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有效问答行为的策略——农雄向老师_第1页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有效问答行为的策略——农雄向老师_第2页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有效问答行为的策略——农雄向老师_第3页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有效问答行为的策略——农雄向老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有效问答行为的策略农雄向内容提要: 现实的中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低效甚至无效的问答行为, 教师应尽量规避之。 本文认为有有效问答行为应具有诱发学生参与教学、 给学生提供某种线索、 使学生注意教材中的某些特定信息、 提供练习与反馈机会、 帮助学生学习结果的迁移等特点, 本 文从发问、候答、叫答、理答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有效问答行为的策略。关键词: 中学语文课堂阅读 有效行为一、现实中的问题课堂教学离开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难以进行下去的, 而互动交流最常用最主要的方式是师生问答。 教师掌握了课堂问答策略就有了课堂交流的基本工具。然而, 在我们的课堂中,却有些低效甚至是

2、无效的问答行为。镜头一: 山中访友教师点名学生朗读课文,之后,教师提出问题:师: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生 1 :古桥、山泉、小溪、白云、瀑布。生 2 :还有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生 3 :还有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生 4 :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师:作者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学生默然,有的在翻书。 ) (教师看看表,眼看下课的时间快到了,显得有些着急。 )师: 如果同学们再看仔细一些, 就会发现作者得到了这样的启示: 做人要有持久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之中,爱护大自然, 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要用爱心待人,不搬弄是非,永远健康

3、地、身心愉快地投身到工作和生活中去。在这个案例当中, 教师最后的发言, 试图向学生传授知识, 但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没有发生作用, 没有经过同化或顺应。 这是纯粹的灌输。过后,学生仍然一片茫然。镜头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师导入课题后,叫学生朗读)师:这首词记的是女词人的一次郊游,是她独自去吗?生:从“争渡”一词可以看出,还有许多同伴。师:为什么要争渡?生:误入藕花深处。师:为什么会“误入”?生:因为“沉醉”。师:还有别的原因没有?生:周围是水乡,水路纵横。师:什么时候发现“误入”的?生:沉醉中发现周围净是藕花,想到来时没有经过这个地方,这才发现走

4、错路了。师:既已误入,慢慢划出去,不也行吗?生:不行,已是日暮时分。师:你能想象出“争渡”的情景吗?生:“从惊起一滩欧鹭”可以想见浆声、水声和少女们的笑语喧哗声。这则案例中的教师主要采用的是提问行为, 但提问过散过滥, 一问到底, 且没有根据阅读诗词的特点来引导学生学习, 几乎把词等同于古文, 没有问到点子上, 把本首词中所蕴涵 的清新意境破坏掉了,学生丧失了主体地位。二、课堂阅读问答行为的策略有效问答行为具有诱发学生参与教学、 给学生提供某种线索、 使学生注意教材中的某些特定信息、提供练习与反馈机会、帮助学生学习结果的迁移等特点。教师可采用以下策略(一)发问策略1 、问题要清晰,问题的措辞要

5、精练,具体明了,一次只提一个问题,是保证问题清晰的基本要求。 语法结构复杂或包含抽象、 笼统、 概括化语言的问题, 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如果教师一次提出一连串问题,学生从中找不出核心问题,也会使问题变得模糊。2、适当规避认知性问题,增大评价性、创造性题量。a 认知性问题是关于确认言语信息类知识的问题类型。 言语信息类知识的确认包括:个别的具体的事实、 文字的符号意义、回忆表述、 “是”或“否”的选择等。回答时只需对事实或其他事项作回忆性重述或检索性确认,如记忆资料、命名、分类、查检、朗读、准备已知定义等。案例: 背影教学片段师:这个细节描写用了哪些动词?学生只需从课文文面进行检索, 即可百分

6、之百正确回答。 它是该段教学的题中之义, 但 只限于“事实认定”的层面。b 评价性问题是关于评论和抉择对象的问题类型, 它是运用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的问题类型。评价性问题的答案是多元的,因答者而异。评价性问题评论、抉择的对象包括:事物的性质、 课文观念观点、 文本与现实的联系、 价值取向、 鉴赏的好恶、 知识信息的信度 (有无矛盾、失真、不妥)等。评价性问题具有强化智慧技能、 提升认知策略水平、培养综合能力、 教习鉴赏方法、扩大教学容量和增加阅读兴味等功能。评价性问题的解决向度很多, 它对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的要求很高, 学生在应答这类问题时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思路迷失”。教师当然不能仅止于编拟

7、出精彩问题一提了之,指导学生应用认知策略在此特别必要,教师及时的点拨、 启示、 引领, 是解决评价性问题的关键。 阅读课堂中评价性问题的解决向度一般有: 区别主要与次要因素;了解作者动机、阅历、思想、文化背景;鉴别题目中的概念;评析论据是否切题;检视自我思路与文本思路指向的矛盾; 审查权威评价的意见;明辨事实与意见的出入;照准观点的适切佐证; 依据前提推论;区分价值,明确评估;区分有关与无关信息;确立评判标准或条件;征引有理有据;辩论结论是否周延贯达或以偏概全。案例: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片段师:别里科夫的“套子”只是用来套自己吗?这个问题隐含的任务可包括: 在把握人物的性格、 理解小说主旨的基

