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大交通运输系统分析离线作业要点_第1页
西南交大交通运输系统分析离线作业要点_第2页
西南交大交通运输系统分析离线作业要点_第3页
西南交大交通运输系统分析离线作业要点_第4页
西南交大交通运输系统分析离线作业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交通运输系统分析 第一次作业三、主观题(共 12 道小题 )41. 开放系统答: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有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系统称为开放系统42. 请举出一个系统的实例,并分析其目的、要素集、关系、结构和环境答:(主观题,自行举例即可)43. 系统的目标集中若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应当怎样处理?请举例说明答: 分目标之间可能是矛盾的, 因此采用某种形式的折衷是必要的, 即在矛盾的分目标之间寻求平衡 具体的做法是通过计算每个分目标对总目标的贡献来确定最佳的妥协(自行举例既可)44. 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的步骤是什么?答:( 1)系统现状说明通过调查分析,对现存的不良结构系统的现状进行说明( 2)弄清

2、关联因素初步弄清与现状有关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3)建立概念模型在不能建立数学模型的情况下,用结构模型或语言模型来描述系统的现状( 4)改善概念模型随着分析的不断深入和 “学习” 的加深, 进一步用更合适的模型或方法改进上述概念模型( 5)比较将概念模型与现状进行比较,找出符合决策者意图而且可行的改革途径或方案( 6)实施实施所提出的改革方案45. 交通运输系统的作业特征是什么?答:( 1)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连续过程系统;( 2)交通运输系统生产的多环节、多功能、超区域的特点;( 3)交通运输系统生产具有网络性特点;( 4)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46. 怎样理解交通运输系统的网络性?答

3、:交通运输生产不仅仅是列车、车辆在轨道、道路上移动,而且在交通运输网(包括铁路网、公路网、水运网、航空网等)上运动良好的交通运输系统首先要有合理的布局与结构, 要建设成与内部、 外部协调的交通运输网 在具有科学 合理的交通运输网上,通过科学的运输组织才能实现国家、社会、厂矿、企业以及人们所提出的运输任务, 加速货物和车船的周转, 压缩旅客和货物的在途时间,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47. 旅客发送人数答:是指办理客运的车站、港口、航空港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始发的旅客人数48. 货物周转量答:指一定时期内全国或一个运输企业在货运工作方面所完成的货物运输吨公里49. 客流密度答: 一条交通线路或一个运输区段平

4、均每一公里线路所担负的旅客周转量称为客流密度,其单位为人km/km50. 客流分布答:在各个地域之间的旅客交流或在各种交通线路上的流量、 流向、 旅客构成、 旅行距离,即为客流分布51. 固定设备能力答:指在采用一定类型的交通运输工具(如机车、车辆、船舶、汽车、飞机等)和交通运输组织方法的条件下, 一个交通区段或一条交通线 (包括航道、 航线等)在一定时间内(如一昼夜或一年)所能通过的列车对数(或单方向的列数)、船舶、汽车或飞机的数量.52. 移动设备能力答:指在一定的固定设备和运输组织方法的条件下,由一定类型的机车、车辆、船舶、 汽车、 飞机等所决定的, 在单位时间内能实现的满载的列车、 船

5、舶、 汽车、飞机数和货物吨救.交通运输系统分析 第二次作业三、主观题(共 22 道小题 )25. 系统的环境适应性答: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以获取生存和发展能力的性质,就是系统的环境适应性26. 动态系统答:内部结构参数随时间的函数变化而变化的系统称为动态系统27. 系统相关性的分析以几元关系为基础?为什么?答: 一般以二元关系作为相关性讨论的基础, 因为任何多元素都是从二元关系基础上发展的28. 实体系统和概念系统的关系是怎样的?答: 实体系统是概念系统的形态化, 又是实现概念系统要求的运行体 概念系统是实体系统的“灵魂”,实体系统则是概念系统的“躯壳”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即在一定的条件下,

6、可使实体系统抽象为概念系统, 或者使概念系统具体化为实体系统29. 硬系统和软系统有什么区别?答:硬系统又称为良结构系统,是指偏重工程系统、机理明显的物理系统,一般便于观察,便于用数学模型描述,边界清晰,目标明确,有较现成的定量方法可以计算出系统的行为和最佳结果 处理这类系统采用霍尔的系统工程方法 (硬系统方法)非常有效而软系统又称为不良结构系统, 是指偏重社会、 机理, 尚不清楚的生物型的软系统, 较难用数学模型描述, 往往只能用半定量、 半定性或者只能用定性的方法来处理系统,这类系统难以观测,边界模糊,目标不定30. 系统工程学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 系统工程学是涉及到许多学科

