭 成员对儿童的娇惯、宠爱,一旦出现儿童发热,通常是全家出动,异 常焦急,提出尽快给孩子降温的急切要求,常易产生纠纷,故在儿童 发热后,医护人员要向家长耐心解释,依据病情正确处理。如有严重 肺或心血管疾病患儿,降低体温有助于减少氧的消耗和心输出量,5 岁以下有发热惊

9、厥史者,应积极退热治疗。在其他疾病儿童中是否给 退热药应根据病情而定。WH(规定肛温39C以上方可应用解热剂,此 外可根据患儿是否在发热时有明显不适或痛苦。在夏季,应高度重视 流脑菌痢的发生,除了胸透、血常规检查外,神经系统检查、眼底检 查、大便常规、血沉等应得到重视。传统治疗包括药物和非药物两方 面。4.1非药物治疗首先要用非药物治疗,包括降低室温 (夏季),使 儿童保持凉爽,防止穿着过多。近年来不主张冷水或酒精擦浴,因为 这样违反了生理机制,且疗效不佳,还会经皮肤吸收引起酒精中毒。 4.2药物治疗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首选对乙酰氨基酚,每次10 15mg/kg, q6h, 口服3060min血药

10、浓度达高峰,吸收迅速,且安全, 副作用小,偶可引起皮疹。萘普生为解热药最好的一种,为高效 (相 范文最新推荐 当阿司匹林7倍)、低毒的消炎、镇痛、解热药,口服吸收迅速安全, 60min血药浓度达高峰,剂量每次810mg/kg,副作用少,有消化道 溃疡者慎用。阿司匹林口服 2h血药浓度达高峰,可刺激胃,增加胃 溃疡出血危险。流感、水痘或其他病毒感染者服用阿司匹林,有可能 患Reys综合证。贝诺酯为阿司匹林与醋氨酚的酯化物,口服易吸收, 并迅速达到有效浓度,不良反应较阿司匹林少。赖氨匹林为阿司匹林 与赖氨酸的复盐,用于肌注或静点,起效快,血浓度高(为口服 1.8 倍),毒副作用小,无胃肠刺激作用,

11、每次1020mg/kg。安痛定又 名复方氨基比林(2ml含氨基比林100mg安替比林40mg巴比妥18mg 氨基比林可致急性粒细胞性白细胞缺乏,发生率远远高于氯霉素,有 致命危险;安替比林易产生皮疹、发绀、虚脱等严重毒副作用。肾上 腺皮质激素,虽可抑制致热原释放,但是非特异性的,且可能使感染 播散,所以不可滥用。必须是在高热、其他治疗无效,并且在有效抗 生素控制细菌感染的同时方可应用,病毒感染者禁用。5护理措施首 先要明确护理诊断,根据护理诊断,施以正确的护理措施,并且取得 家长的信任和配合。5.1做好一般护理工作让患儿卧床休息,保持室 内环境安静,温度适中,通风良好;婴幼儿高热时,不可包裹过紧, 以免影响散热;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汗腺阻塞可用温水擦浴,保持衣 物干燥,并保证充足水分摄入,饮食易消化食物或半流质,同时加强 口腔护理。5.2观察病情(1)定期测体温,观察热型。一般每 4h测 1次,如系高热、高热惊厥趋势或其他特殊情况时,须12h测量1 次,进行退热处理在1h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