8、础上, 了解和阐释该人物塑造的审美意义、 鉴赏该小说的艺术手法、 臧否作品的社会价值、 质疑或指明本问题 的认知指向。其教学功能属“深度阅读”范畴。 c 创造性问题是关于构建和发表独创见识的问题类型。解决创造性问题的行为是:对课文作创造性阅读,延伸或改变课文意象、意境、观点、情节、结构,利用各种文化信息改造课文的文化价值, 置换课文语境等。 答题时需将要素、 概念重新组合或采用新奇独特的特点作出异乎寻常的反应, 一般不能得出单一性质的标准答案和切合教师预期的结果。 创造性问题具有优化智慧技能、 强化认知策略的个体风格、 培养性思维能力、 扩展文化视野和增强文化辨识敏感等功能。 创造性问题的提问

9、能够改变学生按照教师事先设计了的、 教本确定经年的思路, 整齐划一地“按图索骥”的现象, 使教学从程式的静止、 古板的封闭形态趋向机动化的灵颖活泼的开放形态。案例: 愚公移山教学片段师:愚公到底是无能的,你们同意吗?教师引出一个悖反于经典价值判断的论点,是一个训练批判性思维的问题, 。答案并不太重要,关键是态度和论辩力。其教学功能属于“思维品质”范畴。(二)候答策略教师发问之后,根据问题的认知水平和具体情境,等候 3-5 秒钟,给学生以思考问题、组织答案的时间,创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1如果在教师叫答后(尤其是非自愿回答者) ,学生没有说话,教师也应该耐心等待,用和善的态度、亲切的目光鼓励学生,

10、直至学生给出实质性的回答;或请求帮助,或要求教师进一步解释所提问题本身,或直接说“不知道”。( 三)叫答策略保证每个学生有尽量多且均等的回答机会, 是叫答的基本原则, 具体来说, 教师可以按固定形式叫答。有研究表明,按固定形式(如座次、学号等)请学生回答的、学生可预见的规则叫答方式要比教师随机叫答方式教学效果要好。 2 或者把班级分成小组,小组里学生共同商议答案, 教师随机请各小组的某一位同学回答, 可以减轻学生焦虑水平, 有利于集中注意力。教师还应适当控制自愿回答者的叫答,保证其他人也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四)理答策略当前,新一轮的课改正全面铺开,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1、”, 但一些教师对此产生了片面理解, “过去是什么问题都只有一个答案,就是教参;现在彻底改变了,是什么答案都是对的了。” 3 其实,学生回答不同,教师的答理策略也应有所差异。对学生的正确回答,教师应表示肯定;必要时,教师要作追问、转问,开发新的课堂教学生长点,深化学生的思维。对于学生不完整或部分正确的回答, 教师首先要肯定正确的部分, 而后探问学生, 向学生提供回答线索; 学生不能回答或回答不正确时时, 教师应了解原因, 由于知识欠缺而不能回答或回答不正确,教师可以简化问题,帮助学生弥补所缺知识,最后获得正确回答,如果问题模糊,学生茫然不知所问,则要改进问题本身,使原有问题明朗化。案例: 易水

12、送别的“理答”师:“涕”古今词义有和区别?生:“涕”古义是眼泪,今义是鼻涕。师:对!泣,小声哭;涕泣,因伤心而流泪。“至易水上,既祖,取道。”作者一字一顿,笔调缓慢,心情沉重。高渐离是荆苛一个很要好的朋友,此时此刻,高渐离何以一言不发?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说出来反而破坏了气氛。师:是高渐离考虑到说出来反而破坏气氛,就干脆不说,就来个此时无声胜有声吗?(学生笑)师:我问的是高渐离为何一言不发,而不是问作者为何如此安排。生:高渐离此时非常伤心,难过,因此说不出话。师:举几个与此相类似的例子。生:柳永的雨霖铃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师:不错!白居易在浔阳江头送别朋友时,也是抑郁无言,“醉不

13、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人在极度伤感、痛心之时,往往说不出话。应该说,高渐离此时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 并不只是伤心,他也有对秦王的愤怒, 对荆苛此行的理解和支持。从课文注解可以看得出,高渐离也是一个爱国正直的汉子,当然更多的是为荆苛此行很可能牺牲而悲痛、伤心,所以,他无言。他没有说话,是不是就没有表达他内心的情感呢?生:高渐离虽没有说话,但是用击筑表达了他的感情。师:什么样的感情?生:悲凉的感情。师:何以见得?看课文回答生:荆苛和着高渐离的节拍唱出的是变微之声,悲凉声调,因此可以看得出,高的筑声是悲凉的。师:说得好。其实还可以从士的反应看出来,“士皆垂泪涕泣”侧面烘托了悲凉的气氛。案例中教师并非一味地简单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