7、的边缘科学2. 系统工程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电子计算机3. 系统工程学的对象主要是大系统4. 系统工程学与自动化密切相关31. 怎样理解交通运输系统的连续性?答: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系统其连续性表现为运输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运输生产时间的连续性 其货物运输生产过程包括了集、装、运、卸、散诸环节所组成的生产全过程旅客运输过程包括进站、上车、运行、到站、出站等过程和环节在完整的运输过程系统中,任何一个单元出现故障都有直接影响系统功能的实现交通运输系统生产的连续性还表现在时间上的连续;这个系统必须全年、全月、全日地运转, 而不能发生任何中断, 如果发生运输中断, 就破坏了运输的正常生产为此,

8、研究交通运输系统,需要紧紧地抓住连续性的特点32. 交通运输学科包含哪些分支?其主要研究内容分别是什么?答:目前交通运输学科主要有以下 4 大类分支学科( 1)交通运输法学:研究进行运输活动法律调整的科学( 2)交通运输经济学:研究交通运输部门中经济关系与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 3)交通运输工程学:研究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建设问题( 4)交通运输学: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技术设备和交通运输管理学33. 货物周转量 答:指一定时期内全国或一个运输企业在货运工作方面所完成的货物运输吨公 里34. 货物平均运程 答:即货物的平均运输距离,表示平均每吨货物运送多少公里35. 经验判定法的预测原理是什么?其适用性如

9、何?答: 经验判定法主要靠人们的经验和综合分析能力来进行预测 利用这类方法进行近期预测还是较可靠的, 有一定的可信度, 但如进行中长期预测, 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专靠经验推倒就不完全符合实际而需采用其他类的预测方法36. 预测中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有什么关系?答: 预测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是密不可分的 没有定性分析就不可能对定量分析给予科学解释;而定量分析有助于证明发展趋势的数量指标37. 交通运输供给与一般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有什么不同?答:( 1)在交通运输系统中,供给者并不十分明确,因而不便于清楚地研究供给者行为( 2)在交通运输中,供给的一些非货币特征相对于运营者收取的价格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10、 3)很多确定交通运输供给的特征是使用者而不是供给者行为导致的结果38. 运输短缺在宏观控制中的有什么作用?答:( 1)短缺作为供给约束,制约经济的增长;( 2)短缺作为非价格信号影响着运输的投入;( 3)运输短缺作为一个局部信号,会引起运输需求在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中实现替代或转移39. 为什么说优先建设综合交通运输通道是建设和改建整个交通网络的最优策略?答:( 1)建设一个高效率的综合交通运输通道,联系各大经济区和进出口岸,是执行开放搞活方针,加速经济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之一( 2)综合交通运输通道系统的建设符合经济原则交通运输通道系统集中了高密度流量, 在交通运输建设资金紧张条件下, 优

11、先把通道系统修建好, 使一大部分运量处于高速度, 高效率的交通运输状况, 对缓解我国交通的落后状况意义重大,符合投资少效益高的经济原则( 3)高效率的交通运输通道系统对改善国土综合利用,完善产业布局,加速梯度开发, 打破封闭型经济, 减少流动资金和原材料积压, 提高生产效率都有重大意义( 4)综合交通运输通道的修建,是强化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网的基础,它将显著提高铁、水、公、航、管多种交通方式的综合效率,可以广泛采用联运、推广集装箱等各种有效的措施, 使综合交通运输管理有一个大突破, 获得管理方面的效益( 5)修建国际陆路交通运输通道对缩短欧亚非的运输距离,加强国际交流,加速我国内地开发,具有重要

12、的战略价值40. 请论述交通运输通道与综合运网的关系答:( 1)交通运输通道与交通运输网在形式上的区别是;交通运输通道是联结交通流、客货流的密集带,呈线型结构,一般为双向运输;交通运输网是联结交通流产生地与目的地的交通运输线路与枢纽结合部的点线集合,呈网状结构( 2)交通运输通道与交通运输网也有许多相通之处:交通运输网按其空间范围可分为国家交通运输网和地区交通运输网, 通道也有如此的层次划分, 全国范围的区际通道和地区性的区内通道 两者均可根据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交通运输需要,由两种或几种交通运输方式组成( 3)交通运输通道与交通运输网的关系密切:交通运输通道构成交通运输网的骨架,联结交通网

13、的主要枢纽集散点,通过与网的联系,形成强大的交通流,亦即通过线网来聚散通道的客货流 交通运输通道与交通运输网互为条件, 相互促进,以达成整个交通运输系统的高效交通运输通道的最高层次便是多功能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综合性立体通道系统41. 举例说明, 研究交通运输系统 “点 ”、 “线”系统能力的协调时, 应当注意哪些问题?答:( 1)必须将“点”系统的能力和“线”系统的能力进行综合平衡,使二者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互相适应,同步发展( 2)应以通道系统对通道的要求运量为目标,认真分析客、货流的规律,摸清“点”、“线”上各项设备的现有能力,找出薄弱环节,制定出改造协调措施,使二者满足通道运量的要求(

14、3)“点”、“线”系统能力的协调,关键在枢纽、结合部的能力与区间能力的协调应使“点”系统的能力稍稍大于区间的能力,以保证区间畅通无阻,并适应区间能力大幅度增长的要求(可自行举例说明)42. 交通运输布局答:又称交通运输配置,它是指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五种现代化运输方式的线路(包括铁路线、公路线、水运航道和航线、航空线及管道等)、站(包括河港、 海港、 航空港等) 的土木建筑物及相关技术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组成的交通运输网的地域分布.43. 为什么说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社会经济大系统?( p4042 )交通运输系统具备社会经济大系统的特征: 交通运输系统的功能复杂; 交通运输系统的结构庞大

15、复杂; 交通运输系统的信息复杂; 交通运输系统采用大系统的控制与协调的理论与方法; 计算机管理是交通运输管理的重要手段; 交通运输系统具有庞大的职工队伍。所以说, 交通运输系统是一个社会经济大系统。一个社会经济大系统。44. 简述运输需求与运输供给的关系?( p79 )答: 运输需求决定了运输供给的发展方向、 规模和水平; 而运输需求的满足受到运输供给的限制, 这种限制来自于运输企业的运能、 运价以及需求本身的时间和空间因素。45. 在路网建设中,为什么要优先考虑通道建设?答:( 1) 建设一个高效率的综合运输通道, 联系各大经济区, 是加速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之一;( 2)综合交通运输

16、通道建设符合经济原则;( 3) 高效率的交通运输通道对改善国土利用, 完善产业布局, 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4) 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建设将显著提高综合运输效率, 使综合运输管理有一个大突破,获得管理方面的效益;( 5) 建设国际陆路交通运输通道对于加强国际交流, 加速内地开发, 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46. 试分析交通运输枢纽内的主要协调关系( p134136 )答: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枢纽内干线运输间的协调,主要是指不同运输方式干线间的协调,以铁路与海运协调为主,分析设备能力匹配、作业过程连续、作业时间协调、有良好的组织保障等基本条件的满足,在日常作业计划中实现;干线运输与工业运输间的协调

17、,主要考虑衔接点的选择、作业时间的衔接、 运输组织的配合等;干线运输与城市运输间的相互协调,主要考虑干线客运站点与站前广场、城 市干道的能力匹配,以城市运输为干线运输提供旅客集散服务为目标。交通运输系统分析 第三次作业三、主观题 (共 22 道小题 )38. 系统答: 系统是由若干个可以相互区别、 相互联系而又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 在一定的阶层结构形式中分布, 在给定的环境约束下, 为达到整体的目的的而存在的有机集合体39. 系统的相关性答: 系统的组成元素是相互依存, 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的, 系统的相关性是系统元素之间全部关系的总和40. 系统工程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各有什么特点?答:1.

18、 萌芽阶段(19401957年)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进行个别研究和简单应用,实践成果为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 发展阶段(19571965年)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自觉应用,理论与方法得到进一步发展3. 基本成熟和发展阶段( 1965年至今)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 理论逐步完善, 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并在各个社会实践领域得到普及41. 系统工程的程序体系包括那两个方面的内容?答: 系统程序包括二个方面的程序, 一是系统开发程序, 即解决给定系统问题的步骤,如系统开发、工程规划、设计、建设、试验和运行等管样的从系统设想到具体实现的全部过程; 二是价值开发程序, 它要求获得最大效益, 以此为目的的程

19、序就是价值开发程序 开发系统要求全过程中贯彻系统思想, 使每个程序环节体现出系统性的要求, 同时注意潜在价值的开发和潜在危害的发现与分析, 以及开发对策、多途径的价值开发及评价,技术成果的移植和创新等42. 系统工程的特点是什么?答:( 1)“一个系统,两个最优”“一个系统”是指以系统为研究对象,要求综合性、全面地考虑问题 “二个最优” 是指系统的目标是总体效果最优, 同时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的方法或途径也要求达到最优( 2)以“软”为主系统工程是以“软”技术为主的工程技术,它是一大类新的工程技术的总称( 3)综合性强一方面是应用知识和技术的综合性, 另一方面是开展系统工程项目, 要由各有关专业

20、和各方面的专家参加协同工作( 4)咨询性系统工程人员一般来参与决策, 他们主要是给决策人员提供和分析评价备选的方案43. 为什么要进行系统的结构分析?答: 系统结构分析的目的就是要找出系统构成上这几个表征方面的规律, 即系统应具备的合理结构规律 这就是说, 要保证系统在对应于系统总目标和环境因素约束集的条件下, 在系统组成集、 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要素集和相互关系集在阶层分布上的最优结合并能给出最优结合效果的前提下, 能够得到最优系统输出的系统结构 这种结构就是我们所说的系统合理结构 简言之, 系统结构分析是寻求系统合理结构的分析方法44. 系统分析的准则有哪些?为什么在进行系统分析时要

21、采用这些准则?答:( 1)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相结合一个系统不仅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 而且还受到外部条件的约束, 所以进行系统分析时必须把系统要素与内、外部条件和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 2)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因为系统大部分是动态的, 它随着时间以及外界条件而变化 所以, 选择一个最优方案时, 不仅要从当前的利益出发, 而且还要考虑到将来的利益 如果采用的方案对目前和将来都有利, 那当然是最理想的方案 往往有的系统方案从当前看不利而从长远看是有利的, 从系统分析的观点看这种方案是合理的 而对那种一时有利,长远不利的方案,即使是过渡的,也最好不选用( 3)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相结合一个系统往往由许

22、多子系统组成, 子系统又由更低层的子系统组成 大多数情况下, 有些子系统是经济的, 但从总体大系统看是不经济的, 这显然是不可取的 有 的从个别子系统看是不好的, 但从全局看则是有利的, 那这种方案还是可取的 在系统分析中, 对系统的要求是整体效益最优化, 而不是局部或子系统的优化, 局 部利益要服从总体利益( 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用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问题时, 对于一些如政治、 政策、 法律等因素无法用数量指标进行分析时,只能用“好与坏”、 “可以不可以”做主观判断的叫定性分析 系统分析不但要进行定量分析, 而且要进行定性分析, 因为在有些问题中某些定性的因素还能起决定性的作用

23、只有了解清楚了系统的一些性质, 才能进一步建立定量关系的数学模型, 做出定量分析, 最后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找出最优方案45. 运输需求分析 答:将运输需求与产生运输需求的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相关分析的过程46. 平均旅行次数答:指每一居民的每年旅行次数1)合理的生产布局是进行货流合理化的基础2)运输网合理布局是实现货流合理的物质基础3)物资调拨组织与物资分配组织要结合货流合理化(可自行举例说明)48. 从运输供给角度来分析,按照区域交通运输系统的功能,可以将其划分成哪些子系统?各有什么功能?答: 可以划分为区内运输能通道、 区际运输通道、 国际运输通道和区域对内外交通的

24、接口系统等4 个子系统,它们在区域交通运输系统中各具有不同的功能( 1)区内综合运输通道网络它担负区内各社会经济点之间的运输联系,是区域的社会经济内循环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区域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2)区际综合运输通道网络它担负沟通本区域同国内其它区域的社会经济的运输联系(3)国际综合运输通道网络它担负着沟通本区域同国际市场之间的运输联系,或者国内其它区域通过本区域同国际市场之间的运输联系( 4) 区域的对内、 对外交通和接口系统 它是区域对内对外交通系统的结合部, 是沟通本区域同外界社会经济联系的口岸或贸口49. 区域交通运输系统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其分析过程应当遵循什么步骤?答:

25、区域交通运输系统的目标和任务是维持区域交通运输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的协同关系, 满足区域经济发展所提出的客、 货运输需求, 以及协调区域内的交通运输系统的各子系统(铁、水、公、航、管)的关系,使其综合效益最优其步骤如下:( l ) 确定区域交通运输系统的总体目标 由于各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与重点不同,有着不同的专业方向和综合发展类型,其交通运输系统的总体目标也不同( 2)根据所确定的目标,分析和预测区域交通运输的需求量(客、货需求量)( 3)分析区域交通运输各子系统的发展条件及其优势,确定各子系统的规模,协调各种运输方式,使之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4)根据需求建立区域运输系统的供给模型在区域综合运输网中,客货运量在各种运输方式中得到合理的分配( 5)确定评价区域交通运输系统的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包括评价交通运输系统的技术与经济效果, 组织管理水平; 评价交通运输系统满足区域内部与外部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和社会环境等所提出的交通运输等方面的指标( 6)运用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对所建立的区域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模型和模式进行优化,以求得区域交通运输系统得到合理的发展50. 交通运输系统评价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对交通运输现状进行系统评价,从而对现实系统有一个全面了解,为系统 调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